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季田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何连华[1](2019)在《基于日产量的中籼杂交稻机插适应性评价及高产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从四川地区尚缺乏适宜机插杂交籼稻的品种筛选标准及评价方法入手,2017年以34个中籼杂交稻品种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收集数据,结合实际生产与聚类分析对机插栽培下中籼杂交稻品种的日产量、株型特征、物质生产特性及氮素吸收利用进行研究,探讨日产量这一指标作为中籼杂交稻机插栽培品种筛选的可行性。在2017年的基础上,剔除实际生产中易倒伏及全生育期过长或过短的品种,2018年共选择20个品种进行机插杂交籼稻的株型特征、群体物质生产、氮素吸收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株型指标、物质生产特性指标、氮素吸收利用指标与日产量的关系,筛选出了与日产量密切相关的指标,明确了四川地区机插杂交籼稻的日生产效率水平、产量形成及群体生长特性、氮素吸收利用的优势所在。主要结果如下:1、本试验对供试品种的实际生产茬口衔接特性及日产量特性进行探讨,对供试品种的日产量进行聚类分析,明确了日产量可以作为中籼杂交稻机插栽培品种筛选的主要指标之一,筛选出了适宜四川地区机插的6个品种天优华占、繁优609、晶两优534、Y两优1号、C两优华占及F优498。与低日产量类型品种相比,高日产量类型品种具有全生育期适宜,每穗粒数多,有效穗充足,群体颖花量和结实率高的基本特征,弥补了千粒重较小的劣势,从而实现机插高产。因此,四川地区机插杂交籼稻应选择全生育期适宜、穗粒协调型品种更有利于在足穗条件下通过增加穗粒数来扩库增产。2、与低日产量类型品种相比,高日产量类型品种株高、秆长、N3节间长、N4节间长较短,着粒密度较高,上三叶叶长、叶宽则差异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株高、秆长、N3节间长、N4节间长与日产量呈显着负相关,着粒密度与日产量显着正相关,剑叶叶长、宽与日产量呈正相关,倒二、三叶叶长、宽均与日产量呈弱负相关,但差异均未达显着水平。表明茎秆形态、穗型与日产量关系密切,同时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茎秆形态(偏相关系数r=-2.641**)、穗型(偏相关系数r=4.951**)对日产量有极显着的影响,因此,可以将株高、秆长、N3节间长、N4节间长及着粒密度作为田间鉴选高日产量品种的参考指标。3、与低日产量类型品种相比,高日产量类型品种移栽后8 d具有较高的地上部及根系生长量,且差异显着;移栽至分蘖有效临界期具有较快的群体生长速率,无效分蘖期消耗低,中(拔节至齐穗期)、后期(齐穗至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及群体生长速率显着增加,尤其是齐穗后穗部干物质积累优势较大,且齐穗后具有较高的茎鞘、叶片物质表观输出量、输出率及转换率(即中后期具有高积累、高转化的特性);齐穗期及齐穗后植株总氮素积累量(尤其是穗部氮素积累)较大,且具有较高的氮素收获指数、稻谷生产效率及较低的百千克籽粒吸氮量。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上述指标均对日产量有显着的影响,表明中后期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运相关指标可以作为筛选高日产量品种的重要指标,且前期早生快发的特性也可作为基础指标进行辅助筛选。
谢晨[2](2017)在《双季莲藕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莲藕种植产业发展中,双季莲藕的种植受到广泛重视,但受各类因素的影响,我国双季莲藕在种植中还存在问题,无法提高种植产量与质量,难以提升种植业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在种植中科学应用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除提高产量与质量外,还能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达到预期的栽培种植目的。
夏岳章[3](2015)在《青荷藕预留种早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初探》文中研究指明进行老熟藕田按不同比例留种和不同青荷藕采挖期留种2种青荷藕预留种方式对成熟期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当年挖藕移栽种植相比,这2种预留种方式均能明显提早田藕的封行期,从而提高青荷藕的成熟期与产量,浙东地区的老熟藕田留种比例为20%至25%为宜,青荷藕田7-8月采挖上市的其后续生长有利于下一年青荷藕的丰产丰收。
郑寨生,张尚法,王凌云,陈淑玲,张雷,袁名安,孔向军[4](2013)在《浙江水生蔬菜栽培技术和模式的创新》文中研究表明通过水生蔬菜栽培技术和模式创新研究,先后总结出单季茭"一茬双收"栽培技术、双季茭"三改两优化"栽培技术、莲藕"五改"早熟栽培技术、子莲"早鲜多"栽培技术和菱角"带果移栽"长季栽培技术等,并在产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取得明显成效。
郑寨生,张尚法,王凌云,陈淑玲,张雷,袁名安,孔向军[5](2013)在《水生蔬菜设施栽培模式及其主要技术》文中提出通过水生蔬菜设施栽培中覆膜时间、温棚调节、水位控制和需肥特性等技术细节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双季茭、双季藕和菱角长季节生产的设施栽培模式,对其特色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吴樟义,张尚法[6](2011)在《双季田藕春藕“六改”栽培技术》文中提出双季田藕(Nelumbo nucifera)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一项把莲藕一年一季的传统栽培模式改为春藕—夏藕双季栽培的新模式,其中,春藕和夏藕都是以定植时间命名。双季田藕的春藕5月上旬上市,7月中旬采收结束,填补了浙江地区6月前后2个月左右无鲜藕供应的市场空档,实现了鲜藕周年上市,不仅使藕农增产增收,而且满足了消费者对
陈国亮,吴樟义[7](2010)在《东河双季田藕设施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河双季田藕是义乌市高效生态特色农业之一。近年来随着田藕双季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的不断推进,周边地区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义乌市田藕产业面临销售市场的冲击。为继续保持义乌市双季田藕"上市早"的市场优势和"质量优"的产品优势,进一步提升田藕的市场竞争力,城西街道农业技术人员通过多年研究形成了东河双季田藕设施栽培技术,对生产加以指导。
陈国亮,张雷[8](2009)在《东河田藕双季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东河田藕双季栽培技术,是义乌市城西街道农业技术人员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形成的田藕高效栽培新技术。该技术以早熟、优质、高产的东河早藕为基础,利用大棚设施,通过科学管理,使春藕提早到5月中旬上市,填补了57月近3个月的鲜藕市场空档,每1hm2双季鲜藕产量52500kg,产值90000元以上,最高产值达到180000元。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施南芳,张尚法[9](2008)在《田藕早熟高效设施栽培技术》文中提出大棚田藕早熟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利用大棚保温技术,结合双季田藕的春藕于5月中旬上市,填补了6月份前后近2个月无鲜藕供应的市场空档,实现了鲜藕周年上市。夏藕不用商品藕作种,生产成本极低,8月上旬可采青荷藕。8月20日
寿森炎,苗立祥,汤奕昕,张尚法,郭得平,姜芳[10](2007)在《茭白莲藕推广中的新技术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茭白和莲藕是我国重要的水生蔬菜,在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栽培面积较大。在推广茭白和莲藕新品种的过程中,笔者在栽培技术上不断创新和改进, 对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增加菜农收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现将主要新技术介绍如下。
二、双季田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季田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日产量的中籼杂交稻机插适应性评价及高产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机插秧品种适应性筛选研究进展 |
1.2.2 适应性品种筛选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1.2.3 机插秧群体茎蘖动态特征研究进展 |
1.2.4 机插秧株型特征研究进展 |
1.2.5 机插秧物质生产特征研究进展 |
1.2.6 机插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特征研究进展 |
1.2.7 机插秧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研究进展 |
1.3 本研究切入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地基本概况 |
2.3 试验设计 |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4.1 土壤基础肥力测定及试验地当年生育期间详细气象资料收集(2017、2018) |
2.4.2 缓苗期生长特性(2018) |
2.4.3 茎蘖动态与生育进程调查(2017、2018) |
2.4.4 株型测定(2017、2018) |
2.4.5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氮素吸收利用测定(2017、2018) |
2.4.6 氮素利用相关指标测定(2017、2018 年) |
2.4.7 产量及其构成(2017、2018)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机插栽培水稻全生育期、产量及日产量 |
3.2 机插栽培中籼杂交稻品种日产量聚类分析及品种选择 |
3.3 不同日产量类型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差异 |
3.4 不同日产量类型品种栽后缓苗生长特性 |
3.5 不同日产量类型品种株型特征差异 |
3.5.1 不同日产量类型品种茎型特征差异 |
3.5.2 不同日产量类型品种叶型特征差异 |
3.5.3 不同日产量类型品种穗型特征差异 |
3.5.4 株型与日产量的关系 |
3.6 不同日产量类型品种干物质生产特性 |
3.6.1 不同日产量类型品种主要生育时期群体干物质积累特性 |
3.6.2 不同日产量类型品种主要生育时期群体干物质分配特性 |
3.6.3 不同日产量类型品种主要生育阶段群体干物质积累特性 |
3.6.4 不同日产量类型品种成熟期群体干物质转运特性 |
3.6.5 不同日产量类型品种主要生育阶段群体生长速率 |
3.6.6 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与日产量的关系 |
3.7 不同日产量类型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特征 |
3.7.1 主要生育时期植株及各器官含氮率 |
3.7.2 主要生育时期植株及各器官氮素积累特性 |
3.7.3 主要生育时期氮素分配特性 |
3.7.4 氮素积累、分配及转运与日产量的相关性 |
3.8 机插栽培中籼杂交稻品种适应性综合指标筛选 |
3.8.1 与日产量呈显着或极显着相关的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3.8.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4 讨论 |
4.1 日产量作为机插栽培中籼杂交稻品种筛选的可行性 |
4.2 机插高日产量类型品种产量形成特征及群体生长特性 |
4.2.1 机插高日产量类型品种产量形成特征 |
4.2.2 机插高日产量类型品种群体物质生产与积累特性 |
4.2.3 机插高日产量类型品种群体氮素吸收利用特性 |
4.3 适宜四川地区机插杂交籼稻品种的特征性指标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双季莲藕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藕田选择 |
2 良种选择 |
3 藕种选择和处理 |
4 催芽 |
5 整田 |
6 适时种植 |
7 合理密植 |
8 科学施肥 |
9 合理管理水分 |
10 防治病虫害 |
11 除草 |
12 采收、留种 |
13 结语 |
(3)青荷藕预留种早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预留种试验 |
1.1材料与方法 |
1.1.1材料 |
1.1.2处理设计 |
1.1.3试验数据记载与测量 |
1.2结果与分析 |
1.2.1不同比例老熟藕留种的效果 |
1.2.2不同采挖期留种处理的效果 |
1.3小结与讨论 |
2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
2.1留种方式 |
2.1.1老熟藕田留种 |
2.1.2青荷藕田留种 |
2.2留种田的管理 |
2.2.1施肥 |
2.2.2水位 |
2.3青荷藕本田管理 |
2.3.1追肥 |
2.3.2补苗、匀苗 |
2.3.3水位 |
2.3.4除草 |
2.3.5防治蚜虫 |
(4)浙江水生蔬菜栽培技术和模式的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生蔬菜栽培技术创新研究 |
1.1 水生蔬菜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
1.2 水生蔬菜安全生产技术研究 |
2 水生蔬菜特色栽培模式的创新 |
2.1 单季茭“一茬双收”栽培技术 |
2.2 双季茭“三改两优化”栽培技术 |
2.3 莲藕“五改”早熟栽培技术 |
2.4 子莲“早鲜多”栽培技术 |
2.5 菱角“带果移栽”长季栽培技术 |
(5)水生蔬菜设施栽培模式及其主要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莲藕设施栽培 |
1.1 塑料大中棚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
1.2 打孔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
2 茭白设施栽培 |
2.1 搭棚盖膜 |
2.2 施肥 |
2.3 田水管理 |
2.4 疏苗定株 |
2.5 耘田 |
2.6 培土 |
2.7 采收 |
3 菱角设施栽培 |
3.1 苗期管理 |
3.2 大棚管理 |
3.3 鲜销嫩菱角的采收 |
(6)双季田藕春藕“六改”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改中、晚熟品种为早熟品种 |
2 改迟栽、深栽为早栽、浅栽 |
3 改整藕作种为主藕、子藕分株作种 |
4 改重施追肥为重施基肥 |
5 改露地栽培为保护地栽培 |
5.1 小拱棚栽培 |
5.2 大棚栽培 |
6 改粗放灌溉为调温灌溉 |
(7)东河双季田藕设施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小拱棚栽培技术 |
1.1 小拱棚栽培的下种时间和下种技术 |
1.2 小拱棚栽培应用打孔膜覆盖和把握好揭膜时机 |
2 大棚栽培技术 |
3 棚栽莲藕的形态特征和生育特征 |
3.1 生育期明显缩短 |
3.2 株型紧缩, 生长健壮 |
3.3 主藕决定产量 |
3.4 叶片数量减少, 出叶速度加快 |
4 春藕氮肥施用量 |
5 田间管理技术 |
(8)东河田藕双季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春藕栽培技术 |
1.1 移栽前准备 |
1.2 移栽 |
1.3 设施栽培主要控温技术 |
1.4 田间管理 |
2 夏藕栽培技术 |
2.1 及时采挖春藕, 边挖边种夏藕 |
2.2 选用幼藕作种 |
2.3 折叶促发技术 |
2.4 夏藕管理 |
3 病虫害防治 |
3.1 莲腐败病 |
3.2 斜纹夜蛾 |
(9)田藕早熟高效设施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春藕栽培技术 |
1.1 移栽前准备 |
1.1.1 藕田选择 |
1.1.2 品种选择 |
1.1.3 种藕选择 |
1.1.4 深耕细耙、施足基肥 |
1.1.5 清田 |
1.2 移栽 |
1.2.1 适时早栽 |
1.2.2 用种量 |
1.2.3 移栽方法 |
1.3 设施栽培 |
(1) 大棚 |
(2) 中棚 |
(3) 小拱棚 |
1.4 田间管理 |
1.4.1 追肥 |
1.4.2 科学灌水 |
1.4.3 转藕头 |
1.4.4 病、虫、草无公害防治 |
2 夏藕栽培技术要点 |
2.1 及时采挖春藕, 边挖边种夏藕 |
2.2 选用幼藕作种 |
2.3 折叶促发技术 |
2.4 夏藕管理 |
3秋藕栽培技术要点 |
四、双季田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日产量的中籼杂交稻机插适应性评价及高产特性研究[D]. 何连华.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2]双季莲藕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J]. 谢晨. 南方农业, 2017(06)
- [3]青荷藕预留种早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初探[J]. 夏岳章. 浙江农业科学, 2015(04)
- [4]浙江水生蔬菜栽培技术和模式的创新[J]. 郑寨生,张尚法,王凌云,陈淑玲,张雷,袁名安,孔向军. 江西农业学报, 2013(04)
- [5]水生蔬菜设施栽培模式及其主要技术[J]. 郑寨生,张尚法,王凌云,陈淑玲,张雷,袁名安,孔向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7)
- [6]双季田藕春藕“六改”栽培技术[J]. 吴樟义,张尚法. 长江蔬菜, 2011(16)
- [7]东河双季田藕设施栽培技术[J]. 陈国亮,吴樟义.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10(06)
- [8]东河田藕双季栽培技术[J]. 陈国亮,张雷. 长江蔬菜, 2009(16)
- [9]田藕早熟高效设施栽培技术[J]. 施南芳,张尚法. 福建稻麦科技, 2008(03)
- [10]茭白莲藕推广中的新技术应用[A]. 寿森炎,苗立祥,汤奕昕,张尚法,郭得平,姜芳. 第二届全国水生蔬菜学术及产业化研讨会论文集, 2007(总第16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