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的竞争对手分析和警示(论文文献综述)
许斯雅[1](2020)在《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发展快速,集装箱航运模式以运费低、便捷、安全等优点,在港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全球国际贸易摩擦升级、集装箱航运增速放缓等不利因素下,各大集装箱码头集团公司该如何通过市场营销策略组合的调整,突破公司发展过程瓶颈,推动集装箱航运业务高质量的发展,成为当前研究重点问题。为此,本文以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来展开本文的研究。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是厦门港地区的龙头集装箱企业,承担了厦门港大约80%集装箱吞吐量。但受限于厦门港腹地经济支撑力不足;货物种类、流向失衡;岛内港口发展与城市发展的矛盾;集装箱港区基础设施的结构性矛盾;集运输体系薄弱;集装箱航运联盟以及船舶大型化带来的影响等问题,导致航线布局弱化,发展受限。本文认为应当从市场营销策略的角度来解决上述问题。为此,研究首先分析公司的内外部市场营销环境。外部营销环境分析,本文运用PEST分析宏观环境,运用五力模型分析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内部环境分析则从公司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两方面展开分析。其中,所拥有的资源主要是从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方面展开分析。所具备的能力则主要是从公司服务能力、岸电技术、远程操控系统、信息交互全程电子化平台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接下来,本文运用SWOT分析公司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等,研究提出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应当制定扩展性发展战略。最后,本文结合上述分析对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当前的营销策略组合进行优化,包括具体的品牌和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和选址策略以及促销策略等,并提出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来保障所提出的市场营销策略能够得以落实。希望通过本文所研究的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能够提升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的营销管理水平,从而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也希望本文的研究对规范行业标准,制定行业准则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范勤[2](2020)在《广州港无水港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航运业务的整合与发展,港航业务产生新的链式关系,对港口发展产生新的影响。无水港作为一种特殊的港口,对港口业务和功能有着很好的丰富作用:它不仅可以促进沿海港口业务向内陆延伸,以进一步扩大规模形成整体联动效应,同时能带动通关效率、物流技术、关联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带经济的发展。竞争战略对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各方面因素的分析研究,制定企业竞争战略,有助于企业着眼当前、放眼未来、取得竞争性优势。近年来,广州港不断加强无水港的建设和投入,无水港的战略发展已成为重点业务之一。本文首先通过研究国内外关于战略管理和无水港两大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比较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目前研究现状,并形成从战略研究的角度研究无水港业务的思维;其次通过PEST、波特五力模型等方法对广州港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得出公司发展的机会和威胁;进而通过资源、能力等方面对集团进行内部环境分析,总结核心竞争力,并进而分析集团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辨别,建立整体战略基础;基于以上分析构建SWOT矩阵,结合企业战略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通过波特3大战略对广州港无水港业务的匹配,明确聚焦差异化的竞争战略。结合竞争战略的相关情况,为战略的具体实施制定相关措施和配套保障,最后对本次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本文希望通过学术的、严谨的理论和方法,加深用战略的方法研究无水港业务的发展,并通过对广州港无水港竞争战略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一些比较贴合广州港无水港业务发展的实际建议,能为广州港无水港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也为个人今后工作和研究奠定更好的基础,运用研究成果带来现实意义。
李玉[3](2020)在《Y公司水陆联运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为了配合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我国越来越重视多式联运在国内的发展,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中多次提到有关多式联运的相关内容;自2013年起,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更进一步提升了多式联运在国内物流行业发展中的地位;与此同时,国家还在《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中提出全新要求:2020年多式联运货运量必须超过30亿吨,运量规模占全社会货运量的6%左右。因此从政府到企业,从沿海到内陆,从航运到铁路,从硬件到软件,都在逐步打破物流和运输领域多年来的僵局。这一系列突破性的政策和举措以空前的力度推动着多式联运进入快速的发展阶段,这给Y公司水陆联运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机。本文将以国内多式联运发展形势为研究背景,以Y公司当前面临的水陆联运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科学的水陆联运相关知识理论及方法,结合国内水陆联运的相关政策,为Y公司水陆联运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从而解决Y公司中存在水陆联运困扰。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随后全面搜集国内外水陆联运相关概念、方法及模型,为之后的研究和分析奠定理论基础;接下来通过对Y公司水陆联运的现状以及国内多式联运情况的介绍将目前公司存在的水陆联运问题进行呈现,并且通过SWOT分析深入挖掘目前造成Y公司水陆联运危机的根本原因所在:线路设计不科学、市场份额不稳定、财务风险不可控、园区效率不理想;最后将结合Y公司水陆联运实际情况,使用MBA课程所学到的知识为其指定全新的提升方案:升级科学的联运路线、增加稳定的市场份额、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规划完善的物流园区,同时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本文的建议及措施能够顺利执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帮助Y公司解决目前水陆联运危机带来的困扰,同时这些提升方案还可以在国内其他同行企业类似问题解决时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指导。
齐寅[4](2020)在《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是物联网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机遇越来越多,而威胁与市场竞争也显得更加严峻。港口是一个陆地与水上紧密相通的物流系统,市场竞争也同样存在。为了使港口适应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各项优势,最终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且能稳步发展,必须提出全新的发展战略。本文为促进锦州港现有的散粮运输与集装箱运输相结合的运输模式及经营状况,深入研究了锦州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散粮集装箱运输方面的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考虑到散粮集装箱运输的清洁程度高、运力大、客户满意度高等特点,本文以公司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了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战略目标。再通过国内外对散粮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对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当今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规划、布局并提出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所需的战略定位。利用Logistic回归预测方法,对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年度吞吐量预测,结合预测结果将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战略目标重新规划。最后通过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进行选择定位,重新找到港口发展的新策略和新措施,使锦州港在新的战略支撑下制定新的支撑体系和新的战略保障,并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使港口的下一步战略任务得以实现。本文运用科学的战略管理理论,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角度入手,探讨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获取了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运用新的战略决策。符合当今的市场经营规律,对加速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吞吐量,提高锦州港综合实力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吴克鹏[5](2020)在《NS汽车码头物流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作用巨大,潜在效益明显。截至2019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和销售量两项指标已经连续十一年稳居世界第一位。随着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入推进,经济形势持续稳中向好,国民消费水平和消费欲望日益提升。汽车工业协会预测未来十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有望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汽车产业的巨大市场需求和潜力,对汽车物流产生深远影响。滚装汽车码头作为汽车物流产业链的重要节点,在整车物流运输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竞争也日趋激烈。在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滚装汽车码头单纯依靠传统装卸、仓储等服务来获取利润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再此背景下,探讨NS汽车码头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竞争力保持行业领先势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论述我国滚装汽车码头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简要分析滚装汽车码头的竞争情况和发展趋势。其次,在对NS汽车码头进行深入调研了解的基础上,使用PEST分析法,从政策、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对NS汽车码头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同时,利用SWOT分析模型对NS汽车码头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构建SWOT矩阵并提出相应的组合战略。再次构建NS汽车码头物流发展战略框架,包括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最后根据NS汽车码头物流发展战略重点,提出巩固装卸、仓储主营业务优势、拓展增值服务、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储备等具体保障措施。本文通过对NS汽车物流发展战略研究,将对滚转码头经营管理和战略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夏杰[6](2013)在《外运速航内贸集装箱航线运营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1996年国内沿海内贸水路集装箱航线开辟以来,得益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客户逐步接受集装箱这种运输方式,以及大量适箱货源的开发,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业务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并且与综合物流,多式联运等紧密相连。沿海主要港口、国内主要海运公司,以及大批民营企业纷纷加入、扩大运力,希望能在此行业占据、扩大市场份额。中国外运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物流供应商,以物流作为核心业务,航运作为主要支撑,致力于发展综合物流。经历过金融危机,传统的外贸业务无法继续快速发展,如何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如何整合资源,发展综合物流业务,成为摆在中国外运领导面前的课题之一。沿海内贸集装箱的高速发展以及与综合物流的关联度让中国外运看到了机会,外运速航应运而生。外运速航在初期进入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由于判断失误,管理混乱,扩张速度与自身能力不配比,航线策略不清晰等问题,导致公司亏损持续加大,企业也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该不该发展内贸集装箱运输业务,如何发展内贸集装箱业务,是本文重点阐述的。本文通过对外运速航进行SWOT分析,找出外运速航现阶段经营中的优势、劣势,潜在的机会和威胁,并针对航线存在的布局不合理,船型使用不适当等问题,应用航运有关基础理论,线性规模模型,运营成本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并指出外运速航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廖媛[7](2010)在《内贸集装箱水路运输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内贸集装箱水路运输是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符合扩大内需对经济拉动作用及“低碳经济”要求的运输方式。我国幅员辽阔,具有十分优越的水路运输条件,内贸集装箱运输前景广阔。自1996年12月第一条全集装箱班轮航线开辟以来,我国内贸集装箱水路运输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很多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了同期外贸集装箱的增长速度。中海等主要航运企业也纷纷投入人力、物力,积极开辟内贸集装箱运输航线、投资码头建设。在国内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和扩大内需政策支持下,内贸集装箱水路运输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我国综合物流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但是,正是由于内贸集装箱水路运输是新兴行业,相配套的政策和措施都不完善,暴露出不少问题,制约了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如何促进内贸集装箱的快速发展是个亟需研究的问题。本文回顾了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历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内贸集装箱未来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引入SWOT分析方法,概括分析内贸集装箱目前发展的总体态势及所处地位;接下来对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进行吞吐量预测,通过选取计量经济预测模型,分别对内河内贸集装箱运输和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进行了定量预测,以辅助判断未来内贸集装箱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和判断。本文最后根据预测结果及内外部环境分析,针对内贸集装箱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对内贸集装箱未来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未来内贸集装箱能不断克服现有的问题,充分发挥运输技术的经济优势提供了方向与技术支持。
尹瑶[8](2008)在《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及船型经济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集装箱运输是运输领域内的一次革命,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货运质量,减少了运输环节和运输时间,降低了货运成本,有力的促进了经济和贸易的发展。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的大力调整,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这为我国开展国内水路集装箱运输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重申了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同时还提出加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更健康的发展。据报道,大部分国内外研究机构对2008年中国GDP增长率的预测均在接近10%的水平。同时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两大盛事对物流的需求,也必然会进一步扩大国内运输市场规模。因此,总体上国内的经济形势为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产业提供了极佳的发展机遇。虽然目前我国对外贸易运输的集装箱化率基本上与国际接轨,但国内贸易运输的集装箱化率还未达到40%,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距离,因此内贸集装箱运输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2006年全国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为1984万TEU,2007年全国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约为2335万TEU,运量的增加相当可观,由此可以推断我国内贸集装箱水运市场后劲十足。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制定生产经营战略、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利润最大化原则。对于造船厂和其他船舶投资者而言,在航运市场发展机遇大好的今天,如何在船舶投资以及生产过程中,用相同的资本获得最大的利润、或者生产市场上有潜力的最佳船型,是这些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如何从理论上解决该问题是本文的出发点,也是本文意义所在。本文从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入手,通过对运输市场整体发展和供求关系的分析,结合各内贸集装箱船公司自身特点,以及具体航线的硬件条件,从船舶经济性和敏感性的角度,利用相关指标界定出集装箱船在某一航线的潜力船型,即最具经济性船型。本论文的结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建造和投资船舶提供理论依据。
李赛赛[9](2008)在《天津港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天津港自1996年开始内贸集装箱班轮运输,最早挂靠天津港的内贸船公司有南青海运、中海集运、中远泛亚等。至2007年共有中海集运、中远泛亚、南青、烟台海运、中诚联合航运等14家内贸船公司挂靠,而其中中海集运内贸箱量占天津港内贸集装箱吞吐总量的45%左右,2006年11月,中海集运开通了天津/黄埔的“精品航线”,投入4650TEU的船舶三条,中远泛亚的内贸箱量占天津港内贸集装箱吞吐总量的20%左右,并与2007年4月18日开通天津/黄埔的“精品航线”,投入2200TEU的船舶三条,其他小船公司在2006年至2007年也先后增加运力,使得2006年天津港内贸整体运力较之2005年增长50%左右,所开通的航线增加至现在的天津营口、秦皇岛、青岛、上海、宁波、太仓、黄埔、深圳、海口、防城等等几乎覆盖中国所有沿海港口的内贸集装箱网络,并通过驳船、铁路、公路等方式将物流延伸服务遍及全国,天津港在沿海内贸运输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自己的问题与不足,本文将在正文的论述当中详细分析天津港沿海内贸运输发展的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作出预测,并提出发展目标及发展天津港内贸集装箱的对策。
程芝琳[10](2007)在《中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首次尝试内贸集装箱运输的时间要早于国际集装箱运输,但是其发展却几经周折、甚至停顿不前,至今仍落后于国际集装箱的发展水平。96年以后,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出现了喜人的发展势头,很多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了同期外贸集装箱的增长速度,中海等主要航运企业也纷纷投入人力物力积极开辟内贸集装箱运输航线、投资码头建设;同时,国内货主对于内贸货走水路集装箱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原来的散货、路运货转为水路集装箱运输的货量越来越大,适箱货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但是,多年来的缓慢发展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政府相关部门政策拉动及法律法规规范不到位;港航企业缺乏战略眼光,进入市场不是滞后就是盲目;市场调节作用不明显,信息化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经营管理水平低。本文回顾了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历程,并对我国内贸箱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前提下,通过已有的对外贸集装箱生成量预测的理论的学习,选择可拓聚类预测模型,介绍了这一模型的数学算法和建模机制,将这一数学模型应用于内贸箱生成量的预测。通过收集整理1997年至2004年的有关数据,对2005年内贸集装箱运输的生成量进行预测,得到了对比实际值比较理想的拟合结果。同时应用其他传统的预测方法,将几个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来突出可拓聚类预测的优越性。最后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并针对未来我国沿海和长江沿线内贸箱的发展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二、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的竞争对手分析和警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的竞争对手分析和警示(论文提纲范文)
(1)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市场营销理论基础与分析工具 |
2.1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 |
2.1.1 产品策略 |
2.1.2 定价策略 |
2.1.3 渠道策略 |
2.1.4 促销策略 |
2.2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工具 |
2.2.1 PEST分析法 |
2.2.2 五力模型分析 |
2.2.3 SWOT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公司市场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公司简介 |
3.2 市场营销现状 |
3.2.1 现行发展思路 |
3.2.2 业务发展现状 |
3.2.3 业务营销现状 |
3.3 公司市场营销面临的问题 |
3.3.1 腹地经济支撑力不足 |
3.3.2 货物种类、流向失衡 |
3.3.3 岛内港口发展与城市发展的矛盾 |
3.3.4 集装箱港区基础设施的结构性矛盾 |
3.3.5 集疏运体系薄弱 |
3.3.6 集装箱航运联盟及船舶大型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公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4.1 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
4.1.1 PEST分析 |
4.1.2 行业环境分析 |
4.2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2.1 拥有的资源分析 |
4.2.2 具备的能力分析 |
4.3 SWOT分析 |
4.3.1 机会分析 |
4.3.2 威胁分析 |
4.3.3 优势分析 |
4.3.4 劣势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公司市场营销策略优化 |
5.1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优化 |
5.1.1 产品策略 |
5.1.2 价格策略 |
5.1.3 渠道策略 |
5.1.4 促销策略 |
5.2 公司市场营销策略落实保障 |
5.2.1 政府层面 |
5.2.2 企业层面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 |
6.1 研究总结 |
6.2 论文创新点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2)广州港无水港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无水港 |
1.2.2 战略研究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广州港外部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分析 |
2.1.1 政治因素分析 |
2.1.2 社会因素分析 |
2.1.3 经济因素分析 |
2.1.4 技术因素分析 |
2.2 竞争环境分析 |
2.2.1 新进入者的威胁 |
2.2.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2.2.3 替代品的威胁 |
2.2.4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2.2.5 同行竞争的程度 |
2.3 机会与威胁分析 |
2.3.1 企业面临的机会 |
2.3.2 企业面临的威胁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广州港集团内部环境分析 |
3.1 广州港集团整体介绍 |
3.2 广州港集团资源情况 |
3.2.1 财务和人力资源 |
3.2.2 生产资源 |
3.2.3 业务资源 |
3.2.4 无形资源 |
3.3 竞争能力分析 |
3.3.1 港口经营能力 |
3.3.2 技术能力 |
3.3.3 业务能力 |
3.4 核心竞争力分析 |
3.5 优劣势分析 |
3.5.1 优势分析 |
3.5.2 劣势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无水港竞争战略选择 |
4.1 无水港业务SWOT分析 |
4.1.1 SO战略 |
4.1.2 ST战略 |
4.1.3 WO战略 |
4.1.4 WT战略 |
4.2 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
4.2.1 指导思想 |
4.2.2 战略目标 |
4.3 竞争战略选择 |
4.3.1 总成本领先战略 |
4.3.2 差异化战略 |
4.3.3 聚焦战略 |
4.4 目标市场与定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竞争战略实施与保障 |
5.1 竞争战略的实施 |
5.1.1 发挥竞争优势 |
5.1.2 巩固竞争优势 |
5.1.3 弥补短板和不足 |
5.2 存在风险与应对 |
5.2.1 市场环境波动的风险 |
5.2.2 腹地经济波动的风险 |
5.2.3 竞争性风险 |
5.3 保障措施 |
5.3.1 和谐的社会关系保障 |
5.3.2 内部职能管理保障 |
5.3.3 经营环境保障 |
5.3.4 技术服务保障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Y公司水陆联运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技术路线 |
1.2.3 研究方法 |
2 理论依据及文献综述 |
2.1 水陆联运理论 |
2.1.1 多式联运定义 |
2.1.2 水陆联运优缺点 |
2.1.3 水陆联运计费方式 |
2.2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
2.2.1 企业战略发展理论 |
2.2.2 企业战略管理相关模型 |
2.3 相关文献综述 |
2.3.1 国外文献综述 |
2.3.2 国内文献综述 |
3 Y公司水陆联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Y公司简介 |
3.2 Y公司水陆联运现状及内部资源分析 |
3.2.1 独有的战略资源 |
3.2.2 水陆联运服务能力 |
3.2.3 股东支持资源 |
3.2.4 公司财务状况 |
3.3 Y公司水陆联运外部环境分析 |
3.3.1 PEST分析 |
3.3.2 波特五力分析 |
3.4 SWOT分析 |
3.4.1 Y公司水陆联运优势 |
3.4.2 Y公司水陆联运劣势 |
3.4.3 Y公司水陆联运机会 |
3.4.4 Y公司水陆联运威胁 |
3.5 Y公司水陆联运危机成因确定 |
3.5.1 线路设计不科学 |
3.5.2 市场份额不稳定 |
3.5.3 财务风险不可控 |
3.5.4 园区效率不理想 |
4 Y公司水陆联运改进策略 |
4.1 升级科学的联运线路 |
4.1.1 制定丰富的全新线路 |
4.1.2 设计科学的联运线路 |
4.1.3 增加多元的备选方案 |
4.2 增加稳定的市场份额 |
4.2.1 全面创新增加特色 |
4.2.2 合理调整产品价格 |
4.2.3 提升服务稳定客户 |
4.3 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 |
4.3.1 建立风险预警体系 |
4.3.2 有效控制成本增长 |
4.3.3 完善制度减少失误 |
4.4 规划完善的物流园区 |
4.4.1 完善园区各项硬件配备 |
4.4.2 加强园区内部管理水平 |
4.4.3 提升园区工作人员素质 |
5 Y公司水陆联运改进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5.1 升级内部管理机制 |
5.2 完善公司考核机制 |
5.3 强化公司团队精神 |
5.4 全面树立公司形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2.1 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国外研究现状 |
1.2.2 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框架 |
2 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的概念及特点 |
2.1.1 战略的定义及特点 |
2.1.2 企业战略的定义 |
2.1.3 企业发展战略 |
2.1.4 散粮的定义及散粮运输的特点 |
2.1.5 散粮集装箱的定义及其特点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Logistic曲线方程 |
2.2.2 SWOT矩阵分析 |
3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内外部环境分析 |
3.1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
3.1.1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历史 |
3.1.2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现状 |
3.1.3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的主要优势与劣势 |
3.2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
3.2.1 宏观环境分析 |
3.2.2 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趋势及主要竞争力与行业竞争分析 |
4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预测 |
4.1 Logistic模型的建立与原理 |
4.1.1 Logistic模型的产生 |
4.1.2 Logistic方程的提出及其生态意义 |
4.2 Logistic方程的建立与改进 |
4.2.1 基于Yule最小二乘法的Logistic生长预测模型参数值求取 |
4.2.2 基于光皮桦种群研究的宋丁全改进Logistic模型 |
5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的选择 |
5.1 锦州港内外部要素评价 |
5.1.1 IFE内部要素评价 |
5.1.2 外部要素评价 |
5.1.3 IE矩阵分析及战略思想 |
5.2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目标与定位 |
5.2.1 SWOT矩阵与战略匹配 |
5.2.2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定位 |
5.2.3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目标 |
5.3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重点 |
5.3.1 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扩大散粮集装箱运输规模 |
5.3.2 改善“货源地-港口”交通情况,扩大货源腹地 |
5.3.3 加强锦州港基础设施及疏运系统建设 |
6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的推进措施与对策 |
6.1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的推进措施 |
6.1.1 继续发展多式联运 |
6.1.2 北粮南运,水路无缝化对接 |
6.1.3 整合上下游资源配置 |
6.1.4 完善港口内部价值链 |
6.2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对策 |
6.2.1 积极推进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
6.2.2 政府相关政策支持,优化港口设施建设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基于Matalab的Yule法logistic回归的实现 |
附录B 锦州港各泊位信息图 |
附录C 锦州港集装箱出口业务主要航线划分一览表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5)NS汽车码头物流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企业发展战略理论综述 |
2.1 企业发展战略的概念 |
2.2 企业发展战略理论研究 |
2.2.1 波特竞争理论 |
2.2.2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
2.2.3 战略联盟及商业生态系统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NS汽车码头外部环境分析 |
3.1 我国滚装汽车码头简介 |
3.1.1 我国汽车产业布局 |
3.1.2 滚装汽车码头现状 |
3.1.3 我国滚装汽车码头存在的问题 |
3.1.4 滚装汽车码头发展趋势 |
3.2 PEST外部宏观发展环境分析 |
3.2.1 政治环境分析 |
3.2.2 经济环境分析 |
3.2.3 社会环境分析 |
3.2.4 技术环境分析 |
3.3 NS汽车码头产业环境分析 |
3.3.1 竞争者分析 |
3.3.2 替代品分析 |
3.3.3 供应商分析 |
3.3.4 顾客分析 |
3.3.5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3.4 机会与威胁分析 |
3.4.1 机遇分析 |
3.4.2 威胁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NS汽车码头内部环境分析 |
4.1 NS汽车码头简介 |
4.2 NS汽车码头资源分析 |
4.2.1 自然资源 |
4.2.2 港口设施 |
4.2.3 人力资源状况 |
4.3 NS汽车码头能力分析 |
4.3.1 生产能力 |
4.3.2 盈利能力 |
4.3.3 增值服务 |
4.4 NS汽车码头优劣势分析 |
4.4.1 优势分析 |
4.4.2 劣势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NS汽车码头物流发展战略 |
5.1 SWOT矩阵分析 |
5.2 NS汽车码头物流发展战略使命、宗旨 |
5.2.1 战略使命 |
5.2.2 战略宗旨 |
5.3 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
5.3.1 指导思想 |
5.3.2 战略目标 |
5.4 NS汽车码头竞争战略制定 |
5.4.1 目标市场需求与定位 |
5.4.2 目标市场选择 |
5.4.3 竞争战略关键要素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NS汽车码头物流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
6.1 战略保障措施 |
6.1.1 核心业务建设 |
6.1.2 品质管理 |
6.1.3 增值服务拓展 |
6.1.4 信息化建设 |
6.1.5 人力资源建设 |
6.2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外运速航内贸集装箱航线运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理论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2章 内贸集装箱班轮运营概述 |
2.1 内贸集装箱班轮概述 |
2.1.1 内贸集装箱班轮及其航线 |
2.1.2 内贸集装箱班轮航线基本特点和参数 |
2.2 内贸集装箱班轮航线设计和航线配船概述 |
2.2.1 新开班轮航线设计 |
2.2.2 班轮航线配船 |
2.3 内贸集装箱班轮航线运营成本概述 |
2.3.1 内贸集装箱班轮航线运营成本构成 |
2.3.2 内贸集装箱班轮航线运营成本计算 |
2.4 内贸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 |
2.4.1 内贸集装箱货源结构 |
2.4.2 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特点 |
2.5 内贸集装箱班轮运输发展趋势 |
第3章 外运速航内贸集装箱班轮运输的SWOT分析 |
3.1 公司现状 |
3.1.1 公司组织架构 |
3.1.2 运力规模 |
3.1.3 经营情况 |
3.2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3.2.1 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
3.2.2 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
3.3 外运速航的SWOT分析 |
3.3.1 外运速航的优势分析 |
3.3.2 外运速航的劣势分析 |
3.3.3 外运速航的机会分析 |
3.3.4 外运速航的威胁分析 |
第4章 外运速航航线运营策略 |
4.1 外运速航长江航线运营策略分析 |
4.1.1 长江航线运量分析 |
4.1.2 长江航线运力配置 |
4.1.3 长江航线运营策略 |
4.2 外运速航北部湾航线运营策略分析 |
4.2.1 北部湾航线运量分析 |
4.2.2 北部湾航线运力配置 |
4.2.3 北部湾航线运营策略 |
4.3 外运速航其他内贸集装箱航线运营策略分析 |
4.3.1 其他内贸集装箱航线运量分析 |
4.3.2 其他内贸集装箱航线运力配置 |
4.3.3 其他内贸集装箱航线运营策略 |
第5章 外运速航内贸集装箱班轮运输发展定位和对策建议 |
5.1 发展定位 |
5.2 内贸集装箱班轮运输发展对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内贸集装箱水路运输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主要工作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1.3.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2章 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1 中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历程回顾 |
2.2 全国水路内贸集装箱发展总体情况 |
2.3 沿海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情况分析 |
2.3.1 沿海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情况分析 |
2.3.2 沿海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货源情况 |
2.3.3 航线、船公司、运输船舶情况 |
2.4 内河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情况分析 |
2.4.1 内河水路内贸集装箱发展总体情况 |
2.4.2 长江水系 |
2.4.3 珠江水系 |
2.5 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章 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环境分析 |
3.1 水路内贸集装箱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
3.1.1 世界经贸发展情况分析 |
3.1.2 我国经贸发展情况分析 |
3.2 水路内贸集装箱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
3.3 水路内贸集装箱发展趋势分析 |
3.4 水路内贸集装箱SWOT分析 |
3.4.1 SWOT方法简介 |
3.4.2 内贸集装箱水路运输SWOT分析 |
第4章 水路内贸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
4.1 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方法 |
4.1.1 预测方法的分类 |
4.1.2 定量预测方法介绍 |
4.2 内贸集装箱港口吞吐量的预测过程 |
4.2.1 模型的选取 |
4.2.2 预测过程 |
4.3 内贸集装箱港口吞吐量的预测结果 |
第5章 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及船型经济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2章 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概述 |
2.1 我国内贸集装箱市场的发展 |
2.1.1 我国内贸集装箱市场发展历程 |
2.1.2 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特点 |
2.1.3 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趋势 |
2.2 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经营者情况 |
2.2.1 水路运输经营者情况 |
2.2.2 其他运输方式的情况 |
2.3 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沿海水路内贸集装箱运量分析与预测 |
3.1 国内集装箱运量增长趋势分析 |
3.2 预测方法的选择 |
3.2.1 二次回归分析原理 |
3.2.2 灰色预测原理 |
3.3 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主要内贸航运公司运力及船型发展趋势分析 |
4.1 我国主要内贸航运公司运力概况 |
4.1.1 中海集运内贸集装箱船船队规模 |
4.1.2 上海泛亚内贸集装箱船船队规模 |
4.2 水路内贸集装箱船船队结构及船型发展趋势分析 |
4.2.1 运力结构 |
4.2.2 船龄结构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有潜力船型的经济性分析及论证 |
5.1 集装箱船舶经营成本分析和收入分析 |
5.1.1 成本分析 |
5.1.2 收入分析 |
5.2 经济性评价指标的建立 |
5.3 上海—营口航线有潜力船型的经济性分析 |
5.3.1 上海-营口航线概况 |
5.3.2 上海-营口航线不同载重吨集装箱船经济性测算 |
5.4 敏感性分析 |
5.4.1 燃油价格的敏感性分析 |
5.4.2 运费的敏感性分析 |
5.4.3 箱位利用率的敏感性分析 |
5.4.4 船舶造价的敏感性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灰色预测程序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研究生履历 |
(9)天津港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状况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状况 |
1.2.2 国外研究状况 |
1.3 本文研究框架 |
第2章 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
2.1 我国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历程 |
2.2 我国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 |
2.2.1 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前景 |
2.2.2 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
2.2.3 发展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对船、港、货带来的益处 |
2.2.4 我国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 |
2.2.5 我国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的特点 |
2.2.6 我国目前从事内贸集装箱运输的船公司 |
2.2.7 目前我国从事内贸集装箱作业的港口 |
2.2.8 我国内贸集装箱发展存在的问题 |
2.2.9 我国内贸集装箱发展展望 |
第3章 天津港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分析 |
3.1 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应具备的条件 |
3.1.1 自然条件 |
3.1.2 外部条件 |
3.1.3 政策环境 |
3.1.4 内部条件 |
3.2 天津港沿海内贸运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2.1 腹地广阔,内贸运输货源充足 |
3.2.2 天津港目前从事内贸运输的船公司及其航线布局 |
3.2.3 天津港码头状况 |
3.3 天津港内贸集装箱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
3.3.1 周边港口强势竞争 |
3.3.2 港口单位重视程度不够 |
3.3.3 内陆集疏运网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
3.3.4 各内贸船公司之间的竞争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
3.3.5 内支线与内贸集装箱运输管理不统一 |
3.3.6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
3.3.7 面临外部竞争,多种运输方式缺乏协调 |
3.3.8 资金不足,发展缺乏后劲 |
第4章 天津港内贸集装箱吞吐量预测与发展目标 |
4.1 天津港内贸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
4.2 天津港沿海内贸运输发展指导思想 |
4.3 天津港沿海内贸运输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 |
4.3.1 天津港沿海内贸运输发展目标 |
4.3.2 天津港沿海内贸运输主要任务 |
第5章 天津港内贸集装箱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
第6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研究生履历 |
(10)中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思路 |
2 中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现状 |
2.1 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现状 |
2.2 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历程 |
2.3 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现状 |
2.3.1 我国内贸主要货源货种情况 |
2.3.2 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的主要区域板块 |
2.4 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状况分析 |
2.4.1 概述 |
2.4.2 航运企业分析 |
2.4.3 港口分析 |
2.4.4 市场需求分析 |
2.4.5 竞争对手分析 |
2.5 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2.6 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趋势 |
3 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吞吐量的预测 |
3.1 预测方法和建模机制 |
3.1.1 预测方法 |
3.1.2 可拓聚类预测模型的建模机制 |
3.2 可拓聚类预测的物元模型 |
3.3 数据整理及测算 |
3.3.1 数据整理 |
3.3.2 确定经典域和节域物元以及待测样本物元 |
3.3.3 使用计算待测样本x 对各类别的关联程度 |
3.4 预测研究结果分析 |
3.4.1 与其他预测方法的比较 |
4 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
4.1 我国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
4.1.1 沿海内贸集装箱市场运营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
4.1.2 如何沿海内贸集装箱市场管理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
4.2 长江流域集装箱运输的对策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的竞争对手分析和警示(论文参考文献)
- [1]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许斯雅. 华侨大学, 2020(01)
- [2]广州港无水港竞争战略研究[D]. 范勤.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3]Y公司水陆联运发展战略研究[D]. 李玉.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4]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D]. 齐寅.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5]NS汽车码头物流发展战略研究[D]. 吴克鹏.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6]外运速航内贸集装箱航线运营策略研究[D]. 夏杰. 大连海事大学, 2013(05)
- [7]内贸集装箱水路运输发展研究[D]. 廖媛. 大连海事大学, 2010(02)
- [8]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及船型经济性分析[D]. 尹瑶. 大连海事大学, 2008(07)
- [9]天津港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研究[D]. 李赛赛. 大连海事大学, 2008(07)
- [10]中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D]. 程芝琳. 上海交通大学,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