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乌司他丁致白细胞减少1例(论文文献综述)
程阳洋[1](2020)在《急诊内科32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病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328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临床病例,分析AP病因以及病因与发病年龄、病人性别、发病季节等因素的相关性,总结AP发病规律,指导临床上AP治疗、改善预后以及预防复发。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09月-2019年09月期间急诊内科收治的328例AP患者,选取患者均符合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入院时间、发病原因、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合并症等相关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计算相关数据,计量资料将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比较;采取(%)作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开展χ2检验,Fish确切概率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若得到结果P<0.05为提示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结果:共纳入328例AP,其中男性有178人(54.3%),女性有150人(45.7%),男女比为1.18:1。年龄范围15-92岁,平均年龄为54.14±17.11岁,≤60岁的有202人(61.6%),>60岁有126人(占38.4%).分析职业,自由职业有121人(36.9%),农民81人(24.7%),工人44人(13.4%),个体25人(7.6%),退休30人(9.2%),职员19人(5.8%),学生8人(2.4%)。按病因可分为胆源性、脂源性、酒精性、肿瘤相关性、其他病因(药物、感染、手术等)和病因不明。其中胆源性179例(54.57%),脂源性52例(15.85%),酒精性50例(15.24%),肿瘤相关性15例(4.57%),其他病因(药物、感染、手术等)6例(1.8%),病因不明有26例(7.9%)。病因与性别关系:男性178例,其中胆源性有84例(47.2%),脂源性有31例(17.4%),酒精性有36例(20.3%),肿瘤性有10例(5.6%),其他13例(7.3%),病因不明4例(2.2%).女性150例,其中胆源性有95例(63.4%),脂源性有31例(14%),酒精性有14例(9.4%),肿瘤性有5例(3.3%),其他13例(8.6%),病因不明2例(1.3%).胆源性、酒精性胰腺性在男女性别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x2=8.556,p<0.01;x2=7.474,p<0.001)。病因与年龄关系:老年组202例,其中胆源性有88例(43.6%),脂源性有50例(24.8%),酒精性有41例(20.3%),肿瘤性有6例(3%),病因不明1例(0.5%),其他16例(7.9%).非老年组126例,其中胆源性有91例(72.2%),脂源性有2例(1.59%),酒精性有9例(7.1%),肿瘤性有9例(7.1%),病因不明5例(4.0%),其他10例(8%).老年组胆源性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但在脂源性和酒精性上,明显低于非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5.707,p<0.01;x2=31.214,p<0.001;x2=10.372,p<0.001)。病因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非重症有273例,重症有55例,胆源性非重症组的比例明显高于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1.068,p<0.01),其他病因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病因与季节、住院时间无相关性。328例有137例有合并症,占41.8%,其中有1种合并症有103例(31.4%),2种合并症有30例(9.1%),3种合并症有4例(1.3%)。328例中有57例出现并发症,占17.4%,其中1种并发症有47例(14.3%),2种并发症有10例(3%)。结论:1、胆道疾病仍是临床上急性胰腺炎的首位病因,高脂血症和酒精相关因素所占比重有所增加。2、胆源性胰腺炎更好发于年老者,脂源性和酒精性胰腺炎更好发于年轻者;女性发病以胆源性胰腺炎为主,男性酒精性胰腺炎发病较女性高。3、胆源性胰腺炎可多为轻-中型。
张晓敏[2](2019)在《乌司他丁应用于严重烧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基于CHPS的真实世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利用源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PS)的真实世界数据,观察和评价上市后的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在应用于严重烧伤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乌司他丁在严重烧伤领域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提供真实世界证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以“乌司他丁”、“严重烧伤”、“有效性”、“安全性”为关键词,从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相关中文文献;以“ulinastatin”、“burn”、“efficacy”、“safety”为关键词,从Pubmed、Elsevier等国外数据库检索相关英文文献,分析并归纳总结出乌司他丁在烧伤领域的主要应用情况。2.病例对照分析法。基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PS)平台,采用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G医院2015.1-2018.6期间符合严重烧伤的患者,根据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乌司他丁组(UTI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急救处理措施,UTI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20万U/次静脉滴注,3次/d,连用7d)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烧伤总面积、伤后入院时间、年龄、性别、既往史、生命体征等);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3d、7d两组患者的血常规(WBC、PLT、NEUT%)、LAC浓度、凝血四项(APTT、PT、TT、FIB)、相关组织器官功能指标(CK-MB、SCr、BUN、TBIL)、临床结局、总住院时间、用药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死亡情况等记录,并对停药一周后UTI组与常规组同期各实验室检查指标值的异常情况的比较进行卡方检验。通过统计软件SPSS 22.0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P<0.05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效性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不同时间点(治疗3d、7d)的血生化指标(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乳酸)、心功能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凝血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发生情况,并据此进行有效性的评价。安全性评价:(1)临床安全性评价:通过患者自发报告与主治医生对用药患者直接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监测和评价药物的安全性。(2)重要指标的安全性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在停药一周后的重要实验室指标:血常规检验指标(WBC、PLT、NEUT%),组织灌注指标:乳酸(LAC)、肝功能指标(TBIL)、心功能指标(CK-MB)、肾功能指标(SCr、BUN)以及凝血功能生物标志物(APTT、PT、TT、FIB)等的异常值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基于CHPS研究平台,共纳入98例严重烧伤病例,其中UTI组43例,常规组55例。(1)基线资料:UTI组与常规组的严重烧伤病例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既往史、合并症等基础资料以及伤后入院时间、烧伤总面积、生命体征、血常规、主要器官功能检查等基线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一般指标的改变:98例严重烧伤患者,在入院接受常规治疗3d后,两组患者LAC、WBC、PLT、NEU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UTI组的PLT较常规组同期相应指标升高(P<0.05),提示机体微循环和炎症情况有所改善(P<0.05)。治疗7d后,UTI组患者LAC、WBC、NEUT%水平较常规组同期相应指标均显着降低(P<0.05)。(3)凝血指标改变:FIB在常规组治疗7d后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使用UTI组的患者在用药3d时FIB有所下降,7d时效果改善更加明显;TT在治疗前后没有显着性差异,但一直在正常范围内;APTT、PT在治疗7d后与常规组同期相比指标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主要器官功能指标的改变:在入院后两组患者在用药前BUN、SCr、TBIL和CK-MB等心、肝、肾功能指标均高于正常值,且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方案治疗3d后CK-MB、BUN、SCr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TBIL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7d后,UTI组SCr、BUN、TBIL、CK-MB水平变化较常规组同期相应指标均有下降(P<0.05),即UTI组病例的各器官功能指标值较常规组有所改善(P<0.05)。停用UTI一周后UTI组与常规组同期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生化检验(LAC、WBC、NEUT%、PLT)、肝功能(TBIL)、肾功能(BUN、SCr)及心功能(CK-MB)的异常值通过卡方检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并发症的发生情况:UTI组创面脓毒症和MODS等并发症的发生率[(χ2=5.153,P=0.020<0.05)、(χ2=5.385,P=0.018<0.05)]均低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差异。(6)总住院时间的比较:UTI组住院时间为(37.23±13.09)d,相对于常规组的(48.89±24.06)d,在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35,P=0.003<0.05)。(7)临床结局:UTI组与常规组临床结局的χ2检验结果显示,UTI组与常规组相比,死亡率、自动出院率分别为(χ2=1.292,P=0.439>0.05)、(χ2=1.952,P=0.190>0.05),均无显着性差异。另外,UTI组与常规组的预后良好情况相比,两者无显着性差异(P=0.281>0.05),但从整体上看,UTI组具有更高的预后良好率(74.42%vs 63.64%)。结论:(1)有效性评价:严重烧伤患者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对于改善其微循环以及减轻其心肌、肝脏、肾脏等主要器官功能的损伤,降低其ARDS、创面脓毒症、MODS等并发症,缩短其总住院时间,改善其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2)安全性评价:相对于常规组,UTI组的严重烧伤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说明乌司他丁应用于严重烧伤患者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立伟[3](2019)在《重症肺炎疾病治疗中乌司他丁的真实世界实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并探讨重症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用药特征、合并症、并发症类型、疾病风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评估乌司他丁在重症肺炎疾病治疗中基于真实世界证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比较不同年龄结构、住院时间、合并疾病以及联合用药情况下乌司他丁治疗与临床结局的关系,以补充乌司他丁在重症肺炎治疗中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真实世界证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找重症肺炎最新诊疗指南、乌司他丁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文献,熟悉重症肺炎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乌司他丁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现状。2.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inese Hospital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CHPS)的第三方数据库,收集并整理广州两家大型三甲医院近一年入院或入ICU诊断为重症肺炎的患者的诊疗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生命体征数据、实验室检验数据、诊断信息、医嘱信息等,经脱敏和结构化处理后,导入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经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倾向性评分匹配等处理,得到入组病例的人群特征、合并症与并发症信息、用药特征信息、病原学检查与抗生素用药特征信息、疾病独立风险因素以及乌司他丁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在临床结局、并发症、住院时间、呼吸机时间和临床检验指标好转率与恶化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1)疾病临床特征方面:重症肺炎患者具有显着的老年化、儿童化的特点,且重症肺炎患者疾病预后较差,具有死亡率高、住院时间长的特征;疾病合并症与并发症方面,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糖尿病、休克(包括感染性休克和低血容量性休克)、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是最常见的合并症,而急性肾损伤、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在抗生素应用方面,碳青霉烯类、半合成青霉素类、三代头孢以及抗真菌药伏立康唑是临床使用率最高的抗生素;常规血培养/痰培养的致病病原体整体检出率为62.22%,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曲霉菌、白假丝酵母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肾上腺素、纠正酸中毒、抗心律失常、并发症和高C-反应蛋白水平为重症肺炎临床结局的独立风险因素。(2)药物评价方面:在未平衡混杂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乌司他丁组与常规治疗组死亡率和病情好转率存在显着差异性;经倾向性评分匹配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后,两组在临床结局方面无显着差异,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呼吸机时间等方面无显着差异。亚组分析中,低龄组较高龄组具有更低的死亡率;乌司他丁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具有更高的疾病好转率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在“住院时间大于14d”、“合并心血管疾病”、“未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以及“未使用肾上腺素”的亚组分析中,乌司他丁治疗组的临床结局“病情好转回家”项显着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除此之外,临床结局好转率、并发症发生率也提示乌司他丁治疗组在这些亚组中具有更好的临床优势。结论:重症肺炎是一种具有高死亡风险的急危重症,休克、心率失常、酸中毒、高CRP水平和并发症会增加患者死亡或自动出院风险;乌司他丁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具有更高的疾病好转率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检查未发现显着差异性,提示乌司他丁在SP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秦龙,赵李克,宋卫东,张黔,万健[4](2019)在《乌司他丁联合东莨菪碱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东莨菪碱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拟制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98例ARDS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9例与治疗组49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比较2组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记录2组ICU治疗、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结果经1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 (IL-8)、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以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均<0. 05),CD4+、CD4+/CD8+均显着高于常规组(P均<0. 05),而2组治疗前后及2组间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治疗组患者ICU治疗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均<0. 05);治疗组ICU内病死率比较明显低于常规组(P均<0. 05)。2组不良反应均较为轻微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东莨胆碱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清除炎性因子,降低病死率,缩短治疗时间,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孙青,罗俊,赵亮,付琦芳,张蕾,李维凤[5](2018)在《胰胆炎合剂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胰胆炎合剂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乌司他丁,10万单位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中,静滴时间2 h,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胰胆炎合剂,1袋/次,2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和生化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9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血尿淀粉酶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淀粉酶(AMY)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显着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生化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胆炎合剂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CRP、WBC、AMY和LDH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石艳[6](2018)在《乌司他丁对犬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文中认为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外分泌部的炎症。犬急性胰腺炎致死率高,临床症状表现差异较大,从轻微脱水,呕吐到休克,出血以及死亡都有可能发生,需要通过各项实验室检查来确诊。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乌司他丁只是在亚洲地区使用,欧美国家尚未见该药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研究报道,并且乌司他丁对犬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未见详细研究。本文旨在验证乌司他丁在犬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期间,作者在武汉某动物医院的实践中共收治了40只犬急性胰腺炎病例。根据主人的经济条件,在征得主人同意的前提下,对这40只病例用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一种是常规治疗方法,另一种是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乌司他丁。其中常规治疗组为12例,加乌司他丁组为28例。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犬的主要临床症状、血常规、生化指标变化及治愈天数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加乌司他丁组和常规治疗组病例的主要临床症状、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在治疗5天后,加乌司他丁组的淀粉酶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显着降低(P<0.05),而其余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在治愈时间上,加乌司他丁组平6.11±1.37天,常规治疗组平均15.58±2.43天,加乌司他丁组较常规治疗组的治愈时间显着缩短(P<0.05)。以上结果说明乌司他丁对治疗犬急性胰腺炎有一定疗效并能够显着缩短治疗时间。
徐彦立,王明强,胡振杰[7](2017)在《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症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疗效、炎症因子及细胞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将9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治疗;UTI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UT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合指数、生命体征、炎症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ICU内死亡率。结果:治疗7 d后,UTI组患者的生命体征(RF、HR、MAP)、炎症因子(TNF-a、IL-6、IL-8、PCT、CRP、WBC)、肝功能(AST、ALT)、肾功能(BUN、Cr)及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氧合指数(PaO2/FiO2)及细胞免疫(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1)。UTI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UTI组患者的ICU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TI用于ARDS能更有效地改善氧代谢和生命体征,改善肝肾功能,降低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降低ICU内死亡率,其机制可能与UTI清除体内炎症因子和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本刊编辑部[8](2016)在《2016年《人民军医》杂志分类总目次》文中研究表明
吕雅宁,孙茜[9](2006)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6年第18卷关键词索引》文中研究指明
张少战[10](2005)在《乌司他丁对烫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前MODS已成为严重烧伤后重要的死亡原因。本实验通过大鼠烫伤合并内毒素血症及大鼠烫伤延迟复苏模型的建立,检测了乌司他丁对烫伤大鼠的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白细胞粘附功能、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远隔脏器水肿的影响。其结果显示在严重烧伤大鼠应用乌司他丁后,血浆中TNF-a、IL-8的含量、肺脏与肝脏的干湿重比、血清的乳酸与丙二醛含量以及sICAM-1含量,肺脏中的MPO含量,均明显降低,表明乌司他丁可能有助于减少或减轻对于严重烧伤后的SIRS/MODS的发生。
二、乌司他丁致白细胞减少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乌司他丁致白细胞减少1例(论文提纲范文)
(1)急诊内科32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
1.研究资料 |
2.选择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病因分类 |
3.2 研究分组 |
3.3 治疗内容 |
4.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2)乌司他丁应用于严重烧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基于CHPS的真实世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有效性研究 |
1.2.2 安全性研究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资料 |
2.1.1 中国药物警戒系统 |
2.1.2 研究药物 |
2.1.3 技术路线图 |
2.2 方法 |
2.2.1 数据来源 |
2.2.2 数据采集 |
2.2.3 数据脱敏 |
2.2.4 标准化处理 |
2.3 数据纳入与排除 |
2.3.1 纳入标准 |
2.3.2 排除标准 |
2.3.3 目标分组 |
2.4 观察指标 |
2.4.1 有效性评价指标 |
2.4.2 安全性评价指标 |
2.4.3 监测时点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3.1 患者一般资料 |
3.2 基线资料的比较 |
3.2.1 入院时一般情况 |
3.2.2 重要检验项目与生命体征分析 |
3.2.3 患者基础疾病、合并症分布 |
3.3 并发症、总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结局 |
3.4 临床指标的改变 |
3.4.1 一般指标变化 |
3.4.2 器官功能指标变化 |
3.4.3 凝血指标变化 |
3.4.4 实验室指标异常率的比较 |
3.5 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有效性评价 |
4.2 安全性评价 |
4.3 研究创新点 |
4.4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重症肺炎疾病治疗中乌司他丁的真实世界实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真实世界研究在评价疾病治疗效果中应用研究现状 |
1.2.2 乌司他丁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内容 |
2.3.1 数据采集 |
2.3.2 分组方式 |
2.3.3 观察指标的确定 |
2.4 技术路线图 |
2.5 倾向性评分匹配与统计分析 |
2.5.1 倾向性评分匹配 |
2.5.2 统计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真实世界SP临床特征分析 |
3.1.1 患者性别、年龄统计 |
3.1.2 SP患者入院科室、住院时间、临床结局分析 |
3.1.3 SP 患者合并症和并发症特点、死亡原因分析 |
3.1.4 SP患者抗菌药、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应用特征 |
3.1.5 SP患者其他支持治疗用药特征 |
3.1.6 SP患者致病菌、呼吸衰竭类型分类 |
3.1.7 SP患者实验室检验与临床指标分析 |
3.1.8 SP患者临床结局的独立风险因素研究 |
3.2 乌司他丁组与常规治疗组SP临床特征比较分析 |
3.2.1 乌司他丁组(a组)与常规治疗组(b组)间疾病基本特征比较 |
3.2.2 乌司他丁组与常规治疗组支持治疗比较分析 |
3.3 倾向性评分匹配 |
3.4 重症肺炎疾病治疗中乌司他丁应用的实效性分析 |
3.4.1 临床结局比较分析 |
3.4.2 并发症、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分析 |
3.4.3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恶化率、好转率比较 |
3.5 亚组分析 |
3.5.1 基于年龄分层的亚组分析 |
3.5.2 基于住院时间分层的亚组分析 |
3.5.3 基于合并心血管疾病分层的亚组分析 |
3.5.4 基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分层的亚组分析 |
3.5.5 基于血管活性药分层的亚组分析 |
3.6 讨论与分析 |
3.6.1 疾病研究部分 |
3.6.2 药物评价部分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研究结论 |
4.2 主要创新点 |
4.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2 医院电子病例信息采集表(原始记录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乌司他丁联合东莨菪碱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一般资料 |
1.4 治疗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2.2 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
2.3 2组ICU治疗情况比较 |
2.4 2组不良反应情况 |
3 讨论 |
(5)胰胆炎合剂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药物 |
1.3 分组和治疗方法 |
1.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6] |
1.5 观察指标 |
1.5.1 临床症状恢复时间 |
1.5.2 生化指标水平 |
1.6 不良反应观察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
2.3 两组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6)乌司他丁对犬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犬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
1.1 犬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其致病机制 |
1.1.1 犬急性胰腺炎的病因 |
1.1.1.1 饮食 |
1.1.1.2 高脂血症 |
1.1.1.3 医源性因素 |
1.1.1.4 传染病因素 |
1.1.1.5 遗传性因素 |
1.1.2 犬急性胰腺炎的致病机制 |
1.1.2.1 胰腺自身防御系统 |
1.1.2.2 腺泡细胞结构及代谢的变化 |
1.1.2.3 胰腺的炎症反应 |
1.2 犬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 |
1.2.1 病史与临床症状 |
1.2.2 体格检查 |
1.2.3 实验室检查 |
1.2.3.1 血常规检查 |
1.2.3.2 血液生化与血气检查 |
1.2.3.3 尿液检查 |
1.2.3.4 胰腺影像学检查 |
1.2.3.5 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 |
1.3 犬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
1.3.1 输液疗法 |
1.3.2 止吐 |
1.3.3 疼痛管理 |
1.3.4 蛋白酶抑制剂以及分泌抑制剂 |
1.3.5 抗生素治疗 |
1.3.6 输血 |
1.3.7 营养管理 |
1.4 犬胰酶的研究进展 |
1.4.1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 |
1.4.2 血清胰弹性蛋白酶- |
1.4.3 胰脂肪酶免疫反应 |
1.5 乌司他丁的作用机制及在犬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
1.5.1 乌司他丁的作用机制 |
1.5.2 乌司他丁在犬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
1.6 小结 |
第二章 乌司他丁对犬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1.2 主要试纸与试剂 |
2.1.3 病例资料 |
2.1.4 诊断方法 |
2.1.4.1 临床诊断 |
2.1.4.2 实验室检查 |
2.1.4.3 犬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
2.1.5 治疗方法 |
2.1.5.1 常规治疗组 |
2.1.5.2 加乌司他丁组 |
2.1.6 观察指标 |
2.1.7 统计学分析 |
2.2 结果 |
2.2.1 犬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结果 |
2.2.2 犬主要临床症状的统计 |
2.2.3 犬主要血常规参数的统计 |
2.2.4 犬主要生化指标的统计 |
2.2.5 犬治愈天数的统计 |
2.3 典型病例及分析 |
2.3.1 病例一 |
2.3.1.1 病例简介 |
2.3.1.2 临床诊断 |
2.3.1.3 实验室检查及结果 |
2.3.1.4 诊断结果 |
2.3.1.5 治疗及结果 |
2.3.2 病例二 |
2.3.2.1 病例简介 |
2.3.2.2 临床诊断 |
2.3.2.3 实验室检查及结果 |
2.3.2.4 诊断结果 |
2.3.2.5 治疗及结果 |
2.3.3 病例分析 |
2.4 讨论 |
2.4.1 犬急性胰腺炎主要临床症状的变化 |
2.4.2 犬急性胰腺炎主要临床参数与治疗周期的变化 |
2.4.3 乌司他丁在犬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症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临床指标 |
2.2 ICU治疗情况 |
2.3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10)乌司他丁对烫伤大鼠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乌司他丁对烫伤大鼠炎性因子释放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血清IL-8含量 |
2.2 血清TNF-α含量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乌司他丁对烫伤大鼠血管通透性变化的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肺脏干湿重比(肺D/W) |
2.2 肝脏干湿重比(肝D/W)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乌司他丁对烫伤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血清乳酸含量 |
2.2 血浆MDA的含量 |
3 讨论 |
第四部分 乌司他丁对烫伤大鼠白细胞趋化粘附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肺的MPO |
2.2 血清ICAM-1的含量 |
3 讨论 |
小结 |
文献综述 |
致谢 |
四、乌司他丁致白细胞减少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急诊内科32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病例分析[D]. 程阳洋.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2]乌司他丁应用于严重烧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基于CHPS的真实世界研究[D]. 张晓敏. 广东药科大学, 2019(02)
- [3]重症肺炎疾病治疗中乌司他丁的真实世界实效分析[D]. 李立伟. 广东药科大学, 2019(02)
- [4]乌司他丁联合东莨菪碱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秦龙,赵李克,宋卫东,张黔,万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05)
- [5]胰胆炎合剂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J]. 孙青,罗俊,赵亮,付琦芳,张蕾,李维凤.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8(06)
- [6]乌司他丁对犬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D]. 石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11)
- [7]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症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徐彦立,王明强,胡振杰. 实用医学杂志, 2017(07)
- [8]2016年《人民军医》杂志分类总目次[J]. 本刊编辑部. 人民军医, 2016(12)
- [9]《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6年第18卷关键词索引[J]. 吕雅宁,孙茜.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6(12)
- [10]乌司他丁对烫伤大鼠的保护作用[D]. 张少战. 第二军医大学, 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