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税源管理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谭杨[1](2020)在《吉安市税务局纳税评估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纳税评估作为一种现代化税收管理手段和基本流程的核心,一方面在纳税人自行申报的同时,审查、评定、确认并调整其申报结果,对其不正确的认知进行及时纠正,让其能够全面的了解和认知税法并自觉的依法纳税,从而促进纳税遵从水平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符合风险管理的特点,对合法的申报行为进行确认,违法的予以纠正并成为税务部门日常管理或稽查的重点关注对象,有助于合理配置有限的征管资源,有效堵塞征管漏洞,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被广泛应用。纳税评估在我国经过二十余年的探索经过不断的演进也逐步体系化,经历了从最初的涉外税收审核评税、单一税种增值税纳税评估和面向所有纳税人各税种的全面评估,是高效、低成本化解涉税风险的主要征管手段,在夯实税收征管基础和提升纳税人遵从度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随着“放管服”改革、“减税降费”和“税收服务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的深入推进,税务部门“以票控税”的传统理念正逐步向信息管税、依法治税、服务优税的理念转变,纳税评估的职能定位也从“管理”逐渐转移到“服务”上。2018年税收征管改革进一步深化,国地税合并大幕拉起,新成立的税务机构面临着管辖税源激增且情况复杂、税种增加和税务干部业务水平不一的挑战。在此背景下,过去的税收征管方式需重新洗牌,纳税评估作为一种有效的税收风险管理方式,应该不断提升此方面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从顶层设计层面,省级及以上税务局要思考如何结合新时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完善纳税评估机制;从具体实践层面,市、县局等纳税评估基层应对部门则要思考如何转变传统思维模式和应对方式,以纳税人、缴费人的合理需求倒逼征管质效提升。税收风险管理将是未来几十年税收征管的重要路径,纳税评估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这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吉安市税务局在近年来的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中不断探索实践,实施分类分级税源管理,为税收分析与监管提供了良好基础;引入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在机构设置上建立风险控制中心及大企业管理局,在管理体制上搭建针对风险核查、政策指导和税收服务的综合管理体系,极大提高了纳税评估工作效率。但受征管理念转变和重心转移、税收综合环境变化、评估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原因的影响,吉安市税务局在推动纳税评估发展进程中遇到很多问题,阻碍了纳税评估工作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好纳税评估真正抓手作用,稳定提升征管质量的良好效果,是值得深入思考、探索和实践的重要性问题。这是本研究的着力点和关键点。本文以吉安市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为研究对象,在阐述纳税评估的概念、定位和特点后,以纳税遵从理论、税收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查阅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吉安市税务局纳税评估进行研究。研究通过吉安市税务局纳税评估历史演变过程和发展现状的概述,分析发现其存在数据信息利用不充分、纳税评估机制不完善、法律地位及效力不高和专业化评估人力资源不足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内其他地区税务部门纳税评估工作的做法,总结经验和启示,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一是强化涉税数据采集与利用,推进纳税评估信息化建设;二是全面优化纳税评估机制,持续改良评估流程、指标模型、岗责分工体系和后续配套管理;三是明确纳税评估法律地位,着力降低执法风险;四是完善纳税评估干部队伍建设,提升评估人员专业化水平。本文从一线工作人员的视角对纳税评估开展现状展开具体分析和深入研究,结合实际的数据和案例进行阐述,来确保有关对策和建议能够发挥出较强的实践作用,重塑当前基层税务人员对纳税评估工作的认识,达到强化纳税评估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的有效性和提升纳税人遵从度的效果。
张贞利[2](2020)在《山东省B市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趋严重,在我国施行了三十多年的排污收费制度由于收费标准低、执法刚性不足、容易滋生腐败等原因已不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环境保护税征收迫在眉睫,为解决这一困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难题,党中央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环境保护费改税,不断深化税收制度改革。2016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由排污费向环境保护税转变的改革目标。加强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有利于约束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环境保护,对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提高治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本文围绕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这个主题,以深化税收体制改革、保护生态环境为背景,阐述了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发展阶段及取得的成效,通过全面梳理山东省B市环保税征收管理现状,准确定位了 B市环保税征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主要有税务机关摸清环保税税源底数难度大、中小排污企业自行申报纳税难度大、排污企业申报数据审核复核难度大、税务环保部门间涉税信息传递难度大等问题,并且从排污企业税收遵从度不高、监测技术投入力度不大、税务机关征收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环境保护税配套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借鉴美国、日本、新加坡在环境税征收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就如何完善和发展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工作,从深化税源管理加强执法检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风险管理、加强数据审核优化纳税服务、完善配套机制强化部门协作等方面提出了科学有效的对策,这对于提高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的质效、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毛晋辰[3](2020)在《扬州税收共治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税收是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是国家公共财政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来源。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繁荣和各类新产业的层出不穷,税收征管的难度不断加大,再加上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发展和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变化,传统的税收征管模式已经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为了解决税务征收管理等方面的各种难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税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要求落实税收法定、优化税制结构、支持全面改革、完善征管体制;2013年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提出要全面推进税收现代化;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要求国地税发挥各自优势,深度合作,以营造良好税收工作环境为重点,统筹税务部门与涉税各方力量,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税务主责、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税收共治格局。2018年,国地税正式合并,税收共治迈入新篇章。本文从税收共治基本概念和相关的公共管理理论出发,对扬州市税收共治现状、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扬州市税收共治情况的深入调研,首先分析了征管体制改革对税收共治的影响;同时,从税收共治主体,税收共治部门合作,税收共治机制,税收共治平台等方面对扬州市税收共治存在着的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推进法治建设、建立健全机制、打造共享平台、明确奖惩措施、完善信用体系等五个方面的解决对策。上述研究结论对建设扬州市税收共治格局,丰富和充实我国税收共治实践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冯斌[4](2020)在《“营改增”背景下南充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占据了税收收入的重要份额。近年来,南充经济持续增长,加之交通便利、人文环境优越、一线城市限购等因素,南充市地块价值逐渐突显,房地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总体上呈现出稳定、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助力。“营改增”后,南充税务机关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以致房地产行业税收流失问题较为严重,成为税收征管工作的难点。基于此,本文对“营改增”后南充市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进行探究和分析,以最优税制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营改增”后南充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完善南充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的对策。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营改增”后,南充税务机关按专业化管税思路,加强与其他房地产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探索房地产项目一体化管理。但由于税务机关职能不到位、房地产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等因素,南充房地产行业基础管理薄弱、征管力量配备不合理、纳税遵从度低等问题仍突出的存在着。为此,需要税务机关夯实管理基础、健全管理机制、加大税收违法打击力度、积极探索房地产一体化管理、提升房地产纳税人税收遵从度,以提升南充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质效。
王丹[5](2018)在《吉林市C区地税局企业所得税征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文中提出从我国目前建设的税制系统中来看,企业所得税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现有18个税种中的主要税种。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整体态势成高速增长模式,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企业所得税在所有税种中的收入占比越来越高,不仅为国家建设筹集财政资金,而且能够调节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完善经营管理活动。但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较为复杂,涉税事项繁多、专业性强、税收政策更新较快且不易掌握,基层税务机关在企业所得税实际管理工作方面困难重重,税收征管不同程度上都出现了很多漏洞、不足和管理不到位的地方,极易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另外,随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开,地方税务局失去了“以票控税”的抓手,其传统的征管模式受到了冲击。“金税三期”工程的上线运行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对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的不断修改和完善,这些因素都在不断考验着基层地方税务机关企业所得税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本文选取了吉林市C区地税局作为案例进行研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从C区地税局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收入、月季度预缴申报及年度申报、税收优惠后续管理、执法风险等多环节入手,对C区地税局的企业所得税征管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摸底及探索,指出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分析管理薄弱的原因,进而从加强企业所得税税源监控、强化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提升税务机关执法管理水平和营造良好的涉税软环境四个方面,针对性提出可行性意见,推动C区地税局企业所得税征管措施的完善,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马永飞[6](2017)在《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政府税收协同治理问题研究 ——以新密市为例》文中指出随着中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壮大,移动互联网已经覆盖广大人民生活和工作之中。人们每敲击一次键盘,每使用下手机,各种数据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并上传到互联网,当这些数据急剧膨胀,形成了大的数据库,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数据,社会也就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如何将大数据技术引入税收治理之中是当前各个国家、地方政府都在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美国的国家税务部门采用大数据技术,追回了企业应缴纳的税款和罚款累计大约200亿美元;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税总函[2015]47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运用大数据开展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监管试点工作的通知》;2017年,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印发《2017年税务稽查重点工作安排》,加强稽查大数据应用。由此可见,大数据在税收治理中具有光明的前景。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调查法对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政府税收协同治理问题进行研究,论文采用的理论工具是协同治理理论。本研究第一部分主要是选题的背景意义、理论工具、研究方法和研究不足;第二部分主要是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政府税收协同治理框架与主要模式,包括国内地方政府税收治理发展历程,框架与主要特点,主要模式以及协同治理的优势与劣势;第三部分主要是地方政府税收协同治理的成效与问题—以新密市为例,包括新密市税收协同治理发展概述,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第四部分主要是大数据背景下推进地方政府税收协同治理的建议,包括加强领导干部大数据思想观念建设、税收协同治理外部环境建设、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税源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为县级税收协同治理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郑继耀[7](2017)在《枣庄市国税局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税源监控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税源监控的重点是对重点税源的监控管理。做好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对于税务机关及时、全面地了解经济税收现状,掌握税源变化和趋势,把握组织收入工作主动权,以及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防范税收流失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2000年开始,国家税务总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部署重点税源监控工作,各级税务机关根据本地税源实际,以重点税源为主要抓手,积极开展了对地方税源的监控管理工作,税源监控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税源形势的变化,原有的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点,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税源管理的要求。本文以枣庄市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法、调查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首先进行了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理论分析,明确了重点税源和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理论依据;然后从重点税源监控企业概况、税源发展特点、工作现状等方面全面论述了枣庄市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现状;进而从监控范围的片面性、监控手段的单一、数据质量不高、指标体系不完善、岗位设置不合理、各部门联动性不强等六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枣庄市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从监控管理制度、税务机关、纳税人和社会配套环境等多个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现代重点税源监控管理体系的观点,从监控范围、监控管理机构及职责、指标体系、监控管理流程、人才培养、绩效管理考核体系、配套机制等七个方面论述了现代重点税源监控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为系统解决当前地方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重点税源监控管理水平。
林宏建[8](2016)在《加强蓬莱市地方政府税源管理的建议》文中研究说明税收管理工作的好坏,取决于税源管理的程度,而税源管理又是税收工作的核心和关键点。只有抓好税收工作的关键点,才能将税收工作做到更好。而税源管理工作的好坏,影响整个税收征管工作,唯有科学精细的管理模式才能将税源发展推向"宽领域、多层次",如何强化税源的基础管理,为征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陈敏[9](2013)在《西安市地方税收大企业税源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学术界和实践一线(税务机关)针对税源专业化管理这一具体问题,从税收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以及大企业税源管理等各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2010年10月,西安市地方税务局在全国地市级税务机构中率先组建成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局,标志着税源专业化的实践层位进一步下移,继续深化发展。本文采用规范分析、实证调查等方法,对大企业局、大企业、基层地税机关等进行深入调查之后,发现大企业税源管理的做法是成功的尝试,风险防控机制开始走向健全,纳税遵从得到有效提高,“以强对强”起到了良好的龙头企业税源管理效果。与此同时,还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新问题,集中表现为:机构职责设置不清晰;现有的征管模式和征管系统难以适应大企业税源管理的需求;现行的财政体制制约税源管理作用的正常发挥;现有的信息技术落后导致大企业税源难以足额入库;现有的人才队伍与专业化管理不相匹配;“以纳税人为中心”纳税服务口号难以落实到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西安市大企业税源管理的对策建议:一是科学划分机构岗责体系,确定有章可循、便于执行的制度体系,倡导和谐有序、松弛结合的工作氛围。二是完善税收征管模式和优化征管系统,再造征管平台,提高征管效率。三是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学习型税务组织和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四是深化专业化纳税服务,开展深度服务、特色服务和快捷服务。五坚持信息管税,提升税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大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运用能力。六是协调各方权益,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实行属地入库原则,取得各级政府的信任,协助基层税务组织转型。
邓宏[10](2013)在《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税源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税收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税源结构也变得复杂,难于监控。国家税务总局及时提出"信息管税"的要求。创建新的税源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税源的监控管理,夯实征管基础已成为地税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强化税源管理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化税源管理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吉安市税务局纳税评估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及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纳税评估的定义 |
2.1.2 税收风险管理的内涵 |
2.2 理论基础 |
2.2.1 纳税遵从理论 |
2.2.2 税收风险管理理论 |
2.2.3 流程再造理论 |
3 吉安市税务局及其纳税评估现状 |
3.1 吉安市税务局概况 |
3.2 吉安市税务局纳税评估历史演变及现状 |
3.2.1 纳税评估历史演变 |
3.2.2 纳税评估开展现状 |
4 吉安市税务局纳税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涉税信息数据利用受限 |
4.1.1 信息数据共享程度低 |
4.1.2 信息数据质量差 |
4.1.3 信息数据加工能力弱 |
4.2 纳税评估机制不完善 |
4.2.1 评估流程不科学 |
4.2.2 指标设置死板单一 |
4.2.3 跨部门征管衔接不畅 |
4.2.4 考核管理机制不健全 |
4.3 涉税法律风险偏高 |
4.3.1 法律定位不明受争议 |
4.3.2 评估主体执法资格缺失 |
4.4 专业化评估人力资源不足 |
4.4.1 综合素质能力不强 |
4.4.2 风险意识不强 |
4.4.3 激励关怀力度不到位 |
5 国内其他地区纳税评估经验借鉴 |
5.1 国内其他地区纳税评估的做法 |
5.1.1 济南市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先进做法 |
5.1.2 南京市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先进做法 |
5.1.3 大连市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先进做法 |
5.2 国内其他地区纳税评估的启示 |
6 改进吉安市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的对策 |
6.1 加强纳税评估信息化建设 |
6.1.1 强化数据支撑力度 |
6.1.2 提高数据采集质量 |
6.1.3 搭建风险信息框架 |
6.2 健全纳税评估机制 |
6.2.1 优化纳税评估流程 |
6.2.2 灵活运用指标模型 |
6.2.3 构建清晰的岗位职责体系 |
6.2.4 完善评估后续配套机制 |
6.3 推进纳税评估法制建设 |
6.3.1 明确纳税评估法律地位 |
6.3.2 加强干部执法资格管理 |
6.4 充实专业化评估人力资源 |
6.4.1 改革专业化人员管理制度 |
6.4.2 完善专业化评估队伍建设 |
6.4.3 创新专业化风险应对团队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山东省B市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比较分析法 |
1.4.2 案例分析法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章 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环境保护税 |
2.1.2 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 |
2.2 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的理论依据 |
2.2.1 税收遵从理论 |
2.2.2 税收效率原则 |
第3章 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发展阶段及改革成效 |
3.1 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发展阶段 |
3.1.1 征收排污费阶段(1982年7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 |
3.1.2 征收环境保护税阶段(2018年1月1日开始) |
3.2 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改革成效 |
3.2.1 提高法律效力增强执法刚性 |
3.2.2 降低能源消耗改善环境质量 |
3.2.3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
第4章 B市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 税务机关摸清环境保护税税源底数难度大 |
4.1.1 税务机关将所有排污企业纳入征管范围存在困难 |
4.1.2 税务机关掌握企业准确排污量存在困难 |
4.2 中小排污企业自行申报纳税难度大 |
4.2.1 中小排污企业安装自动监测设备数量少 |
4.2.2 中小排污企业不易掌握复杂的排污计算方法 |
4.3 排污企业申报数据审核复核难度大 |
4.3.1 税务机关对排污企业申报数据审核难度大 |
4.3.2 环保部门对排污企业申报数据复核难度大 |
4.4 税务环保部门间涉税信息传递难度大 |
4.4.1 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不顺畅 |
4.4.2 部门间协作配合难度大 |
第5章 B市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排污企业税收遵从度不高 |
5.1.1 排污企业主动纳税意识不强 |
5.1.2 排污企业违法成本较低 |
5.2 监测技术投入力度不大 |
5.2.1 安装运行自动监测设备费用高昂 |
5.2.2 污染物监测技术不够完善 |
5.3 税务机关征收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
5.3.1 缺乏环境保护专业人才 |
5.3.2 税收宣传和纳税服务不到位 |
5.4 环境保护税配套机制不健全 |
5.4.1 环境保护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
5.4.2 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不完善 |
第6章 国外环境税征收管理经验借鉴及启示 |
6.1 国外环境税征收管理经验借鉴 |
6.1.1 美国现代化的环境税征管技术 |
6.1.2 日本成熟的环境税优惠政策 |
6.1.3 新加坡高效的环境税征管系统 |
6.2 对B市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的启示 |
6.2.1 加强环保税征管信息化建设 |
6.2.2 健全部门之间征管协作机制 |
6.2.3 完善环保税税收优惠政策 |
第7章 完善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的对策建议 |
7.1 深化税源管理加强执法检查 |
7.1.1 主动开展纳税人排查和识别 |
7.1.2 实施排污企业分级分类管理 |
7.1.3 加大环境保护税执法检查力度 |
7.2 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风险管理 |
7.2.1 运用优惠政策提供资金支持 |
7.2.2 依托科学技术提高监测能力 |
7.2.3 加强环境保护税风险控制 |
7.3 加强数据审核优化纳税服务 |
7.3.1 完善环境保护税比对复核 |
7.3.2 建设环保税征管专业化人才队伍 |
7.3.3 积极开展税收宣传纳税辅导 |
7.4 完善配套机制强化部门协作 |
7.4.1 修订完善环境保护税法律法规 |
7.4.2 完善环境保护税涉税信息共享平台 |
7.4.3 强化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协作机制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致谢 |
(3)扬州税收共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2.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3 简要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和不足 |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税收共治基本概念 |
2.1.1 税收共治概念界定 |
2.1.2 税收共治概念的历史沿革 |
2.1.3 税收共治法律依据 |
2.1.4 税收共治的必要性 |
2.2 税收共治理论基础 |
2.2.1 税收原则 |
2.2.2 一般系统理论 |
2.2.3 公共治理理论 |
2.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5 整体政府理论 |
第3章 扬州市税收共治发展现状分析 |
3.1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 |
3.1.1 征管体制改革背景 |
3.1.2 征管体制改革的意义 |
3.1.3 征管体制改革对税收共治的影响 |
3.2 扬州市税收共治发展概况 |
3.3 扬州税收共治取得的主要成效 |
第4章 扬州市税收共治存在问题 |
4.1 税收共治主体的多元化程度不足 |
4.2 部门合作的力度不强 |
4.2.1 涉税信息共享的程度较低,信息内容较少 |
4.2.2 部门合作的范围较窄,合作的深度不足 |
4.3 税收共治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
4.4 综合治税平台存在缺陷 |
4.4.1 信息采集工作缺乏法律支撑 |
4.4.2 平台各成员单位缺乏高效沟通机制 |
4.4.3 平台数据采集利用未达预期 |
4.4.4 综合治税缺乏监督机制 |
第5章 促进扬州市税收共治的对策与建议 |
5.1 推进法治建设 |
5.1.1 构建税收共治的法律体系 |
5.1.2 健全税收共治的制度规范 |
5.2 建立健全机制 |
5.2.1 划分各部门的职能定位和职责分工 |
5.2.2 健全各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 |
5.2.3 建立健全沟通协作机制 |
5.2.4 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 |
5.3 升级税收共治平台 |
5.3.1 完善综合治税共享平台建设 |
5.3.2 建设集中统一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
5.3.3 建立周密的信息采集处理体系 |
5.3.4 充实平台数据类型及内容 |
5.3.5 进一步加强对平台的宣传 |
5.4 明确奖惩措施 |
5.4.1 加强绩效考核 |
5.4.2 加强工作情况通报 |
5.4.3 建立公开公示的制度 |
5.5 完善信用体系 |
5.5.1 构筑征信数据库及评信平台 |
5.5.2 加强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应用及联合激励 |
5.5.3 完善评价指标,优化纳税评价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营改增”背景下南充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文献述评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一)研究的重点难点 |
(二)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营改增” |
(二)房地产行业 |
(三)税收征管 |
二、基础理论 |
(一)最优税制理论 |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三章 南充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现状 |
一、南充房地产行业基本情况 |
(一)土地市场火热 |
(二)房地产开发经营趋于规模化 |
(三)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稳步增长 |
(四)房地产市场发展向好 |
二、南充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基本情况 |
(一)税源情况 |
(二)税收收入情况 |
(三)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情况 |
(四)人力资源配备情况 |
第四章 南充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
一、管理基础薄弱 |
(一)税源基础管理薄弱 |
(二)税源管理手段相对滞后 |
(三)信息化程度不高 |
二、管理机制不足 |
(一)税收管理员职责不明确 |
(二)征管力量配备不尽合理 |
(三)部门协调配合不得力 |
三、纳税遵从度低 |
(一)增值税税款滞后 |
(二)财务核算不健全 |
(三)发票使用不规范 |
四、房地产一体化管理模式尚未形成 |
(一)房地产水平一体化管理欠缺 |
(二)房地产垂直一体化管理欠缺 |
(三)信息交流共享机制不健全 |
五、行业管理风险大 |
(一)税源管理环节风险 |
(二)纳税评估环节风险 |
(三)减免税管理环节风险 |
第五章 南充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税收制度不完善 |
二、房地产行业征管模式发生改变 |
(一)税源结构发生改变 |
(二)征收方式发生改变 |
(三)管理模式发生改变 |
三、税务机关职能不到位 |
(一)税收管理人员履职尽责能力不强 |
(二)税收宣传、纳税辅导不到位 |
(三)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不到位 |
(四)税收违法打击力度不够 |
四、房地产纳税人因素 |
(一)利益驱动 |
(二)纳税意识淡薄 |
五、税收违法成本低 |
第六章 完善南充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的对策 |
一、夯实管理基础 |
(一)强化税源基础建设 |
(二)强化税源事前管理 |
(三)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 |
二、健全管理机制 |
(一)明确税收管理员职责 |
(二)优化基层人力资源配备 |
(三)提高税收管理人员业务能力 |
(四)强化部门协同 |
三、提升纳税遵从度 |
(一)落实好各项税收政策 |
(二)加强税收宣传 |
(三)做好纳税辅导和服务 |
(四)抓好发票管理 |
四、积极探索房地产一体化管理 |
(一)对房地产税收进行全覆盖闭环管理 |
(二)强化信息管税 |
(三)完善税收监管体系 |
五、加大税收违法打击力度 |
(一)提高纳税评估和风险防控能力 |
(二)充分发挥稽查作用 |
(三)加强税收执法监督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吉林市C区地税局企业所得税征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难点 |
第2章 企业所得税及其征收管理 |
2.1 企业所得税的概念 |
2.2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
2.3 企业所得税的作用 |
2.4 我国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制度演变 |
第3章 吉林市C区地税局企业所得税征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吉林市C区地税局企业所得税征管现状 |
3.2 吉林市C区地税局企业所得税征管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吉林市C区地税局企业所得税征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
4.1 所得税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
4.2 传统管理理念尚未转变 |
4.3 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 |
第5章 吉林市C区地税局企业所得税征管的对策建议 |
5.1 加强企业所得税税源监控 |
5.2 强化企业所得税的日常管理 |
5.3 提升税务机关执法管理水平 |
5.4 营造良好的涉税软环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政府税收协同治理问题研究 ——以新密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的意义 |
1.选题背景 |
2.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三)理论工具和方法 |
1.协同治理理论 |
2.大数据技术 |
3.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
二、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政府税收协同治理框架与主要模式 |
(一)国内地方政府税收治理发展历程 |
1.税收治理单一主体阶段 |
2.税收治理多元主体阶段 |
(二)地方政府税收协同治理框架与主要特点 |
1.治理框架 |
2.主要特点 |
(三)地方政府税收治理的主要模式 |
1.税务机关单主体风险管理模式 |
2.山东省综合税收治理领导小组模式 |
3.大连市单项税收治理模式 |
(四)大数据背景下税收协同治理模式的优势与劣势 |
1.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政府税收协同治理的优势 |
2.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政府税收协同治理的劣势 |
三、地方政府税收协同治理的成效与问题—以新密市为例 |
(一)新密市税收协同治理发展概述 |
1.新密市税收协同治理的模式 |
2.新密市税收协同治理的特点 |
(二)新密市税收协同治理成效 |
1.财政税收收入有所增长 |
2.大数据应用成效明显 |
3.治税支撑体系初步建立 |
4.考核监督制度日趋完善 |
(三)新密市税收协同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政府部门间涉税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 |
2.税源信息采集质量不高 |
3.税收大数据分析技术缺少 |
4.税收数据分析专业队伍不健全 |
(四)新密市税收协同治理产生问题的原因 |
1.领导干部思想观念滞后 |
2.税收协同治理外部环境不强 |
3.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
4.税源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不完善 |
四、大数据背景下推进地方政府税收协同治理的建议 |
(一)加强领导干部大数据思想观念建设 |
1.强化大数据理念宣传 |
2.深入学习大数据知识 |
(二)加强政府税收协同治理外部环境建设 |
1.政府全力支持统一规划 |
2.构建部门间数据交换机制 |
(三)加强税收协同治理人才队伍建设 |
1.培养与激励本地大数据人才 |
2.引进大数据高端人才释放“鲶鱼效应” |
(四)加强税收协同治理税源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
1.更新税源信息管理平台硬件设备 |
2.优化税源信息管理平台软件架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枣庄市国税局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综合评价 |
1.3 研究内容、方法、思路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基础理论 |
2.1 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理论分析 |
2.1.1 重点税源 |
2.1.2 重点税源监控管理 |
2.2 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理论依据 |
2.2.1 劳动分工理论 |
2.2.2 税收遵从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3章 枣庄市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现状 |
3.1 枣庄市重点税源监控企业概况 |
3.1.1 监控标准 |
3.1.2 户数分布 |
3.1.3 整体规模 |
3.2 枣庄市重点税源监控企业税源发展特点分析 |
3.2.1 产业(行业)分布特点 |
3.2.2 地区分布特点 |
3.2.3 税种分布特点 |
3.2.4 税负水平情况 |
3.3 枣庄市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现状 |
3.3.1 管理模式 |
3.3.2 人员编制 |
3.3.3 岗位职责 |
3.3.4 重点税源监控报表体系 |
3.3.5 枣庄市国税局提高重点税源监控水平的有益探索 |
本章小结 |
第4章 枣庄市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枣庄市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4.1.1 监控的范围存在片面性 |
4.1.2 监控手段单一滞后 |
4.1.3 监控数据质量及增值利用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4.1.4 监控指标体系尚不完善 |
4.1.5 岗位设置不合理 |
4.1.6 税源监控各部门连动性不强 |
4.2 枣庄市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监控管理制度层面的原因 |
4.2.2 税务机关层面的原因 |
4.2.3 纳税人层面的原因 |
4.2.4 社会配套环境层面的原因 |
本章小结 |
第5章 构建现代重点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对策研究 |
5.1 构建现代重点税源监控管理体系的前提 |
5.1.1 现代重点税源监控管理体系的法律依据 |
5.1.2 构建现代重点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
5.2 现代重点税源监控管理体系的策略选择 |
5.2.1 合理确定重点税源监控范围 |
5.2.2 重组和理顺重点税源监控管理机构及职责 |
5.2.3 建立完善的重点税源监控数据指标体系 |
5.2.4 打造现代重点税源监控管理流程 |
5.2.5 拓宽培训渠道,加强后备人才培养 |
5.2.6 建立奖惩并存的动态绩效考核体系 |
5.2.7 完善重点税源监控管理配套机制 |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加强蓬莱市地方政府税源管理的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强税源监控 |
1.1 从理念上树立正确的税源管理的思路,体现精细化 |
1.2 以创新的思维开展工作,在税源监控上下功夫 |
1.3 税源管理的信息化方面采取先进的方法 |
2 加强纳税评估的切入,事前评估掐住瓶颈 |
3 加强税源管理的专业化,以管理促增收 |
3.1 何为税源管理 |
3.2 何为专业化管理 |
3.3 税源专业化何用 |
3.4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特点 |
3.5 企业和税务管理部门应如何应对专业化管理 |
(9)西安市地方税收大企业税源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
1.6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 地方税收的概念与范围 |
2.1.1 地方税收的概念 |
2.1.2 地方税收征收的范围 |
2.2 大企业的界定 |
2.2.1 大企业的定义 |
2.2.2 大企业特点 |
2.3 税源管理概念 |
2.3.1 税源的概念 |
2.3.2 税源管理的概念 |
2.3.3 税源管理的特点及分类 |
2.3.4 税源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
2.4 理论基础 |
2.4.1 税收管理理论 |
2.4.2 纳税遵从理论 |
第三章 西安市地方税收大企业税源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现状分析 |
3.2 问题分析 |
3.2.1 现管理机构职责设置不清晰 |
3.2.2 征管模式难以满足需求 |
3.2.3 现行财政体制的制约 |
3.2.4 信息技术利用水平滞后 |
3.2.5 人才结构层次不合理 |
3.2.6 纳税服务不到位 |
3.3 原因分析 |
3.3.1 机构职能转换是关键 |
3.3.2 重点税源急需重点管理 |
3.3.3 税源管辖权存在冲突 |
3.3.4 信息化程度较低 |
3.3.5 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
3.3.6 服务体系不完善 |
第四章 国内外大企业税源管理经验借鉴 |
4.1 国外经验 |
4.1.1 美国税源专业化的情况 |
4.1.2 澳大利亚税源专业化的情况 |
4.1.3 国外成功实践的启发 |
4.2 国内经验 |
4.2.1 组织架构上的经验 |
4.2.2 信息化建设上的经验 |
4.2.3 服务机制上的经验 |
4.3 启示 |
第五章 完善西安市地方税收大企业税源管理对策建议 |
5.1 定岗定责,提高组织质量 |
5.1.1 科学分工 |
5.1.2 建章立制 |
5.1.3 组织文化 |
5.2 完善税收征管模式 |
5.2.1 按照专业化要求设计岗责体系 |
5.2.2 再造征管平台,提高征管效率 |
5.3 协调各方权益,形成改革合力 |
5.3.1 积极宣传,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 |
5.3.2 属地入库,取得各级政府的信任 |
5.3.3 提供援助,协助基层税务组织转型 |
5.4 坚持信息管税 |
5.4.1 提高信息采集水平和筛选能力 |
5.4.2 健全纳税信息更新模式 |
5.4.3 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运用能力 |
5.5 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
5.5.1 建立组织学习的领导责任制 |
5.5.2 完善与学习相关的各项激励机制 |
5.5.3 建立并完善职业生涯培训体系 |
5.6 深化专业化纳税服务 |
5.6.1 改革创新,开展深度服务 |
5.6.2 针对需求,进行特色服务 |
5.6.3 手段多样,提供快捷服务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工作与基本结论 |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1.1 组织机构缺位。 |
1.2 职责模糊不清。 |
1.3 监控手段缺失。 |
2 加强税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
2.1 立足实际, 建立分类分级监控体系, 推行风险管理机制 |
2.1.1 按照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推行分类管理机制。 |
2.1.2 按照分片管理与分事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推行风险管理机制。 |
2.2 完善载体, 合理划分税源, 实行全方位的税源监控 |
2.2.1 建立以征管系统为载体的静态税源监控。 |
2.2.2 建立以纳税评估为载体的动态税源监控。 |
2.2.3 建立以征管状况分析为载体的全面税源监控。 |
四、强化税源管理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吉安市税务局纳税评估问题研究[D]. 谭杨.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4)
- [2]山东省B市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问题研究[D]. 张贞利. 山东大学, 2020(10)
- [3]扬州税收共治问题研究[D]. 毛晋辰. 扬州大学, 2020(06)
- [4]“营改增”背景下南充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问题研究[D]. 冯斌.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5]吉林市C区地税局企业所得税征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 王丹. 吉林大学, 2018(01)
- [6]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政府税收协同治理问题研究 ——以新密市为例[D]. 马永飞. 郑州大学, 2017(06)
- [7]枣庄市国税局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研究[D]. 郑继耀. 山东财经大学, 2017(05)
- [8]加强蓬莱市地方政府税源管理的建议[J]. 林宏建.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6(10)
- [9]西安市地方税收大企业税源管理研究[D]. 陈敏. 长安大学, 2013(03)
- [10]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邓宏. 中国科技信息,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