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论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论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换(论文文献综述)

冯世霞[1](2020)在《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矿区中学为例》文中提出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实践性的教育与教学活动,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习惯,并在学习中提升实践能力。伴随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新课程改革进入深化阶段,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研究性学习能够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新方向,使学生和教师的观念都得到转变,能够推动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矿区中学为例,通过在本校高中历史课堂中,对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阐述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概括了提升的方向,着重培养学生在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的道路上,努力成为符合国家和时代需求的创造性人才。本文基于四个部分的内容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主要研究的背景、现状及意义,该部分研究顺应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和培养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求,同时倡导变革历史学习方式的理念;第二部分说明了研究的相关理论、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对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认识;第三部分是主体部分,主要阐述研究性学习在我校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包括制定完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方案、对我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调查分析、我校实施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路径和策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原则、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成果;第四部分是研究性学习在我校高中历史课堂中实践后的反思与存在的不足。本文基于特定地域历史研究性学习为研究的主题,体现了研究视角、方法与内容的创新。一是立足于昌江黎族自治县矿区中学的区域性与民族特色为研究的视角;二是运用案例研究和实地考察研究等方法,形成较为成熟的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与活动形式;三是密切结合昌江黎族自治县矿区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实践,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主题。有效提升了昌江黎族自治县矿区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实践水平,进一步丰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历史研究性学习更具昌江黎族自治县的地方特色。更有效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的要求,推动我校历史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诚然,历史教育任重道远,希望通过研究性学习,力求让学生最终达到一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史学境界。本文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刘丛灵[2](2019)在《学校德育中培养学生道德理性的路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政治文化的变革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多样,因此,对学校开展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认识、判断、选择、评价道德情境,都离不开对道德问题的研究以及道德理性的参与。道德理性的发展既是历史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理性的内涵更趋向于情感的体验和习俗的传承。情感理性是伦理发展的主流,但“情理”却并不是通过个体独立、主动的分析与认知得到的。如今多元价值观的冲击、文化选择的多样性,使思维可塑性极强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学生如何判断道德情境的合理性、如何产生合理的道德行为,都需要道德理性的参与。道德理性既是思维能力,又是对实践能力的指引,它能从认识和行为两方面促进学生理性道德品质的形成,在认识上理性地进行分析、判断、研究;在行为上进行选择、实践。道德理性的实践成果最终变成内心认同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实现知行统一。道德理性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学生道德水平提升的关键。然而近年来学校道德教育却陷入困境,一味的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忽略道德理性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受到了根源上的阻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性已经迫在眉睫。通过对道德理性概念的溯源以及道德理性构成分析,可以看出道德理性贯穿于思维过程中,包括认识、选择、判断、评价。从道德理性的结构中不难发现道德理性的培养应该围绕道德认识、道德判断、道德选择以及道德评价进行。学校培养道德理性的可行性和培养困境凸显出“研究”是道德理性发展的核心,道德本身包包含研究的成分,研究性也是道德理性的重要属性之一。道德主体自主地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道德情境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进行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这也是培养道德理性的切入点。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产生关于道德问题的自主价值判断,回归对价值的诉求,促进道德理性的发展。而作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统一——研究性学习,正是以研究为核心发展道德理性的良好载体。鉴于此提出了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道德理性的新路径。本论文从目标层面、内容层面、过程层面、方法层面、主体层面、评价层面对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的内部因素进行了构想,以期通过研究性学习让道德行为从目标层面更加关注道德理性的发展;从内容层面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从过程层面更加关注思维运动过程;从方法层面更加关注主动探究与思考;从主体层面更加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评价层面关注过程的生成性。教师的指导作用、学校的管理作用以及社会的支持作用,是确保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道德理性的作用得以发挥的重要因素。

杨玲枝[3](2014)在《浅谈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文中研究指明研究性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集中体现,它从一个新的角度诠释了教师这一概念,冲击了传统的教师角色。本文列举了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了这些问题后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的教师,更需要进行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观念的更新是教师角色地位真正转换的关键。

齐钰,齐钦,钦建华[4](2014)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文中研究说明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力量,传统教育中教师角色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中的局限性日渐凸显,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到来,信息量与日俱增,形式日趋多样,文化知识的传播途径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学生学习的手段和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现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研究性学习对教师角色提出挑战和全新要求,如何转变与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主动转变教师角色,实现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成功转型成为现代学校教师面临的崭新课题,也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贾诚[5](2014)在《研究性学习中高中数学教师素质探究》文中研究表明新世纪之初,在我国开始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新课改的核心理念。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备受人们的关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否有效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关键因素在于具有高研究性素质的数学教师,因此对高中数学教师研究性素质问题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深入分析了数学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开展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状况主要表现为数学教师不能正确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缺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知识储备以及研究性教学能力。教师研究性素质的缺失没有引起相关教育部门足够重视,缺少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导致高中数学教师对于研究性学习缺乏责任感和积极性。针对研究性学习所存在问题,笔者给出了数学研究性学习对高中教师素质的几点要求,并对如何培养高中数学教师的研究性素质提出个人建议。为了适应研究性学习,教师应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行为等方面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这既是研究性学习的要求也是个体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总之,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新举措,理应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高中数学教师作为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必须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把握本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前沿动态,不断增长自我提高意识,积极参加有关培训,使教师个体的数学研究性素质达到研究性学习的要求,促进自身研究性教学素质的养成。加强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良好外部环境建设,不断强化组织和管理,为普遍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深化数学素质教育作出积极贡献。

薛峰峰[6](2012)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及实现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性学习的设立是我国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它的出现改变了常规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常规的教学方式,也带来了教师角色的改变。面对这场变革,培训培养能够承担研究性学习的教师成为学校接受新的课程改革挑战的应对策略。

张利荣[7](2012)在《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大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理念。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大学生学习的本质是研究,研究性学习是大学学习的基本表现形式,大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知识观、课程观与教学观,它的实施将是大学生学习方法的一次重大变革。大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通过主动探究未知事物进行研究和学习,形成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大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大学学习的新理念和新方式,宗旨在于让大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造就创新性人才的目的。大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以认知理论为基础,反映了特定的教育目的和价值诉求。在哲学上,现代认知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为大学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心理学上,研究性学习借鉴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现代课程观和教学论为大学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教育学的理论源泉。教育目的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大学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理性的人;培养完人;培养创新性人才。现代教学的重心正在逐渐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教和学统一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的指导,大学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诉求表现为: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让大学生形成“研究式”的学习方式,养成问题意识;发展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源远流长。大学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发展经历了讨论法、习明纳、基于问题的学习、本科生科研项目等四个阶段,根据欧美发达国家的教学实践经验,广泛开展本科生研究和推广大学研究性学习,是本科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教育部大力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政策指导下,我国一些重点大学展开了大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试点,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模式可以大致地分为基础学科实验基地模式、“以项目为中心”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和学科专业课程模式等三种。我国大学研究性学习活动体现出如下特点:实行小班化研讨的教学组织形式;导师制与导生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优秀到卓越的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教学与课外创新活动并存。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来组织教学活动的。大学教学重视教师的教,不重视学生的学,也不关注对大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策略的传授,更不重视解决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第一,大学生对学习的满意度不高。虽然大学生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但同时也表现出缺乏有效掌握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不知道如何学习才能达到优良的学习效果;大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表现出较弱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另外,大学生对图书馆、网络资源等学习支持系统的利用也不够。第二大学生对大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不深入,参与度不高。不管是“985工程”高校还是普通高校,本科生的学习行为在探索未知、合作学习、自学、利用网络学习等方面虽然都表现出较强的倾向性,但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大一新生在与教师交流思想、讨论问题、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等方面均弱于其他年级的学生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有着显着的改观。通过调查分析和课堂观察,本研究认为影响大学研究性学习深入发展的现实因素主要来自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与教学方法、网络信息技术的利用不充分和学习支持系统的不完善等方面。大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学习者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创新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大学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大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出如下的三个特征:研究性;学习自由;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研究性学习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大学生在从事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具有问题意识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大学教师是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高级帮助者。在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大学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根据学习者的身心特征和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综合地灵活地采用多种策略组织教学。师生关系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大学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关系表现为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是一种民主和谐、对话合作的师生关系。大学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都与建构主义指导下教育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教育技术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系统,它将会改变传统大学教师的知识权威角色,将会给传统的授受式课堂学习模式带来崭新的变化,为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资源便利和更宽广的知识视野。

王琴琴[8](2012)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高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立足于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依据国内外研究者在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在课堂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来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模式,结合已有常见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法与研究性学习本身的特点采用“引导、鼓励与监督”、“自主发展与创设积极合作环境”、“合作分组、建立积极相互信赖关系”和“交流协作与探索发现”等策略,将研究性学习、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与课堂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在课堂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可接受性程度及其教育目标达成程度来验证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性,并试图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自我管理训练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本论文共包括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绪论,包括研究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就研究性学习与自我管理的已有研究成果做出了详细综述;第三部分进一步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并对整个行动研究进行了方案设计,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的设计、研究的信度、效度和推广度、研究的伦理问题;第四部分通过对课堂中学生自我管理问题的发现与分析进而探讨和拟定了具体的行动研究方案;第五部分是行动研究的实施,包括研究性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与课堂相整合的教学设计,在研究性学习中进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教学实施,后访谈与问卷分析,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结论等;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反思,对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与模式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模式——阶段式-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模式,以及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原则,以期能够得到更多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推广。

朱贤希[9](2012)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定位辨正》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教师自然就应该由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使命的施与者或传授者角色,转换为以"引导、顾问、协助"为使命的引导者或协力者角色。惟其如此,研究性学习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从以"接受式学习"为主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以"探究式学习(即研究性学习)"为主的自主学习方式;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根本目的。

肖勤[10](2010)在《.NET构架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与专业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分析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探讨了研究性学习中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定位。在阐释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内容和途径的过程中发现.NET构架为教师实现角色转变和专业发展的提供了可利用的良好平台。

二、论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换(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矿区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
        2.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1)体现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2)落实变革历史学习方式的理念
        (3)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2.现实意义
        (1)有助于提升历史学习的能力
        (2)有助于提升教师专业化的水平
        (3)促成历史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历史研究性学习研究综述
        2.国内历史研究性学习研究综述
        (1)对研究性学习定义的争论研究
        (2)对研究性学习特征的争论研究
        (3)对研究性学习创生价值追求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课堂观察法
        3.调查访谈法
        4.实地考察法
        5.案例研究法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性学习概念的界定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研究性学习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涵义
        (1)研究性学习的涵义
        (2)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涵义
        2.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要素特征
        3.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多元智能理论
    (三)对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1.研究性学习是历史教育本性的回归
        2.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
        3.研究性学习是历史课程与教学的深化改革
三、昌江黎族自治县矿区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
    (一)高中历史课堂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调查分析
        1.对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2.对学生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3.历史“研究性学习专题活动课”开展现状分析
    (二)策划基于地域特色与校情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方案
        1.开展研究性学习可行性分析
        (1)新课程改革的契机
        (2)符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
        2.明确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2)教师发展目标
    (三)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
        3.探究性原则
        4.创新性原则
        5.激励性原则
    (四)提出并形成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路径及策略
        1.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融入历史课堂的日常教学之中
        (1)历史问题情境的创设
        (2)运用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拓展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
        (1)衍生历史课堂教学的研究性课题
        (2)运用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延伸历史课堂的作业
        (3)运用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深化课堂问题的教学
        (3)研究性学习资料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运用与深化
        2.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外实施
        (1)确定课题
        (2)搜集资料和处理资料
        (3)成果交流
        (4)主题活动的开展
    (五)历史研究性学习实践的成果
        1.多项历史研究性课题活动顺利开展并完成
        2.取得相应的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实践成果
        (1)开题报告
        (2)小组活动记录表
        (3)小组活动学生评价表
        (4)学分认定表
        (5)学生自我总结表
        (6)结题报告表
        (7)研究性学习活动图片资料
        (8)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3.研究性学习课题实践成果展示
四、昌江黎族自治县矿区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反思
    (一)研究性学习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矿区中学高中历史课堂中的促进作用
        1.促进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
        (1)促进学生的历史自学能力
        (2)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3)促进学生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
        2.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1)促进教师从课堂主导者变身为学生的学习伙伴
        (2)促进教师从一言堂的“教书先生”转变为学生研究历史的引路人
    (二)存在的不足
        1.研究性学习理念尚须提升
        2.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时间有限
        3.学生人数相对偏多
        4.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
        5.缺少外出调查的活动经费
        6.外出调查的安全需要保障
五、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学校德育中培养学生道德理性的路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 缺乏道德理性导致的社会问题
        (二) 学生道德理性缺乏的现状
        (三) 对道德理性价值的认识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有关道德理性的相关研究
        (二) 有关研究性学习中的德育以及研究性德育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2章 道德理性:内涵与当代价值
    一、道德理性的解读
        (一) 道德理性的溯源与内涵界定
        (二) 道德理性的结构分析
        (三) 道德理性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关系
    二、发展道德理性的时代价值
        (一) 价值多元碰撞中道德发展的需要
        (二) 学生成长对道德理性的需求
        (三) 公民生活对道德理性的呼唤
第3章 学校德育中道德理性遭遇的培养困境
    一、培养道德理性的可行性
        (一) 道德理性与道德可教性
        (二) 知行合一地培养道德理性
        (三) 反思性思维与道德理性的养成
    二、阻碍道德理性培养的学校德育问题分析
        (一) 学校方面:传统德育方式的影响
        (二) 教师方面:缺乏引导学生对道德问题展开自主探究
        (三) 学生方面:二元道德思维范式的深入
        (四) 教材方面:缺乏对道德理性的关注——以高中人教版新课标语文、政治教材为例
    三、对培养道德理性困境的思考
        (一) 学校道德教育的使命与弊端
        (二) 研究——发展道德理性的切入点
第4章 培养道德理性的可能路径——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探索
    一、研究性学习之于培养道德理性的可行性分析
        (一)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二) 研究性学习的德育价值
        (三) 研究性学习对于道德理性培养的积极意义
    二、研究性学习的新定位:基于发展道德理性的思考
        (一) 以往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二)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德育的视角
        (三)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三、其他德育方法对研究性学习在培养道德理性层面的借鉴与补充
        (一) 德育方法的探讨
        (二) 其他德育方式带来的启示
第5章 培养道德理性的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构想
    一、培养道德理性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构想
        (一) 目标层面:关照道德理性的发展
        (二) 内容层面:关照现实生活
        (三) 过程层面:注重思维过程
        (四) 方式层面:自主探究
        (五) 主体层面:学生为主体
        (六) 评价和反馈层面:全方位
    二、研究性学习的外部条件
        (一) 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 学校的管理作用
        (三) 社会的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3)浅谈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换(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转换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两种误区
    1.2 在课堂中教师仍然充当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
    1.3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依然是“授受型”
    1.4 教师之间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
2 原因分析
    2.1 历史原因
    2.2 学校方面的因素
    2.3 社会因素的影响
    2.4 教师自身方面的因素
3 针对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转换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3.1 社会、学校、家庭、教师以及学生要紧密地配合
    3.2 态度和行为
    3.3 教师要注重自己心理健康的维护, 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5)研究性学习中高中数学教师素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1、 问题提出
    2、 相关研究分析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教师
    1、 研究性学习
    2、 教师素质与研究性学习
    3、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教师素质
三、 高中数学教师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素质要求
    1、 健康的心理素质
    2、 适应社会发展的数学教育观
    3、 适应创新教育的数学教学能力
四、 研究性学习中高中数学教师现状的调查分析
    1、 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
    2、 研究性学习对高中数学教师产生影响的调查分析
    3、 影响当前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师因素的调查分析
    4、 总结
五、 高中数学教师实施研究性学习素质的养成
    1、 高中数学教师研究性素质的自我提升
    2、 数学教师研究性素质养成与外部环境建设
六、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及实现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地位及角色变化
    1.1“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地位
    1.2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角色的挑战和要求
    1.3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
2 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
    2.1 对在职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课程培训
    2.2 对高等师范学生的“研究”培养

(7)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
    1.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核心概念界定
    1.5 研究设计
    1.6 研究方法
2 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的理性透视
    2.1 大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2.2 大学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目的
    2.3 大学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诉求
    本章小结
3 大学研究性学习的流变
    3.1 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源流
    3.2 大学研究性学习的历史演变
    3.3 大学研究性学习的现实境遇
    本章小结
4 大学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及问题透视
    4.1 大学生学习现状及问题
    4.2 大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困惑
    4.3 大学研究性学习的现实影响因素
    本章小结
5 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5.1 研究性学习中大学生的行为特征
    5.2 研究性学习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
    5.3 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本章小结
6 大学教师组织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6.1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6.2 大学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关系
    6.3 大学教师组织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2:关于大学生学习现状和研究性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3:关于大学生学习现状和研究性学习情况的访谈提纲
附录4:随班听课统计表

(8)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社会认知理论
        二、 自我决定理论
        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四、 建构主义理论
        五、 学习型组织理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研究性学习
        二、 学生自我管理
        三、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研究性学习的文献综述
        二、 自我管理的文献综述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确定
        一、 “行动研究法”的确定
        二、 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 研究工具的设计
        三、 研究的信度、效度
        四、 研究的伦理问题
第四章 研究方案的制定
    第一节 课堂中学生自我管理问题的发现与分析
        一、 研究对象概况
        二、 对学生的前访谈及分析
    第二节 行动研究方案制定
        一、 行动研究的目标
        二、 行动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 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
第五章 行动研究的实施
    第一节 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教学设计
        一、 对所用教材的分析
        二、 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常用策略梳理
        三、 教学设计
    第二节 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教学实施
        一、 教学实施阶段
        二、 教学实施二阶段
    第三节 后访谈与问卷分析
        一、 后访谈
        二、 问卷调查
    第四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 课堂观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二、 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三、 问卷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五节 结论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分析讨论
        一、 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模式
        二、阶段式——小组合作师生互动模式的实施原则
    第二节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NET构架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与专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性学习
二、教师专业发展
三、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定位
    1.课程的组织者
    2.学习的参与者
    3.情感的支持者
    4.信息的咨询者
    5.过程的监控者
    6.终生学习者
四、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与内容
    2.关于“情境式研训”
    3.关于“网上智慧共同体”

四、论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换(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矿区中学为例[D]. 冯世霞.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2]学校德育中培养学生道德理性的路径探索[D]. 刘丛灵.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7)
  • [3]浅谈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 杨玲枝.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4(09)
  • [4]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 齐钰,齐钦,钦建华. 文教资料, 2014(10)
  • [5]研究性学习中高中数学教师素质探究[D]. 贾诚. 曲阜师范大学, 2014(11)
  • [6]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及实现策略[J]. 薛峰峰. 轻工科技, 2012(08)
  • [7]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 张利荣.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8)
  • [8]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D]. 王琴琴. 青海师范大学, 2012(05)
  • [9]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定位辨正[A]. 朱贤希.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中卷), 2012
  • [10].NET构架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与专业发展[J]. 肖勤. 怀化学院学报, 2010(01)

标签:;  ;  ;  ;  ;  

论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