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磨液压油的无灰化市场需求(论文文献综述)
冯彦辉[1](2020)在《客户导向的润滑油现场技术服务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润滑油产品需要通过现场技术服务进行差异化营销,针对客户的实际需求和工作现状的特点,促使企业与客户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技术服务人员应该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服务技能,灵活的服务策略和人际关系能力,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工作作风。对具有技术含量的润滑油产品来说,技术服务需要深入机械设备工作现场,研究现场服务的方法。运用质量功能展开图和逻辑框架结构,分析产品专业技术培训的对象和模式,让最终客户感到满意。运用质量屋扩展产品服务的范围,为客户分析生产设备的缺陷,调整用油方案,满足设备要求,解决客户关注的核心问题,改进润滑系统,保障设备运行。
王力波,蒋世滨[2](2019)在《水泥企业核心生产单元及润滑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水泥企业各核心生产单元所使用的设备和设备用油要求进行了介绍,并推荐了相应的润滑剂产品,为水泥行业在设备选油时提出最佳润滑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黄文轩[3](2018)在《第19讲:添加剂对润滑油产品质量及品种、节能和改善尾气排放的贡献》文中研究表明添加剂不仅在提高润滑油产品的质量、增加品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减少摩擦、提高燃料经济性、节省能源的主要推手,是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和改善环境的贡献者。本文主要论述了润滑剂添加剂在上述方面的重要作用。
王雪梅,刘扬[4](2018)在《铝型材挤压机液压油用油现状及建议》文中研究表明针对铝型材企业关键生产设备挤压机的用油现状,介绍了真空滤油机的工作原理、流程,对比分析了不同铝型材生产企业挤压机用液压油的使用性能,指出了长期不换油、使用非标油的危害,给出了正确选择和使用油品的建议。
杨聪,崔鹏飞,师晖,冯双伟,刘春平[5](2018)在《润滑油企业大数据营销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润滑油企业对大数据营销越来越重视。本文分析了润滑油企业传统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借助大数据洞察市场变化、实施精准营销、拓宽营销渠道等营销策略。
黄文轩[6](2017)在《第13讲:金属减活剂的作用机理、主要品种、性能及应用》文中指出本文介绍了金属减活剂的作用机理、应用场合、主要品种、与抗氧剂复合的使用效果,简述了国内金属减活剂的发展情况,展望了金属减活剂的发展趋势。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在氧存在条件下,受热、光的作用而发生氧化变质。若润滑油中含有金属,如铜、铁等金属离子,即使含量很低,它们也能对油品氧化过程中的自由基链反应起加速作用,加快油品的氧化速度,生成酸、油泥和沉淀。酸会使金属部件产生腐蚀、磨损;油泥和沉淀则会使油品变稠,
唐兴中[7](2014)在《基于组合赋权—灰色关联投影法的工程机械通用润滑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工程机械结构设计及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配套所使用的润滑油综合性能也需要进行不断升级换代,以便实现工程机械润滑与工程机械发展相同步。基于此状况,本文通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工程机械润滑油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结合现代工程机械发动机-液压-液力传动-齿轮系统对润滑油的特殊性能要求与实际使用工况特点;同时也为了简化用油管理,适应润滑油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使用要求,提出研制一种综合性能良好、满足工程机械多个系统要求的通用型润滑油。首先,研究兼顾到研制油综合性能及经济性两方面的要求,采用了聚α-烯烃(PAO10)与新多元醇酯(NP451)复合而成的合成油作为基础油;在研究了粘度指数改进剂对基础油粘温性能影响的同时,以满足研制油性能要求为主要出发点,通过对现有各类型润滑油添加剂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具有较高性价比的添加剂;并辅之相应的配比试验,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法结合MATLAB与Excel,确定了清净剂、抗氧剂等润滑油添加剂之间的最佳复合配比,考察了添加剂与复合基础油的感受性。其次,在此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法,设计了10个全配方方案,根据全配方试验结果,并针对配方优选过程中存在难于选择等问题;基于模糊数学理论与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运用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来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利用灰色关联投影法建立了全配方方案综合评价模型,从而选取了方案C7作为全配方的最佳方案。最后,通过对研制油进行相应的理化性能检测、台架模拟及实车测试,结果表明:研制油具有良好的高温清净性与油泥分散性,优异的热氧化安定性、剪切稳定性及承载能力;突出的抗磨损性、防锈性、耐腐蚀性等,能较好地满足现代工程机械发动机-液压-液力传动-齿轮系统在复杂多变工况下的使用要求。
徐平,郑鹏宇,刘宇,杜刚[8](2014)在《液压油的研究进展及昆仑无灰液压油使用跟踪》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介绍了钢铁行业液压油市场概况、国内无灰液压油研究进展及使用情况。使用实验表明,基于中国石油无灰硫磷复合剂自主技术的昆仑无灰液压油HMN46具有卓越的热稳定性、氧化安定性、抗磨性和防锈防腐性能、抗乳化性和抗泡性能,减缓油品的衰变速度,能够有效保护有色金属表面不被污染,特别适用于钢厂镀锌生产线,可延长油品和过滤器的更换周期,确保系统清洁无故障运行,完全可以替代进口油品。
唐兴中,粟满荣,蓝明新,经建芳,黄福川[9](2014)在《工程机械润滑油(液)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润滑材料作为工程机械重要的运行材料之一,应与现代工程机械结构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发展相同步,并迅速完成更新换代。文章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工程机械的发动机油、齿轮油、液压油、液力传动油以及相关系统用特种液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当前工程机械润滑材料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工程机械未来发展的趋势,对今后我国工程机械润滑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蒋艳红[10](2013)在《高性能多级抗磨液压油的研制》文中指出摘要:随着机械在多变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对液压系统用润滑油的要求日益苛刻。现在广泛应用的抗磨液压油已不能完全满足液压机械的使用要求。本文在对多种基础油、粘度调节剂、抗氧剂、润滑添加剂性能评价的基础油上,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研制了一种多级抗磨液压油,以满足我国高端液压机械的需求。论文的主要工作有:1)研究了多种基础油,以及粘度调节剂对基础油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的影响,分析粘度调节剂的作用机理,以及不同化学组分基础油对粘度调节剂的感受性,结果表明:粘度调节剂B可以同时改善基础油的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获得了制备高粘度指数、低倾点、高闪点液压油的方法。2)研究了基础油化学组分、ZDDP和抗氧剂T1对多级液压油的氧化安定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揭示了抗氧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ZDDP和抗氧剂T1复配使用能分解油品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氢过氧化物,阻断自由基的链传递,改善油品的氧化安定性能,延长多级液压油的使用寿命。3)在MRS-10A型四球摩擦试验机上,研究了纳米MoS2和ZDDP极压抗磨剂对基础油摩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WykoNT9100光学轮廓仪、XPS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摩擦副微观表面形貌和磨斑表面元素种类、价态以及含量等微观摩擦机制,结果表明:纳米MoS2和ZDDP在摩擦过程中均能生成FeS的化学反应膜,有效的降低摩擦,减少磨损,两者复配使用效果更佳。4)通过多种添加剂和基础油的复配技术,研制了CSH-46W多级抗磨液压油,其粘度指数高于170,倾点低于-30℃,具有良好的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超过了日本VG-46W多级液压油的技术标准,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使用性能。
二、抗磨液压油的无灰化市场需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磨液压油的无灰化市场需求(论文提纲范文)
(1)客户导向的润滑油现场技术服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润滑油现场技术服务的设计 |
1.1 以客户为核心的技术服务思路 |
1.2 以客户需求为起点的服务设计 |
1.3 以客户满意为目的的服务结构 |
2 润滑油现场技术服务的方法 |
2.1 从油品监测发现润滑问题 |
2.2 用质量屋建立技术服务要点 |
2.3 以解决方案为现场服务的立足点 |
3 结论 |
(2)水泥企业核心生产单元及润滑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 |
水泥企业核心生产单元及润滑技术 |
矿山开采单元 |
水泥生产单元 |
主体设备回转窑筒体和轮带及其用油 |
主体设备回转窑托轮、传动装置及其用油 |
主体设备回转窑液压挡轮及其润滑 |
水泥粉磨运输单元 |
结束语 |
(3)第19讲:添加剂对润滑油产品质量及品种、节能和改善尾气排放的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添加剂对润滑油质量/品种的贡献 |
车用润滑油 |
工业润滑油 |
添加剂对润滑油降低摩擦、磨损和改进燃料经济性的贡献 |
添加剂对减少有害尾气排放的贡献 |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复合剂配方组成 |
2005年的复合剂配方组成 |
复合剂配方组成变化的原因 |
未来添加剂发展趋势展望 |
对SAPS控制更为严格 |
开发环境友好添加剂 |
(4)铝型材挤压机液压油用油现状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真空滤油机是否能够保证液压油的正常使用 |
不同铝型材企业使用的挤压机用液压油性能分析 |
长城L-HM 68抗磨液压油 (高压无灰) 在某铝型材企业的应用 |
结论 |
(5)润滑油企业大数据营销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大数据营销简介 |
大数据的定义及主要特征 |
大数据营销特点 |
个性化营销 |
时效性强 |
性价比高 |
关联性紧密 |
大数据背景下润滑油企业传统营销存在问题分析 |
难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
不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 |
以价格竞争为主的营销手段难以维持 |
大数据时代润滑油企业营销策略 |
利用数据分析洞察市场变化 |
针对客户需求实施精准营销 |
收集并分析数据, 精准定位润滑油用户市场 |
及时满足顾客需求, 实施精准营销 |
拓宽营销渠道, 提升产品增值服务 |
结束语 |
(6)第13讲:金属减活剂的作用机理、主要品种、性能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金属减活剂的作用机理 |
金属减活剂的应用场合及选择[3] |
金属减活剂的主要品种 |
苯三唑及苯三唑衍生物 |
噻二唑及噻二唑衍生物 |
杂环化合物 |
金属减活剂与抗氧剂的复合使用效果[3, 5] |
苯三唑衍生物与屏蔽酚型抗氧剂的复合 |
在汽轮机油中的使用效果 |
在变压器油中的使用效果[6] |
苯三唑衍生物与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及其他类型抗氧剂的复合[3] |
噻二唑衍生物[5] |
含硫金属减活剂的效果[3, 7] |
酚型、胺型抗氧剂及金属减活剂的三元复合 |
国内金属减活剂发展情况[9] |
苯三唑及其衍生物 |
噻二唑及其衍生物 |
杂环化合物 |
未来发展趋势[3] |
(7)基于组合赋权—灰色关联投影法的工程机械通用润滑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工程机械的基本概况 |
1.2 工程机械润滑油的基本作用 |
1.3 国内外工程机械润滑油的基本现状 |
1.3.1 工程机械发动机油 |
1.3.2 工程机械齿轮油 |
1.3.3 工程机械液压油 |
1.3.4 工程机械液力传动油 |
1.3.5 工程机械制动液 |
1.3.6 工程机械减震器油 |
1.4 国内外模糊数学法在润滑技术领域的应用现状 |
1.4.1 模糊综合评价概述 |
1.4.2 模糊数学法在润滑技术领域的应用现状 |
1.5 课题简介 |
1.5.1 课题来源 |
1.5.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5.3 研究目的 |
1.5.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础油与粘度指数改进剂的选择及复配 |
2.1 基础油的分类及性能特点 |
2.1.1 基础油的基本分类 |
2.1.2 矿物基础油的基本特性 |
2.1.3 合成基础油的基本特性 |
2.2 国内外合成油的基本现状 |
2.2.1 合成烃 |
2.2.2 有机酯类油 |
2.2.3 聚醚型合成油 |
2.2.4 其他合成油 |
2.3 研制油的性能及技术指标要求 |
2.3.1 研制油的基本性能要求 |
2.3.2 研制油的主要技术指标 |
2.4 工程机械通用润滑油基础油的选择 |
2.4.1 聚α-烯烃的选择依据 |
2.4.2 酯类油的选择依据 |
2.5 粘度指数改进剂的选择 |
2.5.1 粘度指数改进剂的增粘机理 |
2.5.2 粘度指数改进剂的选择 |
2.6 基础油配比试验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功能添加剂的选择与感受性试验研究 |
3.1 润滑油添加剂的类别 |
3.2 国内外润滑油添加剂的基本现状 |
3.3 清净剂的选择及其感受性试验研究 |
3.3.1 清净剂的基本作用 |
3.3.2 清净剂的选择 |
3.3.3 清净剂的感受性试验研究 |
3.4 抗氧剂的选择及其感受性试验研究 |
3.4.1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
3.4.2 抗氧剂的选择 |
3.4.3 抗氧剂的感受性试验研究 |
3.5 极压抗磨剂的选择及其感受性试验研究 |
3.5.1 极压抗磨剂的作用机理 |
3.5.2 极压抗磨剂的选择 |
3.5.3 极压抗磨剂的感受性试验研究 |
3.6 无灰分散剂的选择及其感受性试验研究 |
3.6.1 无灰分散剂的作用机理 |
3.6.2 无灰分散剂的选择 |
3.6.3 无灰分散剂的感受性试验研究 |
3.7 腐蚀抑制剂的选择 |
3.7.1 腐蚀抑制剂的抑制机理 |
3.7.2 腐蚀抑制剂的选择 |
3.8 其他功能添加剂的选择 |
3.8.1 油性剂的选择 |
3.8.2 抗乳化剂的选择 |
3.8.3 抗泡剂的选择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配方方案的优选 |
4.1 全配方方案设计 |
4.2 全配方试验结果 |
4.3 基于组合赋权-灰色关联投影法的全配方方案优选 |
4.3.1 确定最佳决策方案 |
4.3.2 构建灰色关联度评判矩阵 |
4.3.3 综合权重系数的计算 |
4.3.4 构建全配方方案综合评价模型 |
4.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制油性能测试 |
5.1 研制油性能测试方法 |
5.2 研制油综合性能测试结果 |
5.3 实车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目录 |
(8)液压油的研究进展及昆仑无灰液压油使用跟踪(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优质液压油应具有的特点 |
2液压油规格及进展 |
3昆仑无灰液压油的研究进展 |
4昆仑无灰液压油的评价 |
5昆仑无灰液压油在首钢的使用跟踪 |
6小结及建议 |
(9)工程机械润滑油(液)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工程机械用发动机油 |
2工程机械用齿轮油 |
3工程机械用液力传动油 |
4工程机械用液压油 |
5工程机械用特种液 |
5. 1制动液 |
5. 2减震器油 |
5. 3冷却液 |
6结语 |
(10)高性能多级抗磨液压油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液压机械对多级抗磨液压油的性能要求 |
1.1.1 液压系统的应用 |
1.1.2 液压机械的工作环境 |
1.1.3 液压机械对液压油的性能要求 |
1.2 多级液压油的概述 |
1.2.1 多级液压油的优点 |
1.2.2 多级液压油成为节能新途径 |
1.3 多级抗磨液压油的研究现状 |
1.3.1 多级抗磨液压油的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多级抗磨液压油的国内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内容及方案 |
1.4.1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4.2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4.3 论文的研究方案 |
2 多级液压油的粘温性能研究 |
2.1 试验材料的选择 |
2.1.1 基础油的筛选 |
2.1.2 粘度调节剂的评测 |
2.2 实验方法 |
2.3 多级液压油粘温性能的分析 |
2.3.1 粘度调节剂对粘度指数的影响 |
2.3.2 粘度调节剂对低温性能的影响 |
2.3.3 粘度调节剂对粘温系数的影响 |
2.4 粘度调节剂的作用机理分析 |
2.4.1 粘度调节剂的作用机理 |
2.4.2 基础油对粘度调节剂的感受性 |
2.5 本章小结 |
3 多级液压油的氧化安定性能研究 |
3.1 抗氧剂的选择 |
3.2 实验方法 |
3.3 液压油氧化安定性能分析 |
3.3.1 抗氧剂对32N基础油氧化安定性能的影响 |
3.3.2 抗氧剂对55N基础油氧化安定性能的影响 |
3.4 液压油的红外光谱分析 |
3.4.1 基础油氧化前后分子结构的变化 |
3.4.2 抗氧剂对基础油分子结构变化的影响 |
3.5 多级液压油的抗氧机理研究 |
3.5.1 润滑油的氧化机理 |
3.5.2 基础油的化学组分与氧化安定性能的关系 |
3.5.3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
3.6 本章小结 |
4 抗磨液压油的摩擦性能研究 |
4.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方法 |
4.2 添加剂对基础油摩擦性能的影响 |
4.2.1 润滑添加剂对基础油承载能力的影响 |
4.2.2 润滑添加剂对基础油减摩抗磨性能的影响 |
4.3 润滑添加剂对钢球磨斑表面形貌的影响 |
4.3.1 基础油磨斑表面形貌分析 |
4.3.2 纳米MoS_2对钢球磨斑表面形貌的影响 |
4.3.3 极压剂ZDDP对钢球磨斑表面形貌的影响 |
4.3.4 复合添加剂对钢球磨斑表面形貌的影响 |
4.4 润滑添加剂的摩擦机理研究 |
4.4.1 钢球磨斑表面元素的XPS分析 |
4.4.2 润滑添加剂的摩擦机理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多级抗磨液压油的研制 |
5.1 多级抗磨液压油的研制 |
5.1.1 多级抗磨液压油的制备工艺 |
5.1.2 多级抗磨液压油的基本性能 |
5.2 多级抗磨液压油综合性能的评测 |
5.2.1 多级抗磨液压油粘温性能的评测 |
5.2.2 多级抗磨液压油氧化安定性能的评测 |
5.2.3 多级抗磨液压油摩擦性能的评测 |
5.3 多级抗磨液压油的实际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致谢 |
四、抗磨液压油的无灰化市场需求(论文参考文献)
- [1]客户导向的润滑油现场技术服务方法研究[J]. 冯彦辉. 润滑油, 2020(03)
- [2]水泥企业核心生产单元及润滑技术[J]. 王力波,蒋世滨. 石油商技, 2019(04)
- [3]第19讲:添加剂对润滑油产品质量及品种、节能和改善尾气排放的贡献[J]. 黄文轩. 石油商技, 2018(05)
- [4]铝型材挤压机液压油用油现状及建议[J]. 王雪梅,刘扬. 石油商技, 2018(02)
- [5]润滑油企业大数据营销策略[J]. 杨聪,崔鹏飞,师晖,冯双伟,刘春平. 石油商技, 2018(01)
- [6]第13讲:金属减活剂的作用机理、主要品种、性能及应用[J]. 黄文轩. 石油商技, 2017(05)
- [7]基于组合赋权—灰色关联投影法的工程机械通用润滑油研究[D]. 唐兴中. 广西大学, 2014(02)
- [8]液压油的研究进展及昆仑无灰液压油使用跟踪[J]. 徐平,郑鹏宇,刘宇,杜刚. 润滑油, 2014(01)
- [9]工程机械润滑油(液)现状与发展趋势[J]. 唐兴中,粟满荣,蓝明新,经建芳,黄福川. 润滑油, 2014(01)
- [10]高性能多级抗磨液压油的研制[D]. 蒋艳红. 中南大学,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