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天性肠闭锁围手术期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薛瑞云,吴丽娟,黄文华[1](2021)在《围手术期护理在先天性肠闭锁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先天性肠闭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3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患儿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7)。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二次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并分析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二次手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肠闭锁手术治疗患儿应用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着,可减少患儿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且患儿家长对该护理模式认可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练涛峰,樊亮,杜酉寅[2](2021)在《120例新生儿肠闭锁术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新生儿肠闭锁术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先天性肠闭锁患儿资料,包括性别、胎龄、入院年龄、合并畸形、并发症及预后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0例肠闭锁患儿中,男53例,女67例;双胞胎2例;早产儿34例,足月儿86例;入院年龄30min~30d;入院体重1420~4250g,其中低出生体重儿14例;通过产前超声发现23例;14例合并其它先天畸形;因病情严重放弃治疗死亡14例,且性别和胎粪性腹膜炎患病情况在存活组与死亡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产、低出生体重、闭锁部位、病理分型、短肠综合征、吻合口瘘、功能性肠梗阻和畸形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肠闭锁需要根据新生儿体重、闭锁部位及病理类型确定救治方案,合并短肠综合征、吻合口瘘、功能性肠梗阻和畸形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廖泽娟,刘晶,郑玲[3](2021)在《1例食道合并肠道闭锁新生儿同期行胸腹腔镜手术的术中护理》文中研究表明先天性食道闭锁[1](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 CEA)是胚胎时期初级前肠发育异常导致的一种严重消化道畸形,可因食管、气管分化不全形成食管气管瘘(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 TEF),发病比例约为1∶2 500~4 500[2],其典型症状为新生儿出生后口腔内分泌物多,患儿随时可能出现窒息,甚至心跳、呼吸骤停的现象[3]。
杨淑迪[4](2021)在《ERAS联合FICare在新生儿小肠闭锁围手术期管理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采取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联合家庭参与式管理(Family Integrated Care,FICare)模式进行管理,分析比较两种管理模式的相关康复措施结局,探讨ERAS联合FICare模式在先天性小肠闭锁围手术期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并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Grosfeld分型的Ⅰ、Ⅱ、Ⅲa型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作为纳入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传统管理组)选取43例;研究组(ERAS联合FICare组)选取29例。对照组按照传统围手术期管理,研究组采取以下措施:术前对患儿父母进行宣教、围术期沟通、手术后镇痛、早期活动、FICare模式。观察比较以下指标:术后第一次排便时间、术后开始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出院30天再入院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父母紧张焦虑评分(The Parental Stressor Scale: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PSS:NICU)(手术后1-2天,手术后14天))。应用SPSS25.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静脉营养时间[12(11,13)天vs.14(12,18)天,P<0.05]、住院天数[17(15.5,19.5)天 vs.19(17,22)天,P<0.05]、住院费用[23.042(20.374,28.815)千元 vs.30.014(26.268,35.521)千元,P<0.05]、手术后 14 天(PSS:NICU)评分[(129.6±8.84)vs.(154.6±5.35),P<0.05]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ERAS联合FICare管理模式在先天性小肠闭锁管理中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及出院30天内再入院率,可用于先天性小肠闭锁围手术期的管理中;2.ERAS联合FICare管理可促进先天性小肠闭锁术后的康复,减少住院时间约4.5天、降低住院费用约8740元;3.ERAS联合FICare可减少患儿父母的焦虑感,手术后2周PSS:NICU评分降低约25分左右。
罗忠群[5](2021)在《围产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性分析近7年来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肠闭锁患儿的相关临床病例数据资料,研究和总结围产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统计2013年10月~2020年09月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的先天性肠闭锁患儿的所有病例资料信息,包括患儿的性别、患儿出生时的孕周、出生时的体重情况、患儿入院就诊时间、手术干预时间、入院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术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情况,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手术方式、术中切除肠管长度、近端肠管直径情况,术后病理组织学评分、术后第一次排便时间、术后肠外营养应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时间等相关资料,是否产前检查、是否产检提示异常、是否通过围产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入院。按是否通过围产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入院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的一般资料、术前、术中及术后资料;按照入院年份分为7组,比较不同年份分组的肠闭锁患儿产前检查占比、产检异常占比以及通过围产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入院的患儿占比变化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先天性肠闭锁患儿共有128例,其中39例(30.47%)通过围产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入院,为一体化组;89例(69.53%)为非围产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入院,为非一体化组。全组128例肠闭锁中,男性68名(53.13%),女性60名(46.87%),男女比例约为1.13:1;早产儿35名(27.3%),足月儿93名(72.7%),比例约为0.38:1,最小出生孕周29+2周,最大出生孕周41+2周,中位出生孕周为38周。低出生体重儿34名(26.6%),正常出生体重儿94名(73.4%),比例约为0.36:1,最低出生体重1280g,最高出生体重4300g,中位出生体重为2845g;一体化组中男性占比(66.7%)、早产儿占比(41.0%)、低出生体重儿(43.6%)占比均比非一体化组高。(P<0.05)2.术前资料:全组128例患儿中,入院就诊时间最短为生后0.183h,仅11min,最长就诊时间为生后26天,中位就诊时间为生后33.500h(1天9h30min);手术干预时间最短为生后17.667h(17h40min),最长为生后634h(26天10h),中位手术干预时间为生后90.500h(3天18h30min);一体化组患儿入院就诊时间和手术干预时间明显早于非一体化组(P<0.05)。全组128例患儿中,术前白细胞总数升高数占比13.28%、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占比18.75%,总体升高比例均较低,两组间差距不明显(P>0.05);术前血清hs-CRP升高率、PCT升高率、SAA升高率比非一体化组明显降低(P<0.05)。3.术中资料:全组128例肠闭锁患儿,以回肠闭锁为主,占比41.41%(53例);39例空肠闭锁,占比30.47%;十二指肠闭锁占比26.56%(34例);结肠闭锁最少见,占比1.56%,仅有2例。在一体化组中,则以十二指肠闭锁为主,占比46.15%(18例),非一体化组中,回肠闭锁比例最高,占比49.44%(44例),两组间闭锁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以一期各种类型吻合手术方式为主,其中肠段切除+一期吻合术91例(71.1%)、行隔膜切除+肠管纵切横缝术占比18%(23例)、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占比3.9%(5例)、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占比3.1%(4例)、肠造瘘术5例(3.9%);一体化组无肠造瘘病例。全组128例中有96例术中切除肠管,其中一体化组26例,非一体化组70例,一体化组患儿术中平均切除肠管长度(13.48±4.42)cm平均近端肠管直径(3.00±0.77)均小于非一体化组的平均切除肠管长度(15.68±4.60)和平均近端肠管直径(3.85±1.01)。(P<0.05)4.术后资料:全组128例患儿中共有105例术后进行了病理检查,一体化组患儿病理组织学评分明显低于非一体化组,病理损害更轻(P<0.05)。全组有122例治愈出院,总治愈率为95.31%;其中一体化组治愈率94.88%(37例),非一体化组治愈率95.51%(85例)。一体化组术后第一次排便时间(中位天数术后第3天)、肠外营养应用时间(中位数8天),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13天)和住院总时间(中位数16天)均明显短于非一体化组,术后恢复更快。(P<0.05)5.产前检查及一体化管理模式情况:本研究128例患儿中有110例(85.94%)进行了产前检查,76例(59.38%)提示产检异常,但仅有39例(30.47%)通过围产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入院,37例(48.68%)患儿失访;89例为非一体化管理模式入院,包括孕期未行产检18例、产检未发现异常34例以及孕期产检提示异常或怀疑为肠闭锁后未定期复查随访入院的37例。按入院年份对比分析发现:随着时间的倾近,肠闭锁患儿产前检查、产检异常、一体化管理模式占比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1.围产期一体化管理模式能使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干预,有利于患儿术后的恢复。2.围产期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流程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孕产妇依从性,降低失访率。
宋鑫,贺亮,刘祖伟,马明第,李昭铸,崔清波[6](2021)在《新生儿小肠闭锁的加速康复研究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生儿小肠闭锁是新生儿外科中较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是近年新兴多学科协助参与的旨在促进患者康复的围手术处理流程,期望在此理念下优化肠闭锁患儿围手术期处理,减少创伤应激及并发症。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对影响新生儿小肠闭锁手术后加速康复的主要因素进行综述,以期完善新生儿小肠闭锁围手术期处理模式,促进患儿的痊愈。
宁慧娟[7](2020)在《PICC在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围手术期的价值研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在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围手术期应用PIC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肠闭锁患儿纳入研究,受检例数为9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5例,参照组行常规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研究组行PICC,对比和分析治疗后两组体重增长情况、不良反应率、家属满意率。结果:手术后三天、七天、十四天,研究组体重增长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P值<0.05;研究组家属满意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围手术期采用PICC,能够促使患儿健康生长,且降低不良事件的产生,也提高了家属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周竹萍[8](2021)在《先天性肠闭锁术后肠功能重建的围手术期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先天性肠闭锁是严重影响患儿生命的一种先天性畸形,手术是唯一治疗手段,患儿自身条件不同、肠闭锁位置和手术日龄等差异可能导致术后肠功能恢复产生差异,本文旨在分析先天性肠闭锁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协助临床诊治,改善预后。方法先天性肠闭锁是指经影像学或剖腹探查可见患儿肠道发生闭锁或中断。回顾性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09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明确诊断先天性肠闭锁85例患儿,用统一设计的登记表进行现况调查,根据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根据临床表现、相关检查(消化道造影、腹部X线片、剖腹探查等)及术后诊断明确为肠闭锁;(3)符合手术适应症并接受手术治疗,及排除标准:(1)家属放弃治疗;(2)患儿死亡,最终符合条件的有66例。根据术后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分为肠功能早期恢复组(≤10天)及肠功能晚期恢复组(>10天),根据术后首次喂养时间分为早期开奶组(≤7天)及晚期开奶组(>7天),根据住院时间分为短期住院组(≤20天)及长期住院组(>20天),分别记录这两组患儿性别、出生体重、胎龄、入院日龄、手术日龄、母亲年龄、入院体重、手术时体重、手术方式、闭锁位置、术前血红蛋白、术前总蛋白、术前白蛋白、术前血钠、术前血钾、术后血红蛋白、术后总蛋白、术后白蛋白、术后血钠、术后血钾、是否合并肺炎、腹膜炎、败血症以及术后第一次排便时间等资料。将以上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分析在达全肠道喂养时间、术后首次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中是否有差异(P<0.05),再将有差异因素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中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影响患儿肠闭锁术后恢复的因素。结果1.本文66例患儿中,早期恢复组有23例(34.8%),晚期恢复组有43例(65.2%),将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两组患儿手术日龄、手术方式、闭锁位置、术后血红蛋白及术后血钠P值分别为0.01,0.00,0.01,0.01及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以上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日龄及手术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0)。2.本文66例患儿中,早期开奶组有29例(43.9%),晚期开奶组有37例(56.1%),将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两组患儿入院日龄、闭锁位置、手术方式、术后血钠、胎龄、是否合并败血症、术后第一次排便时间P值分别为0.04,0.00,0.00,0.00,0.04,0.00及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以上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日龄及手术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0)。3.本文66例患儿中,短期住院组有34例(51.5%),长期住院组有32例(4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入院日龄、胎龄及术后第一次排便时间P值分别为0.03,0.01及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以上三因素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早期恢复组与晚期恢复组相比,手术日龄在生后7天内、肠吻合术是有利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2.早期开奶组和晚期开奶组相比,入院日龄出生后3天以内、肠吻合术是有利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综上所述,规范母亲孕期产检,早期诊断,及早手术,有利于肠闭锁患儿术后肠功能恢复。
路长贵[9](2019)在《加速康复外科在新生儿常见上消化道畸形治疗中的临床评价和应用》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加速康复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治疗中的应用目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指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优化措施,以减少手术应激和创伤,达到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其核心思想是减少病人的创伤与应激损害,目前广泛应用于成人外科,但在儿外科应用仍较少。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常见的新生儿上消化道畸形,本部分研究评估ERAS应用于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共收治51例年龄为128天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新生儿,其中2016年3月起,将ERAS引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治疗,至2018年3月,共收治31例患儿,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处理模式同时术中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以用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RAS组);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共20例患儿,围手术期采用传统处理模式(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初次肠内营养时间、术后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术后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皮质醇)和并发症发生(切口感染率、呼吸道感染率、腹泻发生率、肠穿孔发生率、肠扭转发生率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情况。结果ERAS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未见统计学差异(18.77±3.57ml VS18.90±3.48ml,P>0.05),术前住院时间ERAS组短于对照组(1.78±0.33d VS2.28±0.74d,P<0.05);手术时间ERAS组长于对照组(139.16±7.03min VS74.30±5.92min,P<0.05);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初次肠内营养时间和完全肠内营养时间ERAS组显着早于对照组(1.80±0.33d VS 2.25±0.54 d,P<0.05;1.32±0.31d VS 4.42±0.82d,P<0.05;7.55±0.66d VS 8.40±0.75d,P<0.05);术后24小时应激反应指标比较,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皮质醇水平,ERAS组低于对照组(9.29±1.81mg/L VS 20.45±4.31mg/L,p<0.05;2.76±0.21pg/L VS 7.10±1.02pg/L,P<0.05;86.75±32.77nmol/L VS 156.75±35.59nmol/L,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比较,两组均无肠扭转复发,ERAS组无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率和腹泻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9.6%VS 15%,P>0.05;6.45%VS 10%,P>0.05)。术后随访6个月,ERAS组及对照组均没有再入院患儿。结论ERAS应用于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减少患儿应激损伤,促进患儿早期恢复。第二部分血浆miRNA作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初步研究目的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常合并有中肠扭转,需要紧急手术治疗,目前主要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腹部B超、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B超及上消化道造影往往难以确诊,容易导致中肠坏死,因此早期筛查诊断至关重要。本课题主要鉴定血浆微小RNA(miRNA)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寻找一种早期无创快速诊断方式。方法通过对3对肠旋转不良(典型有症状型肠旋转不良但无中肠扭转肠坏死)及正常对照患儿血浆进行高通量Illumina测序,筛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异常表达的血浆miRNA,然后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对10对肠旋转不良(典型有症状型肠旋转不良但无中肠扭转)和正常对照患儿血浆进一步验证,并通过ROC曲线图分析诊断效率,并通过GO及KEGG分析对异常表达的miRNA功能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通过高通量Illumina测序在肠旋转不良患儿血浆中发现28条异常表达的miRNA,经过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发现其中9条miRNA存在明显差异,其中6条上调(hsa-miR-1914-3p,hsa-miR-6763-5p,hsa-miR-185-3p,hsa-miR-3131,hsa-miR-6740-5p,hsa-miR-6758-5p),3条下调(hsa-miR-194-5p,hsa-miR-144-3p,hsa-miR-93-5p),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异常表达的miRNA主要参与金属离子跨膜转运蛋白活性,钙依赖性蛋白结合,并可能与细胞内吞途径有关;通过ROC分析,均具有较好的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其中4个(miR-1914-3p,miR-3131,miR-185-3p,miR-6763-5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0.9,具有良好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新型的早期诊断标记物,用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早期筛查。结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血浆中存在异常表达miRNA,可能参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发生和发展;血浆中的miRNA可能具有生物标志物的作用,并用于肠旋转不良的早期筛查和诊断。第三部分加速康复外科在新生儿先天性环状胰腺治疗中的应用目的先天性环状胰腺是常见的新生儿上消化道畸形之一,术中需进行十二指肠吻合,术中处理较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复杂,本部分主要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于新生儿先天性环状胰腺微创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共收治了66例先天性环状胰腺新生儿,分为两组(1)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围手术期采用传统处理模式,手术方法采用开腹环状胰腺矫治术;(2)ERAS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处理模式,手术方法采用腹腔镜下环状胰腺矫治术。比较两组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初次排便时间、初次肠内营养时间、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总住院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及术后一周的营养状况(体重、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结果ERAS组和对照组,患儿年龄、体质量、性别比例、术前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0±2.20d VS 3.32±2.18d,P>0.05;2.53±0.39kg VS 2.47±0.35kg,P>0.05;20/15 VS 18/13,P>0.05;35.55±1.22g/L VS35.50±1.60 g/L,P>0.05;0.10±0.015g/L VS 0.10±0.016 g/L,P>0.05);术后12小时C反应蛋白水平,ERAS组低于对照组(8.74±2.62mg/L VS15.26±5.36mg/L,P<0.05);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初次肠内营养时间及完全肠内营养时间ERAS组早于对照组(1.81±0.60d VS 3.03±0.62d,P<0.05;4.06±0.51d VS 6.80±0.90d,P<0.05;8.45±0.99d VS 11.4±0.74,P<0.05);总住院时间ERAS组短于对照组(10.77±1.02d VS 14.03±1.27d,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比较,两组均无吻合口瘘发生;呼吸道感染及切口感染率ERAS组低于对照组(6.5%vs24.0%,P<0.05;3.2%vs22.9%,P<0.05);术后随访6月,ERAS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2%VS 25.7%,P<0.05);术后一周白蛋白水平ERAS组稍高于对照组(34.4±0.80g/L VS 34.7±0.76g/L,P<0.05),术后一周体重和前白蛋白水平两组无统计学差异(2.52±0.39kg VS 2.46±0.35,P>0.05;0.10±0.014g/L VS 0.10±0.016,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于新生儿先天环状胰腺的微创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少应激反应、加速患儿康复、缩短住院时间。第四部分加速康复外科在新生儿高位空肠ⅢB型闭锁治疗中的应用目的新生儿高位空肠闭锁也是新生儿期较为常见的上消化道畸形之一,往往合并有肠管严重发育不良,术中不仅需行肠吻合,同时需对发育不良的肠管进行处理,术中情况较旋转不良和环状胰腺更为复杂,本部分主要评估ERAS应用于新生儿高位空肠ⅢB型闭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北省儿童医院及河南省儿童医院共收治51例年龄为128天的高位空肠闭锁新生儿并分为两组,其中22例患儿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处理模式同时术中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以用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RAS组),29例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模式(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初次肠内营养时间、术后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术后二周的营养状况(体重、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梗阻、肠穿孔、脓毒血症、呼吸道感染、腹泻、肝功能损害、胆汁淤积)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有4例在术后第二天非医嘱离院,1例因为吻合口远端肠管坏死导致休克死亡。手术时间ERAS组长于对照阻(167.27±7.67min VS 129.17±4.58min,P<0.05);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肠内营养时间、完全肠内营养时间ERAS组早已对照组(4.09±0.81d VS 6.17±0.70 d,P<0.05;2.68±0.48d VS 17.5±2.81 d,P<0.05;20.36±2.13d VS 25.58±2.24 d,P<0.05)。术后住院时间ERAS组短于对照组(25.09±2.24d VS 31.50±5.86 d,P<0.05)。两组手术时及术后2周体重、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2.48±0.38 VS 2.39±0.35kg,P>0.05;2.51±0.38 VS 2.42±0.35kg,P>0.05;35.43±1.41 VS 35.42±1.78g/L,P>0.05;31.73±1.45 VS 31.75±2.09g/L,P>0.05;0.09±0.01 VS 0.10±0.02 g/L,P>0.05;0.09±0.01 vs.0.09±0.01 g/L,P>0.05).吻合口梗阻及脓毒症发生率ERAS组低于对照组(0%VS 25%,P<0.05;0%VS 25%,P<0.05).直接胆红素水平ERAS组低于对照组(20.00±9.89 VS.31.00±11.41μmol/L,P<0.05).两组术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腹泻及呼吸道感染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15.73±5.20 VS17.41±4.91 U/L,P>0.05;20.27±5.36 VS 22.54±4.70 U/L,P>0.05;36.3%VS33.3%,P>0.05;18.2%VS 16.6%,P>0.05)。两组均无肠穿孔发生。结论ERAS应用于新生儿高位空肠ⅢB型闭锁是安全可行的,可促进患儿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吻合口梗阻、脓毒症及胆汁淤积等并发症。
马小香[10](2019)在《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及狭窄围手术期护理探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探究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及狭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实施先天性肠闭锁及狭窄手术的新生儿86例作为分析探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探究组,每组患儿43例。给予常规组患儿行常规手术围术期护理干预模式,给予探究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行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结果分析探究结果显示,行综合护理措施干预的探究组患儿在二次手术情况、患儿死亡率、住院天数、护理满意率方面都显着优于常规组患儿。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干预模式可以增强对患儿护理的质量,减少先天性肠闭锁患儿的住院时间,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护理效果显着,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二、先天性肠闭锁围手术期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先天性肠闭锁围手术期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围手术期护理在先天性肠闭锁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治疗 |
1.2.2 护理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护理效果的比较 |
2.2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
2.3 两组二次手术率、住院时间的比较 |
2.4 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
3 讨论 |
(2)120例新生儿肠闭锁术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例食道合并肠道闭锁新生儿同期行胸腹腔镜手术的术中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结果 |
2 护理 |
2.1 术前准备 |
2.1.1 术前访视 |
2.1.2 加强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的沟通 |
2.2 术中护理 |
2.2.1 单腔气管导管左肺通气的医护配合 |
2.2.2 根据术中体位给予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护理 |
2.2.3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 |
2.2.4 管道的护理 |
2.2.5 缝针的管理 |
2.2.6 感染的预防 |
2.2.7 术中血氧饱和度下降导致低氧血症的预防 |
2.3 术后转运的护理 |
3 小结 |
(4)ERAS联合FICare在新生儿小肠闭锁围手术期管理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统计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父母紧张焦虑评分表(PSS:NICU) |
综述 加速康复外科在新生儿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围产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先天性肠闭锁的诊治进展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7)PICC在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围手术期的价值研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后对比两组体重增长情况 |
2.2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率 |
2.3 对比两组家属满意率 |
3 讨论 |
(8)先天性肠闭锁术后肠功能重建的围手术期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资料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生儿肠闭锁研究进展 |
1.病因 |
2.诊断 |
3.临床表现 |
4.手术方式 |
5.预后 |
参考文献 |
(9)加速康复外科在新生儿常见上消化道畸形治疗中的临床评价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加速康复外科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治疗中的应用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血清miRNA作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初步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加速康复外科在先天性环状胰腺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四部分 加速康复外科在高位空肠ⅢB型闭锁治疗中的应用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创新点 |
存在问题和展望 |
综述 儿童加速康复外科的实施现状和挑战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章及主持参与课题 |
致谢 |
附录 缩略语表 |
(10)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及狭窄围手术期护理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情况对比 |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对比 |
3 讨论 |
四、先天性肠闭锁围手术期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围手术期护理在先天性肠闭锁中的应用效果[J]. 薛瑞云,吴丽娟,黄文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21(34)
- [2]120例新生儿肠闭锁术后影响因素分析[J]. 练涛峰,樊亮,杜酉寅. 罕少疾病杂志, 2021(06)
- [3]1例食道合并肠道闭锁新生儿同期行胸腹腔镜手术的术中护理[J]. 廖泽娟,刘晶,郑玲.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07)
- [4]ERAS联合FICare在新生儿小肠闭锁围手术期管理的应用[D]. 杨淑迪.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5]围产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D]. 罗忠群.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6]新生儿小肠闭锁的加速康复研究现状[J]. 宋鑫,贺亮,刘祖伟,马明第,李昭铸,崔清波.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1(02)
- [7]PICC在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围手术期的价值研讨[J]. 宁慧娟. 黑龙江中医药, 2020(06)
- [8]先天性肠闭锁术后肠功能重建的围手术期影响因素研究[D]. 周竹萍.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9]加速康复外科在新生儿常见上消化道畸形治疗中的临床评价和应用[D]. 路长贵.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4)
- [10]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及狭窄围手术期护理探究[J]. 马小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