一、宋、辽、金、西夏桌案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夏薇[1](2021)在《宋代铜镜纹饰研究》文中指出铜镜是古代日用品,在中国古代既用于鉴容,也用于辟邪等场合,因流传两千多年以上,在物质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铜镜的形式相对简单,平板状,多为圆形,偶有方形,间有菱花形、椭圆等形状者,极个别有柄。其正面平或微凸,是实现其基本功能面,其背面有多种多样的纹饰和装饰,成为古代艺术的主要载体。因铜镜的基本功能是鉴容,所以镜面需要光亮、致密,中国古代铸工在长期实践中,发现高锡青铜可达此效果,其材质的锡含量往往在20%以上,甚至有30%者,但高锡青铜镜坚硬质脆,坠落即碎。而镜背面的纹饰或装饰,应当本源于商周青铜礼乐器,并随时代不同而有变化,工艺也如青铜礼乐器一样多种多样,所以,铸工铜镜的制作,同样沿袭青铜礼乐器生产的路径,早期都是以泥范块范法成形的。青铜器的装饰工艺,多移借自青铜容器,包括镶嵌、错、鎏、镀、绘和包金银等,其中镀锡工艺在装饰镜背的基础上,铸工逐步认识到也是处理镜面、使之白亮的加工工艺。随着这种工艺的普及,铜镜合金的锡含量可以不必很高,使其依然保持相当的韧性。中国铜镜可上溯到河西走廊的齐家文化,中原出现最早的是商代,西周只是零星发现,这些具有铜镜形象的器物,究竟是否全部用于鉴容,还不能肯定,至少其中某些是用于装饰。真正作为日用鉴容的铜镜,大概从春秋晚期才开始逐步增多,侯马铸铜做法发现有铸镜模范,反映出铸镜和其他青铜器的铸造工艺甚至装饰纹样一致。经过战国时代的发展,一些特种工艺镜颇为突出,如漆背镜、彩绘镜、双背镜等,表现出高度的工艺技巧。秦汉是青铜镜大大发展阶段,王室和戈地方都会都是青铜镜的重要产地,商品性强故纹样类型多。汉之后的连年动乱对青铜镜生产打击较大,但随着佛教东传和道教的兴起,宗教题材成为铜镜纹样的主要内容。隋唐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多种精美形式、装饰手法多样、纹饰题材丰富的青铜器,表明铜镜生产臻至高峰。唐宋社会的巨变在史学界已有不少研究和讨论,艺术史也有涉及。通观两个时代的青铜镜,差别突出。宋代青铜镜因普通和寻常,往往被忽视,页成为研究较少、留下诸多空白的流域。本文即是针对这一空白而设计的研究,宋代手工业商品化有关,大批量的铜镜以工业化模式生产出来,其纹饰装饰性更强。如表现宋代女性文化的花卉纹镜和凤鸟纹镜,也有人物故事纹镜中展现宋代士人隐逸之情的许由巢父镜、王质观弈镜,还有展现宋代铜镜商品化的商标牌记镜,再有反映与道教、佛教有关的铜镜。宋代铜镜纹饰在艺术上呈现出丰富的装饰化、世俗化表现内容。纹饰的世俗化表现与佛、道教世俗化有关,佛道教义逐渐世俗化,广纳信众,与社会风俗相结合,形成特殊的民间风俗礼仪。铜镜参与了宋人的生活,照容或是民间信仰中用镜祭祀、婚丧喜庆事中都见有铜镜的使用,铜镜纹饰就是反应这些风俗的图像。本文采用图像与空间的讨论方法,将宋代铜镜中的部分纹饰作为单一图像来看,与周围的墓葬壁画、器物形成一个研究场域,应属于墓葬器物研究的一种方法。通过铜镜的功能与图像产生的交互关系,更好的理解宋代铸镜工匠在铜镜装饰上对于纹饰内容、题材的选择,从而进一步探究宋人在物质文化上对铜镜的设计与构思,并探讨纹饰除装饰意义以外的思想内涵,从而进一步展现宋人的造物与装饰思想。
闫中华[2](2021)在《西夏家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王克昕[3](2020)在《西夏家具设计艺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具。随着人们制作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家具的发展和变化就会发生相应改变。“家具”一词的含义,因为所处时期的不同含义就会不同。在古代时期,我们所说的“家具”范围很广,包括各种实用的物品,比如:坐卧用具、饮食所用的器具等。正如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到的:“家,居也。具,供置也。”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是西夏历史以及西夏家具,首先通过广泛有关于西夏考古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类,搜集这其中与家具有关的材料,比如陵墓遗存、榆林窟壁画等,尤其是其中的家具实物,重要的是从榆林窟壁画、贺兰山岩画中所出现的与家具相关的图像。这些资料都为探究西夏与其周边各民族的交流情况提供很大帮助。就已有的图像资料来看,西夏家具的类型有坐卧类,如胡床、榻、鼓形墩、靠背椅等;桌案类如桌子、几、供案等;架子类如衣架等。单从图像上来这些家具,与唐宋时期的家具大多数是相同的。其次对西夏文化、风俗文化等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西夏的风俗政策和概念。第三是对西夏家具进行系统的分类,具体阐述各类家具的细节、局部、装饰风格、制作工艺等,探索西夏家具在各民族文化交融下产生的多元化的形态。最后得出结论——西夏家具是多元化的,其中既有以党项为主的游牧民族文化因素,也有强大的汉文化因素,吐蕃的佛教文化因素也不可忽视。除此以外,少数民族的文化也贯穿于整个西夏家具的发展过程之中,如回鹘、契丹及女真等等。
牛婕[4](2020)在《金代墓葬装饰中的家具图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金代墓葬装饰中的家具图像。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首先说明了选题的来源和意义,其次介绍了该选题的研究现状,最后划定了研究的范围。第二章把考古简报中有绝对纪年或者相对纪年的,以家具图像作为装饰的金墓按照早、中、晚三期进行分期介绍。然后把考古简报中没有纪年的墓葬单列。主要介绍这些墓葬的形制、壁画内容、是否砖雕或彩绘,以期得出家具图像在墓葬装饰中的位置和装饰方式的变化规律。第三章在分期的基础上,分析各类家具图像在早、中、晚金墓中的不同形象特征,浅析金代家具的各种装饰手法。第四章总结家具图像在时间范围内的变化规律并对考古简报中没有纪年的墓葬进行相对年代判断。第五章分析各个家具图像在不同装饰题材中的组合情况,总结家具图像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规律。第六章探讨家具图像中所反应出的金代社会生活状况。第七章是结语,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总结。
杨雅淳[5](2020)在《金代女真族民居室内陈设与装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室内陈设与装饰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仅在物质上为人们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在精神上满足人们将思想意识形态物化的需求。既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生产方式以及经济水平等,还是民族文化能够得以延续和发展的物质载体。近年来,通过考古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许多历史文物得以重见天日,其中在吉林省发现的大量金代民居遗址,给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契机。女真族古称靺鞨,与渤海同种。金太祖之前,女真人的经济生活一直以渔猎为主兼有农业。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东北建国后,除了受到地域因素影响,还因为在与汉族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学习了汉民族的生产技术,同时吸收了大量先进的思想文化,因此女真族迅速向封建社会过渡。这一时期女真族的文化艺术带有明显的汉文化特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金代女真族的民居室内陈设与装饰。首先对金代历史背景、风俗文化、生活习惯进行溯源式分析,再来考证金代女真族同汉族、契丹族、蒙古族、奚族等其他民族间的文化联系,最后通过现已被发掘的金代墓葬中的壁画、文物以及民居遗址等等资料,对金代女真族的民居室内陈设和装饰进行分类研究,进而对金代女真族民居的室内设计艺术进行剖析,探究金代女真族民居室内陈设与装饰的艺术特点。
闫锦[6](2020)在《宋画中的“容器插花”图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以宋画中的“容器插花”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入画原因、基本样貌与类型及其图像意义展开讨论。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目标与方法及对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章,对“容器插花”图像在宋代以前的文本与图像渊源进行了整理与总结,主要从外来佛教因素、本土的思维与插花的艺术化等三个角度展开分析,并从社会环境、理学思想与文人化的审美理念角度,对“容器插花”在宋代大量入画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第三章,结合宋人诗词、笔记小说及出土文物资料,对宋代“容器插花”现象的基本样貌进行梳理与论述。第四章,根据插花图像在宋画中所处位置、画作题材等,将其分为家具式插花图像、仪式化插花图像及写生插花画三种类型,对其进行了图像志归类,并对其中出现的花卉与花器类型予以统计与分析。第五章,则在前三章内容基础上,探析宋代语境下花卉与花器的文化意涵及不同种类的插花图像的意义。
李杨琳[7](2020)在《宋代瓷砚滴研究》文中认为砚滴,文房盛水器,与砚合用辅助书写,出现在文人的书斋案头。文人还称之为水滴、水丞、水注、书滴。随着笔墨纸砚的出现砚滴最迟于汉代已作为砚的衍生文房存在,当时砚滴被称作书滴;汉代铜制砚滴起源最早,但因价格昂贵未能普及,后逐渐出现陶、瓷、玉、石等材质;至唐宋,文人阶层的兴起与瓷器黄金时期的到来使得有宋一代的瓷砚滴在扩展其实用价值的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化的精髓。本文先以瓷砚滴出土及收藏情况进行汇总和分类,按器形对瓷砚滴进行分类,主要有壶形、仿生形和特殊形三种类型,壶形以流控水,仿生形和特殊形皆运用虹吸原理掌控注水量。其次将两宋三百余年分为四个时期对瓷砚滴进行分期,总的来说是两宋时期因社会变革导致瓷砚滴装饰风格的古典化和世俗化并存,在与辽金交流的同时也吸收了游牧民族的特色。此外对瓷砚滴在宋代为何较往代更为兴盛的原因进行探讨。一是宋代好文,文人书斋对于文房用具的需求增加,二是宋代市场经济驱动下制瓷业的繁荣发展;三是瓷器本身有着极佳的可塑性且物美价廉极易获取,致幻的釉色也可满足宋代文人脱俗的审美意识。
兰凌航[8](2020)在《守护光明 ——宋辽金墓葬中燃灯侍女及相关图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宋辽金北方地区墓葬中流行的灯檠装饰以及灯檠与侍女组合而成的燃灯侍女图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有关图像的空间、视觉、物质等都包含在研究视野之内。在掌握相关考古材料及针对研究对象名称厘定的基础上,本研究以一条层层递进的线索展开。首先,墓葬空间内装饰有灯,而不同的图像组合、空间分布又存在着不同的内在逻辑;其次,墓葬内装饰的灯在艺术手段下“亮”起来,怎样表现、如何表现成为关注的重点,以此探寻多元材质的内涵与主体的审美趣味;最后,墓葬内装饰的灯为何而亮,以此揭示侍女与灯互动关系的本质以及墓葬空间内的燃灯愿望与光明内涵。在明与暗、生与死的交流互动中理解时人的生死观念,感受宋辽金时期人们的自我表达与心灵诉求。
焦经纬[9](2020)在《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与住宅室内空间演变的关联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张梦佳[10](2020)在《西夏女性社会生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女性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中,女性生活重心往往围绕着婚姻家庭,相夫教子、侍奉长辈、照顾家庭是女性的重要职责。但女性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并不仅限于此。西夏妇女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参与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还参与社会生产及手工业,扮演着多种经济角色。勇敢坚强的品质使西夏女性英勇善战,变成特殊女兵队伍,守卫城市。另外,西夏女性频繁地参与佛事活动,建寺修塔、印施佛经,推动佛教在西夏的发展。西夏女性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相较于汉族女性,虽然西夏女性同样受到礼制思想及妇德标准的约束,但她们在社会中所受到局限性明显小于汉族女性。究其原因,党项民族在迁徙发展的社会化进程中,由氏族部落转向政权国家,所继承的民族传统与周边文化形态有所冲突,其游牧民族的开放自由精神与中原思想文化实现了碰撞与融合。西夏在完成社会转型的同时,广泛吸收的汉文化深深影响西夏人的社会生活,西夏女性的社会生活也呈现出许多独特之处。
二、宋、辽、金、西夏桌案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宋、辽、金、西夏桌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宋代铜镜纹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价值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宋代铜镜纹饰的发展演变 |
第一节 宋代铜镜纹饰考古学分期与特征 |
一、考古学研究中宋代铜镜纹饰的分期 |
二、考古学研究中宋代铜镜形制的分期 |
第二节 宋代铜镜纹饰的特征 |
一、宋代铜镜纹饰的题材特征 |
二、宋代铜镜纹饰的构图特征 |
三、宋代铜镜纹饰的装饰特征 |
第二章 花卉纹的图像形式与内容 |
第一节 花卉纹 |
一、牡丹纹 |
二、莲花纹 |
三、梅花纹 |
第二节 花卉纹的图式结构 |
一、缠枝花式结构 |
二、折枝花式结构 |
三、“小品”式结构 |
第三节 花卉纹对宋代花鸟画的模仿 |
第三章 凤鸟纹与龙纹的图像形式与内容 |
第一节 凤鸟纹 |
一、凤鸟纹 |
二、凤鸟纹的图式结构 |
第二节 龙纹 |
一、龙纹的图像形式 |
二、龙纹的图像内容 |
第四章 人物故事纹的图像形式与内容 |
第一节 仙人故事纹 |
一、龟鹤仙人纹 |
二、仙人斩蛟龙纹 |
三、达摩渡江纹 |
第二节 历史人物故事纹 |
一、许由巢父纹 |
二、王质观弈纹 |
三、唐明皇游月宫纹 |
第三节 民间故事纹 |
一、柳毅传书纹 |
二、牛郎织女纹 |
第四节 世俗生活类纹饰 |
一、海舶纹 |
二、婴戏纹 |
第五章 其他类型纹饰的图像形式与内容 |
第一节 几何纹 |
一、球路纹与龟背纹的发展演变 |
二、球路纹、龟背纹的仿藻井式结构 |
三、球路纹、龟背纹镜与建筑纹饰的关系 |
第二节 八卦纹 |
一、八卦纹的图像形式 |
二、八卦纹的符号化演变 |
第三节 牌记铭文镜 |
一、宋镜“牌记”的发展与形式 |
二、牌记铭文的内容 |
三、牌记中铸镜城镇的分布情况 |
第六章 宋代铜镜纹饰的“图像功能” |
第一节 墓葬中铜镜“使用空间”的界定 |
一、宋代墓葬中铜镜的使用特殊性 |
二、宋代铜镜的“使用空间”界定 |
第二节 墓顶挂镜的纹饰功能与意义 |
一、墓顶挂镜的基本情况与地域分布 |
二、墓顶铜镜纹饰的特殊性 |
三、铜镜纹饰与“访仙”隐喻 |
第三节 生活空间中铜镜的功能与意义 |
一、墓葬中的生活用镜 |
二、铜镜与日常生活 |
三、铜镜与镜像 |
第四节 宗教仪式中铜镜的功能与意义 |
一、铜镜纹饰与道教 |
二、铜镜纹饰与佛教 |
第五节 铜镜纹饰的“图像功能” |
一、装饰性 |
二、隐喻性 |
结语 |
附录1 宋代铜镜图录 |
附录2 宋代纪年墓出土铜镜表 |
参考文献 |
一、古代文献 |
二、现代文献 |
三、图录 |
四、考古发掘报告 |
五、期刊及硕博士学位论文 |
致谢 |
(3)西夏家具设计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课题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三)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西夏社会文化溯源 |
一、西夏社会文化与风俗 |
(一) 西夏社会文化 |
(二) 风俗文化的形成 |
(三) 风俗政策与风俗观念 |
二、多元文化交融与家居生活方式 |
(一) 王朝的主体——党项 |
(二) 文化先进的民族——汉族 |
(三) 吐蕃、回鹘及其他 |
注释 |
第三章 西夏家具类型 |
一、坐卧类 |
(一) 榻类 |
(二) 椅子 |
二、桌案类 |
三、架子类 |
四、其他 |
(一) 盝顶宝箱 |
(二) 经盒 |
(三) 盘 |
(四) 脚踏 |
注释 |
第四章 作为实用艺术的西夏家具 |
一、制作材料 |
二、制作工具 |
三、装饰特点 |
(一) 纹样 |
(二) 雕刻 |
(三) 色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金代墓葬装饰中的家具图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来源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
第二章 装饰中有家具图像的金墓考古发现 |
2.1 年代相对确定的墓葬 |
2.1.1 早期墓葬(1115-1153) |
2.1.2 中期墓葬(1154-1209) |
2.1.3 晚期墓葬(1210—1234) |
2.2 年代相对不确定的墓葬 |
第三章 家具的形制研究 |
3.1 承具 |
3.2 坐具 |
3.3 灯具 |
3.4 卧具 |
3.5 箱柜 |
3.6 架类 |
3.7 屏风 |
第四章 家具的演变规律与墓葬年代判断 |
4.1 家具的演变规律 |
4.2 试论墓葬年代 |
第五章 家具组合题材与地区差异 |
5.1 家具组合题材 |
5.1.1 陈设家具 |
5.1.2 备宴图 |
5.1.3 对坐图 |
5.1.4 孝行图 |
5.1.5 内宅图 |
5.2 家具的地区差异 |
5.2.1 原宋朝统治区 |
5.2.2 原辽朝统治区 |
第六章 家具图像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
6.1 个性化的过程 |
6.2 饮茶饮酒之风 |
6.3 商贾地位提升 |
6.4 多种文化交融 |
6.5 家具陈设与设计理念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表:金代墓葬装饰中的家具图像统计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5)金代女真族民居室内陈设与装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一)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
(二)文献分析法 |
(三)实地调研法 |
五、技术路线 |
注释 |
第二章 金代女真族历史文化溯源 |
一、民族文化与风俗习惯 |
(一)民族文化 |
(二)风俗习惯 |
二、多民族文化交融下的生活方式 |
(一)作为统治阶级的女真族的居住方式 |
(二)女真族与各民族间的关系对其室内陈设与装饰的影响 |
(三)宗教文化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
注释 |
第三章 室内装饰设计分析 |
一、地域特征对女真族民居建筑的影响 |
(一)东北地区 |
(二)陕甘宁地区 |
(三)金中都地区 |
(四)山西大同地区 |
二、女真族民居建筑特点 |
(一)半地穴式民居建筑特点 |
(二)茅草式民居建筑特点 |
(三)砖瓦式民居建筑特点 |
三、空间装饰 |
(一)建筑构件 |
(二)天棚 |
(三)斗拱 |
(四)门窗 |
注释 |
第四章 室内陈设艺术 |
一、陶瓷器 |
(一)陶器 |
(二)瓷器 |
二、铜镜 |
三、家具 |
(一)桌案类 |
(二)椅凳类 |
(三)床榻类 |
(四)箱柜类 |
四、其他 |
(一)台架 |
(二)灯具 |
(三)屏风 |
(四)帷幔 |
注释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位论文 |
致谢 |
(6)宋画中的“容器插花”图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方法 |
第四节 概念界定 |
第二章 “容器插花”现象的起源与发展 |
第一节 佛教宝瓶莲花图像的传播 |
第二节 本土思想与习惯的影响 |
第三节 插花的艺术化 |
第三章 宋代“容器插花”现象探微 |
第一节 宋代文献记载中的“容器插花”现象 |
第二节 宋代“容器插花”图像及实物 |
第三节 容器插花入画的原因 |
第四章 “容器插花”图像的类型 |
第一节 家具式插花图像 |
第二节 仪式化插花图像 |
第三节 写生插花画 |
第五章 宋画中“容器插花”的图像意义 |
第一节 宋代花与器的文化意涵 |
第二节 “容器插花”图像的功能与意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7)宋代瓷砚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
1.2 概念界定 |
1.3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 |
1.4 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
2 砚滴的起源及在宋代的发展 |
2.1 砚滴源流考 |
2.2 砚滴在宋代的发展 |
3 宋代瓷砚滴的出土与收藏 |
3.1 墓葬出土的宋代瓷砚滴 |
3.2 窖藏出土的宋代瓷砚滴 |
3.3 窑址出土的宋代瓷砚滴 |
3.4 各地博物馆收藏的瓷砚滴 |
3.5 私人收藏及拍卖的宋代瓷砚滴 |
4 宋代瓷砚滴的分类研究 |
4.1 器形分类 |
4.1.1 壶形 |
4.1.2 仿生形 |
4.1.3 特殊形 |
4.2 窑口分类 |
4.3 瓷砚滴形制考证及造型特点分析 |
5 宋代瓷砚滴的分期研究 |
5.1 宋代瓷砚滴的分期及特征 |
5.2 演变规律 |
6 宋代瓷砚滴兴盛原因分析 |
6.1 宋代书斋与文人对瓷砚滴的影响 |
6.2 审美意识对瓷砚滴的影响 |
6.3 宋代制瓷业发展的经济基础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守护光明 ——宋辽金墓葬中燃灯侍女及相关图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宋辽金美术史研究视野中的燃灯侍女及相关图像 |
第一节 宋辽金时期墓葬研究回顾 |
第二节 燃灯侍女图像名称厘定 |
第三节 燃灯侍女及相关图像考古发现情况 |
小结 |
第二章 燃灯侍女及相关图像的空间布局与照明功能 |
第一节 墓葬装饰与燃灯侍女及相关图像 |
第二节 燃灯侍女及相关图像的布局与设置 |
第三节 燃灯侍女及相关图像的照明功能 |
小结 |
第三章 燃灯侍女及相关图像的艺术表现与材质内涵 |
第一节 燃灯侍女图像历时性的发展与独立成像 |
第二节 侍女与灯烛膏火的艺术表现 |
第三节 多元艺术手段与材质的组合表达 |
小结 |
第四章 满室煌煌:燃灯侍女及相关图像的光明永恒与思想内涵 |
第一节 守护永恒的光明 |
第二节 多元思想下的光明信仰、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一、宋辽金北方地区墓葬中装饰的灯檠 |
附表二、墓葬中的燃灯侍女图像 |
致谢 |
(10)西夏女性社会生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西夏女性地位和风貌 |
第一节 西夏女性生存社会背景 |
第二节 西夏女性社会地位 |
第三节 西夏女性精神风貌 |
第二章 西夏女性婚姻生活 |
第一节 西夏婚姻家庭观念 |
第二节 西夏女性婚姻生活 |
第三节 墓志所见西夏“贤妇” |
第四节 西夏女性离婚与改嫁 |
第三章 西夏妇女的佛教生活 |
第一节 西夏妇女崇佛背景 |
第二节 西夏女性崇佛行为 |
第三节 壁画所见西夏女供养人 |
第四节 西夏女性崇佛影响 |
第四章 西夏女性的多种社会角色 |
第一节 西夏女性的政治生活 |
第二节 西夏女性参与社会生产 |
第三节 西夏女兵“寨妇” |
第四节 女尼及女艺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宋、辽、金、西夏桌案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宋代铜镜纹饰研究[D]. 杨夏薇.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2]西夏家具研究[D]. 闫中华. 宁夏大学, 2021
- [3]西夏家具设计艺术研究[D]. 王克昕.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4]金代墓葬装饰中的家具图像研究[D]. 牛婕. 山西大学, 2020(01)
- [5]金代女真族民居室内陈设与装饰研究[D]. 杨雅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9)
- [6]宋画中的“容器插花”图像研究[D]. 闫锦.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7]宋代瓷砚滴研究[D]. 李杨琳.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0(02)
- [8]守护光明 ——宋辽金墓葬中燃灯侍女及相关图像研究[D]. 兰凌航. 中央美术学院, 2020(12)
- [9]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与住宅室内空间演变的关联性研究[D]. 焦经纬. 东南大学, 2020
- [10]西夏女性社会生活研究[D]. 张梦佳.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