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伦敦战略规划介绍(论文文献综述)
韩胜发,余美瑛[1](2021)在《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19)的经验与启示》文中研究说明空间规划体系和内容因政治体制、经济基础、历史文化和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差异各有不同,但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空间资源高效利用和推进可持续发展。大伦敦地区的空间规划经验对我国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从历版规划内容的历史演变和不同层次规划内容传导两个角度解析了历版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规划背景、规划目标和规划内容,从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分析了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19)的空间规划政策特征。结合我国空间规划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导向、规划横向衔接、规划纵向传导、主题性空间政策表达、规划实施监控的启示和建议。
杨光杰[2](2020)在《1997年以来的英格兰权力下放研究》文中认为英国具有以议会主权为基石的单一制国家体制和中央集权、渐进主义的政治文化传统,长期以来在其地方政府治理形式上表现出独特性,如地区和地方立法机构缺位,大城市只设礼仪性市长等。1997年新工党执政后,在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和伦敦推行权力下放,英格兰地区权力下放逐渐进入政治议程,成为英国宪法改革和学术研究的焦点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等民族地区权力下放讨论较多,对英格兰权力下放的系统研究还不多见,在我国学术界尤其如此。近年来,英格兰地区治理形式改革的新突破和脱欧变局带来的新挑战为认识英格兰权力下放的理论和实践开辟了学术创新的空间。这一研究聚焦英格兰权力下放的动因、进程和前景,深入认识在全球化、欧洲一体化和西欧国家地方化改革背景下,英格兰权力下放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特征。研究表明,英格兰权力下放是英国主体民族地区治理形式现代化的探索,兼具民族治理和地区治理的特征。其主要包括三个层次改革:第一,苏格兰等地区权力下放后,解决英国议会内部英格兰民众的代表权的“西洛锡安”问题;第二,在央地关系层面,地方发展机构等半官方机制的建立与废止、大城市市长直选和联合地方当局的建立;第三,政府通过公私伙伴关系等形式向私营部门、社区以及民众下放权力。这一权力下放改革并未简单地通过设立英格兰地区政府或按地理方位在英格兰内部划分几个地区政府的方式实现,反映了英格兰权力下放的复杂性和诸多制约因素。首先,英格兰权力下放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英国解决苏格兰、北爱尔兰等地区民族问题的权力下放方案相伴相生,甚至是在其倒逼效应下实现的,英格兰认同的强化加剧了其与英国其他地区的差异性认知和利益冲突,对英国的国家统一带来了负面影响。其次,英格兰权力下放与既有的治理体系的磨合、调适也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英国渐进主义政治文化传统下尤其如此。增加新的政府层级或机构可能导致的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等问题也引发部分民众的疑虑。再次,英格兰权力下放的发展也受到英国政党政治博弈的掣肘。新工党的权力下放最初遭到主张中央集权的保守党的抵制,2010年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组成联合政府后根据民意的变化逐步调整立场,推进了相应改革。最后,脱欧带来的政府权能的重新分配、英国各地区、英格兰内部在该问题上的分歧加剧了英国权力下放的复杂性,也使英国的国家统一面临风险。英格兰权力下放的曲折发展反映了在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背景下,英国古老的地区治理模式在传统与变革、民主治理理念和经济社会现实之间呈现出的复杂逻辑,其未来仍取决于英国政治文化传统及国家内外政治、经济现实关系复杂演进的结果。这一研究梳理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分析了英格兰权力下放的经验和教训,探讨了权力下放给英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带来的潜在挑战。具有悠久传统的国家如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在地区治理、民族问题、央地关系、公私伙伴关系等改革命题上如何推进?其动力和限度如何?这一研究为我们思考上述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事实。本研究以1997年以来各届政府分期,以当代政治史研究为主线,将历史研究与宪法、政治研究跨学科视角有机结合。注重使用英国政府、英国议会议事录、智库报告、重要讲话等一手资料和重要学者、媒体论述。除“西洛锡安”问题、英格兰地方政府改革等传统宪法问题外,充分关注英格兰地方政府鼓励私营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等改革,同时将政党政治作为研究英格兰权力下放走向的基本因素之一,拓展、丰富了有关英国地方主义研究的内涵,为其理论发展做了探索。此外,追踪英国脱欧进程的最新发展和重大影响,也为认识仍在进行之中的英格兰权力下放的未来提供了新视角。
董韵笛[3](2018)在《《大伦敦规划2016》空间分区战略的评介与启示》文中提出英国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发源地和城市规划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在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其成功经验对我国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大伦敦规划2016》为例,重点介绍和分析其中区域空间分区战略在规划编制、体系构建、策略制定方面的特点,即强调协同规划、重视策略的针对性和交通规划与空间规划的一体化。在总结大伦敦地区通过分区战略推动区域协同治理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上海空间规划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体系构建、规划编制等方面的相关启示和建议。
李剑华[4](2018)在《伦敦轨道交通Crossrail线规划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轨道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对城市综合交通、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目前英国伦敦正在修建的东西横贯铁路Crossrail线是欧洲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同时也是促进伦敦复兴,保持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铁路连接计划之一1。本文选取Crossrail线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该项目的全面系统研究,梳理Crossrail计划的历史背景;深入分析Crossrail线的规划决策过程,探究线路对伦敦城市交通、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分析线路站点建筑、站域空间的设计策略;并试图从多角度对Crossrail线做出总结和评价,以期为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考和借鉴。首先,本文梳理了伦敦国家铁路网、市区地铁线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 20世纪初伦敦轨道交通的空间格局,对Crossrail线的产生背景进行了阐述。第二,通过对项目资料的收集、考证和整理,重新构建了 Crossrail的规划决策过程,分析了规划设计策略和影响因素,介绍了项目计划实施保障。第三,研究了 Crossrail线的建设对伦敦综合城市交通的改善提升作用;分析了线路建设对伦敦城市均衡发展、就业岗位进一步集聚的推动作用、对沿线地区房地产市场的促进作用和对伦敦的“竖向增长”2方式的支撑作用。第四,探讨了 Crossrail线路站点建筑及站域空间的设计策略,选取帕丁顿站(Paddington Station)、托特纳姆法院路站(Tottenham Court Road Station)为例,深度分析了站点建筑设计中“锁孔手术”(KeyholeSurgery)3的设计理念以及内部空间的塑造;以阿比伍德站(Abbey Wood Station)、邦德街站(Bond Street Station)、利物浦街站(Liverpool Street station)、金丝雀码头车站(Canary Wharf Station)等站点为例,探究了站域空间设计在站点周边交通优化、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商业活动的促进等方面的作用。最后,本文对Crossrail计划进行总结评价,分析其科学性和先进性,阐述该线路规划设计及建设过程对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启示。
常青[5](2017)在《大伦敦空间战略选择对北京中心城区规划转型的启示》文中指出北京中心城区正处于功能疏解、存量提质的转型变革阶段,规划管理需要主动完善,适应转型要求。过去70来年发展历程表明,大伦敦的全球竞争力不是靠规模增长驱动,是靠转型驱动,规划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首先回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伦敦规划的演进历程,剖析了在新时期所面临的深层次挑战和规划战略应对,北京中心城区面临着很多相似挑战,借鉴大伦敦经验,提出对于北京中心城区下一步规划管理的启示。
郭婧[6](2016)在《国际化大都市弱势学生群体教育支持政策与措施研究 ——基于伦敦和上海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际化大都市的弱势学生群体通常处于城市空间的边缘化位置。在讨论国际化大都市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问题时,不能仅在教育系统内部探寻答案,还需要考虑大都市社会结构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关键影响要素。特别是在应对弱势阶层出身的孩子们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问题上,大都市的教育服务有必要与城市的公共治理寻找契合,将对不同社会阶层出身子女的各类教育资源分配与补偿机制反映到大都市的教育战略和公共治理规划中。本研究主要采用比较历史分析法和访谈法,以伦敦和上海两个国际化大都市作为研究对象,在布迪厄资本理论的框架下对英国和中国国家层面、伦敦和上海城市层面的弱势学生群体教育支持政策与措施进行梳理;对伦敦和上海中小学层面的弱势学生群体教育实践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本研究发现:1.伦敦和上海弱势学生群体的主要构成不同,伦敦聚集了大批的少数族裔国际移民,而上海吸引了大量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从事密集型劳务行业的国内移民。但是,弱势学生群体形成的原因都要归咎于其家庭在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占有量上的差异。因此,在对弱势学生群体进行补偿性教育支持时需要考虑其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缺失情况。2.伦敦和上海地方政府层面在支持弱势学生群体发展时,都呈现“扶弱又培优”的趋势。在经济资本的补偿上,上海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高于伦敦,且更倾向于均衡发展。在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补偿上,由于伦敦人口结构和社会阶层更为复杂性,大伦敦政府启动的教育行动更丰富且具有针对性。3.伦敦和上海中小学对弱势学生群体教育实践中,都特别关注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的潜在影响,重视通过家校合作活动提升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在其他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教育补偿活动中,伦敦中小学在经费使用、项目设计、与其他公共服务机构合作等方面比上海中小学的实践更灵活、更贴近弱势学生群体的需求。4.伦敦和上海对弱势学生群体教育支持的政策与实践表明,国际化大都市教育公共服务需要实现服务多样化,来满足弱势学生群体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基于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补偿的国际化大都市弱势学生群体教育治理模式的设想,有助于通过提高弱势学生群体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增量,促进弱势学生群体的教育公平和弱势阶层的社会流动。
郑国,张湛欣[7](2015)在《国外都市区战略规划演进与范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60年代以后,西方规划体系普遍经历了从土地控制向战略引导的转变。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外都市区战略规划的起源、衰落和复兴的过程,然后选择大伦敦战略规划、芝加哥大都市区规划和新加坡概念规划这三个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都市区战略规划作为范例,系统分析了其规划组织者与参与者、规划过程和实施机制,以把握当前国外都市区战略规划的共性和在不同治理环境及规划制度下的个性特征。
杜坤,田莉[8](2016)在《城市战略规划的实施框架与内容:来自大伦敦实施规划的启示》文中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伦敦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首先回顾了伦敦规划编制框架演变和规划背景,认为伦敦规划的编制是一个编制—实施—监测—评价—更新的不断滚动的历程。随后介绍了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11)的实施框架和主要内容,阐述了落实伦敦规划的主要方法。希望借鉴伦敦经验,在规划实施机制、规划编制体系及公众参与等方面对我国城市战略规划的实施产生有益启示。
王智勇[9](2013)在《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框架及其保护策略研究 ——以武鄂黄黄城市密集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及其对全球的影响已成为21世纪最大的世界性事情之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区域化及区域城市化趋势明显,城市密集区成长迅速。城市密集区作为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必将加速推动城市密集区的快速成长。2005年以来,我国先后批复了20多个地区类似的空间规划和发展政策,实际上佐证了城镇化主战场转向城市密集区的趋势明显。面对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城市扩张和蔓延的大潮,尤其是城市密集区人口和空间的快速膨胀,生态空间保护的紧迫性日益凸显,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密集区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安全、生态服务质量的好坏已面临严峻挑战。论文从实证案例分析入手,系统探讨了国内外城市密集区空间发展态势与问题,总结其生态空间保护与控制的经验。通过比较研究揭示了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空间发展态势,并探讨了其快速发展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在研究并提出了生态空间状况的测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实证案例的测度并分析其生态空间状况,由此判断区域生态空间的合理格局。论文基于博弈论的视角,系统的探讨了生态空间变化的动力机制;构建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结构要素及结构框架,并对其加以解析;通过多元的分析视角,从整体上提出未来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的保护策略。本文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国内外城市密集区空间发展与生态控制的经验借鉴。在系统分析国内外城市密集区空间发展的基础上,揭示其空间发展的主要矛盾与问题,分析其生态保护与控制的经验得失,并总结出对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空间发展及生态保护的启示。第二部分为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空间发展态势及其生态影响。比较国内成型期与成长期城市密集区在土地、人口、空间、经济等方面的状况,以明确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的相对优势、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并以武鄂黄黄城市密集区作为实证主体,研究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的发展概况及空间发展态势,揭示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由于快速发展所产生的生态效应。第三部分为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测度及评价。以AHP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建立生态空间状况测度方法,并以武鄂黄黄城市密集区作为案例,在测度其生态空间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其生态空间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合理的生态空间格局。第四部分为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变化的动力机制。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围绕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博弈对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分别从政府调控力、经济驱动力、社会生长力来解析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变化的深层次原因。第五部分为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构成要素及结构框架。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对生态用地分类已有研究和规划实践的基础上,探讨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结构要素的构成,提出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共通性的生态空间元素,构建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结构框架。第六部分为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保护策略研究。分别从优化区域生态空间结构、创新区域生态空间管治、完善生态空间规划体系、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的保护策略。
盛明洁[10](2012)在《大伦敦地区规划》文中认为伦敦是英国的首都、欧洲最大的城市,是国际公认的3个世界级城市之一。伦敦规划体系的完善程度是世界领先的。从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到1999年的《大伦敦战略规划》,大伦敦地区的规划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中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本文对历次大伦敦规划进行了梳理,并对大伦敦规划中许多备受推崇之处进行了总结。文章结构主要包括历史沿革、现状分析、特色规划介绍等几部分。
二、大伦敦战略规划介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伦敦战略规划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19)的经验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空间规划体系演变和相关内容研究综述 |
2.1 英国空间规划体系演变历程 |
2.2 英国空间规划相关研究综述 |
3 空间规划主要内容及特点 |
3.1 规划背景——城市问题与人民生活 |
3.2 内容框架——规划纵向传导、规划历史演进 |
3.3 经济维度空间规划政策 |
1)高效空间结构规划、管控和引导 |
2)兼顾鼓励扶持、战略导向和生活服务的产业经济空间政策 |
3.4 环境维度空间规划政策 |
1)公共交通导向、绿色出行的交通空间战略 |
2)应对气候环境的可持续基础设施规划策略 |
3.5 社会维度空间政策 |
1)面向弱势群体和多元化人群的分类精准住房保障政策 |
2)支撑良好增长目标的空间设计策略 |
3)全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开放空间和可持续基础设施保障体系 |
4)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和文化产业经济引导策略 |
3.6 规划实施——资金保障和动态监测 |
1)资金保障——规划实施的经济可行和根本保障 |
2)规划监测——基于主要绩效指标和标准的动态监测 |
4 对我国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启示 |
4.1 人本主义导向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
4.2 规划横向协调:市长规划和部门专项规划衔接 |
4.3 规划纵向传导:国家规划政策框架、区域空间发展战略和地方发展框架 |
4.4 规划实施与监控:资金保障实施、规划评估和动态监测机制 |
(2)1997年以来的英格兰权力下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概念界定 |
(一) 英国民主的威斯敏斯特模式 |
(二) 地方主义与新地方主义 |
(三) 权力下放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一) 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历史与理论 |
(二) 英国权力下放问题研究 |
(三) 英格兰权力下放的发展阶段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五、可能的创新之处与问题 |
六、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
第一章 英国中央地方关系传统、权力下放与英格兰地方主义 |
第一节 英国民主制度特征与央地关系传统 |
一、威斯敏斯特模式 |
二、英国议会主权原则 |
三、代议制民主与参与式民主 |
四、英国央地关系传统与变革 |
第二节 权力下放视角下的英格兰问题 |
一、权力下放与去中心化 |
二、英国权力下放的原因 |
三、英格兰权力下放中的问题 |
第三节 地方主义与英格兰地区治理新发展 |
一、地方主义 |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地方化与多层次治理 |
三、英国新地方主义与新工党 |
四、英格兰地区治理的特点 |
第二章 英格兰权力下放的历史背景 |
第一节 19世纪至二战前的英格兰地方政府演变 |
一、19世纪到二战期间英格兰地方政府的形成 |
二、爱尔兰自治对英格兰的权力下放的影响 |
第二节 二战后至1979年保守党执政前的英格兰地方政府 |
一、二战后地方政府的发展 |
二、英国关于地区层级政府的构想 |
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关系与相关宪法问题 |
第三节 1979至1997年保守党执政时期英格兰地区政策的调整 |
一、保守党地区政策的变化 |
二、英格兰地方政府形态演变 |
三、半官方机构的建立 |
四、央地关系新变化 |
五、英国权力下放的辩论 |
第三章 新工党时期英格兰的权力下放:宪法改革重要组成部分 |
第一节 新工党时期英格兰权力下放的背景及理念 |
一、88宪章对英国权力下放的推动作用 |
二、第三条道路改革及其影响 |
三、主要政党的理念 |
四、英国文化身份认同与英格兰权力下放 |
五、关于西洛锡安问题的辩论 |
第二节 伦敦的权力下放 |
第三节 英格兰伦敦以外地区的权力下放 |
一、地区发展机构的设立 |
二、东北区公投及影响 |
三、东北区公投后新工党权力下放政策的变化 |
四、大曼彻斯特探索城市地区形式的权力下放 |
第四章 2010年联合政府下的英格兰权力下放:进入逐步拓展时期 |
第一节 联合政府权力下放的理念 |
一、联合政府权力下放理念的新发展 |
二、英格兰继续实施权力下放必要性的辩论 |
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调整 |
第二节 西洛锡安问题的解决方案——英格兰人为英格兰法律投票 |
第三节 伦敦以外大城市地区的权力下放 |
一、权力下放、地方主义与地方企业伙伴关系 |
二、城市地区 |
三、北方发展引擎 |
四、大曼彻斯特区的改革 |
第四节 伦敦的权力下放 |
第五章 英国脱欧与英格兰权力下放的发展:内外部变化与民族主义新挑战 |
第一节 英国脱欧进程及其对权力下放的影响 |
一、脱欧变局的发展 |
二、脱欧对权力下放宪法安排的影响 |
第二节 脱欧与英格兰民族主义的发展 |
一、欧洲问题与英格兰身份认同、民族主义的相互建构 |
二、脱欧进程中英格兰民众的态度 |
第三节 脱欧背景下英格兰权力下放的新发展 |
一、伦敦的城市治理的发展 |
二、伦敦以外大城市改革的继续推进 |
三、英格兰北部地区振兴计划的发展 |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4)伦敦轨道交通Crossrail线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1 绪论 |
1.1 相关概念 |
1.2 文献综述 |
1.2.1 有关伦敦铁路发展历史的研究 |
1.2.2 关于伦敦Crossrail线路方案演变的研究 |
1.2.3 有关Crossrail线车站建筑设计及施工的具体研究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2 伦敦CROSSRAIL计划的背景 |
2.1 伦敦铁路产生背景 |
2.2 伦敦铁路干线及终端站点发展布局 |
2.3 伦敦地铁的产生和发展 |
3 伦敦CROSSRAIL线规划决策过程 |
3.1 规划策略形成阶段 |
3.1.1 跨市区交通系统设想提出 |
3.1.2 跨市区跨平台铁路方案出现 |
3.1.3 具体规划策略形成 |
3.2 规划初步形成阶段 |
3.2.1 Crossrail计划的开始 |
3.2.2 东西横贯线和南北横贯线方案出现 |
3.2.3 Crossrail计划初步形成 |
3.3 计划完善和审批阶段 |
3.3.1 Crossrail Bill被否决 |
3.3.2 中部地铁线路方案确定 |
3.3.3 东西部铁路主干线方案确定 |
3.3.4 Crossrail计划的审批 |
3.4 计划的实施 |
3.4.1 政策支撑 |
3.4.2 资金保障 |
3.4.3 监督管理 |
4 CROSSRAIL线与伦敦交通和城市发展 |
4.1 CROSSRAIL线与伦敦城市交通 |
4.1.1 CROSSRAIL线与伦敦轨道交通 |
4.1.2 CROSSRAIL线与伦敦非轨道陆路交通 |
4.1.3 CROSSRAIL线与伦敦国际机场 |
4.1.4 小结 |
4.2 CROSSRAIL线与伦敦城市发展 |
4.2.1 促进城市均衡发展 |
4.2.2 推动就业岗位集聚发展 |
4.2.3 促进城市房地产发展 |
4.2.4 支撑城市“竖向增长” |
4.2.5 小结 |
5 CROSSRAIL线站点与站域空间设计 |
5.1 CROSSRAIL线站点总体情况 |
5.1.1 新建车站 |
5.1.2 原有车站更新提升 |
5.2 CROSSRAIL线站点建筑设计 |
5.2.1 夹缝中生长的Paddington Station |
5.2.2 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的Tottenham Court Road Station |
5.2.3 小结 |
5.3 CROSSRAIL线站域空间设计 |
5.3.1 站点周边交通优化 |
5.3.2 站前广场品质提升 |
5.3.3 站域空间结合商业开发 |
5.4 小结 |
6 总结与评价 |
6.1 CROSSRAIL 计划的总体评价 |
6.2 CROSSRAIL 计划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
6.2.1 科学规划及实施 |
6.2.2 合理借鉴 |
6.2.3 先进意识 |
6.3 CROSSRAIL计划的启示 |
6.3.1 对轨道交通建设的启示 |
6.3.2 对城市规划制定的启示 |
6.3.3 对地铁站建筑设计的启示 |
6.4 讨论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索引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国际化大都市弱势学生群体教育支持政策与措施研究 ——基于伦敦和上海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缘起 |
1.1.1 为什么关注国际化大都市问题? |
1.1.1.1 国际化大都市在全球经济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领袖角色 |
1.1.1.2 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过程充满复杂的社会阶层区隔与矛盾 |
1.1.1.3 国际化大都市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必须回应弱势阶层平等的利益诉求 |
1.1.2 为什么关注国际化大都市中弱势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 |
1.1.2.1 弱势学生群体的教育资源分配对大都市教育服务与治理提出挑战 |
1.1.2.2 国际化大都市需扩大教育服务与治理范畴以促进弱势学生群体教育公平 |
1.1.2.3 伦敦和上海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探索促进大都市教育公平的有效措施 |
1.2 研究设计 |
1.2.1 研究假设 |
1.2.1.1 研究假设 |
1.2.1.2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方法 |
1.2.2.1 比较历史分析法 |
1.2.2.2 访谈法 |
1.2.3 研究路线 |
1.3 研究意义 |
1.3.1 学术价值 |
1.3.2 应用价值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 |
1.4.2 不足 |
第2章 核心概念及文献述评 |
2.1 弱势学生群体 |
2.1.1 弱势与弱势群体 |
2.1.1.1 社会分层的多种方式 |
2.1.1.2 社会分层中的弱势群体 |
2.1.2 弱势学生群体与教育公平 |
2.1.2.1 谁是弱势学生群体 |
2.1.2.2 弱势学生群体、社会分层与教育公平 |
2.2 都市教育 |
2.2.1 都市教育及其空间下弱势学生群体教育需求 |
2.2.1.1 中外都市教育研究的不同倾向 |
2.2.1.2 中外都市弱势群体教育研究的时空错位 |
2.2.2 伦敦与上海两大都市教育相关研究 |
2.2.2.1 关于伦敦教育的研究梳理 |
2.2.2.2 关于上海教育的研究述评 |
第3章 布迪厄的资本理论溯源及应用 |
3.1 布迪厄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 |
3.1.1 布迪厄的经历及其理论发展 |
3.1.2 布迪厄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 |
3.1.2.1 场域(Field) |
3.1.2.2 惯习(Habitus) |
3.1.2.3 资本(Capital) |
3.2 布迪厄资本理论与弱势学生群体教育研究 |
3.2.1 布迪厄资本理论在弱势学生群体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
3.2.2 布迪厄资本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方式 |
3.2.2.1 布迪厄资本理论用于教育政策分析的设计依据 |
3.2.2.2 本研究对布迪厄资本理论技术化的原理和路径 |
第4章 伦敦弱势学生群体教育支持政策与措施 |
4.1 英国国家层面支持弱势学生群体的相关政策与措施 |
4.1.1 英国支持弱势学生群体的相关政策 |
4.1.1.1 新工党上台前对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关注 |
4.1.1.2 新工党上台后对弱势学生群体范围的延展 |
4.1.1.3 苏格兰对弱势学生群体的一些特殊教育支持政策 |
4.1.2 英国支持弱势学生群体的主要措施 |
4.1.2.1 教育行动区 |
4.1.2.2 城市卓越计划 |
4.1.2.3 免费学校午餐 |
4.1.2.4 教育津贴 |
4.1.2.5 健康成长项目 |
4.1.2.6 免费学校交通 |
4.2 伦敦城市层面支持弱势学生群体的相关政策与措施 |
4.2.1 伦敦支持弱势学生群体的相关政策 |
4.2.1.1 内伦敦教育局(ILEA)期间的弱势学生群体教育支持政策 |
4.2.1.2 大伦敦政府(GLA)成立后的弱势学生群体教育支持政策 |
4.2.2 伦敦支持弱势学生群体的典型措施 |
4.2.2.1 伦敦的“城市卓越计划” |
4.2.2.2 “伦敦挑战”行动 |
4.2.2.3 免费学校午餐在伦敦的实施 |
4.2.2.4 教育津贴在伦敦的实施 |
4.2.2.5 “夺取金牌”行动 |
4.3 伦敦弱势学生群体教育支持的资本补偿特征 |
4.3.1 英国弱势学生群体教育支持政策的资本补偿特征 |
4.3.2 伦敦弱势学生群体教育支持政策的资本补偿特征 |
第5章 上海弱势学生群体教育支持政策与措施 |
5.1 中国国家层面支持弱势学生群体的相关政策与措施 |
5.1.1 中国支持弱势学生群体的相关政策 |
5.1.1.1 2002年前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关注 |
5.1.1.2 2002年对弱势学生群体范围的延展 |
5.1.2 中国支持弱势学生群体的主要措施 |
5.1.2.1 财政上:减免学费,转移支付,提供助学奖学资助 |
5.1.2.2 环境上:校舍改造、建设标准化 |
5.1.2.3 区域间:加强教育对口支援 |
5.1.2.4 城乡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5.2 上海城市支持弱势学生群体的相关政策与行动 |
5.2.1 上海支持弱势学生群体的相关政策 |
5.2.1.1 2000年以前上海弱势学生群体教育支持政策 |
5.2.1.2 2000年以后上海弱势学生群体教育支持政策 |
5.2.2 上海支持弱势学生群体的典型措施 |
5.2.2.1 中小学标准建设工程 |
5.2.2.2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行动 |
5.2.2.3 “委托管理”项目 |
5.2.2.4 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改革试点 |
5.2.2.5 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建设工程 |
5.3 上海弱势学生群体教育支持的资本补偿特征 |
5.3.1 中国弱势学生群体教育支持政策的资本补偿特征 |
5.3.2 上海弱势学生群体教育支持政策的资本补偿特征 |
第6章 伦敦和上海中小学弱势学生群体资本补偿的教育实践 |
6.1 伦敦中小学弱势学生群体资本补偿的教育实践 |
6.1.1 伦敦校长们眼中的弱势学生群体 |
6.1.2 伦敦校长们对弱势学生群体形成原因的探索 |
6.1.3 伦敦中小学针对弱势学生群体的教育实践 |
6.1.3.1 依托中央政府的经济补偿 |
6.1.3.2 应对多种族多阶层的文化补偿 |
6.1.3.3 对接社区和外部机构的社会补偿 |
6.2 上海中小学弱势学生群体资本补偿的教育实践 |
6.2.1 上海校长们眼中的弱势学生群体 |
6.2.2 上海校长们对弱势学生群体形成原因的探索 |
6.2.3 上海中小学针对弱势学生群体的教育实践 |
6.2.3.1 依靠区县政府投入的经济补偿 |
6.2.3.2 弥合家庭背景差异的文化补偿 |
6.2.3.3 受限于户籍制度影响的社会补偿 |
6.3 伦敦和上海中小学对弱势学生群体资本补偿实践的比较 |
6.3.1 基于经济资本补偿实践的比较 |
6.3.2 基于文化资本补偿实践的比较 |
6.3.3 基于社会资本补偿实践的比较 |
第7章 比较与思考:国际化大都市弱势学生群体的教育补偿及治理 |
7.1 教育棱镜:伦敦和上海弱势学生群体资本补偿诉求的表达 |
7.2 三种资本:伦敦和上海弱势学生群体教育的补偿映射 |
7.3 教育场域的资本补偿:国际化大都市弱势学生群体教育治理模式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访谈知情同意书 |
附录 B 中小学校长访谈提纲 |
附录 C 政府教育官员/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 D 访谈对象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后记 |
(7)国外都市区战略规划演进与范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国外都市区战略规划的演进过程 |
1. 1都市区战略规划的兴起 |
1. 2都市区战略规划的衰落 |
1. 3都市区战略规划的复兴与繁荣 |
2国外都市区战略规划范例分析 |
2. 1规划组织者和参与者 |
2. 2规划过程 |
2. 3实施机制 |
3结语 |
(8)城市战略规划的实施框架与内容:来自大伦敦实施规划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城市规划实施的研究综述 |
1.1 国外研究 |
1.2 国内研究 |
2 伦敦战略规划的实施框架研究 |
2.1 大伦敦规划编制的框架及背景 |
2.1.1 大伦敦规划编制框架演变 |
2.1.2 大伦敦规划编制背景 |
2.2 伦敦规划实施框架内容与机制 |
2.2.1《伦敦规划实施规划》 |
(1)第一部分:概况与综述 |
(2)第二部分:实施行动 |
(3)第三部分:战略基础设施 |
(4)第四部分:总结与展望 |
2.2.2《年度监测报告》 |
(1)第一部分:概况与综述 |
(2)第二部分:基于关键绩效指标的表现 |
(3)第三部分:总结与展望 |
2.2.3《机遇地区和强化地区规划框架》 |
2.2.4《补充规划指导》 |
3 大伦敦实施规划的特点与启示 |
3.1 以空间为载体“战略规划+行动规划”的统一 |
3.2 市长统领各郡、各职能部门 |
3.3 实时监控确保政策承接及实施 |
3.4 鼓励全社会尤其是职能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 |
(9)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框架及其保护策略研究 ——以武鄂黄黄城市密集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 |
1.3 城市密集区空间发展及生态空间研究进展 |
1.4 城市密集区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7 研究方法 |
1.8 研究框架 |
2 国内外城市密集区空间发展与生态控制的经验借鉴 |
2.1 国内外城市密集区空间的态势与问题 |
2.2 国内外城市密集区生态控制的经验借鉴 |
2.3 对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保护的启示 |
3 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空间发展态势及其生态影响 |
3.1 国内成型期与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的发展比较 |
3.2 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发展的概况 |
3.3 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空间发展的态势 |
3.4 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发展的生态效应 |
4 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测度及评价 |
4.1 生态空间的概念 |
4.2 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状况测度方法 |
4.3 武鄂黄黄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状况测度分析 |
5 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变化的动力机制 |
5.1 相关理论 |
5.2 基于博弈论的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变化动力的解释框架 |
5.3 快速增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变化动力的作用机理 |
5.4 快速增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变化动力模型及特征 |
6 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构成要素及结构框架 |
6.1 已有生态空间分类体系的探讨 |
6.2 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结构要素 |
6.3 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结构框架 |
7 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保护策略研究 |
7.1 优化区域生态空间框架 |
7.2 完善生态空间规划体系 |
7.3 创新区域生态空间管治 |
7.4 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
8 结语 |
8.1 主要结论 |
8.2 研究创新点 |
8.3 有待深化的内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附件 |
(10)大伦敦地区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1 大伦敦地区概况 |
2 发展历程与规划引导 |
2.1 分散, 限制——自上而下, 有明确边界的区域规划 (1945~1970年代中期) |
2.2 打破封闭布局模式, 在更大范围内解决均衡发展问题 (1976~1978年) |
2.3 自下而上, 各自发展, 强调自发性的规划 (1986~1999年) |
2.4 统筹规划, 多重目标 (2000年至今) |
2.4.1 《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 |
(1) 通过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取得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可持续改善 |
(2) 通过建立紧凑型城市达到对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 |
(3) 通过强化中心、照顾东部、侧重交通走廊实现非均衡发展 |
(4) 通过对人居环境的关注不断提升城市生活质量 |
2.4.2 泰晤士河口地区开发规划 (The Delivery Plan) |
3 大伦敦建设用地规模及结构变化 |
3.1 建设用地规模变化 |
(1) 城市建设用地不存在盲目扩张。 |
(2) 人均建设用地规模先升后降。 |
(3) 居住用地面积显着增加。 |
(4) 绿地面积有所上升。 |
3.2 建设用地结构变化 |
(1) 工业用地逐年减少。 |
(2) 仓储和办公用地增加。 |
(3) 第二、第三产业用地总量缓慢上升。 |
4 人口 |
4.1 人口现状 |
4.2 人口预测 |
5 产业布局 |
5.1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 |
5.2 产业布局特征 |
5.3 蓬勃发展的创意产业 |
6 生态环境 |
6.1 伦敦绿地系统规划回顾 |
6.2 伦敦绿地系统 |
6.3 伦敦绿地特色 |
6.3.1 公共开敞空间 (public open space) 和城市绿地空间 (urban green space) |
6.3.2 都市开敞地 (metropolitan open land) |
6.3.3 绿链 (green chains) |
6.3.4 都市人行道 (metropolitan walks) |
6.3.5 环城绿带 (the Green Belt) |
6.3.6 城市自然保护地 (natural area) |
四、大伦敦战略规划介绍(论文参考文献)
- [1]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19)的经验与启示[A]. 韩胜发,余美瑛.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总体规划), 2021
- [2]1997年以来的英格兰权力下放研究[D]. 杨光杰.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3)
- [3]《大伦敦规划2016》空间分区战略的评介与启示[A]. 董韵笛. 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 2018
- [4]伦敦轨道交通Crossrail线规划设计研究[D]. 李剑华.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1)
- [5]大伦敦空间战略选择对北京中心城区规划转型的启示[A]. 常青. 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 2017
- [6]国际化大都市弱势学生群体教育支持政策与措施研究 ——基于伦敦和上海的比较[D]. 郭婧.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6)
- [7]国外都市区战略规划演进与范例研究[J]. 郑国,张湛欣. 城市发展研究, 2015(09)
- [8]城市战略规划的实施框架与内容:来自大伦敦实施规划的启示[J]. 杜坤,田莉. 国际城市规划, 2016(04)
- [9]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框架及其保护策略研究 ——以武鄂黄黄城市密集区为例[D]. 王智勇. 华中科技大学, 2013(10)
- [10]大伦敦地区规划[J]. 盛明洁.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