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习语看民族文化差异

从英汉习语看民族文化差异

一、从英汉习语看民族文化差异(论文文献综述)

赵轶哲[1](2021)在《论汉英习语的时空性差异 ——习语的内在组构、超常规语法结构及其变异》文中研究指明学界目前对汉英习语的内在组构、超常规语法结构及其变异的共性和殊性,尚未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采用“英汉时空性差异观”,基于自建的习语与习语翻译语料库,并从汉英大型平衡语料库与汉英口语语料库中获取真实的习语使用数据,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探究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汉英习语内在组构有何异同?第二,汉英习语的超常规语法结构有何共性与个性?第三,汉英习语变异有何相同与相异之处?根据以上三个问题,本文从“块状拼接与勾连延续”“空间聚合关系与时间线性关系”以及“内生性与外生性”三个维度分别对汉英习语内在组构特征、汉英习语超常规语法结构以及汉英习语变异展开探讨。主要发现有四:第一,汉英习语组构方式均具非均质性,均可大致分为词组式习语、单句式习语与复句式习语三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汉语偶对式习语与英语成对式习语的内在组构特征展开探讨。同时,通过对比分析其英译文与汉译文,揭示汉英对称式习语的本质特征及其个性差异产生的根源。汉语偶对式四字格习语是“汉有英无”的语言现象,在语言表征上无需任何关联词或语法标记,仅凭前后部分块状对称拼接便可理通意合,造就出词组及更复杂的语法单位,这与汉民族的强空间性思维密不可分。然而,英语成对式习语与之相去甚远,其成对词、成对短语与成对句分别由两两相对的词、短语以及句子构成,受制于其时间性特质,必须采用外显的连接手段,明示其内在组构关系。第二,对汉英习语超常规语法结构的对比研究,发现主要有三:其一,汉语的超常规四字格习语超越了汉语四字格习语的常规语法结构类型,简约而不简单,内部组构关系复杂,可大致分为潜隐与缩合两类。而英语的超常规习语,虽然其内部组构关系也表现出复杂性,然而其数量非常有限且使用频率较低;其二,汉语的超常规四字格习语在形式与内容之间构成张力,但其内生性可以消解张力,而张力与内生的深层根源在于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而英语的超常规习语受制于英语的强时间性特质,具有外生性,只能凭借外在形式来消解张力,一旦违反语法结构的要求,其张力就难以消解;其三,汉语的超常规四字格习语与汉语的强空间性表征具有同质关系,是汉民族强空间性思维的典型表现,昭显出汉语的个性特质;而英语的超常规习语与英语的强时间性的语言表征之间具有异质性,其语言形式通常被视为违反语法结构而难以成立。第三,“固定”与“变异”是汉英习语既矛盾又洽和的两大特征。基于汉英口语语料库,对汉英习语组构成分的变异,即替换与嵌入,进行实证性考察。研究发现,汉英习语组构成分的变异类型中嵌入型变异最多,其次为替换型变异。汉语习语变异在偶对嵌入、逻辑嵌入及临时性替换等方面表现出强空间性,其变异方式不受外在形式的约束,变异之后仍保持以意驭形、语义内生的强空间性特质。而英语习语组构成分的变异,无论是替换变异还是嵌入变异,通常都须借助于外在有形的手段才可得以实现,具有强时间性特质。第四,对汉英习语异序的实证研究发现,汉语仅靠次序的变换便可实现异序,而英语习语偏好由形态句法引发的异序。同时,基于现代汉语语料库(BCC)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本文聚焦于汉英对称式习语的异序现象,旨在揭示其异同及其背后的深层缘由。发现主要有三:首先,在语言使用中,汉英对称式习语虽具固定性,但多数习语也存在异序形式。然后,较之英语对称式习语,汉语对称式习语的结构更为复杂,其异序形式也更为多样。再者,汉英对称式习语存在差异的根源在于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与英语的强时间性特质。概而言之,本文针对汉英习语的内在组构、超常规语法结构及其变异,分别从汉语习语的块状拼接、空间聚合关系以及内生性和英语习语的勾连延续、时间线性关系以及外生性展开探讨,研究证明了汉语习语的强空间性特质与英语习语的强时间性特质。以上这些研究,对汉英习语研究、英汉对比研究以及词典编撰等方面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刘辉,狄伟进,张彬[2](2017)在《从英汉习语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文中提出本文通过阐述英汉习语对比研究对探究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的重要性,了解到英汉习语中中西方文化的共同点,即英汉习语在表达方式、情感认知、使用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相同性。同时还对英汉习语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特征展开了论述,从生活风俗、价值观念、地域环境分析了其差异性,旨在说明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之处,推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

王军霞[3](2016)在《汉语教学中英汉习语文化空缺现象研究》文中认为习语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凝聚和积淀,高度浓缩了民族的悠久历史。经对比分析发现,英汉习语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个民族中的语言或文化现象在另一个民族中找不到相近或相对应的表达方式,因而会形成文化空缺现象。汉英语言皆为教学中的主流方向,准确地运用习语对人们的日常交际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对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来说,正确理解汉语习语的含义、准确使用汉语习语等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为了促进双方的有效沟通,也为了让对外汉语教学者能够更多地注意到文化空缺现象,本文站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以英汉习语文化空缺现象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的研究方法,从表达缺项、联想意义不同、语用关系不等以及新兴语汇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英汉习语对比的描述分析;站在文化的视角,主要从语言体系、自然环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对其成因进行总结概括;并针对汉语习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对英汉习语进行对比研究,不仅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习语中的奥秘,了解英汉习语中的异同点,也可以为我们从新的角度来认识中华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文章的总共分为五部分,结构框架大致如下:文章的“绪论”主要针对课题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以希望通过“绪论”部分对本文有一个较为概括而全面地了解。第一章是主要针对课题的研究现状做了分析概括,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对课堂的研究动态做了细致描述,为文章的展开奠定了有利的基础。第二章主要从英汉习语表达缺项、英汉习语联想意义不同、语用关系不等、新兴语汇不同等方面对英汉习语的文化空缺现象进行了描述分析,本章为现象分析章节。第三章针对英汉习语文化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概括,分别从语言、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主要针对习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从习语在各个教材中的编排设置,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的习语学习情况,习语在学习者中所出现的偏误情况介绍,同时并对偏误出现的原因加以简述。第五章是本文的实用章节。主要对习语的教材编排提出一些建议,同时针对习语教学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原则,最后给以对外汉语习语文化教学相应的教学策略分析,比如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使用情景进行习语文化教学等。结语主要对本文的创新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说,并表达了对外汉语习语文化教学的未来展望。

王文静,杨秀茹[4](2015)在《从英汉习语看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文中研究指明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人类表达思想和沟通感情的媒介,而习语是语言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堪称语言之精华,负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探究英汉习语所折射的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有助于语言学习者了解英汉语言文化价值观念体系,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语言。本文从英汉习语对比研究的现实意义入手,通过列举英汉习语表达中存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析其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王优[5](2015)在《汉英熟语的多维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无论何种语言,人类这一工具都必须具有功能强、体构简、耗能少的共性。语言的这一共性促发了熟语这个特殊又极具特点的语言形式的发展、演变和完善。熟语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精华所在,也是对民族语言文化发展和变化最敏感的部分,所以研究熟语能帮助我们更好更快捷地学习语言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汉英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它们的熟语是两族人民不同的生活方式、自然社会环境、价值观及思维模式的映射。汉英熟语对比研究能为我们展开一幅清晰的两族语言文化画卷,更能深化对比语言学理论和实践工作。改革开放至今30多年是我国汉英熟语对比研究的黄金期,成果颇丰。但据笔者统计,这些成果虽多却不够深入,系统性稍显不足,缺乏将汉英熟语进行整合讨论的论着。有鉴于此,本文拟从七个维度对汉英熟语进行整合对比分析,以期系统地发掘它们之间的异同,总结一些规律,为我国熟语以及对比语言学研究做一点工作,并为熟语翻译和语言教学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水文的第一章对研究的缘起、意义和研究方法做了简要阐述,并介绍了对比研究的哲学基础,本章是全文的基调,为文章提供理论支撑。第二章对汉英熟语的界定、特征进行了详述,比较了它们的不同;同时也以时问为序系统地梳理了汉语和英语熟语研究以及两熟语对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紧接着,文章进入多维度对比研究部分——即汉英熟语的形成和理解维度、比喻维度、民俗文化维度、伦理道德维度、宗教人性观维度、思维方式维度以及审美维度。本文的第三章是从熟语形成和理解维度来对比汉英熟语,主要解析影响它们形成的各个因素。汉语熟语的形成主要受佛教、道教、诸子百家思想、着名文学作品、古代科举制度、农业经济和中医文化等七个方面的影响。英语熟语的形成则受希腊罗马神话、《圣经》、莎翁戏剧以及其他着名文学作品影响居多。在理解层面,汉语熟语重语义理据,英语熟语重语义组构。第四章是比喻维度。本章首先对比了汉英熟语主要比喻类型的差异:汉语有借喻和博喻,英语则无,取而代之的是转喻和提喻。而后,文章对汉英熟语的喻体和喻义展开对比,呈现了部分喻体和喻义完全一致的现象,但重点则放在汉英熟语比喻里喻体和喻义完全相异的语言现象上。接下来是民俗文化维度的对比研究。这一维度的对比主要集中在民族习俗、地域风貌、民族心理三个层面,详细分析了它们对汉英两种语言的影响,尤其是它们在熟语里的投射。第六章是伦理道德维度。汉族和英语民族对伦理道德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汉族的伦理指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汉族的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英语里无论伦理还是道德都与人际关系无关,仅仅指支配或影响行为的道德标准。这种交集极少的伦理道德观反映在各自的熟语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语言现象。第七章宗教人性观维度是本文的第七部分。这一部分首先分析了汉族“儒家”、“佛教”、“道教”思想的“人性本善”观点对汉语熟语的影响,再转到分析基督教“人性本恶”人性观在英语熟语里的投射。汉语很多熟语反映了“人性水善,劝人向善,好人有好报,恶人终有恶报”的观点,而英语熟语则多表达“人违背上帝意志,生来便有原罪,法律是必须的,权力必须制衡”的思想。第八章从思维方式维度对比分析了汉英熟语的差异。汉英思维方式差异的本质是哲学思想的差异,所以本章从讨论汉英哲学思想差异入手,进而从形象思维对抽象思维、直觉思维对推理思维、整体综合思维对个体分析思维三个层面对汉英熟语中呈现出的各种差异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九章是最后一个维度,审美维度。审美方式、审美心理与思维方式是相通的。汉语靠“悟”去体验和创造美,讲求“心领神会”,感性特征显着。英语民族美学受西方思维方式影响,美学范畴界定清晰、概念定义明确,强于逻辑推理和分析,抽象严谨。本章主要分析汉英这两种特点在熟语里的表现:汉语熟语遣词华丽,造句精美,情感丰沛、形式对仗,语音照应,诗情画意。英语熟语主要表现为形式和谐,直接在熟语语表上就能得出“形式”的和谐关系。对比研究的重要目的是为翻译服务,更好地解决翻译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之一。所以文章的第十部分专门讨论熟语对比和翻译。本章以传统翻译的两个方法和两个策略为出发点,进而将汉英熟语分为六个类别,提出以“读者反应论”为核心的更为宽广的翻译思路,分别讨论了这六个类别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本文的最后一章是结论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内容,指出文章存在的问题,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思路。

赵东霞[6](2014)在《从英汉习语的角度浅议中西文化差异》文中研究说明习语是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从英汉习语文化不对应的角度,分析因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历史、文学典故及风俗习惯方面的不同而造成的中西文化差异,可帮助学习者增强对英语语言的理解。

谢莉燕[7](2014)在《从英汉习语的对比看交替传译中汉语习语的翻译策略》文中研究表明汉语习语是汉语中定型化、合而见义的词组或句子,形象生动,韵味隽永。汉语习语在意象、修辞、结构和语法上的独特性造成交替传译的困难。当前对习语交传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但多数研究仅仅探讨习语的笔译策略,对汉语习语的研究较少,停留在文本层面和理论层面,脱离语境联系,缺乏最优原则。有鉴于此,本文以丰富的语料为基础对汉语习语的交传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本文通过研究前人的成果,在明确习语的范畴和特征后,回顾了交替传译的定义、特点及相关理论,提出习语交传具有即时性、忠实性、显身性和交际性。在通过对比英汉习语后,本文发现英汉习语之间存在文化空缺、语言差异和变体活用,这些现象造成了汉语习语交传的困难。结合交传相关理论与习语交传特点,本文提出通过三种口译原则解决三种不同类型的难点,即利用关联原则补偿文化空缺,利用顺应原则对付语言差异,利用会话合作原则应对各种变体活用。在实际运用中,文化空缺、语言差异和变体活用的现象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习语中,译员要懂得抓住主要矛盾,将各原则下的策略方法融会贯通,以不变应万变。本文力求理论研究与实例探讨结合。一方面,在借鉴习语、交传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汉语习语交传的陷阱所在。另一方面,以近一年来的交传现场译文为语料进行实例分析,明确了汉语习语交传不同难点的解决原则和具体策略,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孔庆阳[8](2014)在《汉英饮食类习语中隐喻差异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建议》文中研究表明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语言词汇的精华,是经过长期使用、千锤百炼造就出来的语言形式。习语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还能反映出该民族居民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取向和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该群体所信奉的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说到习语就不得不提到汉英语言中为数众多的饮食类习语。饮食是人类重要的生存条件,它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基和前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饮食类习语是汉英习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饮食类习语内容的理解,我们不难透视出各民族特有的饮食文化。本文以汉英饮食类习语中的隐喻表达法为切入点,对两种语言中的饮食类习语进行对比。本文所指的与“饮食”有关的习语可以概括为与“吃、咬、尝、吞、喝、饮”等的食用方式相关的习语,除此之外还包括一般的主副食、蔬菜水果、甜点小吃,还包括以茶、汤、酒为代表的饮品和与烹饪技法相关的词汇、以及与调味品、用餐工具、厨房用品等相关的习语。本文首先以汉英饮食类习语中隐喻表达发为切入点对汉英饮食类习语进行对比,其中分别从汉英饮食类习语的源域类别和语义两方面进行对比。接着以文化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从汉英文化的角度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在以上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对外汉语教学以及跨文化交际学的相关理论,分别从对比法、交际法、和语境分析法三个方面为汉语饮食类习语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合理化的教学建议,旨在将对比分析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最后指出了本文研究的内容和观点,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了简要的概括和总结。

蒙静妮[9](2013)在《中西民族文化心理与价值理念对比研究——基于英汉习语的差异》文中认为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和文化的载体,是人们经过长期使用提炼出来的特殊表达方式,它具有言简意赅、结构稳定、生动形象等特点,能准确表达人的观点、思想和情感,从而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和魅力。在日常生活中,它不仅深受喜爱,而且被广泛应用。习语通常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准确地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和聪明智慧,它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民族语言的精华。中西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孕育了不同的民族特色习语,本文结合英汉习语差异,对中西民族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和阐述。

李萍[10](2012)在《从习语看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文中认为习语是语言文化的结晶,英汉语言中的习语都具有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的特点。从习语入手对于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文从三方面对习语在英汉文化中的差异进行分析:以名字为基础形成的习语反映出英汉国家在宗教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习语体现出英汉国家在历史典故方面存在的差异;从习语所表达的引申含义分析英汉文化存在的差异。

二、从英汉习语看民族文化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英汉习语看民族文化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论汉英习语的时空性差异 ——习语的内在组构、超常规语法结构及其变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术语界定
    1.3 问题提出
    1.4 研究方法与语料选取
    1.5 研究意义
    1.6 论文结构
2 研究综述
    2.1 汉英习语的对比基础
        2.1.1 汉英习语的界定
        2.1.2 汉英习语的规约性
        2.1.3 汉英习语的字长偏好
        2.1.4 汉英习语的文体差异
    2.2 汉英习语结构的相关研究
        2.2.1 汉语习语结构的相关研究
        2.2.2 英语习语结构的相关研究
    2.3 汉英习语变异的相关研究
        2.3.1 汉语习语变异的相关研究
        2.3.2 英语习语变异的相关研究
    2.4 汉英习语对比的相关研究
        2.4.1 汉英习语对比的相关研究
        2.4.2 英汉习语对比的相关研究
    2.5 小结
3 英汉时空性差异观
    3.1 引言
    3.2 英汉时空性差异观
    3.3 汉英习语的时空性差异
        3.3.1 块状拼接与勾连延续
        3.3.2 空间聚合关系与时间线性关系
        3.3.3 内生性与外生性
    3.4 小结
4 汉英习语的组构方式
    4.1 汉英习语组构方式的非均质性
        4.1.1 汉语习语组构方式的非均质性
        4.1.2 英语习语组构方式的非均质性
        4.1.3 汉英习语组构方式的非均质性对比
    4.2 从汉语偶对式习语的组构方式看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
        4.2.1 汉语偶对式习语的组构方式
        4.2.2 从汉语偶对式习语的组构方式看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
        4.2.3 从汉语偶对式习语的英译看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
        4.2.3.1 从汉语偶对式习语的词组式特征看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
        4.2.3.2 从汉语偶对式习语的单句式特征看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
        4.2.3.3 从汉语偶对式习语的复句式特征看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
    4.3 从英语成对式习语的组构方式看英语的强时间性特质
        4.3.1 英语成对式习语的组构方式
        4.3.2 从英语成对式习语的组构方式看英语的强时间性特质
        4.3.3 从英语成对式习语的汉译看英语的强时间性特质
    4.4 小结
5 汉英习语的超常规语法结构
    5.1 引言
    5.2 汉语超常规习语与强空间性表征的同质性
        5.2.1 汉语四字格习语的常规语法结构
        5.2.2 汉语四字格习语的超常规语法结构
        5.2.3 汉语超常规四字格习语与汉语强空间性表征的同质性
    5.3 英语超常规习语与强时间性表征的异质性
        5.3.1 英语习语的常规语法结构
        5.3.2 英语习语的超常规语法结构
        5.3.3 英语超常规习语与英语强时间性表征的异质性
    5.4 小结
6 汉英习语组构成分变异现象
    6.1 引言
    6.2 汉英习语变异现象概观
        6.2.1 汉语习语的变异现象
        6.2.2 英语习语的变异现象
    6.3 汉英习语组构成分变异现象
        6.3.1 研究问题
        6.3.2 语料与研究方法
    6.4 从汉英习语组构成分变异看汉英的时空性差异
        6.4.1 汉英习语组构成分变异的定量考察
        6.4.2 从替换变异看汉英的时空性差异
        6.4.3 从嵌入变异看汉英的时空性差异
    6.5 小结
7 汉英习语异序现象
    7.1 引言
    7.2 汉英习语异序现象
    7.3 汉英对称式习语异序现象
        7.3.1 术语界定
        7.3.1.1 对称式习语
        7.3.1.2 对称式习语的异序
        7.3.2 研究问题
        7.3.3 语料与研究对象
    7.4 汉英对称式习语异序现象的定量考察
        7.4.1 汉英对称式习语的异序形式
        7.4.2 汉英对称式习语异序现象的语域分布
        7.4.3 汉英对称式习语的异序程度
        7.4.4 汉英对称式习语的类型对比
        7.4.4.1 汉语对称式习语的类型
        7.4.4.2 英语对称式习语的类型
    7.5 汉英对称式习语异序现象共性与个性溯源
        7.5.1 共性溯源
        7.5.2 个性溯源
    7.6 小结
8 结语
    8.1 主要发现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汉语成语九用词典》与《中华成语大词典》结构对比(节选)
    附录2 超常规四字格习语: 缩合型(节选)
    附录3 超常规四字格习语: 潜隐型(节选)

(2)从英汉习语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一、英汉习语对比研究对探究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二、英汉习语中中西方文化的共同点
三、英汉习语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特征
    (一) 中西方文化中生活风俗的差异性
    (二) 中西方文化中价值观念的差异性
    (三) 中西方文化中地域环境的差异性

(3)汉语教学中英汉习语文化空缺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英汉习语对比研究的历史背景
        二、英汉习语文化空缺现象的研究价值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英汉习语文化空缺现象的研究综述
    第一节 习语、文化空缺的界定
        一、习语的定义
        二、文化空缺的定义
    第二节 习语文化空缺现象研究背景
        一、国外研究动态
        二、国内研究动态
第二章 英汉习语文化空缺现象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 英汉习语表达方面的缺项
        一、基于特殊时期习语表达缺项
        二、基于历史典故的习语表达缺项
        三、基于传说的习语表达缺项
        四、基于中国特有节日、节气的习语表达缺项
        五、基于地名的习语表达缺项
        六、基于哲学、中医的习语表达缺项
        七、基于饮食文化的习语表达缺项
    第二节 文化背景差异造成英汉习语的联想意义不同
        一、英汉习语中对于动植物感情色彩不同
        二、英汉习语中数字联想意义的不同
        三、历史传承造成英汉习语中对颜色的联想不同
    第三节 英汉习语的功能差异造成语用关系不等
    第四节 英汉语言不同的发展方式造成新兴语汇的空缺
第三章 英汉习语中文化空缺现象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语言体系的不同造成英汉习语的差异
    第二节 生活环境不同造成英汉习语的差异
    第三节 历史发展阶段不同造成英汉习语的差异
    第四节 价值观念的不同造成英汉习语的差异
    第五节 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英汉习语的差异
    第六节 宗教信仰不同造成英汉习语的差异
    第七节 生活方式不同造成英汉习语的差异
第四章 对外汉语习语教学分析
    第一节 习语在教材中的编排问题
        一、教材中多出现的习语类别
        二、《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习语的统计分析
    第二节 留学生习语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第三节 留学生使用汉语习语偏误分析
        一、汉语习语语义偏误分析
        二、汉语习语语用偏误分析
        三、留学生习语偏误原因分析
第五章 文化空缺现象对对外汉语习语文化教学的启示
    第一节 习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第二节 对外汉语习语文化教学对策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习语的选择标准
        二、对外汉语习语文化教学原则
        三、对外汉语习语文化教学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从英汉习语看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英汉习语对比研究的现实意义
3 英汉习语中中西方文化的相似性
    3.1 情感认知的相似性
    3.2 修辞手法的相似性
    3.3 数字使用的相似性
    3.4 颜色使用的相似性
4 英汉习语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4.1 生活习俗的差异性
    4.2 宗教信仰的差异性
    4.3 历史典故的差异性
5 结论

(5)汉英熟语的多维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题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1.1.1 本题研究的缘起
        1.1.2 本题研究的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1.1.2.2 实践意义
    1.2 语言对比研究的哲学基础与历史
        1.2.1 语言对比研究的哲学基础
        1.2.2 西方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
        1.2.3 汉英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
    1.3 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本文研究的思路
        1.3.2 本文研究的方法
    1.4 本文语料的来源和使用
    1.5 本文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汉英熟语研究综述
    2.1 汉语熟语的界定和特征
    2.2 汉语熟语的研究
    2.3 英语熟语的界定和特征
    2.4 英语熟语的研究
    2.5 汉英熟语对比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英熟语的形成和理解
    3.1 汉语熟语的形成
        3.1.1 佛教思想与汉语熟语的形成
        3.1.2 道教思想与汉语熟语的形成
        3.1.3 诸子百家与汉语熟语的形成
        3.1.4 文学作品与汉语熟语的形成
        3.1.5 科举制度与汉语熟语的形成
        3.1.6 农业经济与汉语熟语的形成
        3.1.7 中医文化与汉语熟语的形成
    3.2 英语熟语的形成
        3.2.1 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熟语的形成
        3.2.2 《圣经》与英语熟语的形成
        3.2.3 莎士比亚戏剧与英语熟语的形成
        3.2.4 文学家思想家和与英语熟语的形成
    3.3 汉英熟语形成的共性
    3.4 汉英熟语的理解
        3.4.1 汉语熟语的理解
        3.4.2 英语熟语的理解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比喻视野下的汉英熟语对比
    4.1 汉英熟语比喻的类别
        4.1.1 汉语熟语比喻的类别
        4.1.2 英语熟语比喻的类别
        4.1.3 汉英熟语比喻类别的差异
    4.2 汉英熟语比喻的共性
        4.2.1 喻体喻义相同的汉英熟语
        4.2.2 喻体不同喻义相同的汉英熟语
    4.3 汉英熟语比喻的差异
        4.3.1 汉英动物熟语喻体的差异
        4.3.1.1 “马”熟语喻体的差异
        4.3.1.2 “狗”熟语喻体的差异
        4.3.1.3 “龙”熟语喻体的差异
        4.3.2 汉英颜色熟语喻体的差异
        4.3.2.1 “蓝色”喻体在汉英熟语里的差异
        4.3.2.2 “红色”喻体在汉英熟语里的差异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民俗文化视野下的汉英熟语对比
    5.1 汉英熟语与民族习俗
        5.1.1 汉语熟语与居住民俗
        5.1.2 英语熟语与居住民俗
        5.1.3 汉语熟语与饮食民俗
        5.1.4 英语熟语与饮食民俗
    5.2 汉英熟语与地域风貌
        5.2.1 汉语熟语与地域风貌
        5.2.2 英语熟语与地域风貌
    5.3 汉英熟语与民族心理
        5.3.1 汉语熟语与数字意象
        5.3.2 英语熟语与数字意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伦理道德视野下的汉英熟语对比
    6.1 汉英熟语与伦理
        6.1.1 “天人合一”论与“天人两分”论
        6.1.2 “整体本位”论与“个体本位”论
    6.2 汉英熟语与道德观念
        6.2.1 表达相似道德观的汉英熟语
        6.2.2 表达相异道德观的汉英熟语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宗教人性观视野下的汉英熟语对比
    7.1 汉族宗教人性观与汉语熟语
    7.2 英国基督教人性观与英语熟语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思维方式视野下的汉英熟语对比
    8.1 汉英哲学思想的基本差异
    8.2 汉语的形象思维和英语的抽象思维
        8.2.1 汉语的形象思维与汉语熟语
        8.2.2 英语的抽象思维与英语熟语
    8.3 汉语的直觉思维和英语的推理思维
        8.3.1 汉语的直觉思维与汉语熟语
        8.3.2 英语的推理思维与英语熟语
    8.4 汉语整体综合思维和英语个体分析思维
        8.4.1 汉语整体综合思维与汉语熟语
        8.4.2 英语个体分析思维与英语熟语
    8.5 汉英思维方式的辨证思考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审美情趣视野下的汉英熟语对比
    9.1 汉族审美与汉语熟语
        9.1.1 汉语熟语的意境审美
        9.1.2 汉语熟语的语音审美
        9.1.3 汉语熟语的语义审美
    9.2 英语民族审美与英语熟语
        9.2.1 英语熟语的音韵审美
        9.2.2 英语熟语的语义审美
    9.3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汉英熟语对比研究与翻译
    10.1 汉英对比与翻译
    10.2 翻译方法概述
        10.2.1 直译和意译
        10.2.2 归化和异化
    10.3 汉英熟语的翻译
        10.3.1 功能对等理论
        10.3.2 喻体对接策略
        10.3.3 汉英熟语的翻译方法
    10.4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结语
    11.1 木文的基本认识
    11.2 本文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本研究中的表格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从英汉习语的角度浅议中西文化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应的习语
    1. 完全对应关系
    2. 部分对应关系
二、完全不对应的习语
三、中西习语体现出的文化差异
    1. 地理环境的差异
    2. 宗教信仰方面
    3. 历史和文学典故
    4. 风俗习惯

(7)从英汉习语的对比看交替传译中汉语习语的翻译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习语口译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习语的界定及特征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交替传译的定义及特点
    第二节 习语交传的认知及原则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汉语习语交传的困难所在
    第一节 英汉习语的文化空缺
    第二节 英汉习语的语言差异
    第三节 英汉习语的变体活用
第四章 汉语习语的交传策略
    第一节 文化空缺的图示关联原则
    第二节 语言差异的顺应翻译原则
    第三节 变体活用的会话合作原则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汉英饮食类习语中隐喻差异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综述
第2章 汉英饮食类习语概述
    2.1 汉英饮食类习语的界定
    2.2 汉英习语文化与汉英饮食文化内涵
        2.2.1 汉英习语文化
        2.2.2 汉英饮食文化内涵
    2.3 汉英饮食类习语中的隐喻
第3章 汉英饮食类习语中隐喻的对比
    3.1 汉英饮食类习语中源域类别对比
        3.1.1 汉语饮食类习语的源域类别
        3.1.2 英语饮食类习语的源域类别
    3.2 汉英饮食类习语语义对比
        3.2.1 喻体不同而语义对等
        3.2.2 语义对应空缺
        3.2.3 共有食物词词义概念不一致
第4章 汉英饮食类习语中隐喻差异的文化语言学角度分析
    4.1 基于文化语言学的观照
    4.2 汉英饮食文化对汉英饮食类习语中隐喻表达法的影响
        4.2.1 汉英饮食观
        4.2.2 汉英饮食习惯
        4.2.3 民族性食物
        4.2.4 汉英饮食取向
        4.2.5 汉英就餐工具
第5章 汉语饮食类习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建议
    5.1 对比法
        5.1.1 认知行为对比
        5.1.2 文化对比
    5.2 交际法
    5.3 语境分析法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从习语看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 以名字为基础形成的习语反映出英汉国家在宗教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
2 习语体现出英汉国家在历史典故方面存在的差异
3 从习语入手体会英汉文化中蕴含的引申含义
4 结束语

四、从英汉习语看民族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汉英习语的时空性差异 ——习语的内在组构、超常规语法结构及其变异[D]. 赵轶哲.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2]从英汉习语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J]. 刘辉,狄伟进,张彬. 智库时代, 2017(08)
  • [3]汉语教学中英汉习语文化空缺现象研究[D]. 王军霞. 山东师范大学, 2016(03)
  • [4]从英汉习语看中西方文化的异同[J]. 王文静,杨秀茹. 中国市场, 2015(24)
  • [5]汉英熟语的多维对比研究[D]. 王优.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6)
  • [6]从英汉习语的角度浅议中西文化差异[J]. 赵东霞.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09)
  • [7]从英汉习语的对比看交替传译中汉语习语的翻译策略[D]. 谢莉燕.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5)
  • [8]汉英饮食类习语中隐喻差异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建议[D]. 孔庆阳. 吉林大学, 2014(09)
  • [9]中西民族文化心理与价值理念对比研究——基于英汉习语的差异[J]. 蒙静妮.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07)
  • [10]从习语看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J]. 李萍. 海外英语, 2012(23)

标签:;  ;  ;  

从英汉习语看民族文化差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