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例胆囊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韩晶[1](2019)在《黄芪红枣汤对卧床老年人深静脉血栓风险干预效果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逐步迈入老龄社会,老年卧床患者人数不断增加,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老年痴呆、高血压、糖尿病、肺部感染、慢支肺气肿等慢性病发展到终末期,往往导致患者丧失生活能力。由于老年人体质及机能退化,自理能力下降,造成患者需长期卧床。深静脉血栓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如不及时预防,可导致栓子脱落,引发肺血栓栓塞症。因肺栓塞导致的死亡率高达30.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因此对深静脉血栓(DVT)进行预防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食疗利用祖国传统中医理论指导,采用药食同源的中药材调节机体功能预防疾病,具有经济、实用,无相关适应禁忌,不良反应小,患者乐于接受等优点,正逐渐应用于疾病康复及预防性治疗方面。本研究拟采用常规预防+黄芪红枣汤食疗方法,探究其对卧床老年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的干预效果。以期寻找一种适合长期卧床老年人的经济、有效、安全的DVT食疗预防措施,以降低长期卧床老年人下肢DVT发生率、最大程度降低死亡率及减轻社会家庭负担。研究目的:观察分析DVT常规预防措施联合黄芪红枣汤对卧床老年人深静脉血栓(DVT)风险干预效果,为食疗方法预防卧床老年人群深静脉血栓发生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老年医学科就诊的卧床老年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红枣汤代茶水饮用。比较两组患者:1.治疗前、治疗30d、治疗60d、治疗90d凝血常规及血浆D-二聚体变化情况,2.治疗前、治疗90d腘静脉、股深静脉以及胫后静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3.治疗90d DVT相关症状发生情况及DVT发生率。研究结果:1.治疗30d、治疗60d以及治疗90d后,两组患者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凝血酶原时间(PT)均较治疗前显着改善(P<0.05),但是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治疗60d以及治疗90d后,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其中干预组患者治疗30d、治疗60d以及治疗90d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90d后,两组患者腘静脉、股深静脉以及胫后静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5),其中治疗90d后干预组患者腘静脉、股深静脉以及胫后静脉血流速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90d后干预组患者发生Homan征1例(2.50%)、Neuhof征0例(0.00%),对照组患者发生Homan征8例(20.00%)、Neuhof征3例(7.50%),对照组患者Homan征发生率显着高于干预组(P<0.05),而两组Neuhof征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05)。4.治疗90d后,干预组患者未发生DVT,发生血流淤滞1例(2.50%),对照组患者发生血流淤滞4例(10.00%),发生DVT1例(2.50%),对照组DVT发生率高于干预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90d过程中,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服用黄芪红枣汤的总依从率达92.07%,整体依从性较好。结论:1.两种干预方法均能降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对下肢DVT有一定预防作用。卧床老年患者在常规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之上加服黄芪红枣汤的改善效果更明显。2.常规干预措施联合黄芪红枣汤能加速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降低DVT发生率,其预防下肢DVT的效果优于常规干预措施组。3.长期卧床老年人服用黄芪红枣汤依从性良好。
陈雪[2](2019)在《中医穴位按摩对脑膜瘤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神经外科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护理和预防提供指导。2.中医穴位按摩对脑膜瘤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干预效果研究:探讨中医穴位按摩对脑膜瘤术后患者DVT的影响,为临床提供证据。方法1.神经外科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出院日期起止为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的,在山东省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的经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手术术后发生DVT的患者作为DVT组;选取同期入住神经外科的诊断相同,手术术式相同,性别相同,年龄相差(±3)岁,术后未发生DVT的患者为非DVT组,进行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下肢DVT并且既往无DVT病史。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相关资料、治疗处置措施、相关生化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等病历信息。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经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变量计算出与神经外科DVT的关联强度OR值及其有统计显着性的各因素的95%可信区间,探讨神经外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2.中医穴位按摩对脑膜瘤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干预效果研究:2018年3月2018年11月山东省青岛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14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膜瘤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74例和干预组74例。对照组给予脑膜瘤围术期预防DVT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常规术前术后宣教,鼓励早期功能锻炼,在手术过程中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并在手术后按照医嘱使用药物预防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太冲穴、血海穴按摩,每个穴位指按1015min,每日2次。术前和术后观察DVT临床症状,患肢肢体周长,皮肤温度,凝血参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血流和DVT发生率,使用Excel 2016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后,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神经外科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吸烟,肥胖,高血压,偏瘫或长期卧床,感染性疾病,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辅助通气,输血,激素类药物的使用,脱水剂的使用,血管刺激性药物的使用,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C-反应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感染性疾病,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辅助通气,输血,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和脱水剂的使用是神经外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2.中医穴位按摩对脑膜瘤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干预效果研究:术后第3天观察患肢髌上15cm周长和髌下10cm周长干预组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天患肢髌上15cm皮肤温度,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患肢髌下10cm皮肤温度干预组低于对照组;术后Homan征及Neuhof征阳性患者例数干预组低于对照组;术后凝血酶时间干预组高于对照组,DVT发生率干预组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神经外科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感染性疾病、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辅助通气、输血、使用激素类药物、使用脱水剂、C-反应蛋白、红细胞计数可能是神经外科患者并发DVT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在本研究中,神经外科并发DVT的患者,血栓常发生于单侧下肢,以右下肢最常见;血栓累及的静脉血管分布,小腿肌间血栓最为常见(80.4%);原发病以脑膜瘤(31.3%)比例最高。2.中医穴位按摩对脑膜瘤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干预效果研究:中医穴位按摩可改善患肢肢体肿胀程度,降低患肢皮温,减少Homan征及Neuhof征,改善凝血指标,改善下肢血流并减少脑膜瘤术后DVT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燕君[3](2018)在《手术室干预性护理防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手术室干预性护理防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从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腹腔镜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命名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行手术室干预性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术后下肢情况、术后栓子检出情况、术后栓子大小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下肢疼痛发生率(4.00%)、下肢肿胀发生率(6.00%)、浅静脉曲张发生率(6.00%)、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4.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1 7,8.5755,10.981 2,9.490 2,P<0.05);研究组的栓子检出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5 6,P<0.05);研究组的栓子大小[(0.20±0.08)cm]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0 4,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6 0,P<0.05)。结论腹腔镜术患者应用手术室干预性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金喜梅[4](2018)在《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针对性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指标,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1、3、7 d,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7 d,观察组的D-二聚体(D-D)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2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尹荣荣[5](2017)在《足浴疗法预防胃肠外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文中认为普外科手术尤其是大手术,如胃、直肠、结肠手术患者,通常在围手术期存在各种可能诱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一般术后3-7d是肺栓塞高峰期,因肺栓塞导致的死亡率高达30%,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因此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意义重大。本研究探寻足浴疗法的效果,足浴疗法是祖国医学中常用的外治疗法之一,通过外治途径对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干预,该疗法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患者乐于接受等优点,近年来在国内被应用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效果显着。本研究通过比较术后常规DVT预防措施(简称常规组),在常规DVT措施基础上给予温水足浴疗法(简称温水组),在常规DVT措施基础上给予黄芪足浴疗法(简称黄芪组)三种措施在预防胃肠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旨在寻求多种安全、经济、有效、适宜的下肢DVT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后伤残率、病死率及减轻家庭社会负担。研究目的:比较常规DVT预防措施、温水足浴结合常规DVT预防措施、黄芪足浴结合常规DVT预防措施预防胃肠外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选取胃肠外科诊断为胃癌、直肠癌、结肠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术后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术后给予常规DVT预防措施,第二组术后给予温水足浴+常规预防措施,第三组术后给予黄芪足浴+常规预防措施。比较:(1)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第1d、第7d腘静脉、股深静脉、胫后静脉血流速度;(2)凝血常规:于术后第1d、3d、第7d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水平;(3)记录三组术后12h、24h、48h切口引流量;(4)DVT相关临床症状:腓肠肌疼痛(Homan征)以及腓肠肌压痛(Nenhof征);(5)统计3组患者干预第1-7天DVT发生率。研究结果1.基线资料:三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名称、术后caprini血栓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血流动力学比较:组内比较,三组方法干预第7天腘静脉、股深静脉、胫后静脉血流速度均快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干预第7天黄芪组腘静脉、股深静脉、胫后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常规组和温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凝血常规比较:组内比较,3组方法干预第1、3、7天PT、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3组方法干预第7天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干预第7天常规组血浆D-二聚体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7天温水组和黄芪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第1天、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干预第7天温水组和黄芪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着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水组和黄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术后12h、24h、48h切口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DVT症状:术后7天常规组出现4例Homan征,2例Neuhof征,温水组出现1例Homan征,1例Nenhof征,黄芪组出现0例Homan征,1例Neuhof征,经检验,术后7天三组出现Homan征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hof征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6.DVT发生率:术后7天常规组共出现4例血流瘀滞,1例DVT,温水组出现2例血流瘀滞,1例DVT,黄芪组出现1例血流瘀滞,0例DVT,其DVT发生率分别是3.3%,3.3%,0%,黄芪足浴预防DVT效果更具有优势。研究结论1.三种干预方法均能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加速末梢血液循环,均对下肢DVT有一定预防作用;2.黄芪足浴能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加速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降低DVT发生率,其预防下肢DVT的效果有高于温水足浴的趋势。
阳晓[6](2016)在《护理安全管理预防胆囊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预防胆囊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60例胆囊手术患者,并且依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胆囊手术患者术后,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中患者,胆囊手术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分析两组护理在预防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结果对于研究组中患者,临床经胆囊手术术后运用护理安全管理干预,明显改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在预防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患者护理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方面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胆囊手术患者,在行胆囊手术治疗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预,不仅可提升临床护理效果,还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发挥积极护理作用。
顾芬[7](2009)在《周期性充气加压预防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文中提出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外科不同种类手术后DVT的患者中,妇产科患者占14%-19%。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该手术后非常危险的并发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所做的大样本调查发现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目前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由于缺乏确切的临床证据而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因此探讨有效的预防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比较复杂,患者随时都有危险存在,并且治疗时间也较长,因此围手术期的预防尤为重要。当前观点认为应用化学性方法如小剂量应用低分子肝素来预防DVT的效果是肯定的,但预防的同时也存在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的危险。因此无创型的物理预防方法逐渐备受关注。但目前能够确切说明物理性预防措施在子宫切除术后DVT形成中的效果及临床应用前景的资料很少。为了更好地预防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本研究旨在寻求更加合理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物理方法。将使用周期性充气加压系统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未使用周期性充气加压系统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用秩和检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DVT发生情况的差异。
二、1例胆囊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例胆囊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黄芪红枣汤对卧床老年人深静脉血栓风险干预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文献回顾 |
1. 中医学对深静脉血栓的认识 |
2. 中医药对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
3.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现代医学研究 |
二、操作性定义 |
1. 食物疗法 |
2. 黄芪红枣汤 |
3. 常规预防措施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内容 |
1. 黄芪红枣汤方案构建 |
2. 实施黄芪红枣汤干预 |
3. 研究结果 |
五、讨论 |
1. 食疗干预对长期卧床老年人深静脉血栓风险干预的可行性分析 |
2. 黄芪红枣汤对卧床老年人深静脉血栓风险干预效果 |
3. 安全性分析 |
4. 依从性分析 |
六、结论 |
七、局限和展望 |
1. 加强对DVT中医药食疗干预方法的深入研究 |
2. 进一步扩大样本量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及预防策略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致谢 |
(2)中医穴位按摩对脑膜瘤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神经外科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中医穴位按摩对脑膜瘤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干预效果研究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附录 |
致谢 |
(3)手术室干预性护理防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针对性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术前干预: |
1.2.2 术中干预: |
1.2.3 术后干预: |
1.3 观察指标 |
1.3.1 凝血指标: |
1.3.2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
1.3.3 护理满意度: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术后不同时间凝血指标比较 |
2.2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
2.3 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5)足浴疗法预防胃肠外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文献回顾 |
1.现代医学对DVT形成和预防的研究进展 |
2.传统中医对DVT病理机制的认识及其防治 |
二、操作性定义 |
1.足浴 |
2.温水足浴 |
3.黄芪足浴 |
4.温水组 |
5.黄芪组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方法 |
1.研究场所 |
2.研究对象 |
3.研究方法 |
4.研究工具与评价指标 |
5.伦理原则 |
6.资料收集方法 |
7.统计学分析方法 |
8.质量控制 |
9.技术路线 |
五、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 |
2.三组方法预防DVT的干预效果分析 |
六、讨论 |
1.术后患者实施DVT预防措施的必要性 |
2.黄芪足浴和温水足浴对胃肠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
3.黄芪足浴预防胃肠恶性肿瘤术后DVT发生的疗效分析 |
4.安全性分析 |
七、结论 |
八、局限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胃肠外科术后患者信息采集表 |
附录2 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 |
附录3 胃肠外科术后患者知情同意书 |
附录4 静脉血栓栓塞症健康宣教 |
附录5 足浴健康宣教单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致谢 |
(7)周期性充气加压预防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实验完成情况 |
3.2 入选患者基础因素说明 |
3.3 不同实验方法疗效的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子宫切除术后DVT 形成的原因 |
4.2 IPCS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 |
4.3 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的探讨 |
4.4 良、恶性肿瘤子宫切除术后DVT 发生率的分析 |
4.5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方法 |
4.6 护理 |
4.7 本实验的继续研究之处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四、1例胆囊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黄芪红枣汤对卧床老年人深静脉血栓风险干预效果的研究[D]. 韩晶. 苏州大学, 2019(02)
- [2]中医穴位按摩对脑膜瘤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干预效果研究[D]. 陈雪. 青岛大学, 2019(03)
- [3]手术室干预性护理防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 王燕君. 双足与保健, 2018(24)
- [4]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针对性护理[J]. 金喜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20)
- [5]足浴疗法预防胃肠外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D]. 尹荣荣. 苏州大学, 2017(05)
- [6]护理安全管理预防胆囊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 阳晓.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80)
- [7]周期性充气加压预防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D]. 顾芬. 吉林大学,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