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梁启超写过哪些书
- 答:梁先生的主要作品有: 《少年中国说 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敬业与乐业》、《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民说》、《饮冰室主人自说》、《中国文化史》、《饮冰室主人全集》、《李鸿章传》、《曾国藩传》、《王安石传》、《饮冰室合集》、《中国历史研究法补森腊编》、桐春此《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
梁先生一生于目录学贡献卓越,代表著作有《西学书目表》,其他著作有《西书提要》、《东籍月旦》、《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读书分月课程》、《东原著书纂校书目考》、《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佛经目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汉书艺文志渚子局迅略考释》等10余种。 - 答:主要作品有《少年中国说: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敬业与乐业》、《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民说》、《扮誉孙饮冰室主人自说》、《中国文化史》。
《饮冰室厅链主人全集》、《李鸿章传》、《王安石传》、《饮冰室合集》、《中国历史研究法补虚带编》、《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等。 - 答:《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薯晌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余手稿、《中国文化史》、《饮冰室合集》竖孝
- 答:《少年中国说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敬业与乐业》、《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民说》、《饮冰室主人自说》、《中国文化史》、《饮冰室主人全集》、《李鸿章传》、《曾国藩传》、《王安石传》、《饮冰室合唯庆集》、《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
梁启超(1873年~1929年),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汉族,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事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指销握一度入袁世凯 ,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一度加入段祺瑞 。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斗帆”。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 答:《敬业与乐业》《少年中国说》
问:唐代文献学家注释儒学经典一般不违背古注和旧注确立了什么原则
- 答:唐代文献学家注释儒学经典一般不违背古注和旧注确立了唐所谓义理之学,是指与章句训诂注疏之学相对应的讲求儒家经义、探究其道理的学问御配。“义理”一词,初梁漏见于《礼记·礼器》:“义理,礼之文也”,即义理是对礼的合宜得理的解说。汉晋时指经义名理,故后来学者将其作为一门讲求经义、探讨名理的学问。宋儒橡拆烂治经,着重探究义理,与汉唐儒者专事训诂名物、传注疏释的治经路数不同,重在阐发儒家经典中的大义和道理。北宋张载提出“义理之学”这一概念,他说:“义理之学,亦须深沉方有造,非浅易轻浮之可得也。盖惟深则能通天下之志,只欲说得便似圣人,若此则是释氏之所谓祖师之类也。”(《经学理窟·义理》, 《张载集》)意即义理之学是要深入到儒家经书的内部,探讨其大义:只有沉潜深入,才能通天下之志;如果只停留在表面说经,貌似圣人言语,实则并未领会其精神实质。后来便将重义理、轻训诂的宋学称为义理之学,而与重章句训诂、传注疏释的汉唐经学相区别。
问:蔡锷在16岁那年遇上的名师是谁
- 答:梁启超。蔡锷在16岁那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受到该学堂中文总教习梁启超的赏识,并建立起深厚的师生友谊。
蔡锷
别名:蔡松坡 原名:蔡艮寅 出生日期:1882年12月18日 逝世日期:1916年11月8日
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生于湖南省宝庆府武冈州山门镇大坝上(今洞口县水东乡杨万村大坝组)一个贫寒的裁缝家庭,一说蔡锷故居位于[1] 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2] 。1887年随家人迁至武冈山门黄家桥(今洞口县山门镇)。幼年在私塾读书。12岁考中秀才。16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并受到该学堂中文总教习梁启超的赏识,并建立起深升帆枣厚的师生友谊。后入上海南洋公学(后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即今天“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
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这时,中国在腐败的清王朝统治下,山河破碎,国力孱弱,帝国主义虎视鹰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轿姿。蔡锷像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怀着急迫的心情,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他在一吵拆首诗中写道:“流血救民吾辈事,千秋肝胆自轮菌”,倾吐了满腔的爱国抱负。
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复去日本。先入成城学校,继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曾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 - 答:幼年在私塾读书。中旁12岁考中秀才。16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消培腊嗣同,并受到该学堂中文总教习梁启超的赏拿滑识,并建立起深厚的师生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