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郑抗无子3号西瓜品种选育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革[1](2021)在《“十三五”我国西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十三五"期间,我国在西瓜基础与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在选育一批优质抗逆西瓜新品种的同时,结合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等多组学对西瓜植株和果实等重要性状进行了系统研究。系统总结了"十三五"以来我国在西瓜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代谢品质研究、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对我国西瓜遗传育种工作进行了展望。
解华云,何毅,陈东奎,覃斯华,黄金艳,李桂芬,李天艳,洪日新,陆杰思,韦志扬[2](2020)在《设施中果型优质无籽西瓜新品种桂系5号的选育》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选育适合设施栽培西瓜新品种,丰富广西优质无籽西瓜品种类型,为广西西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品种支持。【方法】2013年春季以四倍体西瓜MT410n-1作母本、HLL40-3作父本,配组选育三倍体无籽西瓜一代杂交种桂系5号,2014年开始连续在南宁市武鸣区试验基地进行多茬新组合栽培观察及综合鉴定评价,2016—2019年同步进行多点、多造大棚设施环境栽培的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结果】桂系5号为中果型三倍体无籽西瓜新品种,果实发育期27~35 d,全生育期春茬85~110 d,夏秋茬65~85 d,生长势强,抗病抗逆性强,不易早衰,极易坐果;果实高圆形,果皮绿色覆盖墨绿条带,果面光滑有光泽,皮厚0.8~1.0 cm,皮坚韧且硬,抗裂性好、耐贮运,商品率高;果肉大红色,剖面均匀,白秕子少,无籽性状好;肉质脆甜多汁,口感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0%~12.5%,果实品质优良。品种比较试验平均单瓜重2.54 kg,平均产量57103.5 kg/ha,比对照(蜜童,下同)增产22.5%;区域试验平均单瓜重2.49 kg,平均产量56137.5 kg/ha,比对照增产20.7%;生产示范试验平均单瓜重2.40~2.60 kg,平均产量43564.5~53023.5 kg/ha,比对照增产15.7%~23.9%。2019年9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结论】无籽西瓜新品种桂系5号适宜大棚设施栽培,可作精品西瓜生产,种植西瓜的地区均可推广种植。
郝科星,苏东涛,侯东颖,李晋陵,张曼,侯富恩,张涛[3](2020)在《椭圆绿皮无籽西瓜新品种’晋绿无籽3号’的选育》文中认为’晋绿无籽3号’是以自交系’GR4X-1’为母本、自交系’2x-45’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椭圆形大果型绿皮红瓤三倍体无籽西瓜新品种。该品种中晚熟,春季露地栽培全生育期110 d左右,果实发育期40 d左右。植株长势强,果实椭圆形,果形指数1.22,果皮绿色覆细条纹,果皮厚度1.2 cm,易坐果。三倍体种子大小中等,种皮黄褐色,千粒重63 g左右。平均单果质量6.1 kg,商品果率超过92%。瓜瓤大红色,瓤质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2.1%左右,边部9.3%左右。667 m2产量在4 200 kg以上,无籽性好,品质优,耐贮运,抗病性强,适应性强。适宜山西各地春提早保护地及露地种植。2017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王新利[4](2020)在《19份西瓜材料对枯萎病菌2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与其品质评价》文中提出西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但在生产中因连年种植导致连作障碍,从而使枯萎病日益加重,给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西瓜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能在土壤和未充分腐熟的带菌肥料中存活十几年之久,伴随西瓜的整个生长期。目前已发现的西瓜枯萎病有4个生理小种,即0、1、2和3。在我国,1号生理小种是优势小种,存在范围最广,但2号生理小种更具侵染性,接种2号生理小种鉴定获得抗病西瓜材料更能体现潜在的抗病性。因此,筛选抗枯萎病较强的西瓜材料是防治枯萎病的有效途径之一,也可为今后抗性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优质材料资源,同时,通过对材料的相关品质进行分析评价,为优质西瓜亲本的选择和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共选取19份西瓜材料,其中10份种质、9份品种及组合,采取如下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评价:1)苗期接种枯萎病菌2号生理小种,统计各供试材料的动态发病率、病株率、病情指数及抗性级别;2)结合各供试材料在连茬地(5年)的生长数据,明确其在整个生长期的发病情况,进一步评价其抗病性;3)测定各供试材料的果实性状、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番茄红素、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有机酸和糖酸比等品质指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 苗期接种枯萎病生理小种2的调查结果显示:试验材料在接种7~9天时开始发病;接种11天时,发病速度最快;15天以后,发病速度开始增长缓慢,趋于稳定状态;第17~19天时,发病率基本不再变化。根据各材料最终病株率,共鉴定出中抗材料(MR,病株率21~50%)5份:‘M08’、‘04-1-2’、‘农科大6号’、‘M08×P02’和‘金城5号’,占参试材料的26.3%;轻抗材料12份(LR,病株率51~80%):‘148’、‘XNF’、‘Y-118’、‘金5F’、‘F09’、‘97103’、‘榆农6号’、‘庆龙3号’、‘红冠龙’、‘Y-118×京M’、‘红小玉×Y-22’和‘京2×津抗’,占参试材料的63.2%;感病材料2份(S,病株率81~100%):‘京M’和‘25圆’,占参试材料的10.5%。2. 重茬地枯萎病的病株率调查结果显示:只有高抗、中抗和轻抗的材料,没有感病材料。其中,高抗材料(R,病株率0~20%)9份:‘XNF’、‘M08’、‘金5F’、‘榆农6号’、‘庆龙3号’、‘红冠龙’、‘农科大6号’、‘M08×P02’和‘金城5号’,占参试材料的47.4%;中抗材料(MR,病株率21~50%)8份:‘148’、‘Y-118’、‘04-1-2’、‘F09’、‘97103’、‘Y-118×京M’、‘红小玉×Y-22’和‘京2×津抗’,占参试材料的42.1%;轻抗材料2份(LR,病株率51~80%):‘京M’和‘25圆’,占参试材料的10.5%。3. 品质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整体上看,‘红小玉×Y-22’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2.46%,但与‘金城5号’、‘京2×津抗’、‘农科大6号’、红冠龙’、‘Y-118×京M’、‘M08×P02’、‘F09’和‘M08’无显着性差异;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的是‘红小玉×Y-22’,为41.8 mg·g-1,与其他材料呈显着性差异;番茄红素含量最高的是‘红小玉×Y-22’,为1.78 mg·100g-1,与其他材料呈显着性差异;维生素C含量最高‘M08×P02’,为45.22 mg·kg-1,但与‘金城5号’、‘红小玉×Y-22’、‘Y-118×京M’、‘红冠龙’和‘Y-118’无显着性差异;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是‘Y-118×京M’,为0.69mg·g-1,但与‘京2×津抗’、‘红小玉×Y-22’、‘庆龙3号’、‘97103’和‘XNF’无显着性差异,有机酸含量最高的是‘农科大6号’,为0.77%,但与‘庆龙3号’、‘F09’和‘京M’无显着性差异;糖酸比值最高的是‘M08×P02’,为31.10,与其他材料呈显着性差异。4. 通过对不同抗性和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西瓜枯萎病抗性的高低和品质没有直接关系。依据试验材料枯萎病的病株率及抗性的表现(苗期为中抗、大田为高抗),并结合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和糖酸比作为主要品质指标,参考其他品质指标,筛选出6份抗枯萎病强、品质佳的材料:1)‘M08’(苗期:MR、病株率32.81%,重茬地:R、病株率3.2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05%,可溶性总糖26.88 g·kg-1);2)‘04-1-2’(苗期:MR、病株率40.48%,重茬地:MR、病株率33.2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22%,可溶性总糖24.68 g·kg-1);3)‘M08×P02’(苗期:MR、病株率21.63%,重茬地:R、病株率10.0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6%,糖酸比为31.10);4)‘农科大6号’(苗期:MR、病株率23.19%,重茬地:R、病株率16.7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75%,可溶性总糖32.84 g·kg-1);5)‘金城5号’(苗期:MR、病株率27.11%,重茬地:R、病株率16.7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1%,可溶性总糖31.92 g·kg-1);6)‘红冠龙’(苗期:LR、病株率57.50%,重茬地:R、病株率13.2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63%,可溶性总糖26.91 g·kg-1)。
陈浩天[5](2019)在《我国西瓜和甜瓜栽培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西瓜和甜瓜均具有丰富营养,多汁爽口的特点,并且栽培周期短,栽培门槛低且栽种效益显着。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纬度跨度大,四季分明,适合西甜瓜栽培。近40年来,西甜瓜产业在我国经济作物的生产中已经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为种植户增收和满足消费者逐渐提高的生活品质上有了越来越重要的贡献。但随着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些规范、生产上的问题。本文依据“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中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任务内容,通过走访和数据查询,概括了我国五大西甜瓜优势产区的一般栽培模式现状,产量现状,以及各地典型栽培模式。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目前我国西甜瓜产业的发展状态——产量和栽培面积均呈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栽培模式虽较为多样,但比例仍需平衡;设施栽培发展较为迅速,但仍是以露地栽培为主等。同时整理归纳了各产区典型或特有的适应当地条件的栽培模式,如辽宁省新民市的春秋茬大棚、春茬露地双膜的栽培模式,甘肃凉州日光温室一年四茬栽培模式等,更深层次的对比了不同产区的西甜瓜栽培模式的异同。其次通过对西甜瓜产业栽培现状的分析,总结出我国现阶段西甜瓜栽培还存在主栽品种更新换代慢、搭配不合理;工厂化育苗发展滞后,自育苗栽培过多;产品上市时间过于集中等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速新品种、新技术在基层推广力度;扶持并树立典型育苗工厂;发展多样栽培模式,平衡各栽培模式比例,使栽培茬口相对平均的一系列具有参考性的建议,从而使得产业能够良性发展。
朱桢桢,王成荣[6](2018)在《无籽西瓜新品种‘农富3号’的选育》文中提出‘农富3号’是以四倍体‘B405’为母本、‘R1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三倍体无籽西瓜新品种。该品种晚熟,全生育期115 d,果实发育期3235 d。植株长势中强,单果质量5.35 kg,667 m2产量2 263 kg。果实圆形,果皮墨绿色,果皮厚度1.4 cm;瓜瓤深红色,瓤质绵,纤维细,口感绵甜,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ω,后同)10.92%,着色秕籽少,白色秕籽小而少,同时兼具较好的贮运性。在江西省及周边地区均可种植。2012年通过江西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王吉明,尚建立,李娜,周丹,马双武[7](2018)在《我国西瓜甜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笔者对我国西瓜甜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进行了总结、展望与建议,提出我国种质资源相关工作已进入种质遗传多样性收集和深度评价阶段,目前建成了集种质资源保存、研究、交流、人才培养与科普教育功能于一体的西瓜甜瓜种质资源子平台,形成了西瓜甜瓜种质资源中长期保存体系;构建了种质资源技术规范体系,为种质资源的表型鉴定、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全基因组学开始应用于种质资源的研究和评价,正迅速成为种质资源研究热点;种质资源分发利用工作持续进行,为我国西瓜甜瓜的育种、栽培和研究提供重要支撑。笔者对我国西瓜甜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评价利用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提出进一步的展望与建议。
刘文革,何楠,赵胜杰,路绪强[8](2016)在《我国西瓜品种选育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西瓜生产与消费第1大国,2013年我国西瓜播种面积为182.82万hm2。我国的西瓜育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西瓜品种已经实现了至少5次品种更新换代,经历了农家品种、固定品种、杂交1代、抗病育种、品种多元化等西瓜育种时期,采用引种、有性杂交、杂种优势利用、多倍体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育种手段,育成了不同时期西瓜主栽品种,基本实现了我国西瓜良种杂交1代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西瓜产业的发展。本文对我国的西瓜育种进行回顾和展望,为提高我国的西瓜选育水平提供借鉴。
刘文革,何楠,赵胜杰,路绪强,朱红菊,芦金生,张保东[9](2015)在《高番茄红素黑皮无籽西瓜新品种‘莱卡红3号’的选育》文中研究说明‘莱卡红3号’是以‘中农红4x’为母本、‘D86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大果型三倍体西瓜新品种。该品种中晚熟,全生育期110 d,果实发育期35 d。植株生长势强,果实圆球形,果皮乌黑,覆蜡粉,外形美观。平均单果质量79 kg。瓤大红色,瓤质硬脆,番茄红素含量为80 mg·kg-1,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左右,果实剖面好,白色瘪籽小、少,汁液多、品质优。中抗枯萎病,667 m2产量可达5 000 kg,耐贮运,黄淮、长江流域等地均可栽培。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
黄华宁,杨小振,马建祥,张勇[10](2014)在《中国西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从我国西瓜生产现状、种质资源、抗病育种、抗逆育种、分子育种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述了我国西瓜育种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我国西瓜育种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提高国内西瓜遗传研究与育种利用水平有所帮助。
二、郑抗无子3号西瓜品种选育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郑抗无子3号西瓜品种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十三五”我国西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西瓜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挖掘研究 |
1.1 植株性状的遗传与基因定位研究 |
1.2 果实外观性状的遗传与基因定位研究 |
1.3 果肉品质性状的遗传与基因定位研究 |
1.4 西瓜种子性状的遗传与基因定位研究 |
2 西瓜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
2.1 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解析西瓜果实风味 |
2.2 西瓜中重要代谢物的驯化进程研究 |
3 西瓜遗传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
3.1 西瓜转基因技术研究 |
3.2 西瓜基因编辑技术研究 |
4 西瓜种质资源评价筛选与育种材料创新 |
5 我国西瓜遗传育种前景展望 |
5.1 进一步加强西瓜种质资源搜集、保存、鉴定和创制 |
5.2 继续加强应用基础和育种技术研究,提升西瓜育种水平 |
5.3 拓展育种新技术,提高育种效率 |
5.4 根据生产和市场需求培育西瓜新品种 |
(2)设施中果型优质无籽西瓜新品种桂系5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母本选育及特性 |
1.2 父本选育及特性 |
1.3 选育过程 |
1.4 品种比较试验 |
1.5 区域试验 |
1.6 生产示范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品种比较试验结果 |
2.2 区域试验结果 |
2.3 生产示范试验结果 |
2.4 主要生物学及特征特性 |
2.5 栽培技术要点 |
2.5.1 播种育苗 |
2.5.2 移栽定植 |
2.5.3 田间管理 |
2.5.4 水肥管理 |
2.5.5 病虫害防治 |
2.5.6 适时采收 |
3 讨论 |
4 结论 |
(3)椭圆绿皮无籽西瓜新品种’晋绿无籽3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育种目标 |
2 选育过程 |
2.1 母本选育及其特征 |
2.2 父本选育及其特征 |
2.3 选育经过 |
3 试验结果 |
3.1 组合鉴定试验 |
3.2 品种比较试验 |
3.3 山西省区域试验 |
3.4 生产示范试验 |
3.5 抗病性鉴定 |
4 品种特征特性 |
5 栽培技术要点 |
(4)19份西瓜材料对枯萎病菌2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与其品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枯萎病概述 |
1.1.1 发病症状及发生规律 |
1.1.2 枯萎病菌存在形态及致病机理 |
1.1.3 枯萎病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化研究 |
1.2 枯萎病病菌的鉴定体系 |
1.2.1 枯萎病病菌的形态学鉴定方法 |
1.2.2 枯萎病病菌的生理小种鉴定方法 |
1.2.3 枯萎病抗性基因及有关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
1.3 枯萎病病菌的接种方法 |
1.4 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
1.4.1 选育抗性品种 |
1.4.2 农业防治 |
1.4.3 嫁接防治 |
1.4.4 生物防治 |
1.4.5 化学防治 |
1.5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不同西瓜材料苗期接种枯萎病2号生理小种鉴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材料 |
2.1.2 试验所需试剂及仪器 |
2.1.3 培养基配方 |
2.1.4 供试菌种及其分离培养 |
2.1.5 制备枯萎病菌孢子悬浮液 |
2.1.6 幼苗的培育 |
2.1.7 枯萎病2号生理小种的致病性鉴定 |
2.1.8 苗期西瓜枯萎病的接种 |
2.1.9 接种后的调查方法 |
2.1.10 相关公式计算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西瓜枯萎病2号生理小种的致病性鉴定分析 |
2.2.2 苗期接种2号生理小种动态发病率对比分析 |
2.2.3 不同材料苗期接种2号生理小种抗性对比分析 |
2.2.4 不同材料苗期接种枯萎病2号生理小种病情指数对比分析 |
2.3 讨论 |
2.3.1 枯萎病2号生理小种致病的可靠性 |
2.3.2 苗期接种方法的有效可行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不同西瓜材料大田枯萎病调查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材料 |
3.1.2 大田小区的划分 |
3.1.3 大田育苗方法 |
3.1.4 调查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西瓜材料大田枯萎病病株率比较分析 |
3.2.2 不同西瓜材料苗期和大田枯萎病抗性比较分析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不同西瓜材料相关品质鉴定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材料 |
4.1.2 主要仪器 |
4.1.3 主要试剂 |
4.1.4 果实形态指标的测定及方法 |
4.1.5 果实品质指标的测定及方法 |
4.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西瓜材料外观品质比较分析 |
4.2.2 不同西瓜材料可溶性固形物比较分析 |
4.2.3 不同西瓜材料可溶性总糖比较分析 |
4.2.4 不同西瓜材料番茄红素比较分析 |
4.2.5 不同西瓜材料维生素C比较分析 |
4.2.6 不同西瓜材料可溶性蛋白比较分析 |
4.2.7 不同西瓜材料有机酸比较分析 |
4.2.8 不同西瓜材料糖酸比比较分析 |
4.2.9 西瓜材料枯萎病不同抗性与品质相关性分析 |
4.3 讨论 |
4.3.1 西瓜品质鉴定分析的可靠性 |
4.3.2 西瓜枯萎病抗性高低与品质的关系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我国西瓜和甜瓜栽培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技术路线 |
1.3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1.3.1 创新之处 |
1.3.2 不足之处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内外西甜瓜嫁接技术现状 |
1.4.2 国内外西甜瓜设施栽培现状 |
1.4.3 国内外栽培模式现状 |
2 全国五大西甜瓜产区栽培概况 |
2.1 全国五大西甜瓜优势产区分布 |
2.2 东北西甜瓜优势产区栽培概况 |
2.2.1 东北优势产区产量情况 |
2.2.2 东北优势产区西瓜栽培模式概况 |
2.2.3 东北优势产区甜瓜栽培概况 |
2.2.4 东北优势产区西瓜典型栽培模式 |
2.2.5 东北优势产区甜瓜典型栽培模式 |
2.3 黄淮海优势产区栽培概况 |
2.3.1 黄淮海优势产区产量概况 |
2.3.2 黄淮海优势产区西瓜栽培模式概况 |
2.3.3 黄淮海优势产区甜瓜栽培概况 |
2.3.4 黄淮海优势产区西甜瓜典型栽培模式 |
2.4 长江流域优势产区栽培概况 |
2.4.1 长江流域优势产区产量概况 |
2.4.2 长江流域优势产区西甜瓜栽培模式概况 |
2.4.3 长江流域优势产区典型西甜瓜栽培模式 |
2.5 西北优势产区栽培概况 |
2.5.1 西北优势产区产量情况 |
2.5.2 西北优势产区西甜瓜栽培模式概况 |
2.5.3 典型西甜瓜栽培模式 |
2.6 华南优势产区栽培概况 |
2.6.1 华南优势产区产量概况 |
2.6.2 华南优势产区西甜瓜栽培模式概况 |
2.6.3 华南优势产区典型西甜瓜栽培模式 |
2.7 小结 |
2.7.1 设施栽培面积成为各地区主要栽培模式,露地栽培面积减少 |
2.7.2 设施栽培形式多样,南北方构成略有差异,主要以简单设施为主 |
2.7.3 上市时间集中在夏季,且南北上市时间差异不大 |
2.7.4 因地制宜,发展了多种特色简约高效栽培模式 |
2.7.5 无土栽培开始在实际生产中发展 |
2.7.6 人工授粉方式仍在多数主栽产地使用,蜜蜂授粉和激素喷花广泛应用 |
3 我国西甜瓜产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
3.1 存在问题 |
3.1.1 主栽品种更新换代慢较为缓慢,老品种较多 |
3.1.2 自育苗仍占规模化生产较大比重,工厂化育苗仍需发展 |
3.1.3 上市时间过于集中 |
3.1.4 露地栽培仍占有较大比重 |
3.2 解决建议 |
3.2.1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推进品种更新换代 |
3.2.2 加大对工厂化育苗的扶持力度,树立典型育苗企业 |
3.2.3 调节生产方式构成,改善上市时间分布 |
参考文献 |
附表一 全国西甜瓜栽培模式调查表 |
致谢 |
(6)无籽西瓜新品种‘农富3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育种目标 |
2 选育经过 |
2.1 亲本的选育 |
2.1.1 母本‘B405’的选育 |
2.1.2 父本‘R11’的选育 |
2.2 选育过程 |
3 试验结果 |
3.1 组合筛选试验 |
3.2 品种比较试验 |
3.3 区域试验 |
3.4 大田小面积生产示范 |
4 品种特征特性 |
5 栽培技术要点 |
(7)我国西瓜甜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种质资源的收集 |
1.1 地方品种的收集 |
1.2 育成品种资源的收集 |
1.3 国外引种 |
2 建设了西瓜甜瓜种质资源子平台, 构建了种质资源中长期保存体系 |
3 构建了种质资源技术规范体系 |
4 种质资源的基因组学研究 |
5 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分发利用 |
6 展望与建议 |
(8)我国西瓜品种选育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农家西瓜品种时期 |
2 固定西瓜品种时期 |
3 第1代杂交西瓜品种时期 |
4 第2 代杂交西瓜品种时期(抗病育种) |
5 新世纪的西瓜育种多元化时期 |
5.1 优质早熟西瓜品种选育 |
5.2 中晚熟西瓜品种选育 |
5.3 小果型有籽西瓜品种选育 |
5.4 三倍体无籽西瓜品种选育 |
5.5 功能性西瓜品种选育 |
5.6 籽用西瓜选育 |
6 科技进步加快我国西瓜育种进程 |
7 我国西瓜品种选育展望 |
7.1 基于西瓜全基因组序列的新1 代分子标记技术应用 |
7.2 西瓜核心种质库与品种标准核酸指纹库的构建 |
7.3 加强西瓜单倍体育种 |
7.4 加强多倍体西瓜育种 |
7.5 选育适合简约化栽培和机械化栽培的西瓜新品种 |
7.6 加强适应不同生态区优良西瓜品种的选育 |
7.7 功能性西瓜新品种选育 |
7.8 加强籽瓜新品种选育 |
(9)高番茄红素黑皮无籽西瓜新品种‘莱卡红3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育种目标 |
2选育经过 |
2.1亲本来源及特征 |
2.2选育过程 |
3试验结果 |
3.1品种比较试验 |
3.2河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
3.3生产示范与推广 |
4品种特征特性 |
5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
(10)中国西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西瓜生产现状 |
1.1 种植现状 |
1.2 品种类型 |
1.2.1 小礼品型 |
1.2.2 早熟型 |
1.2.3 中熟型 |
1.2.4 晚熟型 |
1.2.5 无籽型 |
2 西瓜育种研究进展 |
2.1 种质资源研究 |
2.1.1 西瓜生态型分类 |
2.1.2 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鉴定 |
2.1.3 种质资源的创新 |
2.2 抗病虫育种 |
2.2.1 抗病育种 |
2.2.2 抗虫育种 |
2.3 抗逆育种 |
2.3.1 耐旱育种 |
2.3.2 耐冷性育种 |
2.4 倍性育种 |
2.5 分子育种 |
3 西瓜育种取得的主要成果及新品种选育 |
3.1 育种主要成果 |
3.2 新品种选育概况 |
4 问题与展望 |
4.1 我国的西瓜种质资源评价与鉴定在深度和广度上尚需加强 |
4.2 加强抗逆育种和抗虫病育种 |
4.3 加强生物技术在西瓜育种方面的应用 |
四、郑抗无子3号西瓜品种选育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十三五”我国西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刘文革. 中国瓜菜, 2021
- [2]设施中果型优质无籽西瓜新品种桂系5号的选育[J]. 解华云,何毅,陈东奎,覃斯华,黄金艳,李桂芬,李天艳,洪日新,陆杰思,韦志扬. 南方农业学报, 2020(12)
- [3]椭圆绿皮无籽西瓜新品种’晋绿无籽3号’的选育[J]. 郝科星,苏东涛,侯东颖,李晋陵,张曼,侯富恩,张涛. 中国瓜菜, 2020(07)
- [4]19份西瓜材料对枯萎病菌2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与其品质评价[D]. 王新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5]我国西瓜和甜瓜栽培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 陈浩天.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6]无籽西瓜新品种‘农富3号’的选育[J]. 朱桢桢,王成荣. 中国瓜菜, 2018(05)
- [7]我国西瓜甜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研究进展[J]. 王吉明,尚建立,李娜,周丹,马双武. 中国瓜菜, 2018(02)
- [8]我国西瓜品种选育研究进展[J]. 刘文革,何楠,赵胜杰,路绪强. 中国瓜菜, 2016(01)
- [9]高番茄红素黑皮无籽西瓜新品种‘莱卡红3号’的选育[J]. 刘文革,何楠,赵胜杰,路绪强,朱红菊,芦金生,张保东. 中国瓜菜, 2015(03)
- [10]中国西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黄华宁,杨小振,马建祥,张勇. 北京农业,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