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流系统建模方法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宇[1](2021)在《陕西区域物流竞争力时空演变及仿真预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际贸易交流的逐渐深入,区域间物流活动越来越多,物流业发展逐渐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实力的标志。现今,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政策,作为丝绸之路新起点,陕西物流枢纽地位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日益提高,带动物流产业增速持续保持全国第一。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陕西发展相对滞后,要求迅速建立一个与之发展协同的区域物流竞争力体系来拉动“一带一路”新起点建设。因此,如何提升陕西区域物流竞争力已经成为推动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以区域物流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深入了解区域物流发展现状。第一,根据陕西实际情况,从区域经济环境、物流需求规模、物流供给规模和物流信息化水平四方面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21项指标进行客观筛选构建出适用陕西的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第二,依据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6-2020年的指标数据利用熵权-TOPSIS法对陕西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排序。第三,借助ArcGIS软件分别绘制陕西10个地市2016、2018和2020三年的空间布局图,进行热-冷区空间格局演变分析。第四,结合Anylogic仿真软件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来对陕西未来5年的区域物流竞争力演化进行仿真预测。最后根据时空演变和仿真预测结果提出提升陕西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可行性建议。基于时空演变和仿真预测结果可知,2016-2020年间陕西10个地市的综合区域物流竞争力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西安、榆林、咸阳、渭南、宝鸡、延安、汉中、安康、铜川、商洛。西安一直保持高竞争力水平,铜川、安康、汉中和商洛在2016、2018和2020年这三个时间节点上均处于低竞争力水平。对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影响大小排序为:物流供给规模竞争力>物流信息化水平竞争力>物流需求规模竞争力>区域经济环境竞争力。
路艳萍[2](2020)在《基于Witness的采煤机驱动齿轮加工过程仿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近年来在煤矿领域建成了许多高产高效矿井,这对核心装备采煤机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易损备件的供应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驱动齿轮作为采煤机上最重要的易损件,采煤机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加工效率偏低、交货不及时的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因此,本文尝试用基于仿真软件的模拟方法分析驱动齿轮的生产过程,从而指导生产加工过程优化,提高加工效率。本文以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采煤机驱动齿轮加工过程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驱动齿轮出现的生产供应不及时问题,对比分析了该问题的传统经验式解决思路和方法,提出了应用系统仿真的解决思路与方案。经过实地考察调研,发现驱动齿轮的生产加工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故采用针对离散事件进行动态仿真的Witness软件,研究采煤机驱动齿轮的生产加工工艺,建立基于Witness的齿轮加工过程的仿真模型。通过对整个加工过程综合性能的分析研究,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生产的模型,优化生产制造过程,以解决驱动轮生产效率偏低、供应不及时这一瓶颈问题。通过对模型中设备数量和时间因素的优化,提出合理的优化方案。将原生产线模型的数据与优化后模型的数据进行比对,设备利用率和产出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多次独立运行得出最终的优化方案,优化前本模型零部件的月加工能力为43件,优化后月加工能力达到55-60件,加工效率提高了约35%。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案可以为企业的实际生产管理、工艺优化和系统分析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王露萱[3](2020)在《城市配送中心低温仓库设施配置仿真建模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物质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集生产、运输、仓储、配送于一体的冷链物流行业备受关注。低温仓库作为冷链物流运输、仓储、配送的重要环节,其作业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整个物流体系的运行效率。因此,加强冷库管理,合理规划设施设备,提高作业效率,对提升行业竞争力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采用数值分析与仿真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对低温仓库设施配置进行仿真建模研究,结合仿真实验结果提出合理的设施配置方案,为企业决策提供一定的借鉴。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结合低温仓库的特点和作业流程,研究了低温仓库系统建模的相关理论,以概率分布作为模型的输入数据,以库存系统作为低温仓库的理论基础,采用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和基于智能体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低温仓库设施配置进行仿真建模。(2)以铁越集团城市配送中心低温仓库为实例,分析了低温仓库的整体布局和设施配置现状,提出了低温仓库系统性能指标,对分品类货物数量和货物到达时间间隔进行了输入建模,提出了低温仓库模型的简化与假设。(3)基于Anylogic仿真软件平台,建立了低温仓库的物理模型和逻辑模型,根据铁越集团城市配送中心低温仓库的设施配置现状,在仿真模型上设置了相应的设施配置方法,计算并输出了仓储系统性能指标数据。(4)在对低温仓库仿真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目前低温仓库在人员及设备配置上存在人员数量不足、作业效率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创建了基于员工组数的叉车配置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温仓库参与作业的三个工种中,装卸人员工作效率普遍偏高,参与作业的工作人员整体组数偏低,导致常有卡车等待装卸的现象,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陈徽东[4](2020)在《基于拓扑分解的复杂结构化工过程模拟方法的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以数学模拟为主要技术手段的系统分析已经成为研究化工生产过程的重要方法,在设计、优化、操作以及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化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尺度化工生产过程之间的耦合程度越来越高,导致描述化工生产过程的数学模型趋于复杂。目前,复杂化工过程的数学模拟在建模和求解方面均面临一定的困难。结构复杂性是化工过程数学模型复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针对复杂结构化工过程的数学模拟方法值得被进一步研究。本文针对复杂结构化工过程数学模拟中面临的若干问题,基于化工系统拓扑分解的相关理论,开发出一系列通用有效的复杂结构化工过程模拟方法和工具,并将其应用于相应的实际问题。具体内容包括如下几个部分:1.针对复杂流程系统建模繁琐且失误率高的问题,本文首先基于有向图的相关理论,开发了一款通用流程模拟系统组态工具。该组态工具具有可视化的绘图界面,自动将复杂化工过程结构模型的有向图形式转化为矩阵形式,实现了复杂流程系统图形化建模功能,提升了人工建模效率。同时,该组态工具灵活的节点和有向线配置功能也为各类流程模拟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然后在通用流程模拟系统组态工具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有向图类模拟系统的快速集成开发方法,并以通用化工稳态流程模拟系统为例,详细阐述了方法中参数配置、子系统设计和系统集成等具体过程。通过将本课题开发的通用化工稳态流程模拟系统与商业化的ASPEN Plus软件进行对比,展现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通用化工稳态流程模拟系统为有向图类模拟系统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2.针对管网系统的结构和部分流体流动特征复杂性带来的模拟问题,本课题基于拓扑分解和双层法开发出一种通用管网系统模拟方法。首先,针对单个管道流动方程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双层法的管网系统模拟方法,通过引入管道流通能力常数获得内层简化模型,将复杂严格的单个管道流动方程作为外圈模型,通过内外圈交替迭代,减少复杂流动方程的调用次数,提高算法稳定性;然后针对结构复杂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五种基本拓扑结构的识别和简化方法,并理论上证明了通过该方法可以将实际过程中所有结构类型的管网系统逐步识别和简化成若干孤立管道,实现管网系统的自动系统分解;然后在识别和简化方法的基础上,开发出简化模型或者流通能力系统为常数的大型管网系统模拟方法,该方法按照识别和简化的过程和逆过程,顺序调用五种基本拓扑结构的简化和还原方程并迭代计算,完成整个管网系统数学模型的求解;最后,通过实例说明本章提出的模拟方法具有很好的收敛性和求解速度。3.针对复杂精馏过程模拟中面临的问题,本课题基于精馏过程内部的拓扑分解,建立了通用精馏过程动态模拟方法,并进一步开发出通用精馏过程动态模拟系统。首先,针对精馏过程复杂性主要来自于不同结构类型这一特点,提出了基于有向图的建模方法,并给出了精馏过程中若干单元模型。其中针对最重要的塔板单元模型,在充分考虑刚性和数值稳定性的前提下,退化刚性微分方程组建立塔板压力计算代数方程,利用“预测-校正”策略建立汽液相间组分传递方程,得到了塔板模型的微分代数混合方程组,并给出求解过程;然后在单元过程模型求解的基础上,基于序贯模块法,给出了适定性强和适用范围广的全局求解策略;最后根据动态模拟方法建立了通用精馏过程动态模拟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验证本章提出的方法在数值稳定和求解速度方面具有良好特性。4.以流程模拟为主要技术手段,对生物丁醇精馏工艺进行设计、优化和操作等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初始分离工艺,找出可优化的问题:乙醇在系统内富集和能量利用率低;然后,通过优化流程结构,解决乙醇在系统内富集的问题,通过变压和构造多间壁间壁塔实现热耦合,提高系统内部能量利用率;根据稳态流程模拟结果和技术经济模型,流程结构优化后工艺整体能耗从12.17MJ/kg降低到10.12MJ/kg,通过变压实现热耦合后工艺能耗降低到5.30MJ/kg,通过构造多间壁间壁塔实现热耦合后工艺能耗降低到6.12MJ/kg,技术经济计算和对比显示多间壁间壁塔工艺具有最低的生产成本。最后,针对经济性最好的多间壁间壁塔工艺,利用第四章研究的通用精馏过程动态模拟技术,对其开车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工艺在实际操作上具有可行性。
姜建彪[5](2020)在《3D打印无人车间设计及其移动物流数字孪生系统研发》文中认为以增材制造为代表的新一代制造技术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结合,促进了新型生产方式的变革,三维打印网络互连及无人车间的构建等制造新模式已开始受到广泛关注。论文分析了3D打印无人车间及其各功能单元的功能需求,设计并搭建车间移动物流系统,研究了场景可视化、数据管理等数字孪生关键技术,开发了车间物流数字孪生系统,并将其应用于物流系统的效能优化。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归纳如下:1、分析3D打印无人车间及其各功能单元的功能需求,完成车间总体设计。在此基础上,从物理车间、虚拟车间、数据孪生平台、服务应用和数据网络等五个方面构建了3D打印无人车间数字孪生模型。2、研究了移动物流系统运行流程的数字化建模。详细分析了移动物流系统的功能需求,阐述了物流系统的组成及其运行流程。在此基础上,基于Petri网建模方法对物流系统进行了数字化建模,并搭建了车间移动物流系统。3、研究了车间物流系统数字孪生关键技术,并开展系统性能测试。研究了场景可视化和数据管理等车间物流系统数字孪生关键技术。提出了3D打印无人车间数字孪生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并根据指标要素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证明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了现场数字化重建、数据可视化、异常预警等关键功能,并能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4、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无人车间物流系统效能优化。首先利用分治算法提出了基于场景可视化的出入库操作闭环控制方法,实现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出入库控制应用,优化了库位查询方法;然后通过改进的蚁群算法对AGV全向移动小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进行路径规划,提升小车运行效率,降低系统能耗。
卞雪卡[6](2020)在《物流仿真实施质量管理及规范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但是也相继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物流仿真在工程实践中的质量参差不齐,国内外差距较大。本文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对物流仿真实施质量进行了理论研究,设计出了物流仿真实施质量管理工具,并从工程实践角度论述了其使用方法及应用效果。目前国内外文献中仅有生命周期理论是研究仿真实施质量的有效途径,但并未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量表理论、建模与仿真理论构建了本文的理论框架,以生命周期中的前期准备、概念建模、仿真建模、实验设计、结果分析这五个阶段开展本文的研究。本文从物流仿真生命周期角度研究物流仿真实施质量,并结合物流仿真的特点,对现有的仿真生命周期模型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的生命周期模型突出了概念模型的建模过程,流程更加清晰;并将检验和验证贯穿于证明周期的各环节。之后,分别分析了影响生命周期五个阶段的实施质量的因素,确立了相应的质量指标,根据量表理论设计出了质量管理量表,并进行了信效度分析。最后,以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例,展示了该量表在工程实践前期和中期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效果。本文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从生命周期角度管理物流仿真工程实践,能够保证物流仿真工作高质量完成;本文所设计的物流仿真实施质量管理量表适用于物流各个系统,能够为仿真工作人员和管理者提供依据,既保证了仿真实施质量,又便于仿真工作的管理。
邢家源[7](2020)在《BC公司图书仓储物流系统的仿真与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图书市场需求的提高,我国的出版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在图书出版企业发展的同时,图书库房的库存积压、工作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因此,针对某一图书出版企业的问题深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BC公司为中小型图书出版企业,面临搬迁新库的情况,BC公司希望能评估新库堆垛机作业及叉车作业的可行性,并设计相应的规划方案来优化目前旧库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新库进行规划设计及方案评估,具体包括:首先,结合图书物流特点及旧库储备模式存在的问题,定性分析两种储存区物流作业模式:堆垛机存取的自动化立体仓库模式和电瓶叉车存取的高层货架模式。在储存模式、作业模式、物流设备、拣选策略、储存策略、作业空间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设计;其次,对内部储存区,进行货位分配的研究,选择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在AutoMod中建立两种模式的仓储系统仿真模型,从日常作业和满仓出库两种场景设计实验,得出相应实验数据,和旧库整体运作、出库效率、空间利用对比,验证两种模式的优化效果,提出BC公司库房建设建议。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模式出库能力均高于旧库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建议以模式二为最终方案。其中模式一出库能力比模式二高152.3%。本文一方面为库房建设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为仿真人员在同类仓储物流系统的建模提供了参考模板,促进长足发展。
陈旭超[8](2020)在《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及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路物流中心的合理规划设计及运营对提高铁路物流服务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铁路物流中心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计算机仿真成为解决其规划设计及运营组织相关问题的重要手段。运输作业是铁路物流中心作业内容中的基础环节,研究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的仿真建模及优化方法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综合考虑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的流程及特点,结合离散系统仿真、最优化理论、Petri网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运输核心作业仿真建模中所涉及的相关方法和技术。论文重点考虑铁路物流中心的列车运转作业、货运卡车作业以及场站作业,针对其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精细化仿真设计,引入数学优化模型对仿真进程进行优化控制,在此基础上建立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模型,并开发相应仿真系统,以期为我国铁路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及作业组织提供有效的辅助决策工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及优化的理论和方法。首先对铁路物流中心的相关概念和运输核心作业的涵义进行界定。基于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相关理论,梳理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的仿真重点,并分析仿真建模中需重点考虑的决策优化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运输核心作业仿真及优化研究的基本内容。最后,提出铁路物流中心仿真环境及拓扑网络创建方法,进而搭建起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建模及优化的理论框架。(2)考虑队列组织策略的门区作业精细化仿真。在分析解析模型局限性的基础上,基于多智能体仿真技术构建门区作业仿真模型,模型中重点考虑货运卡车到达频率波动性、门区服务时间异质性、检查异常事件、起停附加时间等随机波动因素对门区作业的影响,设计相应的仿真模块和仿真机制。最后,基于算例对池化和非池化队列组织策略的适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一系列影响门区作业水平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3)轨道式门吊装卸作业集成调度优化方法。基于时空网络建模方法,构建门吊和车辆装卸作业分层时空网络,以装卸作业总完成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门吊装卸作业集成调度优化模型。为克服分层时空网络耦合约束带来的求解复杂性,设计基于ADMM的对偶分解求解算法,通过对原问题中复杂约束进行对偶松弛及线性化处理,将原问题分解为一系列时空路径搜索子问题。最后,基于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进一步通过与RCPSP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ADMM对偶分解算法在求解质量和求解效率方面的优势,为装卸作业仿真进程的优化控制提供决策方法支撑。(4)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模型构建及系统设计。在关键作业环节精细化仿真及决策优化方法研究的基础上,考虑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的整体流程,建立基于赋时着色Petri网的仿真逻辑框架。通过梳理各类仿真事件的逻辑结构特点,设计三种通用变迁类型,以此为基础,构建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模型。进一步,考虑复杂决策优化方法在仿真模型中的嵌入问题,提出基于滚动时域机制的门吊装卸作业调度优化方法。最后,在此基础上开发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系统,并对主要功能进行阐述。(5)选取我国东南地区某综合型铁路物流中心为案例进行分析,对仿真模型及系统有效性进行验证,并对案例铁路物流中心设备配置及作业组织的相关问题进行仿真分析,提出优化建议,进一步验证了论文研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张昊[9](2020)在《一种电子封装行业自动化生产线建模与仿真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电子封装企业迫切需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问题,对复杂多工艺的离散型自动化电子封装生产线,提出了一种基于Flexsim软件进行建模仿真与优化的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按生产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直接对生产线进行建模的方法,采用基于Flexsim软件的“先站点后集成”的建模仿真方法,即先按工艺工序划分站点,其后分别对站点建模,然后再将站点模型组合成生产线模型。针对复杂多工艺离散型生产线“整体串联,局部并/混联”的特点,采用此方法对生产线按站点进行分析,能够快速精准地发现产线瓶颈站点,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措施。论文通过分析K公司一条自动化芯片装配生产线的详细组成及工艺流程,基于Flexsim软件建立了该生产线的无故障仿真模型,基于该模型,能够模拟产线生产过程,直接得到产线的UPH和产线中每个设备的占用率,发现影响产线效率的瓶颈站点。考虑实际产线的故障情况,进一步在仿真模型中加入了故障模型,使仿真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更加吻合。通过分析加入故障模型的生产线模型,得到了故障对生产造成影响的量化数据,为排除故障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精益生产和精益优化理论,从生产线平衡出发,针对瓶颈站点采用“5W1H”法进行优化分析,采用ECRSI优化思路,对站点从布局、调度顺序和设备利用率三个方面进行综合优化。在调度顺序的优化中,采用NEH启发式算法与SJF最短作业优先算法联合优化,避免了NEH启发式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采用Flexsim软件建对优化后的产线进行了建模仿真,仿真结果显示,从布局、调度顺序和设备利用率三个方面的综合优化可以提高约13%的生产效率以及21.4%的产能。本文提出的基于Flexsin软件的生产线建模仿真方法,涵盖了故障模型的生产线建模方法以及多方面优化的方案,为实际复杂多工艺离散型生产线的评估与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胡浩晨[10](2020)在《工业仓储物流场景快速生成与仿真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智能工厂概念的提出,工厂智能化逐渐成为现代工厂的发展核心。智能工厂的数字化设计与仿真系统是工业4.0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是现代工业化智能车间的人机界面,它能建立起真实工业现场与虚拟车间对象的映射和模拟,从而在智能车间的布局设计—施工指导—控制仿真—监控管理的过程中,为不同的用户提供直观高效的三维界面、参数可控的仿真过程、智能决策的可视化展现。目前工业仓储物流领域在智能化发展方面,因缺少三维数字化设计仿真工具,导致工厂物流系统设计周期长、物流效能难以预测、可视化监控手段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该问题,引入计算机辅助工业场景建模技术,结合仿真动画生成,提出一种基于仿真模板的工业仓储物流场景快速生成方法,同时可支持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仿真过程,为工程师提供仓储物流系统设计工具,并在仿真中发现问题改进设计方案,从而提高工业仓储物流系统设计的效率与可靠性。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分析工业仓储物流设备的分解粒度,提出一种基于基本构件的快速模型生成方法,实现了用面片模型达成参数化的实体建模效果;2)针对目标生成场景需要支持设备运行的仿真动画,提出一种基于仿真模板的工业仓储物流设备建模方法,使用设备关系树与场景无向图对场景进行描述,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得到整个仓储物流的三维场景,并进行运行仿真;3)设计并开发了工业仓储物流场景的快速生成与运行仿真系统,包含了该领域主要的15种设备,支持工程师进行工业仓储物流系统设计的全过程;
二、物流系统建模方法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流系统建模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陕西区域物流竞争力时空演变及仿真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区域物流发展现状 |
1.2.2 区域物流研究方法研究现状 |
1.2.3 区域物流研究内容研究现状 |
1.2.4 系统动力学在区域物流研究发展中的应用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创新点 |
1.3.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2 区域物流理论基础 |
2.1 区域物流概述 |
2.1.1 区域物流定义 |
2.1.2 区域物流特征 |
2.2 区域物流竞争力概述 |
2.2.1 区域物流竞争力定义及内涵 |
2.2.2 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意义 |
2.3 系统动力学理论 |
2.3.1 系统动力学建模原理 |
2.3.2 系统动力学建模一般步骤 |
2.3.3 系统动力学适用性检验 |
2.4 Anylogic软件介绍 |
2.5 本章小结 |
3 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体系及模型构建 |
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3.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3.2.1 评价指标定量筛选 |
3.2.2 因子分析遴选评价指标 |
3.2.3 指标体系合理性判定 |
3.3 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体系建立 |
3.3.1 样本来源 |
3.3.2 指标体系构建依据 |
3.3.3 海选指标数据标准化 |
3.3.4 R型聚类-因子分析筛选结果 |
3.3.5 指标体系构建合理性判定 |
3.3.6 最终构建的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3.4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方法 |
3.4.1 熵权TOPSIS法原理 |
3.4.2 熵权TOPSIS具体评价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4 陕西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及时空演变分析 |
4.1 陕西物流发展概况 |
4.1.1 陕西10 个地级市主要概况 |
4.1.2 陕西区域物流的总体发展状况与趋势 |
4.2 陕西区域物流综合竞争力评价实证分析 |
4.2.1 陕西整体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 |
4.2.2 陕西各维度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 |
4.2.3 陕西10 个地级市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 |
4.2.4 陕西区域物流竞争力空间演变 |
4.3 陕西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结果 |
4.4 政策建议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Anylogic的系统动力学仿真预测 |
5.1 系统动力学建模 |
5.1.1 建模目的及意义 |
5.1.2 区域物流竞争力系统边界确定 |
5.1.3 因果关系分析 |
5.1.4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5.2 模型有效性检验 |
5.2.1 GDP |
5.2.2 城镇非私营就业单位人数总数 |
5.2.3 电信业务总量 |
5.2.4 邮政业务总量 |
5.3 仿真结果分析 |
5.3.1 区域经济环境竞争力模拟评价 |
5.3.2 物流需求规模竞争力模拟评价 |
5.3.3 物流供给规模竞争力模拟评价 |
5.3.4 物流信息化水平竞争力模拟评价 |
5.4 基于仿真结果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基于Witness的采煤机驱动齿轮加工过程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小结 |
2 系统仿真理论及应用 |
2.1 系统仿真 |
2.1.1 系统仿真概述 |
2.1.2 仿真软件介绍 |
2.1.3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
2.2 西煤机公司驱动齿轮加工过程 |
2.2.1 驱动齿轮机加工生产车间现有工艺布局 |
2.2.2 驱动齿轮加工传统分析方法 |
2.2.3 基于Witness的仿真解决思路与方案 |
2.3 小结 |
3 驱动齿轮生产过程的仿真建模 |
3.1 驱动齿轮工艺流程 |
3.1.1 齿轮加工的简介 |
3.1.2 齿轮设计加工 |
3.2 制定建模目标 |
3.3 驱动齿轮生产过程建模 |
3.3.1 齿轮加工过程 |
3.3.2 元素定义 |
3.3.3 元素细节设计 |
3.4 模型的输出分析 |
3.4.1 确认模型 |
3.4.2 模型的运行与输出分析 |
3.5 小结 |
4 驱动齿轮生产过程优化 |
4.1 改变数量因素的优化 |
4.1.1 优化方案一 |
4.1.2 优化方案二 |
4.2 改变时间因素的优化 |
4.2.1 优化方案一 |
4.2.2 优化方案二 |
4.3 改变数量和时间因素的优化 |
4.4 仿真结果比较 |
4.5 小结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城市配送中心低温仓库设施配置仿真建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内外仓储设施配置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仓储系统仿真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低温仓库仿真建模相关理论研究 |
2.1 低温仓储系统概述 |
2.1.1 低温仓库定义及作用 |
2.1.2 低温仓库作业流程分析 |
2.2 低温仓库仓储系统输入建模 |
2.2.1 低温仓库库存系统 |
2.2.2 输入概率分布的选择 |
2.3 低温仓库仿真建模方法及软件平台选择 |
2.3.1 仿真建模方法 |
2.3.2 仿真建模软件的选择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铁越集团低温仓库系统性能指标分析及输入数据建模 |
3.1 铁越集团低温仓库概述 |
3.1.1 铁越集团低温仓库的整体布局 |
3.1.2 铁越集团低温仓库设施配置现状 |
3.2 低温仓库仓储系统性能指标 |
3.3 低温仓库仓储系统输入数据建模 |
3.3.1 分品类货物数量建模 |
3.3.2 货物到达间隔时间建模 |
3.4 模型的简化与假设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Anylogic的铁越集团低温仓库仿真建模 |
4.1 低温仓库物理模型建立 |
4.2 低温仓库逻辑模型建立 |
4.2.1 进货模型 |
4.2.2 入库模型 |
4.2.3 出货模型 |
4.2.4 分拣模型 |
4.2.5 时间控制模型 |
4.3 设施配置方法 |
4.4 输出数据统计 |
4.4.1 工作效率 |
4.4.2 利用率 |
4.4.3 货物量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低温仓库设施配置仿真实验与分析 |
5.1 配送中心低温仓库模型调试与验证 |
5.1.1 参数设置与模型初始化 |
5.1.2 仿真模型运行 |
5.1.3 仿真模型验证 |
5.2 现状分析 |
5.3 仿真实验 |
5.3.1 基于工作组数的叉车配置仿真实验 |
5.3.2 基于人员数量的参数仿真实验 |
5.3.3 改进建议及效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货物到达与离开数量样本数据 |
附录 B 货物到达与离开间隔时间样本数据 |
附录 C 仿真模型运行典型界面 |
(4)基于拓扑分解的复杂结构化工过程模拟方法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化工系统工程和化工流程模拟 |
1.1.1 化工系统工程 |
1.1.2 化工流程模拟技术的历史与现状 |
1.2 系统分解方法的研究进展 |
1.2.1 系统分块 |
1.2.2 流程切割 |
1.3 管道网络系统模拟方法的研究进展 |
1.3.1 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直接求解方法 |
1.3.2 图论方法 |
1.3.3 人工智能方法 |
1.3.4 三种求解方法的对比 |
1.3.5 管道网络系统模拟方法的实际应用 |
1.4 间壁式精馏塔的研究进展 |
1.4.1 间壁式精馏塔的发展历史 |
1.4.2 间壁式精馏塔的研究现状 |
1.5 生物丁醇精馏分离工艺的研究进展 |
1.5.1 发酵分离耦合的研究进展 |
1.5.2 精馏工艺的研究进展 |
1.6 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有向图的通用流程模拟系统组态工具的开发及应用 |
2.1 引言 |
2.2 组态工具的开发 |
2.2.1 功能分析 |
2.2.2 系统设计 |
2.2.3 功能实现 |
2.2.4 运行效果 |
2.3 基于组态工具的有向图类模拟系统开发方法 |
2.4 化工稳态流程模拟系统的开发 |
2.4.1 单元和物流的参数配置 |
2.4.2 结构模型的建立 |
2.4.3 基于邻接矩阵的循环结构识别与排序 |
2.4.4 切断物流的迭代格式 |
2.4.5 化工稳态流程模拟系统的集成 |
2.4.6 应用实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拓扑分解的管网系统模拟方法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管网系统数学模型 |
3.3 管网系统的图形化建模 |
3.4 管网系统数学模型的求解 |
3.4.1 基于双层法的求解算法框架 |
3.4.2 管网系统简化模型的求解 |
3.4.3 管网系统严格模型的求解 |
3.5 应用实例 |
3.5.1 实例一 |
3.5.2 实例二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拓扑分解的通用精馏过程动态模拟方法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通用精馏过程动态模型的建立 |
4.2.1 单元模型的建立 |
4.2.2 结构模型的建立 |
4.3 通用精馏过程动态模型的求解 |
4.3.1 单元过程求解 |
4.3.2 基于序贯模块法的全局求解策略 |
4.4 通用精馏过程动态模拟系统的开发 |
4.4.1 架构设计 |
4.4.2 全局变量设计 |
4.4.3 函数设计与实现 |
4.4.4 控制功能的实现 |
4.5 应用实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流程模拟的生物丁醇精馏工艺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5.2.1 原料组成与产品要求 |
5.2.2 初始分离序列及工艺参数 |
5.2.3 热力学方法 |
5.2.4 技术经济评价 |
5.3 基于稳态流程模拟的工艺设计与优化 |
5.3.1 初始工艺分析 |
5.3.2 设计与优化方法 |
5.3.3 设计与优化结果 |
5.4 基于动态流程模拟的多间壁间壁塔开车过程研究 |
5.4.1 动态模型的建立 |
5.4.2 模拟开车过程结果与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本课题的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5)3D打印无人车间设计及其移动物流数字孪生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3D打印网络制造平台发展现状 |
1.2.2 移动物流系统研究现状 |
1.2.3 数字孪生技术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二章 3D打印无人车间设计 |
2.1 3D打印无人车间设计目标 |
2.2 3D打印无人车间设计 |
2.2.1 3D打印无人车间总体设计 |
2.2.2 3D打印无人车间功能单元设计 |
2.3 3D打印无人车间数字孪生模型构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移动物流系统的流程数字化建模 |
3.1 移动物流系统运行流程分析 |
3.1.1 移动物流系统组成 |
3.1.2 移动物流系统运行流程分析 |
3.2 基于Petri网的物流系统流程数字化建模 |
3.2.1 物流系统建模常用方法 |
3.2.2 Petri网理论 |
3.2.3 物流系统流程建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移动物流数字孪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
4.1 数字孪生系统可视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
4.1.1 可视化模块的设计 |
4.1.2 可视化模块的实现 |
4.2 数字孪生系统数据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
4.2.1 数据管理模块的设计 |
4.2.2 数据管理模块的实现 |
4.3 移动物流数字孪生系统性能指标与测试 |
4.3.1 移动物流数字孪生系统性能指标 |
4.3.2 移动物流数字孪生系统性能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物流系统效能优化 |
5.1 数字孪生系统出入库控制技术 |
5.1.1 出入库控制流程分析 |
5.1.2 分治算法 |
5.1.3 基于分治算法出入库控制的应用实现 |
5.1.4 出入库控制的应用实验 |
5.2 数字孪生系统路径规划研究与应用 |
5.2.1 环境建模和人工势场法 |
5.2.2 传统蚁群算法 |
5.2.3 改进蚁群算法的应用实现 |
5.2.4 路径规划算法实验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6)物流仿真实施质量管理及规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仿真质量及相关概念 |
1.2.2 仿真质量研究现状 |
1.2.3 V&V研究现状 |
1.2.4 总结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与难点 |
1.5.1 论文创新点 |
1.5.2 论文难点 |
1.6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物流仿真实施质量的规范化理论框架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生命周期理论 |
2.1.2 量表理论 |
2.1.3 建模与仿真理论 |
2.2 理论框架设计 |
2.3 物流仿真生命周期模型的优化设计 |
2.3.1 物流系统的特点 |
2.3.2 设计原则 |
2.3.3 整体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物流仿真实施质量的规范化指标 |
3.1 质量指标的确立依据和特点 |
3.1.1. 确立依据 |
3.1.2 特点 |
3.2 前期准备工作的质量指标 |
3.2.1 问题的提出 |
3.2.2 需求的分析 |
3.2.3 知识的准备 |
3.2.4 计划的制定 |
3.2.5 质量指标的选取 |
3.3 概念模型的质量指标 |
3.3.1 数据的分析 |
3.3.2 模型的验证 |
3.3.3 质量指标的选取 |
3.4 仿真模型的质量指标 |
3.4.1 工具的选择 |
3.4.2 模型的建立 |
3.4.3 模型的验证 |
3.4.4 质量指标的选取 |
3.5 仿真实验设计的质量指标 |
3.5.1 实验设计原则 |
3.5.2 设计方法的选择 |
3.5.3 质量指标的选取 |
3.6 仿真结果分析的质量指标 |
3.6.1 分析方法的选择 |
3.6.2 数据的处理 |
3.6.3 结果的验证 |
3.6.4 质量指标的选取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物流仿真实施质量的规范化管理量表及其评价 |
4.1 规范化量表的设计 |
4.1.1 设计原则 |
4.1.2 设计方法 |
4.1.3 总体设计 |
4.2 规范化量表的评价 |
4.2.1 研究对象 |
4.2.2 量表信度评价 |
4.2.3 量表效度评价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程应用实例分析 |
5.1. 在配送中心-分拣系统中的应用 |
5.1.1 实例介绍 |
5.1.2 实例研究基础 |
5.1.3 应用量表对其改进 |
5.1.4 改进前后的对比 |
5.2 在机场行李分拣系统中的应用 |
5.2.1 实例介绍 |
5.2.2 实例研究基础 |
5.2.3 应用量表对其改进 |
5.2.4 改进前后对比 |
5.3 在环穿车搬运系统中的应用 |
5.3.1 实例介绍 |
5.3.2 实例研究基础 |
5.3.3 应用量表对其改进 |
5.3.4 改进前后对比 |
5.4 在仓储系统中的应用 |
5.4.1 实例介绍 |
5.4.2 实例研究基础 |
5.4.3 应用量表对其改进 |
5.4.4 改进前后对比 |
5.5 在其他系统中的应用 |
5.6 工程应用实例总结 |
5.6.1 从仿真工作人员角度 |
5.6.2 从管理者角度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BC公司图书仓储物流系统的仿真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图书物流设施建设布局规划方面的研究 |
1.2.2 图书物流设施作业流程优化方面的研究 |
1.2.3 仓储物流系统储存区库位分配方面的研究 |
1.2.4 仿真在物流系统领域的应用研究 |
1.2.5 研究现状总结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BC公司图书仓储物流系统分析 |
2.1 图书仓储物流系统的内涵 |
2.1.1 图书物流的概念 |
2.1.2 图书仓储物流系统的特点 |
2.2 BC公司旧库问题及现状 |
2.2.1 BC公司现实问题分析 |
2.2.2 BC公司旧库简介 |
2.2.3 BC公司旧库仓储设备简介 |
2.2.4 出入库形态分析 |
2.3 BC公司旧库作业流程分析 |
2.3.1 备货库入库作业流程 |
2.3.2 配货库补货流程 |
2.3.3 配货库出库作业流程 |
2.4 商品资料分析 |
2.5 BC公司拣选策略分析 |
2.6 BC公司新库分析 |
2.6.1 整体尺寸 |
2.6.2 柱距 |
2.6.3 可规划条件总结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图书仓储物流系统规划设计 |
3.1 图书仓储物流系统的目标规划 |
3.1.1 规划目标 |
3.1.2 基本储运单元的规划 |
3.1.3 基于自动化水平的作业模式与存储方式的规划 |
3.2 作业流程设计 |
3.2.1 模式一作业流程设计 |
3.2.2 模式二作业流程设计 |
3.2.3 拣选策略与补货流程设计 |
3.2.4 储存策略设计 |
3.3 区域布置规划 |
3.3.1 功能区域的划分 |
3.3.2 相关性分析 |
3.3.3 活动相关性分析 |
3.3.4 功能区域布局 |
3.4 内部规划设计及计算 |
3.4.1 通道设计 |
3.4.2 设备选择 |
3.4.3 模式一整货储存区内部设计计算 |
3.4.4 模式二整货储存区内部设计计算 |
3.4.5 其他功能区域内部设计计算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图书仓储系统仓储区货位分配设计 |
4.1 货位分配设计的步骤 |
4.2 货位分配基本原则 |
4.3 货位分配目标 |
4.4 多目标货位分配数学模型建立 |
4.4.1 基本假设与符号说明 |
4.4.2 多目标货位分配目标函数建立 |
4.5 多目标规划问题求解算法 |
4.5.1 算法确定及求解过程 |
4.5.2 货位分配遗传算法的详细设计 |
4.5.3 相关参数赋值 |
4.6 MATLAB仿真求解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设计方案的仿真实验及比较分析 |
5.1 仿真的目的与目标 |
5.2 设计方案的仿真建模实现 |
5.2.1 系统仿真假设 |
5.2.2 模式一整货储存区模块的仿真建模实现 |
5.2.3 模式二整货储存区模块的仿真建模实现 |
5.2.4 其他功能区模块的仿真建模实现 |
5.2.5 储位匹配仿真实现 |
5.2.6 入库作业流程仿真实现 |
5.2.7 出库作业流程的仿真实现 |
5.3 仿真实验方案 |
5.3.1 实验方案设计 |
5.3.2 仿真参数设置 |
5.4 仿真模型的确认与验证 |
5.4.1 建模与仿真的有效性确认 |
5.4.2 仿真模型的验证 |
5.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5.5.1 全部出库场景结果分析 |
5.5.2 日常作业场景结果分析 |
5.6 两种作业模式的优化效果及决策 |
5.6.1 出库能力比较 |
5.6.2 整货储存区空间利用比较 |
5.6.3 优缺点比较 |
5.6.4 图书仓储系统决策的建议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门区作业仿真及优化 |
1.3.2 门吊装卸调度优化 |
1.3.3 货运枢纽运输作业系统仿真 |
1.3.4 研究现状总结 |
1.4 研究范围及内容 |
1.4.1 研究范围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2 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及优化理论框架 |
2.1 铁路物流中心相关概念 |
2.1.1 相关定义及主要功能 |
2.1.2 铁路物流中心主要设施构成 |
2.2 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界定 |
2.3 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及决策优化问题分析 |
2.3.1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概述 |
2.3.2 运输核心作业仿真事件 |
2.3.3 决策优化问题分析 |
2.4 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及优化基本内容 |
2.5 铁路物流中心仿真环境搭建 |
2.5.1 铁路物流中心仿真环境抽象 |
2.5.2 仿真环境拓扑网络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3 考虑队列组织策略的门区作业精细化仿真 |
3.1 门区作业系统描述 |
3.1.1 铁路物流中心门区作业流程 |
3.1.2 门区排队解析模型 |
3.2 铁路物流中心门区作业多智能体仿真模型 |
3.2.1 仿真模型设计 |
3.2.2 门区仿真模型构建 |
3.3 算例分析 |
3.3.1 基于仿真的门区队列组织策略分析 |
3.3.2 门区服务水平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考虑仿真进程控制的门吊装卸作业集成调度优化 |
4.1 问题描述 |
4.2 门吊调度时空网模型 |
4.2.1 模型假设 |
4.2.2 符号定义 |
4.2.3 装卸作业分层时空网络构建 |
4.2.4 模型构建 |
4.3 ADMM对偶分解算法设计 |
4.3.1 ADMM算法概述 |
4.3.2 基于ADMM的问题分解 |
4.3.3 ADMM算法流程 |
4.4 算例分析 |
4.4.1 算例描述 |
4.4.2 优化结果 |
4.4.3 ADMM算法求解精度及效率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模型构建 |
5.1 PETRI网建模理论及作业仿真框架 |
5.1.1 Petri网相关定义 |
5.1.2 运输核心作业仿真逻辑框架 |
5.2 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模型 |
5.2.1 通用变迁类型设计 |
5.2.2 模型构建 |
5.3 基于滚动时域的门吊装卸作业调度优化方法 |
5.4 仿真系统设计及开发 |
5.4.1 仿真模块及系统框架 |
5.4.2 仿真系统功能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6 案例分析 |
6.1 案例概况 |
6.2 仿真模型及系统有效性验证 |
6.2.1 仿真参数设置 |
6.2.2 仿真结果及验证 |
6.3 设备配置及作业组织方案仿真分析 |
6.3.1 铁路物流中心门吊调度模式及配置方案分析 |
6.3.2 铁路物流中心进路排列方案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附录 E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一种电子封装行业自动化生产线建模与仿真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来源与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框架结构 |
第二章 建模仿真与精益优化的理论介绍 |
2.1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介绍 |
2.1.1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的一般步骤 |
2.1.2 生产系统仿真软件介绍与对比 |
2.2 精益生产与精益优化 |
2.2.1 精益生产的概念 |
2.2.2 精益优化的主要工具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Flexsim软件的K公司生产线建模仿真 |
3.1 K公司生产线的分析 |
3.2 基于Flexsim的生产线建模与仿真过程 |
3.2.1 Flexsim软件建模与仿真的基础知识 |
3.2.2 K公司生产线的建模过程 |
3.3 K公司生产线的仿真分析 |
3.4 故障模型的建模仿真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K公司生产线的精益优化 |
4.1 测试站点布局优化 |
4.2 机械手调度顺序优化 |
4.3 设备利用率优化 |
4.4 生产线优化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工业仓储物流场景快速生成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工业仓储物流系统 |
1.1.2 工业仓储物流场景的CAD辅助设计 |
1.1.3 工业仓储物流场景快速生成与仿真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场景建模方法 |
1.2.2 工业场景仿真相关研究 |
1.2.3 工业场景组态软件 |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 |
1.4 本文的篇章结构 |
第二章 工业仓储物流设备分析 |
2.1 工业仓储物流设备介绍 |
2.1.1 输送分拣类设备 |
2.1.2 大型分拣类设备 |
2.1.3 立体仓储库设备 |
2.1.4 其他辅助类设备与货物处理设备 |
2.2 工业仓储物流设备的构件库 |
2.2.1 标准化与非标准化设备 |
2.2.2 物流设备构件库 |
2.3 基于设备构件的物流设备参数化模型 |
2.3.1 设备构件的粒度选择 |
2.3.2 基于构件的物流设备参数化建模 |
2.4 建模结果与分析 |
2.4.1 实验环境 |
2.4.2 建模结果 |
2.5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工业仓储物流场景快速生成方法 |
3.1 工业物流场景设备结构类型分析 |
3.1.1 单一设备 |
3.1.2 层级设备 |
3.2 工业仓储物流设备创建模板 |
3.2.1 设备创建模板结构 |
3.2.2 设备创建模板描述 |
3.3 工业仓储物流场景创建描述 |
3.3.1 层级设备的设备关系树 |
3.3.2 物流场景的场景创建图 |
3.3.3 物流场景的生成算法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1 实验环境 |
3.4.2 实验结果 |
3.4.3 实验结果分析 |
3.5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基于状态表的仿真动画生成方法 |
4.1 工业仓储物流仿真的模板规则 |
4.1.1 工业仓储物流场景的仿真对象 |
4.1.2 简单仿真对象仿真规则 |
4.1.3 复杂仿真对象仿真规则 |
4.2 工业仓储物流场景动画仿真 |
4.2.1 基于场景设备状态表的实时动画仿真算法 |
4.2.2 复杂对象仿真方法 |
4.3 工业仓储物流场景货物运行仿真方法 |
4.3.1 货物输送路径描述 |
4.3.2 货物输送路径判别算法 |
4.4 实验与分析 |
4.4.1 实验环境 |
4.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5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工业仓储物流场景快速仿真系统 |
5.1 需求分析 |
5.1.1 功能性需求分析 |
5.1.2 非功能性分析 |
5.2 系统平台 |
5.2.1 硬件设备平台 |
5.2.2 软件工具平台 |
5.3 系统架构 |
5.4 系统功能展示 |
5.4.1 工业仓储物流设备展示界面 |
5.4.2 系统状态信息展示界面 |
5.4.3 物流设备控制仿真数据展示修改功能 |
5.4.4 系统运行实例说明 |
5.5 软件项目管理过程 |
5.5.1 软件开发模型与维护管理 |
5.5.2 软件项目日志管理 |
5.5.3 软件测试 |
5.6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进一步工作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四、物流系统建模方法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陕西区域物流竞争力时空演变及仿真预测[D]. 陈宇.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2]基于Witness的采煤机驱动齿轮加工过程仿真研究[D]. 路艳萍.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3]城市配送中心低温仓库设施配置仿真建模与分析[D]. 王露萱.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4]基于拓扑分解的复杂结构化工过程模拟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 陈徽东.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1)
- [5]3D打印无人车间设计及其移动物流数字孪生系统研发[D]. 姜建彪. 浙江大学, 2020(02)
- [6]物流仿真实施质量管理及规范化研究[D]. 卞雪卡.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7]BC公司图书仓储物流系统的仿真与优化[D]. 邢家源.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8]铁路物流中心运输核心作业仿真及优化研究[D]. 陈旭超.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 [9]一种电子封装行业自动化生产线建模与仿真方法的研究[D]. 张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10]工业仓储物流场景快速生成与仿真研究[D]. 胡浩晨.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