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苦味酸反应速率法对肌肉和肝脏实验室测定的干扰及缺点

碱性苦味酸反应速率法对肌肉和肝脏实验室测定的干扰及缺点

一、碱性苦味酸反应速率法在实验室肌肝测定中存在的干扰和缺点(论文文献综述)

徐旺[1](2021)在《复合聚苯胺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尿素和肌酐是常规生化检验评估肾功能最常见的指标,构建柔性、便携、实时监测、低成本的可抛式电化学传感器对它们进行检测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聚苯胺(PANi)复合材料的一次性全印刷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并将该传感器用于尿素和肌酐的快速检测。对于电化学传感器而言,电极修饰材料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材料能够显着提升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MWCNTs在PANi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导电通道,可以弥补PANi导电性能的不足,显着提高该电化学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因此,本文首先在PANi中掺杂了三种不同质量的MWCNTs来制备不同的MWCNTs/PANi电极,并对比了此三种电极和纯PANi电极对尿素的检测效果,发现掺杂5.6 mg MWCNTs的PANi材料电化学性能最优。其次,根据PANi对金属离子有很好的检测效果,金属离子与肌酐又能形成肌酐-金属络合物这一原理,以Cu(II)作为中间物质,选用Na2SO4和Cu Cl2的混合溶液作为缓冲液构建了PANi电化学传感器用于肌酐的检测。该传感器具有很多传统传感器不具备的优点:操作简便、设备便捷和反应环境简单等。通过调整缓冲液中Na2SO4和Cu Cl2的浓度配比,提高了该传感器检测肌酐的电化学性能。最后,本文基于最小二乘法设计了一套算法对数据进行优化以找到电化学传感器的最佳响应电压,避免人为估算选取电压造成一定的误差,并将其用于对尿素和肌酐的数据分析中。实验表明,与人工估计相比,本文优化方法可快速逼近目标,找到最优的工作电压。通过算法优化选取电压,MWCNTs/PANi电化学传感器对于尿素的检测限,灵敏度以及线性范围分别为53.9 n M,2.435×10-4m A m M-1cm-2以及10~100μM,对比人工估算有较大的性能提升。制备的MWCNTs/PANi电化学传感器对于肌酐的检测限,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分别为1.494n M,87.9×10-4m A m M-1cm-2和0.1~100μM。

谭红军,罗春华,杨林,董贞荣,张玉红,张新明,汪彬彬[2](2019)在《肌酐检测方法学评价及其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描述肌酐检测在临床疾病诊断上的价值,肌酐检测方法有Jaffe反应法、硫酸铜肌酐复合物氧化Metol光度法、酶法、化学发光法与荧光匀相法、毛细管电泳法、拉曼散射法、电极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同位素稀释质谱法等。其中部分方法目前未见有系统评价,临床上因方法学和其他各类原因导致肌酐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该文较全面地综述了肌酐检测的方法学评价及研究进展。

梁紫薇[3](2019)在《血清稀释法消除乳糜血标本对六项生化指标干扰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血清稀释法消除乳糜血标本对六项生化指标,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尿酸(uric acid,UA)、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的干扰情况。方法收集生化实验室进行常规生化指标检测的外观澄清、无乳糜、无溶血、无黄疸的体检人群外周静脉血的血清标本,配制轻、中、重度模拟乳糜血标本各30份,并进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尿酸、血肌酐和尿素氮检测,比对不同程度乳糜血对于六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用正常血清标本对30份中度模拟乳糜血分别按照2倍、3倍……10倍稀释倍数进行稀释,用正常血清标本对30份重度模拟乳糜血分别按照6倍、7倍……15倍稀释倍数进行稀释,并分别对TG、AST、ALT、CK、UA、SCr和BUN进行检测,对比稀释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并确立不同乳糜血浓度中各指标的最佳稀释倍数。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de,CLSI)的EP系列文件,验证血清稀释法预处理后的乳糜血标本在雅培C8000上测定AST、ALT、CK、UA、SCr和BUN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并与低温高速离心法进行方法学比对。收集临床上外观呈乳糜样浑浊,AST、ALT、CK、UA、SCr和BUN检测异常的血清标本120份,其中中度乳糜血60份,重度乳糜血60份,运用血清稀释法预处理后比较检测结果变化情况并对血清稀释法进行评价。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轻度乳糜血对AST、ALT、CK、UA、SCr和BUN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P>0.05);中度乳糜血中ALT和AST无法测出,中度乳糜血对UA、SCr和BUN检测结果有明显影响(P<0.05),对CK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P>0.05);重度乳糜血中ALT和AST无法测出,重度乳糜血对CK、UA、SCr和BUN检测结果有明显影响(P<0.05);2.不同浓度乳糜血运用血清稀释法按照不同指标的不同稀释倍数进行预处理效果不同,中度乳糜血中AST和ALT用5倍稀释倍数效果最佳(P>0.05),UA、SCr和BUN用7倍稀释倍数效果最佳(P>0.05);重度乳糜血中AST、ALT和CK用10倍稀释倍数效果最佳(P>0.05),UA、SCr和BUN用12倍稀释倍数效果最佳(P>0.05);3.血清稀释法预处理中度和重度乳糜血标本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Sr≤厂家声称值;Sl≤厂家声称值);4.血清稀释法和低温高速离心法预处理乳糜血标本后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中度:PALT=0.281、PAST=0.698、PUA=0.178、PSCr=0.279、PBUN=0.157>0.05;重度:PALT=0.550、PAST=0.198、PCK=0.534、PUA=0.817、PSCr=0.120、PBUN=0.514>0.05);5.120份临床收集的乳糜血标本经血清稀释法预处理后,对比六项生化指标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处理后AST、ALT、CK、UA、SCr和BUN结果与临床情况相符。结论1.血清稀释法能有效消除中度和重度乳糜血标本对AST、ALT、CK、UA、SCr和BUN检测结果的干扰。2.中度乳糜血中ALT和AST的最佳稀释倍数是5倍,UA、SCr和BUN的最佳稀释倍数是7倍。3.重度乳糜血中ALT、AST和CK的最佳稀释倍数是10倍,UA、SCr和BUN的最佳稀释倍数是12倍。

梁紫薇,刘志贤[4](2018)在《乳糜血影响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现在约有1亿人患有高脂血症,随着高脂血症患者的日益增多及脂肪乳注射液的广泛使用,临床检验工作中可常见各种含不同程度乳糜微粒的乳糜血标本。大量的乳白色浑浊乳糜微粒会影响生化反应的吸光度和产物颜色的变化,对采用比色和比浊方法检测的生化结果产生明显干扰,从而严重影响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因此,研究消除乳糜血标本对生化检验项目干扰的方法,对于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减少临床医生的误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乳糜血形成的原因乳糜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含有大量乳糜微粒的一种血液标本,其产生的主要两大原因是高脂血症和脂肪乳注射液的广泛使用。高脂血症是由于机体异常的脂肪代谢或转运使血浆中脂质水平升高,主要表现为胆固醇(TC)和/或三酰甘油(TG)的异常升高,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高血压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对机体糖代谢有一定影响,与

侯赣生[5](2017)在《肌酐检测工具酶的高效表达及其酶学性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肌酐是人体肌肉中的磷酸肌酸通过自发的且不可逆转的过程形成的,在肾脏功能正常情况下,肌酐在血液中的浓度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肾脏功能不全时,会导致肌酐在血清中的积累,血清中肌酐含量是反映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于肌酐的检测,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碱性苦味酸法,但存在的着反应特异性差与灵敏度有限的问题,目前正逐渐被酶法(肌酐酶偶联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所替代,其中肌酐酶、肌酸酶和肌氨酸氧化酶是三个关键性的酶,肌酐酶可逆地水解肌酐生成肌酸,肌酸酶催化肌酸水解产生肌氨酸和尿素,肌氨酸在肌氨酸氧化酶作用下水解生成甲醛、甘氨酸和H2O2,偶联Trinder氏反应,通过比色测定,计算出样品中肌酐的含量。酶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特异性好、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等特点,商品化的试剂盒大多采用肌酐酶偶联肌氨酸氧化酶法,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本课题从基因库查找到了来源于恶臭假单胞菌的肌酐酶,密码子优化后全合成基因,利用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作为表达宿主菌,成功实现了肌酐酶的外源表达;克隆了来源于烟草节杆菌23710的肌酸酶基因,另外全基因合成获得大肠杆菌密码子优化的来源于芽孢杆菌BSD-8的肌氨酸氧化酶基因,利用大肠杆菌BL21(DE3)作为表达宿主菌,分别实现了肌酸酶和肌氨酸氧化酶的外源表达。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全基因合成获得大肠杆菌密码子优化的恶臭假单胞菌肌酐酶cine-c,通过PCR进行扩增,构建重组质粒pET28a/cine-c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筛选出重组大肠杆菌B/pET28a-cine-c。在TB培养基中进行发酵,以IPTG诱导产酶。重组肌酐酶Cine-c的比酶活为489.2U/mg,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为7.0,在50℃时酶稳定性较好,保温3h后依然维持80%的酶活力,在pH7.0-9.0条件下比较稳定,Cu2+,Mn2+、Zn2+和Co2+对酶活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NaN3不影响酶的活力。基于毕赤酵母对面不同密码子的偏好性,全基因合成恶臭假单胞菌肌酐酶基因cine-p,克隆至本实验室构建并保存的pHKA载体上,将重组表达质粒pHKA/cine-p电转至毕赤酵母GS115,筛选出阳性转化子并在甲醇诱导条件下进行发酵。摇瓶发酵上清最高酶活为14U/mL,纯化后重组肌酐酶比酶活为649.2 U/mg,重组肌酐酶Cine-p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适反应pH为8.0,在50℃时酶稳定性良好,在pH7.0-9.0条件下会比较稳定;NaN3对于酶的活力没有影响,Cu2+可以严重抑制酶的活性,Mn2+和Mg2+对酶活力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克隆来自于烟草节杆菌23710基因组的肌酸酶基因cre,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2b/cre,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并筛选阳性转化子,以TB培养基进行发酵并在IPTG诱导条件下产酶,肌酸为底物测定肌酸酶活性。重组肌酸酶CRE的蛋白亚基分子量约为46.4kDa,比酶活为19.6U/mg,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反应pH为8.0,在温度低于35℃,pH6.0-8.0条件下比较稳定,Cu2+的存在可以让酶活力丧失,Zn2+可以较强地抑制酶的活性,NaN3对重组肌酸酶CRE活力无影响。全基因合成大肠杆菌密码子优化的芽孢杆菌BSD-8的肌氨酸氧化酶基因sox,通过PCR进行扩增,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2b/sox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筛选出重组大肠杆菌BL21/pET22b-sox。在TB培养基中进行发酵,以IPTG诱导产酶。重组肌氨酸氧化酶的比酶活为15.9U/mg,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为8.0,在50℃时酶稳定性较好,pH7.0-8.0条件下会比较稳定;Cu2+的对重组酶SOX活力没有抑制作用,EDTA处理后对酶活力有轻微抑制,NaN3不影响酶的活力。

官菊芳[6](2016)在《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光学生物传感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与深入研究,生物分子在生物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能快速、准确、实时地检测与分析各类生物分子对生物医药、临床治疗和诊断、环境监测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提高化学、生物传感器的信噪比,两者结合可以构建一系列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新型光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生物分子的检测。论文采用水热法和微波辅助水热法合成了硫化铜纳米棒、二氧化铈纳米球和金纳米簇三种纳米材料,并利用合成的纳米材料构建了检测过氧化氢、三聚氰胺和肌酸酐的光学传感新方法。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硫化铜纳米棒及通过比色法测定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存在的条件下,底物邻苯二胺(OPD)会被催化氧化成OxOPD并伴随可肉眼观察到的颜色变化,在此基础上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仪实现对氧化产物OxOPD吸光度的测定,从而实现对过氧化氢的定量检测。其线性范围为1.0-1000.0μmol L-1,检测限为1.1×10-7 mol L-1。采用微波辅助水热法制备了分散性较好的二氧化铈纳米球(CeO2),该CeO2纳米球具有类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当一定量的过氧化氢与三聚氰胺发生反应后,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CeO2纳米球作为催化剂会催化剩余的H2O2和底物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生成有色化合物OxABTS。OxABTS的吸光度随三聚氰胺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并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从而建立了定量测定乳制品中微量三聚氰胺的新方法。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以胆酸钠为稳定剂与还原剂的金纳米簇(AuNCs)。胆酸钠是一种表面生物活性剂,它具有部分亲水及部分亲油性、化学性质不同的官能团、结构钢性和价格低廉等特点,因此胆酸钠是制备金纳米簇的理想模板。金纳米簇平均直径为5 nm,在紫外灯照射下能发射明亮的蓝色光,稳定性高。在此基础上,该工作还采用AuNCs的荧光增强现象来检测乳制品中的三聚氰胺,AuNCs的荧光增强值与三聚氰胺的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较宽的检测范围(0.025-1.0 nmol L-1)及较低的检测限(2.30×10-3 nmol L-1)。采用微波辅助水热法制备了荧光金纳米簇(AuNCs)。金纳米簇被证实可以作为一种荧光探针高灵敏度与选择性的检测人体血液与尿液中的肌酸酐。当体系中加入肌酸酐时,AuNCs的蓝色荧光会明显增强,其原因归结于形成氢键引起的金纳米簇团聚。本章还考察了实验条件如:pH、AuNCs的浓度、反应时间与温度对检测肌酸酐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痕量的肌酸酐也能被检测到。其线性范围为0.1-100.0nmol L-1,检测限为7.54×10-3 nmol L-1。

赵晋[7](2015)在《基于新型生物标志物评价中药对肾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中医中药是我国乃至世界医学的文化瑰宝,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及独特的治疗手段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与肯定。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传统中药通过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的药物配伍和各种炮制加工,提高其药效或降低毒副作用。医生“对症治疗”使用中药,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在中国,生病看中医、吃中药是千百年来普遍的现象。早在1964年,国内有学者报导了木通致急性肾衰的消息,但因案例少,在当时并未引起广泛的注意。直到1993年,比利时医生Vanherweghem首先在国外披露比利时的一些妇女服用了含有广防己的中草药减肥茶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消息至此,国内外拉开了中药安全性的讨论临床上因中药及其制剂产生不良反应的报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对肾脏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肾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据统计,近年来急性肾衰的病人中,约25%是由药物肾损害引起的,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国际医疗技术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肾衰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却没有下降的迹象,这主要是由于目前临床检测手段未能及时发现肾衰所致。在早期发现肾功能发生异常变化,及时停止使用可能产生肾损伤的药物,予以对症治疗,肾功能是可以得到恢复的。血肌酐和尿量是临床上诊断和鉴别AKI唯一可靠的检测指标,但这两种指标在监测肾功能发生变化的早期阶段都存在着不足与局限。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目前在国外已开始用于监测西药新药安全试验、临床心脏搭桥等术后可能会发生的肾损伤。本研究通过国外刚起步的经验,把这些新型肾损伤生物标志物运用于中药安全性评价,及早发现因服药有可能导致的早期肾损害,提高中药长期服用的安全性。目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在肾损伤早期出现变化时间早,比目前临床使用的肾功经典检测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尿量和计算肌酐清除率等)更适合用于监测由药物引起的早期肾损伤。由此,本研究从动物实验、I期临床药物耐受性试验和住院病人肾功能探讨新型生物标志物对肾功能的早期评价,并为其应用于临床监测肾功能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动物实验研究结合临床研究的方式,具体内容包括:1.使用关木通和马兜铃酸I建立大鼠肾损伤模型,采集不同时间血液和尿液样本,通过ELISA法、碱性苦味酸法、比色法等检测方法观察肾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变化;2.新药MXWT工期临床药物耐受性试验得到的受试人群尿液样本,通过ELISA法、碱性苦味酸法、比色法等检测方法检测相关标志物水平,结合不良反应对新药MXWT安全性进一步分析;3.收集住院病人、肾病病人以及健康人群尿液样本,采用ELISA法、碱性苦味酸法、比色法等检测方法对尿液中相关因子进行测定,新型生物标志物结合经典肾功检测指标进行分析,观察各组人群的差异与规律。结果:1.马兜铃酸肾病大鼠生物标志物动态变化研究1.1连续三天高剂量灌胃关木通饮片水提液或马兜铃酸Ⅰ单体均可致大鼠发生急性肾损伤;1.2通过对肾功指标检测和病理切片观察,AAI组大鼠的肾损伤程度不如折算AAI含量相同的关木通组大鼠严重;1.3通过ELISA法和酶法等对关木通组和AAI组大鼠血清或尿液中的NGAL、CystainC、TP、ALB分析结果显示:在急性肾损伤早期各因子出现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升高时间顺序是:NGAL>CystatinC、TP、ALB>sCr、BUN。2.新型生物标志物结合Ⅰ期临床实验室检查对新药安全性分析2.1按照《新药Ⅰ期临床药物耐受性试验方案》,采用开放、无对照的试验设计,进行单次给药及连续给药耐受性临床试验。所有不良事件均表现为实验室检查异常,未发现有全身性不良事件;2.2单次给药研究报告有1例受试者肾功因子异常,表现为血肌酐偏高,共计1例次;连续给药研究报告无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2.3通过ELISA法检测受试者尿液中clusterin、IL-18、NGAL.KIM-1、β2-M、 NAG酶和TFF3,验室检查TP、Alb、BUN和Scr。各剂量组出现的不良事件情况分析,未能提示剂量与不良事件的出现存在剂量效应关系。3.新型生物标志物应用于长期服药人群肾功能研究3.1肾病病人的sCr、BUN、Alb.TP、NAG分别是正常人的3.8倍、3倍、264.9倍、26.8倍、6.8倍。3.2肾功二项(血肌酐和尿素)未见异常的长期服用中药住院病人其Alb、TP、NAG酶分别是正常人的1.35倍、1.81倍、2.27倍;本次研究的46名长期服用中药的住院病人中,有19人TP偏高,占总人数的41.3%;有4人Alb偏高,占总人数8.7%。正常人检测的肾功指标均正常,以上的数据提示,在反映早期肾损伤方面,尿液中的Alb、TP、NA G酶可能比血肌酐、尿素出现更早,检测尿液的这几种因子水平能更早发现肾损伤。结论:结论:通过对动物实验、I期临床药物耐受性试验和住院病人肾功能研究,我们发现尿液中存在的TP、Alb、NAG酶、NGAL、KIM-1、CystainC在早期肾损伤中比传统肾损伤监测方法(观察Scr、BUN和GFR改变)反映更灵敏,浓度升高时间更早、能客观反映肾损伤,它们较传统的肾功能监测方法更适合用于监测和反映早期肾损伤。

陈冰,陈繁[8](2014)在《2种参数设置的Jaffe法与酶法测定血清肌酐结果的比对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2种参数设置的Jaffe法和酶法测定血清肌酐是否一致,为实验室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文件,将测定结果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并计算方法间的偏倚。结果以酶法为对比方法,对2种参数设置的Jaffe法进行评估。单动力Jaffe法(Y1)与酶法(X)测定肌酐的回归方程:Y1=1.002 X+16.246,r12=0.945;双动力Jaffe法(Y2)与酶法(X)测定肌酐的回归方程:Y2=0.958 X+7.974,r22=0.997。3种方法间各有恒定的偏倚。结论血清肌酐酶法精密度和准确性好、特异性高、线性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适合常规批量检验。Jaffe法是一种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适合急诊检验。

叶竟妍[9](2012)在《酚磺乙胺和复方丹参对临床生化项目体外干扰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药物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酚磺乙胺和复方丹参是两种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药物,但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检验人员对其影响检验结果这一问题认识不足。在解释检验结果,特别是对一些异常结果的解释时未考虑到这一因素,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起大家对药物干扰检验结果这一问题的重视。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制定的EP7-A2文件,研究酚磺乙胺和复方丹参对常用临床生化项目的体外干扰。设计配对差异试验和剂量效应试验确定干扰物,并明确药物干扰效应和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酚磺乙胺对CREA、UA存在显着的负干扰,对CHOL、TG、GLU存在负干扰,对FMN产生双相干扰,对LDH存在正干扰,但对HBDH、HDL-C、LDL-C不存在干扰。酚磺乙胺对CREA、UA、CHOL、TG、GLU、FMN、LDH测定的干扰效应与酚磺乙胺浓度的关系式分别为:y=-0.7-1089.467x+1520x2,y=-7.914-2004.952x+3580.952x2,y=-0.006-2.227x,y=-0.064-4.147x,y=0.068-5.987x,y=-0.008-9.605x+80.127x2-100.741x3,y=-1.2+231.733x。酚磺乙胺对CREA、UA、 CHOL、TG、GLU、FMN、LDH测定的最小干扰浓度分别为0.025g/L、0.008g/L、0.22g/L、0.04g/L、0.107g/L、0.019g/L、0.18g/L。酚磺乙胺对苦味酸法测定肌酐存在正干扰,对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肌酐存在负干扰,其干扰效应与酚磺乙胺浓度的关系式分别为:y=-1.494-602.638x-908.959x2,y=-0.7-1089.467x+1520x2。酚磺乙胺对苦味酸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肌酐产生干扰的最小有效浓度为分别为0.06g/L和0.025g/L。用患者标本作肌酐的偏倚分析证实其确实会对结果存在干扰。复方丹参对CREA测定的干扰效应与复方丹参浓度的关系式为:y=-1.2-17.8x。复方丹参对CREA测定的最小干扰浓度为3.28ml/L。结论:酚磺乙胺和复方丹参对常用临床生化项目的测定存在不同程度的体外干扰。

阎正才,张成山[10](2012)在《不同的检测方法对测定血清肌酐结果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及性能指标。方法用碱性苦味酸动力学法(Jaffe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酶联法)对相同的人群测定血清肌酐。结果对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测定血清肌酐结果的偏倚评估。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具有相关性,但存在一定的偏倚。酶联法较Jaffe法在线性范围、抗干扰能力等性能方面具有显着优势。

二、碱性苦味酸反应速率法在实验室肌肝测定中存在的干扰和缺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碱性苦味酸反应速率法在实验室肌肝测定中存在的干扰和缺点(论文提纲范文)

(1)复合聚苯胺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概况
        1.2.2 聚苯胺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电化学传感器的相关理论介绍
    2.1 电化学传感器
        2.1.1 电化学分析
        2.1.2 传感器
        2.1.3 电化学传感器
        2.1.4 电化学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
    2.2 聚苯胺
        2.2.1 聚苯胺的结构
        2.2.2 聚苯胺的应用
    2.3 尿素和肌酐的常用检测方法
        2.3.1 尿素的检测方法
        2.3.2 肌酐的检测方法
    2.4 数据处理方法
        2.4.1 最小二乘法
        2.4.2 算法说明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ANi和 MWCNTs/PANi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3.1 前言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3 PANi和 MWCNTs/PANi材料的制备
        3.3.1 PANi材料的制备
        3.3.2 MWCNTs/PANi材料的制备
        3.3.3 SPCE的制备
        3.3.4 PANi和 MWCNTs/PANi的复合电极的制备
    3.4 PANi和 MWCNTs/PANi复合材料的表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WCNTs/PANi修饰电化学传感器对尿素的检测
    4.1 前言
    4.2 电化学检测尿素原理
    4.3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4.4 最佳响应电压的选取
    4.5 算法优化检测与传统检测方法的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WCNTs/PANi修饰电化学传感器对肌酐的检测
    5.1 前言
    5.2 电化学检测肌酐原理
    5.3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肌酐检测方法学评价及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检测方法与评价
    1.1 Jaffe反应
        1.1.1 终点法
        1.1.2 二点 (速率) 法
    1.2 硫酸铜肌酐复合物氧化Metol光度法
    1.3 酶法
        1.3.1 肌酐酰胺水解酶法
        1.3.2 肌酐亚氨基水解酶-GLDH法
        1.3.3 肌酐酰胺水解酶-肌酸脒基水解酶-Trinder反应法
        1.3.4 N-甲基乙内酰脲酰胺水解酶-Trinder反应法
    1.4 化学发光法与荧光匀相法
    1.5 毛细管电泳法
    1.6 拉曼散射法
    1.7 电极法
    1.8 高效液相层析 (HPLC) 法
    1.9 同位素稀释质谱 (isotope di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ID-MS) 法
2 国内外血清肌酐检测参考测量系统及量值溯源性研究现状

(3)血清稀释法消除乳糜血标本对六项生化指标干扰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设备
    2.2 实验试剂
    2.3 试剂盒检验原理
    2.4 实验样本
    2.5 实验步骤
        2.5.1 模拟乳糜血标本的配制
        2.5.2 检测不同程度乳糜血对于六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2.5.3 运用血清稀释法预处理不同程度的乳糜血标本并确立最佳的稀释倍数
        2.5.4 血清稀释法的精密度验证试验
        2.5.5 血清稀释法和低温高速离心法检测乳糜血标本的对比实验
    2.6 血清稀释法预处理120 例临床乳糜血标本
    2.7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不同程度乳糜血对于六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3.2 血清稀释法预处理不同程度乳糜血标本并进行六项生化指标检测
        3.2.1 血清稀释法预处理中度乳糜血标本
        3.2.2 血清稀释法预处理重度乳糜血标本
    3.3 精密度验证试验结果
        3.3.1 批内重复性验证试验
        3.3.2 批间重复性验证试验
    3.4 血清稀释法和低温高速离心法检测乳糜血的对比试验结果
        3.4.1 血清稀释法和低温高速离心法预处理中度乳糜血的各指标结果对比
        3.4.2 血清稀释法和低温高速离心法预处理重度乳糜血的各指标结果对比
    3.5 血清稀释法预处理120 例临床乳糜血标本检测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乳糜血影响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乳糜血形成的原因
2 乳糜血对生化项目结果的干扰
3 乳糜血标本的筛选
4 常用消除乳糜血干扰的方法
    4.1 物理方法
        4.1.1 生理盐水稀释法
        4.1.2 高速离心法
        4.1.3 冷冻高速离心法和真空高速离心法
        4.1.4 低温冷藏法
    4.2 化学方法
        4.2.1 磷钨酸-镁法和聚乙二醇 (PEG) 法
        4.2.2 乙醚萃取法
        4.2.3 脂质清除剂
    4.3 其他方法
        4.3.1 时间分辨免疫分析 (TR-IFMAs)
        4.3.2 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 (PETIA)
        4.3.3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4.3.4 酶法
        4.3.5 脂蛋白脂肪酶法 (LPL)
        4.3.6 干化学法
5 小结

(5)肌酐检测工具酶的高效表达及其酶学性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血清肌酐
    1.2 血清肌酐的检测方法
        1.2.1 碱性苦味酸法
        1.2.2 毛细管电泳法
        1.2.3 HPLC法
        1.2.4 酶法
    1.3 肌酐检测工具酶的研究进展
        1.3.1 肌酐酶的研究进展
        1.3.2 肌酸酶的研究进展
        1.3.3 肌氨酸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1.4 外源蛋白表达系统
        1.4.1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1.4.2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1.5 常规的两种蛋白纯化方法
        1.5.1 Ni柱亲和层析
        1.5.2 凝胶过滤层析
    1.6 立题背景及意义
        1.6.1 立题背景
        1.6.2 立题意义
        1.6.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恶臭假单胞杆菌肌酐酶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2 主要实验试剂
        2.2.3 菌株和质粒
        2.2.4 培养基与溶液的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菌株的培养与保存方法
        2.3.2 肌酐酶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2.3.3 重组肌酐酶Cine-c的发酵与纯化
        2.3.4 重组肌酐酶Cine-c酶学性质的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肌酐酶重组表达大肠杆菌的构建
        2.4.2 重组肌酐酶Cine-c的发酵与纯化
        2.4.3 重组肌酐酶Cine-c酶学性质的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恶臭假单胞杆菌肌酐酶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2 主要实验试剂
        3.2.3 菌株和质粒
        3.2.4 培养基与溶液的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菌株的培养与保存方法
        3.3.2 肌酐酶重组表达毕赤酵母的构建
        3.3.3 重组肌酐酶Cine-p的发酵与纯化
        3.3.4 重组肌酐酶Cine-p酶学性质的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肌酐酶重组毕赤酵母的构建
        3.4.2 肌重组肌酐酶Cine-p的发酵与纯化
        3.4.3 重组肌酐酶Cine-p酶学性质的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烟草节杆菌肌酸酶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2 主要试剂
        4.2.3 菌株和质粒
        4.2.4 培养基与溶液的配制
    4.3 实验方法
        4.3.1 菌株的培养与保存方法
        4.3.2 肌酸酶重组表达菌株的构建
        4.3.3 重组肌酐酶CRE的发酵与纯化
        4.3.4 重组肌酸酶CRE酶学性质的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肌酸酶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4.4.2 重组肌酸酶CRE的发酵与纯化
        4.4.3 重组肌酸酶CRE酶学性质的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芽孢杆菌肌氨酸氧化酶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
    5.1 引言
    5.2 材料与仪器
        5.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5.2.2 主要试剂
        5.2.3 菌株和质粒
        5.2.4 培养基与溶液的配制
    5.3 实验方法
        5.3.1 菌株的培养与保存方法
        5.3.2 肌氨酸氧化酶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5.3.3 重组肌氨酸氧化酶SOX的发酵与纯化
        5.3.4 重组肌氨酸氧化酶SOX酶学性质的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肌氨酸氧化酶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5.4.2 重组肌氨酸氧化酶SOX的发酵与纯化
        5.4.3 重组肌氨酸氧化酶SOX的酶学性质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本论文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光学生物传感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光学生物传感技术
    1.2 纳米材料概述
    1.3 基于纳米材料的光学生物传感技术研究
    1.4 本论文的研究构想及内容
第二章 基于硫化铜纳米棒过氧化物酶活性比色法检测过氧化氢的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3 结果与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基于二氧化铈纳米球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比色法检测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具有蓝色荧光的金纳米簇的合成及对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基于金纳米簇荧光增强法检测肌酸酐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3 结果与讨论
    5.4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7)基于新型生物标志物评价中药对肾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药肾毒性逐渐受到关注
        一、中药肾损伤的中毒原因、机制、临床表现来分析
        二、马兜铃酸肾病
    第二节 急性肾损伤的分型和病理改变
        一、急性肾损伤的定义及分型
        二、急性肾损伤的的病因病变
    第三节 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一、早期肾损伤生物标志物应具备的特点
        二、血肌酐和尿素
        三、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
        四、肾损伤分子1(KIM-1)
        五、白细胞介素-18(IL-18)
        六、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Cystatin C)
        七、β_2-微球蛋白(β_2-M)
        八、N-乙酰-13-D试雄葡萄糖哲酶(NAG 酶)
        九、丛集素(clusterin)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马兜铃酸肾病大鼠生物标志物动态变化研究
        一、材料与试剂
        二、设备和仪器
        三、方法
        四、结果
        五、讨论
    第二节 新型生物标志物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对新药期临床安全性分析
        一、研究对象
        二、材料与试剂
        三、设备和仪器
        四、方法
        五、统计分析
        六、结果
        七、结论
    第三节 新型生物标志物应用于长期服药人群肾功能研究
        一、材料与试剂
        二、设备和仪器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四、统计分析
        五、结果
        六、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2种参数设置的Jaffe法与酶法测定血清肌酐结果的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仪器
    1.2试剂
    1.3参数设置
    1.4方法
    1.5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相关性分析
    2.2结果偏倚评估
3 讨论

(9)酚磺乙胺和复方丹参对临床生化项目体外干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酚磺乙胺对部分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体外干扰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酚磺乙胺对不同方法测定肌酐的干扰及用患者标本作肌酐的偏倚分析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复方丹参对部分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体外干扰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不同的检测方法对测定血清肌酐结果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测定原理与方法
2 结果
    2.1 线性试验
    2.2 相关分析与偏倚估计
    2.3 干扰试验
3 讨论

四、碱性苦味酸反应速率法在实验室肌肝测定中存在的干扰和缺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复合聚苯胺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 徐旺.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8)
  • [2]肌酐检测方法学评价及其研究进展[J]. 谭红军,罗春华,杨林,董贞荣,张玉红,张新明,汪彬彬. 系统医学, 2019(08)
  • [3]血清稀释法消除乳糜血标本对六项生化指标干扰的临床研究[D]. 梁紫薇. 南华大学, 2019(01)
  • [4]乳糜血影响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的研究进展[J]. 梁紫薇,刘志贤.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10)
  • [5]肌酐检测工具酶的高效表达及其酶学性质分析[D]. 侯赣生.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6]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光学生物传感方法研究[D]. 官菊芳. 宁夏大学, 2016(02)
  • [7]基于新型生物标志物评价中药对肾功能的影响[D]. 赵晋.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12)
  • [8]2种参数设置的Jaffe法与酶法测定血清肌酐结果的比对研究[J]. 陈冰,陈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07)
  • [9]酚磺乙胺和复方丹参对临床生化项目体外干扰的研究[D]. 叶竟妍.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10]不同的检测方法对测定血清肌酐结果的比较[J]. 阎正才,张成山. 中外医学研究, 2012(05)

标签:;  ;  ;  

碱性苦味酸反应速率法对肌肉和肝脏实验室测定的干扰及缺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