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业板公司审计问题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孙诗桐[1](2020)在《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研究 ——以科融环境为例》文中指出我国深圳证券交易于2009年推出了创业板市场,旨在为高新技术企业、初创型和中小型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和更有效的筹集资金途径,截止至2020年初,我国创业板已有超过800家公司上市。创业板市场的稳健发展一方面促进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同时还完善了投融资体系,保障资本要素的流动,促进社会资源配置优化,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创业板企业的市场定位为高新技术企业,该类企业多为新兴行业的中小型企业,通常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风险抵御能力较差,资产质量不高,无疑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和复杂性。另一方面由于创业板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弱,而主板的上市门槛远高于创业板,很多企业为了缓解融资压力,会选择借助财务舞弊达到创业板上市条件,因此管理层具有较强的造假动机,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近几年创业板市场频频爆出财务造假现象,极大侵犯了投资者和中小股东的权益。同时作为出具不恰当审计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也会陷入严重的信任危机,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也会受到质疑。因此,研究创业板公司的审计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有利于注册会计师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开展更高效准确的审计工作,并对创业板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有一定作用。本文主要的研究问题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创业板企业时面临的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有哪些,并提出对审计风险的具体应对措施。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为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审计风险的理论研究文献,决定以审计风险模型为主要研究理论。其次,从创业板市场入手,研究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不同的环境,以及创业板企业潜在的审计风险点。接着以亚太会计师事务所对创业板企业科融环境年报审计失败为案例研究,结合理论研究识别其在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两方面的审计风险,并从注册会计师角度提出应对创业板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创业板企业有其独特的审计风险点,包括较高的持续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等;注册会计师应该通过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的外部环境、公司治理等以及强化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等方面进行创业板审计风险的应对。
董馨妮[2](2020)在《创业板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研究 ——基于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板市场为具有成长潜力但缺乏融资途径的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提供了上市机会。相比主板市场对公司盈利能力、资产规模的严苛要求,创业板市场对公司的发展前景与创新能力更为重视。创业板上市门槛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其审计过程中面临着更加复杂多样的风险。自2009年创业板设立以来,许多公司通过创业板上市获得了发展与成长。同时,由于利益的诱惑,诸如海联讯、欣泰电气等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欺诈上市、财务造假案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这不但会让违规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成为众矢之的,也会使得投资者对创业板市场失去信心,危害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提升创业板审计质量、防范创业板审计风险具有迫切现实意义。本论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创业板审计风险成因并提出防范措施。一方面,笔者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创业板制度及其上市公司的特征;另一方面,笔者从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例入手,识别创业板上市公司金亚科技的审计风险。然后,笔者结合这两方面的研究内容,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以及监管部门三个方面来分析金亚科技审计风险成因。最后,笔者针对发现的审计风险成因,较为全面地提出创业板审计风险防范策略,对于创业板企业以及相关注册会计师都有一定借鉴意义。
曹文颖[3](2020)在《业绩预告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业绩预告是上市公司在公布年度财务报告之前披露的盈余预测信息,能够起到提前释放相关风险、缓解信息不对称的作用。随着我国业绩预告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业绩预告已成为上市公司传递财务信息的重要手段,并被资本市场参与者广泛关注。注册会计师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是否会将业绩预告传递的信息作为其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依据、业绩预告对审计收费和审计质量等有无影响,就成了人们关注的课题。论文在回顾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成本收益、锚定效应理论分析论证上市公司上年年度业绩预告对当年审计收费的影响,然后从业绩预告是否披露、业绩预告质量特征(是否修正、偏离度)两方面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沪深A股2014-2018年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披露业绩预告会导致审计收费显着增加;深入分析发现,审计费的增加虽未带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以可操纵性应计利润表示)的提高、但审计质量(以审计意见类型表示)却显着提升;强制披露业绩预告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比自愿披露公司的更差、但审计收费无明显差异;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比主板及中小板的更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差、审计质量也差;这表明注册会计师能有效应对披露业绩预告带来的审计风险(无论披露是强制或自愿性的),但在确定审计收费时未考虑披露性质,且面对审计风险较高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显得专业能力不足、审计质量较低;(2)业绩预告质量越差(存在修正行为或偏离度较大),审计收费越高;而且,上年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上市公司修正业绩预告、偏离度对审计收费的影响都不显着,不存在内控缺陷的公司依然影响显着,且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审计质量高;这表明注册会计师确定审计费时对上年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这些缺陷可能导致当年业绩预告发生修正或偏离予以了足够的关注,审计质量也得到了应有的保障。据此提出建议: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的差异、提高自身专业胜任能力,上市公司应重视信息质量、积极弥补缺陷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监管机构应进一步完善业绩预告制度并加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监管。考察披露年度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支付较高审计费后的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质量、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情况下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收费的差异;探究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收费、会计信息质量、审计质量与主板及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差异,是研究创新所在。
闫昱[4](2019)在《基于舞弊三角模型的创业板公司IPO舞弊研究 ——以欣泰电气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经历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多板块市场体系。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上市融资也越来越成为国内企业获得资金的最佳途径,但是因为IPO后企业和管理层财富的急剧增加等原因,使得我国IPO舞弊的现象愈演愈烈。而这其中新兴的创业板市场更是成了舞弊的高发地带,这与其较宽松的上市条件、简化的发审程序和选择性的信息披露等不无关系。创业板市场作为针对中小创新企业融资设立的市场,其良好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了保证,代表着我国经济创新与发展的力量,因此,应对创业板企业的财务舞弊,促进创新型企业健康发展势在必行。本文以近年来创业板欺诈上市第一股欣泰电气为案例,梳理欣泰电气整个财务舞弊的过程,企业相继采用虚构应收款项回收、少计成本、隐瞒重大事项等几大舞弊手段;之后重点从造假企业对外提供的年报和一些可公开获得的信息中分析企业的舞弊所暴露出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无论是从资产的规模、财务指标的变化、现金流量情况、付款政策的变化时点等哪个方面分析,欣泰电气都存在着一些不合常理的变化;在进行了舞弊的手段分析以及公开信息中对舞弊的识别之后,本文基于舞弊三角模型理论从动机与压力、机会、态度与借口三个维度对企业财务舞弊的动因进行深层剖析,国家宏观经济的放缓、企业高管的逐利需求、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中介机构的配合、监管市场的不到位等诸多因素促成了欣泰电气的财务舞弊。最后,在欣泰电气舞弊动因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总结,企业自身方面需要从提高管理层素养、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强内部控制几方面努力,而对于外部环境,则要从改善事务所的聘任机制、扩宽融资途径等方面入手,各方一起努力为广大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王海棠[5](2019)在《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研究 ——以立信审计金亚科技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09年10月证监会正式设立了创业板市场,截止2018年底,共有739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约占上市公司总数量的20%,总市值4.6万亿元,创业板市场已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案例频发,一方面使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公信力遭到质疑,另一方面使投资者遭到重大损失,失去了对创业板市场投资的信心,不利于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健康发展。由于金亚科技上市时间较长涉及金额较大,是非常典型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案例。因此,本文选取立信审计金亚科技的案例,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进行分析,找出审计失败主要与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等方面原因有关,并提出相应建议,对促进创业板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然后梳理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作为本文研究的相关基础,从创业板审计风险、导致审计失败影响因素和结果、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以及有关金亚科技案例的相关研究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进而依据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审计冲突理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问题展开研究。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问题较为突出,集中发生在部分事务所并且造成的影响愈加严重。因此本文结合创业板上市公司特点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数据梳理和归纳总结。发现造成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是注册会计师人为缺少审计程序;第二是创业板公司自身特点有关;第三是外部监管和惩罚力度较轻。本文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法与案例分析法,对审计失败案例进行简要介绍和回顾,通过分析金亚科技虚构预付账款、虚增收入及净利润和虚构货币资金三种主要的财务造假手段,以及证监会对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和金亚科技的行政处罚书,分别从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创业板上市公司和监管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导致审计失败的原因。基于对前述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本文分别针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创业板上市公司和监管环境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建议。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角度,应当提高风险控制水平、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创业板公司自身角度应当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监管环境角度,应当加强行业监管和外部制约、完善法律法规和增加民事赔偿。
施卉[6](2019)在《尔康制药财务舞弊及其审计失败案例研究》文中认为从2009年成立至今,创业板实现了飞速发展,同时推动了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但是创业板注重企业的成长性和潜在性,由此带来了高风险。上市公司更加频繁的发生财务舞弊行为,已经严重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中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要求。创业板市场又具备风险放大的特征,一旦出现问题就极具破坏性。本文以创业板为背景,重点分析了尔康制药财务舞弊的手段和动因以及审计失败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避免创业板上市公司舞弊行为、提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本文对财务舞弊和审计失败以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文献梳理与研究评述,并以财务舞弊和审计失败相关理论为基础,为案例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在分析方法上,采用了数据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笔者选择了在创业板上市时间不久、造假金额较大的制药行业代表性企业,曾经被称为创业板“白马股”的尔康制药作为此次案例研究的对象。对尔康制药财务舞弊手段进行分析时,主要将该公司报表更正前后的差错金额进行对比,并将尔康制药的相关财务指标与制药行业均值进行对比。本文以舞弊三角理论为基础对尔康制药财务舞弊动因进行分析。在分析尔康制药审计失败原因时,本文以狭义的审计失败观为视角,总结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主观因素有未履行职业审慎、未保持独立性和未执行正确的审计程序。审计失败有其客观原因,外部审计环境的混乱使得审计范围扩大、审计失败概率增加。由于创业板审计涉及面较为广泛,新兴的实体经济的崛起、海外关联交易的频繁以及上市公司境外子公司的壮大,这些问题都对审计失败产生影响。此外,在尔康制药财务舞弊这一案例中,注册会计师未能达到揭示财务舞弊的审计目标,需要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本文通过总结近8年被证监会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为数据样本进行分析,得出舞弊手段和舞弊动因与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关系,而注册会计师未能切实履行审计责任很可能造成审计失败。最后,本文针对尔康制药财务舞弊和审计失败分析得出的问题,从上市公司自身和注册会计师的角度提出了改善的建议。希望通过上述建议,规范创业板上市公司行为、改善审计环境,提高投资者对创业板的信任度。
叶爽[7](2019)在《创业板IPO项目审计风险及防控研究 ——以D事务所审计Y公司为例》文中提出中国创业板市场诞生于2009年10月30日,截止2018年10月末,中国创业板已上市734家公司,累计募集资金7073亿元,以IPO方式募资金额达3820亿元,融资成果显着。但是,拟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属于科技成长型企业,技术投入成本高,资本收益性不确定,经营风险较大,许多尚未达到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铤而走险通过财务造假来欺诈上市。近年来,先后有万福生科、绿大地、欣泰电气、海联讯等公司被爆出IPO财务造假丑闻,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后果,不仅扰乱了创业板市场的发展秩序,致使投资者利益受损,还破坏了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形象,导致投资者质疑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同时作为中介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难辞其咎,必然受到牵连。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控创业板IPO项目的审计风险,提高IPO项目审计质量已经成为当前注册会计师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命题。鉴于此,本文通过整理前人研究资料、查阅创业板相关数据、分析IPO造假典型案例来尝试研究创业板IPO项目审计风险。全文分为六个部分,包括绪论、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审计风险分析、案例分析、审计风险防控措施及结论与不足。具体来说,首先梳理相关文献,界定特殊概念,提出理论基础;其次分析创业板IPO项目审计风险的特殊性,指出经验数据显示和证监会提示会计师事务所关注的创业板IPO项目审计风险,再探讨审计风险的来源;然后研究最新的Y公司IPO欺诈发行案例,根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来解析D会计师事务所对Y公司IPO项目审计风险控制流程,评估应对的审计风险并从D所内部检查风险和外部行业监管层面来分析审计风险的成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审计风险的措施,并得出相关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当前创业板IPO项目审计风险较高主要是因为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业务时缺乏深入调查,且对审计质量控制不足,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内容不够全面,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比较简单,加之审计行业监管环境差。为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创业板IPO项目进行审计时要规范业务承接标准,谨慎选择审计客户,同时投入更多人力资源,还要保障审计的独立性,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注册会计师在进行风险评估和应对时需要扩大风险评估程序的范围,完善总体应对措施,实施好进一步程序;监管机构要变更创业板行业监管模式,提高审计合谋的违法成本。因此,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创业板IPO项目审计风险防控工作提供实践上的指导,同时为其他板块IPO项目审计风险防控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借鉴,也期待该研究可以为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刘俊雅[8](2019)在《关键审计事项段个性化信息含量分析研究 ——以创业板上市公司2017年度审计报告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一个公司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的整体评价,是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的主要载体,投资者通过阅读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可以对公司的主要情况得到基本的了解,以便进行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在我国审计准则改革之前,审计报告往往稳定在两页纸的长度,无论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的时候做了多少工作,都只能在这两页纸内体现。由于大多数国家对审计报告都有格式要求,在注册会计师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情况下,各大上市公司最终披露的审计报告基本长得一模一样,投资者无法得到更多额外的信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有的金融机构刚披露了审计师出具的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随即又宣布陷入了财务困境。越来越多人开始质疑注册会计师工作的有效性。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国家开始着手研究审计准则改革的必要性。我国一直紧跟国际发展,至2016年底,公布了新的审计准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以提高审计报告中的信息含量,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额外信息。新审计准则2017年1月1日起在A+H股率先实行,2018年在所有上市板块全面实行。基于此,本文通过对2018年新审计准则实行后创业板的审计报告进行分析,以研究新审计准则在创业板的实施情况。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法,首先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进行介绍,对审计准则的改革背景进行探讨,介绍我国审计准则改革中关键审计事项的概念、具体内容、发展历程和本文的理论基础,再以2018年注册会计师对创业板公司出具的审计报告为研究对象,对创业板公司审计报告中所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进行总体情况汇总,从关键审计事项段披露的原因、审计应对方式、是否涉及单独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对审计准则改革后创业板关键审计事项的个性化信息含量及实施情况得出结论,最后对投资者、注册会计师和监管方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通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为:相较于传统的审计报告模式,新审计准则下对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财务报告中公司的个性化信息含量,提高信息含量的透明度,但是总体来说,创业板中各公司披露的个性化信息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创业板公司对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具有集中性,沟通关键审计事项会带来审计成本的提高,从而带来审计费用一定程度上的增加。创业板中各行业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性质体现出了一定的行业特征,但是总体来说行业特征不明显。创业板中大部分公司对关键审计事项的选取原因能体现审计准则的要求,但是也有部分企业未能按照准则的核心思想进行披露。审计应对方式基本能够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原因相对应,创业板公司中对关键审计事项段的描述大部分能体现其公司本身的特点,但是也有部分公司模板化痕迹较为严重。
秦鲁[9](2018)在《创业板IPO审计失败防范体系研究 ——以欣泰电气案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年8月28日,欣泰电气正式退出A股市场。至此,公司坐实了“创业板退市第一股”的位置,也成为了 A股市场首家因欺诈发行而退市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不难看出,欣泰电气的案例表明了证监会对欺诈上市的零容忍和规范资本市场的决心,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较主板及中小板而言,创业板为市场上具有发展潜能但缺乏融资渠道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机遇。并且,比起股本、盈利能力等指标,创业板市场更注重公司的成长性与创新能力,因此其上市条件相对不高,也就具有较高的固有风险。一旦审计师及审计机构在执业中让风险失控,就极有可能导致IPO项目的审计失败。而审计失败不仅使得报表使用者的利益受损,还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例如,让投资者和社会大众对审计单位及审计人员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产生怀疑,同时对证券市场丧失信心,以及不真实的运营数据可能令政策的制定出现偏颇等等。所以,如何防范审计失败屡屡发生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明晰审计失败出现的成因;第二,结合具体的审计失败案例进行创业板IPO审计失败防范体系的构建。本文研究分为如下几个部分。首先,展示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给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二,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更全面的了解了审计失败的研究情况;第三,进行文献综述,并总结审计失败的相关理论、概念定义,为后文的案例分析奠定基础;第四,分析了创业板IPO的审计特点,并总结了创业板IPO审计现状及创业板IPO审计失败的成因;第五,详细分析了欣泰电气欺诈上市案,探讨了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同时得出了案例的启示与教训,以及审计失败带来的一系列的不良影响;最后,完成了创业板IPO审计失败防范体系的构建,若要防范审计失败再次发生,不止需要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严格执行程序、做好质量控制,发挥好自己在预防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审计执业环境等配套机制的构建也可谓意义重大。
倪伟[10](2018)在《创业板IPO审计风险及其对策 ——基于关联方审计视角的多案例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创业板开板以来,各类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创业板IPO满足了其融资需求,并借助资本的力量让企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然而,创业板在完善资本市场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相当大的风险。一方面,由于创业板上市条件的特点,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创业板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技术迭代风险,而较小的企业规模也意味着其抵御风险冲击的力量有限,因此总体表现出高成长和高风险的特性。另一方面,创业板拟上市公司通常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公司治理结构也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财务舞弊尤其是关联方交易舞弊的机会相比于成熟的中大型上市公司更多。在合理监管下有序进行的关联方交易可以为创业板IPO公司降低交易成本、改善利润。但一旦摆脱监管,关联方交易因为其难以审查的特性,为拟上市公司借助财务舞弊手段达到上市条件创造了机会。这种舞弊行为在给正常的资本市场运作带来干扰的同时,还会让投资者在内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因财务报表的虚假陈述而蒙受损失,给投资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保障创业板上市公司质量,作为创业板IPO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联方审计,将通过限制关联方交易舞弊等事前监督、事后核查的审计手段,对保证IPO整体审计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论文在分析创业板IPO审计风险成因以及关联方审计风险的成因的基础上,从关联方审计的角度提出了控制创业板IPO审计风险的对策和建议。本文主要针对创业板IPO审计失败的两个案例中的关联方交易事件进行探析,在对创业板IPO风险以及关联方审计风险的背景介绍后,以关联方交易审计的角度为出发点,并结合两个案例中交易舞弊的本质特征,应用舞弊三角理论以及财务数据分析方式识别出案例公司的关联方审计风险,并归纳出注册会计师未能识别关联方风险的原因。再基于案例中关联方交易审计过程中的漏洞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关联方审计风险应对失败的成因。最后在探究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界定的内在缺陷,了解关联方交易的实质及相关审计风险等基础上,从关联方角度研究了案例中创业板IPO关联方审计风险的问题。并依据我国目前关联方财务舞弊审计的实际情况,提出控制关联方审计风险的相关优化建议,总结出通过提升关联方审计质量来控制创业板IPO总体审计质量的对策。
二、创业板公司审计问题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业板公司审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研究 ——以科融环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现状 |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审计风险理论研究 |
2.1.2 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
2.1.3 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研究 |
2.1.4 概括性评论 |
2.2 理论基础 |
2.2.1 审计风险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4 舞弊动因理论 |
3 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识别 |
3.1 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特点 |
3.1.1 创业板市场特点 |
3.1.2 创业板企业特点 |
3.2 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 |
3.2.1 创业板上市公司违规现状 |
3.2.2 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点 |
4 科融环境公司审计风险识别 |
4.1 科融环境公司案例分析整体框架 |
4.2 科融环境公司案例概况 |
4.2.1 科融环境公司案例背景 |
4.2.2 科融环境公司违规情况 |
4.2.3 科融环境公司处罚情况 |
4.2.4 会计事务所收警示函 |
4.3 科融环境公司重大错报风险识别 |
4.3.1 科融环境公司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识别 |
4.3.2 科融环境公司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识别 |
4.4 科融环境企业检查风险识别 |
4.4.1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缺陷 |
4.4.2 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
4.4.3 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 |
5 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应对措施 |
5.1 注册会计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 |
5.1.1 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外部环境审计风险的应对 |
5.1.2 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审计风险的应对 |
5.1.3 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应对 |
5.1.4 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持续经营审计风险的应对 |
5.2 注册会计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检查风险的应对 |
5.2.1 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
5.2.2 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
5.2.3 严格控制审计程序的执行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创业板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研究 ——基于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审计风险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创业板审计风险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重点和研究难点 |
1.4.1 研究重点 |
1.4.2 研究难点 |
1.5 拟创新点和不足 |
1.5.1 拟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审计风险的定义 |
2.1.2 审计风险模型 |
2.2 理论依据 |
2.2.1 委托代理关系与非对称信息理论 |
2.2.2 理性经济人理论 |
第3章 创业板制度及其上市公司特点分析 |
3.1 我国创业板的发展历程 |
3.2 创业板制度特点—基于主板市场对比分析 |
3.2.1 创业板上市条件分析 |
3.2.2 创业板退市制度分析 |
3.3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基于历史数据分析 |
3.3.1 公司集中于高新技术行业 |
3.3.2 公司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 |
3.3.3 公司具有高收益性 |
3.3.4 公司股权结构更为集中 |
3.3.5 多重委托代理关系错位 |
第4章 金亚科技案例审计风险识别 |
4.1 案例回顾 |
4.1.1 金亚科技简介 |
4.1.2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
4.1.3 事件回顾 |
4.2 金亚科技审计风险识别 |
4.2.1 识别金亚科技行业环境风险 |
4.2.2 识别金亚科技持续经营风险 |
4.2.3 识别金亚科技内部控制风险 |
4.2.4 识别金亚科技重大错报风险 |
第5章 金亚科技案例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
5.1 基于审计主体角度分析 |
5.1.1 创业板审计业务中形成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错位” |
5.1.2 相关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 |
5.1.3 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
5.2 基于审计客体角度分析 |
5.2.1 公司持续经营风险驱动管理层造假 |
5.2.2 董事长一股独大致使内部控制失效 |
5.3 基于监管部门角度分析 |
5.3.1 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 |
5.3.2 处罚力度较小 |
5.4 案例启示 |
第6章 创业板审计风险防范策略 |
6.1 基于审计主体角度的防范策略 |
6.1.1 保持相关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
6.1.2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 |
6.1.3 关注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
6.1.4 重视公司内部控制审计 |
6.2 基于审计客体角度的防范策略 |
6.2.1 改善公司股权结构 |
6.2.2 充分发挥监事会的职能 |
6.3 基于监管部门角度的防范策略 |
6.3.1 提高违法成本 |
6.3.2 改进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制度 |
6.3.3 完善监督检查手段 |
6.3.4 强化社会监督机制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业绩预告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业绩预告影响决策者行为的经济后果研究 |
1.3.2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2 业绩预告对审计收费影响的理论分析 |
2.1 业绩预告 |
2.1.1 业绩预告制度 |
2.1.2 业绩预告质量特征 |
2.2 是否披露业绩预告对审计收费影响的理论分析 |
2.3 业绩预告质量特征对审计收费影响的理论分析 |
2.3.1 是否修正业绩预告对审计收费影响的理论分析 |
2.3.2 业绩预告偏离度对审计收费影响的理论分析 |
3 业绩预告对审计收费影响的实证研究设计 |
3.1 研究假设 |
3.1.1 是否披露业绩预告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
3.1.2 业绩预告质量特征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
3.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3.2.1 样本选择 |
3.2.2 数据来源 |
3.3 变量选取和模型构建 |
3.3.1 被解释变量 |
3.3.2 解释变量 |
3.3.3 控制变量 |
3.3.4 模型构建 |
4 业绩预告对审计收费影响的实证检验 |
4.1 描述性统计 |
4.2 相关性分析 |
4.2.1 是否披露业绩预告模型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
4.2.2 是否修正业绩预告模型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
4.2.3 业绩预告偏离度模型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
4.3 独立样本T检验 |
4.3.1 是否披露业绩预告的独立样本T检验 |
4.3.2 是否修正业绩预告的独立样本T检验 |
4.4 是否披露业绩预告对审计收费影响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4.4.1 对上市公司披露业绩预告的进一步分析 |
4.4.2 对不同上市板块披露业绩预告公司的进一步分析 |
4.5 业绩预告质量特征对审计收费影响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4.5.1 是否修正业绩预告对审计收费影响的回归分析 |
4.5.2 业绩预告偏离度对审计收费影响的回归分析 |
4.5.3 检验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对业绩预告质量与审计收费关系的影响 |
4.6 稳健性检验 |
4.6.1 是否披露业绩预告对审计收费影响的稳健性检验 |
4.6.2 是否修正业绩预告对审计收费影响的稳健性检验 |
4.6.3 业绩预告偏离度对审计收费影响的稳健性检验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2.1 注册会计师层面的对策建议 |
5.2.2 上市公司层面的对策建议 |
5.2.3 监管机构层面的对策建议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5.3.1 本文的研究不足 |
5.3.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4)基于舞弊三角模型的创业板公司IPO舞弊研究 ——以欣泰电气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 |
2.1 财务舞弊相关概念 |
2.1.1 财务舞弊的含义 |
2.1.2 财务舞弊手段 |
2.1.3 财务舞弊识别 |
2.1.4 财务舞弊后果 |
2.2 文献综述 |
2.2.1 对于财务舞弊动因的研究 |
2.2.2 对于财务舞弊手段的研究 |
2.2.3 对于财务舞弊识别的研究 |
2.2.4 对于财务舞弊治理与防范的研究 |
2.2.5 文献评述 |
3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 |
3.1 创业板公司的市场特征 |
3.1.1 上市条件 |
3.1.2 无形资产 |
3.1.3 主营业务 |
3.1.4 发审程序 |
3.1.5 信息披露 |
3.2 创业板公司财务舞弊的特征 |
4 案例分析 |
4.1 案例介绍 |
4.1.1 公司简介 |
4.1.2 股权结构 |
4.1.3 IPO过程 |
4.2 舞弊手段分析 |
4.2.1 虚构应收账款等的回收 |
4.2.2 少计成本 |
4.2.3 隐瞒重大事项 |
4.3 财务舞弊的识别 |
4.3.1 资产负债表分析 |
4.3.2 利润表分析 |
4.3.3 现金流量表分析 |
4.3.4 财务指标分析 |
4.3.5 非财务信息分析 |
4.4 基于舞弊三角模型的动因分析 |
4.4.1 动机与压力 |
4.4.2 机会 |
4.4.3 态度或借口 |
5 基于舞弊三角模型下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舞弊的防范 |
5.1 减缓舞弊压力 |
5.1.1 提高管理层基本素养 |
5.1.2 调整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
5.1.3 融资途径应该变得更加多样化 |
5.2 杜绝舞弊机会 |
5.2.1 内部控制方面 |
5.2.2 外部环境方面 |
5.3 消除舞弊借口 |
6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研究 ——以立信审计金亚科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创业板审计风险相关研究 |
1.3.2 导致审计失败影响的因素和结果相关研究 |
1.3.3 证监会行政处罚相关研究 |
1.3.4 金亚科技案例相关研究 |
1.3.5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审计失败 |
2.2 审计失败的理论分析 |
2.2.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
2.2.2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 |
2.2.3 基于审计冲突理论的分析 |
3 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情况及审计失败原因 |
3.1 创业板上市公司特点 |
3.1.1 行业以高新技术为主 |
3.1.2 高风险性与高收益性 |
3.2 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情况 |
3.2.1 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问题较为突出 |
3.2.2 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集中发生在部分事务所 |
3.2.3 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影响愈加严重 |
3.3 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原因 |
3.3.1 注册会计师人为省略必要审计程序 |
3.3.2 与创业板公司自身特点有关 |
3.3.3 外部监管和惩罚力度较轻 |
4 立信审计金亚科技案例介绍 |
4.1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
4.2 金亚科技简介 |
4.3 案例回顾 |
4.3.1 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手段 |
4.3.2 证监会对立信所的处罚结果 |
5 立信审计金亚科技失败的原因分析 |
5.1 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原因 |
5.1.1 审计风险评估不到位 |
5.1.2 审计程序执行不充足 |
5.1.3 审计质量控制不充足 |
5.1.4 缺乏足够职业怀疑态度 |
5.2 企业自身的原因 |
5.2.1 企业具有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 |
5.2.2 企业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不真实 |
5.3 监管环境的原因 |
5.3.1 创业板监管制度不完善 |
5.3.2 处罚力度小 |
6 研究建议与研究结论 |
6.1 研究建议 |
6.1.1 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角度防范审计失败的建议 |
6.1.2 创业板公司自身角度防范审计失败的建议 |
6.1.3 监管环境角度防范审计失败的建议 |
6.2 研究结论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6)尔康制药财务舞弊及其审计失败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财务舞弊 |
2.1.1 财务舞弊的概念 |
2.1.2 财务舞弊的动因理论 |
2.2 审计失败 |
2.2.1 审计失败的概念 |
2.2.2 审计失败的理论解释 |
2.3 审计失败与财务舞弊的关系 |
2.3.1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舞弊中的审计责任 |
2.3.2 注册会计师财务舞弊揭示责任不到位的原因 |
第三章 尔康制药财务舞弊及其审计失败案例描述 |
3.1 行业背景 |
3.1.1 创业板发展特征 |
3.1.2 创业板审计风险 |
3.2 公司简介 |
3.3 案例回顾 |
第四章 尔康制药财务舞弊及其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
4.1 尔康制药财务舞弊分析 |
4.1.1 尔康制药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
4.1.2 尔康制药财务舞弊动因分析 |
4.1.3 尔康制药财务舞弊后果分析 |
4.2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原因分析 |
4.2.1 审计失败主观原因分析 |
4.2.2 审计失败客观原因分析 |
4.2.3 审计失败后果分析 |
4.3 尔康制药审计失败与财务舞弊的关系 |
4.3.1 财务舞弊手段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责任的关系 |
4.3.2 财务舞弊动因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责任的关系 |
第五章 案例启示与相关建议 |
5.1 案例启示 |
5.2 上市公司的改善建议 |
5.2.1 制定合理的经营目标 |
5.2.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考虑匿名举报机制 |
5.2.3 加强对海外子公司的内部审计 |
5.3 注册会计师的改善建议 |
5.3.1 正确评估创业板企业的审计风险 |
5.3.2 合理设计审计程序,重点审计内部控制 |
5.3.3 建立专门机构对海外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
5.3.4 设计合理的关联方审计程序,采用Bibexcel软件识别关联企业 |
5.3.5 加强自身能力,保持审计独立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创业板IPO项目审计风险及防控研究 ——以D事务所审计Y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四)创新点 |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三、创业板IPO项目审计风险分析 |
(一)创业板IPO项目主要审计风险 |
(二)创业板IPO项目审计风险来源 |
(三)创业板IPO项目审计风险特征 |
四、创业板IPO项目审计风险案例分析 |
(一)D所对Y公司IPO项目审计案例背景介绍 |
(二)D所对Y公司IPO项目审计风险控制流程 |
(三)D所对Y公司IPO项目审计风险评估应对 |
(四)D所对Y公司IPO项目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
五、创业板IPO项目审计风险防控措施 |
(一)规范业务承接标准,谨慎选择审计客户 |
(二)投入更多人力资源,扩大风险评估范围 |
(三)完善总体应对措施,实施好进一步程序 |
(四)保障审计的独立性,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
(五)提高审计合谋成本,变更行业监管模式 |
六、结论与不足 |
(一)主要结论 |
(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关键审计事项段个性化信息含量分析研究 ——以创业板上市公司2017年度审计报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
1.2.2 审计期望差距 |
1.2.3 审计准则改革的必要性 |
1.2.4 国内外关键审计事项实施情况 |
1.2.5 文献评述 |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
1.3.1 论文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2 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相关理论分析 |
2.1 关键审计事项出台的背景分析及发展历程 |
2.2 关键审计事项的界定及特点 |
2.3 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的理论基础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2 投资决策理论 |
2.3.3 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披露 |
3 2017年创业板年报审计关键审计事项总体披露情况 |
3.1 2017年创业板年报审计情况分析 |
3.2 2017年创业板关键审计事项总体披露情况 |
3.2.1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总体数量分布 |
3.2.2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内容分析 |
3.2.3 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与审计收费 |
3.2.4 创业板上市公司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特征分析 |
4 2017年创业板年报审计关键审计事项段个性化信息含量分析 |
4.1 关键审计事项段实例分析 |
4.1.1 关键审计事项所列披露原因实例分析 |
4.1.2 关键审计事项所列审计应对方法实例分析 |
4.2 关键审计事项段个性化信息含量分析 |
4.2.1 个性化信息定义 |
4.2.2 关键审计事项段中个性化信息分析 |
4.3 关键审计事项段个性化信息含量评价 |
5 资本市场各方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应对措施 |
5.1 对注册会计师的建议 |
5.2 对投资者的建议 |
5.3 对监管方的建议 |
6 结论 |
6.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6.2 可能的创新 |
6.3 本文的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创业板IPO审计失败防范体系研究 ——以欣泰电气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思路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对IPO财务造假动机及方法的研究 |
2.1.2 审计失败成因的相关研究 |
2.1.3 防范审计失败再发生的应对策略 |
2.1.4 概括性评论 |
2.2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界定 |
2.2.1 审计失败的涵义 |
2.2.2 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 |
2.2.3 审计失败相关理论 |
3 我国创业板IPO项目审计现状分析 |
3.1 创业板IPO条件 |
3.2 创业板公司特点 |
3.2.1 相对集中的行业分布 |
3.2.2 高成长性与高度前瞻性 |
3.2.3 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 |
3.3 创业板IPO审计特点 |
3.3.1 多重审计委托代理关系 |
3.3.2 复杂严格的监管体系,较长的审计周期 |
3.3.3 审计市场的竞争环境过于激烈 |
3.4 创业板IPO审计失败现状 |
3.4.1 审计失败与常用的财务造假方式呈现高度相关性 |
3.4.2 审计失败案的公司几乎均由本地事务所进行审计 |
3.4.3 并非事务所规模越大就越不易发生审计失败 |
3.5 创业板IPO审计失败成因 |
3.5.1 直接原因 |
3.5.2 间接原因 |
4 欣泰电气事件案例分析 |
4.1 公司简介与事件回顾 |
4.1.1 公司简介 |
4.1.2 公司欺诈上市事件回顾 |
4.2 欣泰电气财务造假行为分析 |
4.2.1 公司财务舞弊手段 |
4.2.2 公司财务造假的内在动因与客观条件 |
4.3 欣泰电气IPO项目审计失败的成因 |
4.3.1 直接原因 |
4.3.2 间接原因 |
4.4 案例的启示与教训 |
4.4.1 案例启示 |
4.4.2 案例教训 |
5 创业板IPO审计失败的防范体系构建 |
5.1 体系设计原则与目标 |
5.1.1 体系设计原则 |
5.1.2 体系设计目标 |
5.2 创业板IPO审计失败防范体系的结构与内容 |
5.2.1 情况初探 |
5.2.2 问题诊断 |
5.2.3 风险预警 |
5.2.4 质量控制 |
5.2.5 信息公开 |
5.3 创业板IPO审计失败防范体系的配套机制 |
5.3.1 选拔优秀人才,提升审计技术 |
5.3.2 完善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 |
5.3.3 继续加强协会监督与管理,强化服务功能 |
5.3.4 部门间充分协调沟通,提升监督的效度与透明度 |
5.3.5 增大违法成本、建立诚信档案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创业板IPO审计风险及其对策 ——基于关联方审计视角的多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文献回顾 |
1.2.1 IPO审计风险的文献回顾 |
1.2.2 关联方审计风险的文献回顾 |
1.2.3 概括性评论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意义 |
1.4.2 创新点 |
1.5 结构安排 |
2 审计风险的定义以及相关理论 |
2.1 审计风险、关联方以及关联交易的定义 |
2.1.1 审计风险的定义 |
2.1.2 关联方界定 |
2.1.3 关联交易界定 |
2.2 相关理论 |
2.2.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2.2.2 舞弊三角理论 |
3 创业板IPO审计的特点以及风险 |
3.1 创业板以及创业板IPO审计的基本特点 |
3.1.1 创业板概况与创业板IPO审计失败的代表性 |
3.1.2 创业板公司IPO审计风险的特点 |
3.1.3 关联方审计在创业板IPO审计中的重要性 |
3.2 创业板IPO审计风险中的关联方审计风险 |
3.2.1 关联方审计风险的特点 |
3.2.2 创业板IPO审计中关联方审计风险成因 |
4 由创业板IPO审计失败案例看关联方审计风险成因 |
4.1 案例简介 |
4.1.1 新大地 |
4.1.2 欣泰电气 |
4.1.3 小结 |
4.2 案例中关联方审计风险识别与评估 |
4.2.1 财务报表层面存在的关联方审计风险 |
4.2.2 认定层面存在的关联方审计风险 |
4.2.3 注册会计师未能合理识别关联方审计风险及其原因 |
4.3 注册会计师风险应对失败的结果及其成因 |
4.3.1 风险应对的审计程序及结果 |
4.3.2 风险应对失败的成因 |
4.3.3 审计合谋的可能性 |
5 控制创业板IPO审计风险对策——以关联方审计为角度 |
5.1 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
5.1.1 提升关联方审计风险识别能力的对策 |
5.1.2 提升关联方审计风险应对能力的对策 |
5.2 拟创业板IPO企业层面 |
5.3 监管层面 |
5.3.1 企业会计准则方面 |
5.3.2 审计准则方面 |
5.3.3 法律法规方面 |
6 结论 |
6.1 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创业板公司审计问题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研究 ——以科融环境为例[D]. 孙诗桐.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2]创业板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研究 ——基于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例[D]. 董馨妮. 南昌大学, 2020(01)
- [3]业绩预告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D]. 曹文颖.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 [4]基于舞弊三角模型的创业板公司IPO舞弊研究 ——以欣泰电气为例[D]. 闫昱. 广州大学, 2019(01)
- [5]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研究 ——以立信审计金亚科技为例[D]. 王海棠. 河北经贸大学, 2019(08)
- [6]尔康制药财务舞弊及其审计失败案例研究[D]. 施卉.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7]创业板IPO项目审计风险及防控研究 ——以D事务所审计Y公司为例[D]. 叶爽.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8]关键审计事项段个性化信息含量分析研究 ——以创业板上市公司2017年度审计报告为例[D]. 刘俊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9]创业板IPO审计失败防范体系研究 ——以欣泰电气案为例[D]. 秦鲁.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1)
- [10]创业板IPO审计风险及其对策 ——基于关联方审计视角的多案例研究[D]. 倪伟.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