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ICU深部真菌感染37例临床分析

急诊ICU深部真菌感染37例临床分析

一、急诊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37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慧卿[1](2020)在《和厚朴酚对真菌活性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真菌耐药情况,同时研究中药和厚朴酚体外用药对白色念珠菌活性的影响,为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我院所有深部真菌感染病例,并就其患者年龄、科室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我院患者对真菌感染的耐药现状。体外实验部分,遵循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发布的M27-A2方案中微量稀释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试验分为和厚朴酚单独用药组、氟康唑单独用药组及和厚朴酚联合氟康唑用药组。两个单独用药组最终的浓度范围均为128-0.25ug/ml,联合用药组的浓度范围为64-0.125ug/ml。以菌悬液终浓度(0.5-2.5)×103CFU/ml为标准,于35℃孵育箱中培养48小时,在四周光线明亮的条件下,直接肉眼观察药敏平板上受试菌株的生长状况,在不长菌的用药孔中读取最低药物浓度为MIC(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采用分数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rntration Index,FICI)评估联合用药时药物间相互作用,评估方法:FICI≤0.5则认为有协同作用;0.5<FICI≤1认为有相加作用;1<FICI≤2认为无相关性;FICI>2认为有拮抗作用。结果:我院504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例相关资料统计分析:1.男性有321例(63.69%),女性有183例(36.31%);老年患者组有409例(81.15%)、中青年患者组92例(18.25%)及少年患者组3例(0.60%)。2.菌株来源:痰369例(73.21%)、血液47例(9.33%)、尿35例(6.94%)、引流液19例(3.77%)及无菌体液18例(3.57%)。3.科室分布:急诊科(包含急诊ICU)有166例(32.94%)、重症医学科113例(22.42%)、呼吸科80例(15.87%)、普外科34例(6.75%)及神内36例(7.14%)等。4.菌株种类:白色念珠菌311例(61.71%)、光滑假丝酵母菌74例(14.68%)、热带假丝酵母菌58例(11.51%)、近平滑假丝酵母菌44例(8.73%)、克柔假丝酵母菌6例(1.19%)、曲霉菌属6例(1.19%)及其他真菌5例(0.99%)。5.药敏结果: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及5-氟胞嘧啶五种抗真菌药物均表现出高敏感性;氟康唑对除克柔假丝酵母菌外的酵母菌高度敏感。两性霉素B对所有酵母菌均高度敏感。体外和厚朴酚与氟康唑单独与联合用药对白色念珠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和厚朴酚单独用药组的MIC值的范围:8-16ug/ml,几何均数(Geometricmean,G)为11.31ug/ml;氟康唑单独用药组的MIC值的范围:1-4ug/ml,G为2ug/ml;两者联合用药组的MIC值分别为:MIC和厚朴酚值范围为:0.125-16ug/ml、G和厚朴酚值1.41 ug/ml;MIC氟康唑值范围:0.125-2ug/ml、G氟康唑值0.5 ug/ml。联合用药组MIC值的几何均数显着低于单独用药组。两者联合用药的FICI值为0.37,表明二者具有协同抗真菌活性的作用。结论:1.老年人群是深部真菌感染的高患病人群。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和呼吸内科是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发科室。2.白色念珠菌在深部真菌感染中居首位。氟康唑对除克柔假丝酵母菌外的酵母菌高度敏感。两性霉素B对所有酵母菌均高度敏感。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及5-氟胞嘧啶五种抗真菌药物均表现出高敏感性。3.和厚朴酚与氟康唑具有协同抗白色念珠菌的作用。

贾红杰[2](2019)在《某三甲医院综合ICU鲍曼不动杆菌的监测结果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综合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进行耐药性和同源性分析,结合耐药情况及同源性结果,为临床上合理利用抗生素及预防控制AB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医院综合ICU从2016-2018年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AB菌株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收集AB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分成MDR-AB组与非MDR-AB组,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各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MDR-AB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将相关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最后确定MD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选取2018年1-5月收集的临床标本和环境标本的24株MDR-AB,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试验的同源性分析。结果1、2016-2018年,AB在G-菌中检出率均居第一位,并且每年中的主要病原菌构成比分布情况不全相同,P(27)0.05有统计学意义。2、2016-2018年,ICU中医院感染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P(27)0.05),而AB医院感染发生率三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在所有送检的痰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3.88%、40.00%、40.19%。2016-2018年,各标本中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及每年的鲍曼不动杆菌标本构成比,经过?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29)0.05)。3、药敏结果发现:AB除了对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74%以上。其中,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头孢替坦、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为100%。但是,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三年耐药率有统计学差异(P(27)0.05)。4、比较MDR-AB组和非MDR-AB组的患者在各个因素之间的差异,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机械通气、动静脉插管、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27)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合并真菌感染、动静脉插管、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为MD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5、2018年1-5月从ICU医院感染患者中,剔除同一患者检出的相同菌株,仅收集保存了17株MDR-AB,并且它的检出率为76.92%。从病房中采取环境样本43份,分离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7株,总检出率为16.28%。无论是来自患者样本中的基因组还是病房环境菌株的基因组,24株MDR-AB经PFGE分型后,各菌株图谱之间的相似度在36.94%100%之间。按74%的相似性系数进行UPGMA聚类分析,可得9个聚类(A-I)。其中最多的为G聚类,包括G1、G2和G3三个克隆型别。结论2016-2018年,该院ICU分离的病原菌中AB所占比例最多,AB医院感染发生率未见明显变化。在分离出AB的所有标本中,痰标本占的比例最高。其中,AB中出现多重耐药菌较多,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较低。合并真菌感染、动静脉插管、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为MD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对患者及环境等MDR-AB的PFGE分型分析,发现克隆株在医院内部蔓延已成为引发医院感染的重要问题,成为耐药菌株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应加大力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MDR-AB的爆发流行。

沈志娟,周萍[3](2018)在《ICU 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ICU出现深部真菌感染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感染的真菌分布、药敏情况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院ICU收治的1005例患者中共有120例出现深部真菌感染,包括肾衰竭、心脑血管疾病、重症糖尿病、外伤患者等,感染发生率高达11.9%;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51.7%)和泌尿道(29.2%)。120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共检出129株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44.2%)、光滑假丝酵母菌(21.7%)、热带假丝酵母菌(11.6%)及无名假丝酵母菌(12.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5种抗菌药物均较为敏感;光滑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较为敏感;无名假丝酵母菌除对氟康唑不敏感外,对其余4种抗菌药物均较敏感;热带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机械通气、持续肠外营养是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常见,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和泌尿道;准确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减少有创操作,规范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提高患者免疫力,可以降低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风险。

陶露[4](2018)在《某三甲医院住院病人深部真菌感染病例回顾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深部真菌病,又名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感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深部真菌病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住院患者中。据资料显示,1980~1990年期间,美国医院获得性真菌感染由2‰上升至3.8‰。引起深部真菌病的致病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常见的有念珠菌、曲霉、隐球菌等。其中,又以白念珠菌最为常见,美国医院感染监测资料显示,1992~1999期间,白念珠菌血症占真菌引起的院内感染的第1位,占所有医院血流感染致病菌的第四位。医院内深部真菌病发生率上升与深部真菌病的易感人群增多是相关的,其大多发生在免疫受损患者,在艾滋病(AIDS)、血液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和烧伤患者中尤为常见。深部真菌可累及全身各个组织和系统,其中呼吸系统感染最为常见。医院内深部真菌病常为某些危重患者的合并感染,其早期临床症状易被原发疾病所掩盖,确诊依据必须靠真菌培养及病理检查,这不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故其病死率高,这已引起医学界的日益重视。近年来,有关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研究越来越多地被开展,但我院近几年的深部真菌感染情况的尚不清晰。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旨在了解我院住院病人深部真菌感染情况及治疗现状,为预防和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查阅我院病案室中2014年7月-2017年6月期间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前期调查表的设计,从中提取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住院病人中共检出深部真菌病病例972例。其中,男性573例(59.0%),女性399例(41.0%),男女比例1.44:1。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患者,占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60.80%;重症医学科为发生深部真菌感染最多的科室,占13.99%,其次为呼吸内科和重症监护病房(ICU),分别占11.93%和11.21%;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部位主要为呼吸系统(48.66%),其次为泌尿系统(28.91%);送检标本中痰液的真菌检查阳性率最高(47.33%);我院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白假丝酵母菌(44.44%);致病菌对两性霉素B最敏感(99.69%),对伊曲康唑的耐药性最高(5.76%);我院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为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侵入性操作;临床使用抗真菌药物主要为三唑类,本研究中接受抗真菌治疗的患者有665例,其中637例(95.79%)患者使用了至少一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以氟康唑和伏立康唑为主,抗真菌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有效率达75.74%。结论1.年龄>60岁、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及长期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患者是我院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人群;2.深部真菌感染多发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和ICU,故我院上述科室应重视真菌感染的防治;3.深部真菌感染可累及全身各脏器及系统,以呼吸系统、泌尿系感染及血液感染最多见;4.白假丝酵母菌是我院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5.药敏结果显示,我院深部真菌感染的致病菌对两性霉素B最敏感,对伊曲康唑的耐药性最高;6.我院深部真菌感染使用最多的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抗真菌治疗后患者预后一般较好。

顾华[5](2016)在《急诊ICU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调查我院急诊ICU呼吸道真菌种类、数量及耐药性情况、重症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IPFI)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诊疗情况,并探讨抗真菌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兰州石化总医院急诊ICU住院患者,采集痰液、肺泡灌洗液标本总共2190例,病例1040例,进行病原菌菌种鉴别及药敏试验。发现微生物学检查真菌阳性286株,病例数128例,其中符合IPFI病例47例。随机选取同期入住急诊ICU无真菌感染患者47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基础资料、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培养及药敏试验等微生物学检查,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情况,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使用,住院时间、出院3月后随访等指标。对IPFI的相关危险因素,抗真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以及筛查的阳性结果采用多元逻辑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IPFI的真菌种类及构成比: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急诊ICU中采集痰液、肺泡灌洗液标本总共2190例,其中检测出真菌286株(13.06%)。分离出的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有249株(87.07%);光滑假丝酵母菌18株(6.29%);近平滑假丝酵母12株(4.20%);热带假丝酵母菌4株(1.40%);克柔假丝酵母菌3株(1.05%)。没有发现曲霉菌及毛霉菌。2.真菌药敏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没有发现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耐药;伏立康唑敏感性极高(0.35%)、其次是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达2.0%。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性,分别是66.67%,22.22%,25.0%和33.33%,16.67%,33.33%。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耐药,耐药率达33.33%。3.临床诊疗情况:在1040例病例中有128例检出真菌病例,其中47例(36.71%)诊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72例(56.25%)真菌定植,9例(7.03%)不能排除细菌感染。目前诊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主要是临床诊断,确诊病例少见。IPFI发病率为4.52%。氟康唑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伏立康唑。临床疗效方面伏立康唑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氟康唑(61.01%vs.53.84%,P<0.05),存活率两者无明显差异。我院致病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氟康唑、伏立康唑均可覆盖,但经济效益前者更优,临床工作中可根据患者经济情况决定。4.危险因素分析表明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恶性肿瘤、使用广谱抗生素超过2种、使用广谱抗生素超过2周、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我院急诊ICU中IPF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我院急诊ICU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念珠菌属,其中白假丝酵母菌最常见,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未见曲霉菌和毛霉菌。伏立康唑敏感性比氟康唑、伊曲康唑高。IPFI的临床诊断病例数不多,确诊病例少见;氟康唑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伏立康唑和卡泊芬净。临床疗效方面总有效率伏立康唑优于氟康唑,存活率无明显差异。我院致病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氟康唑、伏立康唑均可覆盖,但经济效益前者更优。使用抗生素>2周(OR=6.47,95%CI=2.36-17.73,P<0.01)、>2种(OR=5.71,95%CI=2.08–15.69,P<0.05)、机械通气(OR=6.98,95%CI=1.77–27.44,P<0.01)、恶性肿瘤(OR=2.32,95%CI=1.18–4.53,P<0.05)、深静脉置管(OR=4.07,95%CI=1.40–1.83,P<0.05)、糖皮质激素使用(OR=3.64,95%CI=1.72–7.77,P<0.05)是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宋文杰[6](2016)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中医证候学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率高、危险因素多、耐药范围广、诊断治疗往往滞后、抗真菌治疗疗程长、价格昂贵、副作用多、死亡率高,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临床问题。结合现代研究发现,我国传统中医药具有抗真菌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在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中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所以,深入研究我国传统中医药在该领域的有效诊治方法,积极从中医药角度早期干预、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研究主要从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等角度,探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及基本病机,为进一步中西医结合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提供可借鉴的依据。目的调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发病经过、临床表现,了解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特点及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1.复习近10年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专家咨询和可行性分析,并结合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同时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编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2002年郑筱萸主编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肺部真菌感染中医证型调查表”。2.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直门医院呼吸科、ICU、CCU、血液肿瘤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住院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及其他相关临床资料,详细填写“肺部真菌感染中医证型调查表”。3.用Excel表建立相关数据库,将临床病例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临床症状、中医证型等录入文件中,并逐一核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4.使用SPSS20.0软件包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以频数、频率做描述性统计分析,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做组间相关性分析,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有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卡方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做组间差异性分析,P<0.05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IPFI病情评估:IPFI死亡率较高,约为9.6%。2. IPFI一般情况:IPFI多发于7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总数的72.2%。平均年龄为76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为77岁,女性平均年龄为75岁。104例IPFI患者中男性占57.7%,女性占42.3%。3. IPFI危险因素:多种基础疾病及长期反复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是IPFI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97%的IPFI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其中以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内分泌系统所占比例较高,并以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最为多见。约96%的IPFI患者应用过抗生素,使用频率在20%以上的常见抗生素,按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且多连续应用抗生素6-15天(约占总数的61.6%)。有19.2%患者近期曾静脉或口服激素治疗,有3.8%患者近期曾静脉或口服免疫抑制剂治疗。4.IPFI临床表现特点:IPFI常以咳嗽、咳痰、痰色白、质黏稠或拉丝样、量少、喘息、胸闷、咽干、口渴、气短懒言、神疲乏力、纳呆、寐差、便秘、小便短赤为主要临床表现。舌象以舌红、苔黄腻、少苔或无苔最常见。脉象以脉弦、滑、细、数最常见。且不同性别、年龄的临床症状没有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 IPFI中医证型特点:IPFI中医证型以痰热壅肺证和气阴两虚证最常见。其证型分布与年龄无关,与性别无显着差异,但与疾病预后有显着差异。结论1.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病死率较高,多发于75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相对较多,常具有多种基础疾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危险因素。2.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中医证候特点:以咳嗽、咳痰、痰色白、质黏稠或拉丝样、量少、喘息、胸闷、咽干、口渴、气短懒言、神疲乏力、纳呆、寐差、便秘、小便短赤为主要临床表现。舌象以舌红、苔黄腻、少苔或无苔最常见。脉象以脉弦、滑、细、数最常见。且不同性别、年龄的临床症状没有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中医证型以痰热壅肺证和气阴两虚证最常见。其证型分布与年龄无关,与性别无显着差异,但与疾病预后有显着差异。

李健球,陈望,徐志康,江植成,陈后旺,鲁少军,陈东华[7](2016)在《创伤后ARDS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探讨创伤后ARDS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从我院ICU收治的创伤后ARDS机械通气患者67例,分为肺部感染组和非肺部感染组,30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64例严重创伤后并发ARDS患者入选,肺部感染1例。三组患者性别构成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和30天死亡率比较,肺感染组显着高于非肺感染组间(P<0.05);氧合指数、呼吸机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和ICU治疗时间,非肺部感染组与肺部感染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感染组胸部损伤的构成比显着高于非肺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对照组比较,肺部感染组和非肺部感染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水平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部感染组血清CRP、PCT和s TREM-1水平比非肺部感染组的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对照组比较,非肺部感染组和肺部感染组的支气管肺泡灌洗(BAFL)s TREM-1水平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部感染组BAFL的CRP、PCT和s TREM-1水平比非肺部感染组的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胸部损伤、ISS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清的CRP、PCT和s TREM-1水平以及BAFL的s TREM-1水平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ECHEⅡ评分及BAFL的s TREM-1水平。结论胸部损伤、ISS评分、血清的CRP、PCT和s TREM-1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早期肺部感染,但只有APACHEⅡ评分和BAFL的s TREM-1水平是创伤后ARDS患者早期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曹学锋[8](2015)在《430株急诊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回顾性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ICU病房病原菌群分布及其耐药现状,调查急诊ICU病人社区获得性和院内获得性多重耐药菌定植或感染率,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医院内感染控制提供细菌学依据。方法:1、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搜集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ICU住院病人送检标本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临床常见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使用Excell和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采用前瞻性设计,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我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ICU新入院入科时、入科后48小时、7日及出科前的鼻前庭分泌物,做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实验,使用Excell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ICU共收治病人690例,采集1052例临床送检标本。2、病原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最高,321株(4.66%),其次为血液36株(8.37%)和尿液28株(6.5%),创面分泌物24株(5.58%),其他腹水、胸水、粪便、脑脊液、导管尖端等共占4.88%。3、16个月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共分离获得430株病原菌,其中355株细菌,75株真菌,分离病原菌阳性率为40.87%。革兰氏阴性杆菌(G-)306株,占总细菌数的86.2%,革兰氏阳性球菌(G+)49株,占总细菌数的13.8%。急诊ICU前六位细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29.01%),铜绿假单胞菌(9.58%),大肠埃希氏菌(9.01%),肺炎克雷伯氏菌(8.17%),嗜麦芽黄单胞菌(6.76%),金黄色葡萄球菌(5.63%)。革兰氏阳性菌49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40.8%),其次是屎肠球菌、人葡萄球菌亚种、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屎肠球菌株明显较粪肠球菌多。真菌共计75株,以白色念珠菌最多。4、耐药性分析: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情况严重,其中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十分严重,大多呈现多重耐药和泛耐药,多耐和泛耐的检出率为61.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高(60%),替考拉宁药敏未做,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1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白色念珠菌对各种抗真菌药物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氟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 90%敏感。5鼻前庭咽拭子培养的结果:入科的120例病人中有59例入科时鼻前庭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常见的细菌,占病人数的49.2%,其中多重耐药菌占多数。入科48小时后咽拭子标本培养出ICU新的病原菌58株,72小时后培养成70株病原菌,出院前培养出22株病原菌。检出率高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嗜麦芽黄单胞菌等,未见明显定植率特别高的致病菌。结论:1、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ICU分离的病原菌标本的来源主要以呼吸道和血液、泌尿生殖道为主。病原菌种类多,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要病原菌,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主,大部分对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呈多重耐药。真菌检出率高,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临床抗感染治疗形势严峻,故临床医师应加强病原学和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监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治愈率。2、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ICU病人社区获得性MRS菌株比例较高,提示社区获得性-MRS感染者也会逐步增多。我科入院后多重耐药菌定植或感染率高,应当宜加强院感控制和病原学和耐药性监测,减少院内交叉感染。

田雯娣[9](2014)在《ICU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进展》文中认为综述了ICU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应对措施。应对措施包括了呼吸道管理、机械通气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尿管管理、深静脉导管管理及皮肤真菌感染护理。认为提高对ICU真菌感染的认识,可以更好的应对、降低ICU患者的死亡率。

王国阳,李晖,唐小细,谢伶俐[10](2013)在《20082011年我院急诊ICU病原菌的分布趋势与耐药性监测》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急诊ICU病原菌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为指导临床治疗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细菌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1月我院急诊ICU收治的571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2047株,阳性率为32.8%。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1431株,革兰阳性球菌412株,真菌204株。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其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104株,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杆菌101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241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7株。结论我院急诊ICU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部分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加强病原学和耐药性监测,对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二、急诊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37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诊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3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和厚朴酚对真菌活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我院深部真菌感染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三)和厚朴酚对真菌活性影响的研究实验
    1、试验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和厚朴酚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2)某三甲医院综合ICU鲍曼不动杆菌的监测结果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3)ICU 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ICU真菌感染诊断标准[3]
    1.3 研究方法
    1.4 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部位分布
    2.2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真菌分布情况
    2.3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常见真菌耐药情况
    2.4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3 结论

(4)某三甲医院住院病人深部真菌感染病例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方法
        2.2.1 调查表的设计
        2.2.2 收集并记录病例资料
        2.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4 讨论与分析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课题综述
    参考文献

(5)急诊ICU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资料
        2.1.1 一般情况
        2.1.2 分级诊断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实验方法
        2.2.1 病原学检查
        2.2.2 确定研究对象
        2.2.3 危险因素分析
        2.2.4 治疗情况
        2.2.5.疗效判断
        2.2.6 药品临床评价
        2.2.7 随访
        2.2.8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病原菌鉴定结果及耐药分析
    3.2 IPFI诊断
    3.3 抗真菌药物使用情况
    3.4 治疗效果
    3.5 危险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病原菌及药敏结果
    4.2 IPFI临床确诊困难
    4.3 ICU内IPFI的危险因素分析
        4.3.1 一般情况
        4.3.2 IPFI与基础疾病的关系
        4.3.3 IPFI与侵入性操作的关系
        4.3.4 IPFI与抗生素的关系
        4.3.5 IPFI与糖皮质激素的关系
    4.4 临床治疗及抗真菌使用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中医证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研究资料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2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3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中医证型
    结论
    讨论
        1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病情评估
        2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
        3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中医证候学特点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中医证候调查表
致谢
个人简历

(7)创伤后ARDS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研究分组
    1.3标本的获取和检测方法
    1.4治疗和观察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非肺部感染组和肺部感染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2.2肺感染组BALF病原菌种类和构成
    2.3正常对照组、非肺感染组和肺感染组血清CRP、PCT和s TREM-1水平
    2.4 非肺部感染组与肺部感染组BAFL的s TREM-1水平,见表4。
    2.5创伤后ARDS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8)430株急诊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回顾性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标本来源
    2.2 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2.3 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收治病人数和采集标本数和菌株构成及标本种类
        3.1.1 收治病人数和采集标本数
        3.1.2 标本来源和病原菌分布及构成(%)
    3.2 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3.2.1 主要革兰氏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分析
        3.2.2 主要革兰氏阳性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分析
        3.2.3 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
    3.3 咽拭子的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病原菌分布状况
        4.1.1 革兰氏阴性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现状
        4.1.2 革兰氏阳性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现状
        4.1.3 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现状
    4.2 咽拭子结果
    4.3 预防和控制急诊ICU病原菌感染的措施。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9)ICU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2 应对措施
    2.1 呼吸道管理
    2.2 机械通气的护理
    2.3 严格无菌操作
    2.4 尿管管理
    2.5 深静脉导管管理
    2.6 皮肤真菌感染护理
3 小结

(10)20082011年我院急诊ICU病原菌的分布趋势与耐药性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病原菌检出情况
    2.2 耐药菌株检出情况
    2.3 主要革兰阳性及阴性菌耐药率情况
3 讨论

四、急诊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37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和厚朴酚对真菌活性影响的研究[D]. 陈慧卿.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2]某三甲医院综合ICU鲍曼不动杆菌的监测结果及分析[D]. 贾红杰.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3]ICU 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探究[J]. 沈志娟,周萍.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05)
  • [4]某三甲医院住院病人深部真菌感染病例回顾性分析[D]. 陶露. 安徽医科大学, 2018(01)
  • [5]急诊ICU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调查与分析[D]. 顾华. 兰州大学, 2016(06)
  • [6]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中医证候学研究[D]. 宋文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7]创伤后ARDS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李健球,陈望,徐志康,江植成,陈后旺,鲁少军,陈东华. 四川医学, 2016(02)
  • [8]430株急诊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回顾性调查[D]. 曹学锋. 南昌大学, 2015(04)
  • [9]ICU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进展[J]. 田雯娣.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4(01)
  • [10]20082011年我院急诊ICU病原菌的分布趋势与耐药性监测[J]. 王国阳,李晖,唐小细,谢伶俐. 中国医药导报, 2013(07)

标签:;  ;  ;  ;  ;  

急诊ICU深部真菌感染37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