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立煤矿441工作面瓦斯治理措施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夏仕方,黎明镜[1](2020)在《淮南潘谢矿区矿井安全改建及水平延深开采方案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为了保证淮南潘谢矿区多个矿井可持续开采,基于矿区表土层厚、煤层多、煤层埋藏深、瓦斯含量高、透气性差、地压大的地质特征,以充分利用资源为目标,在现有的生产系统上,统筹分析给出了矿区矿井延深方式、块段及采区划分、各煤层(组)瓦斯治理模式、防治水方案以及采区系统巷道布置等设计原则,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高瓦斯突出煤层群开采的矿区矿井安全改建及水平延深的设计方法,为类似矿井安全改造和水平延深提供参考。
祁园园[2](2019)在《鄂尔多斯市碾盘梁煤矿一井边角煤回采方案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回收边角煤可在一定程度提升资源回采效率,对于增加矿山企业效益,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边角煤的回采方法主要包括掘进穿采法、壁式工作面开采法、局部放顶煤法、沿空留巷法、小工作面法、卧底法、调采法、旺格维利法等多种方法。碾盘梁煤矿3-1上煤层地质构造、地层及煤层结构简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顶板的稳定性较差,矿井瓦斯含量较低,为低瓦斯矿井,煤层自燃倾向性级别为I类,煤尘具有爆炸性。(1)通过对碾盘梁煤矿3-1上煤层条件分析,结合不同边角煤回采方法的特点,确定采用旺格维利采煤方法作为碾盘梁煤矿3-1上煤层的边角煤回采方法。(2)通过原煤售价、吨煤成本、补偿费用及经营成本计算,边角煤回采的经济效果,研究显示碾盘梁煤矿31103块段边角煤回采每吨原煤可获得利润61.92元,因此,边角煤的回收是经济可行的。(3)通过方案必选,确定最终的采硐宽度为4.5m,隔离煤柱宽度为1.0m,边角煤掘进过程,配套使用的高效掘进机长度为11.8m,考虑到设备操作人员不能进入无支护采空区,采硐长度选择12m。(4)对于边角煤回收过程的隔离煤柱尺寸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对于1.0m2.5m四种尺寸的隔离煤柱受力及位移变化情况进行数值模拟,模拟表明当煤柱尺寸为1.0m时,压应力和剪应力都趋近于煤层抗压和抗剪强度值,此时最大位移为18mm,煤柱状态仍能保持稳定,因此,确定采硐之间的隔离煤柱宽度为1.0m。(5)现场实测表明,在回采过程中及回采完毕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平巷煤柱均保持弹性应力状态,煤柱稳定性良好。平巷煤柱受力大于联巷煤柱;联巷煤柱受力较小,且分布均匀,且大部分煤柱处于弹性支承状态。因此,回采方案及回采参数合理,回采过程是安全可靠。
吴强,郑树良,王允德[3](2012)在《综合抽采瓦斯方法在低透气性薄煤层矿区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七台河矿区属典型的低透气性薄煤层,随着煤矿井下开采深度的增加,用单一的通风方法已不能消除瓦斯威胁。本文结合实际探索了在掘进卸压区内进行钻孔抽采、采空区瓦斯埋管抽放及地面抽放等综合抽采的具体做法,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效果明显。
张庆春[4](2011)在《低透气性薄煤层瓦斯综合抽放技术实践与应用》文中认为治理透气性差、薄煤层以综合性瓦斯抽放方法,采用底板抽放、高位钻场抽放、仰角钻场抽放、本煤层预抽及尾排抽放技术。初步构建起了上下结合、动静配合、采前、采中、采后全过程的立体瓦斯抽采体系。
张义彬[5](2010)在《新立矿薄煤层采煤工作面瓦斯综合抽放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立煤矿随矿井向深部水平开拓延伸,开采煤层主要为薄煤层,瓦斯含量增加,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最高达30m3/min以上。为彻底根治瓦斯,降低其危害程度,自2009年1月起在三水平二片左90层采煤面摸索试验的薄煤层采煤工作面瓦斯综合抽放方法,生产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张义彬[6](2010)在《采面胶带巷底板高瓦斯带瓦斯抽采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七台河分公司新立矿在44001采煤工作面胶带巷采用底板高瓦斯带瓦斯抽采技术进行瓦斯抽放的效果分析,证明底板高瓦斯带瓦斯抽采技术抽放效果好,能很好的解决采面胶带巷底板高瓦斯带瓦斯时常超限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
张义彬[7](2010)在《新立矿薄煤层采煤工作面瓦斯综合抽放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立煤矿随矿井向深部水平开拓延伸,开采煤层主要为薄煤层,瓦斯含量增加,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最高达30m3/min以上。为彻底根治瓦斯,降低其危害程度,自2009年1月起在三水平二片左90层采煤面摸索试验的薄煤层采煤工作面瓦斯综合抽放方法,生产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何刚[8](2009)在《煤矿安全影响因子的系统分析及其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文中指出煤炭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二都来自煤炭。伴随着煤炭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重大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是当今世界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课题。安全历来就是煤矿生产的头等大事,煤矿事故频繁发生是我国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本文研究旨在探求煤矿事故发生的深层原因,分析煤矿安全系统的复杂层级关系,运用数学模型方法预测煤矿安全水平,以指导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从而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保障广大煤矿职工的人身安全。本文剖析了大量煤矿典型事故,通过专家问卷和网络问卷调查的信息补充,以事故分析理论和系统思考为基础,结合我国煤矿事故发生的规律,构建了煤矿安全影响因子的复杂因果关系体系,并采用解释结构模型理论和方法,建立了符合我国实际的煤矿安全影响因素的层级递阶关系图,进一步揭示我国煤矿事故的深层原因。在系统分析我国煤矿安全影响因子体系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SD)的理论和建模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煤矿安全系统仿真模型,运行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VenshnPLE,通过仿真子系统的安全水平,求出复杂系统中不同影响因子的实际作用率。从经济学的视角,以安全投入为例,调整安全投入额度及影响因子投入比例,仿真观测安全投入与系统安全水平的相关度,并提出了多种决策方案,应用具体案例加以对比分析,预测煤矿安全水平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助于煤矿事故防范长效机制的建立。
马增绪[9](2009)在《高瓦斯采煤工作面的瓦斯管理》文中研究说明高瓦斯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大部分来自采空区,因此,瓦斯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应主要针对采空区。加强通风,尾巷排放瓦斯,抽放瓦斯,本煤层瓦斯抽放,利用采空区管理抽放,随采随抽,地面设抽放站,垂直打钻孔。多种方式,效果明显。
毕德纯,张树江,任玉贵[10](2007)在《采空区及上隅角瓦斯抽放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根据矿井的具体条件,对采面采空区随采随抽和上隅角瓦斯抽放的效果进行分析,进行采面和上隅角内部瓦斯浓度分布范围的测定,为合理布置采空区瓦斯抽放管路及上隅角瓦斯处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新立煤矿441工作面瓦斯治理措施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立煤矿441工作面瓦斯治理措施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淮南潘谢矿区矿井安全改建及水平延深开采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淮南潘谢矿区矿井开拓方式现状 |
2 安全改建及二水平延深设计 |
2.1 开拓延深方式及井口位置 |
2.2 开拓部署 |
2.2.1 水平划分与标高 |
2.2.2 大巷布置 |
2.2.3 块段及采区(盘区)划分 |
2.3 井筒断面 |
2.4 采区系统巷道布置 |
2.4.1 C组煤 |
2.4.2 B组煤 |
2.4.3 A组煤 |
3 结论 |
(2)鄂尔多斯市碾盘梁煤矿一井边角煤回采方案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边角煤开采的研究现状 |
1.2.1 边角煤开采技术现状 |
1.2.2 我国煤炭开采回收状况 |
1.3 矿区边角煤赋存赋存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
1.3.1 矿区边角煤赋存基本情况 |
1.3.2 边角煤开采问题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3 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2 边角煤采煤方法确定 |
2.1 井田概况 |
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 |
2.1.2 地形地貌与地表水系 |
2.1.3 气象与地震情况 |
2.1.4 矿区经济概况及周边情况 |
2.1.5 矿井水源、电源、通信条件 |
2.2 边角煤开采方法确定 |
2.2.1 边角煤开采方法分析 |
2.2.2 边角煤开采方法确定 |
2.3 边角煤开采方法工艺 |
2.4 地质特征 |
2.4.1 地层、构造、煤层 |
2.4.2 水文地质条件 |
2.4.3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
2.5 本章小结 |
3 边角煤回采方案及回采参数研究 |
3.1 边角煤回采条件分析 |
3.1.1 地质条件 |
3.1.2 矿山储量及服务年限 |
3.1.3 边角煤范围及储量 |
3.2 边角煤回采经济效果分析 |
3.2.1 矿井边角煤块段经济可采性评价模型 |
3.2.2 边角煤块段经济可采性评价 |
3.3 边角煤开采方案研究 |
3.3.1 煤层顶板底板稳定性评价 |
3.3.2 边角煤回采方案 |
3.4 边角煤开拓开采参数 |
3.4.1 巷道布置 |
3.4.2 工作面设备配备 |
3.4.3 工作面生产工艺 |
3.5 其他系统设置 |
3.5.1 运输系统 |
3.5.2 一通三防 |
3.5.3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
3.6 本章小结 |
4 边角煤煤柱尺寸模拟研究 |
4.1 采硐隔离煤柱宽度的确定 |
4.1.1 数值模拟原理 |
4.1.2 数值模型 |
4.2 煤柱宽度计算结果分析 |
4.2.1 应力变化分析 |
4.2.2 位移变化分析 |
4.3 煤柱尺寸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5 边角煤回采应用研究 |
5.1 边角煤工作面布置 |
5.1.1 边角煤工作面布置 |
5.1.2 回采方式 |
5.1.3 回采效果分析 |
5.2 工作面应力监测 |
5.2.1 平巷煤柱 |
5.2.2 联巷煤柱 |
5.3 应用效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3)综合抽采瓦斯方法在低透气性薄煤层矿区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在巷帮卸压区内边掘边抽 |
2 采空区瓦斯抽放方法 |
2, 1 在采空区裂隙带内打钻边采边抽 |
2.2 采空区埋管抽放瓦斯 |
2.3 地面钻孔抽放采空区瓦斯 |
(1) 方法: |
(2) 效果: |
3 结论 |
(4)低透气性薄煤层瓦斯综合抽放技术实践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90层煤基本情况 |
2 90层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 |
2.1 底板抽放技术 |
2.2 高位钻场技术 |
2.3 仰角钻场技术 |
2.4 90煤层钻场技术 |
2.5尾排巷抽放技术 |
3结束语 |
(5)新立矿薄煤层采煤工作面瓦斯综合抽放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作面概况 |
1.1 工作面位置 |
1.2 煤层赋存特征 |
1.3 工作面采煤方法 |
2 薄煤层采煤工作面瓦斯综合抽放方法的选择及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
2.1 薄煤层采煤工作面瓦斯综合抽放方法的选择 |
2.1.1 底板抽放方法 |
2.1.2 高位钻场技术 |
2.1.3 仰角钻场技术 |
2.1.4 本煤层钻场技术 |
2.2 抽放泵、钻机选择 |
2.3 利用电脑进行瓦斯抽放参数曲线分析, 选择钻场、钻孔长度及钻孔终孔间距, 确保抽出瓦斯效果最佳 |
3、效果分析 |
4 结论 |
(7)新立矿薄煤层采煤工作面瓦斯综合抽放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作面概况 |
1.1 工作面位置 |
1.2 煤层赋存特征 |
1.3 工作面采煤方法 |
2 薄煤层采煤工作面瓦斯综合抽放方法的选择及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
2.1 薄煤层采煤工作面瓦斯综合抽放方法的选择 |
2.1.1 底板抽放方法 |
2.1.2 高位钻场技术 |
2.1.3 仰角钻场技术 |
2.1.4 本煤层钻场技术 |
2.1.5 尾排巷抽放技术 |
2.2 抽放泵、钻机选择 |
2.3 |
3. 效果分析: |
结论 |
(8)煤矿安全影响因子的系统分析及其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煤矿安全状况的回顾 |
1.1.2 煤矿事故分析及安全水平预测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事故分析理论 |
1.2.2 系统及系统分析思考 |
1.2.3 系统动力学应用 |
1.2.4 煤矿安全系统SD思考 |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2 研究方法及路线 |
1.3.3 研究内容 |
2 我国煤矿安全影响因子的系统分析及体系构建 |
2.1 构建煤矿安全影响因子体系的步骤 |
2.2 我国煤矿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
2.2.1 案例选取 |
2.2.2 典型事故类型分析 |
2.2.3 典型事故原因分析 |
2.3 煤矿事故问卷调查及分析 |
2.3.1 问卷设计 |
2.3.2 问卷调查实施 |
2.3.3 调查结果分析 |
2.4 煤矿安全影响因子体系构建 |
2.4.1 煤矿安全影响因子体系 |
2.4.2 七大子系统因素的子因子分析 |
2.4.3 煤矿安全子系统因素构成权重 |
2.4.4 煤矿安全影响因子体系总结构 |
2.4.5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影响因子层级分析 |
本章小结 |
3 煤矿安全水平系统动力学的基模分析 |
3.1 系统动力学理论概述 |
3.1.1 系统动力学特点 |
3.1.2 SD关于系统的观点 |
3.1.3 SD建模的基本步骤 |
3.2 系统基模的基本概念 |
3.2.1 流率基本入树 |
3.2.2 嵌运算 |
3.2.3 反馈环枝向量行列式算法 |
3.2.4 基模和基模生成集 |
3.2.5 经嵌运算生成基模的充分必要条件 |
3.3 系统建模原理 |
3.3.1 一阶系统的结构行为 |
3.3.2 二阶系统的结构行为 |
3.4 煤矿安全系统的基模分析 |
3.4.1 建立流位流率和变量集 |
3.4.2 煤矿安全系统流率基本入树SD模型 |
3.4.3 构造煤矿安全系统基模生成集 |
3.4.4 煤矿安全系统总基模流图 |
本章小结 |
4 煤矿安全水平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应用研究 |
4.1 SD仿真目的及步骤 |
4.1.1 仿真分析目的 |
4.1.2 煤矿安全水平SD仿真流程 |
4.2 煤矿安全水平的SD仿真准备 |
4.2.1 系统边界界定 |
4.2.2 仿真软件的选择 |
4.2.3 仿真应用的方案选择 |
4.3 煤矿系统安全水平仿真应用研究 |
4.3.1 仿真研究假设 |
4.3.2 影响因子因果关系回路图 |
4.3.3 影响因子结构流图 |
4.3.4 案例一矿仿真参数确定 |
4.3.5 变量赋值 |
4.3.6 模型检验 |
4.3.7 仿真 |
4.3.8 案例二矿仿真应用研究 |
4.3.9 仿真对比分析 |
4.4 子系统水平仿真应用研究 |
4.4.1 仿真说明 |
4.4.2 子系统SD流图 |
4.4.3 初始值确定 |
4.4.4 子系统仿真分析 |
本章小结 |
5 我国煤矿事故防范长效机制的研究对策 |
5.1 法制监管层面 |
5.2 安全投入层面 |
5.3 安全管理层面 |
5.4 员工素质层面 |
5.5 安全科技层面 |
5.6 安全文化层面 |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10)采空区及上隅角瓦斯抽放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矿井概况 |
2 不同采煤工作面瓦斯抽放情况 |
2.1 441高档普采工作面 |
2.1.1 上隅角瓦斯抽放 |
2.1.2 采空区瓦斯抽放 |
2.2 443炮采工作面 |
2.2.1 上隅角瓦斯抽放 |
2.2.2 采空区瓦斯抽放 |
3 结 论 |
四、新立煤矿441工作面瓦斯治理措施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淮南潘谢矿区矿井安全改建及水平延深开采方案设计[J]. 夏仕方,黎明镜. 煤炭工程, 2020(10)
- [2]鄂尔多斯市碾盘梁煤矿一井边角煤回采方案研究及应用[D]. 祁园园.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
- [3]综合抽采瓦斯方法在低透气性薄煤层矿区的应用研究[J]. 吴强,郑树良,王允德. 山东煤炭科技, 2012(01)
- [4]低透气性薄煤层瓦斯综合抽放技术实践与应用[J]. 张庆春. 山东煤炭科技, 2011(03)
- [5]新立矿薄煤层采煤工作面瓦斯综合抽放方法[J]. 张义彬. 中国军转民, 2010(12)
- [6]采面胶带巷底板高瓦斯带瓦斯抽采技术[J]. 张义彬. 煤, 2010(07)
- [7]新立矿薄煤层采煤工作面瓦斯综合抽放方法[J]. 张义彬. 装备制造, 2010(04)
- [8]煤矿安全影响因子的系统分析及其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D]. 何刚. 安徽理工大学, 2009(07)
- [9]高瓦斯采煤工作面的瓦斯管理[J]. 马增绪. 山东煤炭科技, 2009(03)
- [10]采空区及上隅角瓦斯抽放效果分析[J]. 毕德纯,张树江,任玉贵. 煤矿安全, 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