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与病理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雪娟[1](2011)在《乳腺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乳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 1980年1月2007年12月对收治的21例乳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乳腺恶性淋巴瘤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7岁;其中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18例,继发性恶性淋巴瘤3例。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来源为主,大多为术后诊断,治疗均采用手术+化学疗法。结论乳腺恶性淋巴瘤治疗应强调手术,化学疗法和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
代丹丹[2](2020)在《32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原发乳腺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B-DLBCL)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可能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并接受治疗的32例初治PB-DLBCL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治疗方案、疗效和可能的预后因素。结果:32例患者中,发病中位年龄45岁,女性31例,男性1例,首发症状为乳腺无痛性肿块28例,伴B症状4例。临床分期包括IE期15例(46.9%)、IIE期7例(21.9%)、IVE期10例(31.2%)。根据生发中心分型:GCB型7例,non-GCB型25例。治疗方法包括仅化疗(8例)、手术+化疗(15例)、化疗序贯放疗(9例)、免疫化疗(20例)、行中枢神经预防治疗(18例)。中位随访时间19.5个月,死亡11例(34.4%),5年OS为43.5%,5年PFS为4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Ann Arbor分期、免疫化疗、一线化疗完成周期数、化疗疗效和中枢神经预防治疗与OS相关(P<0.05),IPI评分、Ann Arbor分期、免疫化疗、一线化疗完成周期数、化疗疗效和中枢神经预防治疗与PFS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P=0.039)、化疗完成周期数(P=0.032)、免疫化疗(P=0.027)和中枢神经预防治疗(P=0.033)与患者的OS密切相关,IPI评分(P=0.002)、免疫化疗(P=0.036)、化疗疗效(P=0.025)和中枢神经预防治疗(P=0.035)与患者的PFS密切相关。结论:原发乳腺淋巴瘤的预后较好,目前主要治疗模式为以葸环类抗肿瘤药物为基础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局部放疗的综合治疗,免疫化疗、中枢神经预防治疗可使患者的生存获益。
刘晶晶[3](2020)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淋巴瘤是具有较大异质性的免疫系统恶性肿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两大类。NHL中一部分被认为起源于淋巴结或脾脏以外的部位,被称为原发性结外NHL(Primary extranodal Non-Hodgkin lymphoma,PE-NHL)。尽管PE-NHL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很少见,临床进程进展迅速,预后极差,有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复发风险。目前PBL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案,为了可以更好地指导建立理想的治疗方案,提高这种侵袭性疾病的治愈率,我们对16例患者的病理组织进行二代基因测序,分析PBL的基因突变谱与临床特征及疾病预后的关系,为PBL的临床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最常见的PE-NHL是胃淋巴瘤,其次是韦氏环淋巴瘤,其他部位包括骨骼、皮肤、大脑、外胚层、甲状腺和睾丸,不太常见的部位是乳腺、肺和膀胱。尽管PE-NHL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很少见,占淋巴结外淋巴瘤的1.7%至2.2%,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0.38%至0.7%[1-6]。我们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发现核因子激活的B细胞的κ轻链增强子(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在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F-κB可以通过转录调控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抑制凋亡基因来介导肿瘤的发生,通过刺激某些抑制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凋亡的基因来控制细胞的耐受性。因此更好地了解NF-κB信号及其调控因子对开展靶向治疗至关重要。方法:1. 收集2009年6月至2019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并且临床病例资料完整的40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16例可获得病理标本的患者进行靶向大规模基因测序,全面分析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与疾病预后之间的关系。2.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3.应用统计软件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6例患者标本经二代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基因突变情况如下:112个基因中,突变频率较高的为PIM1、MYD88、DTX1、CD79B、KMT2D、TNFAIP3和ITPKB。PIM1基因突变发生率68.75%(11例),MYD88基因突变发生率56.25%(9例),DTX1、CD79B、KMT2D基因突变发生率31.25%(5例),TNFAIP3和ITPKB基因突变发生率25%(4例)。2. PIM1基因突变与PBL患者的年龄及病理类型具有相关性(P=0.015,P=0.024),与其他临床特征(包括原发部位、Ann Arbor分期、IPI评分、乳酸脱氢酶、骨髓浸润、B症状、Ki-67、β2微球蛋白)无显着相关性(P>0.05)。TNFAIP3基因突变与PBL患者的病理类型具有相关性(P=0.006),与其他临床特征无相关性。KMT2D基因突变与原发部位具有相关性(P=0.038),与其他临床特征无相关性。其他高频突变基因MYD88、DTX1、CD79B和ITPKB与上述所有临床特征均无显着相关性(P>0.05)。3. 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对患者的OS和PFS进行分析,PIM1、MYD88、CD79B、TNFAIP3、KMT2D、ITPKB和DTX1基因突变与预后无显着相关性(P>0.05),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但有缩短OS及PFS的趋势,可能导致不良预后。4. 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对患者的OS和PFS进行分析,年龄≥60岁、临床分期Ⅱ期、IPI评分3-5分、LDH升高、β2微球蛋白升高与预后无显着相关性(P>0.05),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但有缩短OS及PFS的趋势,可能导致不良预后。5. 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对患者的OS和PFS进行分析,采用放化疗联合治疗组较单纯化疗组有较好的OS(P<0.05)。是否应用利妥昔单抗、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或CHOP样免疫化疗方案、是否接受鞘内注射预防中枢性浸润对预后影响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PIM1、MYD88、DTX1、CD79B、KMT2D、TNFAIP3和ITPKB是PBL高频突变的基因。PIM1基因突变发生率68.75%(11例),MYD88基因突变发生率56.25%(9例),DTX1、CD79B、KMT2D基因突变发生率31.25%(5例),TNFAIP3和ITPKB基因突变发生率25%(4例)。2.在PBL中检测到PIM1、MYD88、DTX1、CD79B、KMT2D、TNFAIP3和ITPKB基因的突变有缩短OS及PFS的趋势,可能导致不良预后。3.年龄≥60岁、临床分期Ⅱ期、IPI评分3-5分、LDH升高、β2微球蛋白升高有缩短OS及PFS的趋势,可能导致不良预后。4.化疗联合放疗对PBL的生存预后有积极影响。
朱悦红,孟文静,何丽宏,贾勇圣,佟仲生[4](2019)在《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较少见,而PBL中以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breast non-Hodgkin lymphoma,PBNHL)为主,目前尚未对PBNHL的治疗及预后因素达成共识。本研究探讨PBNHL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01-2017-01-31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90例PBNHL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进行生存随访。采用Kaplan-Meier进行单因素分析,计算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亚组间差异性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所有病例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占74.44%(67/90)。Ann Arbor临床分期Ⅰ~Ⅱ期占63.44%(58/90),Ⅲ~Ⅳ期占35.56%(32/90)。全组5年OS为68.00%,Ⅰ~Ⅱ期为73.00%,Ⅲ~Ⅳ期为65.00%;全组5年PFS为41.00%,Ⅰ~Ⅱ期为52.00%,Ⅲ~Ⅳ期为14.00%。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Ann Arbor临床分期、IPI评分、危险分层、B症状和β2-MG水平对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病理类型、Ann Arbor临床分期、IPI评分、危险分层和B症状对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1/0)和Ann Arbor临床分期(Ⅲ~Ⅳ/Ⅰ~Ⅱ)是OS的独立危险性预后因素,ECOG评分HR=4.173,95%CI为1.153~15.101,Ann Arbor临床分期HR=4.169,95%CI为1.314~13.230;病理类型(非DLBCL/DLBCL)和B症状(有/无)是PFS的独立危险性预后因素,病理类型HR=2.363,95%CI为1.135~4.917,B症状HR=4.158,95%CI为1.746~9.899。结论 PBNHL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临床应以综合性治疗为主,Ⅰ~Ⅱ期患者预后相对较好。ECOG评分、Ann Arbor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B症状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朱悦红,孟文静,何丽宏,贾勇圣,佟仲生[5](2019)在《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B-DLBCL)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68例PB-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68例患者中, 男性1例, 女性67例;中位年龄56岁。Ann Arbor临床分期为Ⅰ~Ⅱ期46例, Ⅲ~Ⅳ期22例。有B症状11例, 无B症状57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 并计算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 组间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全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0%、78.0%和73.0%, 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0.0%、71.0%和51.0%。单因素分析显示, 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Ann Arbor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危险分层、B症状、β2微球蛋白水平、肿物大小、化疗周期数与PB-DLBCL患者的总生存均有关(均P<0.05);Ann Arbor临床分期、IPI评分、危险分层、B症状与PB-DLBC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 Ann Arbor临床分期是影响PB-DLBCL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9), B症状是影响PB-DLBCL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8)。结论 PB-DLBCL患者的总体预后相对较好, Ann Arbor临床分期和B症状分别是影响PB-DLBCL患者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史惠方,董磊[6](2017)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是原发于乳腺的淋巴结外组织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病理亚型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但也存在其他不常见的亚型。PBL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是超声、钼靶X线、CT、MRI及PET/CT等,确诊主要靠组织病理活检。全面了解PBL的病理特征、临床分期特征、影像学特征有助于PB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刘梅,李席如,李琳琳,李瑛,孙璐,宋欣,石怀银[7](2017)在《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比较乳腺原发性淋巴瘤和继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累及乳腺的15例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随访。镜下观察病变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结果原发性淋巴瘤共8例,继发性7例,其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和结节硬化性霍奇金淋巴瘤。6例患者通过粗针穿刺活检确诊,9例患者通过切除活检确诊,其中6例进行了术中冷冻诊断。原发组和继发组总生存期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乳腺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淋巴瘤的临床影像特点均与乳腺癌相似,冷冻切片诊断时,需认真观察肿瘤的浸润模式和细胞形态,以与浸润癌鉴别。
邓晶,徐祎,王亚丽,李奥[8](2016)在《乳腺淋巴瘤超声影像与病理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乳腺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超声检查且经病理确诊的乳腺淋巴瘤24例,重点观察分析患者的超声表现和临床病理的相关资料,将超声表现与其病理对比分析。结果根据超声图像有无边界可分为肿块型和弥漫型。弥漫型10例(10/24,41.7%),肿块型14例(14/24,58.3%),病理以弥漫大B淋巴瘤为主,不同分型的超声表现基于病理上的组织学改变,常与淋巴瘤细胞浸润的位置、程度、范围及不同病程阶段有关。肿块型与弥漫型在病变范围比较中有差异。继发与原发乳腺淋巴瘤在超声表现类型比较中无明显差异。在病变分布比较中有差异。结论乳腺淋巴瘤的超声图像多变各异,其表现与病理基础密切相关,提高对乳腺淋巴瘤的认识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张宇飞[9](2016)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5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总结其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特征。结果:10例患者经X线片检查显示,1例未出现异常,1例由于病灶部位特殊显示情况不好而未能评价,8例患者共检查出10个病灶,表现出非毛刺状肿块;9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发现11个病灶,其中7个病灶具有丰富的血流信号,6个表现出低和高混杂的回声,2个病灶边缘部位可见高强回声晕,4个病灶后方见增强回声;8例患者经CT检查发现,2例平扫后发现乳腺组织弥漫性增大,6例患者予以增强扫描发现2例图像显示不均匀性的环形强化,4例显示均匀性的轻中度强化;4例经MRI检查发现,3例T2W脂肪抑制显示稍高信号,1例显示高信号,DWI显示出明显扩散受限,3例为不均匀性强化,1例为均匀性强化。结论:原发性乳腺癌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特殊性,DWI可有助于临床诊断乳腺淋巴瘤。
王明政,李曙光,陆晓峰[10](2016)在《乳腺癌伴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同时性重复癌一例》文中研究指明乳腺重复癌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多为异时性重复癌,同时性重复癌较少见,而以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为同时性重复癌的更是罕见。现将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乳腺癌伴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同时性重复癌病例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为女性,年龄74岁,于2014年8月13日发现右乳肿块,无疼痛,无发热、盗汗等不适,并于2014年9月21日到金华市中心医院就诊。查体:右乳头下方可触及约4.0 cm×4.0 cm的肿块,质地偏硬,边界欠清,与皮肤无粘连,局部无
二、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与病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与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乳腺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特征 |
1.3 病理资料 |
1.4 临床分期 |
1.5 治疗 |
2 结果 |
3 例继发性恶性淋巴瘤中均在化学疗法治疗过程中死亡。 |
3 讨论 |
(2)32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研究内容 |
2.1 临床资料收集 |
3.统计学方法 |
4.技术路线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病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3)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中高频突变基因相关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 |
1.2 病理类型 |
1.3 检查 |
1.4 治疗 |
1.5 随访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生存情况 |
2.2 单因素分析 |
2.3 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6)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病机制 |
二、临床特点 |
三、病理分型及免疫组化 |
四、影像学表现 |
1. 超声检查: |
2. 钼靶X线检查: |
3. CT及MRI检查: |
4.18F-FGD PET/CT检查: |
五、诊断标准与临床分期 |
六、治疗方法及预后分析 |
(7)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临床特点 |
2.2 病理特点 |
2.3 冷冻诊断 |
3 讨论 |
3.1 组织学特点 |
3.2 原发组和继发组比较 |
3.3 鉴别诊断 |
3.4 治疗 |
(9)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方法 |
2 结果 |
(10)乳腺癌伴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同时性重复癌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临床资料 |
二、讨论 |
四、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与病理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乳腺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J]. 刘雪娟. 华西医学, 2011(02)
- [2]32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分析[D]. 代丹丹.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3]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D]. 刘晶晶.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4]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分析[J]. 朱悦红,孟文静,何丽宏,贾勇圣,佟仲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9(10)
- [5]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分析[J]. 朱悦红,孟文静,何丽宏,贾勇圣,佟仲生. 中华肿瘤杂志, 2019(03)
- [6]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研究进展[J]. 史惠方,董磊.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7(05)
- [7]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 刘梅,李席如,李琳琳,李瑛,孙璐,宋欣,石怀银.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06)
- [8]乳腺淋巴瘤超声影像与病理分析[J]. 邓晶,徐祎,王亚丽,李奥. 中华医学杂志, 2016(33)
- [9]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特征[J]. 张宇飞. 中外医学研究, 2016(16)
- [10]乳腺癌伴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同时性重复癌一例[J]. 王明政,李曙光,陆晓峰.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6(02)
标签:淋巴瘤论文;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论文; 乳腺结节论文; 化疗药物论文; 乳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