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与内分泌代谢疾病

吸烟与内分泌代谢疾病

一、吸烟与内分泌、新陈代谢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吴芳芳[1](2021)在《谷歌翻译错误类型及译后编辑策略 ——《基因开关》第一至五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翻译工具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特点有目共睹,优秀的翻译工具也因此受到语言服务商的肯定,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翻译实践。诚然,机器翻译还有进步空间,就目前来看,绝大多数机器翻译的译文还不足以达到客户要求。而逐渐兴起的译后编辑可以有效修正机器翻译的勘误。机器翻译结合译后编辑的模式(MTPE)既能保留机器翻译的高效,又能保有人工翻译的质量。因此,在世界各地,许多语言服务商已经广泛使用该模式进行翻译。本文是一篇采用MTPE模式进行翻译实践而产出的实践报告,源文本是一本名叫《基因开关》(The Switch)的科普类书籍。根据赖斯和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该文本属于科普性文本,同时兼具感召功能。源文本涉及大量生物学知识及术语,行文严谨、逻辑清晰,适合采用MTPE模式进行翻译。因此,笔者在SDL Trados翻译软件的帮助下,利用谷歌机器翻译引擎Google Translate预翻译文本,然后对机器翻译的译文进行译后编辑和校对。基于本次翻译实践,笔者在翻译多维质量标准MQM模型的指导下,从准确性和流畅性两个角度总结了谷歌翻译的错误类型,包括欠额翻译、未翻译、错误翻译、错误语法、理解困难;并在文本类型理论的指导下,从准确性和流畅性角度给出译后编辑的策略,包括补充、替换、重组句子结构、调整语序、重写,并辅以例句加以解释说明。

马丽蓉[2](2020)在《加减知柏地黄汤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肥胖小鼠表型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现阶段肥胖人群日趋增多,肥胖引发的一系列疾病对社会和个人造成危害。现有的治疗肥胖的方法,因为副作用多而不被推崇使用。中药方剂,因为药物巧妙地配伍关系,搭配使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以避免单一药物的偏性副作用,同时因为多种药物共同使用,所以可以多靶点全方位对疾病进行治疗,因此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研究目的:探索中药组方对肥胖小鼠的肠道功能改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改善的肠道功能来影响小鼠的糖脂代谢研究方法:领取4周龄左右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进行分笼喂养。在小鼠喂养的第一周先进行普通饲料喂养,从第二周开始,药物高、中、低剂量组和高脂对照组小鼠进行高脂饲料喂养,空白对照组进行普通饲料喂养。在小鼠喂养8周后开始进行药物处理,期间不更换小鼠饲料类型。其中中药组方高剂量组药物浓度为(26g·kg-1·day-1)(HHF),中剂量组药物浓度为(13g·kg-1·day-1)(MHF),低剂量组药物浓度为(6.5g·kg-1·day-1)组(LHF),高脂对照组(HF)和空白对照组(Con)小鼠每天灌服0.9%的生理盐水。1、给药期间每天记录小鼠的体重变化情况,以此来观察不同剂量组的药物疗效。2、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QRT-PCR)实验检测小鼠小肠和结肠组织的IL-10、IL-6、SOD、GLP-1、Ghrelin、5-HT2c、Tph1、Tph2、Occludin和ZO-1基因的表达情况。3、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肌肉和脂肪组织的P-AKT,小鼠小肠和结肠组织的ZO-1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情况。4、通过Power Lab多导生理记录仪来检测各组小鼠的小肠运动功能。5、通过ELISA-kit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GLP-1、5-HT、IL-10、IL-6、ZO-1的蛋白表达水平。6、对小鼠粪便菌群进行16S测序,检测给药组小鼠的肠道菌群和对照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差异,并进行菌群恢复,观察小鼠表型变化。研究结果:1、中药组方可以改善肥胖小鼠的表型。用三种剂量的药物进行灌胃,发现高剂量和中剂量组小鼠体重都有明显下降且差距不大,低剂量组药物小鼠体重下降不明显,考虑到高剂量药物可能会对小鼠产生毒副作用,最终我们选择了中剂量组药物进行后续的实验。通过两周的灌胃给药,可以明显看出HF Med组小鼠体重与HF组相比有明显的降低(P<0.05),肌肉与脂肪P-AKT蛋白的表达量与HF组相比,也有上调(P<0.05)。2、中药组方影响胃肠道内分泌肽的分泌。HF Med组小鼠的小肠和结肠的GLP-1、CCK、PYY的表达量与HF组相比,均有升高(P<0.05)。HF Med组小鼠的血清中GLP-1的表达与小鼠小肠和结肠组织的m RNA的表达具有一致性,均是HF Med组高于HF组(P<0.05)。3、HF Med组小鼠小肠和结肠组织的IL-6的m RNA的表达低于HF组(P<0.05),IL-10和SOD的m RNA的表达高于HF组(P<0.05),HF Med组小鼠小肠和结肠的ZO-1、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HF组(P<0.05),HF Med组小鼠的IL-10、IL-6和ZO-1的血清学水平和小鼠小肠与结肠组织的m RNA的结果具有一致性。4、HF Med组小鼠小肠和结肠组织的Tph1的m RNA的表达低于HF组(P<0.05),Tph2和5-HT2c m RNA的表达高于HF组(P<0.05),HF Med组小鼠5-HT的血清学表达水平均高于HF组(P<0.05)。HF Med组小鼠小肠的收缩能力和舒张能力都高于HF组(P<0.05)。5、肠道菌群16s测序结果显示,HF Med组与HF组小鼠相比,HF Med组小鼠粪便中瘤胃球菌较对照组有升高(P<0.05),脱硫弧菌的数量较对照组有下降(P<0.05)。研究结论:1、中药组方能够改变高脂诱导的肥胖小鼠的表型,使小鼠体重减轻,肝脏脂滴减少,同时还可以上调小鼠与食欲相关的内分泌肽的分泌,恢复肠道功能,对食欲中枢可能起到负反馈的作用。2、中药组方能够使小鼠小肠和结肠的炎症因子降低,提高其抗炎能力,同时恢复小鼠肠道的屏障功能和肠道运动功能。3、中药组方可以改变高脂小鼠的肠道菌群,增加有益菌的比例,在菌群恢复后也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小肠和结肠GLP-1和Occludin的分泌。

石书龙[3](2020)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以及绞股蓝皂苷XLIX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证型分布,结合相关临床指标,分析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从而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2.探讨绞股蓝皂苷XLIX是否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式收集纳入本研究的12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以及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指标,运用SPSS软件建立这120例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条目数据库,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中的Ward’s method以及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进行聚类分析,根据所聚类别证候条目的分布情况,由3名主任医师组成的中医专家组对聚类分析的初始模型进行商讨,结合中医学专业知识、证候诊断标准以及临床实际情况,最终确定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证型分类标准。然后,根据此标准,通过具体分析每个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舌脉之表现,来判定其所属中医证型,最后总结、归纳、分析各证型组的临床指标,并进行不同证型组之间的指标比较,以及探讨各证型组中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呈相关性的敏感指标。2.实验研究: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生理盐水组、脂肪乳组、脂肪乳+绞股蓝皂苷XLIX(Gyp-XLIX)组,通过静脉输注脂肪乳来建立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结合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来验证Gyp-XLIX是否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实验完成后,留取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并行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相关试验,来探讨Gyp-XLIX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临床研究:(1)四诊信息分布: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频数分布居前十位的症状有:麻木不仁91例(75.83%),口干渴71例(59.17%),乏力70例(58.33%),失眠62例(51.67%),视物模糊57例(47.50%),夜尿频数48例(40.00%),关节刺痛46例(38.33%),头晕43例(35.83%),胸部闷痛42例(35.00%),心悸40例(33.33%);舌象以舌暗红、苔黄腻多见;脉象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弦脉、沉脉、滑脉、数脉、细脉、涩脉、缓脉、微脉、弱脉。(2)聚类分析结果:所聚4类中医证型分别为肝胃郁热证、痰瘀热结证、气阴亏虚证、阴阳两虚证。各证型分布情况为:肝胃郁热证35例(29.90%),痰瘀热结证55例(47.00%),气阴亏虚证17例(14.55%),阴阳两虚证10例(8.55%)。另外,有3例患者的中医辨证无法纳入到上述四种证型之中。(3)不同证型组之间的临床指标比较:(1)从各组病程可以看出,肝胃郁热证型组病程最短,与其它三型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阳两虚证型组病程长于痰瘀热结型和气阴亏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各中医证型组中,痰瘀热结证型组HOMA-IR值最高,与另外三证型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阴阳两虚证型组HOMA-IR值最低,与气阴亏虚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但与肝胃郁热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在各中医证型组中,痰瘀热结证型组BMI、Hb A1c最高,和另外三证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TG、LDL水平按肝胃郁热、阴阳两虚、气阴亏虚、痰瘀热结组依次升高,而CHOL水平则按阴阳两虚、肝胃郁热、气阴亏虚、痰瘀热结组依次升高,其中,痰瘀热结证型组TG、CHOL、LDL水平最高,明显高于其它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5)在肝胃郁热证型组中,TG、LDL与HOMA-IR呈正相关(分别r=0.43,P<0.05;r=0.26,P<0.05)。在痰瘀热结证型组中,BMI、Hb A1c、TG、CHOL、LDL与HOMA-IR均呈正相关(分别r=0.45,P<0.05;r=0.31,P<0.05;r=0.52,P<0.05;r=0.38,P<0.05;r=0.43,P<0.05)。在气阴亏虚和阴阳两虚证型组中,BMI、Hb A1c、TG、CHOL、LDL与HOMA-IR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2.实验研究:(1)与生理盐水输注组相比,由于脂肪乳的输注,脂肪乳组和脂肪乳+Gyp-XLIX组中的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明显地升高。(2)相比于生理盐水输注,脂肪乳输注明显降低了稳态葡萄糖输注率(SSGIR)(P<0.001),表明了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建立,然而相对于脂肪乳组,脂肪乳+Gyp-XLIX组中的SSGIR明显地升高(P<0.01),说明Gyp-XLIX能缓解脂肪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3)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Gyp-XLIX能明显减轻脂肪乳输注引起的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丝氨酸307(Ser307)位点磷酸化表达的升高,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85位点和蛋白激酶B(Akt)473位点磷酸化表达的降低,表明Gyp-XLIX能够减轻脂肪乳对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破坏作用。(4)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Gyp-XLIX能明显减弱脂肪乳输注引起的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过表达及其泛素化降解和核因子κB(NF-κB)核移位,表明Gyp-XLIX降低了脂肪乳激发的IκBα/NF-κB信号通路的传递活性。(5)脂肪乳的输注使得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m RNA表达明显地升高,也使得肌肉组织中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m RNA表达显着增加,另外,由于脂肪乳的输注,肝组织中IL-1β和肌肉组织中IL-6的m RNA表达相对于生理盐水组,也有增加的趋势,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然而Gyp-XLIX能够明显降低这些炎症细胞因子转录水平表达的升高。结论:1.临床研究:胰岛素抵抗被公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关键病理特征,是引起2型糖尿病发生和导致其进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尽早地针对胰岛素抵抗予以干预和治疗,以防迁延生变。根据我们的研究,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以划分为肝胃郁热、痰瘀热结、气阴亏虚、阴阳两虚这四大证型,不同证型的症状表现不一,轻重缓急亦各有差异。其病因病机演变规律可以大致归纳为早期气机不畅,郁热不解,继则酿痰生瘀,留恋不祛,久之戕害元气,耗气伤阴,终则阴损及阳,阴阳俱虚。我们在临床上既要“宏观辨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舌脉之表现,按照传统中医学基本理论,先确立其相应中医证型,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微观辨证”,基于患者的临床指标,再结合其体质、病程、发病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治疗方案的实施。2.实验研究:Gyp-XLIX能明显改善脂肪乳静脉输注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减轻脂肪乳对胰岛素信号通路(IRS1/PI3K/Akt)的破坏,进一步研究发现,Gyp-XLIX的这一有益效应可能与其能够减轻脂肪乳引起的肝脏和肌肉组织的局部炎症反应有关。3.辨证论治是中医学之精髓,通过临床部分的研究,我们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证型分类标准作了深入的探讨,为其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辨病论治是辨证论治的补充和完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对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治疗,若能在传统辨证论治、随证遣药基础之上,适当加用一些具有明确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的药物,做到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中西优势互补,可以在临床上相得益彰,进而大大增加临床疗效。通过实验部分的研究,我们初步证实了Gyp-XLIX作为胰岛素抵抗改善药物的可行性,为全面认识中药绞股蓝的药理作用,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思路。

王镇德[4](2020)在《职业有害因素及昼夜节律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钢铁工人肥胖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职业有害因素(高温、噪声、粉尘、一氧化碳、倒班)和昼夜节律相关基因及其交互作用对钢铁工人肥胖的影响。方法基于课题组建立的京津冀地区职业人群健康效应队列研究的基线资料,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以整群抽样的形式抽取7664名某钢铁企业生产部门在职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相关信息,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职业有害因素组以及其他因素与肥胖患病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和交互作用。采用成组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纳入排除标准,选择394名男性肥胖患者和581名男性对照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4个符合条件的昼夜节律相关基因位点,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确定目标基因位点的基因型,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GMDR)分析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与肥胖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1纳入研究对象7664人,其中男性7031人,女性633人,肥胖患病率为22.26%(1706/7664),其中男性肥胖患病率为23.13%(1626/7031),女性肥胖患病率为12.64%(80/633),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研究对象平均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5.2 kg/m2;2调整年龄、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饮食评分、体力活动水平、吸烟、饮酒、文化程度、睡眠时间、加权倒班作业指数(Weighted shift index,WSI)、高温、噪声、粉尘、CO累积暴露量(Cumulative exposure measurement,CEM)后,以各职业有害因素CEM=0作为参照,发现WSI、高温、噪声、粉尘、CO CEM与肥胖之间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模型总体关联性检验P<0.05;非线性检验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以年龄20~岁作为参照,年龄为30~岁和50~岁均可降低肥胖发病风险,OR(95%CI)分别为0.721(0.540~0.963)和0.552(0.400~0.762);CO CEM在52.24~mg/m3·年组较不暴露组CO组肥胖发病风险降低,(OR=0.673,95%CI:0.393~0.953);4年龄、吸烟、噪声CEM对WSI与肥胖之间的关系存在效应修饰作用(Pinteraction<0.05);年龄、性别、睡眠时间、CO CEM对高温CEM与肥胖之间的关系存在效应修饰作用(Pinteraction<0.05);年龄、吸烟、粉尘CEM对噪声CEM与肥胖之间的关系存在效应修饰作用(Pinteraction<0.05);饮食评分、文化程度对粉尘CEM与肥胖之间的关系存在效应修饰作用(Pinteraction<0.05);5 RORA基因rs8034880位点基因型GG相比AA+AG,肥胖患病风险上升43%(OR=1.43,95%CI:1.05~1.94);MTNR1A基因rs2119882位点基因型CC相比TT+TC,可降低肥胖的发病风险(OR=0.60,95%CI:0.40~0.89),基因型TC相比TT+CC,肥胖患病风险上升(OR=1.44,95%CI:1.10~1.87);6未发现CLOCK基因rs1801260位点和PRE2基因rs230467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肥胖相关(P>0.05);7 CLOCK基因rs1801260位点和MTNR1A基因rs2119882位点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interaction=0.020);8在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未发现各基因与职业有害因素组之间存在基于相乘模型的交互作用(Pinteraction>0.05)。结论1 WSI、高温、噪声、粉尘、CO累积暴露量与肥胖患病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2 RORA基因rs8034880位点与MTNR1A基因rs2119882位点多态性与肥胖有关;3 MTNR1A基因rs2119882位点和CLOCK基因rs1801260位点之间存在基于相乘模型的交互作用;图9幅;表30个;参100篇。

杨荔[5](2020)在《夜光暴露及RORA、PER2基因多态性与钢铁工人空腹血糖升高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夜光暴露与RORA、PER2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对钢铁工人空腹血糖升高的影响,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京津冀职业人群健康状况队列研究的基线调查为基础,以唐山钢铁公司参加2017年职业健康体检的7034名在岗工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工作中夜光暴露与空腹血糖升高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钢铁工人空腹血糖升高相关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不同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结合研究对象的纳入排除标准,使用SPSS从数据信息完整的7034人中随机选取366名男性空腹血糖升高人群和366名男性空腹血糖正常对照,提取病例对照人群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切割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分辨相应的基因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空腹血糖升高的影响。结果1本研究人群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检出率为62.0%(4360/7034),其中男性检出率63.3%(4080/6442),女性检出率47.3%(280/592);2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工作中夜光暴露与钢铁工人空腹血糖升高之间的相关性,调整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饮酒、饮食模式、食盐量、睡眠时间、静坐时间、体力活动、BMI、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睡眠时拉窗帘、开灯睡眠、卧室明亮程度、睡眠时窗外发光物体、睡眠时开灯次数、高温暴露、噪声暴露、粉尘暴露、CO暴露、倒班情况,发现工作中夜光暴露与空腹血糖升高之间存在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整体关联性检验χ2=8.80,P=0.012;非线性检验χ2=3.35,P=0.06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中夜光暴露和睡眠时夜光暴露是空腹血糖升高的危险因素;工作中夜光暴露≥4304h与参照组相比空腹血糖升高的危险增加20.1%(OR=1.201,95%CI:1.001~1.441);睡眠时夜光暴露结果显示:睡眠时卧室明亮程度偏暗与最暗相比,空腹血糖升高的危险增加17.6%(OR=1.176,95%CI:1.048~1.321);4 RORA基因rs8034880位点多态性与空腹血糖升高相关,其中隐性模型(AA,AG vs GG)有统计学意义(OR=1.48,95%CI:1.01~2.16);未发现PER2基因rs230467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空腹血糖升高之间存在关联;5未发现RORA基因rs8034880位点与和PER2基因rs2304672位点之间存在相乘模型交互作用;6 RORA基因rs803488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工作中夜光暴露和卧室明亮程度存在交互作用,携带GG基因可增加短期夜光暴露者(OR=2.123,95%CI:1.087~4.144)和卧室明亮程度最暗者(OR=2.048,95%CI:1.048~4.004)空腹血糖升高风险;7 PER2基因rs230467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工作中夜光暴露之间发现存在交互作用,携带GG基因可降低短期夜光暴露者(OR=0.495,95%CI:0.264~0.927)空腹血糖升高风险,但未发现该位点与卧室明亮程度存在交互作用。结论1工作中夜光暴露、睡眠时夜光暴露是钢铁工人空腹血糖升高危险因素;2 RORA基因rs803488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男性钢铁工人空腹血糖升高相关;3未发现PER2基因rs230467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钢铁工人空腹血糖升高相关;4未发现RORA基因rs8034880位点与PER2基因rs2304672位点之间存在交互作用;5 RORA基因rs8034880位点与工作中夜光暴露和卧室明亮程度存在交互作用;PER2基因rs230467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工作中夜光暴露存在交互作用。图8幅;表23个;参97篇。

周倩[6](2020)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随着冠脉血运重建技术的普遍开展,冠心病(CHD)的死亡率逐渐下降,与此同时,缺血性心肌病(ICM)的发病率却逐年提升。最新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报告显示ICM仍是全球心血管系统疾病(CVDs)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心力衰竭类型。ICM的本质是长期的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室重构,逐渐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有研究表明这些患者的心功能恶化速度明显较其他病因所致的心衰患者加快,生存指数也远远低于非缺血性心衰患者。如何减缓ICM患者心室重构速度、改善心功能是增加其生存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甲状腺功能与CHD、HF等常见CVDs的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THs)具有一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THs可减轻AMI后期左心室的重构,减少ICM的发病率,而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的THs水平与ICM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加重、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增加有关,但关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的THs水平的波动与ICM心功能的相关研究很少。本研究选取正常甲状腺功能的I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ICM不同心功能状态下的THs水平特点,探讨正常值范围内的THs水平变化与ICM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以及正常低值的THs对ICM心功能不全进展的影响,为ICM心衰的规范化管理提供新思路,以期延缓ICM心力衰竭的进展,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医院住院治疗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ICM患者,共纳入200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口服用药情况,记录本院同一个辅助检验(查)科室检测的血液生化指标、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及心脏彩超相关指标,查阅每一位患者近6月内本院的冠脉造影资料,遵循Gensini评分准则进行冠脉狭窄程度评分。分组方法1:依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200例患者分为4组,其中NYHAI级组45例、NYHAⅡ级组43例、NYHAⅢ级组72例、NYHAⅣ级组40例;分组方法2: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否小于40%将200例病人分为2组,其中LVEF小于40%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HFrEF),HFrEF组125例,非HFrEF组75例。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首先分别比较不同分组方法下的患者的基线资料与观察指标的差异;其次分析ICM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与不同的心功能参考指标的相关性;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识别本研究纳入的指标中显着影响ICM合并HFrEF的危险因素。结果1.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4组时,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的结果显示:4组间吸烟人数、高血压病史、糖化血红蛋白、HDL、口服药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Bonferroni法[校验α’=α/m(取α=0.05,m为比较次数)]进一步行多重比较发现NYHA心功能Ⅳ级组HDL水平明显低于NYHA心功能Ⅰ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3(0.05/6)];NYHA心功能Ⅲ级组服用地高辛人数多于NYHA心功能Ⅰ级和Ⅱ级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3);NYHA心功能Ⅲ级组服用β受体阻滞剂人数多于心功能Ⅰ级组,心功能Ⅳ级组服用β受体阻滞剂人数多于心功能Ⅰ、Ⅱ级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3)。2.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4组时,患者的观察指标比较的结果显示:4组间 FT3、TSH、入院首次检测的 pro-BNP 水平、LAD、LVEDD、LVEF、Gensini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重比较发现NYHA心功能Ⅲ级、Ⅳ级两组FT3水平均低于NYHA心功能Ⅰ级组,NYHA心功能Ⅳ级组FT3水平低于NYHA心功能Ⅱ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3);NYHA心功能Ⅳ级组TSH水平显着高于NYHA心功能Ⅰ级组(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NYHA心功能Ⅳ级组入院首次检测的pro-BNP水平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3),NYHA心功能Ⅲ级组患者入院首次检测的pro-BNP高于心功能Ⅰ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NYHA心功能Ⅲ级、Ⅳ级两组LVEDD均大于心功能Ⅰ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NYHA心功能Ⅲ级、Ⅳ级两组LVEF均低于心功能Ⅰ级、Ⅱ级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3);NYHA心功能Ⅱ级组和心功能Ⅳ级组冠脉Gensini评分高于心功能Ⅰ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3.按LVEF分2组时,HFrEF组与非HFrEF组基线资料比较的结果显示:HFrEF组男性患者所占比例大于非HFrEF组,两组的性别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FrEF组吸烟人数多于非HFrE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FrEF组患者服用ACEI/ARB类药物、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的人数分别多于非HFrE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按LVEF分2组时,HFrEF组与非HFrEF组观察指标比较的结果显示:HFrEF组FT3水平低于非HFrEF组,同时HFrEF组TSH水平高于非HFrE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rEF组入院首测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HFrE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rEF组LAD、LVEDD均大于非HFrE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分别以NYHA心功能分级、LVEF、pro-BNP水平作为衡量ICM患者心功能的指标,三者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T3与NYHA分级呈负相关(r=-0.435,P<0.05),FT4与NYHA分级无明显相关(P>0.05),TSH与 NYHA 分级正相关(r=0.529,P<0.05);FT3 与 LVEF 正相关(r=0.210,P<0.05),FT4 与 LVEF 正相关(r=0.184,P<0.05),TSH 与 LVEF 负相关(r=-0.217,P<0.05);FT3 与 pro-BNP 负相关(r=-0.448,P<0.05),FT4与pro-BNP 负相关(r=-0.383,P<0.05),TSH 与 pro-BNP 正相关(r=0.209,P<0.05)。6.将ICM是否合并HFrEF作为因变量,把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糖化血红蛋白、FPG、血脂、甲功三项、Gensini评分、口服药物情况等指标作为自变量分别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FT3、TSH、性别、ACEI/ARB类药物、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均是ICM合并HFrEF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考虑到利尿剂(P=0.117)的应用对改善ICM心功能有影响,也将其继续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前进法将上述7项有显着影响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FT3、性别、口服利尿剂后,结果显示:TSH 水平升高(OR=1.270,95%CI:1.048-1.538;P=0.015)是 ICM 合并 HFrEF的重要危险因素,而 ACEI/ARB 类药物(OR=0.143,95%CI:0.059-0.345;P<0.001)、地高辛(OR=0.150,95%CI:0.040-0.569;P=0.005)、β受体阻滞剂(OR=0.469,95%CI:0.226-0.973;P=0.042)均是 ICM 合并 HFrEF 的重要保护因素。结论1.随着ICM患者心功能的恶化,正常值范围的FT3水平呈现逐渐下降趋势,TSH则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这种变化可能会加重ICM心功能不全的进展。2.TSH水平升高是ICM合并HFrEF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评估ICM患者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观察指标。3.临床工作中需要重视正常低值的THs水平对ICM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实现对ICM心衰患者的全方位、多学科的综合性管理。

余本璐[7](2020)在《毫火针治疗局限性增生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毫火针治疗对局限性增生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将治疗前后患者局限性增生性皮肤病的症状、体征、理化指标、生活质量等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明确毫火针治疗局限性增生性皮肤病(包括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探讨毫火针治疗该类病种的独特优势及作用机理。方法本研宄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来自国医堂外治中心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50例局限性增生性皮肤病患者。治疗采用毫火针疗法,选取瘙痒较重、皮肤干燥粗糙或肥厚增生等改变的部位,使用毫火针点刺,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4周(8次),观察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时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毫火针治疗本病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第4周(治疗8次)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较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毫火针疗法能有效减轻局限性增生性皮肤病患者的瘙痒程度。2.与治疗前相比,第4周(治疗8次)后患者皮损评分(PASI)较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毫火针疗法能有效改善局限性增生性皮肤病患者的皮损情况。3.本研究对21例局限性增生性皮肤病患者进行了血生化指标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有4例患者治疗前血清IgE检测值高于正常值(包括银屑病患者1例、神经性皮炎患者2例、慢性湿疹患者1例),17例患者血清IgE为正常值,治疗后随着瘙痒程度和皮损增生面积的改善,血清IgE值无明显变化趋势。4.与治疗前相比,第4周(治疗8次)后患者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毫火针疗法可以提高局限性增生性皮肤病患者的生活质量。5.通过随访观察,治疗后第一月(第4周)与治疗后第二月(第8周)随访积分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提示毫火针治疗局限性增生性皮肤病疗效持久,复发率低。结论毫火针能够有效改善局限性增生性皮肤病患者的瘙痒程度、瘙痒频率及增生面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毫火针对局限性增生性皮肤病(包括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的最佳有效干预疗程是4周;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含量)没有明显改变;毫火针在治疗局限性增生性皮肤病中疗效明显,复发率低,安全性高,临床值得大力推广。

王乐莹[8](2020)在《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没头脑和不高兴》部分章节翻译;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医生的嘱咐》部分章节翻译《影片<乌鲁木齐的天空>里的真实生活》《你还记得<良心>这部电影吗?》《浅析电影<战狼>》》文中研究说明

朱新月[9](2020)在《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源语透过现象的规避 ——《癌症的起因和治疗》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本文是《癌症的起因和治疗》(Cancer:Its Causes and Treatment)一书节选部分的英译汉实践报告。译者针对“源语透过”现象而产生的“翻译腔”问题,研究了这一现象产生的机理,并选取图里(Gideon Toury)的翻译规范理论作为指导,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尽量规避这一现象。翻译语言既有别于源语又不同于目的语,属于一种语言变体,这是因为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源语对译文“干扰”的现象,德国学者泰希(Elke Teich)称之为“源语透过”现象。这种现象在译文中大量出现会导致严重的“翻译腔”问题。图里认为,翻译过程一般遵循首要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其中操作规范描述了目的语篇章的表现形式和语言问题。译者研究发现,应用操作规范能够有效规避“源语透过”现象。翻译实践过程中的“源语透过”现象主要表现为源语在词汇、语法等层面对译文的干扰,进而产生了五个主要问题:译文连接词显化、译文语义不明确、译文语言表达不规范,译文语言表达冗长以及译文标点符号的非典型运用。译者依据操作规范,分别采取了省译、增译、加注、归化以及转换法等具体翻译策略,有效规避了源语透过现象的过多出现,从而避免了译文的翻译腔。

柯超[10](2020)在《注射式胶原蛋白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减肥效应和安全性评价》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以单纯性肥胖患者为受试对象,以注射式胶原蛋白穴位埋线为被试因素,以安慰埋线为对照,以体重、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腰围、臀围、腰臀比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为评价穴位埋线干预单纯性肥胖人群的减肥效应,初步除外安慰效应,及穴位埋线的安全性,提供临床证据。方法:本中心为课题组分中心之一。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按照完全随机设计方案,采用网络平台方式进行中央随机,以1:1的比例分为穴位埋线组(试验组)、安慰埋线组(对照组),每组30例,均加基础干预。脱落病例5例,有效病例55例,试验组29例,对照组26例。本课题研究周期共为42周,包含筛选期(第-1周)、基线期(第0周)、治疗期(入组后第1~16周)、随访期(入组后第17~40周)。治疗均为在治疗期每两周埋线1次,分别采集基线期(第0周),治疗期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和第16周,随访期的第28周、第40周的体重、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腰围、腰臀比、臀围以及综合疗效、安全性,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组间比较:两组腰围下降率在治疗第12、16及随访的第28、40周差异显着(p<0.05);臀围下降率、体重下降率、BMI下降率、F下降率在治疗第8、12、16及随访的第28、40周差异显着(p<0.05);腰臀比下降率无显着差异(p>0.05)。穴位埋线组较安慰埋线组疗效较佳。2.组内比较:腰围下降率在治疗第4、8、12、16及随访的第28、40周差异显着较基线期提升(p<0.05);BMI下降率、体重下降率、F下降率、臀围下降率、腰臀比下降率在治疗第8、12、16及随访的第28、40周较基线期有明显提升(p<0.05)。穴位埋线各项指标逐渐升高,在治疗后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且疗效持续到随访期,随访后期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安慰埋线组体重下降率、BMI下降率在治疗第8、12、16周较基线期有明显提升(p<0.05)。腰围下降率在治疗第8、12、16及随访的第28周较基线期有明显提升(p<0.05)。腰臀比下降率在治疗第8、12、16及随访的第28、40周较基线期有明显提升(p<0.05)。臀围下降率各时间点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F下降率较基线期不增反减。3.综合疗效: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为83%,安慰埋线组总有效率为1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埋线组治显率为38%,安慰埋线组治显率为12%,两组治显率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穴位埋线组优于安慰埋线组。4.安全性评价:穴位埋线前后,两组ALT、AST、TBIL、BUN、CR等各项肝肾功能指标均无差异(p>0.05),说明穴位埋线较为安全,对肝肾功能没有影响。穴位埋线的针刺疼痛评分较低、持续时间较短,自第一次到第八次埋线针刺疼痛评分较低、持续时间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差异(p<0.05)。以局部硬结表现为主,但硬结均可吸收。5.承受性评价及盲法评价:承受性评价:穴位埋线组和安慰埋线组埋线接受性较高,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随着埋线次数的增多,接受程度呈现升高的趋势。盲法评价:两组患者选择真穴位埋线的百分率为100%,说明盲法成功。结论:1.注射式胶原蛋白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BMI、腰围、腰臀比的下降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有一定的远期疗效。疗法安全,易于接受。2.注射式胶原蛋白穴位埋线优于安慰埋线。

二、吸烟与内分泌、新陈代谢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吸烟与内分泌、新陈代谢疾病(论文提纲范文)

(1)谷歌翻译错误类型及译后编辑策略 ——《基因开关》第一至五章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Part One Practice-based Research
    1 Introduction
        1.1 Procedure of the Project
        1.2 Source of the Project
        1.2.1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and the Book
        1.2.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rce Text
    2 Literature Review
        2.1 An Overview of the Machine Translation
        2.2 Introduction to Google Translate
        2.3 Definition of Post-editing
        2.4 A General Review of Studies on Post-editing
        2.4.1 Domestic Studies on Post-editing
        2.4.2 Foreign Studies on Post-editing
        2.5 Introduction to Text Typology
    3 Translation Process
        3.1 Pre-translation
        3.2 Post-editing
    4 Error Categories and Analys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MQM Model and Post-editing Methods
        4.1 The Model of Multidimensional Quality Metrics
        4.1.1 Background of the MQM Model
        4.1.2 Content of the MQM Model
        4.1.3 The Rationality of Using the MQM Model
        4.2 Error Classific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MQM Model
        4.3 Error Analys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MQM Model and Post-editing Methods
        4.3.1 Accuracy
        4.3.1.1 Mistranslation
        4.3.1.2 Untranslated Content
        4.3.1.3 Under-translation
        4.3.2 Post-editing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curacy
        4.3.2.1 Replacement
        4.3.2.2 Supplementation
        4.3.3 Fluency
        4.3.3.1 Grammar
        4.3.3.2 Unintelligibility
        4.3.4 Post-editing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luency
        4.3.4.1 Reorganizing the Sentence Structure
        4.3.4.2 Adjusting the Word Order
        4.3.4.3 Rewriting
    5 Conclusion
        5.1 Implications
        5.2 Limitations
    References
Part Two Translation Project

(2)加减知柏地黄汤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肥胖小鼠表型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1 肥胖
        1.1.1 肥胖的概念
        1.1.2 肥胖与心血管疾病
        1.1.3 肥胖对肿瘤的影响
        1.1.4 肥胖与脂代谢失调
    1.2 肥胖与内分泌肽的关系
        1.2.1 肥胖与酪酪肽(PYY)的关系
        1.2.2 肥胖与饥饿素(ghrelin)的关系
        1.2.3 肥胖与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 ,CCK)的关系
        1.2.4 肥胖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的关系
    1.3 肠道菌群
        1.3.1 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
        1.3.2 肠道菌群与肥胖
        1.3.3 肠道菌群对脂代谢异常的影响作用
        1.3.4 药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1.4 肠道屏障
        1.4.1 5-HT与肠道屏障
    1.5 中药组方的药物分析
第二章 中药组方对高脂小鼠表型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模型和分组
        2.2.2 糖耐量实验
        2.2.3 胰岛素耐量实验
        2.2.4 样本处理
        2.2.5 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中药组方对高脂小鼠表型的影响
        2.3.2 中药组方对小鼠肝脏和脂肪的影响
        2.3.3 中药组方在蛋白水平上对小鼠肌肉和脂肪 P-AKT 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中药组方对胃肠道内分泌肽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模型及动物分组
        3.2.2 小鼠肠道组织的的分离
        3.2.3 使用引物序列
        3.2.4 Real-Time PCR
        3.2.5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3.2.6 统计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小结
第四章 中药组方抑制小鼠肠道炎症,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模型及动物分组
        4.2.2 小鼠肠道组织的Real-Time PCR的具体步骤同 2.2.2(3)。
        4.2.3 小鼠血清ELISA实验的具体步骤同 2.2.2(4)。
        4.2.4 免疫印迹法
        4.2.5 统计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中药组方在转录水平上对肥胖小鼠肠道炎症的抑制作用
        4.3.2 中药组方在蛋白水平上对肥胖小鼠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
        4.3.3 中药组方在血清水平上对肥胖小鼠肠道炎症的抑制作用
    4.4 小结
第五章 中药组方可以增强小鼠肠道运动功能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2.1 实验模型及动物分组
        5.2.2 小鼠肠道组织的Real-Time PCR的具体步骤同 2.2.2(3)。
        5.2.3 小鼠血清ELISA实验的具体步骤同 2.3.2(4)。
        5.2.4 小鼠肠道功能实验
        5.2.5 统计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中药组方在转录水平上对肥胖小鼠肠道运动功能的增强作用
        5.3.2 中药组方在血清水平上对肥胖小鼠肠道运动功能的增强作用
        5.3.3 中药组方对肥胖小鼠肠道运动能力的改善作用
    5.4 小结
第六章 中药组方通过影响小鼠肠道菌群分布,进而影响小鼠脂代谢
    6.1 实验材料
    6.2 实验方法
        6.2.1 实验模型及动物分组
        6.2.2 小鼠肠道组织的Real-Time PCR
        6.2.3 菌群恢复实验
        6.2.4 统计分析
    6.3 实验结果
        6.3.1 中药组方可以影响肥胖小鼠的肠道菌群
        6.3.2 菌群恢复可以降低小鼠肠道炎症,增强屏障功能
        6.3.3 菌群恢复可以提高肥胖小鼠肠道的 glp-1 的表达
    6.4 小结
第七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以及绞股蓝皂苷XLIX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临床研究: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
        2.2 聚类分析
        2.3 数据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中医四诊信息统计
        3.3 四诊信息聚类分析
        3.4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
        3.5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患者年龄和病程的比较
        3.6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FPG、FINS、HOMA-IR的比较
        3.7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BMI、Hb A1c的比较
        3.8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TG、CHOL、LDL的比较
        3.9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的BMI、Hb A1c、TG、CHOL、LDL与HOMA-IR的相关性
    讨论
        1 中医学对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之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中医治疗
        1.3 小结
        2 西医学对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认识
        2.1 胰岛素抵抗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3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证型之确立
        4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证型的相关分析
        4.1 不同证型所占比之分析
        4.2 不同证型发病年龄和病程之分析
        4.3 不同证型胰岛素抵抗程度轻重之分析
        4.4 不同证型间相关指标变化之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绞股蓝皂苷XLIX改善脂肪乳诱发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
    引言
    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器材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液体的配制
        1.4 动物准备
        1.5 动物造模
        1.6 静脉用药方法
        1.7 血浆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
        1.8 实时荧光定量PCR
        1.9 蛋白免疫印迹
        1.10 统计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动物的一般特征
        2.2 Gyp-XLIX缓解了脂肪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
        2.3 Gyp-XLIX减轻了脂肪乳输注所造成的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破坏
        2.4 Gyp-XLIX抑制了脂肪乳诱导的NFκB活化
        2.5 Gyp-XLIX调控脂肪乳引起的炎症基因表达
        2.6 mTOR、JNK、ERK蛋白没有参与脂肪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综述 中医药治疗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4)职业有害因素及昼夜节律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钢铁工人肥胖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职业有害因素与钢铁工人肥胖的关系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设计
        1.1.2 研究对象
        1.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4 变量的定义与分组
        1.1.5 统计分析
        1.1.6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调查对象的一般特征描述
        1.2.2 肥胖的单因素分析
        1.2.3 职业有害因素组与肥胖的剂量反应关系分析
        1.2.4 职业有害因素与肥胖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2.5 亚组分析
    1.3 讨论
        1.3.1 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与肥胖
        1.3.2 职业有害因素与肥胖的剂量反应关系
        1.3.3 职业有害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肥胖的影响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昼夜节律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肥胖的关联性研究
    2.1 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设计
        2.1.2 研究对象
        2.1.3 病例和对照的纳入与排除
        2.1.4 样本量计算
        2.1.5 研究内容
        2.1.6 DNA的提取及SNPs的选择
        2.1.7 基因分型
        2.1.8 仪器和试剂
        2.1.9 质量控制
        2.1.10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研究对象一般特征描述
        2.2.2 各基因位点的哈迪-温伯格遗传平衡检验
        2.2.3 各基因位点多态性与肥胖的关系分析
    2.3 讨论
        2.3.1 昼夜节律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对肥胖的影响
        2.3.2 昼夜节律基因与职业有害因素交互作用对肥胖的影响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3章 综述 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3.1 背景及意义
    3.2 基本概念
        3.2.1 肥胖
        3.2.2 昼夜节律系统
    3.3 肥胖的影响因素研究
        3.3.1 昼夜节律基因与肥胖
        3.3.2 职业有害因素与肥胖
        3.3.3 其它因素与肥胖
    3.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夜光暴露及RORA、PER2基因多态性与钢铁工人空腹血糖升高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夜光暴露与钢铁工人空腹血糖升高的相关性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研究设计
        1.1.2 研究对象
        1.1.3 数据收集
        1.1.4 变量的定义
        1.1.5 统计分析
        1.1.6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1.2.2 影响空腹血糖升高的单因素分析
        1.2.3 工作中夜光暴露与空腹血糖升高的相关性分析
        1.2.4 夜光暴露与空腹血糖升高的多因素分析
        1.2.5 不同因素交互作用与空腹血糖升高的相关性分析
    1.3 讨论
        1.3.1 工作中夜光暴露与空腹血糖升高的关系
        1.3.2 睡眠时夜光暴露与空腹血糖升高的关系
        1.3.3 夜光暴露导致空腹血糖升高的发生机制
        1.3.4 其它因素与空腹血糖升高的关系
        1.3.5 不同因素交互作用与空腹血糖升高的关系
    1.4 本研究的优势与缺陷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RORA、PER2 基因多态性与空腹血糖升高的相关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设计
        2.1.2 研究对象
        2.1.3 病例对照的选择
        2.1.4 样本量计算
        2.1.5 实验方法
        2.1.6 实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2.1.7 DNA提取
        2.1.8 基因位点的选择
        2.1.9 SNP引物设计及合成
        2.1.10 PCR扩增条件
        2.1.11 基因型的确定
    2.2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病例与对照的一般特征
        2.3.2 RORA、PER2 基因多态性与空腹血糖升高的关联性分析
        2.3.3 RORA基因、PER2 基因交互作用与钢铁空腹血糖升高的关联性分析
    2.4 讨论
        2.4.1 RORA基因与空腹血糖升高的关系
        2.4.2 PER2基因与空腹血糖升高的关系
        2.4.3 RORA基因rs8034880 位点与PER2 基因rs2304672 位点交互作用和空腹血糖升高的关系
    2.5 本研究的优势
    2.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夜光暴露与RORA、PER2 基因多态性交互作用对空腹血糖升高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夜光暴露和RORA基因交互作用与钢铁工人空腹血糖升高的关联性分析
        3.3.2 夜光暴露和PER2基因交互作用与钢铁工人空腹血糖升高的关联性分析
    3.4 讨论
        3.4.1 夜光暴露和RORA基因交互作用与钢铁工人空腹血糖升高的关系
        3.4.2 夜光暴露和PER2基因交互作用与钢铁工人空腹血糖升高的关系
    3.5 本研究的优势
    3.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综述 夜光暴露的研究进展
    4.1 背景及意义
    4.2 夜光暴露与昼夜节律
    4.3 夜光暴露与疾病的发生
        4.3.1 夜光暴露与肥胖
        4.3.2 夜光暴露与糖尿病
        4.3.3 夜光暴露与癌症
        4.3.4 夜光暴露与其他疾病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6)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7)毫火针治疗局限性增生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研究目的
        1.2 一般资料
        1.2.1 研究对象来源
        1.2.2 诊断标准
        1.2.3 纳入标准
        1.2.4 排除标准
        1.2.5 剔除和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操作器材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与方法
        2.5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1.中医学对局限性增生性皮肤病的认识
        1.1 古代文献对局限性增生性皮肤病的记载
        1.2 中医学对局限性增生性皮肤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学对局限性增生性皮肤病的治疗
    2.现代医学对局限性增生性皮肤病的认识
        2.1 局限性增生性皮肤病的流行病学
        2.2 现代医学对局限性增生性皮肤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2.3 现代医学对局限性增生性皮肤病的治疗
    3.对火针疗法的认识
        3.1 火针疗法的起源及发展
        3.2 火针疗法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3.3 火针操作的注意事项
    4.毫火针与火针
    5.方案确立依据
        5.1 实践依据
        5.2 理论依据
    6.观察指标确立依据
    7.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
致谢

(8)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没头脑和不高兴》部分章节翻译;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医生的嘱咐》部分章节翻译《影片<乌鲁木齐的天空>里的真实生活》《你还记得<良心>这部电影吗?》《浅析电影<战狼>》(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语料介绍
    (一)汉译维
        1.《没头脑和不高兴》介绍
    (二)维译汉
        1.《医生的嘱咐(1-60章)》介绍
二、译文
    (一)汉译维
        1.《没头脑和不高兴》译文
    (二)维译汉
        1.《医生的嘱咐(1-60章)》译文
        4.浅析电影《战狼》译文
三、原文
    (一)汉译维
        1.《没头脑和不高兴》原文
    (二)维译汉
        1. 《医生的 100 个叮嘱(1-60 章)》原文
结语

(9)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源语透过现象的规避 ——《癌症的起因和治疗》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Project Description
        1.1.1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1.1.2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1.2 Translation Process
    1.3 Difficulties of the Translation
    1.4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
    2.1 Literature Review
        2.1.1 Relevant Studies Abroad
        2.1.2 Relevant Studies at Home
    2.2 SL Shining Through
        2.2.1 Definition
        2.2.2 Interference of SL Shining Through
Chapter Three Operational Norms in Translation
    3.1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Observing Matricial Norms
        3.1.1 Omission
        3.1.2 Addition
    3.2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Observing Textual-linguistic Norms
        3.2.1 Annotation
        3.2.2 Adapatation
        3.2.3 Conversion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ix
Acknowledgements

(10)注射式胶原蛋白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减肥效应和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语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观察对象及来源
    2.受试者选择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脱落标准
        2.5 终止标准
        2.6 剔除标准
    3.研究方法
        3.1 临床试验设计
        3.2 治疗方案
    4.观察指标
        4.1 一般资料
        4.2 减肥效应指标(体重、BMI、F、腰围、腰臀比、臀围)
        4.3 综合疗效评价
        4.4 安全性评价
        4.5 承受性评价和盲法评价
        4.6 随访
    5.统计学方法
    6.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一般资料
        1.1 患者纳入、排除、脱落与完成情况
        1.2 两组患者的基线比较
    2.疗效比较
        2.1 减肥效应指标
        2.2 两组综合疗效评价
        2.3 两组安全性评价
        2.4 承受性评价和盲法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肥胖是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公共卫生问题
        1.1 肥胖盛行的流行病学特征
        1.2 肥胖的发病是多因素调控的复杂过程
    2.穴位埋线发挥穴位和线体的双重效应
        2.1 穴位是实现埋线减肥效应的有效基础
        2.2 线体刺激是发挥埋线减肥效应的重要因素
    3.注射式胶原蛋白埋线法相对安全、易于接受
    4.参与研究的认识和思考
        4.1 对课题实施过程中部分问题的解读
        4.2 优化线体及埋线器具对降低硬结和其他不良反应有积极意义
        4.3 减肥过程的多元化管控是临床取效的重要环节
        4.4 研究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最大程度减少误差的关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病例报告表
穴位埋线线体及针具的应用发展
    参考文献

四、吸烟与内分泌、新陈代谢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 [1]谷歌翻译错误类型及译后编辑策略 ——《基因开关》第一至五章翻译实践报告[D]. 吴芳芳. 浙江大学, 2021(08)
  • [2]加减知柏地黄汤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肥胖小鼠表型的机制研究[D]. 马丽蓉. 西北大学, 2020(02)
  • [3]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以及绞股蓝皂苷XLIX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初步研究[D]. 石书龙.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职业有害因素及昼夜节律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钢铁工人肥胖的关系研究[D]. 王镇德.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夜光暴露及RORA、PER2基因多态性与钢铁工人空腹血糖升高的相关性研究[D]. 杨荔.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 周倩. 郑州大学, 2020(02)
  • [7]毫火针治疗局限性增生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余本璐.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8]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没头脑和不高兴》部分章节翻译;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医生的嘱咐》部分章节翻译《影片<乌鲁木齐的天空>里的真实生活》《你还记得<良心>这部电影吗?》《浅析电影<战狼>》[D]. 王乐莹. 新疆大学, 2020(07)
  • [9]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源语透过现象的规避 ——《癌症的起因和治疗》翻译实践报告[D]. 朱新月. 兰州大学, 2020(01)
  • [10]注射式胶原蛋白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减肥效应和安全性评价[D]. 柯超.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吸烟与内分泌代谢疾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