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ffects of Isoflurane on the Actions of Neuromuscular Blockers on the Muscle Nicotine Acetylcholine Receptors(论文文献综述)
虞琦[1](2021)在《右美托咪定通过下调mircoRNA-21/PDCD4轴抑制腹主动脉瘤的发展》文中认为目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以腹主动脉发生永久性膨胀为主的疾病,存在腹主动脉破裂的致命危险。据报道,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可通过NF-κB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反应,microRNA(miR)-21阻断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的发生,而miR-21参与AAA的进展,是AAA发生的负调控因子。观察SD大鼠接受Dex处理,评估AAA的扩张程度,分析miR-21、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4(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4,PDCD4)的关系,探讨Dex对AAA的影响规律及机制,并用miR-21抑制剂和LV-PDCD4-短发夹RNA进行干预,旨在明确这些因子在AAA治疗中的联合作用。1.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腹主动脉瘤发展的抑制作用及其下游炎性介质、MMP-2和MMP-9的调控作用;2.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腹主动脉瘤发生过程中miR-21的表达改变及MMP-2、MMP-9及炎症水平的改变;3.阐明腹主动脉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深入探讨右美托咪定通过mirco RNA-21/PDCD 4轴抑制腹主动脉瘤的发展。方法:1检测右美托咪定对腹主动脉瘤发展的抑制作用及其下游炎性介质、MMP-2和MMP-9的调控作用84只雄性清洁健康SD大鼠,所有大鼠同期同条件饲养,根据实验目的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七组:假手术组(Sham组)、腹主动脉瘤模型组(AAA组)、腹主动脉瘤模型+右美组(AAA+Dex组)、腹主动脉瘤模型+右美+antagomiR-NC组(Dex+control组)、腹主动脉瘤模型+右美+ant-miR-21组(Dex+ant-miR-21组)、腹主动脉瘤模型+LV-NC组(LV-NC组)、腹主动脉瘤模型+LV-PDCD4-sh RNA组(LV-PDCD4-sh RNA组),每组12只。有实验动物除Sham组外,均经造瘤处理。模型组造瘤过程中使用30 U猪胰弹性蛋白酶灌入结扎段的腹主动脉中,使用0.5mol/LCa Cl2溶液浸润的纱布覆盖于灌注段的腹主动脉上。假手术组使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入结扎段的腹主动脉中,使用生理盐水溶液浸润的纱布覆盖于灌注段的腹主动脉上。所有Dex组从AAA模型建立之日起至手术后13天,AAA大鼠每天接受腹膜内注射50μg/kg Dex。术前一日用超声检查仪将肾下腹主动脉的最大直径作为基线,在手术后的第7天和第14天测量肾下腹主动脉的最大直径。测量完毕后第二日处死大鼠,取各组大鼠的腹主动脉样本,每组样本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有6个样本。部分样品用4%多聚甲醛固定并保留用于HE和EVG染色观察腹主动脉壁的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验证腹主动脉壁中MMP-2和MMP-9的阳性表达区域的变化,其余样品用于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分析炎性介质、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2检测腹主动脉瘤发生过程中miR-21的表达改变及MMP-2、MMP-9和炎症水平的改变分组和造瘤方法同上,所有Dex组从AAA模型建立之日起至手术后13天,AAA大鼠每天接受腹膜内注射50μg/kg Dex。Dex+ant-miR-21组大鼠手术后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天腹膜内注射65 mg/kg/d的antagomiR-21,Dex+control组注射等剂量的antagomiR-NC。术前一日用超声检查仪将肾下腹主动脉的最大直径作为基线,在手术后的第7天和第14天测量肾下腹主动脉的最大直径。测量完毕后第二日处死大鼠,取各组大鼠的腹主动脉样本,每组样本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有6个样本。部分样品用4%多聚甲醛固定并保留用于HE和EVG染色观察腹主动脉壁的结构改变,其余样品用于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分析炎性介质、MMP-2、MMP-9和miR-21的表达水平。3检测PDCD4的表达水平,验证miR-21对PDCD4表达的靶向调控作用,深入探讨右美托咪定通过mirco RNA-21/PDCD 4轴抑制腹主动脉瘤的发展。分组和造瘤方法同上,LV-PDCD4-sh RNA组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5×107个含有p LKO.1质粒的重组慢病毒来干预AAA大鼠中PDCD4的表达,LV-NC组注射等剂量含有p LKO.1空载体的重组慢病毒。术前一天、术后第7天和第14天用超声检测仪测量肾下腹主动脉的最大直径,第二日取大鼠腹主动脉样本,每组样本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有6个样本。部分样品用4%多聚甲醛固定并保留用于HE和EVG染色观察腹主动脉壁的结构改变,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分析MMP-2、MMP-9、PDCD4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Target Scan预测miR-21与PDCD4的靶向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21与PDCD4的靶向关系。结果:1与AAA组比较,Dex组大鼠第7天腹主动脉的最大直径减少(p<0.05),第14天腹主动脉的最大直径明显减小(p<0.01)。HE和EVG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腹主动脉外膜光滑,结构完整,中层细胞密集,并且有大量的波浪状和层状黑色弹性纤维,AAA组有大量的浸润性炎症细胞和大量降解的弹性纤维,其余的则被严重破坏而没有波浪状排列,Dex组改善了AAA大鼠的腹主动脉结构的破坏。免疫组化表明,在AAA组大鼠腹主动脉的中膜介质中,有许多MMP-2和MMP-9表达的阳性区域,Dex组减少了这些区域;同时Dex组大鼠MMP-2和MMP-9的m RNA和蛋白水平降低(所有p<0.01)。与AAA组比较,Dex组减轻腹主动脉壁中CD68+巨噬细胞的浸润,MCP-1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减少;此外,与AAA组比较,Dex组炎症因子(TNF-α、IFN-γ、IL-6和IL-1β)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减少,Dex组NF-κB p65的分布减少,腹主动脉壁核中NF-κB p65蛋白质水平表达下降(所有p<0.01)。2与Dex+control组比较,Dex+ant-miR-21组大鼠第14天腹主动脉的最大直径明显增大(p<0.01),HE和EVG染色显示,相比Dex+control组,Dex+ant-miR-21组大鼠腹主动脉结构破坏更加严重。RT-q PCR结果显示,与AAA组比较,AAA+Dex组大鼠miR-21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Dex+control组比较,Dex+ant-miR-21组大鼠miR-21表达明显减少(p<0.01)。Western blot分析显示,相比Dex+control组,Dex+ant-miR-21组大鼠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1),炎症因子(TNF-α,IFN-γ,IL-6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1),NF-κB p65蛋白表达增加(p<0.01)。3与LV-NC组比较,LV-PDCD4-sh RNA组大鼠PDCD4 m RNA表达减少(p<0.01),第7天腹主动脉的最大直径减少(p<0.05),第14天腹主动脉的最大直径明显减少(p<0.01),HE和EVG染色显示,相比LV-NC组,LV-PDCD4-sh RNA组大鼠的结构和弹性纤维得到改善。Western blot分析显示,相比LV-NC组,LV-PDCD4-sh RNA组大鼠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减少(p<0.01),炎症因子(TNF-α,IFN-γ,IL-6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减少(p<0.01),NF-κB p65蛋白表达减少(p<0.01)。使用Target Scan预测miR-21和PDCD4之间的靶标结合位点,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证实miR-21和PDCD4之间的靶向结合关系(p<0.01)。RT-q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AAA组比较,AAA+Dex组和AAA+Dex+ant-miR-21组大鼠PDCD4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AAA+Dex组比较,AAA+Dex+ant-miR-21组大鼠PDCD4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Dex对腹主动脉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腹主动脉壁miR-21表达,从而抑制PDCD4 m RNA和蛋白表达,即Dex通过miR-21/PCDP4轴抑制了AAA的发展。但该轴在其中的确切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可为AAA的治疗提供参考,并为AAA的早期预防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周辉[2](2021)在《神经相关因子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迷走神经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结直肠癌是消化道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目前仍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为辅的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治疗的发展,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更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免疫治疗的突破进展,为结直肠癌晚期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尽管这些治疗方法可以适当延长结直肠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但复杂的细胞相互作用、免疫微环境、免疫治疗的毒性反应等仍需我们寻找新的目标靶点,以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神经新生,且神经发生与血管生成一样,也是肿瘤侵袭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目前普遍被接受的观点是,癌细胞和神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癌细胞可以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因子和轴突诱导分子,诱导神经纤维以类似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的方式形成新生神经,另一反面,新生的神经释放的各类因子(包括各种神经递质)诱导肿瘤细胞及基质细胞增殖,导致免疫细胞活性抑制,形成有利于肿瘤细胞存活和增殖的微环境。自主神经系统与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迷走神经对结直肠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尚少,且存在争议,因此需要我们深入的研究迷走神经在结直肠癌中的相关作用途径,为结直肠癌寻找新的治疗方向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自主神经分布,并检测α9n ACh R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了解自主神经系统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Elisa法检测迷走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神经肽P物质及其他神经递质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了解迷走神经是否通过神经因子的释放作用于结直肠癌。构建小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来模拟结直肠癌的肿瘤微环境,观察不同迷走神经状态(切断或刺激)下,肿瘤微环境中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的疲乏状态,来说明迷走神经可能通过神经因子的作用,改变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状态,发挥其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第一部分自主神经及乙酰胆碱相关受体α9n ACh 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探讨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数量、分布以及乙酰胆碱相关受体α9n ACh R表达与人结直肠癌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1.以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作为交感神经标记物,以囊泡乙酰胆碱转运体(vesicular acetylcholine transporter,VACh T)作为副交感神经的标记物,采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9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自主神经分布,并检测α9n ACh R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及α9n ACh R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临床病理特征结肠癌35例(38.89%),直肠癌55例(61.11%)。男性43例(47.78%),女性47例(52.22%)。根据术后病理,TNM分期:T分期:T1,2例(2.22%),T2,20例(22.22%),T3,29例(32.22%),T4,39例(43.33%)。淋巴结转移阴性48例(53.33%),淋巴结转移阳性42例(46.67%)。2.交感神经多位于邻近肿瘤细胞的间质内。交感神经阳性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低于交感神经阴性患者(P=0.018),肿瘤微环境中交感神经阳性者的患者预后优于交感神经阴性的患者(P=0.036)。3.副交感神经大多分布于肿瘤周边,在血管周边亦发现副交感神经。年龄>60的病人副交感神经阳性率高于年龄≤60的病人(P=0.034);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人的副交感神经阳性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病人(P=0.011);随着T分期的增高,副交感神经阳性率逐渐升高,肿瘤微环境中副交感神经阳性的患者预后差于副交感神经阴性的患者(P=0.005)。4.α9n ACh R在结直肠癌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质中阳性表达。年龄>60的病人α9n ACh R阳性率高于年龄≤60的病人(P=0.026);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人的α9n ACh R阳性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病人(P=0.023);随着T分期的增高,α9n ACh R阳性率逐渐升高,与α9n ACh R阴性者相比,表达阳性者的预后差(P=0.005)。小结:交感神经多见于肿瘤早期,提示预后较好;副交感神经和α9n ACh R多见于肿瘤晚期,提示预后较差。副交感神经可能通过α9n ACh R促进结直肠癌的进展。第二部分乙酰胆碱、P物质、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目的:检测结直肠患者血浆中乙酰胆碱、P物质、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情况,探讨迷走神经相关递质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的临床表达意义。方法:1.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46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标本中乙酰胆碱、P物质、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2.评价乙酰胆碱、P物质、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情况;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乙酰胆碱、P物质、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1.临床病理特征结肠癌21例(45.65%),直肠癌25例(54.35%)。男性27例(58.70%),女性19例(41.30%),≤60岁17例(36.96%),>60岁29例(63.04%)。根据术后病理,TNM分期:T分期:T1,8例(17.39%),T2,7例(15.22%),T3,7例(15.22%),T4,24例(52.17%)。淋巴结转移阴性14例(30.43%),淋巴结转移阳性32例(69.57%)。术前CEA正常(1-5ng/ml)28例(60.87%),增高(>5ng/ml)18例(39.13%)。2.乙酰胆碱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CEA水平无相关性(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的乙酰胆碱表达量显着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的乙酰胆碱表达量(P=0.044);乙酰胆碱的表达量与T分期呈正相关(P<0.05)。3.P物质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CEA水平、T分期无显着相关性(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的P物质表达量显着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的P物质表达量(P=0.009)。4.5-羟色胺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CEA水平无相关性(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的5-羟色胺表达量显着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的5-羟色胺表达量(P=0.007);5-羟色胺的表达与T分期呈正相关(P=0.030)。5.血管活性肠肽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CEA水平无相关性(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的血管活性肠肽表达量显着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的血管活性肠肽表达量(P=0.014);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与T分期呈正相关(P=0.039)。小结: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迷走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及其他神经递质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均与T分期呈正相关;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中乙酰胆碱、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及神经肽P物质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第三部分迷走神经通过对免疫微环境的作用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目的:通过构建小鼠结直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建立迷走神经切断的小鼠结直肠癌模型,探讨不同迷走神经状态对移植瘤的大小的影响。研究不同迷走神经状态,肿瘤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来了解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状态,同时了解淋巴细胞的疲乏状态,探究迷走神经对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1.构建小鼠结直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进而建立迷走神经切断模型。2.统计学分析不同迷走神经状态,小鼠结直肠癌原位移植模型的成瘤大小情况。3.免疫组化染色测定IL-1,IL-10,IL-8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4.流式细胞术测定PD-1及Tim-3在CD4+T细胞上的表达水平。结果:1小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迷走神经刺激组、迷走神经切断组及对照组小鼠均成活,4周后均有肉眼成瘤,并在体视显微镜下成功实施小鼠颈部单侧迷走神经切断。HE染色镜下观察所有小鼠结直肠种植肿瘤标本均证实为肿瘤组织。2三组小鼠成瘤情况三组小鼠均未见淋巴结转移。迷走神经切断组、迷走神经刺激组及对照组三组小鼠肿瘤体积分别为(0.247±0.051)mm3,(0.528±0.076)mm3,(0.487±0.051)mm3。迷走神经刺激组与迷走神经切断组相比,成瘤体积显着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迷走神经切断组相比,成瘤体积显着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迷走神经刺激组与对照组成瘤体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化结果3.1迷走神经切断组、迷走神经刺激组及对照组三组肿瘤组织中IL-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4/10),100%(10/10),50%(5/10)。迷走神经刺激组与迷走神经切断组及对照组相比,IL-1的阳性表达率显着增大(刺激组vs.切断组:P<0.05;刺激组vs.对照组:P<0.05),而迷走神经切断组与对照组IL-1的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迷走神经切断组、迷走神经刺激组及对照组三组肿瘤组织中IL-8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3/10),100%(10/10),40%(4/10)。迷走神经刺激组与迷走神经切断组及对照组相比,IL-8的阳性表达率显着增大(刺激组vs.切断组:P<0.05;刺激组vs.对照组:P<0.05),而迷走神经切断组与对照组IL-8的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迷走神经切断组、迷走神经刺激组及对照组三组肿瘤组织中IL-1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2/10),100%(10/10),40%(4/10)。迷走神经刺激组与迷走神经切断组及对照组相比,IL-10的阳性表达率显着增大(刺激组vs.切断组:P<0.05;刺激组vs.对照组:P<0.05),而迷走神经切断组与对照组IL-10的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流式细胞术结果4.1迷走神经切断组、迷走神经刺激组及对照组三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率分别为(0.692士0.409)%,(1.126士0.472)%,(0.754士0.281)%。迷走神经刺激组CD4+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率显着高于迷走神经切断组及对照组(刺激组vs.切断组:P<0.05;刺激组vs.对照组:P<0.05),而迷走神经切断组与对照组CD4+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迷走神经切断组、迷走神经刺激组及对照组三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面Tim-3+的表达率分别为(0.979士0.359)%,(1.466士0.600)%,(0.978士0.592)%。迷走神经刺激组CD4+T细胞表面Tim-3+的表达率显着高于迷走神经切断组及对照组(刺激组vs.切断组:P<0.05;刺激组vs.对照组:P<0.05),而迷走神经切断组与对照组CD4+T细胞表面Tim-3+的表达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相关性分析刺激组中IL-1表达与PD-1+表达呈正相关(P=0.002);IL-8表达与PD-1+表达呈正相关(P=0.025);IL-10表达与PD-1+表达呈正相关(P=0.001)。IL-1表达与Tim-3+表达呈正相关(P=0.002);IL-8表达与Tim-3+表达呈正相关(P=0.025);IL-10表达与Tim-3+表达呈正相关(P=0.005)。小结:小鼠原位结直肠癌移植模型成功建立。结果表明迷走神经刺激组小鼠成瘤体积较迷走神经切断组显着增大,迷走神经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迷走神经刺激上调了肿瘤组织中IL-1、IL-8、IL-10的表达水平,反映了淋巴细胞向肿瘤组织的募集,促进肿瘤的炎性微环境的形成,同时,促进淋巴细胞中PD-1、Tim-3的表达,诱导淋巴细胞的疲乏状态,形成肿瘤的免疫逃逸,IL-1、IL-8、IL-10的表达与淋巴细胞中PD-1、Tim-3的表达呈正相关,进而形成了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结论:1.交感神经多见于肿瘤早期,提示预后较好;副交感神经和α9n ACh R多见于肿瘤晚期,提示预后较差。副交感神经可能通过α9n ACh R促进结直肠癌的进展。2.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迷走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神经肽P物质及其他神经递质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均与T分期呈正相关;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中乙酰胆碱、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3.小鼠原位结直肠癌移植模型成功建立。结果表明迷走神经刺激组小鼠成瘤体积较迷走神经切断组显着增大,迷走神经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迷走神经刺激上调了肿瘤组织中IL-1、IL-8、IL-10的表达水平,反应了淋巴细胞向肿瘤组织的募集,促进肿瘤的炎性微环境的形成,同时,促进淋巴细胞中PD-1、Tim-3的表达,诱导淋巴细胞的疲乏状态,形成肿瘤的免疫逃逸,IL-1、IL-8、IL-10的表达与淋巴细胞中PD-1、Tim-3的表达呈正相关,进而形成了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
熊江梅[3](2021)在《老年手术患者罗库溴铵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罗库溴铵的方法。研究筛选可能会对老年手术患者罗库溴铵药代动力学参数造成影响的协变量,建立老年手术患者罗库溴铵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方法](1)以维拉帕米作为内标物,建立U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罗库溴铵的方法,并进行相关方法学验证。(2)按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20年11月~2021年2月期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使用罗库溴铵的老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人口学特征、生理状态、病理情况、生活习惯、给药方案、合并用药等),以及按体重0.6mg/kg的诱导剂量给药和按体重0.15mg/kg的维持剂量追加给药,采集给药后的血液样本,UPLC-MS/MS法测定罗库溴铵的血药浓度。(3)将研究对象的血样采集时间作为自变量,罗库溴铵血药浓度作为因变量,引入可能产生显着影响的协变量,通过Phoenix WinNonlin 8.3软件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定量考察影响罗库溴铵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协变量,建立老年手术患者罗库溴铵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结果](1)本研究建立的UPLC-MS/MS检测罗库溴铵血药浓度方法稳定可靠,经方法学验证,专属性良好;罗库溴铵在50ng/mL~10000n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2=0.99626)。精密度和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均<15%。(2)老年手术患者罗库溴铵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最终模型符合三房室模型,残差模型为比例型残差模型。最终模型公式为:V=tvV*exp(nV),V2=tvV2,V3=tvV3;Cl=tvCl*ALB∧dCldALB*Urea∧dCldUrea*exp(nCl),Cl2=tvCl2,C13=tvC13.式 中tvV=1.313L,tvV2=0.762L,tvV3=1.043L,tvCl=0.041L/h,tvCl2=3.238L/h,tvC13=0.618 L/h,dCldALB=1.015,dCldUrea=0.360.最终模型表明ALB和Urea是会影响药代动力学中心室清除率的协变量。模型的验证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优度和稳定性。[结论](1)本研究采用UPLC-MS/MS建立了人血浆中罗库溴铵药物浓度的测定方法,经过方法学验证准确可靠,为建立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奠定基础。(2)本研究建立的老年手术患者罗库溴铵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结果提示ALB和Urea可能会影响罗库溴铵清除率。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现药代动力学参数个体化,为临床老年手术患者的罗库溴铵用药调整及药学监护方案提供参考,从而保障老年患者术中安全及术后恢复。
孙荣廷[4](2021)在《译着《卓越音乐-提升表演的策略与方法》及学术评述》文中指出《卓越音乐——提升表演的策略与方法》是音乐表演研究领域的代表性着作,它旨在以新的角度审视音乐练习和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为音乐家提供实用指导。此书涉及可能性和限制因素、练习策略、技法和措施三个部分,讨论了音乐内的策略和音乐外的技术对音乐家演奏和表演水平的提升。第一部分提供了实现卓越音乐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介绍了提高练琴有效性和高效性的策略,介绍了针对各式各样表演环境的练习特征,并根据其所依赖的心理学机制来组织练习策略,以生成高效实用的练习方法;第三部分向读者介绍的是多学科层面的前沿技法和提升手段,包括用于提升音乐演奏的运动科学、心理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认知科学和医学。从生理、心理、药理方面阐释了这些措施的可行性,同时强调了音乐家身心意义的问题及保护措施;后记则提出了提升音乐表演的未来研究方向。
张悦[5](2021)在《4-甲基-1H-吡咯-2-羧酸类衍生物的抗蚜虫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研究》文中指出虫害是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主要的原因之一,对农业生产效益和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杀虫剂仍是目前防治害虫的主要手段。但随着杀虫剂使用年限的增加,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需要不断开发出低毒、高效和环境友好型杀虫剂。天然产物在杀虫剂研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占据了 7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烟碱类、拟除虫菊酯类、阿维菌素类等主流杀虫剂均来源于天然产物。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提高其杀虫活性,是目前杀虫剂研发的重要途径。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直立百部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吡咯-2-羧酸酯类化合物,对蚜虫具有高抑制作用,其母核结构4-甲基-1H-吡咯-2-羧酸表现出更优异的杀蚜虫活性,本论文以4-甲基-1H-吡咯-2-羧酸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和构效关系研究以期发现杀虫活性更优的化合物。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衍生物设计合成.:我们以4-甲基-1H-吡咯-2-羧酸为先导化合物,分别考察了吡咯环上取代基的变化、2-位羧酸的酯化、胺化等改变对杀虫活性的影响,设计合成一系列吡咯-2-羧酸衍生物,并运用1H NMR、13C NMR、质谱等结构鉴定技术进行结构鉴定。(2)杀虫活性测定:首先我们以先导化合物4-甲基-1H-吡咯-2-羧酸(A0)为对照,对A1-A44这44个衍生物在100 mg/L的药剂浓度下进行杀蚜虫生物活性试验,共得到17个化合物对蚜虫的抑制作用好于A0,其中A30(93.52%)活性最为突出其对蚜虫的抑制作用是对照组(27.69%)的 3 倍以上,其次为 A40(84.93%)、A43(73.68%)、A4(59.08%)。之后,又以先导化合物A0为对照,吡虫啉为阳性对照药,对这四个活性最好的化合物进行了杀蚜虫毒力测定,测定结果表明这四个化合物对蚜虫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72小时化合物A4、A30、A40对蚜虫的LC50分别0.14、0.28、0.30 mg/L优于先导化合物A0(LC50=0.8 mg/L),但与阳性对照药吡虫啉(LC50=0.05 mg/L)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根据杀蚜虫实验结果,结合化合物结构,我们初步得到如下构效关系:①当五元芳香杂环为吡咯环活性时最优,换成呋喃环或噻吩环活性均显着下降;②羧基在2-位是活性必须,位于3-位则无活性;③吡咯环上其它三个位置无取代时活性最强;④吡咯-2-羧酸的羧基被酯化后活性有所提高。
刘自华[6](2020)在《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对帕金森病保护效应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神经炎症、神经兴奋性毒性、基因突变和错误的蛋白折叠等多种因素可以引起PD。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减少是其典型的病理特征,然而,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引发PD的主要因素,因此,抗氧化是治疗PD的重要方法之一。硫氧还蛋白系统是由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组成,是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系统,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R1)是硫氧还蛋白系统的主要成员。因此,本论文过表达TR1,研究其对PD的保护效应。方法:采用PD的动物和细胞模型,构建过表达TR1载体。采用转录组测序、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抗氧化活性、western blotting、行为学、实时定量PCR检测过表达TR1对PD的保护效应。动物试验:A53T小鼠(3月龄)在黑质致密部每侧注射2μl连接有TR1基因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饲养7个月后,通过行为学测试,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在麻醉条件下,脱臼处死小鼠,取中脑组织通过转录组测序、实时定量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β-gal染色方法检测基因、蛋白表达或水平变化。检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活性或含量的变化。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和MPTP处理组。MPTP组采用腹腔注射MPTP盐酸盐造模(连续注射4次,每次间隔3 h)。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MPTP诱导的PD小鼠中,测定小鼠行为学的变化,以及黑质、纹状体部位氧化损伤的变化。细胞试验:N2a细胞或者PC12细胞过表达TR1(N2a细胞载体是慢病毒,PC12细胞载体是质粒)24 h后,再用MPP+处理48 h,观察细胞的生存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PCR试验检测细胞凋亡、老化、DNA损伤以及信号通路相对应物质的表达变化。结果:根据KEGG富集分析,与WT相比,A53T小鼠抗氧化活性、线粒体相关复合体、细胞损伤、生长、复制、信号传导、酶调节活性、大脑皮层区域、神经元发育和分化调控基因均受到影响。本论文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A53T小鼠与A53T-TR1小鼠比较,氧化还原过程、酶活性调节、细胞死亡、细胞增殖、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都有变化。过表达TR1后,小鼠饲养到第10个月,与PD模型A53T小鼠比较,A53T-TR1小鼠抗氧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增加补体水平、增加钙调蛋白数量、减少钙离子在细胞内的蓄积和减少对细胞所造成毒性效应等等,使PD的症状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本论文研究表明,PD模型小鼠中脑部位SNc氧化应激增加,TR1和TH表达减少。PD模型组与WT组(正常组)或者NS组(正常组)比较:小鼠认知能力、嗅觉功能和肌张力下降。TR1在多巴胺能神经元中起着重要的抗氧化作用。因此,在MPP+诱导的细胞模型和A53T转基因小鼠PD动物模型中过表达TR1后,PD小鼠黑质部位神经元细胞凋亡减少,黑质部位细胞生存能力增强;DNA损伤、细胞衰老、ROS和MDA产生减少;T-SOD、GSH的活性或含量增加;TH表达增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嗅觉能力提高。通过N2a细胞模型的免疫荧光染色和电镜结果发现,在PD的细胞模型中,自噬小体出现,线粒体膜电位受到损伤,过表达TR1后,细胞自噬减少,线粒体膜电位有一定程度恢复。TR1过表达可作为PD治疗过程中的一种新的神经保护物质,通过调节GSK-3β、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本研究为P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结论:过表达TR1对PD动物和细胞模型具有保护效应。TR1未来可能成为治疗PD的一种新的靶向蛋白。
朱苏月[7](2020)在《依托咪酯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腹角神经元电生理特性及nAChR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脊髓是人体运动控制的初级中枢,存在复杂的胆碱能神经系统,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脊髓的运动控制。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nAChR)在脊髓腹角有广泛分布,对于脊髓运动控制具有重要的调制功能。探讨依托咪酯(etomidate,ET)对脊髓腹角神经元电生理特性及nAChR的影响,这不仅有助于深化理解ET发挥麻醉作用的脊髓机制,也将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用7?12 d新生Sprague Dawley(SD)大鼠,麻醉后,将其含有腰骶膨大的脊髓游离并切片,用木瓜蛋白酶(Papain,0.18 g/30 ml人工脑脊液)对脊髓切片进行恒温消化20-25 min后孵育40-50 min,在体视显微镜下选出切片的腹角,用经火抛光的不同口径的巴斯德吸管对神经细胞进行急性机械分离,对贴壁的状态良好的神经细胞结合药理学方法实施穿孔膜片钳记录实验。在电流钳模式下,先记录脊髓腹角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然后结合预处理给药方式,分别记录不同浓度的依托咪酯对脊髓腹角神经元自发AP的影响。在电压钳模式下,先应用尼古丁在脊髓腹角神经元诱导出内向电流,然后结合预处理给药方式,记录在不同浓度的依托咪酯、不同钳制电位以及不同使用时间的情况下,依托咪酯对尼古丁在脊髓腹角神经元诱导的内向电流的影响。结果:(1)经急性机械分离的脊髓腹角神经元状态良好,具有形状多样的胞体和完整的突起。(2)共记录到21例脊髓腹角神经元有自发AP,经0.3、3.0、30.0?mol/L(3.0?mol/L相当于临床浓度)不同浓度的依托咪酯预处理2 min后,与给药前比较,12例神经元的AP幅度、锋电位幅度及超射(overshoot,OS)皆被浓度依赖性的压抑(ANOVA,P(27)0.01);自发放电频率显着降低(P(27)0.01)。另外9例神经元的AP被3.0或30.0?mol/L的依托咪酯完全取消。(3)在相同钳制电位下(VH=-70 mV),分别经0.3、3.0和30.0?mol/L的依托咪酯预处理2 min后,0.4 mmol/L尼古丁诱导的电流幅度被浓度依赖性压抑(P(27)0.01,n=7)。(4)将钳制电位(VH)分别设定为-30、-50和-70 mV,应用30.0?mol/L的依托咪酯预处理2 min后,0.4 mmol/L尼古丁诱导的电流幅度被电压依赖性的压抑(P(27)0.01,每个钳制电位下n=6)。(5)在30.0?mol/L的依托咪酯预处理6 min过程中,分别于0、2、4、6 min时先后四次暴露于0.4 mmol/L的尼古丁(每次暴露时间为2 s),随着暴露次数增多,尼古丁电流幅度逐渐减小;但若在6 min的预处理过程中,仅在开始(0 min)和结束(6 min)时先后两次暴露于相同浓度的尼古丁,则电流幅度抑制率较四次暴露尼古丁时的抑制率明显降低(P(27)0.01,n=6)。结论:经急性机械分离的脊髓腹角神经元状态良好,适于膜片钳实验研究。依托咪酯以浓度依赖的方式降低脊髓腹角神经元的兴奋性,并且以浓度依赖、电压依赖和使用依赖的方式抑制nAChR介导的电流。
张耀红,罗蒙强,王海[8](2020)在《靶向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戒烟药物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烟草依赖是一种可以预防的慢性可复发性的尼古丁成瘾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尼古丁是产生烟草依赖的重要活性物质,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而产生奖赏效应,进而人体对尼古丁产生心理依赖.现存的戒烟药物主要靶向nAChR,nAChR亚型选择性激动剂和拮抗剂均可被开发为新一代戒烟药物.靶向nAChR的戒烟药物分为3类:(1)尼古丁替代品;(2) nAChR部分激动剂;(3) nAChR拮抗剂.
袁方[9](2019)在《探究PNU-282987对ILC2s介导的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与目的哮喘是一种典型的2型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高水平的免疫球蛋白Ig E和Th2细胞的活化增殖。哮喘主要包括特应性哮喘和非特应性哮喘。特应性哮喘的定义是Ig 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而非特应性哮喘则不存在过敏原特异性Ig E,更多的是固有免疫细胞在发挥作用,如第2组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s)、嗜酸性粒细胞(EOS)以及ILC2s分泌的2型细胞因子IL-5和IL-13。非特应性哮喘的发病时间多在1-4月份,与季节性空气传播过敏原关系密切。呼吸系统感染是哮喘最常见的致死原因,且更多见于非特应性哮喘。呼吸道受到蛋白酶过敏原刺激时引起气道上皮屏障的损坏以及组织损伤的应激反应,进一步引起细胞因子IL-33、IL-25和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的释放。当过敏原刺激缺乏T细胞和B细胞的Rag2-/-小鼠时,发现同样可以引起EOS的活化、黏液的分泌以及气道的高反应性等气道炎症性症状。这表明Th2细胞在过敏性炎症的急性期是非必需的。另外,在鼻内注射蛋白酶过敏原时,缺乏IL-33的小鼠肺组织无嗜酸性粒细胞炎症以及黏液的生成,表明了IL-33在蛋白酶过敏原诱导的哮喘中的关键作用。在缺乏ILC的Rag2-/-Il2rg-/-小鼠中进一步发现EOS的水平以及黏液的分泌都显着下降,证明了ILC2s在过敏性炎症急性期的关键作用。因此,IL-33-ILC2-IL-5/IL-13轴被认为是哮喘早期阶段的重要途径。21世纪初,Tracey等科学家们首次发现了迷走神经介导的胆碱能抗炎通路(CAP),被迷走神经激活的脾神经释放的乙酰胆碱通过与α7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 ACh Rs)的结合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随后,实验研究证实α7n ACh Rs不仅表达在神经元细胞上,在很多免疫细胞上也发现了α7n ACh Rs,并通过基因敲除小鼠验证了α7n ACh Rs在胆碱能抗炎通路中处于核心地位。最近又有实验证实α7n ACh Rs不仅出现在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上,在ILC2s细胞上也有表达,更重要的是α7n ACh Rs在ILC2s上的表达显着高于其他免疫细胞。基于α7n ACh Rs在胆碱能抗炎通路中的核心地位以及ILC2s高表达α7n ACh Rs,我们拟用α7n ACh Rs激动剂来验证其是否可以通过作用于ILC2s来调节过敏性气道炎症的发生。α7n ACh Rs作为攻克帕金森、重症肌无力、神经性疼痛等疾病的靶点,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乙酰胆碱和尼古丁是α7n ACh Rs最常见的激动剂,但他们在与α7n ACh Rs结合的同时还可以与其他受体作用,由此产生了头疼、呕吐和失眠等副作用。因此,乙酰胆碱和尼古丁很难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所以,寻找一种α7n ACh Rs的高度选择性激动剂与α7n ACh Rs结合来治疗气道炎症性疾病是一种新的治疗策略。由阿斯利康公司(Astra Zeneca)研发的螺环类α7n ACh Rs激动剂GTS-21与α7n ACh Rs有较高的亲和力,Lauriane Galle-Treger等研究证实GTS-21对ILC2s介导的气道炎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相较于GTS-21,由辉瑞公司(Pfizer)研发的PNU-282987与α7n ACh Rs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其作用于α7n ACh Rs的Ki值是27nmol/L,其对于α1、β1、γδ和α3β4几乎没有亲和性,而对于除5-HT3外的单胺类受体、毒蕈碱受体、谷氨酸受体以及GABA受体也均没有激动活性。并且,已有实验室通过小鼠实验证实PNU-282987可以通过改变巨噬细胞的增殖来减轻急性肺损伤。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表明α7n ACh Rs可以成为抗炎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因此,本课题拟用PNU-282987这种α7n ACh Rs的强效选择性激动剂为ILC2s介导的过敏性气道炎症的治疗开拓新思路和提供理论依据,且进一步探索与GTS-21相比,PNU-282987是否对于ILC2s介导的气道炎症有更强烈的抑制作用。实验方法1体内实验:选用6-8周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分为PBS对照组、PNU-282987单独用药组、GTS-21单独用药组、IL-33/Alternaria哮喘模型组、IL-33/Alternaria+PNU-282987干预组、IL-33/Alternaria+GTS-21干预组,采用IL-33/Alternaria滴鼻法建立小鼠气道炎症模型,腹腔注射PNU-282987/GTS-21进行干预,HE染色观察肺组织细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情况,PAS染色观察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及支气管腔内黏液分泌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及BALF中ILC2s和EOS的含量变化。ELISA检测BALF中2型细胞因子IL-5和IL-13蛋白含量的变化。流式胞内染色法分析小鼠肺组织中分泌IL-5和IL-13的ILC2s的含量变化。q RT-PCR检测小鼠肺组织中IL-5、IL-13、IL-33和GATA3基因水平变化。2体外实验:选取6个月以上C57BL/6J雌鼠,首先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然后利用磁珠分选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中的Lineage-淋巴细胞,再通过流式细胞术从Lineage-淋巴细胞中分选出KLRG-1+Sca-1+细胞。通过这三步得到的细胞即为ILC2s。分选得到的ILC2s均分为PBS组、单独PNU-282987组、单独GTS-21组、IL-33组、IL-33+PNU-282987组、IL-33+GTS-21组进行体外培养。细胞计数检测不同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胞内染色法检测ILC2s细胞内Ki67、GATA3、IKK-P和NF-κB p65表达情况。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5和IL-13蛋白水平的变化。q RT-PCR检测ILC2s细胞中IL-5、IL-13和GATA3的基因水平的变化。实验结果1体内实验结果1.1 PNU-282987抑制了哮喘小鼠肺组织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的浸润以及支气管腔内黏液的分泌HE染色和PAS染色结果:与PBS组相比,IL-33/Alternaria模型组小鼠细支气管周围有大量胞浆被染成鲜红色的炎性细胞浸润,且支气管气道上皮处由于有大量细胞增生,支气管的厚度明显增加,同时支气管腔内有大量被染成红色的黏液;与IL-33/Alternaria模型组相比,IL-33/Alternaria+PNU-282987干预组和IL-33/Alternaria+GTS-21干预组小鼠肺组织中细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的浸润数量明显减少,支气管黏膜处细胞的增生及黏液的分泌明显减少。1.2 PNU-282987抑制了哮喘小鼠BALF和肺组织中EOS的募集以及ILC2s的增殖PNU-282987/GTS-21单独用药组与PBS对照组相比,小鼠肺组织及BALF中ILC2s和EOS的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PBS/PNU-282987/GTS-21对照组相比,Alternaria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及BALF中ILC2s和EOS的百分比和绝对值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Alternaria模型组相比,Alternaria+PNU-282987/GTS-21干预组小鼠肺组织及BALF中ILC2s和EOS的百分比和绝对值含量均降低(p<0.05);与Alternaria+GTS-21组相比,Alternaria+PNU-282987干预组小鼠肺组织及BALF中ILC2s和EOS百分比和绝对值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1.3 PNU-282987抑制了哮喘小鼠肺组织中ILC2s的功能活化PNU-282987/GTS-21单独用药组与PBS对照组相比,小鼠BALF中的IL-5、IL-13的蛋白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PBS/PNU-282987/GTS-21对照组相比,Alternaria模型组小鼠BALF中的IL-5和IL-13的蛋白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与Alternaria模型组相比,Alternaria+PNU-282987/GTS-21干预组小鼠BALF中IL-5和IL-13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Alternaria+PNU-282987干预组和Alternaria+GTS-21干预组相比,两组BALF中IL-5的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但Alternaria+GTS-21组BALF中IL-13的蛋白水平更低(p<0.05)。1.4 PNU-282987抑制了哮喘小鼠肺组织中IL-5、IL-13、GATA3、IL-33基因表达PNU-282987/GTS-21单独用药组与PBS对照组相比,小鼠肺组织中IL-5、IL-13、IL-33和GATA3 m RNA的相对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PBS对照组相比,Alternaria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IL-5、IL-13、IL-33和GATA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Alternaria模型组相比,Alternaria+PNU-282987/GTS-21干预组小鼠肺组织中IL-5、IL-13、IL-33和GATA3m RNA的相对表达量显着减少(p<0.05)。1.5 PNU-282987抑制了哮喘小鼠肺组织中IL-5+ILC2s和IL-13+ILC2s的含量与Alternaria模型组相比,Alternaria+PNU-282987/GTS-21干预组小鼠肺组织中IL-5+ILC2、IL-13+ILC2的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Alternaria+PNU-282987组和Alternaria+GTS-21组相比,分泌IL-5和IL-13的ILC2s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2体外实验结果2.1 PNU-282987在体外抑制了ILC2s的增殖培养72h之后,对各组细胞分别进行计数,IL-33刺激组细胞数较PBS组、PNU-282987组和GTS-21组有明显增多(p<0.05);IL-33+PNU-282987/GTS-21组较IL-33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IL-33+PNU-282987和IL-33+GTS-21两组之间细胞减少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2.2 PNU-282987抑制了ILC2s细胞培养上清中IL-5和IL-13的表达ELISA检测72h细胞培养上清中IL-5和IL-13的蛋白含量。实验结果发现IL-33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5和IL-13的蛋白水平较PBS组、PNU-282987组和GTS-21组明显升高(p<0.05),IL-33+PNU-282987/GTS-21组IL-5和IL-13的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两组之间对IL-5和IL-13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2.3 PNU-282987抑制了ILC2s细胞中IL-5和IL-13的m RNA水平培养72h后,提取各组细胞RNA,q RT-PCR检测发现IL-33组IL-5和IL-13的m RNA水平与PBS组、PNU-282987组和GTS-21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p<0.05);IL-33+PNU-282987/GTS-21干预组与IL-33刺激组相比,IL-5和IL-13的m RN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PNU-282987和GTS-21对于IL-5 m RNA和IL-13 m RNA的抑制作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2.4 PNU-282987抑制了ILC2s细胞内Ki67、GATA3、P-IKK和NF-κB p65的表达培养24h之后,收集各组细胞进行流式胞内染色,检测核内磷酸化蛋白IKK-P和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检测发现相较于PBS组、PNU-282987组和GTS-21组,IL-33组IKK-P平均免疫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和NF-κB p65 MFI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与IL-33刺激组相比,IL-33+PNU-282987/GTS-21组IKK-P MFI水平和NF-κB p65 MFI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相较于GTS-21,PNU-282987对IKK-P和NF-κB p65的抑制作用更强(p<0.05)。培养72h之后,胞内染色检测转录因子GATA3和增殖因子Ki67的蛋白表达量,检测发现IL-33组相较于PBS组、PNU-282987组和GTS-21组,GATA3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IL-33+PNU-282987/GTS-21组相较于IL-33组,GATA3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但PNU-282987和GTS-21对于GATA3的抑制作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IL-33组Ki67+ILC2s百分比较PBS组、PNU-282987组和GTS-21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p<0.05);IL-33+PNU-282987/GTS-21组相较于IL-33组相比,Ki67的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0.05),但GTS-21对Ki67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p<0.05)。结论PNU-282987通过与ILC2s表面的α7n ACh Rs结合减弱了关键性转录因子GATA3和炎症调节因子IKK和NF-κB的磷酸化,进而抑制了ILC2s的功能效应和ILC2s介导的气道炎症。
王湛[10](2013)在《烟碱型胆碱受体激活对海马网络振荡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神经网络振荡是存在于皮质及海马网络神经元产生的一种节律性、同步性活动。海马的网络振荡活动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胆碱能递质(ACh)在海马神经突触信号传递起重要作用,但是其作用的烟碱受体(nAChR)的功能及调节所知很少。胆碱能功能减退和烟碱受体的损耗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标记。目的这个项目将研究烟碱受体激活对网络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揭示烟碱受体激活对神经网络振荡活动调节的机制。为理解烟碱受体在海马突触传递中的作用及AD学习和记忆减退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1、建立神经网络振荡模型:(1)建立恒温(30℃~32℃)界面式浴槽灌流系统,其内部富含混合气体(95%02+5%C02)和人工脑脊液(流速:1.5ml/min, pH:7.3~7.45).(2)取3到4周龄SD大鼠(50只),麻醉显效后用预冷(5℃)的切片脑脊液经心灌流至四肢变白,快速取出脑组织。(3)在预冷(5℃)的切片脑脊液中,使用MA752振动切片机水平切割厚度为350~450μm的海马脑片。(4)将大鼠海马脑片移至界面浴槽式灌流系统,平衡一小时后,采用细胞外微电极方式记录。将神经递质受体激动剂红藻氨酸(Kainate)应用于水平向的海马脑片,产生持久的Gamma (20~60Hz)频率振荡,建立神经网络振荡模型。2、在神经网络振荡模型基础上,结合特异性nAChR激动剂/阻断剂的使用来揭示nAChR在神经网络节律性活动中的作用。数据使用来自Spike2的软件离线分析。所有的统计测试使用Sigmastat软件执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的方式表示。如果P≤0.05,测量被认为是具有统计显着性。结果1、在海马脑片CA3区成功建立神经网络振荡模型。2、证实Kainate诱导的Gamma振荡活动是由GABAA和AMPA受体调节的。3、发现尼古丁及特异性尼古丁受体激动剂对Kainate诱导的Gamma网络振荡有调节作用。结论低浓度(250nM)尼古丁可以增强Kainate诱导的Gamma振荡,而高浓度(250μM)尼古丁降低Gamma振荡。因此,尼古丁受体激动剂对兴奋性的Gamma网络振荡有双重调节作用;选择性的α4及α7尼古丁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强Gamma振荡,α4及α7尼古丁受体拮抗剂能抑制这些作用。胆碱受体激活对Gamma振荡的调节提示低浓度尼古丁或烟碱受体选择性的激动剂可能有助于提高学习或记忆的作用,从而改善AD病人的认知功能。
二、Effects of Isoflurane on the Actions of Neuromuscular Blockers on the Muscle Nicotine Acetylcholine Receptor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ffects of Isoflurane on the Actions of Neuromuscular Blockers on the Muscle Nicotine Acetylcholine Receptors(论文提纲范文)
(1)右美托咪定通过下调mircoRNA-21/PDCD4轴抑制腹主动脉瘤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右美托咪定对腹主动脉瘤发生的抑制作用及其下游炎性介质、MMP-2和MMP-9 的调控作用 |
引言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1.3 主要试剂 |
1.4 麻醉药物 |
1.5 引物序列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的处理及分组 |
2.2 超声评价AAA扩张情况 |
2.3 标本采集 |
2.4 组织学分析 |
2.5 实时荧光定量定量PCR(RT-qPCR) |
2.6 蛋白质印迹分析(Western blot) |
2.7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Dex对大鼠腹主动脉瘤的形态学及瘤壁结构的影响 |
3.2 Dex对大鼠腹主动脉瘤壁MMP-2和MMP-9 表达水平的影响 |
3.3 Dex减轻AAA大鼠腹主动脉壁的炎症反应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右美托咪定对腹主动脉瘤发生过程中miR-21 表达水平的改变 |
引言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1.3 主要试剂 |
1.4 麻醉药物 |
1.5 引物序列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的处理及分组 |
2.2 超声评价AAA扩张情况 |
2.3 标本采集 |
2.4 组织学分析 |
2.5 实时荧光定量定量PCR(RT-qPCR) |
2.6 蛋白质印迹分析(Western blot) |
2.7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Dex处理AAA大鼠中miR-21 的表达和ant-miR-21 处理后Dex+AAA大鼠中miR-21 的表达 |
3.2 miR-21 对大鼠腹主动脉瘤的形态学及瘤壁结构的影响 |
3.3 miR-21 减轻AAA大鼠的MMP-2、MMP-9 的表达及炎症反应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右美托咪定通过mirco RNA-21/ PDCD4 轴抑制腹主动脉瘤的发展 |
引言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1.3 主要试剂 |
1.4 麻醉药物 |
1.5 引物序列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的处理及分组 |
2.2 超声评价AAA扩张情况 |
2.3 标本采集 |
2.4 组织学分析 |
2.5 实时荧光定量定量PCR(RT-qPCR) |
2.6 蛋白质印迹分析(Western blot) |
2.7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Dual-luciferase reporter gene assay) |
2.8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PDCD4 对大鼠腹主动脉瘤的形态学及瘤壁结构的影响 |
3.2 抑制PDCD4 的表达减轻AAA大鼠MMP-2、MMP-9 的表达及炎症反应 |
3.3 miR-21与PDCD4 的靶向关系验证 |
3.4 沉默miR-21对PDCD4 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总结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右美托咪定的器官保护作用及机制 |
参考文献 |
(2)神经相关因子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迷走神经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自主神经及乙酰胆碱相关受体α9n ACh 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乙酰胆碱、P物质、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迷走神经通过对免疫微环境的作用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自主神经系统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老年手术患者罗库溴铵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罗库溴铵药效学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译着《卓越音乐-提升表演的策略与方法》及学术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音乐表演提升指南 |
1.1,第I,II和III部分简介 |
1.1.1,第一部分:前景和限制因素 |
1.1.2,第二部分:练习策略 |
1.1.3,第三部分:技法和干预措施 |
1.2,提升的潜力 |
1.2.1,生理和心理的提升 |
1.2.2,管理和克服障碍 |
1.3,选择针对个人的提升项目 |
1.4,结语 |
致谢 |
延伸信息和阅读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实现音乐卓越性的总体审视 |
2.1,练习量:十年法则 |
2.2,练习的质量 |
2.3,卓越音乐的基本特征 |
2.3.1,专注 |
2.3.2,目标设定 |
2.3.3,自我评估 |
2.3.4,策略 |
2.3.5,大局 |
2.3.6,警告 |
2.4,音乐卓越的社会心理先决条件 |
2.4.1,动力来源 |
2.4.2,归因 |
2.4.3,自我效能 |
2.5,结论 |
致谢 |
延伸信息和阅读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管理音乐表演的身体需求 |
3.1,调查 |
3.2,特殊医学诊断 |
3.2.1,结构性疾病 |
3.2.2,局灶性肌张力障碍 |
3.3,非结构性肌肉骨骼问题 |
3.3.1,一般说明 |
3.3.2,独奏乐器 |
3.3.3,预防伤害的一般建议 |
3.4,结论 |
延伸信息和阅读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衡量音乐表演的提升 |
4.1,评估音乐表演的过程 |
4.2,音乐的价值 |
4.3,测量误差 |
4.4,音乐外的因素 |
4.4.1,与表演者相关的方面 |
4.4.2,环境相关方面 |
4.4.3,评估者的特征 |
4.5,非音乐因素 |
4.5.1,偏见 |
4.5.2,表演顺序 |
4.6,具有实际意义的模型:乔哈里窗格 |
4.7,总结 |
延伸信息和阅读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个人练习的策略 |
5.1,个人练习:历史性考察 |
5.2,规划和准备策略 |
5.2.1,活动选择和组织的策略 |
5.2.2,设定目的和目标的策略 |
5.2.3,时间管理策略 |
5.3,执行策略 |
5.3.1,排练策略 |
5.3.2 把练习分散在一段时间里的策略 |
5.3.3,公开表演的准备策略 |
5.4,评估策略 |
5.4.1,评估的必要性 |
5.4.2,流程评估策略 |
5.5,元策略 |
5.5.1,关于策略的知识 |
5.5.2,策略的控制和调节 |
5.6,结论 |
致谢 |
延伸信息和阅读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记忆音乐的策略 |
7.1, 记忆:结构和一般建议 |
7.1.1,结构 |
7.1.2,一般性建议 |
7.2,音乐的记忆 |
7.2.1,死记硬背 |
7.2.2,记忆视觉信息 |
7.2.3,用耳朵记忆 |
7.2.4,将视觉信息转化为想象的声音 |
7.2.5,开发并运用概念记忆 |
7.2.6,歌唱家的记忆策略:将词与曲结合起来 |
7.3,结论 |
延伸信息和阅读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体能 |
9.1,背景 |
9.2,长期运动 |
9.3,临场运动 |
9.4,与音乐家合作的研究 |
9.4.1,长期运动与音乐表演 |
9.4.2,临场运动与音乐表演 |
9.4.3,学生的主观回应 |
9.5,给音乐家的指导原则 |
9.6,结论 |
致谢 |
延伸信息和阅读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亚历山大技法 |
10.1,亚历山大技法在音乐表演中的应用 |
10.2,亚历山大技法与科学 |
10.3,普通人群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 |
10.4,对音乐家的研究 |
10.4.1,生理学研究 |
10.4.2,行为研究 |
10.5,结论 |
致谢 |
延伸信息和阅读 |
着作和期刊文章 |
音乐期刊文章 |
参考文献 |
第十一章 生理性自我调节:生物反馈和神经反馈 |
11.1,生物反馈 |
11.2,生物反馈与音乐表演 |
11.3,神经反馈 |
11.4,神经反馈与注意力 |
11.5,神经反馈与放松 |
11.6,音乐家的神经反馈与表演提升 |
11.6.1,增强注意力 |
11.6.2,抵达演奏的巅峰 |
11.7,结论 |
致谢 |
延伸信息和阅读 |
参考文献 |
第十二章 心智技能训练 |
12.1,放松 |
12.2,心智排练 |
12.2.1,心智排练简介 |
12.2.2,唤起的符号和图象 |
12.3,针对特定的表演情况使用和开发心智技能 |
12.3.1,表演前的常规活动 |
12.3.2,专注 |
12.3.3,理想的表演状态和模拟 |
12.4,运用心智技能进行长期学习,并为表演做准备 |
12.5,总结 |
致谢 |
延伸信息和阅读 |
参考文献 |
第十三章 音乐表现力的反馈学习 |
13.1,表现力的本质 |
13.1.1,关于表现力的常见误解 |
13.1.2,来自实证研究的观点 |
13.2,一种新颖的方法:音乐表现力的反馈学习 |
13.2.1,关于有的用教学策略的标准 |
13.2.2,透镜模型 |
13.2.3,认知反馈 |
13.2.4,认知反馈研究 |
13.2.5,认知反馈方法的通用性 |
13.2.6,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
13.3,结论 |
致谢 |
注释 |
延伸信息和阅读 |
参考文献 |
第十四章 药物与音乐表演 |
14.1,作为精神运动性任务的音乐表演 |
14.1.1,焦虑对精神运动性表演的影响 |
14.2,药物种类 |
14.2.1,生活型药物 |
14.2.2,处方药 |
14.2.3,违禁药物 |
14.3,结论 |
致谢 |
延伸信息和阅读 |
参考文献 |
结语:展望提升音乐表演品质的愿景 |
附录 培养天才音乐家的新路径——评《卓越音乐——提升表演的策略与方法》 |
引言 |
一、音乐表演研究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
二、音乐家的成才新路径 |
1, 重要的不是练习,而是如何练习 |
2,提升练习有效性的策略 |
3,影响表演的限制性因素 |
三、多学科联合对音乐表演的价值 |
1,提高音乐表演能力的现代科学方法 |
2,新学科技术的联合参与 |
四、译者翻译心得与研究浅思 |
1,中英文表达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2,成语、多意词以及引申含义的翻译 |
3,音乐表演研究文献翻译中的跨学科术语 |
4,跨学科音乐文献翻译对译者素质的要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4-甲基-1H-吡咯-2-羧酸类衍生物的抗蚜虫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列表 |
第一章 害虫对农业的危害及防治 |
1 害虫对农业的危害 |
2 害虫的防治 |
第二章 源自天然产物的杀虫剂研究进展 |
1 天然产物来源的杀虫剂 |
1.1 天然产物类杀虫剂 |
1.2 天然产物衍生的杀虫剂 |
1.3 受天然产物启发的杀虫剂 |
2 吡咯类杀虫剂研究概述 |
2.1 发现过程 |
2.2 作用机制 |
2.3 构效关系 |
2.4 合成方法 |
2.5 抗药性及毒性 |
3 吡咯-2-羧酸酯类化合物杀虫活性研究 |
第三章 目标分子设计思想及研究内容 |
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2 目标化合物的研究依据及设计策略 |
2.1 研究依据 |
2.2 设计策略 |
3 研究内容 |
4 本论文技术路线 |
第四章 实验部分 |
1 化学实验 |
1.1 仪器及试剂 |
1.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2 杀虫活性实验 |
2.1 杀虫活性初筛 |
2.2 杀虫毒力测定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以KSeCN为氰基来源的芳环氰基化 |
1 过渡金属催化的芳环氰基化试剂研究进展 |
1.1 不同来源的氰基试剂 |
1.2 硒氰酸钾的用途 |
2 研究目的与设计思路 |
3 实验部分 |
3.1 仪器及试剂 |
3.2 底物合成 |
3.3 反应条件优化 |
3.4 底物的扩展 |
3.5 反应机理推测 |
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Ⅱ 代表性化合物~1H和~(13)C谱图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对帕金森病保护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PD的临床症状 |
1.2 PD的患病机制 |
1.3 PD的模型 |
1.4 PD的治疗 |
1.5 PD伴随症状 |
1.6 硫氧还蛋白系统 |
1.7 TR1与PD关系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2 仪器与设备 |
2.3 试剂配制 |
2.4 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基因型鉴定 |
3.2 转录组测序质控和结果 |
3.3 转录组结果分析(A53T组与WT组比较) |
3.4 PD 小鼠模型和细胞模型中 TR1 表达的下调和氧化应激的增加 |
3.5 体内外PD模型中TR1 成功过表达 |
3.6 转录组结果分析(A53T组与A53T-TR1 组比较) |
3.7 过表达TR1 对PD模型氧化损伤、内质网应激、线粒体自噬和膜电位影响 |
3.8 过表达TR1 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
3.9 过表达TR1 对PD动物模型的行为学保护效应 |
3.10 过表达TR1对PD模型DNA损伤的保护效应 |
3.11 过表达TR1 对PD模型老化的影响 |
3.12 过表达TR1 通过GSK-3β、NF-κB和 AKT信号通路对PD的保护效应 |
3.13 过表达TR1对A53T小鼠和N2a细胞在MPP~+的作用下导致的炎症因子变化的保护效应 |
3.14 过表达TR1 对A53T小鼠免疫反应的保护效应 |
3.15 过表达TR1对A53T小鼠和N2a细胞在MPP~+的作用下ATP变化的保护效应 |
3.16 过表达TR1 对A53T小鼠导致L-钙通道变化的保护效应 |
3.17 过表达TR1 对A53T小鼠己糖激酶变化的保护效应 |
3.18 转录组分析:PD的动物模型与过表达TR1 比较,UBCH7/8 基因表达增加 |
3.19 转录组分析:PD小鼠模型与A53T-TR1 模型比较NADPH表达量下降 |
3.20 转录组分析:PD的动物模型与过表达TR1 比较,PLA基因表达降低. |
3.21 N2a细胞过表达TR1 后,蛋白PRM试验部分结果 |
3.22 PD的体内外模型中,过表达TR1 前后作用的网络图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过表达TR1对PD模型氧化损伤的影响 |
4.2 过表达TR1对PD模型DNA损伤的影响 |
4.3 过表达TR1 对PD模型行为变化的影响 |
4.4 过表达TR1 对PD模型老化的影响 |
4.5 过表达TR1 对PD模型凋亡的影响 |
4.6 过表达TR1 对PD模型炎症和补体相关因子影响 |
4.7 过表达TR1对PD模型ATP合成和NADPH的影响 |
4.8 过表达TR1 对PD模型糖代谢的影响 |
4.9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依托咪酯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腹角神经元电生理特性及nAChR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设备、仪器与软件 |
1.3 实验溶液与药品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技术路线 |
2.2 脊髓切片制备 |
2.2.1 实验前准备 |
2.2.2 游离脊髓 |
2.2.3 脊髓切片 |
2.3 急性机械分离脊髓腹角神经元 |
2.3.1 酶消化脊髓切片 |
2.3.2 机械吹打脊髓腹角切片 |
2.4 快速给药系统结合重力给药 |
2.5 穿孔膜片钳记录 |
2.5.1 实验前准备 |
2.5.2 实验操作 |
2.5.3 实验模式 |
2.6 数据采集与分析 |
结果 |
1 脊髓腹角神经元的形态学观察 |
2 依托咪酯对脊髓腹角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
3 依托咪酯对脊髓腹角神经元尼古丁电流的作用 |
4 依托咪酯对脊髓腹角神经元尼古丁电流的抑制具有浓度依赖性 |
5 依托咪酯对脊髓腹角神经元尼古丁电流的抑制具有电压依赖性 |
6 依托咪酯对脊髓腹角神经元尼古丁电流的抑制具有使用依赖性 |
讨论 |
1 脊髓切片及实验结果评估 |
2 依托咪酯对脊髓腹角神经元AP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
3 依托咪酯对脊髓腹角神经元放电频率的抑制 |
4 依托咪酯对脊髓腹角神经元尼古丁电流的抑制 |
4.1 依托咪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脊髓腹角神经元尼古丁电流 |
4.2 依托咪酯电压依赖性地抑制脊髓腹角神经元尼古丁电流 |
4.3 依托咪酯使用依赖性地抑制脊髓腹角神经元尼古丁电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8)靶向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戒烟药物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 AChR)与尼古丁成瘾 |
1.1 nAChR亚型与尼古丁成瘾 |
1.2 中脑边缘DA系统与尼古丁成瘾 |
1.2.1 中脑缘DA系统的尼古丁的奖赏路径 |
2 戒烟药物的研究进展 |
2.1 尼古丁替代品 |
2.2 nAChR部分激动剂 |
2.2.1 法尼克兰(Varenicline) |
2.2.2 金雀花碱及类似物 |
2.2.3 Dianicline |
2.2.4 ABT-418&ABT-089 |
2.3 nAChR拮抗剂 |
2.3.1 安非他酮(Bupropion) |
2.3.2 bPiDDB与r-bPiDDB |
2.3.3 18-甲氧基狗牙花定(18-MC) |
2.3.4 美加明(Mecamylamine) |
2.3.5 UCI-30002 |
3 结论 |
(9)探究PNU-282987对ILC2s介导的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3.1 PNU-282987 抑制了 IL-33 哮喘小鼠肺组织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的浸润以及支气管腔内黏液的分泌 |
3.2 PNU-282987 抑制了 Alternaria 哮喘小鼠肺组织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的浸润以及支气管腔内黏液的分泌 |
3.3 流式检测小鼠肺组织及 BALF 中 ILC2s 和 EOS 的结果 |
3.4 体内实验结果:小鼠肺组织中IL-5、IL-13、GATA3和IL-33 mRNA水平及BALF中IL-5、IL-13 蛋白水平的检测 |
3.5 胞内染色法分析小鼠肺组织中IL-5~+ILC2s、IL-13~+ILC2s的结果 |
3.6 体外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烟碱型胆碱受体激活对海马网络振荡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1.2.1 主要试剂 |
1.2.2 主要试验仪器和设备 |
1.3 实验用液体的配制 |
1.4 实验器具的准备 |
1.4.1 配制脑脊液所用物品的准备 |
1.4.2 恒温界面式浴槽灌流系统所用物品的准备 |
1.4.3 脑片取材、制备、灌流所用物品的准备的处理 |
1.5 实验方法 |
1.5.1 检测手段及对象 |
1.5.2 建立恒温界面式浴槽灌流系统 |
1.5.3 制备脑片 |
1.5.4 建立神经网络振荡模型 |
1.5.5 电生理记录和数据分析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海马脑片形态 |
2.2 尼古丁诱导神经网络振荡模型 |
2.3 Kainate诱导神经网络振荡模型 |
2.3.1 海马脑片CA3区Kainate诱导的Gamma频率振荡活动 |
2.3.2 Kainate诱导的Gamma活动是由GABA_A和AMPA受体调节的 |
2.3.3 海马脑片CA3区Kainate诱导的癫痫样放电 |
2.4 尼古丁对Kainate诱导的Gamma网络振荡的作用 |
2.4.1 低浓度尼古丁对Kainate诱导的Gamma网络振荡的作用 |
2.4.2 高浓度尼古丁对Kainate诱导的Gamma网络振荡的作用 |
2.5 选择性的烟碱受体激动剂对Gamma振荡的影响 |
2.6 选择性的烟碱受体拮抗剂对尼古丁诱导的Gamma振荡的作用 |
3. 讨论 |
3.1 神经网络振荡模型的建立 |
3.2 尼古丁诱导的神经网络振荡 |
3.3 红藻氨酸诱导的神经网络振荡 |
3.4 尼古丁及特异性烟碱受体激动剂对红藻氨酸诱导的Gamma振荡的作用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胆械能受体与网络振荡及其在AD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Effects of Isoflurane on the Actions of Neuromuscular Blockers on the Muscle Nicotine Acetylcholine Receptors(论文参考文献)
- [1]右美托咪定通过下调mircoRNA-21/PDCD4轴抑制腹主动脉瘤的发展[D]. 虞琦. 南昌大学, 2021(01)
- [2]神经相关因子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迷走神经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D]. 周辉.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老年手术患者罗库溴铵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研究[D]. 熊江梅.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4]译着《卓越音乐-提升表演的策略与方法》及学术评述[D]. 孙荣廷. 上海音乐学院, 2021(09)
- [5]4-甲基-1H-吡咯-2-羧酸类衍生物的抗蚜虫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研究[D]. 张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对帕金森病保护效应的研究[D]. 刘自华. 兰州大学, 2020(09)
- [7]依托咪酯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腹角神经元电生理特性及nAChR的影响[D]. 朱苏月. 皖南医学院, 2020
- [8]靶向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戒烟药物的研究进展[J]. 张耀红,罗蒙强,王海.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20(01)
- [9]探究PNU-282987对ILC2s介导的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D]. 袁方. 郑州大学, 2019(07)
- [10]烟碱型胆碱受体激活对海马网络振荡影响[D]. 王湛. 新乡医学院,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