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贸发局促香港企业开拓内地环保产业市场

香港贸发局促香港企业开拓内地环保产业市场

一、香港贸发局力促港商开拓内地环保产业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刘永平[1](2016)在《我国产业安全政府监管体系研究》文中提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随之,产业安全问题在日常经济活动中越来越突出,我国连续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对外投资频招安全审查,给产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亦对外贸增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其影响超越了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媒体、外交、政治领域。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影响到全球利益的再平衡,中国希望和平崛起,就必须防范不安全因素的发酵。当前,维护产业安全已成为国家的战略性任务。相对于现实的需求,产业安全理论中关于政府监管的部分还缺乏系统的研究,落后于国家在安全领域的监管实践和需要。因此,本文的选题目的,就是尝试填补在我国产业安全领域,政府监管体系理论研究的空白。产业安全作为经济安全的核心,受到经济安全因素的覆盖;经济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分支又受到国家安全因素的覆盖,导致产业安全研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个庞大的系统。所以,有关产业安全的研究,相应地涉及广泛的理论范畴和社会活动领域。本文在研究方法上,参阅产业安全基础理论、产业安全政府监管理论的已有研究成果,结合产业安全的特点,以系统论为基本研究方法,广泛融入管理学、经济学、贸易理论、竞争力理论、产业经济学、运筹学、博弈论等理论成果中的观点和思想,引用相关领域的实证研究成果,并援引大量案例和事实,尝试以新的视角,搭建对产业安全成因、演化轨迹更有解释力的理论框架。采取了实证分析与系统分析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性地解析了产业安全的生成与发展规律。并借鉴各主要国家产业安全监管实践经验,系统地提出了完善和提高我国产业安全政府监管体系的建议。根据查新结果,国内外对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尚有很多的空白需要填补。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和结论涉及多个方面。首先,以系统论的方法确立了产业安全系统,认定国内产业的存在是因国家的存在所至,将政府作为产业安全主体之一纳入系统,确立了以产业和政府共同作为系统主体的“双主体”结构。揭示了产业竞争的内生性,说明了产业安全问题源于产业的对外竞争,产业竞争也会通过国家竞争的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把系统与外部环境相联系的竞争关系作为产业安全的监管对象,监管范围覆盖了贸易竞争、投资竞争、要素竞争、环境竞争和危机竞争,明确了产业安全政府监管体系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研究揭示了产业竞争以国民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竞争中国民利益发生减损即构成了产业安全问题;揭示了对国民利益的保全,即构成了产业安全系统的基本特征之目的性。依据系统论的开放性、目的性、多维度、突现性、反直觉行为原理,发现了与之对应的产业安全系统的涉外性、国民性、多元性、整体性和逆转性特征。根据产业安全系统特征的内在关系,深入解析了产业安全监管体系面临的各种竞争关系。其次,分析了产业安全问题的演变规律。以“双比较”模式解析了贸易摩擦的成因;以“产业微笑曲线”归纳了产业纵向要素竞争与产业转型的关系,揭示了横向要素竞争和产业升级的关系;以“要素流动性结构”分析了各种要素流动性的不均衡,是造成产业竞争力差异性的根源,并揭示了要素流动结构的演变规律。阐释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参与国际分工为前提,实施全产业链产业安全监管的意义;分析了内外环境对产业安全的影响;将危机竞争作为常态化的存在纳入了产业安全监管的范畴。根据自由贸易和比较优势理论,说明了产业安全问题将长期存在、竞争和合作将相互依存的原因,说明“竞合”已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基本趋势;自贸区的建设是全球化趋势的应有过程。第三,总结各国实践,分析了全球化的影响,研究了反直觉行为对竞争关系的调节作用,并用以完善产业安全监管体系。以促进创新作为维护产业安全的根本出发点,提出了宏观的配套措施;以推动法治经济为出发点,系统地提出了“嵌入式”改良现有政府监管体系的建议;给出了敏感度评估模型用以评估产业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为监管措施的改进提供了方向;依托云计算新技术、大数据管理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对监管体系进行信息化、数据化改造以提升预测预警能力的建议;对监管主体决策模式,提出了开放性、聚能式改革的建议,以全面提升产业安全政府监管体系的效能。产业安全政府监管体系是产业安全系统的构成部分,为了给监管体系定位,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释了其与产业安全系统的关系;并介绍了美欧印和我国产业安全监管的做法,明示其现实存在的可能状态。政府在产业安全系统的监管地位一经确定,同时也就定位了各具体产业等分系统在产业安全监管领域的位置。全系统定位对各分系统的超越,提供了解决产业安全问题的广阔视野,更有利于产业安全隐患的早期预警;也为管控危机、捕获危机和提供机遇,展现了更多的选择性。本文共使用图12幅,表5个,参考文献227篇。

李宁宇[2](2008)在《借开发北部湾之契机促产业链发展》文中研究表明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强西南出海大通道功能,促进西南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形成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沿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化中国与东盟面向繁荣与和平的战略伙伴关系。文中采用了文献资料、比较研究等方法,结合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的成功建设经验,针对北部湾地区缺乏带动力强大的产业链;沿边保税仓优势未充分发挥;清洁能源产业空白;竞争力弱,缺乏品牌效应;区内外合作性产业链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市场导向、职能定位、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沿边保税仓优势,打造边境贸易强区;做大做强清洁能源产业;政府强有力地扶持,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大力发展经济区、保税区,实现产业聚群,拉动产业链发展等对策。

肖丽莉[3](2007)在《中国纺织业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文中指出纺织业是目前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作为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第一大国,200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高达973.85亿美元,同比增长21%,约占世界的25%。因此,纺织品服装出口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全球范围内对纺织品出口国限制措施的不断增强和世界主要纺织品生产国的激烈竞争,我国纺织业现正面临着巨大压力。所以,只有认清我国纺织业目前所处的发展现状,了解主要对手的实际情况,我们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我国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研究方法主要是以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为基础,从纺织业的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政府因素和机会等几方面对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全文首先运用近年来收集的一系列数据,结合表格和图形对我国纺织业的基本情况、出口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运用三个定量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五个辅助性定性指标(企业规模、劳动生产率、品种结构、品牌战略、市场反应能力)对我国纺织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衡量;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波特的钻石理论,对我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指出了我国纺织业的优势和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接着着重比较了我国与印度、日本、韩国、巴基斯坦、土耳其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世界主要纺织业生产国家的异同,更加深刻地看清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在全面分析了我国纺织业所处的战略环境后,最后得出了提升我国纺织业出口国际竞争力的一系列对策:从我国纺织企业自身来看,应该培育大企业集团、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从整个纺织业发展策略来看,应该建立行业预警机制、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相关产业、扩大海外投资、加强行业自律;同时政府也应该发挥促进作用,制定合适的产业发展战略。该文以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为分析基础,引入大量的数据,并且侧重于和不同纺织业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进行比较和论证,研究我国纺织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对策,这是论文的创新之处。

尧秋根[4](2004)在《CEPA半年盘点:港澳牵手京粤沪 合作呈现新格局》文中研究说明以北京为首的京津塘环渤海圈、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和以广州为首的珠三角之间的竞争,一直是中国最热门的经济话题之一。CEPA的实施又为这一话题增加了不少悬念。而这一悬念又都聚焦在一个问题上:CEPA实施半年与三大经济区如何互动,共同发展?

陈笑薇[5](2004)在《粤港澳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趋势及协调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粤、港、澳三地是我国较特殊的行政特区,广东是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且经济为最发达之省份之一;香港及澳门是我国特别行政区,在“一国两制”原则的前提下,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香港经济发达,是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在外贸及旅游服务业等方面也较为发达,具有丰富的经济发展经验,能为广东发展提供资金和先进之管理方法;澳门虽然地小,但回归后发展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潜力优厚,并且是国际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和特别关税区,其亦与欧洲国家有着四百多年之文化交流史,与台湾、欧盟及拉丁语系国家有特殊的经贸关系,能为三地发展发挥桥梁及纽带作用。本文围绕三地经济状况,社会生活状况及人民生活水平进行比较、分析,阐述三地相互协调发展进程及潜力,提出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本文共分五个部份,第一部分阐述区域经济之概念及划分准则,点明粤港澳三地协调发展之意义。第二部分回溯三地发展历史,分析各地具备优势。第三部分从地区经济及人民生活水平选取多项资料,分析三地经济现实状况。第四部分预测各地经济发展方向及潜力。第五部分根据以上分析及有关资料,提出三地互利互惠之协调发展对策及方向,并对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重点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与分析。

殷亮[6](2004)在《京港合资合作探析》文中认为兼具地缘和人缘优势的香港历来是中国大陆最主要的投资来源地,北京也不例外,《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签署更是给北京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北京和香港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中,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各自的独特优势,所以,研究北京未来如何吸引香港投资就有了理论和实践意义。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回顾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溯源。简要地介绍有关产生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理论,为国际直接投资的发生寻找理由。 其次,研究外国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资本形成、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对外贸易、国际收支平衡和就业几个方面阐述国际直接投资对发展中东道国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最后,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详细分析了香港在北京投资的历史和现状,结合香港产业优势和CEPA框架,提出北京与香港的合资合作方向,主要是香港对北京投资的产业方向和具体实施措施。

二、香港贸发局力促港商开拓内地环保产业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香港贸发局力促港商开拓内地环保产业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产业安全政府监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 产业安全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产业安全基础理论研究综述
        1.2.2 产业安全政府监管研究综述
        1.2.3 对前期产业安全研究的思考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创新和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2 产业安全监管体系的理论解析
    2.1 关于产业安全主体的辨析
        2.1.1 产业的定义及其特征
        2.1.2 产业安全系统的定义
    2.2 产业安全系统特征辨析
        2.2.1 产业安全系统的涉外性
        2.2.2 产业安全系统的国民性
        2.2.3 产业安全系统的多维度
        2.2.4 产业安全系统的突现性
        2.2.5 产业安全系统的反直觉行为
        2.2.6 产业安全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2.3 产业安全系统结构及政府监管体系
        2.3.1 产业安全系统结构描述
        2.3.2 产业安全政府监管体系描述
    2.4 小结
3 产业竞争引发的产业安全问题
    3.1 贸易竞争引发的产业安全问题
        3.1.1 贸易竞争中的国民利益
        3.1.2 贸易竞争与反直觉行为
    3.2 投资竞争引发的产业安全问题
        3.2.1 内生的资本外溢
        3.2.2 投资竞争的贡献
        3.2.3 投资竞争与反直觉行为
    3.3 要素竞争引发的产业安全问题
        3.3.1 纵向要素竞争
        3.3.2 横向要素竞争
        3.3.3 要素竞争与反直觉行为
    3.4 解析要素流动结构对产业安全的影响
        3.4.1 关于要素流动结构分类的探讨
        3.4.2 流动结构与产业活动的组织
        3.4.3 优化流动结构的方向性解析
    3.5 小结
4 国家竞争引发的产业安全问题
    4.1 管窥国家环境变化产生的影响
    4.2 应运而生的国家竞争环境评估
    4.3 中国产业生存环境优劣概论
        4.3.1 中国产业生存环境的优势
        4.3.2 中国产业生存环境的隐患
    4.4 国家竞争与反直觉行为
    4.5 小结
5 危机竞争状态下的产业安全问题
    5.1 危机的存在及其特征
    5.2 危机竞争与反直觉行为
    5.3 危机投射对产业安全的影响
        5.3.1 市场危机
        5.3.2 产业危机
    5.4 小结
6 全球化对产业安全系统和环境的影响
    6.1 全球化对系统环境的影响
        6.1.1 全球化重塑世界格局
        6.1.2 全球化重塑世界之痛
        6.1.3 全球化更追求自由化
    6.2 全球化经济贸易摩擦成因解析
    6.3 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归宿探析
    6.4 小结
7 主要国家的产业安全政府监管实践
    7.1 产业安全视角的政府监管分类
    7.2 美欧印产业安全政府监管实践
        7.2.1 美国监管的突出领域
        7.2.2 欧盟监管的突出领域
        7.2.3 印度政府的监管实践
        7.2.4 借鉴美欧印的监管实践
    7.3 我国的产业安全政府监管实践
        7.3.1 政府监管体系的嬗变
        7.3.2 监管进化的突出领域
        7.3.3 嵌入式改良监管体系
    7.4 小结
8 系统完善产业安全政府监管体系
    8.1 完善对贸易竞争的产业安全监管
        8.1.1 贸易竞争监管的内容
        8.1.2 维护合理的贸易结构
        8.1.3 统一内外贸监管法规
    8.2 完善对投资竞争的产业安全监管
        8.2.1 投资竞争监管的内容
        8.2.2 放开汇率优化投资环境
        8.2.3 完善金融体系保持货币政策稳健
    8.3 完善对要素竞争的产业安全监管
        8.3.1 要素竞争监管的内容
        8.3.2 以市场机制为主配置资源
        8.3.3 推行支持创新的积极财政
    8.4 完善产业安全依存的国家竞争环境
        8.4.1 优化基本制度环境
        8.4.2 经略国际社会环境
    8.5 完善对危机竞争的管控机制
        8.5.1 危机竞争和危机预警的本质
        8.5.2 危机竞争下反直觉行为的实现
    8.6 小结
9 提高产业安全政府监管体系的效能
    9.1 产业安全政府监管体系效能评价
        9.1.1 监管体系理想状态与设计标准
        9.1.2 监管体系行为有效性评估模型
    9.2 升级产业安全政府监管组织体系
        9.2.1 当前政府监管职能的分布
        9.2.2 集成各部门政府监管职能
    9.3 大数据化产业安全政府监管体系
        9.3.1 我国产业安全数据库分布
        9.3.2 建立国家产业安全数据库
    9.5 小结
10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附录G
附录H
附录I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中国纺织业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综述
    1.1 产业国际竞争力内涵
    1.2 国外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1.2.1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及简评
        1.2.2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成本理论及简评
        1.2.3 赫克歇尔和俄林要素禀赋学说及简评
        1.2.4 国际竞争优势原理
    1.3 国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1.4 波特的钻石理论
2 中国纺织业现状分析
    2.1 中国纺织业基本情况
        2.1.1 纺织业规模快速增长
        2.1.2 技术结构提升速度加快
        2.1.3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2.1.4 区域结构向沿海集中
        2.1.5 利用外资成效显着
        2.1.6 效益持续好转
    2.2 中国纺织业出口情况
        2.2.1 纺织品服装总出口额
        2.2.2 中国纺织业出口在全国商品中的比重
        2.2.3 中国纺织出口在世界纺织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2.2.4 中国纺织业出口产品结构有所改善
        2.2.5 中国纺织业出口市场分布情况
        2.2.6 中国纺织业出口的主要国内基地
3 中国纺织业出口国际竞争力研究
    3.1 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衡量
        3.1.1 国际市场占有率
        3.1.2 贸易竞争力指数
        3.1.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3.1.4 企业规模
        3.1.5 劳动生产率
        3.1.6 品种结构
        3.1.7 品牌战略
        3.1.8 适应国际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
    3.2 波特的"钻石模型"在纺织业中的应用
        3.2.1 生产要素分析
        3.2.2 市场需求分析
        3.2.3 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分析
        3.2.4 纺织企业战略和竞争分析
        3.2.5 政府因素分析
        3.2.6 机会
        3.2.7 总结
4 中国纺织业与主要竞争对手的分析
    4.1 中国、印度纺织业比较
        4.1.1 综合比较
        4.1.2 产业比较
        4.1.3 生产原料比较
        4.1.4 生产成本比较
        4.1.5 国际贸易竞争力比较
        4.1.6 影响纺织业竞争力的相关因素比较
        4.1.7 分析结论
    4.2 日本纺织业简介
        4.2.1 生产要素方面
        4.2.2 市场需求方面
        4.2.3 日本纺织业相关产业
        4.2.4 日本纺织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4.2.5 政府因素
        4.2.6 机会
    4.3 韩国纺织业简介
        4.3.1 生产要素方面
        4.3.2 市场需求方面
        4.3.3 纺织业相关产业
        4.3.4 纺织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4.3.5 政府因素
        4.3.6 机会
    4.4 巴基斯坦纺织业简介
        4.4.1 纺织业在巴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4.4.2 巴纺织品出口所面临问题及其分析
    4.5 土耳其纺织业简介
5 提升我国纺织业出口国际竞争力对策
    5.1 国内纺织企业的策略调整
        5.1.1 调整纺织企业规模
        5.1.2 增强我国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
    5.2 整个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发展策略调整
        5.2.1 建立行业预警机制
        5.2.2 优化全国纺织业产业布局
        5.2.3 大力发展纺织业相关和支持产业
        5.2.4 实施"走出去"战略
        5.2.5 加强行业自律
    5.3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
        5.3.1 用各种政策鼓励纺织企业自主创新
        5.3.2 重视教育,培育服装设计师
        5.3.3 加强纺织品绿色环保标准的监控
        5.3.4 为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5)粤港澳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趋势及协调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综述
    1.1 区域经济的概念
    1.2 区域经济中区域的划分准则
    1.3 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实意义
2 粤港澳经济合作历史回溯
    2.1 粤港经济合作历史回溯
    2.2 粤澳经济合作历史回溯
    2.3 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
3 粤港澳区域经济现状分析
    3.1 广东省经济现状分析
    3.2 香港经济现状分析
    3.3 澳门经济现状分析
4 粤港澳区域经济发展预测
    4.1 广东经济预测
    4.2 香港经济预测
    4.3 澳门经济预测
5 对策措施
    5.1 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现状
    5.2 中国加入WTO对粤港澳区域经济的影响
    5.3 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所面对的问题
    5.4 粤港澳区域经济的合作目标
    5.5 推进粤港澳经贸合作的政策措施
    5.6 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
        5.6.1 发展科技与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5.6.2 构造投资、金融合作新格局,为科技与高新技术合作提供资金保障
        5.6.3 努力开拓商贸合作新途径,为科技与高新技术产业成果建立良好的国际营销渠道
        5.6.4 加强政府间的相互协调,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衔接三地应加强政府间在长远发展策略上的交流与协调
附表
参考文献及网上资料
后记

(6)京港合资合作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引言
京港合资合作探析
第一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溯源
    一、 垄断优势论
    二、 内部化理论
    三、 产品周期理论
    四、 边际产业扩张论
    五、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六、 投资发展周期论
第二章 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
    一、 外国直接投资与东道国资本形成
    二、 外国直接投资与东道国产业结构优化
    三、 外国直接投资与东道国技术进步
    四、 外国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对外贸易发展
    五、 外国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国际收支平衡
    六、 外国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就业机会
第三章 北京与香港合资合作
    一、 港资企业在北京及内地其它地区的现状
    二、 在京港资企业的特点与问题
    三、 香港发展对京投资合作的内在比较优势分析
    四、 香港发展对京投资合作的外部环境及其对京港合资合作的影响
    五、 CEPA框架下京港合资合作潜在领域
    六、 政策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香港贸发局力促港商开拓内地环保产业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产业安全政府监管体系研究[D]. 刘永平. 北京交通大学, 2016(10)
  • [2]借开发北部湾之契机促产业链发展[A]. 李宁宇.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2008
  • [3]中国纺织业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D]. 肖丽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7(08)
  • [4]CEPA半年盘点:港澳牵手京粤沪 合作呈现新格局[J]. 尧秋根. 时代经贸, 2004(07)
  • [5]粤港澳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趋势及协调发展对策研究[D]. 陈笑薇. 暨南大学, 2004(04)
  • [6]京港合资合作探析[D]. 殷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香港贸发局促香港企业开拓内地环保产业市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