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治疗致疼痛加重8例报告

止痛治疗致疼痛加重8例报告

一、疼痛封闭治疗引起疼痛加重8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药瑾[1](2021)在《针刺合阳、跗阳穴治疗产后寒湿型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文旨在观察针刺合阳、跗阳穴对产后寒湿型非特异性下腰痛治疗效果,对针刺合阳、跗阳穴治疗腰痛进行疗效评价,进一步探讨合阳、跗阳穴治疗产后寒湿型非特异性下腰痛机制,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疗效确切、重复性好、方法独特的针灸治疗技术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就诊于北京泰济堂中医医院及分部门诊患者,符合产后寒湿型非特异性下腰痛诊断、纳入标准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因自身原因与治疗效果影响,每组脱落2例。故最终观察例数60例,每组30例。将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组采用单纯针刺合阳、跗阳穴法,共治疗八周。分别对比两组治疗前后JOA、Mc Gill评分、腰部红外热成像温度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各组组内、组间疗效,总结针刺合阳、跗阳穴对产后寒湿型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治疗效果。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进行一般资料比较,年龄、生产方式、病程比较、JOA评分、Mc Gill评分、腰部红外热成像温度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JOA评分比较:将各组治疗前后JOA评分进行分析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JOA评分,较治疗前评分,均有显着提高。且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采用合阳、跗阳穴治疗产后寒湿型非特异性下腰痛与常规针刺治疗产后寒湿型非特异性下腰痛均有效。将两组治疗后JOA评分数值进行比较,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Mc Gill评分比较:将各组治疗前后Mc Gill评分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发现,各组治疗前后评分均有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各表进行对比,治疗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3.红外热成像温度比较:将各组治疗前后腰部红外体表温度进行分析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体表温度,较治疗前均有提高。且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变化差异大于对照组。4.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经JOA疗效评定分析,治疗组治愈5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73%。经秩和检验分析,P=0.0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合阳、跗阳穴治疗产后寒湿型非特异性下腰痛与常规针刺治疗同样有效,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日常活动度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有显着提升。但是,针刺合阳、跗阳穴治疗产后寒湿型非特异性下腰痛,在降低患者疼痛度、改善活动度、减轻情感压力方面效果更显着,疗效更佳。此法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明婵[2](2021)在《推拿结合拔罐运动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推拿结合拔罐运动疗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症状、腰背肌肌张力、腰椎功能状态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为推拿结合拔罐运动疗法治疗该病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并为该病提供一种简便高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选取通过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的64例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推拿科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治疗组运用推拿结合拔罐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运用推拿治疗,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一个疗程。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知觉·痛觉定量分析——疼痛度PD、后表链肌张力测评——腰背肌肌张力系数K以及JOA评分的评估,作为观察指标,并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JOA评分改善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收集数据并使用SPSS24.0进行分析。结果:1.知觉·痛觉定量分析——疼痛度PD: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度PD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均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两组治疗后疼痛度P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缓解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2.后表链肌张力测评——腰背肌肌张力系数K:两组治疗前后腰背肌肌张力系数K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均能降低患者的腰背肌肌张力;两组治疗后腰背肌肌张力系数K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降低腰背肌肌张力方面优于对照组。3.JOA评分: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状态;两组治疗后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腰椎功能状态方面优于对照组。4.临床疗效评定: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对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推拿结合拔罐运动疗法能够快速有效缓解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症状,降低患者的腰背肌肌张力,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状态,且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治疗;2.推拿结合拔罐运动疗法优化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方案,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郭海鹏[3](2021)在《雷火灸配合循经弹拔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对雷火灸配合循经弹拨法与口服草木犀流浸液片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证实雷火灸配合循经弹拨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及优势,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针灸科、推拿科、骨科的门诊及住院部),根据研究课题选定相应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原则,将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30例。治疗组采用雷火灸配合循经弹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草木犀流浸液片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无痛握力测试(PFG)以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PES)的变化差异,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结束后,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为83.3%;VAS(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后的VAS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PFG(无痛握力实验)评分:经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治疗后的PFG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PFG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MPES(肘关节功能)评分:经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治疗后的MPES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MPES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以上分析结果说明两组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均有效果,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活动等,但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1)雷火灸配合循经弹拨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口服草木犀流浸液片。(2)雷火灸配合循经弹拨法可明显缓解肘部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活动。

方舒[4](2021)在《齐刺加毛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观察齐刺加毛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临床效果,与常规针刺治疗本病对比,评估疗效上的差异,为运用齐刺加毛刺的方式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提供相应的客观依据,促进本治疗方案的临床推广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武汉市中医医院住院部、门诊部并符合本研究诊断及纳入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采取齐刺加毛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5天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日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麻木VAS评分、病变部位面积的改变情况,用以评估两种不同的针刺方案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疗效价值。结果研究进行过程中,未出现脱落患者,齐刺加毛刺治疗组33例,常规针刺组33例,共66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和观察,相关数据列入统计。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疼痛VAS评分、麻木VAS评分、病变部位面积进行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1.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VAS评分、麻木VAS评分、病变部位面积的改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后的各项观察指标比治疗前均有改善。比较治疗后两组的各项指标,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齐刺加毛刺组对各项观察指标的改善优于常规针刺组。2.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总体的疗效分析,具体结果显示:治疗组运用齐刺加毛刺治疗,33例患者中治愈10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运用常规针刺治疗,33例患者中治愈7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1.82%。对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的治疗方案对股外侧皮神经炎均有效,但经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齐刺加毛刺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1.运用齐刺加毛刺治疗和常规普通针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两种治疗方案对改善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效果。2.齐刺加毛刺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症状,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邵义燕[5](2021)在《刃针和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2例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刃针与常规针刺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上的疗效,以探索刃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理论机制与临床价值,为临床上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刃针组、针刺组各31例。刃针治疗组每周治疗2次,一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常规针刺组每周治疗5次,一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四周随访时的握力指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并使用SPSS20将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握力指数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握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与四周后随访在组内与治疗前相比较,握力指数较前提高(P<0.05);在治疗结束后刃针组握力指数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两组握力指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周后随访刃针组握力指数明显高于普通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与四周后随访在组内与治疗前相比较,VAS评分较前降低(P<0.05);在治疗结束后刃针组VAS评分明显低于普通针刺组,两组VAS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周后随访刃针组VAS评分明显低于普通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MEPS评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ME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及四周随访时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在治疗后刃针组与普通针刺组相比MEP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在四周后随访刃针组MEPS评分高于普通针刺组(P<0.05)。(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刃针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7%;常规针刺组治愈14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10%。经秩和检验,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刃针与针刺均能缓解肱骨外上髁炎引起的疼痛,且对肘关节功能活动的恢复、提高握力有确切疗效。2、刃针组在提高握力方面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针刺组。3、刃针组在缓解肱骨外上髁炎引起的疼痛方面优于针刺组,且及时止痛效果更佳,从远期疗效来看,刃针组同样优于针刺组。4、刃针组与针刺组在改善肘关节功能活动方面近期疗效差别不大,远期疗效刃针组优于普通针刺组。

王楠[6](2021)在《三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其镇痛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骨科较常见疾病,以腰痛甚至腿痛为主要症状,其中腿部疼痛麻木为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坐骨神经所致。本病的治疗以保守为主,西医通过消炎止痛、脱水消肿、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但易反复,且长期服药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重症的LDH则只能采取手术处理。中医药因为具有疗效明显、价格亲民、无明显毒副作用等优点成为治疗LDH的优选方法。三痹汤作为常用经方可用于因风寒湿邪痹阻所引起的一类疾病,临床广泛用于骨科疾病的治疗,但是其治疗LDH伴坐骨神经痛的具体临床疗效及止痛机制尚不清楚。故本研究首先通过临床观察,明确三痹汤治疗LDH(寒湿痹阻型)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疾病提供新的方法。其次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三痹汤治疗LDH及坐骨神经痛的可能分子机制。最后通过制作CCI模型(慢性神经压迫模型)明确三痹汤水提液的止痛机制。通过临床及基础实验,可明确三痹汤疗效及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LDH及其引起的疼痛提供参考。第一部分:临床观察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究三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LDH伴坐骨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通过严格的纳排标准共纳入90例L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单纯对照组、中药组及治疗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以止痛加营养神经为主),中药组采用三痹汤口服治疗,治疗组则以对照组为基础,加用三痹汤,三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三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的变化情况,观察节点分别为治疗2周、治疗4周及停药4周,通过Macnab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治疗过程中记录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相互比较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基线可比(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各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意义,基线可比(P>0.05)。服药2周,三组各VAS评分及ODI评分较前有所降低,比较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P<0.05)。服药4周,对照组优良率为66.67%,中药组优良率为73.08%,治疗组为78.57%。服药4周,各量表评分进一步降低,与服药2周时相比,差异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P<0.05)。服药4周,腰部VAS评分及ODI评分组间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而腿部VAS评分,治疗组与单纯对照组相比,差异在统计上存在意义(P<0.05)。服药4周时对照组优良率达81.48%,中药组为84.62%,治疗组为92.86%,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停药4周与服药4周相比,腰部VAS评分方面,治疗组与单纯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具有差异(P<0.05)。腿部VAS评分方面,治疗组与单纯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存在意义(P<0.05),中药组与单纯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存在意义(P<0.05)。ODI评分方面,治疗组与单纯对照组相比,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疗效评价方面,对照组优良率为66.67%,中药组为88.46%,治疗组为92.86%,三组比较,差异在统计学内存在意义(P=0.024)。三组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仅中药组及治疗组出现1例服药后腹泻患者,自行调整后均已康复。结论:三痹汤可有效降低LDH伴坐骨神经痛患者的腰腿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临床疗效确切,治疗过程安全可靠。不仅如此,三痹汤在缓解腿部疼痛时更具优势,且药效持久。本方在停药4周仍可保持较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与普及。第二部分:网络药理学研究目的:探讨三痹汤治疗LDH及坐骨神经痛的药理学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出三痹汤中有效成分及药用靶点,随后以Uniprot库为基础,将已获得的靶蛋白名称转换成Gene Symbol。从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对LDH的靶点进行检索并进一步筛选。通过EXCEL筛选得到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并进行Venn图的绘制。使用Cytoscape3.7.0软件,构建药物与疾病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作用靶标的蛋白互作网络并用R3.6.3软件进行相应分析;使用“clusterProfiler”R包对药物所筛重要靶点行GO分析及KEGG分析,通过R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药对活性成分291个,药物疾病共有靶点194个;通过药物-疾病成分靶点网络图得到常用中药成分为beta-sitosterol,sitosterol,kaempferol,Mairin,quercetin;关键靶点为 PTGS2,NCOA2,PTGS1,ESR1。共有靶点PPI网络得到度值≥36的节点,为STAT3,MAPK1,JUN,MAPK3及AKT1 5个潜在靶点;GO分析共得到富集条目2821条,其中生物过程2522条、分子功能126条及细胞组成173条(P<0.05);KEGG富集得到IL-17信号通路、TNF通路等171条通路(P<0.05)。结论:三痹汤成分较多,靶点丰富,可通过多种通路发挥抗炎、免疫应答、细胞凋亡、代谢、抗肿瘤、抗病毒、抗动脉硬化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LDH及坐骨神经痛的目的。第三部分:基础实验研究目的:探讨三痹汤水提液缓解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造模组、低三痹汤组、高三痹汤组及加巴喷丁组。对照组不造模,其余组进行CCI模型的制造,术后第一天开始灌胃,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给予不同剂量的三痹汤水提液,模型组给予正常蒸馏水,加巴喷丁组给予加巴喷丁水溶解剂。术后第1、3、5、7、9、1 1、13天分别于灌药后2小时行小鼠造模侧机械缩足阈值(MWT)及热辐射潜伏期(TWL)测量。小鼠行为学最终完成后断头处死,取造模侧L4-L6 DRG(背根神经节),通过Q-PCR、Western blot、Ca2+成像技术检测组织及细胞中TRPV1的表达及活性。结果:动物行为学实验表明三痹汤水提液可明显降低CCI模型小鼠对机械痛及热敏痛的刺激反应。Q-PCR及Western blot表明三痹汤可降低CCI模型鼠DRG中TRPV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钙离子成像技术结果表明三痹汤可对CCI小鼠DRG神经元TRPV1活性产生影响。结论:三痹汤可能通过降低TRPV1的表达及活性来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乌云额尔敦[7](2020)在《针刀干预对制动4周KOA模型兔伸肌—屈肌生物力学及软骨变化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膝骨关节炎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其临床表现多为疼痛、关节活动障碍。临床中根据患者病变的不同程度和主观疼痛将KOA分为初期、早期、中期和晚期四个阶段。采用阶梯治疗策略对KOA进行相关治疗和康复方面的研究,其中基础包括健康宣教、运动生活指导、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和中医药康复治疗。针刀疗法是一种新兴的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生物力学干预疗法,临床治疗KOA疗效确切,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对中晚期制动6周KOA模型家兔展开相关实验研究,但是对早中期KOA家兔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干预研究较少。所以本课题观察早中期制动4周KOA模型兔在针刀干预后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力学性能变化,并通过纳米压痕、番红O/固绿染色、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针刀对膝关节软骨结构的影响,同时应用ELISA检测血清、关节液中软骨代谢产物表达情况,进一步探索针刀“调筋治骨”治疗KOA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KOA提供实验依据。[研究目的]基于改良Videman法制备4周KOA模型,探讨针刀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是否通过改变膝关节伸肌-屈肌的张力、弹性和生物力学从而影响关节软骨,明确不同分期伸肌-屈肌生物力学改变在软骨破坏降解中的作用,恢复软骨应力平衡减少损伤,阐明针刀治疗KOA的生物力学机制。基于行为学、形态学、生物力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观察针刀干预膝关节伸肌-屈肌生物力学条件下兔的步态、软骨代谢及结构变化、肌肉性能的改变;通过纳米压痕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兔膝关节软骨储存模量、损失模量、阻尼系数和兔关节囊滑液及血清中软骨降解产物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和Ⅱ型胶原羧基端肽(CTX-Ⅱ)揭示针刀缓解关节软骨降解的机制,明确针刀治疗KOA的最佳治疗时间,阐释针刀“调筋治骨”法治疗KOA的生物力学等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研究方法]57只新西兰兔按照体重由小到大排号,查随机数字表,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9只、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各12只。采用改良Videaman法对48只新西兰兔进行制动造模4周。解除制动3天后进行干预。正常组:每日进行抓取,同时给予纯水3 ml灌胃,每日1次,共4周。模型组:每日进行抓取,同时给予纯水3ml灌胃,每日1次,共4周。针刀组:每日进行抓取,同时给予纯水3ml灌胃,每日1次,同时在股内、外侧肌腱止点、股直肌肌腱止点、股二头肌肌腱止点、鹅足腱囊针刀、压痛结节点进行针刀干预,每周2次,共4周。电针组:对梁丘、血海、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委中、曲泉进行电针干预,应用穴位神经刺激仪行电针刺激治疗,分别连接梁丘-委中,血海-曲泉(波形疏密波,频率2/100 Hz,强度2mA),每次20min,隔天治疗1次,共4周。西药组:每日进行抓取,按体重10 mg/kg给予塞来昔布灌胃,每日1次,干预4周。干预结束后,进行相关组织取材检测。采用改良的Lequesne MG膝关节评估量表对各组兔进行行为学评价;对兔股直肌-股二头肌进行HE染色及拉伸弹性模量等检测,以评估兔股直肌-股二头肌肌肉性能;对兔膝关节软骨进行纳米压痕、番红O/固绿染色以及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等检测,以观察膝关节软骨结构变化;同时应用ELISA检测各组兔血清、关节液中软骨代谢产物(COMP,CTX-2)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Lequesne评分结果:模型组(6.22± 1.92)、针刀组(5.67±0.87)、电针组(5.89±0.93)和西药组(6.11±0.6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4周后,模型组Lequesne评分较前降低(4.67±1.12),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3.33±0.71,P=0.002<0.01)、电针组(3.56±0.88,P=0.009<0.01)和西药组(3.11±0.60,P=0.000<0.01)Lequesne评分显着降低;针刀组与电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3)。2.各组兔肌肉HE染色结果:在固定视野内(10×20倍),模型组股直肌平均横截面积(1.44±0.11 ×10-1 mm2)与正常组(2.02±0.36 ×10-1mm2)相比显着缩小(P=0.000<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直肌平均横截面积显着增加(1.89±0.12 ×10-1mm2,P=0.000<0.01),电针组股直肌平均横截面积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1.63 ± 0.29 × 10-1mm2,P=0.125),西药组股直肌平均横截面积显着增加(1.98±0.49 ×10-1mm2,P=0.000<0.01);针刀组与电针组相比,针刀组改善股直肌横截面积更佳(P=0.014<0.05)。固定视野内模型组股直肌肌纤维数(173.08±11.19条)与正常组(137.75±14.48条)相比显着升高(P=0.000<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直肌肌纤维数显着降低(140.35±15.81条,P=0.000<0.01),电针组股直肌肌纤维数表达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159.42±27.68条,P=0.106),西药组股直肌肌纤维数明显降低(151.24±26.39条,P=0.013<0.05);针刀组与电针组相比,针刀组股直肌纤维数更少(P=0.014<0.05)。各组兔股二头肌固定视野内肌横截面积和肌纤维数比较在固定视野内(10×20倍),模型组股二头肌平均横截面积(1.37±0.22×10-1mm2)与正常组(2.30±0.30×10-1 mm2)相比显着缩小(P=0.000<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二头肌平均横截面积显着增加(1.88 ±0.32×10-1mm2,P=0.000<0.01),电针组股二头肌平均横截面积显着增加(1.84±0.29×10-1mm2,P=0.000<0.01),西药组股直肌平均横截面积显着增加(1.96±0.46 ×10-1 mm2,P=0.000<0.01);针刀组与电针组相比股二头肌平均横截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691)。模型组股二头肌肌纤维数(185.47±15.61条)与正常组(115.94±10.59条)相比显着升高(P=0.000<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二头肌肌纤维数显着降低(142.56±27.86条,P=0.000<0.01),电针组股二头肌肌纤维数显着降低(144.05±20.78条,P-=0.000<0.01),西药组股直肌肌纤维数显着降低(151.38±30.76条,P=0.000<0.01);针刀组与电针组相比,股二头肌纤维数无统计学差异(P=0.845)。3.各组兔伸肌-屈肌拉伸弹性模量结果:①各组兔股直肌拉伸弹性模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股直肌整体EM值显着升高(2.122±0.529VS 0.878±0.269 MPa,,P=0.000<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直肌整体EM值显着降低(1.202±0.583 MPa,P=0.002<0.01),电针组股直肌整体 EM 值显着降低(1.054±0.167MPa,P=0.000<0.01),西药组股直肌整体EM值显着降低(1.164±0.291 MPa,P=0.001<0.01);同时针刀组与电针组相比,股直肌EM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②各组兔股二头肌拉伸弹性模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股二头肌整体EM值显着升高(0.775±0.173 VS 0.401 ±0.141 MPa,P=0.007<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二头肌整体EM值表达降低(0.668±0.202 MPa,P=0.406),电针组股二头肌整体EM值表达降低(0.647±0.290 MPa,P=0.320),西药组股二头肌整体 EM 值表达降低(0.700 ± 0.148 MPa,P=0.559)。4.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纳米压痕结果:①各组兔膝关节胫骨软骨纳米压痕结果:从整体数据看,模型组胫骨软骨SM值与正常组相比表达降低;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胫骨软骨SM值表达升高,电针组胫骨软骨SM值明显升高(P<0.05),西药组胫骨软骨SM值表达稍升高。从平均值看,模型组胫骨SM值与正常组(5.74±0.68VS6.88±0.62 Pa,P=0.438)相比表达降低;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胫骨SM值表达升高(8.79±2.32 Pa,P=0.056),电针组胫骨SM值表达明显升高(10.09±2.92 Pa,P=0.012<0.05),西药组胫骨SM值表达升高(6.35±0.43 Pa,P=0.675);同时,针刀组SM值与电针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胫骨软骨LM值与正常组相比表达降低;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胫骨软骨LM值表达升高,电针组胫骨软骨LM值明显升高(P<0.05),西药组胫骨软骨LM值稍升高。从平均值看,模型组胫骨LM值与正常组(0.94±0.15VS 1.22±0.09 Pa,P=0.398)相比表达降低;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胫骨LM值表达升高(1.56±0.65 Pa,P=0.073),电针组胫骨LM值表达明显升高(1.73±0.53 Pa,P=0.029<0.05),西药组胫骨 LM 值表达稍有升高(1.08±0.50 Pa,P=0.645)。模型组兔胫骨软骨LF值与正常组相比表达降低;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胫骨软骨LF值表达升高,电针组胫骨软骨LF值升高,西药组胫骨软骨LF值升高。从平均值看,模型组胫骨LF值与正常组(0.163±0.008VS0.177±0.004,P=0.216)相比表达降低;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0.174±0.026,P=0.335)、电针组(0.173±0.006,P=0.363)、西药组(0.172 ± 0.008,P=0.410)胫骨 LF 值表达升高;同时,针刀组LF值与电针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②各组兔膝关节股骨软骨纳米压痕结果:模型组股骨软骨SM值与正常组相比表达显着升高(P<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骨软骨SM值显着降低(P<0.01),电针组股骨软骨SM值显着降低(P<0.01),西药组股骨软骨SM值显着降低(P<0.01)。模型组股骨SM值与正常组(13.27± 3.61 VS 4.23±1.33 Pa,P=0.001<0.01)相比显着升高;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骨SM值显着降低(5.83±1.23 Pa,=0.003<0.01),电针组股骨SM值显着降低(6.21±0.74 Pa,P=0.004<0.01),西药组股骨 SM 值表达显着降低(5.78±3.34 Pa,P=0.003<0.01)。同时,针刀组与电针组SM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从整体数据看,模型组股骨软骨LM值与正常组相比显着升高(P<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骨软骨LM值显着降低(P<0.01),电针组股骨软骨LM值显着降低(P<0.01),西药组股骨软骨LM值显着降低(P<0.01)。模型组股骨LM值与正常组(2.15 ± 0.39 VS 0.68±0.16 Pa,P=0.000<0.01)相比显着升高;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骨LM值显着降低(1.03±0.19 Pa,P=0.002<0.01),电针组股骨LM值显着降低(1.10±0.18 Pa,P=0.002<0.01),西药组股骨 LM 值显着降低(0.97±0.50Pa,P=0.001<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兔股骨软骨LF值在1 Hz、2.59Hz、6.708 Hz时表达升高,在17.374 Hz、45 Hz时,模型组股骨软骨LF值表达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电针组和西药组股骨软骨LF值表达均有升高趋势。从平均值看,模型组胫骨LF值与正常组(0.166±0.013VS0.163±0.014,P=0.788)相比表达升高;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0.178±0.006,P=0.218)、电针组(0.176±0.011,P=0.280)、西药组(0.174±0.013,P=0.426)胫骨LF值表达升高。5.各组兔软骨Mankin评分结果:与正常组相比(0± 0),模型组Mankin评分显着升高(5.12±1.65,P=0.000<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Mankin评分明显降低(4.07±0.78,P=0.026<0.05),电针组 Mankin 评分显着降低(3.67±1.40,P=0.003<0.01),西药组 Mankin 评分明显降低(3.93±1.44,P=0.014<0.05)。6.各组兔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模型组细胞核数与正常组相比表达降低(39.00 ± 11.95 VS 47.33±6.14个,P=0.076);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48.37±8.62个,P=0.017<0.05)和西药组细胞核数(51.46±13.35,P=0.004<0.01)明显升高。同时,模型组细胞核IOD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218085±65522 VS 281656±47981,P=0.032<0.05);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264482±59410,P=0.058)与电针组(268533± 53436,P=0.051)细胞核IOD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西药组细胞核IOD显着升高(296503±96731,P=0.004<0.01)。模型组F-actin骨架蛋白IOD与正常组相比显着降低(427822± 114112 VS 591898±161368,P=0.005<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490082±93263,=0.184)和电针组(488292±101458,P=0.220)骨架蛋白IOD表达稍升高但无统计差异,西药组骨架蛋白IOD值表达明显升高(532521±185545,P=0.046<0.05)。核/骨架蛋白比值方面,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比值升高(0.55±0.23 VS 0.49 ± 0.09,P=0.486);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0.56±0.18,P=0.866)、电针组(0.59±0.23,P=0.596)和西药组(0.58±0.18,P=0.755)比值表达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Ⅱ型胶原IOD与正常组相比显着降低(70567±26683 VS 133780±61671,P=0.001<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91485±36482,P=0.168)和电针组(89782±51996,P=0.236)Ⅱ型胶原IOD值表达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西药组Ⅱ型胶原IOD 值明显升高(106694±30698,P=0.031<0.05)。7.各组兔血清和关节液中CTX-2和COM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5.92±1.15 ng/ml)相比,模型组血清CTX-2含量显着升高(8.37±0.89 ng/ml,P=0.001<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血清CTX-2含量降低(7.22±1.36ng/ml,P=0.091),电针组血清CTX-2含量降低(8.07±1.26ng/ml,P=0.657),但无统计学意义;西药组血清CTX-2含量明显降低(6.86±0.99ng/ml,P=0.025<0.05);针刀组与电针组CTX-2含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204)。与正常组(5.29±1.10 ng/ml)相比,模型组血清COMP含量显着升高(8.47 ± 1.64 ng/ml,P=0.000<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血清COMP含量明显降低(6.61±1.39 ng/ml,P=0.014<0.05),电针组血清COMP含量降低,西药组血清COMP含量降低(6.99±0.99ng/ml,P=0.053)。模型组关节液中CTX-2含量与正常组相比表达升高(9.28±2.22VS 8.45±0.79ng/ml,P=0.231>0.05);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关节液CTX-2含量表达降低(7.98±0.87 ng/ml,P=0.066),电针组关节液CTX-2含量表达明显降低(7.82±0.47 ng/ml,P=0.032<0.05),西药组关节液CTX-2含量表达显着降低(7.37±0.77 ng/ml,P=0.007<0.01)。模型组关节液中COMP含量与正常组相比表达升高(8.19±0.98VS 7.15±1.08 ng/ml,P=0.138);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关节液COMP含量表达降低(7.48±1.14 ng/ml,P=0.283),电针组关节液COMP含量表达降低(7.38±1.13,P=0.244),西药组关节液COMP含量表达降低(7.28±1.71 ng/ml,P=0.194)。[研究结论]1.针刀干预早中期KOA模型兔,可显着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2.针刀干预早中期KOA模型兔,可直接改善股直肌-股二头肌萎缩状态,明显降低相应拉伸弹性模量,从而间接改善膝关节软骨承受的异常生物力。3.针刀干预早中期KOA模型兔,可显着降低关节软骨病理损伤,部分改善软骨粘弹性能,部分缓解软骨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即“调筋治骨”。

宋思平[8](2020)在《小针刀和推拿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观察小针刀疗法、中医推拿手法分别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通过4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种疗法在该病后期疗效方面的差异,探索两种治疗方式的有效性。方法:将72例(男性21例,女性5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小针刀疗法实验组(n=36,男性11例,女性25例)、推拿疗法对照组(n=36,男性10例,女性26例),针刀组每周治疗1次,1次1疗程,推拿组每天1次,5次1疗程,治疗5次后休息2天,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2周后进行简式Mc Gill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分别在治疗结束后8周及16周进行随访,观察后期复发率和有效率的差异。结果:1、疼痛评分:Mc Gill疼痛评分:两组受试对象在治疗前的疼痛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组间均衡,具有可比性。两组受试者的Mc Gill疼痛评分分别作治疗前与1周后、2周后的比较,疼痛评分与治疗时间长短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功能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1周后,两组功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改善肘关节功能功能效应相当。3、临床疗效:2个疗程结束后,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状态及关节功能综合分析,针刀组总有效率为94.29%,推拿组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16周,针刀组总有效率为88.57%,推拿组总有效率为67.65%,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针刀组的临床疗效优于推拿组。4、随访复发率:分别随访治疗结束后8周和16周两组的复发率情况,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复发率相当。结论:(1)两种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针刀优于推拿;(2)两种疗法在改善肘关节功能上的疗效相当;(3)在镇痛方面,针刀疗法优于推拿疗法;(4)针刀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李本健[9](2020)在《基于“益气活血”理论研究黄芪丹参“药对”对miR-223-5p在退变腰椎间盘表达及髓核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研究益气活血经典“药对”黄芪丹参的主要组分黄芪甲苷及丹参酮IIA对microRNA-223-5p(miR-223-5p)在退变腰椎间盘表达及髓核细胞功能的影响。2.临床中观察黄芪丹参“药对”联合单侧椎板间扩大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实验研究(1)根据椎间盘退变磁共振Pfirrmann分级,术中收集退变程度为Ⅲ级和Ⅳ级的患者髓核组织样本纳入研究。按照纳入标准,共收集30例,分为Ⅲ级组和Ⅳ级组,每组各15例,qRT-PCR检测髓核组织中miR-223-5p的表达。比较mi R-223-5p在两组患者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2)取汇合度达到80%-90%的髓核细胞,使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 2000将 miR-223-5p mimics、miR-223-5p mimics control、miR-223-5p inhibi tor、miR-223-5p inhibitor control分别转染髓核细胞,并设置空白对照组,培养48h后qRT-PCR检测转染率。将上述转染成功的髓核细胞根据实验要求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干预和处理,总共分为以下6组:空白组、LPS(脂多糖)组、LPS+miR-223-5p mimics control 转染组(LPS+MC 组)、LPS+miR-223-5p mimics 转染组(LPS+Mim组)、LPS+inhibitor control 转染组(LPS+IC 组)、LPS+miR-223-5p inhibitor转染组(LPS+Inh组)。空白组中的髓核细胞只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观察而不做任何干预处理;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均用终浓度为10 μ g/ml的LPS刺激髓核细胞,LPS刺激并培养髓核细胞48h后,ELISA检测各组髓核细胞上清中IL-6、TNF-α、MMP-3、MMP-9的表达水平;qRT-PCR检测各组髓核细胞中IL-6、TNF-α、MMP-3、MMP-9、caspase-3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髓核细胞凋亡率。(3)取汇合度达到80%-90%的髓核细胞,将髓核细胞分成5组并给予不同处理:空白组:只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观察而不做任何干预处理;LPS干预组4组,均向细胞培养液中加入LPS,调整LPS的终浓度为10 μ g/ml,构建椎间盘退变模型,将LPS干预组依次命名为LPS干预1组、LPS干预2组、LPS干预3组、LPS干预4组。以上5组细胞培养48小时后,用于后续中药干预。中药干预:将上述LPS刺激后的髓核细胞根据实验要求的不同,总共分为以下5组:空白组:上述空白组髓核细胞继续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观察而不做任何干预处理;模型组(LPS组):将上述LPS干预1组的髓核细胞继续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观察而不做任何干预处理;LPS+低浓度组:向上述LPS干预2组的髓核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40 μ g/ml黄芪甲苷+20 μ g/ml丹参酮ⅡA溶液培养髓核细胞;LPS+中浓度组:向上述LPS干预3组的髓核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80 μ g/ml黄芪甲苷+40 μ g/ml丹参酮ⅡA溶液培养髓核细胞;LPS+高浓度组:向上述LPS干预4组的髓核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20 μ g/ml黄芪甲苷+60 μ g/ml丹参酮ⅡA溶液培养髓核细胞。将上述5组细胞培养48h后,qRT-PCR检测miR-223-5p在各组髓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2.临床研究按照纳入标准选取2018年01月至2019年08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于我院行单侧腰椎椎板间扩大开窗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共计7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中药组在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丹参汤剂加甲钴胺片治疗;对照组在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甲钴胺片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于术前、术后第3天(用药前),药物治疗后1月、3月、6月分别对两组患者依据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实验研究(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发病节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通过比较miR-223-5p在Pfirrmann分级Ⅲ级和Ⅳ级患者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发现Ⅲ级组患者髓核组织中miR-223-5p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Ⅳ级组患者(P<0.05)。(2)qRT-PCR检测miR-223-5p在髓核细胞中的转染率显示:miR-223-5p mimics转染髓核细胞后miR-223-5p相对表达量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miR-223-5p inhibitor转染髓核细胞后miR-223-5p相对表达量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miR-223-5p mimics control 和 miR-223-5p inhibitor control 转染髓核细胞后miR-223-5p相对表达量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细胞转染成功,可以用于后续实验。LPS干预髓核细胞后,ELISA检测显示:LPS组中IL-6、TNF-α、MMP-3、MMP-9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LPS+Mim组中IL-6、TNF-α、MMP-3、MMP-9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LPS组(P<0.05);LPS+Inh组中IL-6、TNF-α、MMP-3、MMP-9 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 LPS 组(P<0.05);LPS+MC 组和 LPS+IC组中IL-6、TNF-α、MMP-3、MMP-9的表达水平与LPS组无明显差异(P>0.05)。qRT-PCR检测显示:LPS组中IL-6、TNF-α、MMP-3、MMP-9、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LPS+Mim 组中 IL-6、TNF-α、MMP-3、MMP-9、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LPS组(P<0.05);LPS+Inh组中IL-6、TNF-α、MMP-3、MMP-9、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LPS组(P<0.05);LPS+MC组和LPS+IC组中IL-6、TNF-α、MMP-3、MMP-9、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与LPS组无明显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髓核细胞凋亡率显示:LPS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LPS+Mim组中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LPS组(P<0.05);LPS+lnh组中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LPS组(P<0.05);LPS+MC组和LPS+IC组中细胞凋亡率与LPS组无明显差异(P>0.05)。(3)黄芪甲苷及丹参酮ⅡA干预髓核细胞后,qRT-PCR检测显示:模型组(LPS组)中miR-223-5p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LPS+低浓度组、LPS+中浓度组、LPS+高浓度组中miR-223-5p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与LPS+低浓度组相比,LPS+中浓度组、LPS+高浓度组中miR-223-5p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LPS+中浓度组相比,LPS+高浓度组中miR-223-5p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2.临床研究(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术前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发病节段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术后第3天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术后第3天(用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评分与药物治疗前(术后第3天)组内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VAS评分比较,药物治疗1月后,中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3月后、治疗6月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ODI评分比较,药物治疗1月后、治疗3月后,中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后,两组患者OD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miR-223-5p在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可能与椎间盘退变程度有关,退变程度越重,miR-223-5p在髓核组织中表达越低。2.miR-223-5p的高表达能够抑制髓核细胞炎症反应,减轻髓核细胞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抑制髓核细胞的凋亡,从而减缓椎间盘退变,miR-223-5p低表达则作用相反。3.黄芪丹参的主要组分黄芪甲苷及丹参酮ⅡA能够促进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中miR-223-5p的表达,且低浓度促进效果最好,随药物浓度的升高,促进效果逐渐减弱;结合前两步结论可得,通过促进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中miR-223-5p的表达可以抑制髓核细胞炎症反应,减轻髓核细胞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抑制髓核细胞的凋亡,来影响髓核细胞功能,从而减缓椎间盘退变。4.单侧椎板间扩大开窗髓核摘除术可以明显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促进功能恢复。5.术后给予中药黄芪丹参汤剂治疗后,在短期内能进一步缓解术后腰背部及下肢残余痛、促进功能恢复。6.“益气活血”理论在促进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单侧椎板间扩大开窗髓核摘除术的患者术后恢复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刘继玲[10](2020)在《火刃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火刃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符合既定各项标准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火刃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最后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各项疗效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组:取患侧阿是穴及秩边、委中穴进行火刃针治疗。对照组:取阿是穴、肾俞、大肠俞、脊中、腰阳关、委中穴,行普通针刺得气后,在阿是穴、委中穴接入电针治疗。疗程:两组相同,均为每周治疗2次,4次为1个疗程,共治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治疗2疗程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评估,采用Mc Gill疼痛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SF-36生活质量量表,由第3方专业人员来进行资料收集与保管、疗效观察;所采集的相关数据,将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最终的统计和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前的各项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个人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等)、Mc Gill疼痛量表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均具有可比性。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两组Mc Gill比较:(1)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与1个治疗疗程后、2个治疗疗程后比较Mc Gill疼痛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具有疗效;(2)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1个治疗疗程后、2个治疗疗程后比较Mc Gill疼痛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疼痛改善方面,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为显着。4.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1)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与1个治疗疗程后、2个治疗疗程后比较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腰椎功能障碍。(2)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1个治疗疗程后、2个治疗疗程后比较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对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的改善优于对照组。5.两组SF-36生活质量量表比较:(1)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与1个治疗疗程后、2个治疗疗程后比较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在八个维度上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较前有所提高;(2)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1个治疗疗程后、2个治疗疗程后比较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八个维度上的生活质量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火刃针疗法能较有效的减轻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腰痛、腿痛、活动受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有效的改善腰椎的活动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研究发现火刃针法与常规电针法在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方面均有效,且火刃针疗效优于常规电针,值得临床推广。

二、疼痛封闭治疗引起疼痛加重8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疼痛封闭治疗引起疼痛加重8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合阳、跗阳穴治疗产后寒湿型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产后腰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一
附表二
致谢
个人简介

(2)推拿结合拔罐运动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的来源
    2 研究对象的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及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4 疗效观察指标及方法
        4.1 知觉·痛觉定量分析——疼痛度PD
        4.2 后表链肌张力测评——腰背肌肌张力系数K
        4.3 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
    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6 统计学数据处理方法
    7 质量控制措施
    8 不良事件统计与处理方案
    9 终止研究的条件
    10 伦理审查批件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比较
        2.1 性别比较
        2.2 年龄比较
        2.3 体重比较
        2.4 病程比较
    3 观察指标比较
        3.1 知觉·痛觉定量分析——疼痛度PD比较
        3.2 后表链肌张力测评——腰背肌肌张力系数K比较
        3.3 JOA评分比较
    4 临床疗效比较
    5 不良事件统计
分析与讨论
    1 祖国医学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的论述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手段
    2 现代医学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认识
        2.1 概念和流行病学
        2.2 发病机理
        2.3 治疗手段
    3 治疗机理分析
        3.1 推拿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作用机理
        3.2 拔罐运动疗法的概念
        3.3 拔罐区域的选择依据
        3.4 拔罐运动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作用机理
        3.5 推拿结合拔罐运动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作用机理及优势
    4 观察指标的选择依据
        4.1 知觉·痛觉定量分析——疼痛度PD
        4.2 后表链肌张力测评——腰背肌肌张力系数K
        4.3 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
    5 结果分析
        5.1 一般资料
        5.2 知觉·痛觉定量分析——疼痛度PD的比较
        5.3 后表链肌张力测评——腰背肌肌张力系数K的比较
        5.4 JOA评分的比较
        5.5 疗效评价的比较
    6 存在的不足与研究的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雷火灸配合循经弹拔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对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
        1.1 现代医学对肱骨外上髁炎发病机制的研究
        1.2 中医学对肱骨外上髁炎发病机制的研究
    2 现代医学及中医学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进展
        2.1 现代医学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进展
        2.2 中医学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进展
    3 小结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终止及脱落标准
    2 具体方案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临床观察与评估
        2.4 疗效标准
        2.5 临床资料统计处理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分析
讨论
    1 选题依据
    2 选择雷火灸依据
        2.1 雷火灸的中医作用机理
        2.2 雷火灸的现代医学作用机理
    3 选择循经弹拨法依据
    4 选经依据
    5 选穴依据
        5.1 手三里
        5.2 合谷
        5.3 阿是穴
    6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齐刺加毛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试验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观察中止和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注意事项
        2.3 疗效评价标准及观察指标
        2.4 统计分析方法
    3 安全性评价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治疗前比较
        4.2 治疗后比较
        4.3 临床疗效比较
讨论
    1.中医对股外侧皮神经炎的认识
        1.1 文献记载
        1.2 病因病机
        1.3 治则治法
    2 现代医学对股外侧皮神经炎的认识
        2.1 股外侧皮神经的解剖特点及生理作用
        2.2 股外侧皮神经炎的病因病机
        2.3 股外侧皮神经炎的病理变化
        2.4 股外侧皮神经炎的西医治疗
    3 治疗组治疗方式的选择依据
        3.1 齐刺的选择依据
        3.2 毛刺的选择依据
        3.3 齐刺联合毛刺的选择依据
        3.4 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刃针和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2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3研究方法
        3.1 病例分组
        3.2 器械用具
        3.3 治疗方案
        3.4 注意事项
    4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4.1 观察指标
        4.2 疗效评价标准
        4.3 安全性评价
    5统计分析
    6 研究结果
        6.1 临床资料分析
        6.2 观察指标统计结果
        6.3 临床疗效统计结果
        6.4 安全性评价结果
讨论
    1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1 发病机制
        1.2 治疗方法
        1.3 从西医角度探讨刃针治疗EHE的作用机制
    2 传统中医研究概况
        2.1 病名溯源
        2.2 病因病机
        2.3 治疗方法
        2.4 从中医角度探讨刃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作用机制
    3 结论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文献综述 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6)三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其镇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祖国医学研究进展
        2.1 中医病因病机
        2.2 中医治法方药
        2.3 中医其他疗法
        2.4 综合疗法
    3 三痹汤的理论渊源及研究进展
        3.1 三痹汤来源
        3.2 三痹汤的组成及药理作用
        3.3 三痹汤在骨科中的研究进展
    4 TRPV1通道研究进展
        4.1 TRPV1概述
        4.2 TRPV1的分布
        4.3 TRPV1与疼痛
        4.4 TRPV1在骨科疾病中的研究
    5 总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或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对照组治疗
        2.3 中药组治疗
        2.4 治疗组治疗
        2.5 评价节点选择
    3 观察指标与疗效指标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指标
        3.3 不良反应情况
    4 统计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一般资料分析
        5.2 观察性结果分析
        5.3 疗效性结果分析
    6 不良反应情况统计
    7 讨论
第三部分 网络药理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靶点搜集
        1.2 三痹汤中药成分及靶点搜集
        1.3 共有靶点筛选及Venn图绘制
        1.4 药物疾病成分-靶点网络的构建
        1.5 共有靶点PPI网络构建及柱状图绘制
        1.6 共有靶点GO功能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2 结果
        2.1 三痹汤活性成分筛选与相应靶点信息
        2.2 三痹汤药物与疾病靶点预测
        2.3 药物-疾病成分靶点网络的构建
        2.4 药物疾病共有靶点PPI网络构建及柱状图分析
        2.5 GO功能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讨论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1 三痹汤水提液的制备
        1.1 实验材料
        1.2 三痹汤水提液制备
    2 三痹汤水提液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3 三痹汤水煎剂(SBDW)对神经病理痛模型小鼠DRG神经元TRPV1表达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4 三痹汤水提液(SBDW)对神经病理痛模型小鼠DRG神经元TRPV1活性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第五部分 分析讨论
    1 研究结果分析
    2 谢林教授从络病学说治疗LDH经验
        2.1 病因病机
        2.2 辨证论治
        2.3 方药详解
        2.4 病案举隅
        2.5 总结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
附录
    附录1 VAS评分量表
    附录2 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
    附录3 ODI评分
    附录4 三痹汤活性成分筛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一、文章发表
    二、课题研究
致谢

(7)针刀干预对制动4周KOA模型兔伸肌—屈肌生物力学及软骨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针刀治疗KOA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1 针刀治疗KOA临床研究进展
        2 针刀治疗KOA的实验研究进展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抑制软骨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1 组织层面: 改善关节软骨形态
        2 细胞层面: 降低细胞凋亡率,促进受损软骨修复
        3 分子层面: 调控各分子及相关信号通路抑制软骨细胞凋亡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针刀对膝骨关节炎镇痛作用的研究概述
        1 外周镇痛机制
        2 中枢镇痛机制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四 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
        1 关节周围软组织
        2 骨性结构
        3 下肢力线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技术路线图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试剂和耗材
        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模型制备
        2.2 动物分组及干预措施
        2.3 取材及指标检测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各组兔行为学结果
        3.2 各组兔肌肉HE染色结果
        3.3 各组兔伸肌-屈肌拉伸弹性模量(EM)结果
        3.4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纳米压痕结果
        3.5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番红O/固绿染色结果
        3.6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3.7 各组兔血清和关节液中CTX-2和COMP含量结果
    4 讨论
        4.1 KOA动物模型选择
        4.2 针刀干预缓解KOA模型兔股直肌-股二头肌萎缩,降低膝周肌群拉伸弹性模量
        4.3 针刀干预降低KOA模型兔软骨Mankin评分,缓解KOA软骨损伤
        4.4 针刀干预改善KOA模型兔关节软骨生物力学性能
        4.5 针刀干预促进KOA模型兔软骨细胞外基质修复
        4.6 针刀干预抑制KOA模型兔软骨降解标志物CTX-2、COMP的表达
    5 结论
结语
    1 实验总结
    2 创新点
    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宄成果

(8)小针刀和推拿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受试者来源
        1.2 受试者的选择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2.4 剔除与脱落实验标准
        1.2.5 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
        1.2.6 终止实验标准
        1.2.7 患者依从性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的计算
        2.2 随机方法
        2.3 对照方法
        2.4 实验流程图
    3 治疗方案
        3.1 实验组:针刀疗法组
        3.1.1 实验材料
        3.1.2 针刀操作规范
        3.1.3 针刀操作治疗
        3.1.4 疗程
        3.2 对照组:推拿手法组
        3.2.1 操作
        3.2.2 疗程
        3.3 观察周期
    4 不良事件处理
    5 观察指标
        5.1 一般资料
        5.2 生物学指标
        5.3 疗效观察指标
        5.3.1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5.3.2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5.3.3 安全性观察
        5.4 脱落率、剔除率、依从性比较
        5.5 随访
    6 数据录入与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
    1.受试者人群分析
        1.1 受试者入选情况分析
        1.3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1.4 观察指标评价
        1.4.1 McGill疼痛评分比较
        1.4.2 VAS疼痛评分比较
        1.4.3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
        1.5 临床疗效比较
        1.6 治疗结束8周及16周后复发率比较
        1.7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1.8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传统中医学对肱骨外上髁炎的认识与治疗
        1.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中医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现状
    2 西医学对网球肘的认识
        2.1 对网球肘病因病理的认识
        2.2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
    3 推拿手法对网球肘的认识与治疗
        3.1 推拿治疗网球肘的理论研究
        3.2 推拿手法治疗概况
    4 针刀疗法对本病的认识与治疗
        4.1 针刀医学对肱骨外上髁炎的认识
        4.2 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理论研究
        4.3 针刀治疗本病现状
    5 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优势与不足
        5.1 针刀的优势
        5.2 针刀的不足
        5.3 针刀联合治疗无必要性
    6 关于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7 疗效分析
    8 小针刀与中医推拿的应用取舍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简式McGill疼痛问卷
    附件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表
    附件三:综述 关于网球肘的中医微创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基于“益气活血”理论研究黄芪丹参“药对”对miR-223-5p在退变腰椎间盘表达及髓核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
    (一)miR-223-5p在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分析
    (二)上调或下调miR-223-5p的表达对髓核细胞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及凋亡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分析
    (三)中药黄芪丹参中主要组分黄芪甲苷及丹参酮ⅡA对髓核细胞中miR-223-5p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分析
    讨论
        1 miRNA的作用机制
        2 miR-223的功能及表达
        3 miRNA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
        3.1 miRNA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3.2 miRNA对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
        3.3 miRNA对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
        4 基于“益气活血”理论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认识及研究
        5 黄芪丹参及其活性成分黄芪甲苷、丹参酮ⅡA的作用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研究方法
        1.3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
        1.4 安全性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一般情况分析
        2.2 手术结果
        2.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ODI评分比较
        2.5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西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1 发病机制
        1.2 临床表现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4 开窗式髓核摘除术的疗效分析
        1.5 开窗式髓核摘除术后常见不适及原因
        2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术后康复的认识
        2.1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2 中医学对腰椎术后的认识
        3 促进腰椎术后恢复的治疗方法
        3.1 康复治疗
        3.2 西药治疗
        3.3 中医内治法
        3.4 中医外治法
        4 治法药物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典型病例
致谢
发表论文

(10)火刃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1.1 祖国医学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病名溯源
        1.2 祖国医学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1.2.1 祖国医学对痛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1.2.2 祖国医学对腰痛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2.3 祖国医学对腰痛病在症状、舌脉和证型上的认识
        1.2.4 祖国医学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在经络上的认识
        1.3 针灸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研究
        1.3.1 传统医学对针灸治疗腰痛主要穴位的相关论述
        1.3.2 传统针刺治疗
        1.3.3 电针治疗
        1.3.4 针刀、刃针治疗
        1.3.5 毫火针治疗
        1.3.6 针灸特殊针法治疗
        1.3.7 针灸结合手法治疗
        1.3.8 其他综合疗法
    2 现代医学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2.1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定义及流行病学调查
        2.2 现代医学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
        2.2.1 机械性卡压理论
        2.2.2 炎性物质刺激理论
        2.2.3 同根反射学说
        2.2.4 脊柱失衡与节段错位理论
        2.3 现代医学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研究
        2.3.1 药物治疗
        2.3.2 物理治疗
        2.3.3 神经阻滞治疗
        2.3.4 手术治疗
        2.3.5 其他综合治疗
    3 总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盲法
        1.8 分组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治疗组(火刃针疗法治疗)
        2.1.2 对照组(常规电针疗法治疗)
        2.1.3 健康宣教
        2.2 疗效评定与观察
        2.2.1 人口学资料
        2.2.2 疗效评价方法
        2.3 疗效观察
        2.4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临床疗效评定比较
        3.3 两组MCGILL量表比较
        3.4 两组ODI比较
        3.5 两组SF-36生活质量量表各因子评分比较
    4 不良反应观察
第三章 讨论
    1 筋结与气机不畅和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发病的关系密切
        1.1 筋结是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产生的重要致病因素
        1.2 筋结引起的气机不畅是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产生的主要病机
        1.3 “松筋调气”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理论概述
    2 祖国医学对委中穴和秩边穴在腰痛病上的认识
        2.1 委中穴治疗腰痛病
        2.2 秩边穴治疗腰痛病
    3 火刃针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选用依据
        3.1 刃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依据
        3.2 刃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选穴原则和操作手法
        3.3 火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依据
        3.4 火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选穴原则和操作手法
        3.5 刃针结合火针的优势
        3.5.1 刃针的优势
        3.5.2 火针的优势
        3.5.3 火刃针的优势
    4 火刃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评价
        4.1 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简化MCGILL疼痛量表的评价
        4.2 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OSWESTRY疼痛量表的评价
        4.3 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SF-36生活质量量表的评价
    5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针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疼痛封闭治疗引起疼痛加重8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合阳、跗阳穴治疗产后寒湿型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药瑾.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推拿结合拔罐运动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明婵.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雷火灸配合循经弹拔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研究[D]. 郭海鹏.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齐刺加毛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临床观察[D]. 方舒.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刃针和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2例的临床观察[D]. 邵义燕.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三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其镇痛机制研究[D]. 王楠.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针刀干预对制动4周KOA模型兔伸肌—屈肌生物力学及软骨变化的影响[D]. 乌云额尔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小针刀和推拿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D]. 宋思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基于“益气活血”理论研究黄芪丹参“药对”对miR-223-5p在退变腰椎间盘表达及髓核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 李本健.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火刃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继玲.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止痛治疗致疼痛加重8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