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吴欣达[1](2021)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辽宁省高校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世界各国国际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2013年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俄两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使中俄两国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迎来了新的格局。中俄两国通过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为双方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且辽宁省作为与俄罗斯合作具有地缘优势的省份之一,研究辽宁省与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进行研究,特别是对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合作做了重点的研究。通过研究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合作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三个维度的现状,研究发现在人才培养合作方面存在学生交流数量偏少、学生交流的学科分布不均、普遍存在语言障碍、合作办学层次低,数量少、境外办学合作匮乏、对外汉语推广和文化传播有待加强等问题。在教师国际交流方面引进俄罗斯专家和教师数量偏少、教师出国交流数量偏少、教师出国选派的学科分布不均衡、教师联合开发课程较少等问题。在科研合作中存在科研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缺少有影响力的合作平台,科研合作项目偏少、科研团队建设缺乏自主创新、教师科研意识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合作提出了优化的对策如下:首先,在人才培养上需要加强学生交流,增加俄罗斯学生来华留学的吸引力、打破留学生以文学学科为主的选择,使学科分布更加合理、加大中小学开设俄语课,提高学生俄语基础能力、提高辽宁省中俄合作办学层次,增加办学数量、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展与俄罗斯的境外办学、发挥孔子学院的带动作用,加强对外汉语的推广和文化传播等对策建议。其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强辽宁省引智工作、加大国家公派教师留学力度、鼓励多学科教师出国留学、增加教师联合开发课程,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等对策。最后,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科学研究合作需要加强科研保障体系建设、建立高水平国际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加强科研创新,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积极性等对策进一步推进辽宁省高校与俄罗斯高校的国际合作。为今后进一步加强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提供一定借鉴和参照。
胡玉红[2](2021)在《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科研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今天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上海市S小学是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生态校”之一,为了便于教师队伍管理,将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分为初任教师(1年教龄)、熟练教师(2-10年教龄)和骨干教师(10年以上教龄)。本研究以S小学为例,探讨当前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试图提出切实解决问题的对策,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训体系建设,为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提供新的路径。本研究以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教师劳动创造性理论和终身学习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梳理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研究现状,将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从研究课题选择能力、研究方案设计能力、研究文献搜集能力、实证资料收集能力、研究数据分析能力、研究成果表述能力、研究成果应用能力七个维度整理出研究框架。笔者以S小学的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围绕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现状和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科研意识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但S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整体水平不高,且骨干教师的教育科研综合能力优于熟练教师、优于初任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偏低的原因包括对教育科研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缺乏科研条件支持、学校评价机制不健全以及缺乏有效的教育科研培训。基于上述问题,笔者提出提升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对策:从教师角度来看,初任教师要立足为稳,加快适应教师角色;熟练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教育科研实践;骨干教师要克服职业倦怠,加强科研团队协作。从学校角度来看,要提供良好的科研支持条件;建立完善的科研评价机制;建立教育科研分层培训机制。
张玲[3](2021)在《高质量发展视阈下中小学有效教育科研的内涵、特征及提升策略》文中研究说明教育科研是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持。其有效性是中小学教育科研得到认同的理论基础,是持续的群众性科研工作得以开展的实践依据,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育文化的重塑。然而现有的中小学有效教科研内涵尚不明确,特征不够鲜明,科研的实践指导力亟待提升。54篇文本资料的信息挖掘显示,中小学有效教育科研具有"实践性、真实性、规范性、创新性、主动性"等特征。提升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有效性应采取以下策略:中小学教师要坚持问题导向,基于实践开展研究;完善科研管理,增强科研导向力;实施系统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素养;加强教师反思,塑造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打造科研团队,促进教师的行动研究。
汪珣[4](2020)在《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发展路径探析 ——以辽宁省S学校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教育变革不断深入,中小学校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又会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不及时解决会使学校教育难以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教育科研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起到支撑、引领作用。新时代,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急需教育科研破解难题、引领创新。中小学校的发展也需借助教育科研,通过实践研究,解决学校实际问题,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成长具有现实意义。本论文以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发展路径为题,通过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归纳概括辽宁省九年制S学校的教育科研发展历程,再深入分析该校在教育科研发展中起促进作用的积极因素以及阻碍发展的制约因素,以此为鉴,提出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提升路径,促使更多的中小学校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论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从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核心概念、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上组成论文的撰写基础。第二部分为第一章中叙述了中小学校发展教育科研的基础部分,由基础理论和实践中的必要性、可行性组成。第三部分是第二章对S学校这一案例的教育科研发展历程进行解读,以萌芽期、起步期、缓慢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为阶段划分,每一个阶段具体阐述了背景环境、教育科研情况、教育科研的主要特点、教育科研取得的成绩和教育科研发展的制约因素等,这一章为论文后面章节的分析与对策提供实践依据。第四部分是分析S学校在教育科研发展中的成功因素及所遇困境,从萌芽期到成熟期进行整体概括。第五部分是基于基础理论和S学校教育科研的实际发展分析上,笔者尝试提出建议,从教育行政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归纳出中小校教育科研发展的提升路径。
魏双双[5](2019)在《城市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与服务研究 ——以重庆市NF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教育改革的发展过程中,基层学校通过教师教育科研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科研活动逐步成为当前学校教师专业化能力水平提升的重要路径,科研兴校已经成为学校办学发展的主要理念。当前,地区之间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校教育科研轰轰烈烈开展,然而缺乏理论支撑、选题宽泛、研究方法不当、无实际效果。随之而来的城市小学教育科研的指导与服务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研究问题。本文以重庆市NF学校57名教师为调查研究样本,主要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学习条件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等为理论依据,主要研究了城市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与服务现状,深入分析呈现的问题及成因,提出解决建议。通过梳理重庆市NF学校教育科研指导与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得出结论:1.城市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体系由指导内容、指导方法、指导时机以及指导主体构成。教育科研指导主要特征体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讲座轻实操;重一般轻特殊;重线下轻线上;重规模轻品质;重一次性轻连续性。2.城市小学教育科研服务体系由物质保障、人员保障和时间空间保障构成。教育科研服务主要特征体现为:被动服务;机制不健全;重视程度低;缺乏配合;服务不规范。3.城市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与服务水平均呈现一般状态,城市小学教育科研的指导与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课题实施效果、教师科研素质的提升。4.指导内容、指导方法、指导时机、指导主体、物质保障、人员保障、时间与空间保障是影响城市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与服务水平的主要因素,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基于上述结论建议如下:1.教育科研指导建议:第一,专家团队的建构;第二,指导内容体系的建构;第三,教育科研培训指导时机与培训指导方式的完善,建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培训指导模式。2.教育科研服务建议:第一,提高重视程度;第二,明确职责分工,简化程序;三,完善激励机制。
林密密[6](2019)在《顺德区伦教街道H中学教宵科研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紧跟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科研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立身之本。中学教育科研在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研究策略未具体化的问题存在。本文以从国内外的教育科研阐述了中学教育科研管理与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现状,从而表明本文研究的意义;其次笔者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法针对本研究中顺德区H中学作的管理层、教师群体为考察对象,着重探讨以下核心问题:H中学先行的教育管理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本研究从调查问卷开始对一线教师层面和学校管理者的科研意识、组织、职能、制度、队伍、技术与效能等现状进行问题的设计。进而从得出的具体数据中分析H中学教育科研管理的优点与缺点。最后通过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案例与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如何加强H中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措施与对策,以期促进中小学科研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通过本研究,对如何改进现阶段普通教育科研管理,得到以下几点启示:一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科研工作理念,此为推进中学教育科研的根本前提;二要建立并实施规范化、系统化、有利于教师参与科研的工作制度,此为中学教育科研的基本保障;三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此为教育科研关键;四要建立并长期使用科学的教育科研效能评估体系,此为中学教育科研管理导向。
刘南云[7](2015)在《中小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湖南部分地市学校为例》文中提出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对教育发展的助推作用促使“科研兴校”越来越成为当下中小学校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小学校教育科研的质量与教育科研管理的水平息息相关;有效的科研管理对促进学校持续快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教育科研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必然是制约教育科研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中小学校科研管理工作水平必然成为科研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取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其中调查研究法是以问卷和访谈两种调查形式,对湖南省内部分地市的中小学教师和科研管理者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笔者总结了湖南省中小学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科研管理者的主动性不强,科研管理体制不完善,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以及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率低;通过从科研管理者、科研管理体制、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成果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更新中小学校科研管理观念,重新定位科研的性质和功能,加强科研组织机构的建设,端正科研动机、完善管理制度,加大投入、提高效率,明晰责权、完善制度,构建科研成果应用转化保障机制和完善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
张建军[8](2014)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教育科研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科研越来越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工作中,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学校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效果。那么如何使中小学科研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提高学校科研管理的水平,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理论探索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调查、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教育科研工作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5所学校的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及教师共350人为调查取样对象,以自编《中学教育科研情况调查问卷》为主要工具,深入调查了呼和浩特市初中学校教育科研的现状、科研认识、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取得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结果。结果表明:(1)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初中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有效的科研管理机制、理论和实践相脱节、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不高、科研成果推广和转化困难等。(2)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基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中,考试成绩仍占主导地位;很多教师对教科研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积极有效的科研氛围;教师科研素养不高;教育科研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缺乏可操作性。(3)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对呼和浩特新城区初中学校教育科研提出如下对策: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学校教育科研的政策引导和科学管理;二是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积极开展面向基础教育的课题研究;三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进一步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保证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四是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提高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孟炜[9](2014)在《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中小学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一直处于薄弱状态,急需改进和加强。开展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问题与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辽西地区农村中小学为例,从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学校的教育科研开展情况以及学校的教育科研管理、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通过调查研究笔者了解到:辽西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开展的情况总体较好,教育工作者科研意识逐步增强,教育科研管理机制基本设立并在逐步完善。调查也发现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目的不端正;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质偏低,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教育科研能力有限,导致教育科研工作成效低,科研课题推广性差;科研条件不足,上级拨发的教育科研经费有限,不能满足科研工作的需要;部分农村中小学科研管理班子人员不固定,科研主管水平有限,不能起到领头人的作用;教育科研管理的制度还不完善,对于教育科研工作的监督、管理不够严格;教育科研方面的校际之间合作、交流比较薄弱。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改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相关对策与建议:正确把握教育科研本义,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加强教育科研管理,改善教育科研条件,增加教育科研交流与合作的机会。笔者希望通过调查研究辽西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和问题,探索改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引起教育管理部门、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们的重视,为更好的开展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水平,进而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陈进[10](2016)在《我国教师研究的形态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教育形态学的视角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实践进行一番梳理,对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小学教育科研、教师行动研究、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微型课题研究等教师研究的具体形态,从研究主体、研究方式、研究组织、研究制度、研究价值、制度变迁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抽象出我国教师研究的内在涵义。同时,运用教师研究应有之涵义透视当前教师研究各形态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师研究的实践提出改善性建议。第一章对本研究的背景、研究目标及内容、研究的方法等研究必备要素进行了交代;并通过对教师研究各形态中概念使用的梳理,明确本文主要分析对象。通过对教师研究主要形态的历史发展状况的探究及文献梳理,提出了我国教师研究各形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章对教师研究在国外的发展历程的进行探寻,梳理教师研究的主要观点及实践经验,为我国教师研究的探寻构筑一个国际化的视野;通过对国外教师研究发展经验的探寻为我国教师研究的发展提供借鉴的经验与参照。第三章对实践中教师研究各形态的研究主体的分析,提出教师研究的主体应该是中小学教师,应该是中小学教师中的“一线教师”。并指出我国传统的教师研究形态中主体错位的原因,对我国教师研究实践中“管理者、专家、教师”间的关系的处理,给予策略性建议。第四章对我国教师研究实践中的研究方法使用的历史进行分析,及我国教师研究方法使用中的问题分析,指出适合教师的研究方法的特征及其选择;并就教师研究规范的建立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提出教师建立自己的研究规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五章对教师研究的管理体制进行研究,通过对传统的教师形态中的“教研”形态、“科研”形态管理体制的建立,及管理特点的分析,指出我国教师研究集权化的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教师行动研究形态”的推进方式进行探索,指出“政府”在教师研究的制度化建设与推进中“适度”参与的重要性。第六章对教师研究评价问题进行讨论,主要探讨了教师研究成果表达形式选择,提出教师研究成果表达应包括行为的改善和文本的表述两个方面。通过对各教师研究形态中教师研究评价标准的分析,指出运用专业化教育研究的评价标准对教师研究进行评价的危害,提出建立教师研究独立的评价系统的重要性,指出教师应成为教师研究的评价主体,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师研究评价标准。第七章就教师研究价值进行探索,通过对教师研究各形态中研究目标定位的分析,指出我国传统的教师研究形态目标定位中的问题。正是由于教师研究工具性的价值取向,导致教师研究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的出现。第八章对“小课题研究”“微型课题研究”“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等新的教师研究形态的描述,揭示教师研究创新制度的诉求。并指出以“增量式”局部改革,已不足以解决教师研究中的问题。整体的制度设计及全面的教师研究制度改革已成为迫切需求。
二、怎样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怎样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辽宁省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 |
(二)高等教育国际合作 |
四、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比较研究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访谈法 |
第二章 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理论基础 |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 |
二、推拉理论 |
三、知识流理论 |
第三章 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政策与实践 |
一、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 |
(一)扩大中国学生赴俄罗斯留学规模 |
(二)扩大俄罗斯学生来华留学规模 |
(三)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 |
(四)推进联合培养项目 |
(五)推进境外办学 |
(六)优化汉语国际传播 |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一)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
(二)选派教师出国交流 |
三、加强科学研究合作 |
(一)建立联合研究中心或实验室 |
(二)联合推进科学研究项目 |
(三)成立中俄高校联盟 |
(四)鼓励承办国际学术会议 |
第四章 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国际合作的现状 |
一、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国际合作的概述 |
(一)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学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概述 |
(二)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教师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概述 |
(三)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科研合作的概述 |
二、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校际合作现状调查研究 |
(一)调查的目的 |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 |
(三)调查的设计 |
(四)调查的实施 |
(五)调查数据的统计方法 |
(六)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五章 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国际合作的问题 |
一、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学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问题 |
(一)学生交流数量偏少,人数增长不稳定 |
(二)学生交流的学科分布不均衡 |
(三)学生交流普遍存在语言障碍 |
(四)中俄合作办学层次低,数量少 |
(五)境外办学合作匮乏 |
(六)对外汉语推广和文化传播有待加强 |
二、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教师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问题 |
(一)引进俄罗斯专家和教师数量偏少 |
(二)教师出国交流数量偏少 |
(三)教师出国选派的学科分布不均衡 |
(四)教师联合开发课程较少 |
三、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科研合作的问题 |
(一)科研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
(二)两国缺少有影响力的合作平台,科研合作项目偏少 |
(三)科研团队建设缺乏自主创新,教师科研意识和积极性不高 |
第六章 优化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国际合作的对策 |
一、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学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对策 |
(一)加强学生交流,增加俄罗斯学生来华留学的吸引力 |
(二)打破留学生以文学学科为主的选择,使学科分布更加合理 |
(三)加大中小学开设俄语课,提高学生俄语基础能力 |
(四)提高辽宁省中俄合作办学层次,增加办学数量 |
(五)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展与俄罗斯的境外办学 |
(六)发挥孔子学院的带动作用,加强对外汉语的推广和文化传播 |
二、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教师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对策 |
(一)加强辽宁省引智工作 |
(二)加大国家公派教师留学力度 |
(三)打破以文学学科为主的教师选派,鼓励多学科教师出国留学 |
(四)增加教师联合开发课程,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 |
三、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科研合作的对策 |
(一)加强科研保障体系建设 |
(二)建立高水平国际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 |
(三)加强科研创新,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积极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二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三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访谈提纲 |
附录四 |
个人简历 |
致谢 |
(2)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综述 |
(二)关于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研究综述 |
(三)对以往文献的分析与评价 |
四、研究方案设计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对象及调查工具的编制 |
第二章 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科研能力的理论阐释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 |
(二)教育科研 |
(三)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
(二)教师劳动创造性理论 |
(三)终身教育理论 |
三、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构成 |
(一)研究课题选择能力 |
(二)研究方案设计能力 |
(三)研究文献搜集能力 |
(四)实证资料收集能力 |
(五)研究数据分析能力 |
(六)研究成果表述能力 |
(七)研究成果应用能力 |
四、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 |
(一)个体层面的影响因素 |
(二)学校层面的影响因素 |
五、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分析框架 |
第三章 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现状分析 |
一、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阶段性变化 |
(一)研究课题选择能力 |
(二)研究方案设计能力 |
(三)研究文献搜集能力 |
(四)实证资料收集能力 |
(五)研究数据分析能力 |
(六)研究成果表述能力 |
(七)研究成果应用能力 |
二、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成效及原因分析 |
(一)教师教育科研意识不断提高 |
(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不断增强 |
三、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教师对教育科研认识不足 |
(二)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 |
(三)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 |
(四)缺乏科研条件支持 |
(五)科研评价机制不健全 |
(六)缺乏有效的教育科研培训 |
第四章 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对策 |
一、对教师的提升对策 |
(一)初任教师:立足为稳,加快适应教师角色 |
(二)熟练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教育科研实践 |
(三)骨干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加强科研团队协作 |
二、对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提升对策 |
(一)提供良好的科研支持条件 |
(二)建立完善的科研评价机制 |
(三)建立教育科研分层培训机制 |
结论及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附录二:小学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高质量发展视阈下中小学有效教育科研的内涵、特征及提升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小学有效教育科研的内涵 |
二、中小学有效教育科研的基本特征 |
(一)实践性 |
(二)真实性 |
(三)规范性 |
(四)创新性 |
(五)主动性 |
三、中小学教育科研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
(一)问题导向:引领中小学教师基于实践开展研究 |
(二)完善管理: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过程真实度 |
(三)实施培训:提升中小学教育科研规范性 |
(四)加强反思:积极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创新能力 |
(五)积极行动: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科研主动性 |
(4)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发展路径探析 ——以辽宁省S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一)教育现代化的时代使命 |
(二)中小学校的现实处境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 |
(一)教育科研 |
(二)中小学校教育科研 |
(三)教育科研发展 |
四、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已有研究的评述 |
五、研究方法 |
六、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中小学校发展教育科研的基础分析 |
一、基础理论 |
(一)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理论 |
(二)管理理论 |
二、中小学校发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
(一)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
(二)中小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 |
(三)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自我价值的途径 |
三、中小学校发展教育科研的可行性 |
(一)教师基础素质有所提高 |
(二)实践经验相对丰富 |
(三)学校教育科研资源逐步完善 |
第二章 S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历史分期解读 |
一、选择S学校的原由 |
二、S学校基本简介 |
(一)现况介绍 |
(二)教育科研发展概况 |
三、关于S学校教育科研发展历程介绍 |
(一)教育科研发展的萌芽期(1957-1977年) |
(二)教育科研发展的起步期(1978-1998年) |
(三)教育科研发展的缓慢期(1999-2006年) |
(四)教育科研发展的成长期(2007-2017年) |
(五)教育科研发展的成熟期(2018年至今) |
第三章 S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中的成功因素及所遇困境分析 |
一、S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中的成功因素 |
(一)外部因素 |
(二)内部因素 |
二、S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中的困境 |
(一)教学任务重,教育科研时间有限 |
(二)教育科研资源匮乏 |
(三)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低 |
(四)专门教育科研培训不足 |
第四章 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提升路径 |
一、教育行政部门层面 |
(一)政策激励 |
(二)培训到位 |
(三)发挥上级协调作用,开展校际合作 |
二、学校层面 |
(一)创建优良的教育科研环境 |
(二)协调教师教学与教育科研的时间冲突 |
(三)提高教育科研管理水平 |
三、教师层面 |
(一)更新教育与教育科研的观念 |
(二)提升教育科研素养 |
(三)教育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推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城市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与服务研究 ——以重庆市NF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主要概念界定 |
第二章 城市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与服务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罗伯特·米尔斯·加涅的学习条件论 |
2.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2.3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理论 |
第三章 重庆市NF学校教育科研指导与服务现状调查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过程 |
3.2 重庆市NF学校教师教育科研指导与服务现状 |
3.3 重庆市NF学校教育科研指导与服务效果 |
3.4 教育科研指导及服务与指导服务效果的相关统计 |
第四章 重庆市NF学校教师教育科研指导与服务存在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
4.1 教育科研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
4.2 教育科研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B 关于学校教育科研指导与服务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C 关于学校教育科研指导与服务现状访谈提纲 |
(6)顺德区伦教街道H中学教宵科研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技术路线 |
(三)研究方法 |
(四)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四章 H 中学教育科研管理现状与分析 |
(一)科研意识状况 |
(二)组织管理状况 |
(三)职能管理状况 |
(四)制度管理状况 |
(五)队伍管理状况 |
(六)技术管理状况 |
(七)效能管理状况 |
(八)问题总结 |
第五章 提高H中学教育科研管理质量的对策 |
(一)培育科研新理念 |
(二)增设学校教育科研组织机构 |
(三)明确职能,提升专业 |
(四)完善并创新管理制度 |
(五)加强教育科研队伍的组建 |
(六)尝试教育科研管理新技术 |
(七)提升学校教育科研效能评价 |
结束语 |
参考论文 |
致谢 |
(7)中小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湖南部分地市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管理 |
1.3.2 科研管理 |
1.4 研究综述 |
1.4.1 国内研究综述 |
1.4.2 国外研究综述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调查研究法 |
第二章 湖南省中小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现状调查 |
2.1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2.1.1 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
2.1.2 调查的对象 |
2.1.3 调查的过程 |
2.2 湖南省中小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2.2.1 科研管理者的主动性不强 |
2.2.2 科研管理体制不完善 |
2.2.3 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 |
2.2.4 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率低 |
第三章 湖南省中小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1 科研管理者的原因3.1.1 缺乏专门人员进行科研管理 |
3.1.1 缺乏专门人员进行科研管理 |
3.1.2 管理者对教育科研定位不准 |
3.2 科研管理体制的原因 |
3.2.1 科研人员缺乏科研内在动机 |
3.2.2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不能统一 |
3.3 科研经费管理的原因 |
3.3.1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
3.3.2 科研经费预算不合理 |
3.3.3 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 |
3.4 科研成果管理的原因 |
3.4.1 忽视课题的结题环节 |
3.4.2 科研成果评价不到位 |
3.4.3 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机制不健全 |
第四章 提高湖南省中小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实效的对策 |
4.1 科研管理者的改进对策 |
4.1.1 更新中小学校科研管理观念 |
4.1.2 重新定位科研的性质和功能 |
4.2 科研管理体制的改进对策 |
4.2.1 加强科研组织机构的建设 |
4.2.2 端正科研动机、完善管理制度 |
4.3 科研经费管理的改进对策 |
4.3.1 加大投入、提高效率 |
4.3.2 清晰责权、完善制度 |
4.4 科研成果管理的改进对策 |
4.4.1 构建科研成果应用转化保障机制 |
4.4.2 完善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湖南省中小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现状的调查问卷(a) |
附录B:湖南省中小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现状的调查问卷(b) |
附录C:访谈提纲(a) |
附录D:访谈提纲(b) |
(8)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教育科研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概念界定 |
(一) 初中新课程改革 |
(二) 教育科研 |
(三) 教育科研管理 |
(四) 校本研究 |
三、本研究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一) 国外研究概况 |
1.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组织机构建设 |
2. 教师专业化素质提升 |
3. 加强与大学及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 |
4. 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 |
5. 校本教育科研管理 |
(二) 国内研究概况 |
1. 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科研的强调 |
2.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定位 |
3. 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状况 |
4. 中小学科研管理模式研究 |
5. 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的对策研究 |
四、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五、本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呼和浩特新城区初中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调查研究 |
一、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
(一) 调查目的 |
(二) 调查对象的选取 |
(三) 调查方法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一) 教师及管理人员对学校科研的认识 |
(二) 教师对教育科研作用的认识 |
(三) 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态度 |
(四) 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
(五) 教师科研成果的呈现形式 |
(六) 教师对学校开展科研活动情况的评价 |
第三章 呼和浩特新城区初中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初中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
(一) 教研工作水平不高,校本研训工作力量薄弱 |
(二) 小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 |
(三) 自主研修不强,难以形成合作、交流、互助的研究氛围 |
(四)缺乏名师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困惑尚存 |
(五)经验提炼不足,没有形成教研活动的成果转化 |
二、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初中教育科研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在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对基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中,考试成绩仍占主导地位 |
(二)很多教师无暇搞科研工作 |
(三)工作环境不尽如人意,教师科研激情低 |
(四)教师素质整体不高,难以适应教科研工作的要求 |
(五)教育科研工作还没有一个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体系 |
第四章 加强初中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对策研究 |
一、教育部门领导应提高思想认识,大力开展课题研究 |
二、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
三、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保障和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
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制定科学有效的科研管理政策 |
五、开展专业引领,创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
六、创造良好的科研管理的氛围,促进教师能够积极进行教育科研活动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1: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初中学校科研管理情况问卷调查 |
致谢 |
(9)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依据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的创新及特色 |
一、 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概念界定及意义 |
(一) 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概念界定 |
1.教育科研 |
2.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 |
3.教育科研意识 |
4.教育科研知识 |
5.教育科研能力 |
6.科研管理 |
(二) 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 |
1.有利于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
2. 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师职业价值 |
二、 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调查与数据分析 |
(一) 调查设计与实施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工具设计 |
3.调查对象 |
4.调查实施与数据统计 |
(二) 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
1.教育科研意识方面的情况 |
2.教育科研活动开展状况 |
3.教育科研管理组织与制度建设情况 |
(三) 访谈调查结果的分析 |
1.科研主管、校长访谈结果分析 |
2.一线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四) 调查的初步结论 |
1.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在逐步增强 |
2.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开展势态良好 |
3.农村中小学基本建立了教育科研管理班子和科研管理制度 |
三、 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
(一) 教师教育科研素养方面 |
1.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目的偏离本义 |
2.教师科研知识储备不足 |
3.教师科研能力低 |
(二) 教育科研管理方面 |
1.教育科研管理队伍不健全 |
2.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 |
3.教育科研条件亟待改善 |
4.科研成果推广难 |
(三) 教育科研交流与合作方面 |
1.教师间和校际交流缺乏 |
2.与高校合作研究不够 |
四、 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对策 |
(一) 正确把握教育科研本义 |
1.回归教育科研的本质 |
2.端正教育科研态度 |
(二) 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 |
1.明确教师教育科研目的 |
2.提高教师科研知识储备量 |
3.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
(三) 加强教育科研管理 |
1.完善教育科研管理队伍的组建 |
2.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
3.改善教育科研条件 |
(四) 加强教育科研交流与合作 |
1.加强与高校的教育科研合作 |
2.加强校际之间教育科研经验交流 |
3.提倡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
附录二 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访谈提纲(科研主管、校长访谈) |
附录三 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访谈提纲(一线教师访谈)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我国教师研究的形态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引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目标 |
三、研究的内容 |
四、研究的方法 |
五、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概念梳理 |
六、文献综述 |
七、我国教师研究发展的主要问题 |
第二章 “邻居们怎么做的?”——教师研究的国际经验 |
第一节 教师研究的国际发展历程 |
一、教师研究前阶段 |
二、教师行动研究阶段 |
三、教师课程研究阶段 |
四、教师主体研究阶段 |
第二节 教师研究的国际经验 |
一、教师主体的回归 |
二、教师研究方法的探索 |
三、教师研究与环境制度的关系 |
第三节 教师研究国际经验的借鉴 |
一、教师研究是否需要规范 |
二、教师能否自建规范 |
第三章 “谁的研究?”——我国教师研究的主体 |
第一节 教师研究的主体状况比较 |
一、“教研”的主体 |
二、“科研”的主体 |
三、“行动研究”的主体 |
第二节 教师研究主体问题分析 |
一、教师研究的主体性 |
二、教师研究主体特征 |
三、教师研究主体问题分析 |
第三节 教师研究主体问题的解决 |
一、根本性的解决之策——教师专业化发展 |
二、权宜之计——合作研究 |
三、我国教师研究主体中的特殊问题 |
第四章 “怎样去研究?”——我国教师研究的方法 |
第一节 我国教师研究方法使用的历史 |
一、实证主义及实验研究法 |
二、行动研究及成果表达形式 |
三、质性研究及叙事法 |
第二节 教师研究方法问题的比较 |
一、“教研”的方法及问题 |
二、“科研”的方法及问题 |
三、“行动研究”的方法及问题 |
第三节 教师研究适宜方法的探寻 |
一、教师研究方法的问寻 |
二、教师研究方法的特征 |
三、教师研究方法的选择 |
四、专家建议的利弊分析 |
第五章 “如何推进?”——我国教师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
第一节 教师研究管理体制的比较 |
一、“教研”的管理体制 |
二、“科研”的管理体制 |
三、“行动研究”的推动 |
第二节 教师研究管理的问题 |
一、教师研究科层化管理的表现 |
二、教师研究科层化管理的矛盾 |
三、科层化管理的内在驱动 |
四、管理的制度化与制度化管理 |
第三节 教师研究管理的建议 |
一、政府行政的支持 |
二、专业研究的支持 |
三、学校内部的支持 |
四、教师自身的研究定位 |
第六章 “研究得怎样?”——我国教师研究的评价制度 |
第一节 教师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的比较 |
一、“教研”成果的呈现方式 |
二、“科研”成果的呈现方式 |
三、“行动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 |
四、教师研究成果表达的困惑 |
五、教师研究成果表达的选择 |
第二节 教师研究的评价 |
一、教师研究的评价主体 |
二、教师研究评价标准的比较 |
三、教师研究评价标准的建议 |
第七章 “为什么研究?”——我国教师研究的价值探讨 |
第一节 教师研究目标定位的比较 |
一、“教研”的目标定位 |
二、“科研”的目标定位 |
三、“行动研究”的目标定位 |
第二节 教师研究的价值取向的问题分析 |
一、工具化目标定位影响深刻 |
二、高目标定位成为思维定势 |
三、回避对终极价值的思考 |
第三节 教师研究深层价值的探寻 |
一、挑战——多种教师研究形态的碰撞 |
二、借鉴——教师行动研究对工具理性的反抗 |
三、反思与重建——我国教师研究的基本理论 |
第八章 “走向何方?”——我国教师研究制度的变迁 |
第一节 教师研究的“创新形态”及创新诉求 |
一、教师研究的“创新形态” |
二、教师研究的创新诉求 |
第二节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实践——以“上海市普陀区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制度的实践与经验为例” |
一、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基本情况 |
二、教师个人课题管理经验 |
三、教师个人课题制度建设的意义 |
第三节 我国教师研究制度的变迁 |
一、我国教师研究制度变迁的特点 |
二、我国教师研究制度变迁趋势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四、怎样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辽宁省高校为例[D]. 吴欣达.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2]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胡玉红.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高质量发展视阈下中小学有效教育科研的内涵、特征及提升策略[J]. 张玲. 现代教育管理, 2021(05)
- [4]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发展路径探析 ——以辽宁省S学校为例[D]. 汪珣.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5]城市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与服务研究 ——以重庆市NF学校为例[D]. 魏双双. 延边大学, 2019(01)
- [6]顺德区伦教街道H中学教宵科研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D]. 林密密. 广州大学, 2019(01)
- [7]中小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湖南部分地市学校为例[D]. 刘南云. 湖南科技大学, 2015(06)
- [8]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教育科研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为例[D]. 张建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03)
- [9]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 孟炜. 渤海大学, 2014(09)
- [10]我国教师研究的形态比较[D]. 陈进.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