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监测探讨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监测探讨

一、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监测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雪霁[1](2021)在《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公路隧道是修筑在地下或山体中供车辆行驶的通道,是人们利用空间的一种方式。我国作为一个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三分之二的国家,修建隧道在改善公路线型、节省占地、减少深路堑施工和节省后期运营成本等方面有着较大优势,因此,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大力发展以及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近年来我国公路隧道在数量上和规模上不断扩大。然而隧道工程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难免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如何系统量化分析公路隧道在施工和运营期间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制定应对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最终将生态环境尽可能恢复到原有状态,对于促使公路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全面、系统、详尽掌握评价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对项目施工可能涉及的重要生态因子进行识别,建立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取一定的数理统计方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定量研究,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生态恢复和景观改善方案,最终将生态环境尽可能恢复到原有状态,尽可能消除隧道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隧道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全面的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是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课题。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针对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相关技术导则和规范,同时也缺乏一套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分析。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公路隧道在设计阶段直至运营阶段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总结出了公路隧道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及关键因素。同时透彻分析了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和公路隧道环评相关的环评法规、技术导则等,在借鉴国内外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含7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参考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很弱(Ⅰ)、较弱(Ⅱ )、中等(Ⅲ)、较强(Ⅳ )、很强(Ⅴ)。并依据现行的国家标准、相关文献、统计数据等建立了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分级标准。不同的公路隧道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因素因施工方法、隧址区地理位置和隧址区自然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对公路隧道建设项目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各项评价因子的权重,从而突出评价重点。但现有研究在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时一般采用客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由于缺乏人的主观判断,通用性差,并且不能体现评判者对不同属性指标的重视程度,容易导致权重结果与事实情况相悖,从而致使评价结果难以对后期生态恢复工作起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基于此,本文对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和组合赋权法三类赋权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介绍,考虑到主观赋权法中AHP法具有系统性,简洁性,实用性等优点,客观赋权法中熵权法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有较强的数理依据,因此,本文选用AHP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来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保证所得权重既能够加入决策人的主观意愿,更加贴近现实情况,不至于赋权结果有悖常理,同时又能够有一定的数理依据,具有客观性。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中,弃渣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率、水土流失率等指标信息难免存在由于实测资料不全面,度量值不精确等原因造成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由于人类主观认识不完全造成的,把这种不确定性定义为未确知性,而未确知测度模型适用于处理解决含有未确知信息的研究对象,且未确知测度模型计算精度更高,计算结果更符合现实情况,考虑到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样本量不大,因此,经过综合考量,本文选用未确知测度模型来作为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量化模型。最后,利用本文构建的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以京昆线陕西境越秦岭段复线中段五里坡特长隧道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评价结果显示,京昆线陕西境越秦岭段复线中段五里坡特长隧道生态环境影响等级为中等,评价结果符合实际,说明本文构建的评价体系适用于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等级评价,能够为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安徽省人民政府[2](2020)在《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级公共服务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目录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皖政[2020]42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省委深改委关于清单制度建设部署,省政府依据法律法规立改废释、规范性文件出台调整废止、机构改革职能调整、权责清单动态调整以及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等规定和要求,对省级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进行了调整。现将调整后的《安徽省省级公共服务清单目录》和《安徽省省级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目录》予以公布。

王霆宇[3](2020)在《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环境影响后评价作为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在预防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越来越发挥着尤为突出的作用。煤矿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这给我国的生态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实际生产中,煤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但是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进展缓慢,给煤矿环境管理造成一定困扰。本文在大量资料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全面分析、综合对比、技术验证、系统评论等工作,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识别,详细阐述环境影响后评价相关概念和理论;结合原相煤矿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单因子指数法,多因子综合评价法,现场调查法、观察法、层次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和系统科学方法等相结合,以建设前预估的环境影响和建设达产后对环境影响的实时监测的数据为支撑,对原相煤矿开展境影响后评价。本次后评价结果与环保验收的主要结论总体上一致,在生产过程中矿井环保设施运行良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实施到位,矿井周边环境有所改善。

王峰利[4](2020)在《福建省高速公路永定高头至湖雷段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文中指出高速公路的建设方便了沿线居民的交通出行、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但是也导致了一系列的水土流失问题,最常见的是弃渣松散堆积体的坍塌、坡面溜渣、对沿线水系的影响等。高速公路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福建省高速公路永定高头至湖雷段为例,对该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进行研究。首先,了解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及水土流失现状,然后确定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分析项目区工程设计总体布局、设计确定依据,结合沿线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自然因素,开展研究区水土流失预测,根据预测结果确定施工期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时段,路基及隧道工程区、弃渣场和桥涵工程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部位,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满足规范要求。从水保角度分析,本研究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指标均能达到方案防治目标要求,至设计水平年,扰动土地整治率约为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约为97%,拦渣率约为95%,土壤流失控制比约为1.1,林草植被恢复率约为99%,林草覆盖率约为53.4%。结论表明,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既能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现象,并且对沿线景观有很好的改善,与周边的环境更加协调,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李凡凡[5](2020)在《煤层气开采项目环境监理及其评价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紧缺,煤层气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大。煤层气开采的蓬勃推进必然会引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为落实煤层气的绿色开采,对煤层气开采项目的环境监理及其评价模型进行研究,主要获得以下成果:(1)在相关资料与实践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准备、施工、试运营三个阶段的工作内容进行综合归纳,明确了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全周期的工作内容。(2)对煤层气开采项目的环境监理要点进行识别,并依据环境监理要点从环保举措、环保设施、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情况、事故四个方面开展研究,将煤层气开采项目环境监理的核心工作内容具体化:分施工阶段与试运营阶段明确环保举措监理的工作内容;汇总煤层气开采项目的环保设施,并分析环保设施建设进度监理、建设质量监理、建设费用监理的工作内容;整理以环境监测为技术手段的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情况监理的工作内容;从事故应急组织机构、事故应急方案两个角度探讨事故监理的工作内容。(3)按指标体系构设、指标权重计算、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方法应用四个步骤建立煤层气开采项目环境监理评价模型:从煤层气开采项目环境监理评价属性、维度体系出发,构设煤层气开采项目环境监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项一级指标及34项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在调研实际情况、参考环境监理要求的前提下,将评价标准划分为3个等级并设置各等级基准值或者描述;引入二元语义法将煤层气开采项目环境监理的效果量化、分级与排序,最终输出评价结果。(4)选取离柳矿区贺西矿煤层气抽采利用项目与潞安矿区石板沟矿、上良矿煤层气抽采利用项目为实例,并按随机的顺序记作T1、T2。应用煤层气开采项目环境监理评价模型对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T1、T2环境监理的开展效果均为中,且T1环境监理的开展效果优于T2。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证明该模型合理。

王正浩[6](2020)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其建设质量尤其受到关注。因此,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必须结合系统的理论、流程以及方法才能保障工程实体的最终质量。通过施工阶段全建设周期内的严格把控,从而达到减少施工消耗、缩短施工周期、有效提高建筑实体质量、提升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等综合目标。施工项目管理人员需要放眼于整个施工过程,运用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推动施工作业进展,与整体建设人员一同打造良好的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流程。质量管理一直是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施工建设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严格把控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逐步改进施工质量管理流程和方法来提高建设质量已成为高速公路施工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论文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理论与方法,对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评价与分析。从相关理论与文献的研究开始,直至对工程建设项目实例的系统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文献研究和背景考察,明确论文的主题方向。对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及质量管理相关理论进行综述,总结归纳了相关理论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成果。(2)根据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特点,将质量管理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划分,总结出了8项影响因素,25项具体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影响因素进行模型构造,并建立了相应的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指标评价体系。(3)针对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进行实证分析,将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基于实际案例的运用。对评价指标进行系统分析,获得了工程建设项目实际案例的总体评价结论。(4)基于影响因素指标的权重和评价,分析造成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实际案例针对主要影响因素提出解决建议。在此基础上,针对整个施工阶段全建设周期内存在的普遍性质量管理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提出规范化的普适性管理建议。总之,论文以相关理论为指导,以实证分析为支撑,探讨新时代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管理方向,希望能够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创新思路。

刘朝阳[7](2020)在《高速公路建设多目标协调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速公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涉及因素多、资金大、周期长,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是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核心要素,而对这些因素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协调控制是目前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充分考虑高速公路建设的现实特点,结合现代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力求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多目标的协调控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1)针对目前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现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系统分析理论和方法,构建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多目标协调与控制体系框架。体系框架包括目标模块、宏观环境、运行机制和新技术应用四个模块,其中目标模块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包括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四个部分,宏观环境、运行机制和新技术应用是系统运行的保障和基础。这一框架体系将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涉及到的诸多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描述,为深入研究各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为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丰富了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管理理论。(2)提出了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双层嵌套质量链,构建了施工过程链的系统动力学质量控制模型。以施工环节为重点,分析了包括决策、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维护等环节的外层质量链;对施工环节进行细分和设计,嵌套了内层质量链。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施工过程质量影响因素因果回路图,分析了各因素之间的反馈耦合关系,绘制了高速公路项目质量控制存量流量图,对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识别敏感变量,有效提高施工过程质量链控制效果。(3)构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评价模型,提出了高速公路项目进度循环调控体系。将高速公路项目进度影响因素分为环境影响因素和主体控制因素,构建了环境影响因素的贝叶斯网络评价模型,进行了环境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基于主体、对象及要素的综合分析,结合贝叶斯网络环境影响因素的评价结果,构建了包括环境影响因素评价、主体能力优化和项目进度调控的多环节高速公路项目进度控制循环调控体系。为高速公路项目的进度控制提供了方法支持。(4)基于模糊关联模型和挣值法,构建了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两阶段成本预测与控制模型。分析了影响高速公路建设成本构成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因素,运用模糊相关知识建立了基于数据统计和专家打分相结合的高速公路成本预测评价指标。测算了与样本高速公路成本的贴近度和模糊关联度,构建了成本预测的模糊关联模型,进而对拟建高速公路桥梁、隧道(涵洞)、路面工程等进行成本估算。在此基础上运用挣值法从项目绩效管理角度出发,选择按固定时间段节点和按建设里程碑节点设置检测点的方式,对高速公路建设成本、工期的两要素进行成本偏差分析和控制,提出了成本管理建议。(5)构建了包含状态监测、风险评估和响应决策的多层次高速公路建设安全风险防范与预警体系。在状态监测模块中,利用多源信息共享、交换和融合技术,对实体和信息源进行了多层次多方面的信息获取和融合优化。在风险评估模块中,分析了基本事件失效原因的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利用事故树分析法计算了各基本事件的失效概率和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在响应决策模块中,基于静态和动态指标进行了安全风险分析,并根据环境情况和事态变化对项目建设的安全水平做出状态预测和决策响应。为高速公路的风险防范和预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6)基于效益理论与平衡理论,构建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多目标协调综合评价模型。针对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多目标特点构建了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多级协调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基础效益、复合效益及平衡指数进行协调性综合评价,考虑多目标影响度的复杂性,将协调度评价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协调度评价,第二阶段是将质量-进度-成本作为整体再加入安全目标进行协调度评价。对RX高速15个标段进行了多角度的综合协调评价,提出了促进多目标协调管理的对策建议。

杨继群[8](2020)在《三江湿地路基处理对环境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公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修建高等级公路,完善国家公路网对于国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公路对自然又是一种扰动行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公路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逐步被认识。公路穿越湿地将对脆弱的湿地自然生态系统造成波动。本文概括介绍了建虎高速及挠力河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并从几方面分别阐述公路建设对湿地系统的波动影响,并针对这些不利影响提出湿地保护措施。公路对湿地的影响有以下方面:占用湿地面积,导致水土流失,污染水体,产生噪音,污染大气,影响动植物生存。本文对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水质,噪音,空气三个对象进行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湿地系统收到的影响。由于建虎高速建设过程中较为重视环境保护,上述三个对象在公路建设前后变化很小。但公路对湿地很多影响随着时间推移才能显现出来,需要对湿地长久持续的监测。施工期及营运期可以通过一定保护措施减少不利影响,但却很难完全避免。本文从建虎高速公路概况、湿地段通过方式、高速公路与湿地位置的关系、通过方式、地理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对建虎高速公路及其穿越的挠力河湿地进行了研究。通过建虎高速公路运行前后的水质、噪声和空气质量的监测,分析了上述因素对湿地系统的影响,提出了减少湿地不利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通过实验数据建立了评价区域,分析了建虎高速公路对挠力河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湿地保护措施。

崔胜男[9](2019)在《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定量技术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变化过程,现有的基于公路建设期及竣工验收期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尚无法全面诠释公路运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问题。目前,国内外对于公路建成运营后如何跟踪其生态环境影响,特别是对具有长期性、累积性影响的跟踪与评估尚未开展系统研究,对于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内容、范围、技术方法等方面均没有明确的界定,尚未形成科学的、可靠的技术方法和标准。随着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开展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定量方法研究,对于实现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全过程的科学评估和做好公路运营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及公路行业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于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本论文通过对比研究,在分析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基本特征和时空尺度的基础上,针对全国不同生态系统,建立了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长期演变的量化评估技术和时空尺度识别方法,形成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分析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异同以及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与其他环境要素影响的区别,确定了其复杂性、反馈性、跟踪性和现实性的特征。(2)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机理的研究,将公路建设的生态影响分解为野生动植物影响度、土地利用变化率、景观格局干扰度和生态功能影响度4个二级指标,以及若干个三级指标,构建了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定量指标体系。(3)运用遥感解译软件EasyInterpretation、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景观格局指数软件Fragstats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景观格局分析,结合现场调查研究,建立了基于3S技术的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技术方法,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体系。(4)依托环长白山旅游公路,通过探究公路建成运行前后的动物影响、土地利用/覆被和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时空尺度为4-7年和路侧200-300m范围内,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裴晨[10](2019)在《WR高速公路工程环境监理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高速公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项目正处在规划建设当中,但高速公路发展带来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问题。对于高速公路环境保护工作,我国越来越重视事中管理,这就提升了对注重事中和过程管理的环境监理工作的需求。本文以高速公路建设环境监理工作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环境监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实践应用。本文主要总结了高速公路和环境监理工作的研究发展现状,分析了环境监理工作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作用和意义。概述了环境监理的工作概念,阐明了环境监理的特点和原则,论述了环境监理体系建立的基础,分析比对了三种常见的监理模式,明确了环境监理的主要目的、工作范围、主要流程、工作内容、监理手段和要点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境监理工作体系。通过分析,明确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案例存在的环境敏感问题,以定额分析、引入模型、公式计算等为主要分析方法,对确定的水污染、噪声污染和环境风险等环境敏感问题进行了量化分析,为环境保护和环境监理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结合对环境监理工作的理论研究,在环境敏感问题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案例的监理应用。通过以上理论研究和应用工作,提出结论和建议,对相关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监测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监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采用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采用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论文创新点
2 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理论
    2.1 生态环境基础概念
        2.1.1 生态环境内涵
        2.1.2 生态环境的组成
    2.2 公路隧道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2.2.1 公路隧道勘察设计阶段
        2.2.2 公路隧道施工阶段
        2.2.3 公路隧道运营阶段
    2.3 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方法
        2.3.1 综合评价的基本内容
        2.3.2 指标权重赋权方法优缺点分析
        2.3.3 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赋权方法的确定
        2.3.4 综合评价模型优缺点分析
        2.3.5 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的确定
    2.4 本章小结
3 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及分级标准研究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步骤
    3.3 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3.3.1 生物与生态敏感区影响指标组
        3.3.2 非生物影响指标组
    3.4 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3.4.1 建立分级标准的依据
        3.4.2 生物与生态敏感区影响指标分级标准
        3.4.3 非生物系统影响指标分级标准
    3.5 本章小结
4 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方法
    4.1 主观权重的确定
        4.1.1 AHP法的基本步骤
        4.1.2 AHP法的计算结果
    4.2 客观权重的确定
        4.2.1 熵权法的基本步骤
        4.2.2 熵权法的计算结果
    4.3 综合权重的确定
    4.4 未确知测度模型的基本步骤
    4.5 本章小结
5 案例应用
    5.1 建设项目概述
        5.1.1 施工期生态影响及污染源分析
        5.1.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5.2 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与对策建议
        5.2.1 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5.2.2 对策建议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调查问卷

(3)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概念
    1.2 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内容
    1.3 环境影响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区别
    1.4 研究背景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路径
    1.7 研究方法
    1.8 研究难点
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文献评析
    2.1 国内研究动态
    2.2 国外研究动态
    2.3 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趋势
3 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概述
    3.1 项目概况
    3.2 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目的及原则
    3.3 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范围
    3.4 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3.5 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评价标准
    3.6 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重点
    3.7 后评价流程
    3.8 评价方法
4 原相煤矿大气环境影响后评价
    4.1 大气环境影响现状调查及回顾性评价
    4.2 大气环境影响环保措施有效性评价
    4.3 小结及建议
5 原相煤矿地表水环境影响后评价
    5.1 地表水现状调查及回顾性评价
    5.2 地表水环境影响保护措施有效性评价
    5.3 小结及建议
6 原相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后评价
    6.1 矿区地下水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6.2 地下水环境影响现场调查和环保措施有效性评价
    6.3 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
    6.4 小结及建议
7 原相煤矿声环境影响后评价
    7.1 声环境影响现状调查及回顾性评价
    7.2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性评价评价
    7.3 小结及建议
8 原相煤矿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后评价
    8.1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调查及回顾性评价
    8.2 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
    8.3 小结及建议
9 原相煤矿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
    9.1 生态环境影响现状调查
    9.2 生态影响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评价
    9.3 小结及建议
10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供需预警程序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福建省高速公路永定高头至湖雷段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及水土保持现状
        1.2.2 国内外水土流失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工程设计总体布局
    2.1 工程设计确定依据
        2.1.1 工程等级确定依据
        2.1.2 工程规模确定依据
        2.1.3 工程征占地面积确定依据
    2.2 项目概述
        2.2.1 工程地理位置
        2.2.2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2.2.3 工程等级与规模
        2.2.4 工程项目组成
        2.2.5 项目布置
        2.2.6 工程征占地
        2.2.7 土石方平衡分析
    2.3 自然条件概况
        2.3.1 地形地貌
        2.3.2 地质及地震条件
        2.3.3 气象与水文
        2.3.4 土壤条件及植被分布
    2.4 土地利用状况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土流失预测研究
    3.1 水土流失特点
        (1)对工程自身安全的影响
        (2)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影响
        (3)对周边河道水质的影响
    3.2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3.3 占地分析
    3.4 施工工艺分析
        (1)剥离表土
        (2)路基工程
        (3)隧道工程
        (4)桥梁工程
    3.5 水土流失量预测方法
        3.5.1 数学模型法
        3.5.2 类比法
        3.5.3 通用流失方程
        3.5.4 流失系数法
        3.5.5 本工程采用的方法——类比法
    3.6 水土流失量预测结果
    3.7 水土流失情况分析
        (1)对当地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2)对周边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3)对沿线水体产生影响
        (4)弃渣对周边的影响
        (5)施工临时设施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
    4.1 水土流失防治
        4.1.1 防治目标执行标准
        4.1.2 防治责任范围
        4.1.3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4.1.4 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4.2 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
        4.2.1 Ⅰ区路基及隧道工程区
        4.2.2 Ⅱ区桥涵工程区
        4.2.3 Ⅲ区互通及附属设施区
        4.2.4 Ⅳ区改移工程区
        4.2.5 V区弃渣场区
        4.2.6 VI区施工临时设施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防治工程设计效益分析
    5.1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5.1.1 六项指标计算过程
        5.1.2 扰动土地整治率
        5.1.3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5.1.4 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5.1.5 拦渣率
        5.1.6 土壤流失控制比
    5.2 效益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煤层气开采项目环境监理及其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环境监理研究现状
        1.2.1 国外环境监理研究现状
        1.2.2 国内环境监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环境监理的基础架构
    2.1 环境监理的内涵与外延
    2.2 环境监理的工作手段
    2.3 环境监理的工作程序
    2.4 环境监理的工作内容
        2.4.1 准备阶段环境监理的工作内容
        2.4.2 施工阶段环境监理的工作内容
        2.4.3 试运营阶段环境监理的工作内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煤层气开采项目的环境监理研究
    3.1 煤层气开采的工艺流程
        3.1.1 筑井工艺
        3.1.2 排采工艺
        3.1.3 集输工艺
    3.2 煤层气开采的环境影响
        3.2.1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
        3.2.2 运营期的环境影响
    3.3 煤层气开采项目的环境监理要点识别
        3.3.1 施工阶段环境监理要点识别
        3.3.2 试运营阶段环境监理要点识别
    3.4 煤层气开采项目的环境监理研究
        3.4.1 环保举措监理
        3.4.2 环保设施监理
        3.4.3 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情况监理
        3.4.4 事故监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煤层气开采项目环境监理评价模型的建立
    4.1 指标体系构设
        4.1.1 指标体系的构设原则
        4.1.2 指标体系的构设内容
    4.2 指标权重计算
        4.2.1 一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4.2.2 二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4.3 评价标准确定
    4.4 评价方法应用
        4.4.1 计算等级隶属度
        4.4.2 计算综合隶属度向量
        4.4.3 依据二元语义输出评价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煤层气开采项目环境监理评价模型的实例应用
    5.1 项目简介
        5.1.1 离柳矿区贺西矿煤层气抽采利用项目简介
        5.1.2 潞安矿区石板沟矿、上良矿煤层气抽采利用项目简介
    5.2 实例应用
        5.2.1 T_1的评价过程
        5.2.2 T_2的评价过程
        5.2.3 评价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综合评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研究方法
    1.6 主要创新点
2 项目施工阶段及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2.1 施工阶段相关理论
        2.1.1 施工阶段的界定
        2.1.2 施工阶段的内容
        2.1.3 施工阶段的特点
    2.2 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2.2.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2.2 5M1E分析法
    2.3 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2.3.1 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目标
        2.3.2 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原则
        2.3.3 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内容
        2.3.4 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环节
    2.4 本章小结
3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3.1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管理影响因素
        3.1.1 工程人力因素
        3.1.2 材料与机械设备因素
        3.1.3 施工环境因素
    3.2 施工建设阶段质量管理影响因素
        3.2.1 基础工程施工质量
        3.2.2 附属工程施工质量
        3.2.3 施工质量检测监测
    3.3 竣工验收阶段质量管理影响因素
        3.3.1 施工资料因素
        3.3.2 工程质量检查验收
    3.4 本章小结
4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及模型构建
    4.1 评价方法概述
        4.1.1 层次分析法概述
        4.1.2 模糊综合评价概述
    4.2 质量管理评价体系
        4.2.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2.2 评价指标确定
    4.3 质量管理评价模型构建
        4.3.1 质量管理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模型
        4.3.2 质量管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实证分析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基本情况
        5.1.2 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现状
    5.2 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评价模型运用
        5.2.1 评价指标打分结果
        5.2.2 评价指标隶属度确定
        5.2.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5.2.4 质量管理模糊综合评价
    5.3 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评价结果分析
        5.3.1 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不足分析
        5.3.2 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措施建议
    6.1 健全质量管理领导组织结构
    6.2 完善质量管理预警机制
    6.3 树立文明施工意识
    6.4 加强项目质量基础环节管理
    6.5 推动创新型施工建设
    6.6 实行施工资料全过程管理
    6.7 进行常态化的质量检测监测
    6.8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 Ⅰ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调查问卷
附录 Ⅱ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影响因素调查
附录 Ⅲ 调查问卷结果汇总

(7)高速公路建设多目标协调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
        1.1.2 高速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综述
    1.3 创新点
    1.4 主要内容与论文框架
    1.5 本章小结
2 基础理论
    2.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与特点
        2.1.1 高速公路及建设投入
        2.1.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模式
        2.1.3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
    2.2 项目管理理论
        2.2.1 项目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2.2.2 项目管理主要内容
    2.3 系统分析模型与方法
        2.3.1 多目标协同管理
        2.3.2 系统动力学
        2.3.3 贝叶斯网络
        2.3.4 模糊关联模型
        2.3.5 事故树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多目标管理系统分析
    3.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多目标管理体系
        3.1.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管理目标
        3.1.2 多目标管理体系概念框架
    3.2 高速公路建设多目标协调控制核心要素及关系分析
        3.2.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目标的核心要素分析
        3.2.2 以项目安全目标为基础的质量-进度-成本关联关系分析
    3.3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宏观环境分析
        3.3.1 高速公路建设环境保护
        3.3.2 高速公路建设土地政策
        3.3.3 高速公路建设金融政策
        3.3.4 高速公路建设产业政策
        3.3.5 高速公路建设法律法规
    3.4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运行机制分析
        3.4.1 组织协调机制
        3.4.2 信用评价机制
        3.4.3 利益分配机制
        3.4.4 信息共享机制
        3.4.5 绩效考核机制
    3.5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新技术应用
        3.5.1 隧道监控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水平
        3.5.2 桥梁施工和监测智能化设备提升了工程质量
        3.5.3 物料出入库监测系统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3.5.4 智能压路机系统提高了施工质量
        3.5.5 无人机监测测绘技术提高了监测水平
        3.5.6 高速公路质量管理综合监控平台提高了管理效率
    3.6 本章小结
4 高速公路项目质量链协调优化与控制管理
    4.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质量影响因素与质量链构成
        4.1.1 高速公路建设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4.1.2 高速公路项目质量特征分析
        4.1.3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质量链的构成与管理
    4.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施工过程质量链风险传递与仿真分析
        4.2.1 高速公路项目施工过程质量风险关系模型的构建
        4.2.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动力学流量图设计
        4.2.3 施工质量链控制流程与仿真
    4.3 质量链动态控制策略优化分析
        4.3.1 质量动态控制策略与优化
        4.3.2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调控
    5.1 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调控体系分析
        5.1.1 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调控原则
        5.1.2 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调控要素的组成
        5.1.3 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调控主体与环境因素分析
        5.1.4 高速公路项目进度循环调控流程
    5.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速公路项目进度关键影响因素评价
        5.2.1 贝叶斯网络结构构建
        5.2.2 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
        5.2.3 关键因素提取与评价
    5.3 RX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调控案例分析
        5.3.1 进度影响因素分析
        5.3.2 进度偏差分析
        5.3.3 进度影响因素再评定
        5.3.4 进度计划方案调整
    5.4 本章小结
6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成本预测与控制模型研究
    6.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成本构成及影响因素
        6.1.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期成本影响因素
        6.1.2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期成本构成分类
        6.1.3 建设期成本在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6.2 高速公路建设成本预测模糊关联模型设计
        6.2.1 模糊关联样本的选取条件
        6.2.2 模糊关联模型设计
    6.3 高速公路建设成本预测与控制两阶段管控
        6.3.1 RX高速公路项目概况
        6.3.2 基于模糊关联模型的项目成本预测
        6.3.3 基于挣值法的项目成本控制
    6.4 本章小结
7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
    7.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安全风险分析
        7.1.1 安全风险来源分析
        7.1.2 安全风险分类分析
        7.1.3 典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7.2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安全风险预警体系
        7.2.1 安全风险预警体系结构设计
        7.2.2 安全风险预警工作流程
    7.3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高速公路建设安全风险监测
        7.3.1 多源信息融合及安全风险信息获取
        7.3.2 高速公路建设多源信息风险监测模型
    7.4 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高速公路建设安全风险评估
        7.4.1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与机制
        7.4.2 事故树在桥梁施工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7.5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安全预警与决策
        7.5.1 基于静-动态相结合的安全预警分析
        7.5.2 安全风险的智能决策响应
        7.5.3 基于风险源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7.6 本章小结
8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多目标协调综合评价
    8.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多目标协调评价指标的构建
        8.1.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8.1.2 多目标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8.1.3 目标管理水平分项评价
    8.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多目标协调综合评价模型
        8.2.1 协调度评价原理
        8.2.2 高速公路多目标协调评估模型构建
        8.2.3 目标间协调度的二维系统矩阵
    8.3 实证研究
        8.3.1 RX高速项目概况
        8.3.2 项目评价指标的考核评价
        8.3.3 多目标管理协调度计算
        8.3.4 促进多目标协调的对策建议
    8.4 本章小结
9 总结与展望
    9.1 总结
    9.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三江湿地路基处理对环境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1.3.2 道路建设对区域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声环境影响研究
        1.3.3 公路建设对湿地的影响研究
    1.4 研究主要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建虎高速概况及路基处理方式
    2.1 建三江-虎林高速公路概况
    2.2 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2.2.1 挠力河湿地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状况
        2.2.2 湿地环境状况
        2.2.3 保护区内湿地生物资源
        2.2.4 挠力河湿地评价中的动植物概况
    2.3 建虎高速公路与挠力河湿地的关系
    2.4 建虎高速过湿地路段工程概况分析
    2.5 通过湿地的方式
        2.5.1 路基—涵洞通过形式分析
        2.5.2 桥梁—涵洞通过形式分析
        2.5.3 不同通过方式对湿地影响的比较
    2.6 湿地区域路基及地基处理方式
        2.6.1 湿地路基设计
        2.6.2 湿地软土地基处理
        2.6.3 路基处理对湿地的影响
    2.7 边坡防护及排水设施
        2.7.1 边坡防护
        2.7.2 路基路面排水
        2.7.3 取、弃土方案,环境保护和节约土地的措施
    2.8 湿地路段便道便桥设置
        2.8.1 便道施工方案
        2.8.2 便涵施工方案
        2.8.3 便桥施工方案
        2.8.4 便道便桥环保措施
    2.9 交通量
        2.9.1 现场OD调查综述
        2.9.2 完成预测年平均日交通量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虎高速公路对挠力河湿地的影响分析
    3.1 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3.2 对湿地面积的占用
    3.3 湿地水土流失
        3.3.1 水土流失成因
        3.3.2 营运期水土流失分析
        3.3.3 水土流失预测
    3.4 水环境影响分析及预测
        3.4.1 施工及营运期水环境影响
        3.4.2 施工期水质数据监测
        3.4.3 施工期水质评价
        3.4.4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预测
    3.5 空气影响评价
        3.5.1 运营初期空气影响监测
        3.5.2 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
    3.6 声环境影响评估
        3.6.1 施工期噪声的监测
        3.6.2 营运期噪声预测
    3.7 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7.1 对植物的影响分析
        3.7.2 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路建设采取的环保措施
    4.1 减少路线对湿地的占用
    4.2 采取多种措施减少湿地污染
        4.2.1 减少水污染
        4.2.2 减少粉尘类污染
    4.3 保护湿地动植物的措施
    4.4 减少水土流失
    4.5 其他环保措施
    4.6 环境监测新技术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定量技术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
2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特征及时空尺度研究
    2.1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特征剖析
        2.1.1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基本概念
        2.1.2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与其它评价的异同
        2.1.3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与其他环境要素的不同
        2.1.4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特征
    2.2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时空尺度
        2.2.1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时间尺度
        2.2.2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空间尺度
    2.3 本章小结
3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1 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机理分析
        3.1.1 不同生态系统区域环境分析
        3.1.2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1.3 公路建设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
    3.2 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的定量研究
        3.2.1 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的筛选
        3.2.2 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
    3.3 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4 本章小结
4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定量方法研究
    4.1 基本评价方法
        4.1.1 统计分析法
        4.1.2 列表清单法
        4.1.3 质量指标法
        4.1.4 生态机理分析法
        4.1.5 对比法
    4.2 野生动物调查方法研究
    4.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4.4 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研究
    4.5 时空尺度计算方法研究
    4.6 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体系研究
        4.6.1 生态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方法
        4.6.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体系
    4.7 本章小结
5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案例研究
    5.1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工程概况
    5.2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现场调查
        5.2.1 调查目标及原则
        5.2.2 调查范围及时间
        5.2.3 调查对象及内容
        5.2.4 调研结果及分析
    5.3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4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单指标评价
        5.4.1 野生动物影响度
        5.4.2 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率分析
        5.4.3 区域景观格局变化
        5.4.4 区域生态功能影响度
    5.5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时空尺度分析
        5.5.1 时间尺度
        5.5.2 空间尺度
    5.6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生态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体系研究
        5.6.1 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模型构建
        5.6.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5.6.3 综合后评价体系计算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WR高速公路工程环境监理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2 环境监理体系
    2.1 相关概念
    2.2 环境监理体系建立的基础
    2.3 环境监理的主要目的及工作范围
    2.4 环境监理的主要流程及内容
    2.5 环境监理的主要手段
    2.6 环境监理的要点
    2.7 环境监理体系结构
    2.8 本章小结
3 环境敏感问题分析及量化分析方法
    3.1 环境影响分析
    3.2 高速公路环境敏感问题分析的作用及依据
    3.3 高速公路环境敏感问题量化分析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实例应用
    4.1 环境监理概况
    4.2 环境敏感问题分析
    4.3 环境监理的目标与内容
    4.4 环境监理要点
    4.5 环境监理方法与监理人员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监测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 王雪霁.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级公共服务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目录的通知[J]. 安徽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0(20)
  • [3]原相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研究[D]. 王霆宇.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4]福建省高速公路永定高头至湖雷段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D]. 王峰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5]煤层气开采项目环境监理及其评价模型研究[D]. 李凡凡.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6]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研究[D]. 王正浩. 辽宁工业大学, 2020(03)
  • [7]高速公路建设多目标协调控制研究[D]. 刘朝阳.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8]三江湿地路基处理对环境影响的研究[D]. 杨继群. 长安大学, 2020(06)
  • [9]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定量技术方法研究[D]. 崔胜男.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10]WR高速公路工程环境监理研究与应用[D]. 裴晨.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监测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