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源有机酸对小麦铝毒害的缓解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静[1](2021)在《外源复合有机酸对菊芋耐铝的调控作用》文中研究指明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属菊科向日葵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具有极强的抗逆性、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在我国多地均有种植。近几十年来,随着酸雨频繁沉降,土壤酸化加剧,铝毒已成为南方酸性土壤中限制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机酸分泌是植物适应铝毒胁迫的外部排斥铝的主要机制之一,其种类、数量与铝毒缓解程度密切相关。苹果酸、柠檬酸和草酸是多数植物响应铝毒的主要有机酸种类,也是植物适应铝毒环境的极佳螯合剂。本研究以江苏徐州菊芋和四川资阳菊芋为材料,采用土培法,确定苹果酸、柠檬酸和草酸三种有机酸组合缓解菊芋铝毒的最佳浓度,并从光合特性、抗氧化能力等方面明确复合有机酸缓解铝毒的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以四川资阳菊芋为材料,采用土培法培养21 d,通过L9(34)正交实验表明300μmol/L苹果酸、700μmol/L柠檬酸和1000μmol/L草酸复合喷施处理的根相对伸长率最高,比单Al组增加103.26%,表明该种有机酸复合处理对菊芋铝毒缓解效果最好,作为后续实验的外源有机酸复合喷施浓度。(2)以江苏徐州菊芋(耐铝品种)和四川资阳菊芋(铝敏感品种)为材料进行土培实验,明确苹果酸、柠檬酸和草酸复合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菊芋生长及光合损伤的缓解效果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Al处理7、14、21d,徐州菊芋和资阳菊芋根系和株高相对伸长率、根系和地上部的干物质积累量与对照相比显着降低。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外源喷施复合有机酸(OA)后,徐州菊芋和资阳菊芋的根系和地上部相对伸长率比Al处理显着增加,地上部及根系干重增加89.69%、68.42%和148.39%、97.95%,叶面积最大增加16.86%和25.52%,Gs最大增加193.22%和195.45%,叶绿素含量升高,Pn和Tr均有所回升。表明外源复合有机酸处理减缓铝毒害对PSII反应中心的破坏,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铝毒引起的光合抑制和光合结构受损,提高叶片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降低铝胁迫对菊芋叶片光合系统的干扰,使得光合作用可正常进行。(3)采用土培实验,叶面喷施苹果酸、柠檬酸和草酸,以探究复合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菊芋生理响应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徐州菊芋和资阳菊芋的根系活力在Al处理第21 d降低37.25%和57.96%,叶片脯氨酸含量升高155.56%和94.83%。SOD活性增加,CAT活性最大降幅分别为24.69%和24.74%,MDA含量显着增加92.61%和131.96%。叶面喷施复合有机酸后,徐州菊芋和资阳菊芋Al+OA处理组较单Al组根系活力最大增长率达43.14%和74.36%,Al诱导的脯氨酸含量增加得到有效缓解,抗氧化酶活性升高,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As A)、谷胱甘肽(GSH)最大增长率为22.00%和25.00%、51.96%和81.01%,MDA减少25.51%和30.44%。表明外源施用有机酸可增强菊芋的保护酶活性和增加抗氧化物质含量,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菊芋在铝毒生境下的膜脂过氧化程度。(4)通过外源施用复合有机酸,研究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菊芋根尖Al积累及根系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分泌的影响。Al胁迫下徐州菊芋和资阳菊芋的Al含量比对照升高32.21和36.13倍。根系柠檬酸和草酸分泌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3.94%和32.63%、120.63%和38.91%。进行外源有机酸喷施处理后,徐州菊芋和资阳菊芋的根尖Al含量比单Al处理减少17.26%和27.66%,根系柠檬酸、苹果酸和草酸分泌量最大上升22.38%和40.24%、86.11%和44.18%、52.31%和59.69%,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显着增加。表明外源复合有机酸可改善菊芋生长、降低根尖铝含量,提高菊芋柠檬酸、草酸和苹果酸、可溶性糖的根系分泌能力,以应对铝毒对菊芋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
龙聪颖[2](2019)在《外源SA、GSH、Ca和CA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的缓解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壤重金属镉污染治理是当前研究的全球性热点问题。重金属Cd为植物体内非必需金属离子,对植物具有毒害作用。探讨外源物质对重金属Cd胁迫下植物生理响应机理以及植物体内Cd积累的变化,可揭示外源物质对植物体内Cd毒害的缓解机理。本研究以草本植物绵毛水苏(Stachys lanata)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方法,用Cd2+浓度300mg/kg胁迫10d后、分别喷施梯度浓度水杨酸(SA)、谷胱甘肽(GSH)、钙(Ca)和柠檬酸(CA)于相应植株的叶片,以Cd2+浓度300mg/kg胁迫(CK)为对照,研究不同梯度浓度处理下,4种外源物质对绵毛水苏生长、叶片渗透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3大抗氧化酶活性、AsA-GSH循环系统和植株体内Cd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生长植株(0mg/kg Cd)相比,(1)CK抑制了绵毛水苏的生长。与CK相比,4种外源物质处理对植株的株高、叶色、叶面积和萌蘖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并提高了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地下部、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促进了植物根系活力。其中SA、GSH、Ca和CA在浓度为1.0、0.4、2.0和1.0mmol/L时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达到CK的130.53%、138.17%、193.13%、170.23%。(2)处理第7d时CK叶片MDA含量升高了83.47%,添加缓解剂后MDA均下降,其中SA、GSH、Ca依次在1.0、0.2、4.0mmo/L处理第7d较CK降低了47.17%、53.28%、50.32%,而CA在1.5mmo/L处理第3d时降低了22.40%。CK处理下,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降低了26.15%、15.42%和32.17%。与CK相比,除0.4mmol/L GSH处理第3d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外,其余处理均高于CK。其中,SA处理下,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值分别出现在SA浓度1.0、1.5mmol/L处理第3d时,较CK增加了16.06%和14.13%;游离脯氨酸在0.5mmol/L处理第7d达到峰值,较CK增加了311.39%。而GSH、Ca和CA处理下,三指标的峰值均出现在第7d,其中,GSH处理浓度依次为0.3、0.3、0.1mmol/L,分别较CK增加50.28%、12.77%和313.77%;Ca处理浓度依次为4.0、3.0和1.0mmol/L,分别较CK增加78.76%、29.33%和260.00%;CA处理处理浓度依次为1.5、0.5和0.5,分别较CK增加88.98%、12.71%和313.77%。CK处理下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了60.34%。与CK相比,SA、GSH、Ca和CA处理分别使叶绿素含量提高了1.051.47倍、1.071.72倍、1.081.15倍和0.991.49倍。(3)CK处理下,绵毛水苏SOD、POD和CAT活性均升高。与CK相比,4种外源物质处理使绵毛水苏SOD、POD和CAT活性增加,其中SA处理下,浓度1.5mmol/L时,三指标分别在处理第1d、7d和7d时达最高值,较CK依次增加了57.39%、85.00%和38.51%;GSH处理下,三指标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浓度0.3mmol/L处理第1d,0.3mmol/L处理第7d和0.2mmol/L处理7d,较CK依次增加了60.77%、26.81%和50.21%;Ca处理下,三指标最大值依次在4.0mmol/L处理第1d、3.0mmol/L处理第3d和3.0mmol/L处理第7d,较CK分别增加了98.33%、29.98%和49.39%;CA处理下,三指标依次在1.0mmol/L处理第1d、1.5mmol/L处理第3d和1.5mmol/L处理第1d达到最大值,依次较CK增加了105.81%、40.78%和26.15%。(4)CK处理第7d绵毛水苏AsA含量降低了47.08%、GSH含量增加了38.30%,APX和GR活性分别增加了193.00%和202.29%。与CK比较,4种外源物质处理下AsA、GSH、APX和GR活性变化趋势不尽一致,其中,SA、GSH、Ca和CA处理下,AsA含量最大值出现在处理第7d,处理浓度分别为1.0、0.3、3.0和2.0mmol/L,较CK增加了83.46%、144.26%、166.62%和170.75%;GSH含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5mmol/LSA处理第3d,0.2mmol/LGSH、3.0mmol/LCa和1.5mmol/LCA处理第1d时,分别较CK增加了158.03%、110.26%、68.63%和13.97%;APX活性峰值在1.5mmol/L SA处理第3d,0.4mmol/LGSH、1.0mmol/LCa、1.5mmol/LCA处理第7d,分别为CK的1.58、1.72、1.54和1.93倍;GR活性峰值分别出现在1.5mmol/L SA和0.2mmol/LGSH处理第1d、3.0mmol/LCa和1.5mmol/LCA处理第3d,分别较CK增加了218.25%、213.83%、144.50%和131.85%。(5)绵毛水苏吸收的Cd主要集中在根部。外源SA对植物Cd吸收无明显影响,GSH抑制了Cd向地上部的运输,Ca处理抑制植株对Cd的吸收,而CA促进了植物根系和叶片对Cd的富集。综上认为,外源SA、GSH、Ca和CA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具有一定的缓解效果,且最佳缓解浓度分别为:SA 1.01.5mmol/L、GSH 0.30.4mmol/L、Ca 2.03.0mmol/L、CA 1.52.0mmol/L。
刘奎[3](2019)在《酸铝胁迫下柠檬酸对灰木莲幼苗生长生理及养分分配的影响》文中提出灰木莲(Magnoliaceaeglanca Blume)是木兰科木莲属植物,属于我国的珍贵树种之一。由于其干形通直、树姿优美、花果华丽、速生等特性,极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铝毒害是限制酸性土壤中植物生长和作物生产以及森林退化的主要因子,而柠檬酸能够与铝螯合成无毒性的复合物,大大降低或者消除铝对植物的毒害,因此研究柠檬酸对灰木莲幼苗铝毒害的缓解效应有利于提高苗木质量、保护稀有树种的种质资源等,而且能够为木兰科树种在铝胁迫研究方面提供基础的数据参考。该研究以灰木莲幼苗作为试验材料,使用硫酸铝和柠檬酸交互处理苗木,铝有4个浓度梯度分别为0 mg/L、60mg/L(A1)、120mg/L(A2)、150mg/L(A3),在每个铝处理的基础上增施柠檬酸,设置4个浓度梯度分别为0 mmol/L、5 mmol/L(Nl)、10 mmol/L(N2)、15mmol/L(N3),未施铝和柠檬酸处理为空白对照组CK,该研究目的是分析铝和柠檬酸对灰木莲生长生理和养分分配的影响,研究灰木莲自身对铝胁迫的耐受范围和探讨不同浓度柠檬酸对灰木莲的解铝毒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A2N3处理最有利于灰木莲幼苗苗高的生长;A3N3处理最有利于灰木莲幼苗地径的生长;A1N1处理最有利于灰木莲幼苗叶面积的增加,灰木莲叶形指数最大的是A1N3处理。铝处理下,生物量、根冠比和含水率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对灰木莲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和根冠比促进作用最大的是A3N2处理,对灰木莲幼苗叶生物量促进作用最大的是A1N2处理。2.A1N3处理最有利于提高灰木莲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和叶绿素总量;A1N2处理最有利于提高灰木莲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最高和最低的处理分别是A2N1和A3N2,而A1N2处理和A3N2处理分别有利于提高灰木莲幼苗叶片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3.A3处理能够显着提高灰木莲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促进作用最为显着的分别为A3N3和A2N3处理;A1处理的灰木莲幼苗叶片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最高;A3N3处理下灰木莲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最高;A1和A2处理下的灰木莲幼苗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着提高,分别比空白对照CK高出187.3%和278.7%,其中A3N1处理对灰木莲幼苗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促进作用最为显着。4.A3N3处理有利于灰木莲幼苗根对全N的吸收,N3处理有利于提高灰木莲幼苗茎的全N含量,而N1处理对灰木莲幼苗叶中的全N含量促进效果最佳;N1、N3和A2N3处理分别对灰木莲幼苗根,茎和叶的全P含量促进效果最佳;A3N3、N3和A1N1分别对灰木莲幼苗根、茎和叶的全K含量促进效果最佳;A1N2处理有利于灰木莲幼苗根对全Ca的吸收,而A2N3和A2N3处理分别有利于提高灰木莲幼苗茎和叶的全Ca含量;N2、N1、A2N3处理分别对灰木莲幼苗根、茎和叶的全Mg含量促进效果最佳;对降低灰木莲幼苗根、茎和叶中铝含量最佳的是A1N3、A1N2和A1N3处理;N2处理有利于灰木莲幼苗根对全Zn的吸收,N3处理则对灰木莲幼苗茎和叶的全Zn含量均有最佳的促进效果;A2N3处理有利于提高灰木莲幼苗根和茎的全Fe含量,N3处理对灰木莲幼苗叶的全Fe含量促进效果最佳。5.净光合速率(Pn)、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全N、全Ca和全Fe最有利于灰木莲幼苗苗高的生长,并且地径增量与可溶性糖呈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而全A1与灰木莲幼苗的苗高和地径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总生物量与全N、叶绿素总量和净光合速率(Pn)显着正相关,全A1与生物量显着负相关;A3N2处理的苗木质量指数(QI)最高,说明该处理最有利于均衡灰木莲苗木的生长;根据主成分分析可知,在A1铝浓度下,柠檬酸缓解铝毒效应的最佳浓度是N1。A2铝浓度下,外源添加N2、N3浓度的柠檬酸可以有效促进灰木莲幼苗的生长,提高灰木莲幼苗内部有机产物合成以及改善各营养元素的利用状况。N3浓度的柠檬酸可以有效缓解A3浓度铝的胁迫效应。
刘玉民[4](2018)在《酸铝环境马尾松根系分泌物特性及其缓解铝毒的根际效应》文中提出铝(Al)在土壤中通常以硅酸盐等形式存在,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较小,但土壤pH≤5.0时,Al3+、Al(OH)2+、Al(OH)2+等可溶态活性铝就会大量溶出,即使是微摩尔级(10μM)Al3+处理也可以迅速抑制大多数植物根系的生长。我国酸性土壤总面积约为2.03×107 hm2,土壤酸化导致土壤活性铝胁迫被认为是森林衰退的主要因素。铝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与其在土壤溶液中的化学形态关系着密切,土壤中Al3+、Al(OH)2+和Al(OH)2+等高活性铝是导致植物铝毒伤害的最主要因素,而根系分泌物可以改变土壤中铝的存在形态和土壤微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土壤铝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尽管目前在植物铝毒害及其耐铝毒机理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草本植物上,而木本植物是否与草本植物具有相同的机制还没有定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酸性土壤中木本植物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造林和工业原料树种,在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出现了马尾松大面积生长衰退的现象,刘厚田等研究认为酸铝危害是马尾松衰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研究也发现铝胁迫下马尾松生长会受到显着的抑制。因此,如何缓解铝对马尾松的毒害作用,已成为我国南方酸铝环境区马尾松产业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探明马尾松耐铝及铝毒缓解机理,本研究以不同耐铝型马尾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土培方式研究了酸铝胁迫下马尾松根系的分泌特性及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铝形态、土壤微生态的调控作用;通过水培方式研究了根系分泌有机酸对马尾松根系及根尖亿铝毒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同时探讨了有机酸对马尾松铝吸收与运输的调控能力。旨在明确根系分泌物对酸铝土壤微生态及马尾松铝毒的调控作用,揭示马尾松铝毒的缓解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了酸铝环境下马尾松根系的分泌特性。铝胁迫下耐铝型马尾松(FJ5)较铝敏感型(GD20)能分泌更多的有机酸是耐铝型马尾松耐铝的主要机制之一。铝胁迫下耐铝型和铝敏感型马尾松根系分泌物酸性磷酸酶的能力均显着增强,且耐铝型均高于铝敏感型,说明外源Al3+促进根系酸性磷酸酶分泌可能是耐铝型马尾松耐铝的机制之一。铝胁迫下虽然耐铝型和铝敏感型马尾松根系分泌总酚的能力均显着增强,但铝敏感型高于耐铝型,说明外源Al3+刺激根系总酚分泌并不是马尾松耐铝的机制。虽然耐铝型马尾松根系分泌物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始终高于铝敏感型,但Al3+胁迫并未刺激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泌,说明马尾松根系分泌物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变化并不是马尾松耐铝的机制。2.揭示了酸铝环境下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铝形态的调控作用。马尾松根际土壤和外源根系分泌物处理的土壤中有机态络合铝和腐植酸铝高于非根际土壤,而单聚体羟基铝[Al(OH)2+、Al(OH)2+]、交换态铝Al3+和酸溶无机铝[Al(OH)3]低于非根际土壤,说明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可使土壤中活性铝向腐殖酸铝和有机态络合铝形态转化,降低了土壤活性铝的含量,从而减轻了铝对植物的毒害,是马尾松根系分泌物缓解铝胁迫的主要原因之一。在GD20土壤中有机态络合铝的含量比FJ5低,而酸溶无机铝的含量比FJ5高,说明FJ5根系分泌物更容易将土壤中的活性铝络合成稳定的有机态络合铝,FJ5缓解土壤铝毒的能力更强。3.明确了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态的调控能力。A13+胁迫可使土壤细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AM真菌、放线菌及原生生物等土壤微生物的PLAF含量降低;马尾松根系分泌物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根际土壤和外源根系分泌物处理的土壤中微生物PLAF含量均显着高于非根际土壤,土壤微生物的PLAF含量顺序为根际土壤﹥外源根系分泌物处理的土壤﹥非根际土壤;FJ5根际土壤和添加根系分泌物土壤中的微生物PLAF含量均高于铝GD20。铝胁迫下马尾松土壤中的脲酶、磷酸酶、转化酶、多酚氧化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活性均有显着降低,而非根际土壤的降幅最大,根际降幅最小;根系分泌物能提高Al3+胁迫下土壤酶的活性,土壤酶活性顺序均为根际土壤﹥外源根系分泌物处理的土壤﹥非根际土壤。Al3+胁迫可使土壤的基础呼吸速率显着降低;马尾松根系分泌物的存在可使土壤环境中微生物更为活跃,释放更多的CO2,根际土壤和外源根系分泌物处理土壤的基础呼吸速率显着高于非根际土壤。4.明确了酸铝环境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根系铝毒的调控作用。Al3+胁迫下2种马尾松根系生长均受到抑制,根系活力显着降低,细胞膜受到伤害,MDA显着升高。Al3+胁迫可刺激马尾松自身产生应激响应,使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Pro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着升高;POD、SOD和CAT等抗氧化酶活性也显着升高;Al3+对铝敏感型的抑制作用强于耐铝型。适宜浓度的有机酸可以缓解Al3+胁迫对马尾松根系生长的抑制,可使根系活力增强,溶性糖、可溶性蛋白、Pro等渗透调节物质和MDA含量逐渐趋于恢复正常水平,维持POD、SOD和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处于较高水平。草酸的最佳缓解浓度为0.2mmol·L-1,柠檬酸的最佳缓解浓度为0.02mmol·L-1,苹果酸的最佳缓解浓度为0.01mmol·L-1。5.揭示了酸铝环境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根尖铝毒的调控机理。Al3+胁迫下2种马尾松根尖细胞壁半纤维素Ⅰ中总糖均显着积累,而半纤维素Ⅱ中总糖无显着变化,说明铝在马尾松根尖的主要结合位点在细胞壁的半纤维素Ⅰ中。2种马尾松根尖细胞壁半纤维素中总糖含量无显着差异,说明根尖细胞壁纤维素中总糖积累并不是马尾松耐铝的主导因素。Al3+胁迫下GD20根尖细胞壁中糖醛酸显着积累,而FJ5无显着变化,说明根尖细胞壁中糖醛酸与铝鳌合是马尾松铝敏感型的表现而非耐铝机制。外源有机酸可以减少GD20根细胞壁果胶和半纤维素与铝的结合,达到缓解铝毒的效果,而外源草酸的缓解效果要优于柠檬酸。Al3+胁迫可使马尾松根尖H2O2和MDA含量升高,对马尾松产生氧化伤害;Al3+胁迫也可刺激马尾松产生应激响应,使根尖POD、APX和GR活性升高,清除过多的过氧化物来维持系统的平衡;IDH和GO可能是影响马尾松耐铝性的主要代谢酶。有机酸可有效降低根尖H2O2和MDA含量,较少由Al3+胁迫应激产生的抗氧化酶和相关代谢酶活性,使马尾松系统恢复平衡体系。6.明确了有机酸对马尾松植株铝吸收与运输的调控作用。铝胁迫可使马尾松根系和植株内铝含量增加,GD20各部位铝含量均高于FJ5,表明根系斥铝能力也是马尾松的一种耐铝机制。耐铝型马尾松FJ5铝迁移系数小于GD20,较小铝迁移系数可能是其J5耐铝的主要原因。适宜浓度的外源有机酸可以降低马尾松体内铝含量,降低铝的迁移系数,以达到缓解铝毒的作用;以0.2mmol·L-1的草酸、0.02mmol·L-1的柠檬酸及0.01mmol·L-1的苹果酸缓解效果最佳,且对GD20的缓解效果好于FJ5。综合上述几方面的研究结果,本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铝胁迫可抑制马尾松的根系生长、降低根系活力,破坏根系生理代谢平衡。(2)铝诱导根系有机酸及酸性磷酸酶分泌是耐铝型马尾松耐铝的主要机制。(3)细胞壁半纤维素Ⅰ是铝在马尾松根尖的主要结合位点,而根尖细胞壁中糖醛酸与铝鳌合是马尾松铝敏感型的表现而非耐铝机制。(4)根系分泌物调控根际土壤活性铝向腐殖酸铝和有机态络合铝形态转化是马尾松根系分泌物缓解铝胁迫的主要原因之一。(5)铝胁迫下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可通过改变土壤微生态特性来缓解铝毒的伤害。(6)有机酸调控根系生理特性变化、减少马尾松根系对铝的吸收、降低铝的迁移系数是其缓解铝毒的主要机制。
张立文[5](2018)在《钙磷元素对西瓜铝毒害缓解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环境的恶化,全球土壤酸化现象日益严重,导致土壤酸化pH值下降溶出铝增多,铝毒害逐渐成为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本试验以两个品种的西瓜耐铝型“早春红玉”(HY)和敏感型“超甜地雷王”(DL)为试验材料,以水培的方法在1000μmol.L-1铝浓度处理下,通过不同浓度钙磷元素处理,来试验研究对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测定西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变化。本次试验会为缓解铝毒害方法上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结果总结如下所示:1从西瓜幼苗生长结果试验来看,铝毒害会对西瓜根系生长以及地上部茎和叶的生长发育产生抑制作用,加入钙磷离子后,两个品种西瓜的铝毒害明显缓解,根长、株高、地下部及地上部鲜重相对于单一铝毒害处理显着增加,生长状况不同程度的恢复。同时不同离子和浓度也对缓解铝毒害的效果存在差异性,钙磷离子浓度在5000μmol.L-1时对HY的缓解效果要好于其他处理浓度,而在4000μmol.L-1浓度下对DL缓解效果要好于其他处理组。同时钙磷离子对HY的铝毒害缓解要好于DL,钙离子的缓解效果要好于磷离子。2铝毒害下导致生理指标发生改变,两个品种西瓜的电解质渗透率、MDA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上升,根系活力的下降,从而对根部吸水分和营养的能力、西瓜叶片细胞膜结构以及叶片细胞酶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作用。加入钙磷离子以后,SOD酶、POD酶以及CAT酶活性增强,两个品种西瓜的铝毒害得到缓解同时根系活力上升、电解质渗透率下降、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钙磷离子对两个品种西瓜在铝毒害下生理指标的影响具有差异性,钙磷离子对耐铝型HY在5000μmol.L-1的处理效果比对敏感型DL在4000μmol.L-1处理效果更加显着,总体而言,铝毒害对DL的毒害作用要强于HY,钙磷离子对DL的效果也更加明显。3在西瓜幼苗铝毒害处理下结果表明,通过对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发现铝毒害会导致西瓜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荧光参数发生变化,初始荧光Fo,同时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着增加,最大荧光(Fm)、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量子产量(Y(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电子传递速率(ETR)明显下降,可见铝毒害能够抑制西瓜叶绿素的合成,电子传递活性下降,严重影响西瓜的光合作用。加入钙磷离子以后,两个品种西瓜的叶绿素含量合成增加,叶绿素含量上升,同时钙磷离子减弱了铝毒害对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其中HY在不同浓度钙磷离子处理下,Fo、NPQ明显下降,Fm、Fv/Fo、Fv/Fm、Y(II)、qP、ETR不同程度的回升,在5000μmol.L-1浓度下回升较高。而DL,随着钙磷离子浓度的升高,Fo、NPQ显着下降,Fm、Fv/Fo、Fv/Fm、Y(II)、qP、ETR随着浓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4000μmol.L-1浓度下回升较高。可以发现不同钙磷离子种类和浓度对西瓜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不同,而敏感型DL变化趋势更加明显,钙离子缓解效果要好于磷离子处理。
周文颖[6](2018)在《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根系分泌特性及有机酸对铝毒的缓解生理机制》文中指出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造林先锋树种,在荒漠造林、沟壑治理、庭园绿化等方面有重要的使用价值。也是我国主要的用材树种之一,主要用于提供家具、建筑、木纤维工业等方面的原料。但近年来出现马尾松林大面积生长衰退甚至死亡的现象。研究认为,酸性土壤中的活性铝,是影响马尾松林的生长,导致马尾松大面积死亡的主要原因。活性铝不仅能抑制土壤中水分和阳离子(Ca2+、Mg2+、K+、Cu2+等)的交换吸收还能通过破坏植物根系细胞等从而影响植物生长,植物的根系是最先受到铝毒害的部位,表现出主轴伸长受抑制,根系粗糙,呈褐色,根尖、侧根短粗而脆,根冠脱落,根尖表皮和外皮层细胞受到破坏,部分根系坏死等现象。因而,如何缓解马尾松铝毒害,提高马尾松的耐铝能力,则成为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根系分泌物是植物生长发育中向外界环境中释放的各类有机化学物质总称,包括低分子量的有机酸、氨基酸、酚类和糖类物质和高分子量的黏胶、养分离子、外酶等。根系分泌物在植物逆境修复中有重要作用,环境胁迫会刺激植物调节自身根系分泌大量有机物和无机物质来缓解逆境造成的伤害。因此,研究逆境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变化对提高植物抗逆性,缓解植物毒害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水培试验法,以试验组前期对不同种源的29个马尾松家系(基因型)的耐铝性筛选结果为基础,选取耐铝型FJ5和铝敏感型GD20马尾松为试验材料,研究酸铝作用下马尾松根系分泌物特性及对根尖缓解作用机制。研究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对酸铝胁迫下马尾松根系分泌特性的研究,收集供试马尾松幼苗在不同铝浓度处理下的根系分泌物并对主要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测定,旨在揭示酸铝胁迫下马尾松根系分泌特性及不同耐铝基因型马尾松根系分泌特性的差异;二是有机酸对马尾松根尖铝毒的缓解作用机制研究,通过施加外源有机酸对酸铝环境下马尾松根系生长、根尖H2O2、MDA、过氧化物酶活性、根尖细胞壁多糖组分和根尖有机酸合成酶进行测定,以揭示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酸铝环境中土壤铝毒的缓解作用机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低浓度铝处理能促进FJ5的根生长,而GD20的根生长在铝作用下持续受到抑制。对比两种基因型马尾松在各铝浓度下处理10 d和20 d的根系分泌特性,发现耐铝型马尾松在各浓度铝作用下根系有机酸、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泌量要高于铝敏感型马尾松。在铝处理20 d时FJ5的有机酸分泌量在A3和A5浓度下有显着增加的趋势,而GD20随铝浓度的增加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含量逐渐降低,这说明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对耐铝型马尾松缓解铝毒害起主要的作用,而铝是能诱导耐铝型马尾松分泌更多有机酸的原因之一。FJ5根系分泌物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比GD20更高,且随铝处理浓度增加两种马尾松的酶活性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耐铝型马尾松能通过分泌更多的酸性磷酸酶来促进土壤中无机磷的生成,与土壤中过量的铝离子反应产生沉淀而环境土壤铝毒害作用。2、铝毒会增加马尾松根尖H2O2和MDA的含量,外源有机酸加入后,2种马尾松根尖H2O2、MDA含量均能显着降低,柠檬酸处理的缓解效果要优于草酸处理。马尾松根尖过氧化物酶(APX、POD、GR)在单铝作用下活性上升,耐铝型FJ5在POD和GR活性的增幅要高于敏感型GD20,柠檬酸和草酸加入后根尖APX、POD活性的变化得到缓解,柠檬酸处理对FJ5的缓解效果更好,而草酸处理对GD20的效果更好。GD20的根尖GR活性在有机酸加入后活性下降,且两种酸的缓解效果差异不大,而柠檬酸处理会增加FJ5的GR酶活性,草酸处理使FJ5根尖酶活性减少。3、铝作用下FJ5根尖的乙醇酸氧化酶和NAD-IDH活性显着升高;GD20的PEPCase和CS活性增加,而NAD-IDH活性变小。柠檬酸处理对FJ5根尖乙醇酸氧化酶、CS和NAD-IDH活性有影响,能显着降低GD20的PEPCase活性。草酸处理对FJ5根尖乙醇酸氧化酶、PEPCase、CS和NAD-IDH活性均有影响,与GD20根尖的PEPCase活性有关,可以看出敏感型马尾松体内的PEPCase活性与有机酸耐铝有密切关系。单铝处理降低FJ5的根尖酸性磷酸酶活性,而使GD2O的酶活性上升,有机酸加入后FJ5的酶活性增加,柠檬酸处理显着降低了GD20的酸性磷酸酶活性。4、铝胁迫下马尾松根尖各根段的果胶、HC1、HC2中的总糖和糖醛酸含量普遍上升,而HC1中多糖的变化更明显,说明HC1应为铝在马尾松根尖的主要结合位点。铝敏感性GD20在铝处理下的细胞壁多糖组分增幅较大,导致根细胞受抑制的程度也更大。外源有机酸加入后,GD20各根段的果胶、HC1、HC2中的总糖和糖醛酸含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草酸处理的缓解效果优于柠檬酸。而耐铝性FJ5在有机酸加入后,根尖细胞壁010mm根段的HC1、HC2糖醛酸和各根段的HC1总糖含量有所缓解。总体上有机酸对GD20的缓解作用效果更强。
徐维杰[7](2017)在《外源抗坏血酸(AsA)对小麦铬(Cr6+)毒害的缓解效应及其机理》文中指出近年来,由于制革、炼铁、染色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随之产生的铬废水严重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小麦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品质好坏备受人们关注。本研究以扬麦16(耐Cr6+品种)和豫麦51(Cr+敏感品种)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 Cr6+胁迫对小麦幼苗的生长及其对铬的吸收和转运、抗氧化系统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并探究了以抗坏血酸(AsA)为外源缓解物质对小麦Cr6+毒害的缓解效应及其生理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Cr6+胁迫下,小麦的干重、总根长、根表面积都受到明显抑制,扬麦16受抑程度较豫麦51轻;小麦根系中Cr含量显着高于地上部Cr含量,且Cr主要分布于细胞壁中;2个品种小麦根系中K、Fe含量显着下降,Ca、Zn含量显着升高,地上部中P、Ca、Mg含量显着升高而Fe含量显着下降。同时添加500 mol.L-1 AsA处理下,小麦生长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表现为干重、总根长、根表面积增高;Cr转运率的显着下降表明外源AsA主要是通过抑制Cr向地上部的转运,减轻Cr对地上部的毒害。另外,外源AsA同时处理可以促进小麦根系对K、Fe和Mn的吸收,增加地上部对Mn的积累。外源AsA处理对Cr6+胁迫下2个品种根系和叶片中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 μ mol.L-1Cr6+处理下,2个品种根系和叶片中O2·-、H2O2和MDA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处理,其中,豫麦51根系和叶片中积累的O2·-、H2O2、MDA均高于扬麦16,表明豫麦51受Cr6+毒害的程度较扬麦16更为严重;2个品种根系和叶片总抗氧化能力下降,根系和叶片中GSH和AsA含量以及AsA/DHA和GSH/GSSG比值下降,且叶片中下降幅度更大;根系和叶片AsA-GSH循环中APX、MDHAR、DHAR、GS酶活性下降,这表明小麦根系和叶片中AsA-GSH循环受到了抑制。Cr6+胁迫下添加500 μmol.L-1AsA处理,2个品种小麦总抗氧化能力明显提高,根系和叶片SOD、POD、CAT酶活性升高,02·-、H2O2和MDA含量显着下降,AsA和GSH含量升高,APX、MDHAR、DHAR、GS酶活性明显恢复。这些结果都说明AsA在小麦清除Cr6+胁迫下生成的活性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r6+胁迫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先降后升,这表明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受到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的影响且光合系统受到了明显抑制,其中,扬麦16受抑制程度低于豫麦51。Cr6+胁迫降低了 2个品种叶片中叶绿素a和b的含量,引起叶绿体光合磷酸化水平下降,ATP合成受阻,降低了 Ca2+-ATPase和Mg2+-ATPase的活性,导致质膜内外Ca2+、Mg2+转运紊乱,最终阻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小麦叶片叶黄素循环脱环氧化效率降低,通过叶黄素循环耗散的能量占以热能形式耗散掉的能量比例(qE/NPQ)下降。Cr6+胁迫下同时添加外源AsA处理显着增加了叶绿素a和b的含量,Gs、Pn、Fv/Fm、ΦPSⅡ、qP 和 qE/NPQ,Ca2+-ATPase 和 Mg2+-ATPase 的活性升高,光合磷酸化水平增强,ATP含量上升。这些变化表明,外源AsA对于小麦在Cr6+胁迫下更高效的启动叶黄素循环,及时耗散掉非光合电子传递能量,避免光抑制现象的产生,恢复光合作用的运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了外源AsA对Cr6+胁迫下小麦根际PH、根尖质膜H+-ATPase活性变化、NH4+和N03-离子吸收、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种类及含量变化、分泌的有机酸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应及其对Cr6+络合效应。结果表明:100μmol.L-1 Cr6+处理下,2个小麦品种根际PH值随着Cr6+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至处理第8d,Cr6+处理组已显着高于对照组,其中,豫麦51根际PH值上升幅度较扬麦16更大,表明豫麦51受Cr6+毒害所导致的阴阳离子吸收失衡现象更为严重。根尖质膜H+-ATPase活性显着降低,这说明了 Cr6+胁迫会抑制H+-ATPase活性,引起细胞内的H+泵出到体外的过程受阻,最终导致根际PH值升高。Cr6+胁迫下,小麦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含量显着升高,在测定的5种有机酸中,草酸和柠檬酸是小麦根系分泌的主要有机酸。同时添加外源AsA处理后,2个品种根际PH值上升幅度与Cr6+单独处理相比显着变小,至处理第8d,扬麦16根际PH值已接近对照水平。外源AsA缓解处理增强了 Cr6+胁迫下小麦根尖质膜H+-ATPase活性,促进了根系对环境中铵态氮(NH4+-N)的吸收速率。在不同PH值环境条件下,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对Cr6+的还原速率随环境PH值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快。另外,在外源AsA同时处理下,小麦根系主要分泌柠檬酸、酒石酸。这些有机酸可以络合环境中的Cr6+,将Cr6+转变为对植物毒性较低的整合态;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对DPPH.自由基也有显着的清除效应。综上所述,外源AsA缓解处理可以提高小麦根系质膜H+-ATPase活性,增强根系对铵态氮(NH4+-N)的吸收速率,从而更好的维持小麦正常生长所需的酸性环境;使小麦根系分泌更多的柠檬酸和酒石酸等有机酸,这些有机酸可以在酸性环境中还原和螯合部分Cr6+并参与清除体外自由基的反应,这些变化对于减轻Cr6+胁迫对小麦造成的毒害效应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了外源AsA对Cr6+胁迫下小麦根系伸长生长、根系木质素含量、细胞壁多糖含量、果胶甲酯酶和POD酶活性、根系质外体和共质体APX活性及AsA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r6+胁迫下,添加外源AsA处理可以显着提高小麦根系质外体AsA含量和APX活性,APX可以利用AsA为底物清除H2O2,避免了 H2O2的积累,及时清除了木质素合成的前体物质,降低了根系木质素的合成,最终减轻了 Cr6+胁迫下根系木质化对根系伸长生长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外源AsA可以促进根系细胞壁果胶等多糖物质的积累,果胶甲酯酶活性的升高使果胶上游离的羧基数目增多,这些变化都增强了根系细胞壁对Cr的固定能力,增大了细胞壁区域隔离的效果,避免了更多的Cr进入到原生质体,有效减轻了根系细胞受Cr的毒害程度。
孙远秀,邱爽,张伟伟,郑阳霞[8](2016)在《柠檬酸对西瓜幼苗铝毒害的缓解作用》文中指出为了探究柠檬酸对西瓜幼苗铝毒害的缓解作用,本试验采用水培法,以早春红玉(耐铝型,HY)和早蜜王(铝敏感型,ZM)2个西瓜品种为材料,用不同柠檬酸浓度(200、400、800、1 200μmol·L-1)处理铝胁迫(1 500μmol·L-1)下的西瓜幼苗,研究不同柠檬酸浓度对西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对HY和ZM幼苗的生长和生理均产生了明显的毒害作用,与HY相比,ZM受毒害的程度更大。加入柠檬酸后,铝对HY和ZM的毒害作用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且缓解效果存在浓度差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800μmol·L-1),随着柠檬酸浓度增加缓解效果增强,其中以800μmol·L-1效果最佳;当浓度增至1 200μmol·L-1时,缓解效果反而减弱。柠檬酸对ZM的缓解作用强于HY,同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柠檬酸缓解效果越明显。综上所述,柠檬酸能够有效缓解铝对西瓜幼苗的毒害作用,以400800μmol·L-1解毒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为明确柠檬酸缓解西瓜铝毒害作用机制以及西瓜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卢颖林,陈迪文,江永,黄莹,敖俊华,周文灵,黄振瑞,王亚彪[9](2016)在《硅对铝胁迫下甘蔗幼苗的缓解效应研究》文中提出铝毒是酸性土壤地区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如何解决铝毒对作物的伤害是一个难点。采用营养液培养法,通过测定分析铝胁迫条件下不同浓度硅处理对甘蔗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硅对甘蔗幼苗铝毒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铝胁迫处理(T1)与空白对照相比,甘蔗株高和干物质量显着下降,根系形态参数包括根总长、根直径、根体积和根表面积显着减少,根系活力、叶片SPAD值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着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电导率显着升高,说明铝胁迫下,甘蔗植株的正常生长和生理活动均受到损害;而向营养液中添加12mmol/L硅酸钠处理(T2、T3),相比T1处理,甘蔗株高、干物质量显着增加,根系形态各项参数得到显着改善,甘蔗根系活力和叶片SPAD值显着提高,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电导率显着降低,表明硅能有效缓解铝对蔗苗的毒害。
孙远秀[10](2016)在《外源有机酸对西瓜铝毒害缓解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铝毒是酸性土壤中限制作物生长最重要的障碍因子,严重影响酸性土壤中的作物生产。西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设施栽培面积近年来不断增加,酸铝的加剧会导致设施上壤退化,严重影响着我国西瓜的产量和品质。植物根系铝胁迫下会积累和分泌有机酸,通过根系释放有机酸缓解植物铝毒害是近年来植物耐铝机制的研究热点,相关研究对植物耐铝吕机制的解释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本试验以早春红玉(耐铝型,HY)和早蜜王(铝敏感型,ZM)两个西瓜品种为材料,以不同有机酸浓度(200、400、800、1200μmol·L-1; 200、400、600、800mg·kg-1)处理铝胁迫(1500μmol·L-1; 600mg·kg-1)下的西瓜幼苗,分别采用水培法和土培盆栽法研究外源有机酸(柠檬酸、草酸)对铝胁迫下西瓜生长、生理特性和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及其在西瓜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和机理,为有机酸缓解西瓜铝毒害作用机理的研究及西瓜耐铝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2个西瓜品种生长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铝胁迫对西瓜幼苗根系及地上植株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根长、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显着下降,ZM较HY生长抑制的情况更严重。添加有机酸处理后,铝对2个西瓜品种的毒害作用的得到了有效缓解,生长受抑制情况有不同程度的的恢复,根长、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均明显增加。有机酸的种类、浓度不同对西瓜铝毒害生长的缓解效果存在差异。综合来讲,有机酸浓度为400-800μmol·L-1时对铝胁迫下2个西瓜品种生长起到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低浓度(2OOμmol·L-1)和高浓度(1200μmol·L-1)处理,1200μmol·L-1处理下两和种有机酸的缓解效果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尤其是草酸。此外,有机酸对ZM生长的缓解效果比HY更明显,柠檬酸比草酸效果好。2.通过研究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西瓜生理特性的影响发现,铝胁迫导致2个西瓜品种叶片电解质渗漏率、MAD和Pro含量增加,引起SOD活性增加,POD、CAT活性及根系活力下降,对西瓜根系的吸收功能及叶片细胞膜结构有严重的破坏作用。添加有机酸后,2个西瓜品种根系受抑制程度得到缓解,根系活力明显增加,叶片电解质渗漏率、MADPro含量不同程度下降,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可见有机酸有效缓解了铝对西瓜的毒害作用,不同程度恢复了铝对西瓜生理造成的伤害。两种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西瓜生理特性的影响有一定差异,柠檬酸处理下西瓜各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草酸处理更具规律性,整体随柠檬酸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800μmol·L处理下各指标较铝处理增幅最大,1200μmol·L-1处理下开始有明显下降,而草酸浓度为800-1200μmol·L-1时对铝胁迫下西瓜生理的促进作用强于其他处理。总体而言,铝胁迫对ZM生理的毒害作用强于HY,相应的有机酸对ZM的作用效果比HY更明显,以400-800μmol·L-的柠檬酸、800-1200μmol·L-1的草酸效果最好。3.对铝胁迫下2个西瓜品种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铝胁迫导致2个西瓜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荧光发参数生变化,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着增加,最大荧光(Fm)、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量子产量(Y(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电子传递速率(ETR)明显下降。可见,铝胁迫能够抑制西瓜叶绿素的合成,使PSII反应中心受损,参与光化学反应的能量减少,电子传递活性下降,严重影响了西瓜的光合作用。加入有机酸后,2个西瓜品种叶绿素合成增加,叶绿素含量明显回升,浓度为400-800μmol·L-1时增幅明显。同时有机酸有效削弱了铝毒对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和对光合机构的破坏作用,其中HY在两种有机酸处理下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情况一致,参数Fo、NPQ明显下降,Fm、Fv/Fo、Fv/Fm、Y(Ⅱ)、 qP、ETR不同程度回升;而ZM在柠檬酸处理下各荧光参数变化情况与HY一样,草酸处理下有所差异,其中Fo下降,Fm、Fv/Fo、Fv/Fm、ETR增加,NPQ、Y(Ⅱ)、qP在≤800μmol· L-1的范围内增加,1200μmol·L-1时显着下降。可见不同种类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西瓜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不同。4.铝胁迫下西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铝胁迫降低了2个西瓜品种细菌、放线菌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促进了真菌数量。有机酸缓解了铝对2个西瓜品种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增加,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以400-600 mg·kg-1的柠檬酸和600-800 mg.kg-1的草酸处理对2个西瓜品种根际土壤微生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好,土壤酶活性也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且柠檬酸作用效果优于草酸,对ZM的作用强于HY。综上所述,铝胁迫下西瓜生长受到抑制、生理指标下降,光合作用遭到破坏,使土壤微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导致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降低。HY对铝胁迫的适应性较ZM强,铝毒害的程度较ZM轻。有机酸能够有效缓解铝对西瓜的毒害作用,使西瓜生长、生理状况得到恢复,且ZM的恢复效果比HY更明显,柠檬酸比草酸效果更好。
二、外源有机酸对小麦铝毒害的缓解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源有机酸对小麦铝毒害的缓解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外源复合有机酸对菊芋耐铝的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铝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
1.1.1 铝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1.2 铝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
1.1.3 铝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1.2 植物根系有机酸分泌对铝毒的响应和调控作用 |
1.2.1 植物根系有机酸分泌对铝毒的响应 |
1.2.2 有机酸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
1.2.3 有机酸缓解植物铝毒的作用机理 |
1.3 问题的提出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铝胁迫下有机酸对菊芋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方案 |
2.1.2 相对根长、相对株高及叶面积的测定 |
2.1.3 干物质积累量的测定 |
2.1.4 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
2.1.5 叶片光合指标等的测定 |
2.1.6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复合有机酸最佳浓度筛选 |
2.2.2 铝胁迫下复合有机酸改善菊芋生长和光合作用 |
2.2.3 铝胁迫下复合有机酸提高菊芋叶片叶绿素合成能力 |
2.2.4 铝胁迫下复合有机酸对菊芋叶片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2.2.5 复合有机酸降低铝对菊芋光合系统的损伤 |
2.3 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铝胁迫下有机酸对菊芋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与培养方法 |
3.1.2 菊芋根系活力的测定 |
3.1.3 叶片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3.1.4 叶片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3.1.5 叶片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测定 |
3.1.6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复合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菊芋根系活力的影响 |
3.2.2 复合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菊芋叶片脯氨酸的调控 |
3.2.3 复合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菊芋叶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2.4 复合有机酸减轻铝对菊芋叶的氧化损伤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铝胁迫下复合有机酸对菊芋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与培养方法 |
4.1.2 根尖Al含量的测定 |
4.1.3 根系分泌物的收集与测定 |
4.1.4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复合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菊芋根尖Al含量的影响 |
4.2.2 复合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菊芋根系分泌有机酸能力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5.3 主要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外源SA、GSH、Ca和CA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的缓解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文献综述 |
1.1 土壤重金属Cd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植物耐受机制研究 |
1.1.1 Cd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1.2 植物对Cd胁迫的耐受机制 |
1.2 植物修复技术在Cd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
1.2.1 植物修复技术机理 |
1.2.2 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
1.3 外源物质对重金属胁迫下植物缓解效应研究现状 |
1.3.1 外源水杨酸SA对重金属胁迫下植物的缓解效应 |
1.3.2 外源谷胱甘肽GSH对重金属胁迫下植物的缓解效应 |
1.3.3 外源钙Ca对重金属胁迫下植物的缓解效应 |
1.3.4 外源柠檬酸CA对重金属胁迫下植物的缓解效应 |
1.4 绵毛水苏的基本特征及研究现状 |
2.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2.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2.2 研究内容、材料和方法 |
2.2.1 研究内容 |
2.2.2 研究材料 |
2.2.3 试验设计 |
2.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2.5 数据处理 |
3.结果与分析 |
3.1 几种外源物质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生长和物质积累的影响 |
3.1.1 几种外源物质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植株形态的影响 |
3.1.2 几种外源物质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株高、根长和干重的影响 |
3.2 几种外源物质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的影响 |
3.2.1 几种外源物质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
3.2.2 几种外源物质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根系活力的影响 |
3.3 几种外源物质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MDA含量的影响 |
3.4 几种外源物质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3.4.1 几种外源物质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4.2 几种外源物质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3.4.3 几种外源物质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3.5 几种外源物质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6 几种外源物质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3大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6.1 几种外源物质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SOD活性的影响 |
3.6.2 几种外源物质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POD活性的影响 |
3.6.3 几种外源物质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CAT活性的影响 |
3.7 几种外源物质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ASA-GSH循环的影响 |
3.7.1 几种外源物质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AsA含量的影响 |
3.7.2 几种外源物质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GSH含量的影响 |
3.7.3 几种外源物质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APX活性的影响 |
3.7.4 几种外源物质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GR活性的影响 |
3.8 几种外源物质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根、叶中Cd含量的影响 |
4.讨论 |
4.1 外源物质对Cd胁迫下植物生长变化及生理机理 |
4.1.1 外源物质对Cd胁迫下植物生长的影响 |
4.1.2 外源物质对Cd胁迫下植物生理的影响 |
4.2 外源物质条件下,植物吸收、积累重金属Cd的差异特征 |
5.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3)酸铝胁迫下柠檬酸对灰木莲幼苗生长生理及养分分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灰木莲生物生态学特性 |
1.2 灰木莲研究进展 |
1.3 植物铝毒害的形成原因 |
1.4 铝毒的危害机理 |
1.5 植物的耐铝毒机制 |
1.6 有机酸在植物铝毒害方面的作用 |
1.7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7.1 目的与意义 |
1.7.2 研究内容 |
1.7.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指标测定 |
2.3.1 生长及生物量 |
2.3.2 生理指标测定 |
2.3.3 植物养分元素的测定 |
2.4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铝和柠檬酸对灰木莲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
3.1.1 苗高 |
3.1.2 地径 |
3.1.3 生物量 |
3.1.4 叶片形态 |
3.1.5 小结 |
3.2 铝和柠檬酸对灰木莲幼苗叶片光合指标的影响 |
3.2.1 叶绿素含量 |
3.2.2 光合特性 |
3.2.3 小结 |
3.3 铝和柠檬酸对灰木莲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3.3.1 丙二醛(MDA) |
3.3.2 可溶性糖 |
3.3.3 可溶性蛋白 |
3.3.4 多酚氧化酶(PPO) |
3.3.5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3.3.6 过氧化物酶(POD) |
3.3.7 过氧化氢酶(CAT) |
3.3.8 小结 |
3.4 铝和柠檬酸对灰木莲幼苗营养元素的影响 |
3.4.1 全N |
3.4.2 全P |
3.4.3 全K |
3.4.4 全Ca |
3.4.5 全Mg |
3.4.6 全Al |
3.4.7 全Zn |
3.4.8 全Fe |
3.4.9 小结 |
第四章 铝和柠檬酸处理下灰木莲幼苗指标的综合评价 |
4.1 铝和柠檬酸处理下灰木莲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1.1 灰木莲幼苗生长与生理的相关性 |
4.1.2 灰木莲幼苗生长与营养元素的相关性 |
4.2 铝和柠檬酸处理下灰木莲幼苗的主成分评价分析 |
4.3 铝和柠檬酸处理下灰木莲苗木质量指数(QI)的评价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5.2.1 灰木莲幼苗生长形态对铝和柠檬酸交互处理的响应 |
5.2.2 灰木莲幼苗光合特性对铝和柠檬酸交互处理的响应 |
5.2.3 灰木莲幼苗抗性生理对铝和柠檬酸交互处理的响应 |
5.2.4 灰木莲幼苗养分分配对铝和柠檬酸交互处理的响应 |
5.3 创新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酸铝环境马尾松根系分泌物特性及其缓解铝毒的根际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土壤铝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1.1.1 酸性土壤中铝的形态及其活化 |
1.1.2 土壤铝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1.3 土壤铝胁迫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
1.1.4 土壤铝胁迫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
1.1.5 土壤铝胁迫对植物矿质营养代谢的影响 |
1.2 植物的耐铝机制 |
1.2.1 植物耐铝的外部排斥机制 |
1.2.2 植物耐铝的内部耐受机制 |
1.3 植物根系分泌特性 |
1.3.1 根系分泌物及根际 |
1.3.2 根系分泌物的组成 |
1.3.3 根系分泌物研究方法 |
1.3.4 影响根系分泌物的因素 |
1.4 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环境生态效应 |
1.4.1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铝形态的影响 |
1.4.2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1.4.3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物质周转的影响 |
1.4.4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影响 |
1.5 有机酸缓解植物铝毒机制 |
1.5.1 铝胁迫下有机酸分泌模式 |
1.5.2 有机酸分泌与内部代谢的关系 |
1.5.3 有机酸分泌与植物的耐铝性 |
1.5.4 有机酸缓解植物铝毒机制 |
第2章 绪论 |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2 选题依据 |
2.3 研究目标 |
2.4 研究内容 |
2.5 技术路线 |
第3章 Al~(3+)胁迫下马尾松根系分泌特性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来源 |
3.1.2 试验材料培养 |
3.1.3 实验设计 |
3.1.4 试验方法 |
3.1.5 仪器与设备 |
3.1.6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外源Al~(3+)处理对马尾松根系分泌物pH的影响 |
3.2.2 外源Al~(3+)处理对马尾松根系分泌总有机酸的影响 |
3.2.3 外源Al~(3+)处理对马尾松根系分泌蛋白质的影响 |
3.2.4 外源Al~(3+)处理对马尾松根系分泌氨基酸的影响 |
3.2.5 外源Al~(3+)处理对马尾松根系分泌总酚的影响 |
3.2.6 外源Al~(3+)处理对马尾松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酸铝环境下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铝形态的调控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来源 |
4.1.2 根系分泌物收集 |
4.1.3 试验设计 |
4.1.4 测定方法 |
4.1.5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CaCl_2可溶性铝的调控 |
4.2.2 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有机态络合铝的调控 |
4.2.3 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交换性铝的调控 |
4.2.4 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单聚体羟基铝的调控 |
4.2.5 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酸溶无机铝的调控 |
4.2.6 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腐殖酸铝的调控 |
4.2.7 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可提取铝总量的调控 |
4.2.8 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铝形态分布的调控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5章 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酸铝土壤微生态的调控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来源 |
5.1.2 根系分泌物收集 |
5.1.3 试验设计 |
5.1.4 试验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酸铝土壤微生物的调控 |
5.2.2 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酸铝土壤酶活性的调控 |
5.2.3 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酸铝土壤基础呼吸的调控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6章 酸铝环境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根系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供试植物来源与培养 |
6.1.2 供试有机酸 |
6.1.3 试验设计 |
6.1.4 主要试验仪器 |
6.1.5 测定方法 |
6.1.6 数据分析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酸铝环境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根系生长的调控 |
6.2.2 酸铝环境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根系活力的调控 |
6.2.3 酸铝环境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根系生理特性的调控 |
6.3 讨论 |
6.4 小结 |
第7章 酸铝环境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根尖生理生化特性的调控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供试植物来源与培养 |
7.1.2 试验设计 |
7.1.3 仪器与设备 |
7.1.4 试验方法 |
7.1.5 数据处理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酸铝环境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根尖细胞壁中多糖组分的调控 |
7.2.2 酸铝环境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根尖氧化特性的调控 |
7.2.3 酸铝环境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根尖酶活性的调控 |
7.3 讨论 |
7.4 小结 |
第8章 有机酸对马尾松植株铝吸收与运输的调控 |
8.1 材料与方法 |
8.1.1 供试材料培养 |
8.1.2 供试有机酸 |
8.1.3 试验设计 |
8.1.4 试验材料处理 |
8.1.5 试验方法 |
8.1.6 主要试验仪器 |
8.1.7 数据分析 |
8.2 结果与分析 |
8.2.1 Al~(3+)胁迫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根尖铝吸收的调控 |
8.2.2 Al~(3+)胁迫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植株铝分布的调控 |
8.2.3 Al~(3+)胁迫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植株铝迁移系数的调控 |
8.3 讨论 |
8.4 小结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创新点 |
9.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与的项目 |
(5)钙磷元素对西瓜铝毒害缓解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 |
1.1 铝毒害现况 |
1.2 铝毒害对植物造成的危害 |
1.2.1 对植物根茎叶的影响 |
1.2.2 对植物显微结构的影响 |
1.3 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
1.3.1 对水分及养分的吸收的影响 |
1.3.2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1.3.3 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
1.3.4 对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
1.3.5 对植物氮代谢的影响 |
1.3.6 核酸代谢 |
1.4 植物耐铝机制研究 |
1.4.1 外部解铝毒机制 |
1.4.2 内部解毒机制 |
1.5 钙对植物的生理及缓解铝毒作用 |
1.5.1 钙对植物的生理作用 |
1.5.2 钙缓解植物铝毒害的机制 |
1.6 磷对植物的生理及缓解铝毒作用 |
1.6.1 磷对植物的生理作用 |
1.6.2 磷减轻AI对植物毒害的机制 |
2 论文选题的理由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场所 |
3.3 试验设计 |
3.3.0 西瓜种子处理 |
3.3.1 试验处理 |
3.3.2 西瓜幼苗生长指标的测定 |
3.3.3 西瓜幼苗生理指标的测定 |
3.3.4 西瓜幼苗叶片荧光特性的测定 |
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钙磷对铝毒害下西瓜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
4.1.1 钙对铝毒害下西瓜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
4.1.2 磷对毒害下西瓜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
4.2 钙磷对铝毒害下西瓜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
4.2.1 钙磷对铝毒害下西瓜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
4.2.2 钙磷对铝毒害下西瓜幼苗叶片电解质渗漏率的影响 |
4.2.3 钙磷对铝毒害下西瓜幼苗叶片丙二醛的影响 |
4.2.4 钙磷对铝毒害下西瓜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4.2.5 钙磷对铝毒害下西瓜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3 钙磷对铝毒害下西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4.3.1 钙磷对铝毒害下西瓜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3.2 钙磷对铝毒害下西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5 讨论 |
5.1 钙磷对铝毒害下西瓜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
5.2 钙磷对铝毒害下西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
5.2.1 根系活力指标变化 |
5.2.2 电解质渗透率指标变化 |
5.2.3 丙二醛含量指标变化 |
5.2.4 可溶性蛋白含量指标变化 |
5.2.5 抗氧化酶活性指标变化 |
5.2.6 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的变化 |
6 结论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根系分泌特性及有机酸对铝毒的缓解生理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铝毒对植物的毒害机制 |
1.1.1 铝毒的现状 |
1.1.2 铝毒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1.3 铝毒对植物养分吸收和代谢的影响 |
1.1.4 铝毒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
1.2 植物对铝毒的耐性机制 |
1.2.1 根系分泌物的耐铝作用 |
1.2.2 细胞壁的固定 |
1.2.3 根际pH的屏障 |
1.2.4 黏胶对铝的结合 |
1.2.5 酶的代谢作用 |
1.2.6 液泡的区室化 |
第2章 引言 |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2 主要研究内容 |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2.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章 铝对马尾松根系分泌特性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植物的培养 |
3.1.2 实验设计 |
3.1.3 仪器与设备 |
3.1.4 试验方法 |
3.1.5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铝毒害对马尾松根系相对生长量的影响 |
3.2.2 铝毒害对马尾松根系分泌物中pH的影响 |
3.2.3 铝毒害对马尾松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总量的影响 |
3.2.4 铝毒害对马尾松根系分泌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3.2.5 铝毒害对马尾松根系分泌物中总酚的影响 |
3.2.6 铝毒害对马尾松根系分泌物中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3.2.7 铝毒害对马尾松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
3.3 讨论 |
第4章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马尾松根尖酶系统的调控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植物的培养 |
4.1.2 实验设计 |
4.1.3 仪器与设备 |
4.1.4 试验方法 |
4.1.5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马尾松根尖H2O2含量的影响 |
4.2.2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马尾松根尖MDA含量的影响 |
4.2.3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马尾松根尖抗氧化酶的影响 |
4.2.4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马尾松根尖代谢酶的影响 |
4.2.5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根尖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4.3 讨论 |
第5章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马尾松根尖细胞壁多糖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供试植物的培养 |
5.1.2 实验设计 |
5.1.3 试剂与设备 |
5.1.4 试验方法 |
5.1.5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马尾松根尖细胞壁果胶总糖和糖醛酸的影响 |
5.2.2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马尾松根尖细胞壁HC1总糖和糖醛酸的影响 |
5.2.3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马尾松根尖细胞壁HC2总糖和糖醛酸的影响 |
5.3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得奖励 |
(7)外源抗坏血酸(AsA)对小麦铬(Cr6+)毒害的缓解效应及其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铬对植物的毒害效应 |
1.1 铬对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
1.2 铬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1.3 铬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2. 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在植物体内的合成、代谢和转运 |
2.1 抗坏血酸在植物体内的合成途径 |
2.2 抗坏血酸在植物体内的转运和降解途径 |
3. 抗坏血酸在植物中的生理功能 |
3.1 抵御植物逆境胁迫 |
3.2 对光合系统的保护作用 |
3.3 影响细胞分裂、细胞伸长和细胞壁合成 |
3.4 调节植物开花和叶片衰老 |
4. 植物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AsA-GSH cycle)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外源抗坏血酸对Cr~(6+)胁迫下小麦Cr~(6+)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3 数据处理和作图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外源AsA对Cr~(6+)胁迫小麦生长的影响 |
2.2 外源AsA处理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小麦总Cr、细胞壁Cr及可溶性Cr含量的影响 |
2.3 外源AsA处理对Cr~(6+)胁迫下小麦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三章 外源抗坏血酸对Cr~(6+)胁迫下小麦活性氧代谢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3 数据处理和作图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外源AsA处理对Cr~(6+)胁迫小麦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
2.2 外源AsA处理对Cr~(6+)胁迫小麦SOD、POD、CAT活性的影响 |
2.3 外源AsA处理对Cr~(6+)胁迫小麦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2.4 外源AsA处理对Cr~(6+)胁迫小麦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及AsA-GSH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第四章 外源抗坏血酸对Cr~(6+)胁迫下小麦光合系统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外源AsA处理对Cr~(6+)胁迫下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2 外源AsA处理对Cr~(6+)胁迫下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
2.3 外源AsA处理对Cr~(6+)胁迫下小麦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2.4 外源AsA处理对Cr~(6+)胁迫下小麦叶片的光合磷酸化水平、ATP含量、Ca~(2+)-ATPase和Mg~(2+)-ATPase活性的影响 |
2.5 外源AsA处理对Cr~(6+)胁迫下小麦叶片叶黄素循环的影响 |
2.6 外源AsA处理对Cr~(6+)胁迫下小麦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五章 外源抗坏血酸对Cr~(6+)胁迫下小麦的根际缓解效应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设计 |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3 数据处理和作图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外源AsA处理对Cr~(6+)胁迫下小麦根际PH值变化的影响 |
2.2 外源AsA处理对Cr~(6+)胁迫下小麦根系有机酸分泌的影响 |
2.3 不同PH条件下,小麦根系分泌有机酸对Cr~(6+)含量变化的影响 |
2.4 外源AsA处理下,小麦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对环境中Cr~(6+)络合效应 |
2.5 外源AsA处理下,Cr~(6+)胁迫小麦分泌的有机酸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2.6 外源AsA处理对Cr~(6+)胁迫小麦根尖细胞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 |
2.7 外源AsA处理对Cr~(6+)胁迫下小麦根系NH_4~+和NO_3~-吸收的影响 |
3. 讨论 |
第六章 外源抗坏血酸对Cr~(6+)胁迫下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设计 |
1.2 测定项目和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外源AsA处理对Cr~(6+)胁迫下小麦根相对伸长率的影响 |
2.2 外源AsA处理对Cr~(6+)胁迫下小麦根系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
2.3 外源AsA处理对Cr~(6+)胁迫下小麦根系细胞壁中多糖含量的影响 |
2.4 外源AsA处理对Cr~(6+)胁迫下小麦根系细胞壁果胶甲酯酶和细胞壁POD酶活性的影响 |
2.5 外源AsA处理对Cr~(6+)胁迫下小麦根系质外体和共质体APX活性的影响 |
2.6 外源AsA处理对Cr~(6+)胁迫下小麦根系质外体和共质体AsA含量的影响 |
2.7 外源AsA处理对Cr~(6+)胁迫下小麦根分生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与创新点 |
全文研究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研究展望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
(8)柠檬酸对西瓜幼苗铝毒害的缓解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方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柠檬酸对铝胁迫下西瓜生长状况的影响 |
2.2 柠檬酸对铝胁迫下西瓜叶片电解质渗漏率的影响 |
2.3 柠檬酸对铝胁迫下西瓜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2.4 柠檬酸对铝胁迫下西瓜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2.5 柠檬酸对铝胁迫下西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10)外源有机酸对西瓜铝毒害缓解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铝的存在形式 |
1.2 铝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
1.3 有机酸对植物铝毒害的缓解作用 |
1.3.1 铝胁迫下植物分泌的有机酸种类 |
1.3.2 铝诱导有机酸的分泌位点 |
1.3.3 有机酸解铝毒的作用机制 |
1.3.4 铝诱导有机酸分泌的模式 |
1.3.5 铝胁迫下有机酸的调控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西瓜幼苗生长指标的测定 |
3.2.2 西瓜幼苗生理指标的测定 |
3.2.3 西瓜幼苗叶片荧光特性的测定 |
3.2.4 西瓜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西瓜生长状况的影响 |
4.1.1 柠檬酸对铝胁迫下西瓜生长状况的影响 |
4.1.2 草酸对对铝胁迫下西瓜生长状况的影响 |
4.2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西瓜生理特性的影响 |
4.2.1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西瓜根系活力的影响 |
4.2.2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西瓜叶片电解质渗漏率的影响 |
4.2.3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西瓜叶片丙二醛的影响 |
4.2.4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西瓜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4.2.5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西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3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西瓜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4.3.1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西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3.2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西瓜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4.4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西瓜根际微生态的影响 |
4.4.1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西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4.4.2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西瓜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
4.4.3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西瓜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
4.4.4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西瓜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5 讨论 |
5.1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西瓜生长状况的影响 |
5.2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西瓜生理特性的影响 |
5.3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西瓜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5.4 有机酸对铝胁迫下西瓜根际微生态的影响 |
6 结论 |
7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期间获得成果 |
四、外源有机酸对小麦铝毒害的缓解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 [1]外源复合有机酸对菊芋耐铝的调控作用[D]. 李文静.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2]外源SA、GSH、Ca和CA对Cd胁迫下绵毛水苏的缓解效应研究[D]. 龙聪颖.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3]酸铝胁迫下柠檬酸对灰木莲幼苗生长生理及养分分配的影响[D]. 刘奎. 广西大学, 2019(01)
- [4]酸铝环境马尾松根系分泌物特性及其缓解铝毒的根际效应[D]. 刘玉民. 西南大学, 2018(05)
- [5]钙磷元素对西瓜铝毒害缓解作用的研究[D]. 张立文.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6]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根系分泌特性及有机酸对铝毒的缓解生理机制[D]. 周文颖. 西南大学, 2018(01)
- [7]外源抗坏血酸(AsA)对小麦铬(Cr6+)毒害的缓解效应及其机理[D]. 徐维杰.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8]柠檬酸对西瓜幼苗铝毒害的缓解作用[J]. 孙远秀,邱爽,张伟伟,郑阳霞. 核农学报, 2016(10)
- [9]硅对铝胁迫下甘蔗幼苗的缓解效应研究[J]. 卢颖林,陈迪文,江永,黄莹,敖俊华,周文灵,黄振瑞,王亚彪. 广东农业科学, 2016(05)
- [10]外源有机酸对西瓜铝毒害缓解作用的研究[D]. 孙远秀. 四川农业大学,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