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铁站气流分布数学模拟(英文)

天津地铁站气流分布数学模拟(英文)

一、天津地铁站气流组织的数学模拟(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卢昌宪[1](2018)在《重庆地铁六号线隧道运营通风系统实测和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铁是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地铁运营时间的增加,隧道内的温度升高,合理的地铁环控系统能够有效控制地铁系统内的热环境。本文通过对重庆6号线深埋地铁站红土地站区间隧道活塞风速和风压的测试,并通过SES软件模拟,对重庆地铁六号线9站10区间进行模拟,对不同活塞风井设置方式和配线区间设置位置对地铁系统热环境和通风换气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结论可为类似深埋地铁隧道环控系统的设计和运营提供参考。首先,通过对重庆地铁六号线深埋地铁车站红土站小里程端区间隧道的活塞风速进行测试,得到了活塞风速随着列车位置变化呈显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并对红土地车站新风井的温湿度进行测试,得到了新风井中空气温湿度变化规律。其次,通过用SES软件模拟对六号线地铁不同运行时期隧道热环境进行了模拟,得出了在列车运行的初近远期,隧道内空气温度均满足隧道环境控制要求,并对不同运行时期不同轨排风量隧道热环境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在列车运行的初近期,关闭轨排风机,隧道空气温度仍然满足隧道环境控制要求,在列车运行的远期,轨排风量为20m3/s时,隧道内空气温度满足规范要求。最后,为了研究深埋对地铁六号线隧道热环境的影响,以重庆六号线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深埋与浅埋的隧道模型,讨论深埋和浅埋对六号线地铁隧道空气温度的影响,得出了深埋对活塞风井内的空气温度有影响,对隧道内空气整体温度的影响不大。同时,为了研究不同活塞风井通风方式对地铁六号线隧道热环境的影响,我们还通过改变不同活塞风井通风方式对隧道热环境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单活塞通风方式可以满足隧道环境控制要求,单活塞通风方式对隧道的通风换气效果与双活塞通风方式相差不大,但是单活塞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建投资。同时对不同轨排风量对单活塞通风方式隧道热环境和通风效果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在轨排风量为30 m3/s,单活塞通风方式可以满足隧道环境控制要求。最后,对红土地站大里程端配线区间不同位置对隧道热环境的影响进行模拟研究,得出配线区间设置于活塞风井与车站之间的效果要优于设置于活塞风井后的效果。

续昊[2](2016)在《西安市地下建筑的热湿环境现状研究》文中指出“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甚至是更为长远发展的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之一。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需要转型,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西安作为是核心区域的城市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建设用地匮乏、交通拥堵、安全问题凸显、反恐压力增大、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负面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大力开发地下空间,将能转入或宜转入地下的城市功能空间转入地下。充分利用地铁、地下道路、地下商业、地下轨道交通等地下空间,可实现减少人车混杂,净化地面交通,降低能耗,繁荣商业环境,增加地面绿地,减少地面施工造成的大量扬尘,减少汽车尾气,从而打造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立体宜居城市。地下建筑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但目前在湿度和空气品质控制问题往往不能令人满意。针对以上问题,采取实测和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西安市地下建筑的热湿环境的现状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地下建筑的热湿传递、实测情况、空气环境控制策略、热舒适等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汇总。分析了地下建筑相对地面建筑在热湿负荷上的不同,找出其热湿环境的特点。实测阶段,选出有代表性的三类地下建筑,分冬夏两季对其热环境进行了测试与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建立地下商场的MTS模型与PMV模型,并对比两者的差异,建立了地下商场气候适应性模型。分析了造成地下建筑湿度高的原因,总结了目前空调系统中常用的除湿方式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并对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与常规的温湿度联合处理空调系统进行对比,分别计算出除湿效率,得出采用溶液除湿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优势在于温湿度控制精度效率更高,更适合在地下建筑应用。模拟并分析地下建筑室内热环境特点,并通过改变空调的送回风口参数,得出适合于自身的通风方式,为实际工程中地下建筑的气流组织设计提供参考。

孙臣[3](2016)在《多种风机通风机制下的地铁车站防排烟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在世界经济试图艰难走出困境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经济走势强劲。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载体,正以城市化的形式不断扩大着自己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这种城市化的过程,是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产物。城市群体的出现对轨道交通产生更大需求,作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城市地铁,近年来在我国各大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在地铁营运过程中,地铁火灾的防范和应急处理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重要问题。地铁建筑结构复杂多样,人流量巨大,客流关系非常复杂,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不堪想象。目前,我国的地铁建设将正在处于快速的大规模发展阶段,研究地铁发生火灾事故时,探究多种通风机制下的防排烟方案和火灾时人员的快速疏散等问题,对于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提高我国的地铁建设水平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在国内外研究课题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以郑州地铁1号线二七广场站的建筑结构模式为例,建立一个典型的两层岛式地铁车站的物理模型,采用PHOENICS软件对地铁站站台及车站隧道着火时进行数值模拟,即当地铁站台、车站隧道发生火灾时,隧道通风机TVF,车站排热风TEF,排烟风机SEF等多种通风机制组合开启方案以及屏蔽门的开启和闭合对站台、列车火灾温度场、烟气场的影响。根据《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157-2003)对火灾时的温度、气流速度和CO的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比较不同的烟气控制方法,优化风机防排烟组合方案,进而实现一种安全诊断。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的这些结论可以为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和地铁乘客疏散起到指导作用。文章还介绍了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的准则和人员安全疏散要求,采用经验公式对地铁火灾人员疏散时间进行校核,根据地铁车站安全疏散时间对现有疏散设施是否能够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需要做出评价,最后给出了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建议。

张鹏飞[4](2012)在《衡阳市特殊地下空间热湿环境控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恶化,许多大中型城市的发展受到城市功能布局混乱的制约。为了缓解人口、资源、环境这三者的紧张关系,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地下空间冬暖夏凉,但是地下空间在湿度和空气品质方面还不能令人满意。本文通过实测和模拟相结合,对地下空间的热湿环境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对衡阳某高校人防工程、半地下书库和室外空气温湿度做了为期一年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人防工程冬暖夏凉,温度相当稳定,夏季平均温度为22.5℃,冬季为17.1℃;在夏季,相对湿度大部分时间接近饱和,冬季波动远小于室外。半地下书库的温湿度特性介于人防工程和室外气候状况之间,夏季平均温度为31℃,冬季为13℃,湿度波动相对于室外较为平缓。土壤的蓄热性能有助于维持相对稳定的地下空间热湿环境。(2)对温湿度联合处理和温湿度独立处理两种热湿环境控制策略进行对比,并对两者的理想效率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温湿度联合处理空调方式的理想效率是温湿度独立处理空调方式的27%,又可以获得较好的温湿度和空气品质,工艺流程相对简单,温湿度独立处理空调方式比温湿度联合处理方式更适合于地下空间环境的控制。(3)介绍了空调系统常用的几种除湿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液体吸收剂(LiCl)除湿具有良好的蓄热性能和稳定性,不可逆损失小,为低品位热源的利用创造条件,有助于空气品质的改善。在温湿度独立处理空调方式中,液体吸收剂(LiCl)除湿比其他除湿方式更适合地下空间热湿环境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得出基于液体吸收剂(LiCl)除湿的新风机组系统比较适合地下空间热湿环境控制。(4)建立了一个地下办公室的模型,通过计算和分析确立了模型的边界条件,选定合适的处理方式,模拟了三种不同送排风方式下该办公室的温湿度分布状况。以实测数据为基础,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三种送排风方式的综合通风效果优胜排序:下送上排>上送下排>上送上排。并抽取夏季高温和高湿天气下的数据进行温湿度的模拟,得出该方式在高温天气和高湿天气下同样能够达到人体舒适度的要求。

王志全[5](2012)在《空调硬座客车车厢内部热舒适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铁路空调客车已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车厢内部的热舒适性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我国铁路空调客车车厢内部热舒适性环境比较恶劣,主要表现为夏季偏冷、冬季偏热。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大多以航空运输为主,他们对于铁路空调客车车厢内部热舒适性的研究甚少。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开始对铁路空调客车车厢内部气流组织和热舒适性进行研究,但是大多数是在空载或者定员(人体模型比较简单)情况下进行的,而对于超员情况的研究还未涉及。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铁路硬座客车车厢超员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在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超员肯定会对车厢内部的空气流场分布产生重大影响,也会影响车厢内部的热舒适性环境。因此,为了研究铁路空调硬座客车车厢内部的热舒适性环境,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1.在对YZ25G型铁路空调硬座客车车厢进行合理简化之后,用CAD软件建立了车厢的物理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选用RNGκ-ε湍流模型,对空载、定员和超员三种工况下夏季车厢内部的空气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送风参数、送风方式、回风口、送风口、太阳辐射及乘客对车厢内空气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上述因素都能对车厢内空气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产生影响。2.根据铁路空调硬座客车车厢内空气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情况以及乘客个体对热感觉的不相同,利用热舒适性评价指标——预测平均评价PMV(Predicted Mean Vote)和预测不满意率PPD(Predicted Percent Dissatisfied)分析研究了车厢内乘客的热舒适性。研究了定员和超员两种工况下车厢内不同送风参数和送风方式对热舒适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车厢内采用条形送风方式虽然比孔板送风方式更加合适,但目前铁路空调硬座客车实际运行时的送风参数和送风方式仍旧难以满足乘客的热舒适性要求,尤其在超员的时候,车厢内的热舒适性环境更加恶劣。3.针对我国目前铁路空调硬座客车车厢实际运行时超员的现状,着重对超员情况下如何满足车厢内乘客的热舒适性要求进行了研究。对送风口的形状和位置进行了改进设计,比较分析了不同的送风速度和送风温度下超员车厢内空气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和热舒适性环境,得到了最优的送风速度和送风温度,为今后铁路空调硬座客车车厢内部的热舒适性研究提供了依据。

张圆圆[6](2011)在《基于RWI指标的地铁空调变风量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地铁的大规模建设,地铁站台环境成为研究人员越来越关心的课题。建立良好的地铁环境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而且对于节省能源、降低建设与运行费用都有实际的意义。本文结合西安某地铁站,依据地铁的远期空调初步设计方案,详细计算了地铁站台内人员、灯光、广告、屏蔽门及附属设备的逐时负荷。在负荷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变风量空调方案。一种是站台设计温度为恒定28°C的变风量空调方案,一种是站台设计温度采用RWI值计算出的站台逐时目标温度的变风量空调方案,通过分析两种方案的送风量,得出在能耗增加不大的情况下,为了满足乘客的热舒适性要求,建议采用根据RWI值设定的站台温度变风量方案。针对上述空调方案,选择屏蔽门在全关和全开两种模式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地铁空调在85%负荷和100%负荷下的变风量效果;选用标准κ?ε湍流模型作为物理模型,在优质的网格生成的基础上,对所要研究的物理量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出了站台的温度场与速度场。通过对温度场、速度场及其他相关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变风量送风情况下,VAV环控方案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另外,本文在复杂模型的网格生成,边界条件的简化,瞬态过程的简化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可以为类似的数值模拟问题提供借鉴。

王乐[7](2010)在《活塞风对地铁安全门系统环控通风效果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以西安地铁二号线省体育场站为原型,建立该车站的三维几何模型。将车站内的空气流动视为三维、不可压缩、非稳态的湍流流动,选用标准k-ε两方程,并运用有限体积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采用了动网格技术,编制Porfile文件程序,来模拟列车的不同运动过程。在数值模拟求解过程中使用弹性光滑和局部重构相结合的网格生成方法。本文分别设隧道出入口、轨顶轨底排风口和自动扶梯出入口为自由出流和压力出口两种不同的边界条件,并对这两种条件下的流场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选出了较为合理的边界条件。进一步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列车以不同初速度匀减速进站过程中,区间隧道和地铁站台内的速度场、温度场的变化状况,对活塞风口、轨顶排风口、轨底排风口的泄流排热作用和活塞风对自动扶梯出入口的速度场、温度场的影响规律。并研究了采用不同高度安全门系统时活塞风对车站内各区域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分析得出站台风速和温度在纵向、竖向和水平方向上分布的特点和楼梯口、自动扶梯出入口风速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分析结果表明2.2米高度的安全门系统站台区受活塞风的影响较小。

李江龙[8](2008)在《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受控环境安全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一世纪是以生命科学为主导学科的世界,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在世纪之初就已经开始渗透到包括公共医疗健康、农业基因改良、工业生物材料、生物芯片、军事生物武器等社会各领域,甚至被恐怖组织用于恐怖袭击,随之而来的生物安全问题与生物安全实验室相关技术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鉴于此,本论文采用实体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受控空间的气流组织和开关门时气流泄漏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本课题建立了实体模型实验室,通过气流实验和自净时间的测试,为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数据,并对数值模拟采用的数学模型、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上送侧下排和上送上排两种典型气流组织方式的自净时间、平均空气龄、换气效率和排污效率等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数据表明:受控空间的污染物排出速度主要受气流组织和污染源位置影响,当室内均匀散发污染物时,上排风方式的自净时间、室内平均空气龄及换气效率优于下排风方式;而污染发生源位于1.5m以下的操作区时,下排风方式中污染粒子则能够较为快速的达到排风口,整个排污时间呼吸区粒子平均浓度小于上排风方式,人员面部所捕捉到的粒子数也较少。针对主实验室门开关过程造成的气流泄漏问题,本课题设计了风量转移系统,并通过实验确定了系统稳定和有效运行的各项参数,对比实验表明:风量转移系统能够有效阻止开关门时造成的气流外泄。

伍晨[9](2007)在《地铁用轴流风机的CFD模拟》文中研究说明地铁专用轴流风机是地铁车站和隧道区间内通风的主要设备,它具有流量大、功率大和压头高等特点,是地铁空调系统的主要耗能设备,因此它的各项性能指标备受人们关注。地铁轴流风机的设计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试验,但是一次试验要消耗很大的人力物力,因此,设计成本相对较高。如果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地铁轴流风机的流场进行模拟,得出指导性和方向性的结果,可以帮助选择性能最佳的设计方案,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本课题利用CFD商用软件Fluent6.1,该软件的计算方法是利用有限体积法,假设定常条件,采用k-ε双方程湍流模型,SIMPLE算法。本课题利用该软件对地铁轴流风机的速度场、压力场以及风机在不同转速和安装角度下的速度场和压力场进行模拟,并着重对出口回流区,压力场,速度场和矢量场等进行讨论,找出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存在的差别之处,然后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尤其是额定工况下的风量和风压,十分的接近,这说明数值模拟的结果是可信的,对设计可以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模拟计算和数据整理分析出风机的叶片数,转速,风帽的形状,以及叶片安装角度等因素对风机性能的影响效果,尤其是当风机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工况下运行时,通常不能总是处于高效率区的现象作出研究,从而总结出如何使风机在不同工况下运行时总能够保持工作点处于高效率区。由于本次研究处于风机的研发阶段,所以无法与实际的工程运行相联系,而且无法得到具体的管路阻力特性曲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做出定性的分析。今后具备条件后,可以根据得出的结论进行实际验证与校核,从而可以得出一套较为完善的风机调节方案。本文在风机建模领域有一定的创新,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由面网格生成体网格的方法,不仅减少了网格的总数量,而且增加了模拟数据的真实性,另外,在如何调节欠松弛因子方面颇有心得,可以为以后的模拟提供一定的借鉴。

邹金杰[10](2006)在《竖井对长大公路隧道火灾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长大公路隧道为对象,运用CFD方法对火灾模式下的竖井送排式通风隧道内的温度场、压力场和烟雾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 论文介绍了隧道不同通风方式的防灾特点,并给出了竖井送排式通风的压力计算模式。同时根据火灾过程中状态参数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守恒定律,建立了隧道火灾烟气流动的三维数学模型,以有限体积法为基础,对该模型的控制微分方程进行离散化处理,采用SIMPLE算法进行求解,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所建火灾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此可以运用到更深入的隧道火灾研究中去。 通过对不同送排风速度变化的各种工况进行模拟计算和详细深入分析,从中总结了隧道烟流速度、温度和压力场分布特征及其随通风条件的变化规律;讨论了竖井高度变化对烟流分布的影响,并总结出对某一特定的隧道火灾,烟囱效应是有限的,不能以一味加大竖井的高度来增强它的排烟能力。因此,在隧道火灾通风设计中,必须与火灾规模、通风条件等各种因素相结合来确定竖井高度。

二、天津地铁站气流组织的数学模拟(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津地铁站气流组织的数学模拟(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重庆地铁六号线隧道运营通风系统实测和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现场实测数据分析
    2.1 测点布置
        2.1.1 活塞风速测试测点布置
        2.1.2 新风井测点布置
    2.2 测试仪表
        2.2.1 测试探头选择
        2.2.2 周期测试存储仪器
        2.2.3 长期测试存储仪器
    2.3 隧道活塞风测试状况
    2.4 新风井温湿度监测数据分析
        2.4.1 夏季温湿度状况
        2.4.2 过渡季节温湿度状况
        2.4.3 冬季温湿度状况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铁六号线隧道通风热环境分析
    3.1 一维数值模拟与计算理论
        3.1.1 一维流动的简化
        3.1.2 一维流动数值计算方程
    3.2 地铁隧道热量方程
    3.3 建立计算模型
        3.3.1 工程概况
        3.3.2 通风网络模型及计算参数
    3.4 通风网络模型的验证
    3.5 初期运行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3.5.1 初期运行夏季晚高峰时段工况分析
        3.5.2 初期运行不同轨排风量隧道空气温度分布
    3.6 近期运行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3.6.1 近期运行夏季晚高峰时段工况分析
        3.6.2 近期运行不同轨排风量隧道空气温度分布
    3.7 远期运行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3.7.1 远期运行夏季晚高峰时段工况分析
        3.7.2 远期运行不同轨排风量隧道空气温度分布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铁六号线隧道活塞风井设置方案适用性研究
    4.1 深埋地铁和浅埋地铁对活塞风井和隧道空气温度影响分析
    4.2 不同活塞风井系统通风效果对比分析
        4.2.1 建立计算模型
        4.2.2 隧道基本参数
        4.2.3 不同活塞风井系统隧道热环境对比分析
        4.2.4 不同轨排风量条件下单活塞系统通风效果分析
    4.3 单活塞系统配线区间不同位置的影响
        4.3.1 配线区间隧道设计资料
        4.3.2 单活塞系统配线区间不同位置计算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2)西安市地下建筑的热湿环境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下建筑的热湿传递
        1.2.2 地下建筑热湿环境的实测
        1.2.3 地下建筑的空气环境控制
        1.2.4 地下建筑的热舒适研究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地下建筑热湿环境与人体热舒适的理论基础
    2.1 地下建筑热湿环境的特点
    2.2 地下建筑的冷热负荷
        2.2.1 地下通道
        2.2.2 地下商场
        2.2.3 地下人防工程
    2.3 地下建筑的湿负荷
    2.4 人体热舒适
        2.4.1 环境因素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
        2.4.2 人体因素对舒适度的影响
        2.4.3 人体的热平衡方程和热舒适方程
    2.5 小结
3 西安市地下建筑热湿环境的现场测试及调研
    3.1 西安市气候特征
    3.2 调研对象
        3.2.1 钟楼地下人行通道
        3.2.2 西安开元商城
        3.2.3 西安某小区地下人防工程
    3.3 地下建筑热湿环境的现场测试与调研
        3.3.1 测试仪器的介绍
        3.3.2 测试要求
    3.4 调查问卷的设计
4 地下建筑现场测试与调研结果的分析
    4.1 钟楼地下通道实测结果与分析
        4.1.1 夏季地下通道热湿环境
        4.1.2 冬季地下通道热湿环境
    4.2 西安某小区地下人防工程实测结果与分析
        4.2.1 夏季人防工程热湿环境
        4.2.2 冬季人防工程热湿环境
    4.3 地下商场实测结果与热舒适调研分析
        4.3.1 实测结果
        4.3.2 平均辐射温度和操作温度
        4.3.3 被调研人员情况的分析
        4.3.4 适应性模型的建立
        4.3.5 地下商场气候适应性模型
    4.4 小结
5 地下建筑热湿环境的控制研究
    5.1 地下建筑热湿的防潮措施
        5.1.1 防止工程外水分进入
        5.1.2 控制工程内水分散发
    5.2 地下建筑的除湿方式
        5.2.1 利用通风
        5.2.2 利用露点原理
        5.2.3 利用吸湿剂
        5.2.4 利用膜除湿原理
        5.2.5 除湿方法的对比与选择
    5.3 室内空气处理方式的探讨
        5.3.1 温湿度联合控制系统
        5.3.2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
        5.3.3 两种处理方式的理想效率对比分析
    5.4 地下建筑热湿环境控制策略
    5.5 小结
6 地下建筑的气流组织分析
    6.1 地下建筑气流组织的影响因素
    6.2 模拟软件的介绍
    6.3 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基础
        6.3.1 质量守恒定律
        6.3.2 动量守恒定律
        6.3.3 能量守恒定律
    6.4 物理模型的建立
        6.4.1 空间几何模型
        6.4.2 边界条件的设定及相关物理参数的设定
        6.4.3 数学模型
        6.4.4 网格的划分
        6.4.5 压力速度耦合的处理及求解收敛的判断
    6.5 模拟结果与分析
        6.5.1 上送上排通风方式下的空气温湿度场
        6.5.2 上送下排通风方式下的空气温湿度场
        6.5.3 下送下排通风方式下的空气温湿度场
        6.5.4 地下建筑通风方式的对比
    6.6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及参加科研项目
    发表学术论文
    本课题来源
致谢

(3)多种风机通风机制下的地铁车站防排烟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地铁火灾危害和通风意义
        1.2.1 地铁火灾特性和危害
        1.2.2 地铁通风的重要性和意义
    1.3 地铁通风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3.1 国外通风排烟的研究概况
        1.3.2 国内通风排烟的研究概况
        1.3.3 通风排烟存在的问题
    1.4 通风火灾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二章 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与火灾数值模拟方法
    2.1 通风空调系统组成
        2.1.1 屏蔽门系统
        2.1.2 开闭式系统
    2.2 屏蔽门制式下隧道通风系统
        2.2.1 隧道通风系统组成
        2.2.2 区间隧道通风系统
        2.2.3 车站隧道通风系统
    2.3 车站通风空调大系统
        2.3.1 通风系统功能
    2.4 风机
        2.4.1 隧道风机(TVF风机)
        2.4.2 排热风机(TEF风机)
        2.4.3 排烟风机(SEF风机)
    2.5 地铁火灾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
        2.5.1 地铁火灾流场的通用控制方程
        2.5.2 标准k-ε模型
    2.6 控制方程的离散
    2.7 数值计算方法
    2.8 计算流体力学的过程
    2.9 CFD技术及Phoenics软件简介
        2.9.1 PHOENICS软件的基本结构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值模拟建模
    3.1 模拟对象概括
        3.1.1 车站模型情况
    3.2 郑州地铁1号线车站排烟系统
        3.2.1 地铁车站排烟大系统
        3.2.2 区间隧道排烟系统
        3.2.3 车站隧道排烟系统
        3.2.4 火灾时的排烟系统模式
    3.3 火源功率
    3.4 火源强度设置
    3.5 边界条件
    3.6 安全疏散评判指标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铁火灾最优化通风排烟分析
    4.1 站台火灾模拟分析
        4.1.1 站台火灾场景设置
        4.1.2 自然通风排烟方案
        4.1.3 多种通风机制组合排烟方案
    4.2 车站隧道列车火灾模拟分析
        4.2.1 车站隧道火灾模拟场景
        4.2.2 自然通风排烟方案
        4.2.3 多种通风机制组合排烟方案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铁车站人员疏散分析研究
    5.1 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的准则
        5.1.1 中国安全的疏散设计标准
    5.2 地铁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
        5.2.1 安全疏散时间ASET的定义
        5.2.2 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
    5.3 人员疏散运动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5.4 人员疏散时间校核
    5.5 火灾安全疏散建议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和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4)衡阳市特殊地下空间热湿环境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地下空间热湿环境的测定与分析
    2.1 地下空间的热湿环境测定
    2.2 地下空间热湿环境测定结果与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下空间热湿环境控制研究
    3.1 室内空气环境控制策略
    3.2 几种常见的除湿方法
    3.3 地下空间热湿环境控制策略
    3.4 地下空间热湿环境控制策略流程热力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下空间热湿环境控制模拟
    4.1 模拟软件的介绍
    4.2 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基础
    4.3 物理模型的建立
    4.4 模拟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5)空调硬座客车车厢内部热舒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的现状
        1.2.2 国内研究的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和章节安排
2 模型的建立及模拟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物理模型
    2.3 网格划分
    2.4 数学模拟计算
        2.4.1 数学模型
        2.4.2 模型选择
        2.4.3 控制方程在任意坐标系下的形式
        2.4.4 边界条件的确定
    2.5 本章小结
3 空调硬座客车车厢内气流组织的数值模拟分析
    3.1 回风口对空气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分析
    3.2 不同送风口断面处空气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研究
    3.3 太阳辐射对空气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分析
    3.4 乘客区域空气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研究
    3.5 不同送风参数对空气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3.5.1 不同送风速度下空气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研究
        3.5.2 不同送风温度下空气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研究
    3.6 不同送风方式对空气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3.6.1 空载情况下典型断面处空气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研究
        3.6.2 定员情况下典型断面处空气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研究
        3.6.3 超员情况下典型断面处空气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研究
    3.7 本章小结
4 空调硬座客车车厢内热舒适性研究分析
    4.1 热舒适性的影响因素
        4.1.1 空调系统
        4.1.2 车厢内气流组织
        4.1.3 太阳辐射
        4.1.4 车厢内乘客
    4.2 热舒适性评价指标
    4.3 空调硬座客车车厢内热舒适性研究
        4.3.1 送风速度对超员车厢内热舒适性的影响
        4.3.2 送风温度对超员车厢内热舒适性的影响
        4.3.3 送风方式对超员车厢内热舒适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改进方案的数值模拟计算与结果分析
    5.1 初始工况结果分析
    5.2 改变送风速度时的结果分析
    5.3 改变送风温度时的结果分析
    5.4 其它工况下的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基于RWI指标的地铁空调变风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地铁及地铁环控系统介绍
        1.1.1 地铁环境介绍
        1.1.2 地铁环控系统介绍
        1.1.3 地铁环控的研究方法
    1.2 地铁空调节能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2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介绍
    2.1 控制方程
    2.2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
        2.2.1 直接数值模拟(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2.2.2 非直接数值模拟
        2.2.3 本文选用的湍流模型
    2.3 微分方程的离散方法
        2.3.1 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FDM)
        2.3.2 有限容积法(Finite Volume Method, FVM)
        2.3.3 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2.3.4 有限分析法(Finite Analysis Method, FAM)
    2.4 本文选取的离散方法
    2.5 SIMPLE 算法
    2.6 本章小结
3 车站空调方案分析
    3.1 地铁负荷的构成
        3.1.1 车站人员热湿负荷
        3.1.2 车站设备发热负荷
        3.1.3 屏蔽门热湿负荷
        3.1.4 与轨底排热风道仅隔站台板的站台面积传热
        3.1.5 车站围护结构负荷
        3.1.6 站台逐时负荷汇总表
    3.2 地铁空调系统的送风方案
        3.2.1 设定站台温度为28°C 的地铁空调系统的变风量分析
        3.2.2 基于RWI 值设定的站台温度的地铁空调系统的变风量分析
    3.3 地铁新风量分析
        3.3.1 新风量的计算
        3.3.2 新风负荷
        3.3.3 新风量的控制方案
    3.4 本章小结
4 车站空调通风方案的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4.1 几何模型的建立
    4.2 网格的划分
    4.3 边界条件的设定
        4.3.1 送、回风口的边界条件
        4.3.2 垂直电梯、自动扶梯和屏蔽门的边界条件
        4.3.3 模拟站台的各面的边界条件
        4.3.4 人体模型的边界条件
        4.3.5 柱子模型的边界条件
    4.4 CFD 模拟相关参数的设定
        4.4.1 数学模拟采用的计算方法
        4.4.2 离散参数的设定
        4.4.3 收敛标准
    4.5 模拟结果分析
        4.5.1 空调85%负荷工况下模拟结果及分析
        4.5.2 空调100%负荷工况下模拟结果及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结论
    5.2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活塞风对地铁安全门系统环控通风效果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前言
    1.2 地铁热环境特点及环控设计参数简介
    1.3 国内外地铁环控研究的发展及成果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实施步骤
        1.4.1研究内容
        1.4.2 实施步骤
2 数值理论基础及网格划分技术
    2.1 概述
    2.2 流动及传热问题的基本方程
        2.2.1 质量守恒方程
        2.2.2 动量守恒方程
        2.2.3 能量守恒方程
    2.3 湍流流场的数值模拟
        2.3.1 直接数值模拟(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DNS)
        2.3.2 大涡模拟(Large EddySimulation,LES)
        2.3.3 Reynolds时均法(Reynolds-averaging equations,RANS)
    2.4 标准κ-ε两方程模型
    2.5 FLuent软件简介
        2.5.1 概述
        2.5.2 动网格生成技术
    2.6 本章小结
3 车站CFD仿真几何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3.1 基本概况
        3.1.1 西安地铁二号线及体育场站概况
        3.1.2 列车设计计算参数及其简化
        3.1.3 隧道参数及简化
    3.2 几何模型的建立
        3.2.1 站台模型的建立
        3.2.2 模型的网格
    3.3 边界条件的设定
        3.3.1 相关风口
        3.3.2 气象参数
        3.3.3 地铁安全门系统的热负荷
    3.4 数值计算方法与收敛原则
        3.4.1 数学模拟采用的计算方法
        3.4.2 离散参数的设定
        3.4.3 判敛标准
    3.5 本章小结
4 不同边界条件设置方法的影响分析
    4.1 活塞风井口在两种边界条件下的对比分析
    4.2 站台Z=60米断面处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对比分析
    4.3 两边界条件下轨顶、轨底排风口的排风作用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活塞风对不同高度安全门的系统地铁环控系统影响分析
    5.1 不同高度安全门系统对站台内速度场的影响分析
        5.1.1 对乘客候车区域速度场的影响分析
        5.1.2 对站台横截面不同位置,1.7米高度处速度分布的分析
        5.1.3 对楼梯井和自动扶梯口气流速度的影响分析
    5.2 不同高度安全门系统对站台内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5.2.1 对Z=60m断面处温度场对比分析
        5.2.2 对楼梯口和自动扶梯口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列车不同初速度对地铁站内环境气流流动的特性分析
    6.1 轨顶、轨底排风口的作用分析
        6.1.1 轨顶排风口的作用分析
        6.1.2 轨底排风口的作用分析
    6.2 隧道活塞风井的作用分析
        6.2.1 隧道活塞风井气流速度场的作用分析
        6.2.2 隧道活塞风井气流温度场的作用分析
    6.3 自动扶梯出入口的作用分析
        6.3.1 自动扶梯出入口气流速度场的作用分析
        6.3.2 自动扶梯出入口气流温度场的作用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受控环境安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生物安全与生物安全实验室简述
    1.2 本课题的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目前存在的问题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
        1.5.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5.2 本课题的意义
    1.6 本课题的建立与研究思路
第二章 数值计算基本理论及其在HVAC 中的应用
    2.1 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简介
        2.1.1 CFD 技术及其在HVAC 中的应用
        2.1.2 CFD 数值模拟的基本过程
    2.2 紊流及其数值模拟方法
        2.2.1 紊流现象
        2.2.2 紊流的数值模拟方法
    2.3 流体力学基本控制方程及紊流模型
        2.3.1 基本控制方程
        2.3.2 紊流时均方程
        2.3.3 紊流基本模型
    2.4 控制方程与计算区域的离散化
        2.4.1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2.4.2 计算区域的离散化
    2.5 污染物发散相关理论
    2.6 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 应用
        2.6.1 FLUENT 软件简介
        2.6.2 FLUENT 软件应用
第三章 实验研究
    3.1 实验系统设计
        3.1.1 建筑布局
        3.1.2 送、排风系统设计
        3.1.3 气流组织设计
        3.1.4 开关门动态实验设计
    3.2 送风口流场测试
        3.2.1 测试内容及步骤
        3.2.2 测试结果
    3.3 自净时间对比实验
        3.3.1 测试内容及步骤
        3.3.2 实验结果
    3.4 主实验室开关门动态实验
        3.4.1 不同转移风量时CO_2 和乙二醇的外泄情况
        3.4.2 不同转移风量下室内压力波动情况
        3.4.3 门不同的开关角度对室内压力波动的影响
    3.5 实验小结
        3.5.1 气流组织实验总结
        3.5.2 开关门动态实验总结
第四章 数值模拟研究
    4.1 室内气流组织的相关评价指标
        4.1.1 空气龄及换气效率
        4.1.2 污染物含量、排空时间及排污效率
        4.1.3 自净时间、污染物排出时间
    4.2 室内稳态气流组织数值模拟
        4.2.1 数值模拟的可行性验证
        4.2.2 气流组织模拟
        4.2.3 本节小结
    4.3 室内污染物发散模拟
        4.3.1 污染物发散模型
        4.3.2 污染物发散实验结果
        4.3.3 不同污染源位置的粒子排除效率
        4.3.4 本节小结
    4.4 主实验室开门时气流模拟
        4.4.1 物理数学模型
        4.4.2 实验室开关门时气流模拟结果
        4.4.3 数值模拟与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地铁用轴流风机的CFD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计算流体力学概述
    1.3 FLUENT计算软件简介
    1.4 对流体进行数值模拟的工作步骤
    1.5 本课题要完成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风机模型的建立及数值模拟
    2.1 物理模型的建立
        2.1.1 风机结构的基本参数
        2.1.2 利用GAMBIT软件建立模型
    2.2 数学模型的建立
        2.2.1 控制方程
        2.2.2 边界条件的设置
    2.3 数学模拟计算方法
        2.3.1 分离解方法
        2.3.2 耦合解方法
        2.3.3 线化:隐式和显式的比较
        2.3.4 一阶迎风格式与二阶迎风格式的比较
    2.4 旋转模型的选择
    2.5 网格的划分
        2.5.1 网格的类型
        2.5.2 网格划分的基本原则
        2.5.3 本课题的网格划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轴流风机基本理论
    3.1 概述
    3.2 轴流风机主要性能参数
        3.2.1 速度三角形
        3.2.2 风机主要参数
    3.3 影响风机性能的主要参数
第四章 模拟结果的真实性检验
    4.1 轴流风机特性曲线
        4.1.1 理论轴流风机特性曲线
        4.1.2 模拟结果的轴流风机特性曲线
    4.2 模拟结果的轴流风机主要性能效果图
        4.2.1 速度矢量图
        4.2.2 压力分布图
    4.3 模拟结果与实验值的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拟结果及分析
    5.1 转速对轴流通风机性能的影响
    5.2 风机叶片数对风机性能的影响
    5.3 风帽的形状对风机性能的影响
    5.4 叶片安装角度对风机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竖井对长大公路隧道火灾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隧道火灾的原因、特点、破坏
        1.2.1 隧道火灾的原因
        1.2.2 隧道火灾的特点
        1.2.3 隧道火灾的破坏
    1.3 隧道火灾的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和发展
        1.4.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4.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4.3 存在的不足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第2章 隧道火灾数值模拟的场模型和计算方法
    2.1 火灾模拟的数值模型
    2.2 烟气流动的基本守恒方程
    2.3 烟气流动模拟的控制方程
        2.3.1 烟气流动的Reynolds时均方程
        2.3.2 封闭后的控制方程
    2.4 隧道火灾烟气流动三维场模型
        2.4.1 控制方程组
        2.4.2 火源处理
        2.4.3 初始条件
        2.4.4 边界条件
    2.5 控制方程的离散
        2.5.1 计算区域的离散化
        2.5.2 控制方程的离散
        2.5.3 离散方程的建立
    2.6 联立方程组的求解
        2.6.1 交错网格与动量方程离散
        2.6.2 压力校正方程的建立
        2.6.3 SIMPLE求解算法步骤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隧道通风原理及试验模型验证计算
    3.1 公路隧道通风方式
        3.1.1 公路隧道机械通风系统设置判定
        3.1.2 公路隧道通风方式
        3.1.3 不同通风方式的防灾特点
    3.2 竖井分段纵向式通风
        3.2.1 三种类型通风方式的技术比较
        3.2.2 竖井送排式纵向通风计算模式
    3.3 试验火灾模型的建立
        3.3.1 几何模型的建立
        3.3.2 坐标系及火灾位置设定
        3.3.3 火灾规模的确定
        3.3.4 模拟工况
    3.4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竖井送排风变化对隧道火灾的影响研究
    4.1 计算模型
        4.1.1 火灾模型
        4.1.2 模拟工况
    4.2 送风变化对隧道火灾影响
        4.2.1 温度随送风工况的变化
        4.2.2 压力随送风工况的变化
        4.2.3 烟流速度随送风工况的变化
    4.3 排风变化对隧道火灾影响
        4.3.1 温度随排风工况的变化
        4.3.2 压力随排风工况的变化
        4.3.3 烟流速度随排风工况的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竖井对隧道火灾影响的烟囱效应
    5.1 烟囱效应的基本理论
        5.1.1 烟囱效应的基本概念
        5.1.2 烟囱效应的基本原理
        5.1.2.1 通风竖井的水力分析
        5.1.2.2 烟囱效应对竖井通风效果的影响
    5.2 计算模型
        5.2.1 火灾模型
        5.2.2 计算工况
    5.3 纵向通风对竖井烟囱效应的影响
        5.3.1 隧道内的烟流分布
        5.3.2 竖井内的烟流分布
    5.4 竖井高度对其烟囱效应的影响
        5.4.1 隧道内的烟流分布
        5.4.2 竖井内的烟流分布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实践

四、天津地铁站气流组织的数学模拟(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地铁六号线隧道运营通风系统实测和数值模拟研究[D]. 卢昌宪.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3)
  • [2]西安市地下建筑的热湿环境现状研究[D]. 续昊. 西安工程大学, 2016(08)
  • [3]多种风机通风机制下的地铁车站防排烟的优化研究[D]. 孙臣.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6(11)
  • [4]衡阳市特殊地下空间热湿环境控制研究[D]. 张鹏飞. 南华大学, 2012(01)
  • [5]空调硬座客车车厢内部热舒适性研究[D]. 王志全. 兰州交通大学, 2012(02)
  • [6]基于RWI指标的地铁空调变风量分析[D]. 张圆圆. 西安科技大学, 2011(04)
  • [7]活塞风对地铁安全门系统环控通风效果的影响分析[D]. 王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11)
  • [8]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受控环境安全性能研究[D]. 李江龙. 天津大学, 2008(09)
  • [9]地铁用轴流风机的CFD模拟[D]. 伍晨. 天津大学, 2007(04)
  • [10]竖井对长大公路隧道火灾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 邹金杰. 西南交通大学, 2006(09)

标签:;  ;  ;  ;  ;  

天津地铁站气流分布数学模拟(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