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营养因子及其钝化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梁洪慧,谭会泽,赵江涛,董莹,何鑫,张瑜,王凤麟,杨露,区美怡[1](2022)在《饲料原料中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抗营养因子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植物性饲料原料中,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影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消化利用,同时诱发动物营养代谢性疾病。介绍了抗营养因子的定义及分类、理化性质、含量及分布,阐述了其抗营养作用机制,归纳了其检测方法以及消除方法,同时展望了抗营养因子未来的研究方向。
刘积光,高玉梅,刘平怀[2](2020)在《药食同源植物丁香各部位抗营养因子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食品饲料安全国家标准以及文献方法,对药食同源丁香植株花蕾、果实、枝、叶部位的抗营养因子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丁香花蕾、果实、枝、叶各部位的主要抗营养因子含量均处于食品或饲料的正常范围。植酸含量果实最低为33.24 mg/g。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各部位较接近,其中果实含量最高为44.2 mg/g。植物凝集素含量叶最低,微凝血试验中果实和叶表现出微弱的凝血反应。单宁酸含量枝最低,草酸含量花蕾最低。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含量果实最低,含量为0.278 mg/g。从几类主要抗营养因子含量来看,各部位含量均较接近,且各抗营养因子在各部位中的含量趋势都有所不同且各有高低。
田振东[3](2018)在《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去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大幅提升,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身体健康方面如蛋白质的摄入量不断增高。大豆中含有优质蛋白,同时含有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抗营养因子,使人食用后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一种温和的条件去除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进一步提高大豆的利用价值,增进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大豆为原料,利用外源酶法与内源酶法去除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以胰蛋白酶抑制剂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模型来探寻适宜的去除条件,试验方法及结果如下:外源酶法:通过对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可知,pH、温度、时间和酶用量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去除率有较大的关系,试验表明这四个因素存在着一定的交互作用。试验结果显示,碱性蛋白酶对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去除效果最强,其最佳作用条件为pH 9.0-9.3,温度是50.2-51.5℃,反应时间为55.1-59.5 min,酶用量范围为923-1048kU。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内源酶法:通过对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可知,发芽温度、时间、pH值及发芽需要的吸水量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去除率有较大的关系,四个因素存在着一定的交互作用。试验结果显示,内源蛋白酶法的优化条件为温度22.2-22.6℃,时间67.8-78.9h,pH 6.5-6.7,吸水量为192.2-214.3%,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内源酶法与外源酶法条件温和,营养效果好。本文所取得的试验结果为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去除技术提供了试验数据支持。
杨海霞[4](2016)在《益生菌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小肠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分别采用益生菌发酵豆粕代替普通发酵豆粕饲喂仔猪(实验1组)、益生菌发酵豆粕代替普通发酵豆粕和鱼粉饲喂仔猪(实验2组)、益生菌发酵豆粕代替普通发酵豆粕加抗生素饲喂仔猪(实验3组),并设立普通发酵豆粕饲喂组为对照组,对每组仔猪样本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小肠黏膜组织形态、小肠消化酶活性进行测定和比较,从多角度验证益生菌发酵豆粕与普通发酵豆粕相比是否有显着优势,为进一步优化益生菌发酵豆粕的制作工艺提供了基础。结果显示:1.益生菌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1)益生菌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1组和实验2组白细胞数降低(P<0.05),实验1组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压积均升高(P<0.05);(2)益生菌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1组尿素氮含量降低(P<0.05),实验2组白细胞数降低(P<0.05),实验1组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压积均升高(P<0.05);3.益生菌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健康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1组仔猪总增重及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各组(P<0.05),仔猪平均日采食量高于实验3组(P<0.01),实验1组仔猪耗饲增重比最低(P<0.05),实验2组仔猪腹泻率较对照组及其他各组有所升高(P<0.05)。3.石蜡切片技术测定益生菌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1)十二指肠: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与对照组比较黏膜厚度升高(P<0.01);实验3组的绒毛高/隐窝深比值(V/C)低于对照组(P<0.01);(2)空肠中段:实验1组与对照组比较绒毛高度、绒毛高/隐窝深比值(V/C)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1组与对照组比较黏膜厚度降低(P<0.05);(3)回肠:实验1组与对照组比较黏膜厚度降低(P<0.01)。4.放免法测定益生菌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小肠各段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1组空肠内麦芽糖酶、乳糖酶、蔗糖酶、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回肠内淀粉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3组空肠内淀粉酶活性低于其他各组(P<0.05)。研究表明,实验1组即采用益生菌发酵豆粕代替普通发酵豆粕饲喂仔猪后相对于普通发酵豆粕饲喂效果较好,本研究为发酵豆粕制作工艺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参考。
徐汉盛,王琤韡[5](2016)在《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理及降低方法》文中研究说明文章简述了常见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理及其危害。阐述了如何合理降低抗营养因子的危害,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
王竹怡[6](2015)在《黑豆介电特性及射频加热对其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黑豆含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等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更含有植酸、皂苷、单宁、胰蛋白酶抑制剂等多种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阻碍了营养的吸收和利用,过量摄入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寻找切实可行的加工方法降低黑豆中抗营养因子含量并最大限度地保持黑豆的营养品质对黑豆产品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射频加热不需任何热传导,升温速率快、耗时短,能够较好地保持加工产品的营养成分。此外,瞬时高温的介电处理还能优先杀灭食品中的外源性活体污染物,进而达到有效延长产品货架期、提高贮藏品质的目的。本文首先以黑豆为研究对象,利用同轴探头技术研究了频率、含水率和温度对其介电特性的影响,深入了解介电加热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黑豆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均随频率升高而减小,尤其高含水率的样品在高温下变化更为明显;此外,黑豆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随温度和含水率增加而增大。电磁波在黑豆中的穿透深度随水分、温度和频率的升高而降低。随后分析了介电加热处理对黑豆中抗营养因子的清除作用以及处理对黑豆的基本营养成分、理化特性、微观结构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会造成黑豆营养成分的一定损失,脂肪和氨基酸总量明显下降,但粗蛋白流失较小。对于抗营养因子,处理可对皂苷、植酸和单宁的清除效果较为明显,亦可使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显着下降。射频处理使得蛋白亚基结构产生变化,且促进了蛋白的团聚。研究结果表明,射频处理技术由于处理温度比较温和,对黑豆营养成分及贮藏蛋白结构影响较小,且能有效去除抗营养因子,因此在豆类热加工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方卫东[7](2016)在《饲料中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以牛蛙Rana(Lithobates)catesbeiana为实验对象,研究豆粕替代饲料中不同比例的鱼粉对牛蛙的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肝脏生化指标以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分别以豆粕替代0%、20%、40%、60%、80%和100%的鱼粉配制出6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D1、D2、D3、D4、D5和D6),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只牛蛙,每天饱食投喂2次,实验周期为60 d。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生长性能和体组成的影响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生长性能和体组成有显着影响(P<0.05)。随着大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牛蛙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累积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饲料系数则呈相反趋势。其中,D6组牛蛙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累积率显着低于其他各实验组(P<0.05),而饲料系数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实验各组间牛蛙摄食率、成活率、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皆无显着差异(P>0.05)。大豆粕替代鱼粉对实验各组牛蛙后腿指数有显着影响(P<0.05),随着大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牛蛙后腿指数呈下降的趋势。实验各组牛蛙后腿肌肉成分无显着差异(P>0.05),而D5和D6组牛蛙全体蛋白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D6组牛蛙全体脂肪显着低于D1组(P<0.05)。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全体和后腿肌肉氨基酸组成皆无显着影响(P>0.05)。2.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肠道消化酶活力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肠道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力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有显着影响(P<0.05)。随着大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蛋白酶活力呈下降趋势,淀粉酶活力呈上升趋势,脂肪酶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D5和D6组蛋白酶活力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D6组淀粉酶显着高于D1组(P<0.05),D4和D5组脂肪酶活力显着高于D1、D2和D3组(P<0.05)。随着大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牛蛙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呈下降趋势,过氧化氢酶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D1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着高于D5和D6组(P<0.05),D4组过氧化氢酶活力显着高于D6组(P<0.05)。实验各组牛蛙肝脏丙二醛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3.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豆粕替代鱼粉不高于80%对牛蛙肠道组织结构无显着影响(P>0.05),肠道组织结构正常,肠壁较厚,结构完整性较好,小肠绒毛较密且发达,有较多的杯状细胞。当豆粕100%替代鱼粉时,牛蛙的肠道壁明显变薄,小肠绒毛稀疏且较短,肠道的组织结构不完整。
赵鑫[8](2015)在《不同进口大豆及其制品的营养品质评定》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研究不同进口大豆及其制品的营养品质,通过测定不同进口大豆及其制品的营养指标,从营养学角度出发,为进口大豆及其制品的实际选择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试验分为两个部分:试验一:不同进口大豆及其制品的常规营养成分分析。试验选取美湾豆、美西豆、巴西豆以及乌拉圭豆四种不同进口大豆,即4组试验大豆。每组试验大豆均包含5种制品,为豆皮、豆仁、膨化豆仁、去皮豆粕以及43%豆粕。每种制品采样时随机采集6份样品进行测定。大豆及其制品的常规营养成分测定指标包括,水分、蛋白、脂肪、纤维以及灰分;同时测定了巴西豆和美湾豆两种进口大豆43%豆粕的氨基酸组成。结果显示:美西豆的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显着低于其它三种进口大豆(P<0.05);美西豆制品中,豆仁水分显着低于其它三组大豆豆仁(P<0.05);膨化豆仁水分显着低于乌拉圭豆仁(P<0.05);膨化豆仁和去皮豆粕的粗蛋白含量显着低于美湾豆豆仁和巴西豆豆仁(P<0.05)。巴西豆的粗脂肪含量显着高于其它三组(P<0.05);巴西豆制品中,豆皮、豆仁和膨化豆仁的粗纤维含量显着高于其它三组(P<0.05);豆仁的粗脂肪含量显着高于其它三组(P<0.05);去皮豆粕以及43%豆粕的粗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其它三组(P<0.05)。巴西豆43%豆粕的甘氨酸、丙氨酸、蛋氨酸、亮氨酸显着高于美湾豆43%豆粕(P<0.05),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含量显着高于美湾豆43%豆粕(P<0.01)。试验二:不同进口大豆及其制品的脲酶活性和蛋白溶解度的测定。试验材料与样品采集同试验一。试验结果显示:巴西豆的蛋白溶解度显着高于其它三组大豆(P<0.05);其制品中,膨化豆仁蛋白溶解度则显着低于其它三组(P<0.05);膨化豆仁脲酶活性、去皮豆粕和43%豆粕的脲酶活性显着低于乌拉圭豆的相应制品(P<0.05)。结论:在四种进口大豆中,美西豆及其制品水分含量较低,便于贮存,但整体营养品质较差;巴西豆及其制品的整体营养品质相对其他三种进口大豆有较大优势。
权心娇,王思珍,曹颖霞[9](2014)在《饲料中主要抗营养因子作用机理及其防治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们把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以及使人和动物产生不良生理反应的物质,统称为抗营养因子。本文就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理及其意义进行综述。
杜芳[10](2014)在《鸡枞菌和云芝中α-半乳糖苷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α-半乳糖苷酶是一类可以催化水解含有α-半乳糖苷键物质的酶类,因此被应用在饲料、食品等领域用来降解α-半乳糖苷类抗营养因子,该酶广泛地分布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现已筛选出不少产α-半乳糖苷酶活性高的微生物菌株,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论文从多种食用菌的子实体中检测到α-半乳糖苷酶,以高活性的α-半乳糖苷酶的食用菌的子实体和发酵液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出子实体和发酵液中的α-半乳糖苷酶,并研究其酶学性质及对寡糖类物质的降解效果,同时研究具有α-半乳糖苷酶活性的菌糠作为饲料的可行性。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综合运用各种纯化手段,从鸡枞菌子实体中提纯一种α-半乳糖苷酶,该酶是一种分子量为72 kDa的单亚基蛋白,纯化倍数为146倍,比活为3135 U/mg。该酶作用底物pNPG的最适pH为5.0,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好,最适反应温度为60℃,较耐热,在60℃下孵育2小时,相对酶活保持在90%以上。重金属离子Cd2+和Hg2+对酶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化学修饰剂NBS的修饰结果表明色氨酸(Tryptophan)是该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通过薄层色谱和DNS法检测鸡枞菌α-半乳糖苷酶对棉籽糖类家族的降解效果,6小时内可以将10 mg/mL的寡糖混合物完全降解为半乳糖和蔗糖,故此酶可以应用在食品和饲料中用于去除棉籽糖类胀气物质,有利于人和动物的健康。由于鸡枞菌不能人工栽培,菌丝体也较难培养,选取另一种子实体中含有α-半乳糖苷酶的食用菌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发酵液中产酶的情况,经过筛选,当豆饼粉添加到发酵培养基中时,可以诱导云芝发酵液中产生α-半乳糖苷酶,通过正交试验,对云芝产α-半乳糖苷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了云芝发酵产酶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豆饼粉2%,半乳糖1%,MgSO40.1%,KH2P040.05%,发酵条件为250mL三角瓶中装入50mL的培养基,26℃/180rpm,培养时间为7天。从该发酵液中纯化出该α-半乳糖苷酶,该酶的分子量70kDa, FPLC和SDS-PAGE的共同结果表明该酶是一个单亚基蛋白,反应的最适pH为3.0,耐酸,最适反应温度为60℃,温度低于50℃时活性稳定。Pb2+和Fe3+对酶活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Cd2+,Cu2+, Hg2+对该酶的活性也有20%-50%的抑制作用,其他离子对酶活的影响不明显。云芝发酵液对瓜尔豆胶有非常好的降解效果,这是发酵液中各种降解酶协同作用的结果。以玉米芯为主要碳源,豆饼粉既为氮源又为诱导物进行云芝和平菇的栽培,云芝为液体接种,平菇原种接种,研究食用菌菌糠中α-半乳糖苷酶的变化,并对其作为饲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添加豆饼粉的平菇子实体和菌糠中α-半乳糖苷酶的活性都高于未添加豆饼粉的平菇子实体和菌糠中酶的活性,而且未出菇的云芝菌糠中α-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可以达到303 U/g。平菇菌糠和云芝菌糠中均未检测到黄曲霉毒素B1,重金属汞、镉、氟、铅、砷的含量也都达到国家饲料卫生标准的要求。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食用菌子实体和发酵液中的α-半乳糖苷酶耐酸耐热,性质稳定,对半乳糖苷类物质有很好的降解效果,并且添加豆饼粉的平菇菌糠和云芝菌糠中也有高活性的α-半乳糖苷酶活性,尤其是平菇作为一种大量栽培的食用菌,每年菌糠的产量非常高,可以作为饲料或饲料添加剂,既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又能提高动物的消化能力,而且又避免菌糠的大量丢弃。
二、抗营养因子及其钝化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营养因子及其钝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饲料原料中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抗营养因子的定义及分类 |
1.1 抗营养因子的定义 |
1.2 抗营养因子的分类 |
2 主要抗营养因子的理化性质以及在植物原料中的分布和含量 |
2.1 蛋白酶抑制因子 |
2.2 植物凝集素 |
2.3 植酸 |
2.4 单宁 |
2.5 非淀粉多糖 |
3 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制及其产生的影响 |
3.1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
3.2 植物凝集素 |
3.3 植酸 |
3.4 单宁 |
3.5 非淀粉多糖 |
4 主要抗营养因子的检测方法 |
4.1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检测 |
4.2 植物凝集素的检测 |
4.3 植酸的检测 |
4.4 单宁的检测 |
4.5 非淀粉多糖的检测 |
5 抗营养因子的消除方法 |
5.1 物理方法 |
5.2 化学方法 |
5.3 生物方法 |
5.4 电子束辐照法 |
6 小结与展望 |
(2)药食同源植物丁香各部位抗营养因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设备 |
1.1.1 材料与试剂 |
1.1.2 设备 |
1.2 方法 |
1.2.1 植酸含量测定 |
1.2.2 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测定 |
1.2.3 植物凝集素测定 |
1.2.4 单宁酸含量测定 |
1.2.5 草酸含量测定 |
1.2.6 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含量测定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抗营养因子线性关系及标准曲线 |
2.2 丁香各部位抗营养因子含量结果分析 |
2.3 胰蛋白酶抑制活性 |
3 讨论 |
(3)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去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抗营养因子概述 |
1.2 蛋白酶与蛋白酶抑制剂简述 |
1.3 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 |
1.4 大豆抗营养因子的灭活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前景 |
1.6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试剂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测定 |
2.3 外源蛋白酶失活规律的研究 |
2.3.1 单因素试验 |
2.3.2 碱性蛋白酶对STI去除率规律的研究 |
2.4 内源蛋白酶失活规律的研究 |
2.4.1 单因素试验 |
2.4.2 发芽对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去除率去除率规律的研究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测定方法及标准曲线绘制 |
3.2 外源蛋白酶失活规律的研究 |
3.2.1 单因素试验 |
3.2.2 回归方程的分析 |
3.2.3 单因素效应 |
3.2.4 两因素效应 |
3.2.5 小结 |
3.3 内源蛋白酶失活规律的研究 |
3.3.1 单因素试验 |
3.3.2 回归方程的分析 |
3.3.3 单因素效应 |
3.3.4 两因素效应 |
3.3.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益生菌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小肠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仔猪早期断奶与健康 |
1.2 大豆的营养价值、抗营养作用及消除抗营养因子的方法 |
1.3 发酵豆粕对仔猪的营养作用 |
1.4 益生菌发酵豆粕的研究进展 |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益生菌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益生菌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健康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益生菌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小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益生菌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小肠各段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理及降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抗营养作用机理 |
1.1 蛋白酶抑制剂及其作用机理 |
1.2 植物凝集素及其作用机理 |
1.3 单宁及其作用机理 |
1.4 非淀粉多糖(NSP)及其作用机理 |
1.5 饲料抗原蛋白及其作用机理 |
1.6 胀气因子及其作用机理 |
1.7 植酸及其作用机理 |
1.8 抗维生素因子及其作用机理 |
2 降低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危害的措施和方法 |
2.1 物理方法 |
2.1.1 加热 |
2.1.2 机械加工法 |
2.2 化学方法 |
2.3 生物学方法 |
3 小结 |
(6)黑豆介电特性及射频加热对其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黑豆的化学组分 |
1.1.1 水分 |
1.1.2 蛋白质 |
1.1.3 维生素 |
1.1.4 脂肪酸 |
1.1.5 氨基酸 |
1.2 黑豆的营养特性阐述 |
1.2.1 保健特性 |
1.2.2 高蛋白低热量特性 |
1.3 黑豆抗营养因子种类及危害分析 |
1.3.1 单宁 |
1.3.2 植酸 |
1.3.3 皂苷 |
1.3.4 胰蛋白酶抑制剂 |
1.4 黑豆抗营养因子的去除方法 |
1.4.1 物理处理法 |
1.4.2 化学处理法 |
1.4.3 生物处理法 |
1.5 新型射频加热技术分析 |
1.5.1 射频技术的发展历程 |
1.5.2 射频技术的工作原理 |
1.5.3 射频技术的应用范围 |
第二章 黑豆介电特性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及仪器 |
2.1.2 方法 |
2.2 介电测试方法 |
2.2.1 样品制备 |
2.2.2 介电性能测定 |
2.3 介电常数和损耗因子 |
2.3.1 频率对介电性能的影响 |
2.3.2 含水率对介电性能的影响 |
2.3.3 温度对介电性能的影响 |
2.3.4 样品穿透深度 |
2.4 结论 |
第三章 射频处理对黑豆品质的影响 |
3.1 实验原料与设备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黑豆样品处理 |
3.2.2 水分含量的测定 |
3.2.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3.2.4 总脂肪含量的测定 |
3.2.5 淀粉含量的测定 |
3.2.6 灰分含量的测定 |
3.2.7 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
3.2.8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3.2.9 黑豆蛋白体外消化率的测定 |
3.2.10 黑豆贮藏蛋白的提取 |
3.2.11 黑豆贮藏蛋白SDS-PAGE分析 |
3.2.12 色泽的测定 |
3.2.13 微观结构的测定 |
3.2.14 抗营养因子含量的测定 |
3.2.15 数据分析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射频对黑豆营养成分的影响 |
3.3.2 脂肪酸含量 |
3.3.3 氨基酸含量 |
3.3.4 黑豆蛋白体外消化率 |
3.3.5 黑豆贮藏蛋白SDS-PAGE分析 |
3.3.6 色度分析 |
3.3.7 微观结构观察 |
3.3.8 原子力显微镜 |
3.3.9 射频对黑豆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饲料中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1章 引言 |
1.1 鱼粉的营养价值 |
1.2 鱼资源面临衰退及鱼粉浪费问题 |
1.3 大豆粕的营养特性及存在的问题 |
1.3.1 大豆粕的营养价值 |
1.3.2 水产动物对大豆粕和鱼粉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
1.3.3 大豆粕原料的抗营养因子 |
1.3.4 大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消除方法 |
1.4 水产动物饲料中大豆粕替代鱼粉的研究概况 |
1.5 牛蛙营养需求和饲料的研究概况 |
1.5.1 牛蛙养殖概况 |
1.5.2 牛蛙饲料研究概况 |
1.5.3 牛蛙营养需求研究概况 |
1.6 研究目与内容 |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2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
第2章 实验材料、仪器及其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仪器 |
2.3 方法 |
第3章 实验结果 |
3.1 饲料中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饲料中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
3.3 饲料中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形体指标的影响 |
3.4 饲料中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后腿指数的影响 |
3.5 饲料中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全体组织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
3.6 饲料中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全体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
3.7 饲料中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后腿肌肉组织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
3.8 饲料中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后腿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
3.9 饲料中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肠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3.10 饲料中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力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3.11 饲料中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肠道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4章 讨论 |
4.1 饲料中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生长性能的影响 |
4.1.1 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摄食率的影响 |
4.1.2 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生长性能及存活率的影响 |
4.1.3 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
4.1.4 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 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形体指数的影响 |
4.2.1 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肝脏指数和内脏指数的影响 |
4.2.2 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肥满度的影响 |
4.2.3 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后腿指数的影响 |
4.3 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全体及后腿肌肉组织营养成分的影响 |
4.3.1 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全体组织营养成分的影响 |
4.3.2 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后腿肌肉组织营养成分的影响 |
4.4 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全体及后腿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
4.5 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肠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4.5.1 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肠道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
4.5.2 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肠道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
4.5.3 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肠道脂肪酶活力的影响 |
4.6 饲料中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力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4.7 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不同进口大豆及其制品的营养品质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本文常用缩略语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大豆概述 |
1.1 大豆的营养价值 |
1.2 我国大豆发展现状 |
1.3 国内外大豆科研现状及研究趋势 |
2. 大豆制品 |
2.1 大豆皮 |
2.2 大豆仁 |
2.3 膨化大豆 |
2.4 去皮豆粕 |
2.5 43%豆粕 |
3. 大豆及其制品的营养成分及相关抗营养因子 |
3.1 大豆蛋白 |
3.2 大豆磷脂 |
3.3 抗营养因子 |
4. 大豆中抗营养因子的去除 |
4.1 热处理法 |
4.1.1 膨化处理 |
4.1.2 热处理法存在的弊端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不同进口大豆及其制品的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及时间 |
1.2. 试验材料 |
1.3. 样品采集 |
1.4 研究方法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进口大豆的常规营养含量 |
2.2 不同进口大豆豆皮的常规营养分析 |
2.3 不同进口大豆豆仁的常规营养分析 |
2.4 不同进口大豆膨化豆仁的常规营养分析 |
2.5 不同进口大豆去皮豆粕的常规营养分析 |
2.6 不同进口大豆43%豆粕产品常规营养分析 |
2.7 不同进口大豆43%豆粕产品的氨基酸组成分析 |
3 讨论 |
3.1 大豆及其制品的水分含量 |
3.2 大豆及其制品的粗蛋白含量 |
3.3 大豆及其制品的粗脂肪含量 |
3.4 大豆及其制品的粗纤维含量 |
3.5 43%豆粕中的氨基酸组成 |
4 综合评价结果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不同进口大豆及其制品的脲酶活性、蛋白溶解度的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及时间 |
1.2 试验材料 |
1.3 样品采集 |
1.4 研究方法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进口大豆脲酶活性和蛋白溶解度分析 |
2.2 不同进口大豆豆皮脲酶活性和蛋白溶解度分析 |
2.3 不同进口大豆豆仁的脲酶活性和蛋白溶解度分析 |
2.4 不同进口大豆膨化豆仁的脲酶活性和蛋白溶解度分析 |
2.5 不同进口大豆去皮豆粕的脲酶活性和蛋白溶解度分析 |
2.6 不同进口大豆43%豆粕的脲酶活性和蛋白溶解度分析 |
3 讨论 |
3.1 大豆及其制品的脲酶活性 |
3.2 大豆及其制品的蛋白溶解度 |
4 综合评价结果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9)饲料中主要抗营养因子作用机理及其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饲料中主要抗营养因子 |
1.1 酶抑制剂因子 |
1.1.1 蛋白酶抑制剂 |
1.1.2 其它酶抑制剂 |
1.2 植物外源凝集素 |
1.3 非淀粉多糖 |
1.4 单宁 |
2 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 |
2.1 降低蛋白质的利用率 |
2.1.1 胰蛋白酶抑制剂 |
2.1.2 植物血凝素 |
2.1.3 单宁 |
2.1.4 多酚类化合物 |
2.2 降低饲料能量利用率 |
2.3 其他抗营养作用 |
3 降低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危害的措施和方法 |
3.1 物理方法 |
3.1.1 加热 |
3.1.2 机械加工法 |
3.2 化学方法 |
3.3 其他方法 |
4 小结 |
(10)鸡枞菌和云芝中α-半乳糖苷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引言 |
1.1 α-半乳糖苷酶的定义 |
1.2 α-半乳糖苷酶的来源 |
1.3 α-半乳糖苷酶的测定及分离纯化方法 |
1.4 α-半乳糖苷酶的纯化方法 |
1.5 影响α-半乳糖苷酶合成的因素 |
1.6 α-半乳糖苷酶的发酵工艺 |
1.7 α-半乳糖苷酶的应用 |
1.8 α-半乳糖苷类物质的降解 |
1.9 大型真菌中生理活性物质 |
1.11 菌糠的营养价值 |
1.1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鸡枞菌α-半乳糖苷酶的分离纯化、理化性质的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云芝发酵液中α-半乳糖苷酶的诱导,纯化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云芝和平菇菌糠α-半乳糖苷酶含量及饲用安全性评价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鸡枞菌子实体中α-半乳糖苷酶的分离纯化、理化性质的研究 |
5.2 云芝发酵液中α-半乳糖苷酶的诱导,纯化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
5.3 云芝和平菇菌糠α-半乳糖苷酶含量及饲用安全性评价 |
5.4 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介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参与完成专利 |
四、抗营养因子及其钝化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饲料原料中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J]. 梁洪慧,谭会泽,赵江涛,董莹,何鑫,张瑜,王凤麟,杨露,区美怡.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2(01)
- [2]药食同源植物丁香各部位抗营养因子分析[J]. 刘积光,高玉梅,刘平怀.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07)
- [3]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去除技术研究[D]. 田振东. 黑龙江大学, 2018(10)
- [4]益生菌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小肠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D]. 杨海霞.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6)
- [5]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理及降低方法[J]. 徐汉盛,王琤韡. 饲料与畜牧, 2016(09)
- [6]黑豆介电特性及射频加热对其品质的影响[D]. 王竹怡.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7]饲料中大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D]. 方卫东. 集美大学, 2016(04)
- [8]不同进口大豆及其制品的营养品质评定[D]. 赵鑫.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9]饲料中主要抗营养因子作用机理及其防治措施[J]. 权心娇,王思珍,曹颖霞. 吉林畜牧兽医, 2014(12)
- [10]鸡枞菌和云芝中α-半乳糖苷酶的研究[D]. 杜芳.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