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波通信新技术——蓝牙(Bluetooth)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郑伯明[1](2020)在《基于Android手机显示的“三高”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痛风等慢性疾病逐渐增多。为了满足慢性病患者自我监控的需求,本研究设计了一款基于Android手机显示的“三高”检测系统。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参数采集单元、中心控制单元、人机交互单元。中心控制单元以STM32F407ZGT6为主控芯片,通过发送指令控制参数采集单元中的血糖、血压、总胆固醇、尿酸模块进行参数采集,并将采集到的参数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发送至人机交互单元中的LCD显示屏进行下位机显示,同时通过蓝牙模块将分析结果传输到手机端。在手机端以Android手机为载体,编写“健康管家”APP,为用户提供一系列智能化的服务。一是通过蓝牙技术,扫描、连接下位机蓝牙模块,同时接收并显示下位机发送的检测数据。二是建立SQLite数据库,用于存储用户的基本信息以及检测结果,同时通过MPAndroidChart开源库将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绘制成曲线,便于用户更直观的了解近期生理状况变化。三是通过查询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的相关数据,利用软件编程技术将数据进行处理,实现用户检测结果的健康分析功能。四是通过获取Android手机的相关权限,实现了在线咨询、医疗服务功能,便于用户直接与相关医生进行在线咨询以及查询相关疾病、药品等医疗信息。本系统检测结果准确、体积较小、操作简单、智能,可以同时检测血糖、血压、尿酸、总胆固醇参数,便于慢性疾病患者对自身生理状况进行长期监控。同时,为未来家庭医疗的新模式提供参考。系统检测精度分别为:血糖≤±0.5mmol/L,尿酸≤±15umol/L,血压≤±5mmHg,总胆固醇≤±0.5mmol/L。
姜旭[2](2019)在《面向灯联网的低延时蓝牙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蓝牙Mesh网络是蓝牙组织提出的一种多对多、无中心的无线拓扑网络。它利用低功耗蓝牙的广播信道来传输数据,并通过可控泛洪算法来进行控制网络消息转发。基于蓝牙Mesh的灯联网系统具有兼容性高、成本低、技术成熟等特点,但是泛洪路由协议的特性导致网络中会存在大量冗余消息包,无法满足灯联网的低延迟需求。因此基于低功耗蓝牙设计一种合适的路由协议来满足灯联网这种大密度节点的低延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蓝牙Mesh技术为基础,以灯联网系统为背景,通过引入链路质量判断机制和链路失败预测机制来改进现有的无线自组网按需平面距离向量路由协议(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AODV),设计了低延迟AODV路由协议(Low-latency AODV,LD-AODV)。在AODV的路由发现过程中引入链路质量判断机制发现最优路由和备份路由,在路由维护过程中引入移动模型进行链路中断预测和切换,提高了路由整体质量,从本质上减低了泛洪消息的存在,避免了网络拥堵,降低网络整体延迟。本论文基于Nordic公司的nRF52832蓝牙芯片和协议栈,设计实现了LD-AODV路由协议并搭建蓝牙Mesh网络进行实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表明:与Nordic Mesh的路由协议相比,网络平均往返时间降低了30%以上,分组投递率提高了15%以上,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指标。
范毅[3](2019)在《基于Android的海洋油污监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海洋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占全国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然而目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倾倒工业废水及溢油等海洋环境事故屡见不鲜,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频发,海洋生态问题有着不断加剧的趋势。海洋生态环境关乎着国家经济命脉,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关键点。因此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客观反映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变化情况,实现实时化、全方位监测是海洋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传统光谱检测仪器多采用USB电缆和PC端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与处理,体积大不便于携带,制约了检测仪器的普及应用。同时激光光谱是检测海面油膜厚度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是传统光谱计算方法量程较小,准确度较差。因此本文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获取海洋油污光谱,通过蓝牙技术发送数据,Android软件接收并实时处理光谱数据,集成改进的荧光拉曼比值算法,实现了对海洋油污实时、准确、大量程的油膜厚度检测,同时缩小整个系统体积和成本,系统整体便携化、智能化。本文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使用蓝牙技术,快速、低成本地完成光谱仪数据传输。编写Android应用程序,对周围蓝牙设备进行搜索与配对,接收蓝牙数据并实时提取光谱信息,建立SQLite数据库,实现对不同油种衰减系数和荧光转换系数的存储,根据改进的荧光拉曼比值算法,调取数据库相应参数,对光谱数据进行油膜厚度分析,同时将处理结果以图表方式实时绘制,并对其以文件形式进行本地数据存储,优化Android软件页面布局,使其布局美观、简洁。其次,分别测定柴油、原油、润滑油的相关参数。使用海洋光谱仪,搭建油污实验平台,对三种油进行油膜厚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可实现柴油0.5~13 mm,原油0.3~200μm,润滑油0.008~1 mm的检测范围,厚度分辨率可达到10μm,衰减系数和荧光转换系数的拟合结果基本符合预期测定值。最后,实地测试Android系统,其蓝牙数据处理时间稳定在105~131 ms之间,同时软件不存在内存溢出现象,即能够稳定运行。实验证明,基于Android设计的海洋油污监测系统,满足快速、稳定、便携和简洁人机交互方式的设计要求,可精确、实时、低成本地检测油膜厚度,实现海洋油污的移动化、数字化检测,具有一定的市场应用价值。
马天[4](2019)在《基于Wi-Fi无线通讯技术的交通数据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交通检测器系统是获取交通参数的重要手段,交通监控中心可以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整理、判断和分析,发出合理的交通控制方案信息。可以说交通管理系统是否稳定运行、有效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交通检测器系统的技术水平。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通过利用Wi-Fi物理地址的无线检测设备来完善交通数据检测系统,其主要模块包括:CPU数据处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时钟管理模块、Wi-Fi模块、蓝牙模块、GPS模块、GPRS模块、USB接口、数据存储模块等,可实现MAC地址收集、时钟时间读取、数据存储及数据传输功能。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获取车辆乘坐人员的智能手机设备的MAC地址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并得到相应路段的行程时间、行程车速等交通参数。检测系统主要包括:布置于检测区域的各检测设备终端、供操作人员进行软件设置的笔记本电脑和远端分析处理数据的服务器。通过实际测试顺利采集到了实验路段一定时间内携带智能手机用户的MAC地址,完成了检测器信号采集及分析的工作,验证了基于Wi-Fi无线通讯技术的交通检测器系统的可行性。通过对比研究现有传统类型的交通检测器技术的优缺点进和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在交通检测器应用领域中的价值,探讨并拓展了Wi-Fi技术的应用领域,丰富了交通数据的来源和检测手段。
李万磊[5](2019)在《面向智能穿戴的人体生理参数监测系统研发》文中提出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开始关注健康问题,同时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撑下,穿戴式医疗设备如雨后春笋般飞速发展。基于两者,提出面向智能穿戴的人体生理参数监测系统研发。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本文设计的健康状态监测系统可用于手腕处检测数据,通过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将监测到的数据传送到手机端或PC端,实时监测体温、心率和血氧。同时在PC端建立数据库系统,进而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实现对个人的健康状况管理。本文首先针对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功耗问题进行研究。对智能穿戴设备中的MCU和无线传输技术按照低功耗为主要选择条件,价格、体积等其他作为辅助因素。最后选择STM32F103C8T6作为本系统的核心处理器及Bluetooth作为无线通信方式。对人体健康生理参数中的体温、心率和血氧简单介绍,并对其测量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体温选择接触式测量的方法;根据人体组织的特点结合朗伯比尔定律选择光电容积法检测心率和血氧,同时选择双波长为600nm和940nm的光源来计算心率血氧,采用一阶差分滤波法获取心率,同时获取信号的直流和交流分量比值来计算血氧。然后对系统的硬件及软件部分进行研究设计。硬件部分包括对各个模块的外围电路的设计,其中有体温采集电路、心率血氧采集电路、蓝牙传输电路、LCD显示等电路设计,最终完成硬件系统。在软件系统的设计,通过对系统的需求分析来选用不同的软件。在下位机软件部分,通过设计与传感器对应的驱动程序来完成对生理信号的采集,并在微处理器中利用对应的算法计算得出心率和血氧值,在显示屏上实时的显示具体数值的同时将参数通过蓝牙发送到上位机部分;在Visual Studio中设计基于C#的上位机,实现对生理参数的可视化以及变化趋势的显示,同时在SQL Sever设计数据库模块,实现对数据的存储。最终完成对个人生理参数功能的智能穿戴监测系统的设计。通过对系统调试和测试,本系统能够准确的实时监测体温、心率和血氧。同时将人体的生理参数保存到数据库中,得到用户的日常生活状态下的指标参数,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指标参数进行分析对比获得人体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而实现对用户的健康状况监测。
张静[6](2017)在《基于安卓蓝牙的远距离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到来,低功耗蓝牙技术(Bluetooth Low Energy,BLE)已然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智能连接的重要技术支撑,但是由于其短距离通信的特性,限制了在各种领域的应用发展,所以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基于Android平台设计蓝牙通信系统以及能够实现更远距离数据传输的想法便应运而生,进而刺激了当前课题研究的展开。本文基于BLE、Android技术的研究现状及200m传输距离的指标需求,将BLE技术、安卓系统以及高增益天线技术相结合,设计了基于Android手机的远距离蓝牙通信系统,该系统由主机端Android手机、从机端BLE模块及高增益微带阵列天线三部分构成。首先,在IAR编译环境中基于蓝牙4.0协议栈使用C语言完成了硬件模块初始化、操作系统抽象层任务事件驱动机制设计、模块广播、与主机端数据交互协议机制的功能。然后,设计完成了应用于BLE通信模块高增益接收天线,从单元贴片和基板的尺寸计算、微带阵列天线馈电方式、阻抗匹配变换器及组阵馈电网络的设计出发,完成了微带贴片单元、二元天线阵、2×2天线阵的仿真优化与结果分析,并对2×2阵列天线进行了加工与实物测试。最后,基于Android手机平台,在Android Studio编译环境中,使用Java编程语言搭建了应用软件的搜所和通信界面,并完成了外围设备扫描连接、名称地址信息显示、传输速率记录、通信字节数的统计等移动终端功能。本课题从系统功耗、传输速率、通信距离、平均漏包数方面进行了测试与系统可靠性分析,达到了预期指标,验证了基于Android手机蓝牙技术的远距离BLE通信系统的可行性,由于本设计具有低成本、低功耗、移动应用软件灵活性强、天线增益可拓展、摆脱短距离的束缚及实现远距离数据传输等优点,必将成为移动BLE通信的应用趋势,进而为实现更远距离BLE通信系统的可能性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唐密[7](2016)在《超高频RFID读写器设计及其手机端应用软件开发》文中提出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属于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讯号信息识别特定目标并且能够读取其数据信息,识别系统和特定目标无需建立光学或者物理上的接触。其工作原理实质是利用射频信号、电路耦合方式和传输特点,实现对动态和静态物体的自动识别。射频识别系统一般由射频读写器、电子标签、天线和工作电源等部分构成。目前RFID载波工作频率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和微波频四个频段,其中超高频RFID技术具有读写距离远、能同时读取多个标签、数据记忆容量大的特点,本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针对该频段。本文选题依据来自超高频技术在实际生产行业的应用方向,设计目标是将RFID、智能手机、蓝牙无线传输以及数据库技术进行融合,设计出一套符合ISO/IEC18000-6C协议标准且工作在超高频段860MHz—960MHz的低功耗、小尺寸的移动式手持RFID读写器,通过设计阶段后期对系统的调试与测试,使设计出的系统基本满足各项指标要求,读写灵敏度及读写距离均能够达到理想范围值,同时在对该系统的设计过程当中,进一步探索如何在实际生产应用需求中将RFID技术与智能手机进行融合,实现任意一款配备蓝牙模块的智能手机与RFID读写器之间的通讯及信息传输。首先,本文对课题研究背景及系统开发意义进行阐述,然后对RFID国内外研究现状,特别对超高频RFID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引出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以及论文章节安排构成。其次,对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蓝牙技术进行介绍,然后引出系统选型的标准。再次,根据本项目需求从系统功耗、传输距离等参数进行对标选择,确定合适的射频、蓝牙芯片及软件开发环境,完成系统总体框架的搭建,最终选定符合ISO/IEC 18000-6C协议、工作频率在超高频段860MHz—960MHz的PR9000作为射频控制的核心芯片,HC-05为蓝牙通信芯片,然后确定后续系统开发流程。最后,对该系统软硬件进行设计,确定系统硬件架构组成及软件开发流程,然后进行系统独立单元测试及整体测试,重点关注系统工作能耗、读写器读取距离及系统可靠性等性能指标,对系统硬件电路和软件系统进行测试。通过智能手机端控制RFID读写器对标签进行扫描,从识别距离、一次性识别标签数量及ID识别准确率等方面对设计出的系统进行评定,最终完成系统设计。
徐加伟[8](2013)在《基于低功耗蓝牙无线通讯技术的交通数据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交通数据检测是实现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的前提,也是制定完善的交通规划的关键。交通检测器及检测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路交通控制系统的整体运行和管理水平。针对目前传统交通检测器在检测原理和安装使用上存在的不足,本论文在基于传感器阵列振源定位技术的交通参数检测方法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对现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深入了解,提出了基于低功耗蓝牙无线通信技术的交通数据检测系统设计方案。本文通过采用TI公司推出的低功耗蓝牙无线通信技术,构建了基于蓝牙Piconet网络拓扑结构的检测器网路系统。检测系统在硬件设计方面主要包括蓝牙主机节点、蓝牙从机数据采集节点、电源管理系统等部分;软件设计方面实现了蓝牙主从机节点间的通信、蓝牙设备MAC地址获取、振动信息的采集与传输、PC上位机软件数据处理及显示。本文通过对现有交通检测技术的分析与研究,总结了现有交通数据检测器的特点与应用价值;通过对目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拓展了低功耗蓝牙技术的应用领域。在硬件设计方面,利用传感器阵列振源定位技术和低功耗蓝牙无线通信技术,构建了基于蓝牙Piconet拓扑结构的交通检测器网路系统;软件设计方面,通过获取蓝牙设备MAC地址及车辆振动信息,丰富了交通数据的来源和检测手段。
刘正朋[9](2011)在《基于蓝牙与802.11n的实验室仪器无线局域网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实验室仪器的管理与运行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实验室仪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学生以及实验室管理者的科研和管理效率;引入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仪器管理的灵活性、高效性、实时性、易扩展性。根据实验室环境的特点,本文组建了蓝牙仪器个域网与802.11仪器无线局域网,实现了实验室仪器的数据传输的个域无线性、数据共享性,以及仪器监控的实时性、用户扩展的方便性、仪器组合使用的可行性、实验数据处理的多样性;首先,介绍了环境分析实验室的分析流程,质量管理和控制,以及仪器的电气环境,然后分析了蓝牙通信协议与通用规范、串口规范;其次,介绍了RS-232、RS-422、RS-485三种常用的串行通信标准,并且指出串行通信网络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传输匹配、接地问题、瞬态保护、网络失效保护、保护电路)以及解决方法;再次,分析了蓝牙虚拟串口应用的理论基础:RFCOMM服务、TS07.10子集;最后,使用蓝牙适配器实现了仪器与工作站之间数据传输模式的多样化,编写了蓝牙虚拟串口数据传输流程的C++代码,以及组建并优化了实验室仪器无线局域网:(1)分析WLAN的信道干扰因素:蓝牙微微网的干扰,802.11与蓝牙之间的干扰,微波炉对WLAN传输速率的影响,802.11的信道叠加;规避WLAN之间干扰的方式:降低AP发射功率,智能天线技术。(2)提出WLAN的环境勘测与技术指标、拓扑结构、IP地址规划、核心组网设备设置。(3)测试并优化WLAN在实验室多径效应、反射效应环境下的上/下载速率、数据吞吐量、信号强度、场强、信噪比、丢包率等网络性能。
刘鹏[10](2011)在《基于蓝牙的无线随动测量系统》文中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采用线缆进行信息传输的传统测量系统,在许多特殊工作场合已不能满足要求。对于运动或旋转的设备,由于传感器位置不断移动,不但接线不便,且引出运动件上传感器的信号会不可靠、甚至不能实施。为解决这些问题,宜采用无线方式进行信息传输。本文通过分析无线通信技术的背景和现状,并结合蓝牙成本和功耗相对较低、无连接角度限制、传输速度较快的优势和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蓝牙的无线随动测量系统方案。在分析了蓝牙协议和剖析了蓝牙主机控制器接口(HCI)协议后,给出了基于蓝牙的无线随动测量系统的软硬件总体设计方案。硬件方面,选用铨新科技公司生产的BC4Blue2.0蓝牙模块为无线传输模块,以宏晶科技的STC90C58AD单片机作为数据采集模块的核心,搭建硬件平台,设计总体电路、电源电路、电平转换电路等硬件连接电路,通过UART接口与蓝牙模块连接后将数据无线发送到与PC端连接的蓝牙适配器。软件方面,在Uvsion Keil环境中使用C语言编写数据采集模块的驱动程序和串口通信程序;利用Visual C++ 6.0为上位机PC端编写监控界面,实现数据的实时显示和参数控制。应用上述蓝牙软硬件接口方案,开发了一个在数据采集模块与PC之间实现无线数据传输的基于蓝牙的随动测量监控系统。并选择高精度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SHT11和DG1300-PJ模拟压力变送器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实现了既定的功能。现场运行结果表明,本课题研制的无线随动测量系统能长时间连续平稳运行,可以达到性能指标的要求,能够将不易通过有线方式引出的传感器信号通过无线方式上传到上位机PC端并保存到数据库中,完成对运动设备参数的实时监控,为复杂工业环境中数据的实时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二、微波通信新技术——蓝牙(Bluetooth)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波通信新技术——蓝牙(Bluetooth)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ndroid手机显示的“三高”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三高”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
2.1 硬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2 主控芯片介绍 |
2.2.1 主控芯片选择 |
2.2.2 芯片引脚分配 |
2.3 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
2.3.1 血糖、尿酸模块 |
2.3.2 血压模块 |
2.3.3 总胆固醇模块 |
2.4 蓝牙模块接口设计 |
2.5 电源模块设计 |
2.6 LCD硬件电路设计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嵌入式系统软件程序设计 |
3.1 嵌入式系统软件功能 |
3.2 初始化设置 |
3.2.1 ADC设置 |
3.2.2 看门狗设置 |
3.2.3 串口初始化设置 |
3.2.4 LCD初始化设置 |
3.3 信号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
3.3.1 血糖、尿酸信号采集软件程序设计 |
3.3.2 血压信号采集软件程序设计 |
3.3.3 总胆固醇信号采集软件程序设计 |
3.4 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Android APP软件程序设计 |
4.1 Android系统简介 |
4.2 开发环境与编译工具介绍 |
4.2.1 Java开发库 |
4.2.2 Android软件开发库 |
4.2.3 集成开发环境 |
4.3 Android平台蓝牙介绍 |
4.4 App软件设计与实现 |
4.4.1 APP功能介绍 |
4.4.2 SQLite数据库存储程序设计 |
4.4.3 用户登录、注册程序设计 |
4.4.4 主菜单UI布局设计 |
4.4.5 手机蓝牙通讯 |
4.4.6 历史数据显示程序设计 |
4.4.7 健康分析模块设计 |
4.4.8 医疗服务模块设计 |
4.4.9 在线咨询模块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调试与结果分析 |
5.1 检测系统实物图 |
5.2 生理参数测量结果与误差分析 |
5.2.1 测量结果 |
5.2.2 误差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2)面向灯联网的低延时蓝牙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内容与设计指标 |
1.3.1 主要内容 |
1.3.2 设计要求和指标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蓝牙Mesh及路由算法概述 |
2.1 灯联网的背景与特点 |
2.1.1 灯联网的背景 |
2.1.2 灯联网的体系结构及特点 |
2.2 蓝牙Mesh技术概述 |
2.2.1 低功耗蓝牙技术 |
2.2.2 广播模式与面向连接模式 |
2.2.3 蓝牙Mesh概述 |
2.2.4 蓝牙Mesh拓扑结构 |
2.3 蓝牙Mesh通信基础 |
2.3.1 蓝牙Mesh协议栈 |
2.3.2 蓝牙Mesh通信事件流程 |
2.3.3 蓝牙Mesh数据包格式 |
2.3.4 蓝牙Mesh网络PDU |
2.4 蓝牙Mesh中的路由算法改进分析 |
2.4.1 可控泛洪算法的特点 |
2.4.2 可控泛洪算法面临的问题 |
2.5 AODV协议路由分析 |
2.5.1 无线Mesh路由协议对比 |
2.5.2 AODV路由协议特点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LD-AODV路由协议设计 |
3.1 灯联网应用场景与问题分析 |
3.1.1 应用场景 |
3.1.2 问题分析 |
3.2 LD-AODV总体设计介绍 |
3.3 LD-AODV路由发现过程设计 |
3.4 LD-AODV路由保持过程设计 |
3.4.1 路由失败预测机制 |
3.4.2 寻找路由替换机制 |
3.4.3 改进后的路由保持阶段设计 |
3.5 软件模拟仿真实验 |
3.5.1 软件仿真平台介绍 |
3.5.2 NS2仿真的基本流程 |
3.5.3 仿真场景 |
3.5.4 模拟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LD-AODV路由协议的实现 |
4.1 实现平台介绍 |
4.2 路由消息格式 |
4.2.1 路由协议相关参数 |
4.2.2 路由请求(RREQ)消息格式 |
4.2.3 路由回复(RREP)消息格式 |
4.2.4 路由错误(RERR)消息格式 |
4.2.5 路由回复应答(RREP-ACK)消息格式 |
4.3 路由协议主要数据结构 |
4.3.1 蓝牙Mesh中数据包的数据结构 |
4.3.2 路由表模块中的数据结构 |
4.4 路由协议具体实现 |
4.4.1 消息处理模块的实现 |
4.4.2 HELLO模块的实现 |
4.4.3 概率转发RREQ模块的实现 |
4.4.4 链路质量判断RREP模块的实现 |
4.4.5 失败预测RERR模块的实现 |
4.4.6 定时器模块的实现 |
4.5 硬件平台实现 |
4.5.1 主机芯片介绍 |
4.5.2 最小系统介绍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测试与分析 |
5.1 测试环境介绍 |
5.1.1 软件平台介绍 |
5.1.2 系统运行示意图 |
5.2 功能完整性测试 |
5.3 网络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
5.3.1 性能度量标准 |
5.3.2 仿真环境 |
5.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基于Android的海洋油污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光谱数据传输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光谱数据传输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光谱数据传输的研究现状 |
1.3 国内外Android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Android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内Android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激光海水油污探测理论分析 |
2.1 海水固有光学特性 |
2.2 激光诱导海水光谱 |
2.3 海水拉曼光谱 |
2.4 油膜厚度算法介绍 |
2.4.1 拉曼法 |
2.4.2 荧光法 |
2.4.3 荧光拉曼比法 |
2.4.4 改进型荧光拉曼比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数据传输与处理分析 |
3.1 Android监测系统结构 |
3.2 Android系统平台设计 |
3.2.1 Android系统分析 |
3.2.2 Android设计平台搭建 |
3.3 蓝牙传输设计 |
3.3.1 蓝牙技术及分析 |
3.3.2 蓝牙模块的选型 |
3.3.3 蓝牙传输与处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Android系统监测软件设计 |
4.1 Android软件设计 |
4.1.1 软件设计需求 |
4.1.2 建立A、C数据库 |
4.1.3 油膜厚度算法分析 |
4.1.4 曲线绘制 |
4.1.5 数据本地存储 |
4.2 Android页面设计 |
4.2.1 Fragment设计 |
4.2.2 Tab Layout设计 |
4.2.3 Navigationview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实验与分析 |
5.1 系统实物与软件测试 |
5.2 波长校准 |
5.3 测定衰减系数A |
5.3.1 功率计测定法 |
5.3.2 分光光度计测定法 |
5.4 室内油厚实验 |
5.4.1 测定荧光转换系数C |
5.4.2 柴油实验 |
5.4.3 原油实验 |
5.4.4 46号润滑油实验 |
5.5 海面测试实验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4)基于Wi-Fi无线通讯技术的交通数据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现存交通数据检测系统技术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
1.2.1 磁频检测器 |
1.2.2 波频检测器 |
1.2.3 视频检测器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本文技术路线 |
第2章 短距离无线通讯及WI-FI技术对比分析 |
2.1 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分析 |
2.1.1 Zig Bee无线通讯技术 |
2.1.2 IrDA红外线通信技术 |
2.1.3 低功耗蓝牙无线通讯技术 |
2.1.4 GPRS无线通讯技术 |
2.2 无线WI-FI通讯技术分析 |
2.2.1 Wi-Fi技术演进及各标准对比 |
2.2.2 Wi-Fi技术特点 |
2.2.3 物理层关键技术 |
2.2.4 抗干扰技术 |
2.2.5 移动切换技术 |
2.2.6 路由器及Wi-Fi指针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WI-FI技术的交通数据检测器硬件设计 |
3.1 交通数据检测系统组成 |
3.2 交通数据检测终端硬件电路设计原理说明 |
3.2.1 数据处理模块(STC15W4K48S4) |
3.2.2 电源管理模块 |
3.2.3 时钟管理模块 |
3.2.4 Wi-Fi模块 |
3.2.5 蓝牙模块 |
3.2.6 GPS模块 |
3.2.7 GPRS模块(SIM800L) |
3.2.8 USB接口 |
3.2.9 数据存储模块 |
3.2.10 串口扩展 |
3.2.11 按键及LED控制 |
3.2.12 PCB Layout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交通数据检测系统使用及数据验证 |
4.1 检测器系统工作原理 |
4.2 检测器设置说明实例 |
4.2.1 供电模式选择 |
4.2.2 设置及模块上电 |
4.2.3 程序下载 |
4.2.4 设备预置 |
4.2.5 服务器软件操作 |
4.3 测试数据及分析 |
4.3.1 采集测试说明 |
4.3.2 数据采集 |
4.3.3 数据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面向智能穿戴的人体生理参数监测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智能穿戴设备相关技术的发展 |
1.2.2 智能穿戴设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内容及结构 |
1.3.1 课题研究任务及内容 |
1.3.2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章 智能穿戴设备的低功耗策略 |
2.1 典型低功耗MCU的选择 |
2.2 无线传输协议的对比分析 |
2.2.1 Wi-Fi技术 |
2.2.2 ZIGBEE技术 |
2.2.3 Bluetooth技术 |
2.2.4 无线传输协议的选取 |
2.3 Bluetooth通信体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人体生理参数获取的理论基础 |
3.1 体温测量分析对比 |
3.2 心率测量分析对比 |
3.3 血氧测量分析对比 |
3.4 光电容积脉搏波形成原理 |
3.4.1 朗伯比尔定律 |
3.4.2 脉搏信号分析研究 |
3.4.3 血氧饱和度检测原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设计及硬件设计 |
4.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4.2 系统硬件配置 |
4.2.1 系统控制芯片 |
4.2.2 体温采集电路 |
4.2.3 心率血氧采集电路 |
4.2.4 LCD显示模块设计 |
4.2.5 Bluetooth模块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监测系统的设计 |
5.1 软件平台的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
5.2 下位机软件设计 |
5.2.1 软件开发平台及UC/OS-Ⅱ操作系统介绍 |
5.2.2 UC/OS-Ⅱ任务设计 |
5.2.3 MCU主任务设计 |
5.2.4 子任务设计 |
5.3 上位机软件设计 |
5.3.1 上位机开发平台及数据接收 |
5.3.2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3.3 监测系统上位机界面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实验系统测试分析 |
6.1 传感器测试分析 |
6.2 蓝牙设备连接分析 |
6.3 LCD显示测试 |
6.4 上位机显示测试 |
6.5 数据测试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总结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研究成果 |
(6)基于安卓蓝牙的远距离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Android低功耗蓝牙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1 低功耗蓝牙的技术现状 |
1.2.2 Android BLE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论文内容以及结构安排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1.3.2 论文工作安排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技术指标 |
2.1 低功耗蓝牙技术 |
2.1.1 低功耗蓝牙协议栈概述 |
2.1.2 低功耗蓝牙的拓扑结构 |
2.2 Android中的低功耗蓝牙架构 |
2.2.1 Android系统中的蓝牙 |
2.2.2 蓝牙相关的类 |
2.3 基于BLE蓝牙通信的高增益天线技术 |
2.3.1 天线类型的选择 |
2.3.2 微带天线的基本性能参数 |
2.4 BLE系统的通信指标及距离影响因素分析 |
2.4.1 BLE通信系统的技术指标 |
2.4.2 BLE通信系统传输距离影响因素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BLE通信系统Periphery端的模块整体设计与实现 |
3.1 Periphery端BLE模块硬件设计 |
3.1.1 BLE模块芯片介绍 |
3.1.2 BLE模块主控核心模块设计 |
3.1.3 BLE模块功能底板模块设计 |
3.2 Periphery端微带天线的设计 |
3.2.1 天线的设计指标 |
3.2.2 微带贴片单元天线设计 |
3.2.3 微带阵列天线设计 |
3.2.4 阵列天线实物加工 |
3.3 Periphery端BLE模块软件设计与实现 |
3.3.1 软件集成开发环境介绍 |
3.3.2 BLE协议栈设计 |
3.3.3 操作系统抽象层的实现 |
3.3.4 HAL抽象层实现 |
3.3.5 BLE模块通信程序设计实现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BLE通信系统Center端Android手机App设计与实现 |
4.1 软件开发平台简介 |
4.2 Java类的App功能实现 |
4.2.1 App搜索连接功能实现 |
4.2.2 监控管理与通信功能实现 |
4.2.3 数据显示与接收功能实现 |
4.3 App的界面的设计 |
4.4 Center端与Periphery端通信实现 |
4.4.1 Center端与Periphery端连接实现 |
4.4.2 Center端与Periphery端通信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整机可行性测试与分析 |
5.1 Periphery端BLE模块测试与分析 |
5.2 Periphery端阵列天线的测试与分析 |
5.3 Center端App的软件调试 |
5.4 系统整机通信测试 |
5.4.1 BLE系统数据传输功能测试 |
5.4.2 平均漏包数与传输距离测试 |
5.4.3 功耗测试 |
5.4.4 测试结果可靠性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1 结论 |
6.1.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超高频RFID读写器设计及其手机端应用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手持式RFID读写器 |
1.1.3 系统开发意义 |
1.2 RFID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超高频RFID技术研究现状 |
1.2.3 超高频RFID技术发展趋势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2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方案 |
2.2.1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2.2.2 系统开发流程设计 |
2.3 读写器模块方案设计 |
2.3.1 射频芯片选型 |
2.3.2 蓝牙通信芯片选型 |
2.3.3 微控制器芯片选型 |
2.3.4 读写器软件开发环境选择 |
2.4 手机端应用软件方案设计 |
2.4.1 手机端操作系统选择 |
2.4.2 手机端软件开发环境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读写器模块设计 |
3.1 读写模块系统架构 |
3.2 读写器通信模块设计 |
3.2.1 微控制器芯片 |
3.2.2 蓝牙模块电路设计 |
3.3 读写器通信模块程序设计 |
3.3.1 蓝牙通信程序设计 |
3.3.2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手机端应用软件开发 |
4.1 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平台 |
4.1.1 Android系统平台介绍 |
4.1.2 Android平台架构介绍 |
4.1.3 Android系统开发环境搭建 |
4.2 ANDROID应用软件设计 |
4.2.1 应用软件功能设计 |
4.2.2 蓝牙通信软件设计 |
4.2.3 SQLite数据库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方案 |
5.2 读写器模块测试 |
5.2.1 串口通信程序测试 |
5.2.2 标签读取距离测试 |
5.2.3 多标签读取测试 |
5.3 手机端应用软件测试 |
5.4 测试结果及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基于低功耗蓝牙无线通讯技术的交通数据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现存交通数据检测系统技术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交通检测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低功耗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1 本文的工作 |
1.4.2 本文的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概况 |
2.1 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 |
2.2 ZigBee 无线通信技术 |
2.3 Wi-Fi 无线通信技术 |
2.4 IrDA 红外线通信技术 |
2.5 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低功耗(BLE) CC2540 蓝牙协议栈研究 |
3.1 引言 |
3.2 BLE (Bluetooth Low Energy) 蓝牙协议栈 |
3.2.1 BLE 协议栈体系结构 |
3.2.2 BLE 底层协议 |
3.2.3 BLE 中间层协议 |
3.2.4 BLE 高层协议 |
3.3 BLE 蓝牙主控制器接口(HCI) |
3.3.1 HCI 主控制接口协议概述 |
3.3.2 HCI 传输层 |
3.3.3 HCI 分组格式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 BLECC2540 技术的交通数据检测系统硬件架构设计 |
4.1 引言 |
4.2 交通数据检测网络系统主节点设计原理 |
4.2.1 数据处理模块(ATmega168 主控制器) |
4.2.2 车辆震动信号采集模块 BMA180 |
4.2.3 数据传输模块(BLE CC2540) |
4.2.4 电源管理模块 |
4.2.5 主节点 PCB 设计 |
4.3 交通数据检测网络系统从节点设计原理 |
4.3.1 太阳能电池板充电电路 |
4.3.2 LED 驱动电路 |
4.3.3 从节点 PCB 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交通数据检测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
5.1 数据传输系统的网络架构设计 |
5.1.1 低功耗蓝牙(BLECC2540)网络拓扑结构架构 |
5.1.2 交通数据检测系统网络拓扑架构设计 |
5.2 交通数据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
5.2.1 软件开发平台 IAR Embedded Workbench IDE |
5.2.2 蓝牙主从节点间的网络通信 |
5.2.3 蓝牙设备 MAC 地址获取的软件设计 |
5.2.4 数据采集与传输的软件设计 |
5.2.5 PC 上位机软件设计 |
5.3 系统测试与分析 |
5.3.1 蓝牙设备 MAC 地址数据获取 |
5.3.2 振动信息采集 |
5.3.3 数据校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基于蓝牙与802.11n的实验室仪器无线局域网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环境分析实验室的业务特点 |
1.2 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
1.3 环境分析技术与仪器 |
1.4 环境实验室电气环境 |
1.5 实验室有线局域网与无线局域网 |
1.6 蓝牙与802.11n |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蓝牙协议栈与规范 |
2.1 蓝牙核心协议 |
2.1.1 蓝牙射频 |
2.1.2 基带协议 |
2.1.3 链路管理协议 |
2.1.4 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 |
2.1.5 服务发现协议SDP |
2.2 蓝牙高层协议与应用模型 |
2.2.1 替代电缆协议 |
2.2.2 蓝牙选用协议 |
2.2.3 蓝牙应用模型 |
2.3 蓝牙的安全性 |
2.4 通用访问规范 |
2.4.1 通用参数与模式 |
2.4.2 安全特性 |
2.4.3 空闲模式程序 |
2.4.4 建立过程 |
2.5 服务发现应用规范 |
2.5.1 规范堆栈 |
2.5.2 应用层 |
2.5.3 L2CAP |
2.5.4 链路管理与控制 |
第三章 802.11 标准概述 |
3.1 802.11 提供的服务 |
3.2 802.11 的拓扑结构与逻辑结构 |
3.3 802.11 介质访问控制层 |
3.3.1 MAC 层的功能 |
3.3.2 MAC 帧结构与控制字段 |
3.3.3 MAC 帧类型 |
3.4 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 |
3.4.1 802.11 标准的传输机制 |
3.4.2 无线局域网技术 MIMO-OFDM |
3.5 802.11 标准的安全机制 |
3.5.1 信息过滤 |
3.5.2 访问认证机制 |
3.5.3 数据加密机制 |
3.6 802.11n 关键技术 |
3.6.1 MIMO 技术 |
3.6.2 短保护间隔Short GI |
3.6.3 802.11n MAC 层的帧汇聚技术 |
3.6.4 块回应BLOCK ACK 与减少帧间隔RIFS |
第四章 串行通信标准 |
4.1 RS-232 与RS-422 和RS-485 的比较 |
4.2 RS-422 与RS-485 网络安装 |
第五章 蓝牙 RFCOMM 规范与协议 |
5.1 串口规范 |
5.1.1 RFCOMM 规范综述 |
5.1.2 应用层 |
5.1.3 RFCOMM 互通性要求 |
5.1.4 L2CAP 互通性要求 |
5.1.5 链路管理和控制互通性要求 |
5.2 基于 TSO7.10 的 RFCOMM 协议 |
5.2.1 RFCOMM 服务概述 |
5.2.2 多路串口仿真 |
5.2.3 服务接口描述 |
5.2.4 RFCOMM支持的TS07.10子集 |
第六章 蓝牙RFCOMM 实现与802.11n 无线局域网 |
6.1 蓝牙虚拟串口在仪器数据传输中的实现 |
6.2 蓝牙抗干扰实验综述 |
6.2.1 蓝牙微微网干扰 |
6.2.2 蓝牙与802.11 无线局域网的干扰 |
6.3 蓝牙虚拟串口代码实现 |
6.4 基于802.11n 的实验室仪器局域网 |
6.4.1 组建无线局域网的背景与原则 |
6.4.2 无线局域网的技术指标 |
6.4.3 无线局域网拓扑结构 |
6.4.4 无线局域网的IP 地址规划与设备设置 |
6.4.5 无线局域网信道干扰分析 |
6.4.6 无线局域网的测试与优化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基于蓝牙的无线随动测量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
1.1 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
1.2 无线通信系统的分类 |
1.2.1 短波通信 |
1.2.2 微波通信 |
1.2.3 卫星通信 |
1.2.4 移动通信 |
1.2.5 基于光的通信系统 |
1.3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比较 |
1.3.1 主流无线通信技术特点 |
1.3.2 主流无线通信技术的比较 |
1.4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
1.4.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状况 |
1.4.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
1.4.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
1.4.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
1.4.5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
1.5 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
2 蓝牙协议及相关技术 |
2.1 无线通信技术的选择 |
2.1.1 无线通信技术的使用背景 |
2.1.2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选择 |
2.2 蓝牙协议 |
2.2.1 蓝牙协议栈体系结构 |
2.2.2 核心协议 |
2.2.3 电缆替代协议(RFCOMM) |
2.2.4 电话传送控制协议(TCS) |
2.2.5 可选协议 |
2.3 蓝牙关键技术 |
2.3.1 射频技术与跳频技术 |
2.3.2 链路管理与控制技术 |
2.3.3 检纠错技术 |
2.3.4 安全技术 |
2.4 蓝牙主机控制器接口(HCI) |
2.4.1 HCI软硬件结构 |
2.4.2 HCI的协议及分组格式 |
2.4.3 HCI传输层 |
2.5 蓝牙组网 |
2.5.1 微微网组网流程 |
2.5.2 微微网通信模式 |
2.6 本章小节 |
3 蓝牙随动监测装置硬件平台设计 |
3.1 硬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3.2 蓝牙模块BC4_Blue2.0 |
3.2.1 BC4_Blue2.0简介 |
3.2.2 BC4_Blue2.0性能及规格 |
3.2.3 BC4_Blue2.0接口 |
3.3 单片机STC90C58AD |
3.4 系统硬件接口电路 |
3.4.1 蓝牙模块电路 |
3.4.2 数据采集模块电路 |
3.5 本章小节 |
4 蓝牙随动监测装置软件平台设计 |
4.1 蓝牙模块软件平台 |
4.1.1 蓝牙软件开发平台BLUELAB |
4.1.2 蓝牙模块通信流程 |
4.1.3 蓝牙主机与蓝牙适配器的连接 |
4.2 单片机UART通信 |
4.2.1 单片机初始化部分 |
4.2.2 单片机数据通信部分 |
4.3 上位机监控界面 |
4.3.1 串口控件初始化 |
4.3.2 接收数据 |
4.3.3 发送数据 |
4.4 本章小节 |
5 监控系统测试 |
5.1 基于SHT11温湿度传感器的系统测试 |
5.1.1 SHT11简介 |
5.1.2 硬件电路连接 |
5.1.3 系统软件连接 |
5.1.4 系统软件测试 |
5.2 基于压力信号的系统测试 |
5.2.1 DG1300-PJ简介 |
5.2.2 硬件电路连接 |
5.2.3 系统软件连接 |
5.3 本章小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微波通信新技术——蓝牙(Bluetooth)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ndroid手机显示的“三高”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郑伯明.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1)
- [2]面向灯联网的低延时蓝牙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D]. 姜旭. 东南大学, 2019(01)
- [3]基于Android的海洋油污监测系统研究[D]. 范毅.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4]基于Wi-Fi无线通讯技术的交通数据检测方法研究[D]. 马天.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5]面向智能穿戴的人体生理参数监测系统研发[D]. 李万磊.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6]基于安卓蓝牙的远距离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静. 大连海事大学, 2017(11)
- [7]超高频RFID读写器设计及其手机端应用软件开发[D]. 唐密.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2)
- [8]基于低功耗蓝牙无线通讯技术的交通数据检测方法研究[D]. 徐加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03)
- [9]基于蓝牙与802.11n的实验室仪器无线局域网的研究与实现[D]. 刘正朋. 青岛科技大学, 2011(07)
- [10]基于蓝牙的无线随动测量系统[D]. 刘鹏. 大连理工大学,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