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WebGIS的铁路运输调度数字信息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宋鹏展[1](2020)在《SH轨道交通集团信息化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信息系统已成为不可分割的、在线的、互动工具,深深融入大型组织的运营中。信息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的经济特性,信息化战略也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铁路行业正经历着重大变革。2018年底,国家铁路完成政企分离,正式开始国家铁路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此举,进一步加速了铁路行业市场化的进程。SH轨道交通集团作为一个省属地方铁路企业,在市场化的进程中正面临着众多问题。其中,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也是SH轨道交通集团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次研究以SH轨道交通集团信息化战略为对象,首先,对信息化战略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其次,通过使用PEST和SWOT分析工具对SH轨道交通集团信息化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并分析出SH轨道交通集团信息化应采取增长型发展战略。再次,基于价值链分析(VCA)、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对SH轨道交通集团信息化战略需求进行分析,并使用关键成功因素法(CSF)识别SH轨道交通集团信息化关键成功因素,通过识别出的关键成功因素反向对采用SST分析的信息化战略需求进行验证评估,验证采用SST分析的结果。最后,基于分析出的信息化战略需求,对SH轨道交通集团的信息化应用进行设计,并提出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通过本次研究对SH轨道交通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若干合理化建议,对其信息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芸鹏[2](2020)在《高速铁路调度人员作业风险管控智能化平台设计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近十年,我国高速铁路迅速扩张,每年的新建高铁线路逐年增长,行车密度不断增加,高速铁路调度人员的作业风险随着发展也是逐年递增,同时行车安全又是高速铁路最重要的安全要求。增加管控高铁调度人员作业风险的措施,势必要有所提高。提高管控措施除了增加人的把控外,采用技术手段同样不可或缺。调度集中系统(Centralized Traffic Control system,简称CTC)是高铁调度人员在日常指挥行车中使用的重要人机交互行车调度指挥系统,从CTC中采集调度人员的日常操作并加以分析是管理作业风险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对高速铁路调度作业风险进行分析,定量、定性地分析了日常调度人员的在使用CTC系统中大的作业行为风险。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设计作业风险管控平台;从安全性、智能化两个方面对既有CTC系统进行合理优化升级;采用计算机、生物识别等技术实现作业风险管控智能化平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调度人员的作业风险进行全方位的把控,减轻调度管理人员的安全压力,使高铁行车更加安全。本文的主要研究包括:(1)研究调度人员在使用CTC系统中的作业风险,并对作业风险进行分析。采用模糊性数学理论把调度人员的作业风险按等级划分。(2)研究作业风险管控平台的总体结构,对作业风险项目建立信息数据管理专用的数据库。(3)对作业风险项目分类汇总,并以图/表的形式显示,使调度人员更加直观、清晰的对作业风险进行管控,使得一堆杂乱无章的风险信息关联在一起,更能快速的发现管理中的漏洞。(4)研究生物识别系统,在登入系统或需要操作输入密码的作业风险时进行人脸识别,方便调度人员及管理人员日常操作,同时更好的把控操作人员的实时信息。(5)研究风险把控策略,对一些可以提前防范的作业风险,通过平台增加策略禁止调度人员操作,将作业风险降低至零。(6)研究CTC系统基础数据信息和报警信息,对现有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将更多作业风险项目输入作业风险管控平台,更全面的掌握调度人员作业风险。
王庆丰[3](2019)在《M局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迁移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当今时代,企业能否通过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提高管理运营水平已成为评价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我国国有铁路企业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大量信息系统陆续在运输组织、客货营销、安全生产以及经营管理等环节扮演重要角色。但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业务应用场景的日益复杂,系统需要不断地升级或重建来改善各项功能和效率,而信息系统迁移正是这个过程中一项无法回避的工作。目前,国有铁路的信息系统迁移项目长期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重建设轻维护”、“重应用轻安全”等现象,迁移管理模式粗放、缺乏科学规范的保障机制。同时铁路信息系统可能涉及运输安全、服务地域范围广阔、24/7/365不间断运行、业务流程复杂等特点使迁移工作面临着巨大风险。因此铁路企业有必要尽快通过项目风险管理来改善信息系统的迁移成功率。本文以PMBOK项目风险管理作为理论基础,对M局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TDMS)迁移各个阶段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运用专家访谈和WBS-RBS矩阵辨识出团队、时间、数据、技术、实施五类风险和十八个相关风险因素;随后通过问卷调查、风险概率—影响矩阵和层次分析法进一步研究项目风险因素的风险值和重要程度排序;最后结合铁路企业实际情况和系统特点提出迁移项目的风险应对和风险监督。这次研究有助于促进项目风险管理在铁路信息系统迁移的应用和实践,提高铁路信息化项目的风险管理意识,同时为日后同行业的其它信息系统迁移风险管理提供经验和参考。
敖博文[4](2019)在《钢铁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监督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钢铁企业的铁路运输承担着本企业内部及其它相关企业的生产资料及产品的运输任务,铁路网遍及整个企业,各站场分布分散、距离较远,原有的调度指挥模式是调度员通过电话了解各站场的作业、设备等信息,决策慢,效率低。本钢作为一家有百年历史的老企业,铁路运输中生产指挥条件与生产指挥效率、质量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制约了本钢铁路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改善生产指挥条件,实施铁路调度监督系统迫在眉睫。本文设计的运输部调度监督系统,目的是在于监督和管理。由于国家高铁行业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轨道,越来越密集的车次,越来越高的车速,因而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本文的监督系统是融合了多项数据技术和通信技术,在铁路信号的基础上加以监督和管理。在充分考虑了现场实际情况后,该系统采用了既安全可靠又有较高性价比的无线数据传输方式。该系统的具体作业流程是:利用数据采集技术得到各站场的具体信息,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的方式传输到远程局域网的服务器上,服务器应用数据库技术在局域网用户的显示终端上实时显示各站场的信息。该系统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系统硬件模块化,当轨道、道岔和信号机等信号设备增加或减少时可以方便的通过增加或减少采集板来实现。系统软件可组态,当站场信号设备发生改变时只需要输入改变信息,而不需重新编程。无需固定站场的总数,可随需要自行设置,且通讯是采用了无线通讯,在新增站场时无需铺设通讯线路,只要增加子站电台,即可通过软件组态实现新站点的信息传输和显示。针对无线通讯采用独特的信息编码使系统通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通过本文中的改进方法,该系统实现了预期目标,能实时、准确、真实地为调度员提供现场信息,相较于传统方法,效率更高、服务质量更好。
李育家[5](2019)在《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路局”或“广州局集团”)管内,石长铁路是该铁路局有史以来第一条在单线半自动闭塞、非电气化铁路基础上,进行增建第二线并同步进行自动闭塞和电气化改造的既有线铁路。增建、改造完成后,湖南省政府和广州局集团随即又在该线路上开行了时速160km/h动车组列车,这在全路都属首创。论文以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的管理过程和内容,并讨论了施工计划管理对施工维修作业安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施工现场协调等问题。论文分别绘制了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作业流程示意图、人工铺轨施工工艺流程图等,以上图示从作业流程和施工工艺的角度,剖析施工作业过程,使施工方案制订、施工计划安排结合施工作业过程。具体做法为,根据施工工艺测算单项施工所需天窗时分,如某一项施工在实施过程中,在非天窗调整日进行施工作业时,其在一个天窗点内作业所需时分大于施工所在线路(分繁忙干线和干线)图定天窗时分(石长铁路属干线,图定天窗时分为施工天窗180分钟、维修天窗120分钟)。原则上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输施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广州局集团公司施工办”,由广州局集团运输部负责日常管理)施工月计划管理工程师会要求施工单位重新优化施工方案和作业流程,完善施工工艺,分劈单个天窗日施工工作量,压缩单次施工要点时分。当然,如果施工单位在分劈优化后,单次施工天窗所需时分确实无法小于图定天窗时分的,由广州局集团公司施工办召集相关部门和单位召开专项施工计划协调会,根据会议研究结果,按规定由广州局集团公司施工办向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调度部拍发请示电报。本文基于施工计划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信息化、大数据化为发展背景,通过分析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施工计划管理规章体系、优化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严格施工延点考核促施工计划兑现、加强石长铁路开行动车组后施工计划管理、提高安排施工计划的服务意识等角度,提出了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优化建议与举措。作者寄希望通过对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及优化研究,在预防石长铁路施工、行车事故,提高施工效率、区间使用率和天窗综合利用率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陆帅[6](2017)在《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 ——调度指挥子系统的设计》文中指出铁路运输作为企业铁路生产线上的重要一部分,承担着钢铁企业生产的原材料的运输工作、半成品的倒运工作及成品的外发工作,在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由于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着钢铁产量急剧上升、人员结构繁杂等问题,目前落后的人工作业方式已经很难满足新一轮的发展需求,所以钢铁企业需要对传统落后的作业方式做出新的改变,提高钢铁企业生产效率。钢铁企业的运输调度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文提出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改造传统落后的人工指挥调度作业的设计思路,论文以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具体建设项目为核心,深入研究运输调度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数据库技术、可靠性分析、系统备份与还原、计算机容错技术等,并详细论述了各子系统的实施方案,重点研究了调度指挥系统和调度计划无线传输系统。结合某钢铁企业运输生产的实际需求分析,设计开发了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并将系统划分成现车管理、车号识别、设备管理、调度计划无线传输、报表统计、调度指挥等子系统。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调度指挥子系统的需求计划分析以及系统的主要作业流程。主要有联办接车、装卸车、进出厂、进出站、厂内倒运——装卸、计量作业、调车作业计划管理等作业流程。最后在总结某钢铁企业铁路生产运输作业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上述研究成果设计研发了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以行车调度指挥为核心,读取车号识别系统中车辆信息,整合既有系统信息,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因此,调度工作人员通过对运输调度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在任何时刻都能够及时了解企业铁路生产过程中车辆的实时状态和位置等信息,并对列车车辆运送的货物进行实时跟踪管理,掌握运输过程中的实时动态。本文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某钢铁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中,使该钢铁企业实现在铁路生产运输全过程中的作业无纸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减少了路局车辆在企业内部铁路中的停留时间(即局停时);缩短机车周转时间,提高机车运转率;加速货物运转;最终实现了提高企业铁路生产运输效率的目的。系统的成功应用充分验证了本文提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先进性,也充分验证了系统在设计开发过程中的可靠性与合理性。
王越[7](2016)在《基于WebGIS的河北省铁路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铁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加强对铁路运输系统的信息管理,通过数据和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是我国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河北省铁路运输体系规模较大,情况复杂,在数据管理和网络科学分析方面,传统的数据库和地图方式已经逐渐无法适应。因此,建立河北省铁路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对河北省铁路信息数据进行现代化综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河北省铁路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采用基于SuperMap IS.NET的WebGIS技术进行开发,通过地图操作、统计查询和辅助决策三大功能模块,使用户能够快速的浏览、查询相关铁路信息。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介绍了论文选题背景和系统研究意义,对地理信息系统在铁路方面应用的国内外发展状况进行了说明,并阐述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2、概述了WebGIS技术与铁路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比较当前几种主要的WebGIS开发平台,说明了选择SuperMap IS.NET作为本系统开发平台的原因,并对系统开发中的用到的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异步数据交换和空间数据库引擎SuperMap SDX+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3、论述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原则,提出了河北省铁路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介绍了系统的开发环境,完成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开发了地图操作、统计查询和辅助决策三大功能模块,描述了各模块的主要功能,详细说明了各模块的开发过程。4、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界面,通过实例验证了系统三大模块的运行效果并对运行结果进行了说明。
梁朝辉[8](2015)在《城际铁路CTC中心系统实施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际铁路,是指专门服务于相邻城市间或城市群,旅客列车设计速度200km/h及以下的快速、便捷、高密度客运专线铁路。目前全国范围各区域城际铁路正在加紧规划和建设,如珠三角城际铁路网、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等,区域城际铁路具有独立组网、独立运营、采用CTCS2+ATO模式控车、线路相对距离短、可实现公交化开行、换乘方便等特点。为了满足城际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的需求,本论文结合城际铁路运营管理特点,从城际铁路CTC中心系统的功能需求,尤其是区别于国铁客运专线的一些显着特点,以CTC中心系统的实施方案、系统设备软硬件配置及功能实现等关键技术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和研究适用于CTCS2+ATO模式的城际铁路CTC中心系统实施方案的关键技术,梳理房屋、电力、通信等配套需求,研究提出了城际铁路CTC系统总体技术方案、软硬件配置方案、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方案、与其他系统集成技术方案、设备运用环境设计方案以及综合维护管理技术方案,其成果对城际铁路CTC中心系统的方案设计及工程实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曹晓云[9](2011)在《包神铁路智能调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铁路智能运输调度系统是构造现代铁路运输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核心基础就是信息技术,现代铁路运输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实现信息的获取、信息流的传输和信息的共享。包神铁路目前面临大规模的扩能改造和运量激增的巨大压力,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传统指挥调度模式的变化是公司的战略决策,本文就是围绕这一思路开展研究工作的。论文首先介绍了铁路智能运输调度系统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包神铁路智能运输调度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组成,主要包括铁路信号计算机联锁、环境监测、综合调度、车站调度和物流信息五个子系统模块,并详细描述综合调度与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其次,提出了包神铁路智能调度系统的体系架构、功能和工作流程,阐明了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综合调度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明确了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从而实现了各子系统之间信息流程的设计。最后,对行调子系统进行软件模块化设计,阐明系统实现的功能方法和措施,从而实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的目的。
雷友诚[10](2011)在《大型有色冶炼企业铁路运输智能优化调度方法及应用》文中指出铁路运输是大型有色冶炼企业的大动脉,它肩负着运送物资保障生产的重任,在有色冶炼企业物流环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有色冶炼企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物料的运输量迅猛增加,而我国有色冶炼企业铁路规模偏小,铁路布局、调度方式与企业生产方式密切相关,具有各站场分布分散、调车以小运转作业为主、铁路线路短、自备车与租用车混合编组等特点,并存在检斤作业滞留罚金等问题,使得企业铁路运输调度作业问题较复杂、难度大。目前,我国有色冶炼企业铁路大多以人工调度为主,使得货运站长期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容易导致列车运行效率低,物料运输不及时问题,甚至出现堵车、安全事故等现象,严重制约了有色冶炼企业发展。因此,针对大型有色冶炼企业货运铁路特点,研究有色冶炼企业货运站列车的编组与调度方法,对缩短车辆周转时间,避免滞留罚金问题,提高我国有色冶炼企业的铁路货运组织作业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在分析研究大型有色冶炼企业铁路运输作业特点的基础上,依据企业铁路运输编解作业、取送车作业及调车计划编制需求,建立了铁路运输调度模型,并研究了基于蚁群交互式优化算法的铁路调度优化方法,提出了企业铁路调车计划编制优化方法和不同布局的企业铁路取送车作业优化方法,成功应用于企业铁路运输智能调度系统中。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性成果包括:(1)针对有色冶炼企业铁路运输网调度过程复杂,情况多变且影响因素多的问题,分析研究了运输调度过程的特点及作业流程,将复杂的铁路运输调度模型分解为铁路编解模型、树枝型铁路取送车作业模型及混合型铁路取送车作业模型,降低了调度模型的复杂度,提高了企业铁路运输调度模型的普适性。(2)为了大型企业铁路运输调度模型实时求解需要,针对经典遗传算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蚁群交互式优化算法。该算法将蚁群与遗传算法融入文化算法框架,组成基于蚁群的主群体空间和信念空间两大空间,主群体空间在进化过程中定期组织最差个体向信念空间提供的种群最优模式学习,从而充分利用了优秀个体所包含的特征信息,避免了蚁群算法种群单一性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3)针对企业铁路的调度作业计划人工制定准确率低、负担重、作业连贯性差等问题,根据大型企业铁路运输各作业子系统具有前后串联、相互影响的特点,把复杂的调度问题分解为列车分组、列车解编组、列车进路安排、列车取送车作业四个子问题,将优化方法分别用于铁路调度作业中的几个不同的子问题,避免了复杂优化计算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模型优化求解的效率。同时,运用遗传精英蚁群算法对协调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优化了有色冶炼企业某段时刻内的配流,缩短了列车在站停留时间。针对企业租用国家铁路列车延时罚款问题,将罚款因素作为约束条件加入优化问题中,设计了白适应的惩罚函数,并将其与遗传精英蚁群算法相结合,解决了带有惩罚时间约束的铁路调度问题,有效地避免了企业铁路运输租用列车的罚款问题。(4)根据企业编组站树枝型专用线的特点,利用图论的知识把编组站装卸货专用线分布抽象为汉密尔顿图,将树枝型取送车问题转化为旅行商(TSP)问题,采用了一种新的融合算法——遗传蚁群算法对该问题进行求解,经过遗传算法的初步搜索并生成初始信息素分布,增强了蚁群算法的正反馈机制,降低了蚁群算法中的参数调整程度。此外,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结合后,在算法的收敛速度加快的同时,蚁群算法中的α、β、p参数对取送车问题规模变化的敏感度降低,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在蚁群算法阶段使用最大-最小蚂蚁系统(MMAS),而且同时采用信息素的局部更新和全局更新规则,有效避免了陷入局部最优问题。(5)设计开发了大型有色冶炼企业铁路运输智能调度系统,实现了企业铁路调度过程的钩机划、调车作业在线优化与离线仿真功能,在保证安全和生产需求的条件下,提高了调车效率,有效了加速车辆的周转,降低企业运输成本。
二、基于WebGIS的铁路运输调度数字信息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WebGIS的铁路运输调度数字信息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SH轨道交通集团信息化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2.1 研究方法 |
1.2.2 技术路线 |
1.3 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信息化战略相关理论与工具 |
2.1.1 战略管理理论与工具 |
2.1.2 信息化规划理论与工具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文献述评 |
3 SH轨道交通集团信息化总体战略分析 |
3.1 SH轨道交通集团信息化现状 |
3.1.1 SH轨道交通集团组织架构 |
3.1.2 SH轨道交通集团信息化发展现状 |
3.1.3 SH轨道交通集团信息化发展现状问题分析 |
3.2 基于PEST的 SH轨道交通集团信息化宏观环境分析 |
3.3 基于SWOT的 SH轨道交通集团信息化战略态势分析 |
3.4 总体结论 |
4 SH轨道交通集团信息化战略需求分析 |
4.1 SH轨道交通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简介 |
4.1.1 集团发展战略 |
4.2 基于价值链分析(VCA)法的SH集团信息化战略需求分析 |
4.2.1 行业价值链 |
4.2.2 基于网络价值的价值链分析 |
4.3 基于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的SH轨道交通集团战略需求识别 |
4.3.1 发展战略与信息化战略的关系 |
4.3.2 发展战略目标集识别 |
4.3.3 信息化战略需求识别 |
4.4 基于关键成功因素法(CSF)的SH集团信息化战略需求因素评估 |
4.4.1 关键成功因素识别 |
4.4.2 关键成功因素验证调查 |
4.4.3 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
4.4.4 信息化需求评估 |
5 SH轨道交通集团信息化战略设计与实施 |
5.1 SH轨道交通集团信息化设计 |
5.1.1 信息化设计目标 |
5.1.2 信息化应用架构设计 |
5.1.3 关键系统控制 |
5.2 SH轨道交通集团信息化实施策略 |
5.2.1 阶段实施 |
5.2.2 信息化实施时间规划 |
5.3 SH轨道交通集团信息化实施的保障措施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2)高速铁路调度人员作业风险管控智能化平台设计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依托课题 |
1.1.2 研究的背景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路线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2 调度人员在CTC系统作业中的风险识别 |
2.1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综述 |
2.1.1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的历史发展进程 |
2.1.2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系统结构 |
2.1.3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的主要功能 |
2.2 调度人员在CTC系统作业中的安全风险识别 |
2.2.1 调度人员因素风险识别 |
2.2.2 设备因素风险识别 |
2.2.3 环境因素风险识别 |
2.2.4 调度管理人员的风险识别 |
2.3 本章小结 |
3 调度人员在CTC系统作业中的风险分析 |
3.1 模糊性数学简要概括 |
3.1.1 模糊性数学基本概念 |
3.1.2 模糊数与隶属函数 |
3.2 贝叶斯网络基本概念 |
3.2.1 概率论与图论的基本概念 |
3.2.2 贝叶斯网络的建立 |
3.2.3 贝叶斯网络的推理过程 |
3.3 运用贝叶斯网络模型的调度人员CTC系统作业风险分析 |
3.3.1 基于故障树的贝叶斯网络转化 |
3.3.2 基于模糊理论的贝叶斯网络节点概率计算方法研究 |
3.3.3 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推理 |
3.3.4 高铁行车调度指挥系统风险定量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作业风险管控平台的设计 |
4.1 作业风险管控智能化平台的概述 |
4.2 平台设计原则 |
4.3 风险管控平台总体结构设计 |
4.4 平台功能设计 |
4.4.1 信息采集功能 |
4.4.2 信息处理及显示功能 |
4.4.3 复视功能 |
4.4.4 作业风险管控功能 |
4.4.5 生物识别功能 |
4.5 本章小结 |
5 调度人员作业风险管控平台的实现 |
5.1 平台各模块的实现过程 |
5.1.1 CTC系统信息采集功能 |
5.1.2 数据统计图表显示模块 |
5.1.3 列车实时运行状态显示及回放模块 |
5.1.4 统计数据输出模块 |
5.2 作业风险管控智能化的实现 |
5.2.1 “二人确认”制度管控 |
5.2.2 进路触发与排列制度管控 |
5.2.3 CTC控制模式转换制度管控 |
5.2.4 标识设置及取消制度管控 |
5.2.5 列车运行计划铺画及调整制度管控 |
5.2.6 调度人员作业行为定量级别统计 |
5.3 平台引入的人脸识别技术 |
5.3.1 平台人脸识别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 |
5.3.2 平台人脸识别的活体检测技术 |
5.4 平台性能评价 |
5.4.1 作业风险管控平台测试环境 |
5.4.2 平台测试项目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的工作总结 |
6.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索引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M局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迁移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3.2 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3.3 信息系统迁移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2.1 信息系统迁移概述 |
2.1.1 信息系统迁移简介 |
2.1.2 铁路信息系统迁移项目的问题 |
2.2 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
2.2.1 风险的定义与特征 |
2.2.2 项目风险管理及作用 |
2.2.3 项目风险管理流程 |
2.3 本章小结 |
三、M局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迁移项目风险规划和识别 |
3.1 TDMS迁移项目概述 |
3.1.1 TDMS项目简介 |
3.1.2 TDMS迁移项目主要内容 |
3.2 TDMS迁移项目风险规划 |
3.2.1 TDMS迁移项目工作规划 |
3.2.2 TDMS迁移项目风险管理规划 |
3.3 TDMS迁移项目风险识别 |
3.3.1 TDMS迁移项目的WBS分解 |
3.3.2 TDMS迁移项目的RBS分解 |
3.3.3 TDMS迁移项目风险说明 |
3.4 本章小结 |
四、M局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迁移项目风险分析 |
4.1 TDMS迁移项目风险定性分析 |
4.2 TDMS迁移项目风险定量分析 |
4.2.1 层次分析法简介 |
4.2.2 TDMS迁移项目AHP分析过程 |
4.2.3 TDMS迁移项目风险综合排序 |
4.3 本章小结 |
五、M局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迁移项目风险应对和监督 |
5.1 TDMS迁移项目风险应对 |
5.1.1 TDMS迁移项目风险应对规划 |
5.1.2 TDMS迁移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
5.2 TDMS迁移项目风险监督 |
5.3 本章小结 |
六、结论和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附录A TDMS迁移项目风险因素评估调查问卷样例 |
附录B TDMS迁移项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钢铁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监督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钢铁企业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系统现状 |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任务 |
1.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2 铁路调度监督作用 |
1.2.3 论文主要任务 |
2 设计思路和技术路线 |
2.1 无线数传调度监督系统的研究 |
2.1.1 系统梗概图 |
2.1.2 系统的基本功能需求 |
2.2 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
2.2.1 优化硬件结构 |
2.2.2 升级软件设计 |
2.2.3 兼容软件、硬件 |
2.2.4 准确、安全的传输数据 |
2.3 实现系统技术的思路与主要方法 |
2.3.1 实现系统技术的思路 |
2.3.2 系统实现的主要方法 |
2.4 可靠性和可行性分析 |
3 系统软件、硬件技术研究 |
3.1 相关技术介绍 |
3.1.1 数字通信技术 |
3.1.2 数据通信中的信令方式 |
3.1.3 面向对象技术的应用 |
3.1.4 数据库技术 |
3.1.5 微电子技术 |
3.1.6 数据采集技术 |
3.1.7 铁路信号基础 |
3.2 无线通信关键技术 |
3.2.1 信道接入 |
3.2.2 系统信令和编码 |
4 系统硬件设计 |
4.1 现场数据采集及通讯系统方案 |
4.1.1 有上位机的信号楼 |
4.1.2 无上位机的信号楼 |
4.2 系统实施方案 |
4.2.1 有上位机的信号楼 |
4.2.2 无上位机的信号楼 |
4.2.3 部调中心 |
4.3 系统完成的功能描述 |
4.4 无线通讯协议 |
4.4.1 数据包采用电台,广播式(点对多点) |
4.4.2 命令包格式 |
4.4.3 回应包格式 |
4.4.4 几点说明 |
4.5 系统设备 |
4.5.1 数据采集设备 |
4.5.2 调制解调设备 |
4.5.3 无线传输设备 |
5 系统软件设计 |
5.1 软件概述 |
5.2 软件系统框图 |
5.3 管理软件功能描述和使用 |
5.3.1 主站管理 |
5.3.2 分站信号配置 |
5.4 用户界面 |
5.4.1 站场的切换 |
5.4.2 站场的显示 |
5.4.3 某一站场的重演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在本领域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铁路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概述 |
2.1 铁路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的作用 |
2.2 国外典型施工计划管理模式简介 |
2.3 我国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简介 |
2.4 国铁的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机制 |
2.4.1 我国铁路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岗位设置 |
2.4.2 我国铁路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机构职责 |
2.4.3 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的工作流程 |
2.4.4 我国铁路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工作制度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 |
3.1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概述 |
3.1.1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定义 |
3.1.2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分类 |
3.1.3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规律 |
3.2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工作特点 |
3.2.1 目标侧重不同 |
3.2.2 资源占用不同 |
3.2.3 管理力度不同 |
3.2.4 结合部难管理 |
3.3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3.3.1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导致事故典型案例 |
3.3.2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 |
4.1 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模式 |
4.2 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影响 |
4.2.1 人的因素对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影响 |
4.2.2 设备因素对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影响 |
4.2.3 环境因素对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影响 |
4.2.4 管理因素对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影响 |
4.3 既有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施工计划管理 |
4.3.1 既有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施工计划管理不足 |
4.3.2 既有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施工阶段划分 |
4.4 既有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剩余工程施工计划管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优化研究 |
5.1 优化规章制度 |
5.1.1 确保规章制度的完整性 |
5.1.2 确保规章制度的时效性 |
5.1.3 确保规章制度的准确性 |
5.1.4 确保规章制度的直观性 |
5.1.5 配套完善修程修制改革 |
5.1.6 制定防止漏交命令措施 |
5.2 优化运输组织 |
5.2.1 实行施工分号列图 |
5.2.2 加强施工现场协调 |
5.2.3 完善施工信息平台 |
5.2.4 完善车站可视系统 |
5.2.5 优化调车天窗设置 |
5.3 优化知识培训 |
5.3.1 培训优化车务专业管理知识 |
5.3.2 培训优化施工计划管理知识 |
5.3.3 培训优化天窗综合利用知识 |
5.3.4 培训优化施工实施工艺知识 |
5.3.5 培训优化施工正点组织知识 |
5.3.6 培训优化动车天窗计划知识 |
5.3.7 培训优化计划文字表述知识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6)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 ——调度指挥子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选题背景 |
1.1.2 课题选题来源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企业铁路运输调度作业现状与问题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2 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 |
2.1 企业铁路运输调度概述 |
2.2 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2.2.1 系统组成结构 |
2.2.2 调度指挥子系统 |
2.2.3 现车管理子系统 |
2.2.4 调度计划无线传输子系统 |
2.2.5 设备管理子系统 |
2.3 本章小结 |
3 调度指挥系统需求分析 |
3.1 企业铁路技术作业特点 |
3.1.1 企业铁路运输目标 |
3.1.2 企业铁路主要特点 |
3.2 铁路运输部人员组织结构 |
3.3 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流程分析 |
3.3.1 联办作业流程 |
3.3.2 路车进出厂作业流程 |
3.3.3 进出站作业流程 |
3.3.4 货物作业流程 |
3.3.5 厂内倒运—装卸作业流程 |
3.3.6 司磅员计量作业流程 |
3.3.7 调车作业计划流程 |
3.4 本章小结 |
4 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
4.2 系统设计原则 |
4.3 系统架构设计 |
4.3.1 系统硬件配置 |
4.3.2 软件架构设计 |
4.3.3 数据库服务器架构设计 |
4.4 系统备份与恢复 |
4.4.1 程序备份 |
4.4.2 数据备份与恢复 |
4.5 本章小结 |
5 调度指挥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5.1 系统实现 |
5.1.1 行车管理模块功能实现 |
5.1.2 货运管理模块功能实现 |
5.1.3 调度计划管理模块功能实现 |
5.2 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基于WebGIS的河北省铁路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WebGIS理论及相关技术 |
2.1 WebGIS概述 |
2.1.1 WebGIS技术特点 |
2.1.2 WebGIS的应用层面 |
2.1.3 WebGIS的技术实现 |
2.2 WebGIS开发平台分析 |
2.2.1 WebGIS主流开发平台对比分析 |
2.2.2 SuperMap IS.NET平台综述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3.1 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异步数据交换 |
3.1.1 Ajax技术简介 |
3.1.2 Ajax原理及应用 |
3.1.3 Ajax核心技术 |
3.1.4 Ajax框架 |
3.2 空间数据库引擎SuperMap SDX+ |
3.2.1 SuperMap SDX+简介 |
3.2.2 SuperMap SDX+的技术特性 |
3.2.3 SuperMap SDX+空间数据管理能力 |
3.3 Bootstrap技术 |
3.3.1 Bootstrap简介 |
3.3.2 Bootstrap技术特点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功能开发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需求分析 |
4.1.2 系统设计原则 |
4.1.3 系统总体结构 |
4.1.4 系统开发环境 |
4.2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2.1 数据库设计要求 |
4.2.2 空间数据库 |
4.2.3 属性数据库 |
4.2.4 数据的入库和管理 |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3.1 地图操作模块 |
4.3.2 统计查询模块 |
4.3.3 辅助决策模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与运行效果 |
5.1 系统总体界面 |
5.2 地图操作子系统 |
5.3 线路查询子系统 |
5.4 简单查询子系统 |
5.5 重点项目查询子系统 |
5.6 辅助决策子系统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8)城际铁路CTC中心系统实施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各章节安排 |
2 运输组织及系统功能需求研究 |
2.1 城际铁路运输组织需求研究 |
2.2 城际铁路CTC系统功能需求研究 |
2.3 小结 |
3 系统总体技术方案研究 |
3.1 国铁高速铁路运输调度指挥三级架构 |
3.2 城际铁路网CTC中心系统结构研究 |
3.3 城际CTC系统组网技术方案研究 |
3.4 小结 |
4 系统硬件软件配置研究 |
4.1 系统硬件配置研究 |
4.2 系统软件配置研究 |
4.3 信息安全系统研究 |
4.4 小结 |
5 系统集成技术研究 |
5.1 城际CTC与信号系统接口 |
5.2 城际CTC与外部系统接口 |
5.3 小结 |
6 系统运用环境研究 |
6.1 房屋配置原则及技术要求 |
6.2 机房环境技术要求 |
6.3 电源系统 |
6.4 电磁兼容及防雷 |
6.5 小结 |
7 综合维护管理平台研究 |
7.1 综合维护管理系统功能需求 |
7.2 综合维护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
7.3 小结 |
8 研究结论及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 |
附录 B 学位论文数据集页 |
详细摘要 |
(9)包神铁路智能调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铁路运输调度的技术发展历程 |
1.3 包神铁路智能运输调度系统的需求 |
1.4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二章 包神铁路智能运输调度系统体系框架概述 |
2.1 智能调度系统的意义和技术特点 |
2.2 系统体系框架的研究目的与方法 |
2.2.1 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技术及其特点 |
2.2.2 建模原理 |
2.3 系统体系框架的分析 |
2.4 系统体系框架的主要内容 |
2.4.1 通用技术平台 |
2.4.2 逻辑体系框架 |
2.4.3 物理体系框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综合调度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及流程设计 |
3.1 综合调度子系统的基本任务 |
3.2 综合调度系统的主要结构 |
3.2.1 计划调度子系统主要功能及信息流程设计 |
3.2.2 行车调度子系统主要功能及信息流程设计 |
3.2.3 机车调度子系统主要功能及信息流程设计 |
3.2.4 施工调度子系统主要功能及信息流程设计 |
3.2.5 车辆调度子系统主要功能及信息流程设计 |
3.2.6 供电调度子系统主要功能及信息流程设计 |
3.2.7 货运调度子系统主要功能 |
3.2.8 客运服务子系统 |
第四章 物流信息子系统建模与分析 |
4.1 物流信息系统的技术结构 |
4.1.1 物流信息系统架构 |
4.1.2 物流信息系统软件功能 |
4.1.3 物流信息子系统的关联环境 |
4.2 物流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建模 |
4.3 物流信息的数据分析 |
4.3.1 铁路物流信息的分类及特点 |
4.3.2 物流状态信息的数据分析 |
第五章 行车调度子系统的设计 |
5.1 行车调度子系统结构分析与设计 |
5.1.1 0层数据流图 |
5.1.2 1层数据流图 |
5.1.3 2层数据流图 |
5.1.4 行车调度子系统功能分解图 |
5.2 行车调度子系统数据结构的抽象 |
5.2.1 行车调度子的数据结构抽象类(class)的设计 |
5.2.2 类间的联系 |
5.2.3 抽象类在运行图中的体现 |
5.3 列车调度子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 |
5.3.1 接口设计 |
5.3.2 应用程序模块—theApp |
5.3.3 运行图模块—thePlotWnd |
5.3.4 调度命令模块—theCmd |
5.3.5 通信模块—theCommSvr |
5.3.6 数据库模块—theDataSvr |
5.3.7 系统初始化过程 |
5.4 系统实现 |
5.4.1 基本功能实现 |
5.4.2 联网后实现的功能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大型有色冶炼企业铁路运输智能优化调度方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铁路运输过程智能调度方法研究现状 |
1.2.1 国家铁路干线运输调度方法研究现状 |
1.2.2 企业铁路仿真系统研究现状 |
1.2.3 企业铁路列车调度编组方法研究现状 |
1.2.4 企业铁路运输调度优化方法研究现状 |
1.3 大型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系统应用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大型有色冶炼企业铁路运输调度建模 |
2.1 铁路运输工作概述 |
2.1.1 铁路运输生产管理简介 |
2.1.2 铁路运输调度工作简介 |
2.1.3 铁路运输调车工作的理论及方法简介 |
2.2 大型有色冶炼企业铁路运输调度问题的特点 |
2.2.1 大型有色冶炼企业铁路运输概况及作业流程 |
2.2.2 大型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特点 |
2.3 大型有色冶炼企业铁路运输调度过程建模 |
2.3.1 过程建模基本概念 |
2.3.2 企业铁路编解作业模型 |
2.3.3 树枝型铁路取送车作业模型 |
2.3.4 综合布局型铁路取送车作业模型 |
2.4 实例计算与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文化进化算法的铁路调度优化方法 |
3.1 基于遗传蚁群的交互式文化进化算法 |
3.1.1 基于遗传蚁群的交互式文化进化算法思想 |
3.1.2 基于遗传蚁群的交互式文化进化算法框架 |
3.2 弹性适应法 |
3.3 实验仿真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大型有色冶炼企业铁路调车计划编制优化 |
4.1 大型有色冶炼企业铁路调度系统的特征分析 |
4.1.1 排队理论 |
4.1.2 有色冶炼铁路运输系统的特征分析 |
4.2 总体优化目标 |
4.3 机车调度混合优化策略 |
4.3.1 混合优化策略的提出 |
4.3.2 列车分组优化 |
4.3.3 列车分组优化和列车编组优化的冲突消除策略 |
4.3.4 编解与取送协调优化 |
4.4 具有惩罚机制的企业铁路调度优化方法 |
4.4.1 罚方法在企业铁路调度优化中的应用 |
4.4.2 自适应惩罚函数 |
4.5 实验仿真与分析 |
4.5.1 机车调度混合优化 |
4.5.2 具有惩罚机制的调度优化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大型有色冶炼企业铁路网取送车作业优化 |
5.1 基于遗传蚁群算法的树枝型铁路取送车作业优化 |
5.1.1 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融合的基本思想 |
5.1.2 GACA算法设计 |
5.2 基于遗传精英蚁群算法的综合布局取送作业两级优化 |
5.2.1 取送车两级优化策略 |
5.2.2 遗传与蚁群融合的GAAS_(elite)算法 |
5.3 实验仿真与分析 |
5.3.1 树枝型铁路取送车作业优化 |
5.3.2 综合布局取送车作业两级优化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大型有色冶炼企业铁路运输智能调度系统 |
6.1 企业铁路调度系统需求分析 |
6.2 调度系统软件框架 |
6.3 企业铁路调度算法应用 |
6.3.1 调度系统钩计划 |
6.3.2 调度作业编制算法应用分析 |
6.4 调度系统仿真模块设计 |
6.4.1 功能建模及策略分析 |
6.4.2 仿真模块详细设计 |
6.5 铁路调度系统数据库设计 |
6.6 大型有色冶炼企业铁路调度系统实现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四、基于WebGIS的铁路运输调度数字信息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SH轨道交通集团信息化战略研究[D]. 宋鹏展.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2]高速铁路调度人员作业风险管控智能化平台设计研究与实现[D]. 张芸鹏.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3]M局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迁移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王庆丰. 云南大学, 2019(03)
- [4]钢铁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监督系统研究与应用[D]. 敖博文.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19(01)
- [5]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及优化研究[D]. 李育家.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6]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 ——调度指挥子系统的设计[D]. 陆帅. 兰州交通大学, 2017(02)
- [7]基于WebGIS的河北省铁路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王越.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6(02)
- [8]城际铁路CTC中心系统实施方案研究[D]. 梁朝辉.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5(01)
- [9]包神铁路智能调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曹晓云. 复旦大学, 2011(08)
- [10]大型有色冶炼企业铁路运输智能优化调度方法及应用[D]. 雷友诚. 中南大学,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