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橘红中柚皮苷与野漆树苷的化学成分鉴别(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营,文廷芳,张雅洁,方家祺,麦宝愉,肖凤霞[1](2021)在《橘红胎饮片标准汤剂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橘红胎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制备橘红胎饮片标准汤剂,以出膏率、柚皮苷和野漆树苷转移率及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为评价指标,建立其质量评价体系;并采用灰色关联法对指纹图谱中标定成分进行关联分析,评价16批橘红胎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结果 16批橘红胎饮片中柚皮苷含量为3.34%~29.27%,野漆树苷含量为0.26%~2.82%。橘红胎标准汤剂的出膏率范围为43.36%~51.52%;柚皮苷和野漆树苷的转移率范围为33.62%~144.86%和1.30%~96.00%;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19个,其中4个峰指认为柚皮苷(8号)、新橙皮苷(11号)、野漆树苷(12号)、柚皮素(15号);16批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8以上。指纹图谱中4个标定成分的灰色关联度范围为0.096~0.606,加权关联度范围为0.091~0.984。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标准汤剂质量评价体系中各指标范围均合理可靠,运用指纹图谱中标定成分的灰色关联分析能够实现16批橘红胎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综合评价。
林青华,黄永飞,庞宇舟,李妮励,王春丽,蒋林[2](2020)在《蜜炙化橘红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蜜炙化橘红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相关方法对10批蜜炙化橘红饮片进行性状、显微、薄层鉴别和水分、灰分、浸出物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蜜炙化橘红饮片中的柚皮苷和野漆树苷含量。结果:各项鉴别方法专属性强,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拟定蜜炙化橘红水分不得超过8.8%,总灰分不得超过3.2%,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53.2%,柚皮苷含量不得少于7.4%,野漆树苷含量不得少于0.9%。结论:该方法稳定性强、专属性高、重现性好,能够用于蜜炙化橘红饮片的质量控制。
梁颖,高鸿彬,李晓丹,杨松林,马丽,刘浩[3](2020)在《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化橘红中柚皮苷的含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技术,建立化橘红药材中柚皮苷含量测定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44批不同产地的化橘红中柚皮苷的含量作为参考值,使用2350~2199 nm、1750~1600 nm和1301~1150 nm波长范围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合交叉验证法,建立快速测定化橘红中柚皮苷含量的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和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分别为:R2=0.978,RMSECV=0.997,预测结果良好。该法的建立证明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化橘红药材中柚皮苷含量测定的可行性;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NIR-PLS)可以快速评估化橘红药材中柚皮苷的含量,可以应用于大批化橘红药材中柚皮苷的含量测定。
刘国秀[4](2020)在《基于“网络预测→等级量化→药效验证”的化橘红饮片分级方法初步构建》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整合传统与现代的多学科研究方法,对化橘红饮片进行分级研究,构建操作性强、质量可控的中药饮片序贯分级评价新方法。方法:(1)理论分析与网络预测:①通过查阅化橘红的相关古籍、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等各大数据库,梳理化橘红的历史源流与现代研究,总结化橘红的传统鉴别经验与现代研究前沿;②通过检索中药成分靶点数据库TCMSP、TCMID、BATMAN-TCM,结合各大期刊数据库已发表文献,筛选化橘红的主要化学成分。利用TCMSP、Stitch、SwissTargetPrediction等平台预测以上化学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和潜在作用疾病,并再次筛选化橘红治疗特定疾病的关键作用靶点和作用通路。通过网络预测得到化橘红的潜在药效成分和关键的生物学效应指标。(2)等级量化与等级标准制定:①搜集不同产地的45批化橘红饮片,采用分析仪器对化橘红饮片厚度、粉末色度进行定量分析,运用传统性状辨识方法对化橘红饮片的茸毛疏密度和质地进行定性分析,选用《中国药典》(2015版)方法对各批次化橘红饮片的粉末显微特征、薄层特征、水分含量、灰分含量、浸出物含量(水溶和醇溶)、指纹图谱、含量测定等检测项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形成化橘红饮片的分级量表。②结合化橘红饮片分级量表,在现行国家与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化橘红饮片等级标准(草案)》。(3)药效验证实验研究:采用气管滴注博来霉素法,建立肺纤维化大鼠模型,以肺纤维化慢性炎症反应为研究切入点,对不同等级化橘红饮片的药效作用进行评价。从大鼠体重、体温、呼吸频率等方面评价不同等级化橘红对肺纤维化大鼠机体层面的改善情况。从大鼠肺组织的HE染色病理切片、天狼星红染色病理切片、胶原蛋白比例、HYP含量等组织层面评价不同等级化橘红对肺纤维化疾病的治疗作用。在细胞因子层面,考察不同等级化橘红饮片对肺纤维化大鼠的白细胞介素因子IL-6和IL-8、关键趋化因子MCP-1和MIP-1α、促炎TNF-α和促纤维化因子TGF-β1表达量的影响,进而评价不同等级化橘红饮片的生物学效应差异。结果:(1)理论分析与网络预测:①通过古籍和现代研究文献的梳理可知,化橘红具有鲜明的道地优势、品种优势和幼果优势,其现代研究多集中于抗炎、免疫调节两个方面。②化橘红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共汇集化橘红的29个主要化学成分,预测到316个作用靶点。进一步网络拓扑参数优化筛选出化橘红的22个潜在作用靶点,关联其20个化学成分,并预测到17类潜在作用疾病。结合化橘红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潜在靶点关联数,选取了柚皮苷和野漆树苷作为化橘红的药效质量指标性成分。化橘红治疗肺纤维化的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化橘红治疗肺纤维化的关键作用靶点有21个、直接作用靶点有24个、关键的直接作用靶点有6个,化橘红治疗肺纤维化主要通过调节MAPK、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进而平衡免疫、调节炎性反应、延缓肺纤维化的病理进展。选取了 MAPK与Toll-样受体两个信号通路上化橘红治疗肺纤维化的关键作用靶点,作为化橘红的生物学效应评价指标。(2)等级量化与等级标准制定:①化橘红性状与理化指标检测实验表明,化橘红在性状指标茸毛疏密度、饮片厚度、质地、颜色等检测数据上均表现出明显的等级差异,根据以上性状的实验数据可以区分化橘红饮片的四个等级,且实验结果与理论研究结果相一致;化橘红在理化检测指标水分含量、指纹图谱相似度、总黄酮含量上表现出明显的等级差异,在灰分、浸出物含量上未表现出明显差异。通过数据分析,形成了可区分化橘红饮片等级的分级量表。②结合化橘红饮片分级量表与化橘红现行的14个药材与饮片质量标准,制定了《化橘红饮片等级标准(草案)》,对不同等级的化橘红饮片实现了质量控制。(3)药效验证实验研究:IPF大鼠实验表明,化橘红饮片治疗组在28天体重上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化橘红一等品组、二等品组、四等品组差异更为显着(p<0.01);化橘红饮片治疗组在7天、28天体温上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化橘红二等品组第28天的差异更为显着(p<0.01);化橘红饮片治疗组在第28天呼吸频率上与模型组比较,仅有化橘红一等品饮片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HE染色病理片观察结果、天狼星红染色病理片观察结果、大鼠肺组织I、III型胶原比例分析结果、大鼠肺组织HYP含量结果均表明不同等级的化橘红饮片治疗组均可延缓肺纤维化的进展。在细胞因子层面上,对各组大鼠肺组织中IL-6、IL-8、MCP-1、MIP-1α的含量以及血清中TNF-α、TGF-β1的含量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等级化橘红饮片治疗组均可不同程度上抑制以上细胞因子的表达。在肺纤维化细胞因子IL-6、IL-8、TNF-α、TGF-β1调节能力方面,化橘红一等品、二等品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与化橘红三等品、四等品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化橘红一等品与二等品的药效较优,三等品其次,四等品最弱。在肺纤维化关键炎性趋化因子MCP-1、MIP-1α调节能力方面,化橘红三等品与四等品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与一等品、二等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化橘红一等品的药效较优,二等品其次,三等品、四等品最弱。结论:结合传统经验与现代技术,可构建化橘红饮片“网络预测→等级量化→药效验证”的序贯性分级评价方法。此方法可实现不同等级化橘红饮片的质量区分、质量控制和药效验证,有利于指导化橘红饮片在市场上的分级生产和流通以及在临床上的分级管理和应用。本研究可为其它中药饮片的分级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李沛波,谌攀,吴灏,王永刚,饶鸿宇,苏薇薇[5](2020)在《基于文献分析和分子对接法探讨化橘红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前景》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化橘红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前景,为化橘红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对化橘红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在祛痰、抗急性肺损伤、抗炎、抗肺纤维化、镇咳、抗氧化、抗肝损伤和抗肾损伤等方面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和查阅文献检索化橘红的化学成分,将各化学成分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3CL水解酶(Mpro)、木瓜样蛋白酶(PLP)和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C-SIGN)进行分子对接,预测其在抑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病毒感染和复制方面的潜在活性。结果文献分析结果表明,化橘红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具有祛痰、抗急性肺损伤、抗炎、抗肺纤维化、镇咳、抗氧化、抗肝损伤和抗肾损伤等多方面药理活性;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柚皮苷(naringin)、新橙皮苷(neohesperdin)、野漆树苷(rhoifolin)、枸橘苷(poncirin)和西托糖苷(sitogluside)与ACE2、MPro、PLP和DC-SIGN均具有较强的结合力,具有抑制SARS-CoV-2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和自我复制的潜在活性。结论化橘红既具有通过多种药理活性改善COVID-19病程进程的潜力,又可能通过作用于ACE2、MPro、PLP和DC-SIGN发挥抑制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及自我复制的作用。提示化橘红可能对COVID-19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刘浩,杨松林,马丽,高鸿彬[6](2020)在《广东道地药材化橘红质量控制研究现状概述》文中认为化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具有化痰止咳、风寒咳嗽、散寒燥湿、健胃利气、食积伤酒的功效,是广东化州的道地药材。黄酮类化合物是化橘红的主要活性成分,主要包含柚皮苷和野漆树苷。由于假冒伪劣产品较多,其鉴别及质量控制非常重要,本文对化橘红的鉴别、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含量测定的方法进行了概述,为评价化橘红质量的优劣提供参考。
李泮霖,彭维,吴灏,王永刚,李沛波,张迷迷,苏薇薇[7](2019)在《化橘红药典标准的修改建议及其等级标准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现行《中国药典》化橘红标准中基原混乱、实际使用的药用部位与规定不符等问题,经过大量的文献考证、市场调研及实验研究,提出了化橘红药典标准合理的修改建议。化橘红最初植物来源为化州柚,柚是化州柚匮乏时期出现的替代品,二者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有较大差异,有必要加以区分,建议将化州柚作为化橘红的唯一基原。化橘红在实际使用中,药用部位逐渐由外层果皮演变为幼果,二者化学组成相同且幼果有效成分含量更高,因此建议:化橘红应增加幼果这一药用部位。此外,还建立了化橘红等级标准,可以区分药材基原、评价质量优劣。研究为完善化橘红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并将规范化橘红市场流通,促进化橘红资源合理利用,加速化橘红进入国际市场。
芦海生,李婷,姜丹,孙宇峰,常晓茜,胡小松,刘春生[8](2019)在《基于DNA条形码、UPLC及色度学方法鉴定与评价化橘红》文中研究说明为鉴定化橘红的来源,并对2个地区化橘红的质量进行综合性评价,该研究采用DNA条形码对26份化橘红进行分子鉴定;以柚皮苷、野漆树苷、柚皮素和芹菜素为指标性成分采用UPLC进行含量测定,采用色度仪对化橘红颜色差异进行数值化研究,并与其有效成分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地区的化橘红样品来源均为柚Citrus grandis,ITS2序列长度均为400~500 bp,序列相似度达到99. 82%,2组样品仅有1个碱基的缺失,即在330 bp处广东的部分药材多一个碱基A,而重庆地区样品无此碱基;重庆地区的样品柚皮苷与野漆树苷的含量高于广东地区的样品,柚皮素与芹菜素的含量也有着统计学差异;色度值结果显示广东的药材L*偏大,a*偏小,重庆的药材L*偏小,a*偏大,而两者的b*则无明显的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柚皮苷、野漆树苷、柚皮素与L*,b*呈正相关,与a*呈负相关,芹菜素与L*,a*,b*值无相关性。该研究对化橘红进行科学的鉴定与评价,为进一步研究化橘红的快速鉴别与质量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刘国秀,李丝雨,李宁宁,翟华强[9](2019)在《基于临床调剂质量控制的化橘红饮片等级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药饮片质量是确保中医临床调剂用药疗效的关键环节。目前,中药商品规格等级不清晰等问题已引起行业高度重视,饮片亟待分级生产和分类管理日益成为业界共识,探索分级饮片优质优价的证据已成为研究热点[1-4]。中药调剂的关键技术包括中药性状辨识技术、中药临床炮制技术、中药处方审核技术、中药处方应付技术、中药发药交待技术、中药临床煎煮技术、中药调剂供应技术、中药采购管理技术、中药贮存养护技术九项内容[5]。在临床调剂工作中,中药饮片性状辨识技术是中药调剂的首要环节,也是最直观质量控制环节;其次,
胡艳玉[10](2019)在《基于有效成分累积的广西化橘红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以化橘红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广东化州市、广西陆川县、广西百色市3个产区不同果龄化橘红果实共18批样品,对样品进行药材质量检查,测定其总黄酮、柚皮苷、野漆树苷及柚皮素的含量。采集了化橘红的落花、首次生理落果及叶片,测定其黄酮类有效成分含量及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结合实验结果与调查分析为广西产区化橘红种植产业发展提供对策,研究结果如下:(1)广西不同产区化橘红的浸出物随着果龄的增加而降低,3个产区的18批化橘红样品的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均符合药典要求。(2)广西不同产区化橘红总黄酮和柚皮苷含量随着果龄的增加而降低,不同产区不同时期的含量具有差异。其中,化州产区的柚皮苷含量由4月中旬的22.33%下降到6月中旬的8.38%,陆川产区柚皮苷含量由4月上旬的28.30%下降到6月中旬8.93%,百色产区柚皮苷含量由4月中旬的27.36%下降到5月底的10.46%。不同时期百色产区化橘红野漆树苷含量高于化州、陆川等传统产区,最高含量可达1.47%,最低含量为0.83%;化州产区化橘红野漆树苷含量在0.3%-0.4%之间。3个产区化橘红柚皮素含量随着果龄增加而下降,从整体上看,化州产区的化橘红柚皮素含量高于陆川产区及百色产区。(3)化橘红不同部位各成分含量相差很大,不同部位的总黄酮、柚皮苷、柚皮素含量变化为:首次生理落果>落花>叶片;野漆树苷含量:叶片>落花>首次生理落果。(4)化橘红各部位提取液对DPPH有较强的清除率,一定浓度下落果水提液对其清除率达96%。化橘红各部位提取液对羟基自由基具有一定清除效果,落花的醇提液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70.2%。(5)基于上述研究与化橘红产业调研结果,为广西产区化橘红发展提出以下对策:科学规划广西化橘红产区,百色产区适宜种植发展化橘红,可在百色推广种植化橘红;合理确定广西不同产区化橘红采收期,不同产区化橘红的适宜采收期不同,建议陆川产区所产化橘红采收可以在4月下旬进行,百色产区化橘采收在5月上中旬采收;加强广西产区化橘红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化橘红花、果、叶均可用于抗氧化产品研发,化橘红花可用于高端花茶及化妆品研发,化橘红叶子可用于动物饲料研发;规范化橘红种植生产,科学引种,生态种植,科学管理;加强广西产区化橘红品牌建设,通过广西产区优质化橘红名牌商标注册,建立广西化橘红品牌,获得市场认同。
二、化橘红中柚皮苷与野漆树苷的化学成分鉴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橘红中柚皮苷与野漆树苷的化学成分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橘红胎饮片标准汤剂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仪器与材料 |
1.1仪器与设备 |
1.2试剂与材料 |
2方法与结果 |
2.1饮片的制备 |
2.2橘红胎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 |
2.3饮片和标准汤剂中柚皮苷和野漆树苷含量测定 |
2.3.1色谱条件 |
2.3.2供试品溶液制备 |
2.3.2.1饮片 |
2.3.2.2标准汤剂 |
2.3.3对照品溶液制备 |
2.3.3.1含量测定对照品溶液制备 |
2.3.3.2标准汤剂对照品溶液制备 |
2.3.4样品测定 |
2.3.5方法学考察 |
2.3.5.1线性关系 |
2.3.5.2精密度考察 |
2.3.5.3稳定性考察 |
2.3.5.4重复性考察 |
2.4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分析 |
2.4.1色谱条件 |
2.4.2方法学考察 |
2.4.2.1精密度考察 |
2.4.2.2稳定性考察 |
2.4.2.3重复性考察 |
2.4.3HPLC指纹图谱采集及分析 |
2.5指纹图谱中4个标定成分灰色关联度分析 |
2.5.1参考序列的选择 |
2.5.2两级最大差和两级最小差 |
2.5.3关联系数与关联度的计算 |
2.5.4加权关联度的计算 |
2.6橘红胎饮片标准汤剂评价特征参数的测定 |
2.6.1出膏率 |
2.6.2转移率 |
3讨论 |
(2)蜜炙化橘红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蜜炙化橘红饮片的制备 |
2.2 鉴别 |
2.2.1 性状鉴别 |
2.2.2 显微鉴别 |
2.2.3 薄层鉴别 |
2.3 检查 |
2.4 含量测定 |
2.4.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4.3 色谱条件 |
3 讨论 |
3.1 薄层鉴别 |
3.2 检查 |
3.3 含量测定 |
(3)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化橘红中柚皮苷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设备 |
1.3 实验方法 |
1.3.1 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 |
1.3.2 化橘红中柚皮苷的含量测定 |
1.3.2. 1 化橘红中柚皮苷的提取 |
1.3.2.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1.3.2. 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1.3.2. 4 色谱条件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样品含量测定 |
2.2 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2.2.1 化橘红中柚皮苷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方法 |
2.2.2 主因子数的选择 |
2.2.3 不同预处理方法优化的校正模型选择结果 |
2.2.4 化橘红中柚皮苷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 |
3 总结 |
(4)基于“网络预测→等级量化→药效验证”的化橘红饮片分级方法初步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中药饮片分级方法研究进展 |
1.1 中药的传统“辨状论质”分级评价方法 |
1.2 中药的现代“数据化”分级评价方法 |
1.3 中药的“生物效应”分级评价方法 |
1.4 讨论 |
第二节 中药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进展 |
2.1 网络药理学相关研究方法进展 |
2.2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
2.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化橘红理论分析与网络预测 |
第一节 化橘红理论分析 |
1.1 名称的历史源流分析 |
1.2 产地与基源的历史源流分析 |
1.3 种植与采收的历史源流分析 |
1.4 饮片炮制的历史源流分析 |
1.5 饮片临床应用的历史源流分析 |
1.6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 |
1.7 讨论 |
第二节 化橘红作用成分与作用疾病网络预测研究 |
2.1 研究软件平台 |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化橘红治疗肺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
3.1 研究软件平台 |
3.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第二章 化橘红饮片等级量化与等级标准 |
第一节 化橘红性状实验研究 |
1.1 化橘红饮片样品的采集 |
1.2 化橘红饮片厚度、茸毛疏密度与质地测量 |
1.3 化橘红色度测量 |
第二节 化橘红理化分析实验研究 |
2.1 化橘红饮片显微鉴定 |
2.2 化橘红饮片薄层鉴定 |
2.3 化橘红饮片水分测定 |
2.4 化橘红饮片灰分测定 |
2.5 化橘红饮片浸出物测定 |
2.6 化橘红饮片指纹图谱/特征图谱建立 |
2.7 化橘红饮片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 |
第三节 化橘红饮片等级标准研究 |
3.1 化橘红饮片的性状分级标准制定 |
3.2 化橘红饮片的理化分级标准制定 |
3.3 化橘红饮片等级标准制定及标准化前后对比 |
第三章 化橘红饮片药效验证 |
第一节 不同等级化橘红饮片对IPF大鼠病理形态的影响研究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实验过程及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讨论 |
第二节 不同等级化橘红饮片对IPF大鼠炎症通路评价指标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
2.1 材料与仪器 |
2.2 实验过程及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节 实验小结 |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基于文献分析和分子对接法探讨化橘红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
1.1 文献收集与分析 |
1.2 分子对接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化橘红及其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文献分析 |
2.1.1祛痰作用 |
2.1.2抗急性肺损伤作用 |
2.1.3 抗炎作用 |
2.1.4 镇咳作用 |
2.1.5 抗肺纤维化作用 |
2.1.6 抗氧化作用 |
2.1.7 其他 |
2.2 分子对接结果分析 |
3 讨论 |
(6)广东道地药材化橘红质量控制研究现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化橘红简介 |
2 化橘红质量控制方法 |
2.1 性状观察法[2,9] |
2.2 组织和显微观察法[10] |
2.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1] |
2.4 薄层色谱法(TLC) |
2.5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13-19] |
2.6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 |
2.7 近红外光谱法 |
3 总结与展望 |
(7)化橘红药典标准的修改建议及其等级标准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 料 |
1.1 样品的收集 |
1.2 仪器 |
1.3 试药 |
2 方 法 |
2.1 外观性状 |
2.2 特征图谱[3] |
2.2.1 色谱条件 |
2.2.2 溶液的制备 |
2.3 含量测定 |
2.3.1 色谱条件 |
2.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3.4 方法学考察 |
2.4 浸出物 |
2.4.1 醇溶性浸出物 |
2.4.2 水溶性浸出物 |
2.5 其他鉴别、检查项 |
3 结 果 |
3.1 样品检测结果 |
3.1.1 外观性状 |
3.1.2 鉴别、检查 |
3.1.3 特征图谱 |
3.1.4 含量测定 |
3.2 对化橘红基原的修改建议 |
3.2.1 化橘红的历史沿革 |
3.2.2 两种基原药材的差异 |
3.3 对化橘红药用部位的修改建议 |
3.4 化橘红等级标准的建立 |
3.4.1 基原的区分 |
3.4.2 质量等级的划分 |
4 讨 论 |
(8)基于DNA条形码、UPLC及色度学方法鉴定与评价化橘红(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试剂与样品 |
1.2 仪器 |
2 方法 |
2.1 DNA条形码鉴定 |
2.2 化橘红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
2.2.1 色谱条件 |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3 化橘红粉末色度测定 |
2.4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ITS2鉴定 |
3.2 UPLC方法学考察 |
3.2.1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混合对照品溶液 |
3.2.2 精密度试验 |
3.2.3 重复性试验 |
3.2.4 稳定性试验 |
3.2.5 加样回收率 |
3.2.6 样品测定结果 |
3.3 色度测定结果 |
3.4 色度值与有效成分关联分析 |
4 讨论 |
(10)基于有效成分累积的广西化橘红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化橘红研究进展 |
1.1.1 化学成分研究 |
1.1.2 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研究 |
1.2 化橘红药材质量研究 |
1.2.1 药材质量研究 |
1.2.2 中草药有效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
1.3 化橘红产业发展现状 |
1.3.1 产品开发 |
1.3.2 市场需求 |
1.3.3 种植推广 |
1.3.4 花和叶的开发利用 |
1.3.5 品牌建设 |
1.4 研究背景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7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剂与仪器 |
2.2 样品的采集和鉴定 |
2.2.1 采样产区概况 |
2.2.2 样品的采集 |
2.2.3 样品的鉴定 |
2.2.4 样品的处理 |
2.3 药材项目检查 |
2.3.1 水分测定 |
2.3.2 浸出物含量测定 |
2.3.3 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
2.4 总黄酮含量测定 |
2.4.1 总黄酮的提取及对照品溶液制备 |
2.4.2 测定波长的选择及仪器精密度测定 |
2.4.3 标准曲线的制作及样品的测定 |
2.5 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
2.5.1 标液及样液的制备 |
2.5.2 色谱条件 |
2.5.3 方法学考察 |
2.5.4 样品进样 |
2.6 落花、落果、成熟叶抗氧化活性测定 |
2.6.1 提取液制备 |
2.6.2 抗氧化时间的测定 |
2.6.3 对DPPH的清除率 |
2.6.4 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 |
2.7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产区化橘红果实性状比较 |
3.2 不同产区化橘红药材常规项目分析 |
3.2.1 水分含量 |
3.2.2 浸出物含量 |
3.2.3 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 |
3.2.4 小结 |
3.3 不同产区化橘红总黄酮含量比较分析 |
3.3.1 精密度考察 |
3.3.2 标准曲线 |
3.3.3 总黄酮含量 |
3.3.4 小结 |
3.4 不同产区化橘红有效成分含量分析 |
3.4.1 方法学考察 |
3.4.2 柚皮苷成分含量 |
3.4.3 野漆树苷成分含量 |
3.4.4 柚皮素成分含量 |
3.4.5 小结 |
3.5 化橘红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
3.5.1 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比较分析 |
3.5.2 不同部位抗氧化活性比较分析 |
3.5.3 小结 |
第四章 广西产区化橘红产业发展对策 |
4.1 科学规划化橘红产区 |
4.2 加强化橘红种植管理 |
4.2.1 科学引种 |
4.2.2 生态种植 |
4.2.3 科学管理 |
4.3 合理确定不同产区化橘红采收期 |
4.3.1 采收期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
4.3.2 不同产区化橘红采收建议 |
4.3.3 化橘红采后鲜果销售 |
4.4 加强化橘红深加工产品的开发 |
4.5 化橘落花、落果及叶的开发利用 |
4.5.1 抗氧化产品开发利用 |
4.5.2 动物饲料开发利用 |
4.5.3 高端花茶及化妆品开发利用 |
4.6 重视化橘红品牌建立 |
4.6.1 建立广西化橘红品牌的重要性 |
4.6.2 建立化橘红药材品牌的关键 |
4.6.3 建立化橘红产品可追溯体系 |
4.7 结论与展望 |
4.7.1 结论 |
4.7.2 存在问题 |
4.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论文发表情况 |
四、化橘红中柚皮苷与野漆树苷的化学成分鉴别(论文参考文献)
- [1]橘红胎饮片标准汤剂质量评价研究[J]. 张晓营,文廷芳,张雅洁,方家祺,麦宝愉,肖凤霞.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21(03)
- [2]蜜炙化橘红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J]. 林青华,黄永飞,庞宇舟,李妮励,王春丽,蒋林. 广东化工, 2020(19)
- [3]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化橘红中柚皮苷的含量[J]. 梁颖,高鸿彬,李晓丹,杨松林,马丽,刘浩. 广州化学, 2020(04)
- [4]基于“网络预测→等级量化→药效验证”的化橘红饮片分级方法初步构建[D]. 刘国秀.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基于文献分析和分子对接法探讨化橘红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前景[J]. 李沛波,谌攀,吴灏,王永刚,饶鸿宇,苏薇薇. 中草药, 2020(09)
- [6]广东道地药材化橘红质量控制研究现状概述[J]. 刘浩,杨松林,马丽,高鸿彬. 海峡药学, 2020(02)
- [7]化橘红药典标准的修改建议及其等级标准的建立[J]. 李泮霖,彭维,吴灏,王永刚,李沛波,张迷迷,苏薇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8]基于DNA条形码、UPLC及色度学方法鉴定与评价化橘红[J]. 芦海生,李婷,姜丹,孙宇峰,常晓茜,胡小松,刘春生. 中国中药杂志, 2019(20)
- [9]基于临床调剂质量控制的化橘红饮片等级评价方法研究[A]. 刘国秀,李丝雨,李宁宁,翟华强. 第六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创新驱动·融合共享·安全可控论文集, 2019
- [10]基于有效成分累积的广西化橘红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胡艳玉. 广西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