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UVA、UVB配合复方昆明山海棠治疗副银屑病46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盘金玲,杨恩品,廖龙鑫,叶舒颖[1](2021)在《昆明山海棠治疗银屑病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昆明山海棠是云南道地药材,民间使用已有数百年历史,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续筋接骨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炎、镇痛、免疫抑制及抗癌等作用。近40年来用于银屑病治疗不断有临床报道,通过就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提出下一步临床研究思路。
李不言[2](2019)在《昆仙胶囊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随机双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昆仙胶囊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预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昆仙胶囊组及安慰剂组通过PASI、PGA、DLQI、VAS评分进行观察比较,以评价药物疗效;同时检测肝肾功、血常规等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以评价其安全性,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处理措施。此外,还可以为昆仙胶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参考。结果两组在治疗后达到PASI 50、PASI 75、PASI 90的比例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达到PASI 50、PASI 75、PASI 90的比例74.1%、29.6%、14.8%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达到PASI 50、PASI 75、PASI 90的比例。可见昆仙胶囊在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时的疗效与安慰剂相比有显着差异。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的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LT及AST均无显着差异。结论昆仙胶囊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满意,安全性好,无明显副作用。
陈昆[3](2016)在《昆明山海棠在凉血复方中配伍对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凉血复方基础上昆明山海棠的配伍与否,对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叉对照试验,把62例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配为甲组和乙组。甲组32例,乙组30例。试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前4周)甲组口服昆明山海棠凉血复方,乙组口服凉血复方;经洗脱期(1周)后,第二阶段(后4周)甲组改为口服凉血复方,乙组改为口服昆明山海棠凉血复方。两组在治疗期及洗脱期,均配合黄金万红膏外擦。治疗过程中每周复诊1次,填写观察表。第一、二阶段结束时,分别进行疗效判断。结果:1.第一阶段结束后,甲组(口服昆明山海棠凉血复方)总有效率为93.75%,乙组(口服凉血复方)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优于乙组。第二阶段结束后,甲组(口服凉血复方)总有效率为62.50%,乙组(口服昆明山海棠凉血复方)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优于甲组。2.第一阶段结束后,甲组PASI评分均数为10.92±4.83,乙组PASI评分均数为14.05±6.23,两组PAS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优于乙组。第二阶段结束后,甲组PASI评分均数为6.51±2.91,乙组PASI评分均数为4.36±1.89,两组PAS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优于甲组。3.两阶段治疗结束后,甲、乙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昆明山海棠凉血复方与凉血复方总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配伍昆明山海棠后的疗效明显提高。结论:昆明山海棠在凉血复方中配伍对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有明显提高,未发现不良反应。
石红乔[4](2016)在《清热活血搜风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银屑病是一种以皮肤处起红斑、表面覆有多层易剥离银白色鳞屑为特征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中医有白疙、松皮癣、干癣、蛇风等名称,俗称牛皮癣。据调查,目前银屑病的发病率占世界人口的0.1%-3%,截至2007年,我国银屑病患者已经达到458万人。由于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既有遗传因素,又与免疫、炎症、细胞增殖与凋亡、神经介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目前仍未找到理想的治疗方法,所以被列为当今世界皮肤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世界皮肤科重点防治疾病之一。本病西医以免疫抑制剂、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为主要治疗手段,效果不稳定,毒副反应明显。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多年的临床治疗中总结出许多有益的经验,但缺少系统而严谨的临床研究,对有效方剂的机制探讨不够深入,从而影响了中医药的广泛使用。因此,加大对银屑病病因病机及中医治则治法的研究,尤其是对有效临床验方进行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价,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是目前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理论、临床实验、动物实验三方面对中医清热活血搜风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以8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白疙胶囊对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外周血中细胞因子(TNF-α、IL-8、IL-6、IFN-γ)、皮损严重程度、中医症候和甲襞微血管的影响,并评价该药物的安全性及疗效性。2.观察白疕胶囊对小鼠尾部鳞片颗粒层形成影响和对小鼠雌激素期阴道上皮有丝分裂及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探讨清热活血搜风法对银屑病样皮损病理改变、PCNA的影响。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从中西医对银屑病的认识出发,分析导致银屑病的多种因素,探讨中医清热活血搜风法在治疗银屑病中的作用。2.临床实验研究:采用专人选择分配的方法进行临床研究,将纳入的患者列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白疙胶囊,观察组服用银屑胶囊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按照皮损严重程度分值估算PASI评分,评价白疙胶囊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用HM-3型微循环显微检查仪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甲襞微血管分布情况,并用ZL6000C血流变仪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值、血沉、红细胞比积)评价白疕胶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疙胶囊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TNF-α、IL-8、IL-6、IFN-γ)治疗前后的检测指标变化,评价白疕胶囊对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影响。3.动物实验研究:A、制作鼠尾鳞片颗粒层模型,分别取各组鼠尾部,常规制作病理切片标本并进行HE染色和计数。B、小鼠雌激素期阴道上皮造模,分别取各组小鼠雌激素期阴道上皮,常规制作病理切片标本并进行HE染色和计数有丝分裂。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用药物前后小鼠阴道上皮PCNA的表达。4.研究结果:A、理论探讨:银屑病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血分有热”是银屑病的主要原因,而血分有热实际是由气分有热,郁久化毒,毒热波及营血而致。我们在多年的临床治疗中发现,血分有热固然是银屑病的主因,但血热而夹风夹瘀,则是该病的重要病理因素。对本病的治疗,不仅强调清热凉血,也应重视搜风和活血,在治疗中往往采用清热活血搜风法而取得佳效。B、临床实验(1)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60天,治疗组白疕胶囊和对照组银屑胶囊两组患者以皮损症候评分以及皮损严重程度在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来判断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相当。(2)安全性评价对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检查,治疗前后两组均全部正常。(3)观察白疕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结果治疗后血液流变学3项指标均明显降低。(4)甲襞微循环的改变通过检测发现寻常型银屑病组与对照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活血化瘀治疗后可以观察到银屑病的甲襞微循环改变,流态改变表现为血流速度加快,由原来的粒流、线粒流变为线流;襻周状态表现为乳头由平坦变为浅波纹或波纹状;渗出减少或消失;形态改变表现为甲襞微循环血管清晰,管襻长度增加。对照组渗出改变明显,血管形态流速改变不明显。(5) ELISA法检测银屑病患者服用白疙胶囊治疗8周前、后血清TNF-αIL-8、IL-6和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为治疗8周后的银屑病患者血清中TNF-α、IL-8、IL-6和IFN-γ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动物实验(1)小鼠尾部鳞片模型 证实药物可促进颗粒层形成的作用,具有抗银屑病作用(2)雌鼠阴道上皮模型 证实药物对其有丝分裂有抑制作用。(3) PNCA的表达 证实药物能促进PNCA的表达,可抑制小鼠阴道上皮细胞的增生。结论:1.清热活血祛风法治疗血瘀型银屑病有较好的疗效。2.白疕胶囊能改善患者血液粘稠度,对甲皱襞微循环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治疗后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8、IL-6和IFN-γ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3.白疕胶囊能促进小鼠尾部鳞片模型的颗粒层形成,可降低雌鼠阴道上皮PNCA的表达,对其有丝分裂有抑制作用。
李韵,蒿文嵩,多兰·达力汗[5](2014)在《窄谱UVB联合中医治疗副银屑病的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窄谱UVB联合中医治疗副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笔者科室门诊在2006年1月2013年1月治疗的副银屑病患者共3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干扰素300万U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医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UVB)联合中医方法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疗程完成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判。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0,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2例。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有3例发生皮肤红斑症状,对照组有2例出现胃肠道不适反应,未经特殊治疗后缓解,未影响正常治疗。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窄谱UVB联合中医治疗副银屑病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其远期效果及并发症需进一步加大样本研究。
代红艳[6](2013)在《99例副银屑病临床与病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验目的:研究副银屑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进一步探讨副银屑病临床与病理之间的关系,为今后本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完善的理论基础。实验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经临床、病理确诊为副银屑病患者99例,结合所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按不同条件分组,进行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实验结果:1.副银屑病发病男女无性别差异(χ2=0.91,P>0.05),男女比例为1.20:1,平均发病年龄31.68+17.90岁,以30~39岁年龄组例数最多。2.发病部位以同时累及躯干和四肢最多见,占41.41%;其次为泛发者,占35.35%;仅四肢受累占16.16%;仅躯干受累最少,占7.07%;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91,P<0.05)。3.54.54%患者无自觉症状,18.18%患者诉轻度瘙痒,23.23%患者明显瘙痒,4.04%患者出现瘙瘁伴疼痛;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χ2=27.07,P<0.01)。4.副银屑病临床和病理均分为四种类型:4.1慢性苔藓样糠疹(PLC)最常见,占63.63%,平均病程为17.04月,组织病理表现为伴基底层散在或灶性液化变性的慢性或亚急性炎症;4.2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PLEVA),占23.23%,病程则较短,平均病程为2.98月,临床均可见散在坏死性丘疹及结痂损害,43.49%本组患者出现凹陷的萎缩性瘢痕,组织病理特征性表现为表皮细胞不同程度坏死及真皮内淋巴细胞性血管炎变化,26.09%本组患者可见真皮血管周红细胞外溢,其中诊断发热性溃疡性Mucha-Habermann病(FUMHD)1例,患者伴发热,皮损表现为泛发的坏死性丘疹、斑丘疹及深在性溃疡形成,病情重,组织病理表皮坏死严重,真皮内部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坏死,血管壁及管周见致密的淋巴细胞浸润;4.3小斑块型副银屑病(SPP)和大斑块型副银屑病(LPP)病例数较少,各占6.06%和7.07%,组织病理特征性表现为表皮下带状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少数淋巴细胞亲表皮,有3例患者表皮或真皮内见少数异形淋巴细胞浸润;5.本实验副银屑病临床误诊率18.18%,主要误诊为:蕈样肉芽肿、湿疹、淋巴瘤样丘疹病、玫瑰糠疹、扁平苔藓及寻常型银屑病。实验结论:1.副银屑病分四型,各型临床及组织病理各有特征性表现。2.副银屑病以中青年人群好发,发病部位以同时累及躯干、四肢为主,多无自觉症状或仅轻度瘙痒。3. PLEVA病程较短,急性起病,皮疹多泛发;LPP则病程较长,部分病例可能演变为蕈样肉芽肿(MF),需加强临床观察和组织病理随访。4.斑块型副银屑病与蕈样肉芽肿关系密切,组织病理是二者相互鉴别的重要手段,必要时可进行免疫组化及淋巴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分析。5. FUMHD是PLEVA的急性重症亚型,常伴高热及多系统受累,组织病理表皮坏死严重,部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坏死,患者死亡率高。
刘玉洁[7](2012)在《阿维A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掌跖脓疱病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的发生于掌跖部位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多数人认为免疫学介导的发病机制在掌跖脓疱病的发生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人认为本病是一种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在红斑基础上周期性发生的深在无菌性小脓疱,伴角化、脱屑。治疗方法多样主要有维甲酸类、免疫抑制剂、生物调节剂,抗生素类以及物理疗法,但疗效都不十分满意。阿维A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掌跖脓疱病的国内相关报道较少。目的:观察阿维A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和安全分析。方法:搜集门诊患者102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阿维A联合雷公藤多甙组、阿维A组、雷公藤多甙组,同时均外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商品名:金纽尔)疗程2月,然后根据各项治疗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阿维A联合雷公藤多甙组治疗2个月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阿维A联合雷公藤多甙组为92.31%,阿维A组为64.52%,雷公藤多甙组为62.5%),阿维A联合雷公藤多甙组与阿维A组相比(X2=9.092,P=0.02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阿维A联合雷公藤多甙组与雷公藤多甙组相比(X2=11.084,P=0.01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阿维A组与雷公藤多甙组相比(X2=0.575,P=0.902>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用阿维A或者雷公藤多甙相比两药联合应用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高,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李彬[8](2010)在《苦必春消银方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湿热蕴肤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苦必春消银方治疗寻常性银屑病进行临床研究,综合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将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苦必春消银方组)和对照组(复方青黛胶囊组)。2.治疗方法:试验组36例,口服苦必春消银方,水煎取汁,每日早晚各100ml;对照组36例,口服复方青黛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均在饭后半小时服用。疗程8周,每2周复诊一次,观察并记录指标。3.观察指标:疗效性观测包括皮损部位与范围、红斑、鳞屑及皮损浸润的程度以及用药后的变化。安全性指标包括血、尿常规检查和肝肾功能检查,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记录。4.进行成本分析。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判定标准。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间PASI评分比较: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苦必春消银方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在PASI评分方面与复方青黛胶囊相当。2.综合疗效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苦必春消银方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在综合疗效方面与复方青黛胶囊疗效相当。3.安全性比较:试验组患者在用药前后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4.不良反应比较:试验组有1例发生,表现为腹泻,对照组有8例发生,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5.成本分析:苦必春消银方相同疗程的经济费用为复方青黛胶囊的1/9,说明苦必春消银方为临床非常经济的方药。结论:苦必春消银方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较为肯定,可以改善患者的红斑、鳞屑及浸润程度,缩小皮损面积,安全性好,成本低廉。作用机制初步认为可能与其抗肿瘤作用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的证实。
韩进庭[9](2009)在《昆明山海棠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hypoglaucHutch,LEVI)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昆明山海棠的根或去根皮的部木心。为祛风湿药,味辛苦,性温有大毒。共效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续筋接骨。临床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疼痛、跌打损伤。近代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银屑病、白斑氏病、妇科病等都取得良好的疗效。现代研究证明昆明山海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明显改善症状、体征、降低血沉,具有很好远期疗效。用于治疗肾炎,可降低尿蛋白排除。本品对胃有刺激作用,宜饭后服用。
朱慧婷,蔡念宁[10](2008)在《副银屑病中医 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副银屑病是一种原因不明,以红斑、丘疹、浸润、鳞屑为皮损表现而少自觉症状的皮肤病。西医治疗疗效不理想,副作用较明显。综述近20年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副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文献,明确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小。归纳副银屑病中医辨证分为血热、血瘀、血燥3型,治疗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养血润燥为主。
二、PUVA、UVB配合复方昆明山海棠治疗副银屑病46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UVA、UVB配合复方昆明山海棠治疗副银屑病46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昆明山海棠治疗银屑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昆明山海棠药理、毒理分析 |
2 昆明山海棠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 |
2.1 单味药口服治疗 |
2.2 辨证复方治疗 |
2.3 联合治疗 |
2.3.1 与口服药联合治疗 |
2.3.2 与注射剂联合治疗 |
2.3.3 与紫外线照射联合治疗 |
3 作用机制研究 |
4 结语 |
(2)昆仙胶囊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随机双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依据 |
1.3 入选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终止实验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实验药物及用药方案 |
2.3 合并用药 |
2.4 观察的项目及频次 |
2.5 疗效评价 |
2.6 随机和盲法 |
2.7 统计分析 |
2.8 研究流程 |
3 结果分析 |
3.1 基线期临床资料 |
3.2 疗效评价 |
3.3 副作用评价 |
讨论 |
1.中医学对寻常型银屑病的认识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论治 |
2.寻常型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
2.1 发病机制 |
2.2 治疗 |
3.昆仙胶囊的研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雷公藤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3)昆明山海棠在凉血复方中配伍对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与说明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二、病例选择标准 |
三、治疗方案 |
四、观察指标及记录方法 |
五、疗效判断 |
六、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典型病例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银屑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昆明山海棠的药理作用及在皮肤科的运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4)清热活血搜风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银屑病中医学研究概况 |
1.1 古代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
1.2 现代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
1.3 中医治疗 |
1.4 发展与展望 |
2 银屑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2.1 发病机制 |
2.2 影响因素 |
2.3 西医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治疗方案 |
1.3 观察指标 |
1.4 研究评价 |
2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分析 |
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 |
3.3 ELISA法检测银屑病患者治疗8周前、后血清TNF-α、IL-8、IL-6和IFN-γ水平的变化 |
3.4 检测两组银屑病患者治疗8周前后甲襞微循环变化 |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白疟胶囊对鼠尾鳞片颗粒层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二 白疕胶囊对小鼠雌激素期阴道上皮有丝分裂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三 白疕胶囊对小鼠雌激素期阴道上皮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四部分 清热活血搜风法相关问题讨论 |
1 银屑病病因病机与清热活血搜风法 |
1.1 银屑病“热、瘀、风”的病理特点是应用清热活血搜风法的基本依据 |
1.2 清热凉血、搜风通络是清热活血搜风法的主要作用机理 |
2 清热活血搜风法组方规律及用药原则 |
2.1 组方规律 |
2.2 用药原则 |
3 白疕胶囊药物选择及配伍特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缩略词表 |
2 技术路线图 |
3 附图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窄谱UVB联合中医治疗副银屑病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观察: |
1.4 临床疗效标准[2]: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6)99例副银屑病临床与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展望与不足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 |
致谢 |
(7)阿维A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
2.1 前言 |
2.2 病因的研究 |
2.2.1 金属致敏学说 |
2.2.2 感染病灶学说 |
2.2.3 中医理论 |
2.2.4 其它 |
2.3 发病机制的研究 |
2.4 临床表现 |
2.5 实验室检查 |
2.6 伴发症 |
2.7 诊断及鉴别诊断: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治疗药品 |
3.2 病例资料 |
3.3 治疗方法 |
3.4 疗效判定方法及标准 |
3.5 统计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患者一般资料 |
4.2 记录结果及评价 |
4.3 不良反应 |
4.4 治疗结束后随访 |
第5章 讨论 |
5.1 全身治疗 |
5.2 局部治疗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苦必春消银方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湿热蕴肤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银屑病的中医研究概况 |
1.1 中医古籍对银屑病的认识 |
1.2 现代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
1.3 现代中医对银屑病的治疗 |
1.4 中医治疗银屑病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参考文献 |
2 银屑病的西医研究概况 |
2.1 概述 |
2.2 流行病学 |
2.3 病因病机 |
2.4 临床表现 |
2.5 治疗 |
2.6 西医治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研究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药物来源与制备 |
1.3 方法 |
2. 诊疗标准 |
2.1 诊断标准 |
2.2 入选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剔除标准 |
2.5 脱落标准 |
2.6 综合疗效评价标准 |
3. 结果 |
3.1 基线比较 |
3.2 疗效评价 |
3.3 安全性评价 |
3.4 两组治疗成本分析 |
4. 讨论 |
4.1 古代中医关于银屑病湿热证的认识 |
4.2 现代医家对银屑病湿热证的治疗 |
4.3 导师经验 |
4.4 苦必春消银方组成及方解 |
4.5 疗效分析 |
4.7 安全性分析 |
4.8 作用机制探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昆明山海棠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抗炎作用 |
1.1 直接抑制炎症: |
1.2 抑制并拮抗炎症介质: |
2 影响 |
2.1 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
2.2 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
3 抗生育作用与生殖毒性 |
4 改善肾脏功能 |
5 其他作用 |
5.1 抗HIV作用: |
5.2 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 |
5.3 抗茵及杀虫作用: |
6 临床应用 |
6.1 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toid Arthritis, RA) : |
6.2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
6.3 红斑狼疮 (Lupus Ecthematosus LE) : |
6.4 白塞氏病 (Behcedisease, BD) : |
6.5 血小板疾病 (Blood Disorders) : |
6.6 甲状腺疾病 (Thyroiddisorders) : |
6.7 肾脏疾病:临床应用THH消除蛋白尿, 治疗多种肾炎及难 |
6.8 银屑病与副银屑病: |
(10)副银屑病中医 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治疗 |
1.1 辨血燥为主 |
1.2 辨血热为主 |
1.3 辨血瘀为主 |
2中西医结合治疗 |
2.1 中药配合西药内服 |
2.2 中药内服配合光化学疗法 |
3 小结 |
四、PUVA、UVB配合复方昆明山海棠治疗副银屑病46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昆明山海棠治疗银屑病研究进展[J]. 盘金玲,杨恩品,廖龙鑫,叶舒颖.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06)
- [2]昆仙胶囊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随机双盲研究[D]. 李不言.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3]昆明山海棠在凉血复方中配伍对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的影响[D]. 陈昆. 云南中医学院, 2016(08)
- [4]清热活血搜风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石红乔.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2)
- [5]窄谱UVB联合中医治疗副银屑病的疗效分析[J]. 李韵,蒿文嵩,多兰·达力汗. 中国美容医学, 2014(02)
- [6]99例副银屑病临床与病理分析[D]. 代红艳. 昆明医科大学, 2013(02)
- [7]阿维A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D]. 刘玉洁. 吉林大学, 2012(10)
- [8]苦必春消银方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湿热蕴肤证的临床研究[D]. 李彬.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01)
- [9]昆明山海棠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韩进庭. 现代医药卫生, 2009(16)
- [10]副银屑病中医 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 朱慧婷,蔡念宁.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