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误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保平,朱森,王晓涛,杨浩,彭怀文,喻怀斌[1](2021)在《丁硫克百威中毒致横纹肌溶解和急性呼吸衰竭一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有机磷中毒导致横纹肌溶解(Rhabdomyolysis, RM)的病例目前已有报道[1], 但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毒导致RM的病例很少报道。丁硫克百威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代表药物之一, 丁硫克百威中毒致RM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更是罕见。六安市中医院2020年9月收治一例丁硫克百威中毒致RM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 经积极救治, 顺利出院。1 病历资料患者黄某, 男性, 75岁, 独居老人, 因"意识障
孙莹莹,刘洁,唐亚慧,赵光举,卢中秋[2](2020)在《急性重症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救治二例》文中提出本文对2019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例急性重症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病情较重,出现呼吸衰竭及昏迷,最终经治疗好转出院。对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主要予抗胆碱能作用及脏器支持治疗。
肖宇[3](2020)在《高敏肌钙蛋白T对不同程度农药中毒的心肌损伤评估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比较在不同程度急性农药中毒组的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高敏肌钙蛋白T(hypersensitivity troponin T,hs-cTnT)实验室指标,探讨hs-cTnT对评估不同程度急性农药中毒后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7年08月至2019年08月收治的68例急性农药中毒患者为实验组,选取健康体检患者21例为对照组,入院后详细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疾病、中毒时间及方式、中毒农药种类等。参照急性农药中毒的诊断分级标准,将实验组分成三组,分别为轻、中、重度中毒组;分别记录实验组口服农药后4h、12h、24h、36h的hs-cTnT、cTnI、CKMB值,对照组记录入院当天hs-cTnT、cTnI、CKMB值,最后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口服农药后4h、24h、36h:轻度中毒组的hs-cTnT、cTnI及CKMB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中度中毒组的hs-cTn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TnI、CKMB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重度中毒组hs-cTnT、cTnI及CKMB值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口服农药后12h:轻度中毒组的hs-cTn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TnI、CKMB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中度中毒组的hs-cTn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TnI、CKMB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重度中毒组hs-cTnT、cTnI及CKMB值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口服农药后各时间点的hs-cTnT值在实验组各组间的比较:重度中毒组的hs-cTnT值高于轻度、中度中毒组(P<0.05);中度中毒组的hs-cTnT值高于轻度中毒组(P<0.05)。口服农药后各时间点的cTnI、CKMB值在实验组各组间的比较:重度中毒组的cTnI、CKMB值高于轻度、中度中毒组(P<0.05);轻度中毒组的cTnI、CKMB值与中度中毒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轻度农药中毒后心肌损伤的评估中hs-cTnT、cTnI、CKMB诊断价值均有限。在重度农药中毒后心肌损伤的评估中hs-cTnT、cTnI、CKMB均具有诊断价值。在中度农药中毒后心肌损伤的评估中hs-cTnT较cTnI、CKMB更具有诊断价值。
崔晓磊,高恒波,田英平[4](2019)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治临床专家共识(2016)》解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是最常见的农药中毒,通常情况其诊断容易,不需复杂的鉴别诊断,但毒物接触史不明或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其鉴别诊断就极其重要。现结合笔者经验及《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治临床专家共识2016》[1](以下简称《共识》),对此阐述如下。1 AOPP的诊断原则急性中毒的诊断包括毒物暴露、临床诊断、临床
许丹,郑创亮[5](2018)在《残杀威中毒误诊致死亡1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残杀威属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杀虫剂[1],其急性中毒已不常见,更少见死亡报道。2016年8月19日某杀虫公司员工因过量接触"顺氯·残杀威"而导致一起急性农药中毒事故,送医就诊后死亡。我们对该事故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死者男,64岁,2016年8月19日14:40至16:00,与同事刘某在某社区进行下水道杀虫服务。死者身穿棉质工衣、工帽,戴普通手套、纱布口罩,最初负责撬开和盖上沙井盖,15:02至16:00负责喷药,16:00完成杀虫工作。2 h后死者出
吴冰[6](2016)在《银川市郊蔬菜大棚农药残留现况及种植人员心血管健康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掌握蔬菜及土壤中农药残留现况,统计作业人员农药暴露情况,了解该人群心血管健康现状并探讨心血管健康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次为现况调查,系统随机抽样方法选择银川市两个区、一个县,共四个种植集中的大棚蔬菜园区作为调查地点。随机抽取39座蔬菜大棚进行大棚内、外环境监测并对棚内蔬菜和土壤中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的农药残留通过GC-MS方法进行检测。对448名大棚蔬菜种植者进行1对1问卷调查,为定量调查提供依据。选择50%(237位)调查对象进行心电图、血压等心血管健康项目体检。采用单因素分析不同人群因素、职业因素对血压、心电图结果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个因素与心血管健康发生的关系。结果1、大棚蔬菜及土壤样品中农残检出情况蔬菜样品进行农药检测:有机磷检出6种,检出率85.5%,超标率为7.27%;7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共检出3种,有27份样品检出,检出率为49.1%,样品中无农残超标现象;5种拟除虫菊酯均检出,菜样该类农药的检出率为69.09%,三类农药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土壤样品进行农药检测,39份土样均有农药残留检出,检出率为100%。三类农药的检出情况为:土壤中9种有机磷农药检出,检出率为100%,其中检出率最高为灭线磷100%;土壤中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出,检出率为25.64%;土壤中5种拟除虫菊酯均检出,检出率为92.31%。土壤中三类农药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蔬菜大棚内环境监测情况大棚内温度、湿度、氮氧化物以及二氧化硫含量的监测。棚内监测值均高于棚外对照点(p>0.05)。3、问卷调查信息个人生活习惯方面:调查中发现由于劳动强度与工作性质关系,作业人员饮食不规律,每日吃两顿饭者180人,占总人数40.18%;不食用早餐者198人占44.2%;大棚种植方面:每日工作时间在八小时以上居多,占51.12%;年大棚工作天数在300天以上居多,占54.24%;农药使用情况方面:81.47%的种植者存在混配农药现象;61.16%的种植者平均每喷洒一次农药用时1-2小时之间;安全防护知识和行为方面:在喷洒农药过程中无防护措施的比例为27.9%;调查者对于农药与人体有哪些接触途径的问题上82人表达不知道,占18.3%。农药累积暴露分组:根据农药累积暴露评分公式,计算出448名调查对象的农药累积暴露强度评分。按33%百分位数(8.192),67%百分位数(24.576)将调查者分为低暴露组、中暴露组、高暴露组。对各暴露组在人群一般信息的分布做检验,各暴露组在年龄分层分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疾病多发主诉症状:对不同暴露程度组调查对象的心血管多发症报告率进2?检验,其中右后背牵扯痛、夜间呼吸困难、频繁恶心晕眩、局部紫绀4项症状的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血管疾病多发症状报告人数131人,发生率29.2%。在不同暴露分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体检结果在知情自愿前提下选择50%进行健康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三围、心电图、血压、心率。最终体检人数为237人。电图异常85例,占35.4%;高血压123例,占51.9%;心血管健康异常者162人,占68.4%。2?检验显示:心电图异常、高血压与年龄、暴露强度、主诉心血管多发症状、吸烟、饮酒和吃早餐等因素有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or=0.622)、吃早饭(or=0.532)、吸烟(or=2.095)、饮酒(or=2.534)、暴露分级(or=2.209)、单次喷洒农药时长(OR=1.996)、BMI(OR=1.131)、腰臀比(OR=1.909)、心率异常(OR=14.884)和主诉心血管症状(OR=3.7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因素有:BMI(OR=1.093)、主诉心血管症状(OR=3.326)、心率异常(OR=13.265)、腰臀比(OR=2.005)、饮酒(OR=2.108)、暴露分级(OR=1.639)和单次喷药时长(OR=1.847)。结论蔬菜大棚对比室外具有高温、高湿、高刺激气体浓度的特点;银川市郊大棚蔬菜存在农药残留情况,且在土壤中农药检出率较高;大棚种植者文化程度低、劳动时间长、农药使用行为不规范,农药防护水平低;大棚作业人员心血管健康状况较严重,不同程度的农药暴露影响种植者心血管健康状况。
王汝欢[7](2013)在《宾赛克嗪对氨基甲酸酯类毒剂抗毒效应的药理学特征》文中研究指明氨基甲酸酯类毒剂(carbamates pesticide,CB)中毒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胆碱酯酶,产生大量的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胆碱能受体,导致胆碱能危象。目前,WHO推荐的标准救治方案是以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为主的综合治疗。这一方案存在很多局限。阿托品可降低M样毒性反应,但是阿托品的组织选择性差,对M受体的亚型选择性不强,毒副作用多,易导致阿托品中毒而死亡。宾赛克嗪是我室合成的新结构类型的化合物。前期研究表明宾赛克嗪对有机磷中毒具有速效、强效和特效救治作用。宾赛克嗪是一个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抗循环衰竭治疗药物。我们进一步评价宾赛克嗪对氨基甲酸酯类毒剂灭多威、克百威和涕灭威中毒的抗毒效应。一、宾赛克嗪对灭多威抗毒效应的药理学特征宾赛克嗪和阿托品(18mg/kg)预防给药分别可以使灭多威的LD50±L95从6.70±0.53mg/kg提高到87.52±16.64mg/kg和39.32±6.11mg/kg,宾赛克嗪抗毒的PR值提高了12.06倍,而阿托品仅提高了4.87倍。宾赛克嗪对抗灭多威1.2LD(11.2mg/kg)中毒致死作用,其ED50为0.288±0.101mg/kg,而阿托品的ED50为0.322±0.196mg/kg。二、宾赛克嗪对克百威抗毒效应的药理学特征宾赛克嗪和阿托品(18mg/kg)预防给药分别可以使克百威的LD50±L95从1.04±0.24mg/kg提高到18.66±4.18mg/kg和9.02±1.71mg/kg,宾赛克嗪抗毒的PR值提高了16.95倍,而阿托品仅提高了6.68倍。宾赛克嗪对抗克百威1.2LD(2.5mg/kg)中毒致死作用,其ED50为0.29±0.10mg/kg,而阿托品的ED50为0.32±0.20mg/kg。三、宾赛克嗪对涕灭威抗毒效应的药理学特征宾赛克嗪和阿托品(18mg/kg)预防给药分别可以使涕灭威的LD50±L95从0.34±0.02mg/kg提高到3.67±0.56mg/kg和1.63±0.30mg/kg,宾赛克嗪抗毒的PR值提高了10.01倍,而阿托品仅提高了3.90倍。宾赛克嗪对抗涕灭威1.2LD(0.5mg/kg)中毒致死作用,其ED50为0.40±0.09mg/kg,而阿托品的ED50为0.12±0.06mg/kg,宾赛克嗪的抗毒作用与阿托品相当。四、宾赛克嗪对灭多威诱发循环衰竭的治疗作用在灭多威腹腔注射系统染毒诱发大鼠循环衰竭的实验模型上,观察宾赛克嗪肌肉注射对循环衰竭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心电图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染毒前相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血压(MBP)、心率(HR)和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左室内压上升段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心肌纤维缩短速度(Vpm)、心肌纤维缩短速度的理论最大值(Vmax)以及+dp/dtmax与IP的比值(+dp/dtmax/IP)均显着降低(P<0.01),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左室舒张压(LVDP)、左室内压下降段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以及等容收缩期压力(IP)显着升高(P<0.01);心电图表现为P波倒置或消失、T波抬高、心动过缓、P-R间期和RR间期改变等。与循环衰竭时相比,给予宾赛克嗪0.25-1.0mg/kg或阿托品1.0mg/kg治疗后,在1min内,外周血压SBP、DBP、MBP显着升高(P<0.05,P<0.01),在观察的60min内外周血压维持平稳;在0.5-2min内,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dp/dtmax、Vpm、Vmax以及+dp/dtmax/IP均显着升高(P<0.05,P<0.01),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LVDP、-dp/dtmax以及IP显着降低(P<0.05,P<0.01),血流动力学参数各指标均脱离循环衰竭水平(P<0.05,P<0.01);在1min内心电图显着改善,在3min内基本恢复。表明新型抗胆碱药物宾赛克嗪具有抗灭多威中毒诱发循环衰竭的作用。五、宾赛克嗪对克百威诱发循环衰竭的治疗作用在克百威腹腔注射系统染毒诱发大鼠循环衰竭的实验模型上,观察宾赛克嗪肌肉注射对循环衰竭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心电图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染毒前相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血压(MBP)、心率(HR)和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左室内压上升段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心肌纤维缩短速度(Vpm)、心肌纤维缩短速度的理论最大值(Vmax)以及+dp/dtmax与IP的比值(+dp/dtmax/IP)均显着降低(P<0.01),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压(LVDP)、左室内压下降段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以及等容收缩期压力(IP)显着升高(P<0.01);心电图表现为P波倒置或消失、T波抬高、心动过缓、P-R间期和RR间期改变等。与循环衰竭时相比,给予宾赛克嗪0.25-1.0mg/kg或阿托品1.0mg/kg治疗后,在1min内,外周血压SBP、DBP、MBP显着升高(P<0.05,P<0.01),在观察的60min内外周血压维持平稳;在0.5-2min内,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dp/dtmax、Vpm、Vmax以及+dp/dtmax/IP均显着升高(P<0.05,P<0.01),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LVDP、-dp/dtmax以及IP显着降低(P<0.05,P<0.01),血流动力学参数各指标均脱离循环衰竭水平(P<0.05,P<0.01);在1min内心电图显着改善,在3min内基本恢复。表明新型抗胆碱药物宾赛克嗪具有抗克百威中毒诱发循环衰竭的作用。六、宾赛克嗪对涕灭威诱发循环衰竭的治疗作用在涕灭威腹腔注射系统染毒诱发大鼠循环衰竭的实验模型上,观察宾赛克嗪肌肉注射对循环衰竭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心电图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染毒前相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血压(MBP)、心率(HR)和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左室内压上升段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心肌纤维缩短速度(Vpm)、心肌纤维缩短速度的理论最大值(Vmax)以及+dp/dtmax与IP的比值(+dp/dtmax/IP)均显着降低(P<0.01),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压(LVDP)、左室内压下降段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以及等容收缩期压力(IP)显着升高(P<0.01);心电图表现为P波倒置或消失、T波抬高、心动过缓、P-R间期和RR间期改变等。与循环衰竭时相比,给予宾赛克嗪0.25-1.0mg/kg或阿托品1.0mg/kg治疗后,在1min内,外周血压SBP、DBP、MBP显着升高(P<0.05,P<0.01),在观察的60min内外周血压维持平稳;在0.5-2min内,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dp/dtmax、Vpm、Vmax以及+dp/dtmax/IP均显着升高(P<0.05,P<0.01),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LVDP、-dp/dtmax以及IP显着降低(P<0.05,P<0.01),血流动力学参数各指标均脱离循环衰竭水平(P<0.05,P<0.01);在1min内心电图显着改善,在3min内基本恢复。表明新型抗胆碱药物宾赛克嗪具有抗涕灭威中毒诱发循环衰竭的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结论如下:1.宾赛克嗪(18mg/kg ip)抗氨基甲酸酯类毒剂灭多威、克百威和涕灭威中毒的PR值比阿托品(18mg/kg ip)高一倍多。2.宾赛克嗪和阿托品对抗氨基甲酸酯类毒剂灭多威、克百威和涕灭威1.2LD中毒致死作用相当。3.氨基甲酸酯类毒剂灭多威、克百威和涕灭威系统染毒诱发大鼠循环衰竭,其血流动力学特征体现为,血压、心率、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显着下降;心电图异常体现为,心率缓慢,心脏节律紊乱。表明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心脏起搏和传导系统功能均受到显着的抑制。4.在氨基甲酸酯类毒剂灭多威、克百威和涕灭威系统染毒诱发大鼠循环衰竭的实验模型上,宾赛克嗪可对抗灭多威、克百威和涕灭威诱发大鼠循环衰竭时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的异常改变,血压和心率恢复时间为0.5-1min,心功能恢复时间为0.5-2min,心电图在1min内显着改善,在3min内基本恢复。表明宾赛克嗪具有速效和强效救治氨基甲酸酯类毒剂中毒时循环衰竭的作用。
刘雪[8](2012)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银杏叶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文中指出银杏叶具有改善心脑血管功能、抗记忆力减退和老年性痴呆等医疗保健作用,然而在银杏种植过程中,由于受到昆虫的危害,银杏叶产量逐渐下降,为防治昆虫的侵害,人们大量使用农药,从而引起农药残留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外技术壁垒的提高,尤其是日本肯定列表实施后,加大了出口残留检测要求,对我国银杏叶出口检测要求更高,因此加强对银杏叶中农药残留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银杏叶中常用的1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提取、净化技术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条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银杏叶中1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优化色谱质谱条件。通过对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的优化,最终确定定性离子及定量离子,并确定最优的色谱条件为XTerra MS C18色谱柱(150mm×2.1mm,3.5m)作为分析柱,柱温:40℃,流速:0.3mL/min,梯度洗脱;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ESI(+);多重反应监测方式(MRM);毛细管电压3.0KV;离子源温度110℃;脱溶剂温度400℃;脱溶剂气流量500L/hr;锥孔气流量80L/hr。在本实验选用的流动相及梯度洗脱条件下,15种目标农药经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测定。1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20~5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62~0.9999。(2)优化了银杏叶中农药残留分析的前处理条件。从提取溶剂的种类和用量、SPE小柱填料及洗脱溶剂的种类和用量五个方面对SPE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最优的SPE前处理方法:30mL乙腈均质提取,TPT柱净化,25mL乙腈:甲苯(3:1,v/v)溶液淋洗并收集后旋转蒸干,乙腈定容,过滤膜,上机进样测定。此前处理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符合农残多残留检测的技术要求。(3)进行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实验。利用上述前处理方法在4、10、20和40g/kg4个水平进行添加回收率实验,每个水平重复5次,银杏叶4个添加浓度平均回收率为65.22%~96.60%,相对标准偏差为1.43%~10.06%。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符合农药多残留检测的技术要求,为银杏叶出口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杨如箴[9](2011)在《药用植物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药材在保护人民群众健康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种植药材的产量,在栽培过程中要使用各种类型的农药。这就会造成中药材的农药残留,这将严重的影响我国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中的声誉。因此加强中药材中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研究采用了简单、快速、高效的前处理技术,并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多种农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并为我国中药材的出口提供了技术支撑。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了甘草和黄芪及其提取物中11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以11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为分析目标物,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经UPLC-MS/MS(ESI+)检测。获得了一种适用于甘草、黄芪及其提取物有效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以甘草及提取物为例,分别进行了0.02、0.04和0.1 mg kg-1三个浓度的添加回收率实验,甘草回收率在72.2%~94.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0.7%~7.8%;甘草提取物的回收率在73.8%~94.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5%~12.7%。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符合农药多残留检测的技术要求,方法适用于甘草、黄芪及提取物等中草药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2.采用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QuEChERS-UPLC-MS/MS)建立了红花中14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以14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为目标分析物,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分散固相萃取法净化后,用U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4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5.0~200.0μg L-1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添加水平为0.01、0.02、0.04、0.08 mg kg-1时,回收率为95.0%~106.2%;相对标准偏差为1.0%~7.5%;方法的最小检出限和最低定量限范围分别为0.2~3.5μg kg-1和0.7~11.7μg kg-1。该方法简单、快速,符合农药多残留检测的技术要求,不仅适用于红花等中草药中多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同时检测,而且还能较好的解决复杂基质极易出现的干扰问题。3.采用分散固相萃取-加速溶剂萃取技术并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甘草中1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以1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为目标分析物,样品以乙腈为提取剂经加速溶剂萃取方法提取、提取液经分散固相萃取法净化后,采用U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10.0~200.0μg L-1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6);添加水平为0.05、0.1、0.2 mg kg-1时,回收率为79.7%~99.3%;相对标准偏差<10%;方法的最小检出限和最低定量限范围分别为0.2~5.0μg kg-1和0.7~16.6μg kg-1。该方法简单、快速,符合农药多残留检测的技术要求,不仅适用于甘草等中草药中多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同时检测,而且还能较好的解决复杂基质极易出现的干扰问题。
裘国祥[10](2011)在《15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诊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毒在广大农村地区时有发生,我们对15例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5例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者10岁,年龄最大者71岁,平均年龄为45.2岁。职业分布:农民13例,农村小学生1例,农村中学生1例。中毒途径:经口中毒共4例(2例为自杀性口
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误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3)高敏肌钙蛋白T对不同程度农药中毒的心肌损伤评估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病例选择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分组 |
2.5 观察指标与标准 |
2.6 实验方法 |
2.6.1 hs-cTnT测定 |
2.6.2 cTnI测定 |
2.6.3 CKMB测定 |
2.7 统计学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
3.2 口服农药后4h的 hs-cTnT、cTnI、CKMB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
3.3 口服农药后12h的 hs-cTnT、cTnI、CKMB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
3.4 口服农药后24h的 hs-cTnT、cTnI、CKMB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
3.5 口服农药后36h的 hs-cTnT、cTnI、CKMB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
3.6 实验组口服农药后各时间点的hs-cTnT值 |
4 讨论 |
4.1 急性农药中毒后心肌损伤 |
4.2 CKMB、cTnI及 hs-cTnT对评估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 |
4.3 早期治疗对急性农药中毒心肌损伤的影响 |
4.4 hs-cTnT对识别急性农药中毒后心肌损伤的价值 |
5 不足之处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性农药中毒心肌损伤及其标志物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治临床专家共识(2016)》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 AOPP的诊断原则 |
2 AOPP的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
2.1 毒物接触史 |
2.2 AOPP的临床表现 |
2.3 ChE活力测定的意义 |
2.4 毒物分析与检测 |
2.5 鉴别诊断的疾病与中毒 |
2.5.1 鉴别诊断的疾病 |
2.5.2 鉴别诊断的急性中毒 |
(1)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
(2) 沙蚕毒素类农药中毒 |
(3) 其他存在胆碱能兴奋表现的急性中毒 |
(4) 解毒剂试验 |
3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确诊 |
(6)银川市郊蔬菜大棚农药残留现况及种植人员心血管健康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一、研究内容 |
二、技术路线图 |
第三章 对象与方法 |
1. 调查对象 |
2.研究方法 |
第四章 结果 |
1、蔬菜大棚环境监测情况 |
2、蔬菜大棚蔬菜及土壤中农药残留检测情况 |
3. 问卷调查结果 |
4. 蔬菜大棚作业者心血管健康状况 |
第五章 讨论及结论 |
第六章 建议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宾赛克嗪对氨基甲酸酯类毒剂抗毒效应的药理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与略语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第一章 宾赛克嗪对氨基甲酸酯类毒剂抗毒效应的药理学特征 |
第一节 宾赛克嗪对灭多威抗毒效应的药理学特征 |
结语 |
第二节 宾赛克嗪对克百威抗毒效应的药理学特征 |
结语 |
第三节 宾赛克嗪对涕灭威抗毒效应的药理学特征 |
结语 |
第二章 宾赛克嗪对氨基甲酸酯类毒剂诱发循环衰竭的治疗作用 |
第一节 宾赛克嗪对灭多威诱发循环衰竭的治疗作用 |
结语 |
第二节 宾赛克嗪对克百威诱发循环衰竭的治疗作用 |
结语 |
第三节 宾赛克嗪对涕灭威诱发循环衰竭的治疗作用 |
结语 |
讨论 |
实验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论着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银杏叶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样品中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技术 |
1.2.1 固相萃取技术 |
1.2.2 固相微萃取技术 |
1.2.3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
1.2.4 凝胶渗透色谱技术 |
1.2.5 基质固相分散技术 |
1.2.6 加速溶剂萃取技术 |
1.2.7 免疫亲和色谱技术 |
1.2.8 浊点萃取技术 |
1.2.9 QuEChERS 法 |
1.3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
1.3.1 薄层色谱法 |
1.3.2 气相色谱法 |
1.3.3 高效液相色谱法 |
1.3.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1.3.5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1.3.6 免疫分析法 |
1.3.7 毛细管电泳技术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1.4.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农药标准品 |
2.1.3 化学试剂 |
2.1.4 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农药标准溶液的配制 |
2.2.2 UPLC-MS/MS 分析条件 |
2.2.2.1 色谱分离条件 |
2.2.2.2 质谱条件 |
2.2.3 样品前处理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仪器条件的优化 |
3.1.1 色谱条件的优化 |
3.1.2 质谱条件的优化 |
3.2 样品提取条件的优化 |
3.2.1 提取溶剂的优化 |
3.2.2 提取溶剂用量的优化 |
3.2.3 样品中油状物质的去除 |
3.3 样品净化条件的优化 |
3.3.1 固相萃取柱的选择 |
3.3.2 洗脱液种类的选择 |
3.3.3 洗脱液用量的选择 |
3.4 标准曲线、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 |
3.4.1 标准曲线 |
3.4.2 方法的回收率、精密度 |
4 讨论 |
4.1 色谱条件的比较 |
4.2 固相萃取柱中 Carbon/NH2柱与 TPT柱的比较 |
5 结论 |
6. 创新点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
6.1 创新点 |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6.2.1 QuECHERS 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
6.2.2 银杏叶提取物以及干银杏叶样品的农药残留分析 |
6.2.3 扩大方法的适用范围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9)药用植物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药材中的农药残留问题 |
1.1.2 中药材中的重金属残留问题 |
1.2 样品中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技术 |
1.2.1 提取溶剂的选择 |
1.2.2 提取方法 |
1.2.3 净化方法 |
1.2.3.1 磺化法 |
1.2.3.2 液-液萃取法 |
1.2.3.3 柱层析法 |
1.2.3.4 固相萃取法 |
1.2.3.5 固相微萃取技术 |
1.2.3.6 冷冻沉淀净化技术 |
1.2.3.7 凝胶渗透色谱法 |
1.2.3.8 QuEChERS 方法 |
1.3 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 |
1.3.1 气相色谱法 |
1.3.2 气相色谱-质谱法 |
1.3.3 高效液相色谱法 |
1.3.4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1.4 我国中药材中农药残留分析的现状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1.5.1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农药标准品 |
2.1.3 化学试剂 |
2.1.4 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农药标准溶液的配制 |
2.2.2 UPLC-MS/MS 分析条件 |
2.2.3 样品前处理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GPC 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
3.1.1 提取条件的优化 |
3.1.2 GPC 净化条件的选择 |
3.1.3 液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
3.1.4 回收率、精密度及检测限 |
3.1.5 方法适应性的验证 |
3.2 QuEChERS 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
3.2.1 提取条件的优化 |
3.2.2 净化方法的优化 |
3.2.3 回收率、精密度及检出限 |
3.3 ASE-DSPE 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
3.3.1 提取条件的优化 |
3.3.2 净化条件的优化 |
3.3.3 回收率、精密度及检出限 |
3.3.4 方法的应用 |
4 讨论 |
4.1 GPC 前处理方法的本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
4.2 QuEChERS 前处理方法的本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
4.3 ASE 前处理方法的本质及其影响因素 |
5 结论 |
6 创新点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
6.1 创新点 |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6.2.1 三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的综合比较 |
6.2.2 扩大GPC、QuEChERS、ASE-DSPE 三种方法适用范围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误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丁硫克百威中毒致横纹肌溶解和急性呼吸衰竭一例并文献复习[J]. 徐保平,朱森,王晓涛,杨浩,彭怀文,喻怀斌.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11)
- [2]急性重症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救治二例[J]. 孙莹莹,刘洁,唐亚慧,赵光举,卢中秋.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0(11)
- [3]高敏肌钙蛋白T对不同程度农药中毒的心肌损伤评估价值[D]. 肖宇.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4]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治临床专家共识(2016)》解读[J]. 崔晓磊,高恒波,田英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08)
- [5]残杀威中毒误诊致死亡1例[J]. 许丹,郑创亮.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8(09)
- [6]银川市郊蔬菜大棚农药残留现况及种植人员心血管健康影响因素分析[D]. 吴冰. 宁夏医科大学, 2016(03)
- [7]宾赛克嗪对氨基甲酸酯类毒剂抗毒效应的药理学特征[D]. 王汝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3(01)
- [8]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银杏叶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D]. 刘雪. 山东农业大学, 2012(02)
- [9]药用植物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D]. 杨如箴. 山东农业大学, 2011(08)
- [10]15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诊治分析[J]. 裘国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01)
标签:氨基甲酸酯论文;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论文; 农药中毒论文; 蔬菜论文; 农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