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寄生虫虫苗的研究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姜佳林[1](2021)在《赤峰北部两旗牧区昭乌达肉羊寄生虫流行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调查一年间赤峰北部两旗牧区昭乌达肉羊消化道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以为本地区肉羊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在不同季节,采集巴林右旗和克什克腾旗牧区昭乌达肉羊粪便样本1251例,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测粪便样本中消化道线虫、绦虫虫卵和球虫卵囊;采集消化道线虫和体外寄生虫通过眼观和生物显微镜做形态学观察和鉴定。结果表明:被检羊只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为25.02%,其中线虫感染率为18.78%、绦虫感染率为5.12%、球虫感染率为4.80%;被检羊只体外寄生虫感染率为5.20%,其中硬蜱感染率为3.20%、痒螨感染率为2.00%;本地区肉羊寄生虫感染率与季节变化、天气温度和降雨雪情况具有相关性;按照本地区肉羊寄生虫感染规律,推荐集中驱虫时间为春季2月中或末、夏季7月中或末、冬季12月初或中进行3次集中驱虫;本地区伊维菌素对消化道线虫驱虫效果有显着性。调查研究表明,赤峰北部巴林右旗和克什克腾旗牧区昭乌达肉羊的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比较高,消化道以线虫、绦虫和球虫感染为主,体外寄生虫有硬蜱和痒螨,寄生虫感染率与季节气候有关,应用伊维菌素在一年内春季、夏季和冬季3次对消化道线虫驱虫效果显着。
陈俭[2](2020)在《三个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提出牛奶及乳制品早已成为了中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奶牛养殖是我国畜禽养殖重要的一部分。作为牛奶生产的源头,奶牛养殖需要同时兼顾安全与高效,而奶牛寄生虫病是妨碍现代中国奶牛养殖业高效与安全发展的重要疾病。奶牛寄生虫病阻碍奶牛吸收消化道的营养物质,造成奶牛的营养问题,降低饲料转化率,降低牛奶的产量和品质;阻碍犊牛的发育成长,甚至导致犊牛死亡;某些寄生虫病会威胁牧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奶牛寄生虫病的高效防控是奶牛养殖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进行防控之前,需要了解牧场具体的奶牛寄生虫病流行病学情况,才能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方案。本研究采用显微镜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调查了三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奶牛寄生虫病流行病学情况。三个牧场分别是湖北省宜昌市的俏牛儿牧场,山东省济南市的山东高速牧场和菏泽市的银香伟业牧场。先在不同的季节对各牧场进行多次采样,然后使用麦克马斯特虫卵计数法和廖氏计数法,对来自三个规模化牧场的总计509份奶牛粪便样品,进行线虫、吸虫和绦虫虫卵和球虫卵囊的辨认与计数,以获得这些牧场的奶牛常见消化道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资料。本研究再通过PCR方法,对来自三地的规模化牧场奶牛总计361份奶牛血液样品,进行部分原虫的检测;对之前的粪便样品进行几种常见的寄生线虫的PCR方法检测。通过对三地规模化牧场的奶牛粪便样品中寄生虫虫卵和卵囊的镜检计数,结果如下:防控前,湖北宜昌俏牛儿牧场的奶牛寄生虫主要以线虫和吸虫为主,总感染率分别是44.17%和15.95%,少量球虫感染,总感染率为9.82%,未检出绦虫。线虫、吸虫和球虫的虫卵总计数的平均数分别是161.35个/克、7.88个/克和26.38个/克。俏牛儿牧场的奶牛线虫的春秋两季和冬季的感染率存在显着性差异,吸虫的春季感染率和秋冬两季的感染率存在显着性差异,球虫的秋季感染率和其他两季差异显着。对泌乳间期奶牛使用伊维菌素注射液,进行驱虫防控后,俏牛儿牧场的线虫感染率降低为5%,线虫虫卵计数降低为10个/克,防控方案效果显着。防控前,山东高速牧场和银香伟业牧场的奶牛寄生虫感染主要以线虫为主,存在少量球虫感染,未检出吸虫和绦虫,山东高速牧场线虫和球虫的总感染率分别是10%和5%,银香伟业牧场的总感染率分别是11.11%和2.96%。两牧场两季的线虫和球虫的感染率差异均不显着,均是夏季的感染率较高。山东高速牧的线虫和球虫的虫卵总计数的平均数分别是32.50个/克和17.50个/克;银香伟业牧场的线虫和球虫的虫卵总计数的平均数分别是23.70个/克和8.89个/克。两牧场两季的线虫和球虫的感染量均存在显着性差异。两牧场线虫和球虫的感染量均是夏季较高。使用相同的防控方案进行防控后,银香伟业牧场的线虫感染率降低为4.3%,线虫虫卵计数降低为4.4个/克,防控方案效果显着;山东高速牧场的线虫感染率为22.2%,线虫虫卵计数为63.89个/克,防控方案未产生效果。通过PCR方法,检测3种常见的奶牛寄生线虫。俏牛儿检测出了奥斯特线虫和环纹背带线虫,感染率分别是5.41%和0.9%;山东高速牧场检测出了环纹背带线虫,感染率是5%;银香伟业牧场检测出了奥斯特线虫和环纹背带线虫,感染率分别是4.44%和2.96%。三个牧场均未检出捻转血矛线虫。通过PCR方法,原虫的检测结果如下:三个牧场均检测出了梨形虫,未检测出新孢子虫,俏牛儿和银香伟业牧场检出了弓形虫。俏牛儿牧场的梨形虫和弓形虫的总感染率分别是26.67%和15.56%,梨形虫以瑟氏泰勒虫为主,两种原虫的两季感染率均无显着性差异。山东高速牧场的梨形虫总感染率是14.77%,两季感染率无显着性差异,以瑟氏泰勒虫为主,未检测出弓形虫。银香伟业牧场的梨形虫和弓形虫的总感染率分别是18.03%和2.73%,梨形虫以东方泰勒虫为主,梨形虫两季感染率存在显着性差异,夏季感染率较高,弓形虫两季感染率无显着性差异。三个牧场的梨形虫感染率无显着性差异;俏牛儿牧场和其它两个牧场的弓形虫的感染率存在显着性差异。
赵晓[3](2017)在《鸡组织中沙咪珠利残留标示物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消除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沙咪珠利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兽用抗感染药物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三嗪类抗球虫药,该化合物抗虫谱广,毒性低,且前期药效学研究表明,具有高效的抗球虫的活性,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抗球虫药,广泛应用于养殖业。沙咪珠利在机体内主要被代谢为6种代谢产物。其中代谢物M3在肾脏组织中残留时间最长,残留量最多。而其他组织中以原药残留量较多,故考虑将沙咪珠利及其主要代谢物M3共同作为残留标示物,来研究其在鸡组织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及残留消除规律。旨在为新药上市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确保动物性食品的安全。鸡组织样品经乙腈和10%碳酸钠溶液提取,正己烷除脂,Oasis MC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5%氨化甲醇洗脱,洗脱液60℃水浴氮吹浓缩,用流动相复溶,离心,过滤膜,用UPLC-UV检测。沙咪珠利在102000μg/kg组织样品添加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大于0.99,代谢物M3在508000μg/kg组织样品添加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大于0.99。沙咪珠利在肌肉、皮脂、肝脏中的检测限分别为3、3、10μg/kg,定量限分别为10、20、50μg/kg,代谢物M3在肌肉、皮脂、肝脏、肾脏中的检测限分别为25、25、50、50μg/kg,定量限为50、100、250、250μg/kg。组织中添加的平均回收率在87.3103.2%范围内,日内变异系数均小于9.1%,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5%。沙咪珠利的临床推荐剂量为10mg/L饮水。将其饮水制剂配制成推荐剂量的饮水,连续3天不间断给鸡喂水,并于停药后的第0.5h、4h、8h、12h、24h、72h、96h、120h、6d、7d、8d、10d、14d各宰杀6只鸡,研究沙咪珠利在鸡肉、皮脂、肝脏、肾脏组织中的残留消除情况,并利用WT1.4软件进行休药期的计算。利用已建立的鸡组织中沙咪珠利及主要代谢物M3的UPLC检测方法测定。检测结果表明,沙咪珠利及其代谢物M3在肾脏中残留量最多,肝脏、皮脂次之,肌肉中残留量最少。停药后96h,各组织中沙咪珠利及其代谢物M3的残留量已降到各自定量限以下,第5天已检测不到残留物。根据软件计算结果,临床推荐给药剂量下,沙咪珠利饮水制剂在鸡体内的休药期为4天。
王中光[4](2010)在《牛瑟氏泰勒虫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的相关研究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文中认为牛瑟氏泰勒虫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瑟氏泰勒虫(T. sergenti)寄生于牛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引起的以高热、贫血、出血、消瘦和体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血液原虫病。该病危害极为严重,可使病牛出现严重贫血、黄染和消瘦,母牛产后少奶或无奶,出生的小牛瘦弱、存活率低等症状,已给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以高度保守的表面蛋白P33基因序列的一部分作为靶序列,通过PrimerExplorer3.0软件设计LAMP引物。对试验中温度、镁离子浓度、内外引物浓度比和反应时间等重要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牛瑟氏泰勒虫P33基因的LAMP检测方法,并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外引物浓度不变时,在镁离子浓度为8mM和l0mM,内引物浓度为1.2μM-1.6uM时效果最好;以63℃作为参数,外引物终浓度0.2μM,经限制性内切酶ScaⅠ消化后出现114bp和129bp 2条主带;时间梯度结果显示,最佳反应时间为45min或60min。对梯度稀释模板的检测表明,T.S P33-LAMP最低检测量为0.23fg/μl,而普通PCR法只能检测到23fg/μ1;以弓形虫、新孢子虫、卵形巴贝斯虫为模板未扩增出条带,说明该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通过对4个地区84份牛血液样本的临床应用表明,4个地区均为牛瑟氏泰勒虫感染地区,阳性率最高达85.71%,不同性别间感染率差异显着(P<0.05),不同地区间差异极显着(P<0.01)。本试验建立的牛瑟氏泰勒虫LAMP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等特点,完全适用于牛瑟氏泰勒虫病的诊断,为牛瑟氏泰勒虫LAMP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刘霞[5](2010)在《农杆菌介导小反刍兽疫病毒H、F基因转化苜蓿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小反刍兽疫病毒H基因转入苜蓿中,为制备防治小反刍兽疫的转基因牧草疫苗奠定基础。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是采用TA克隆的方法,从PPRV质粒中分别扩增出H,F基因,在H基因终止密码子前加入KDEL序列,形成H-KDEL,烟草SRI中扩增出促进外源基因表达的MAR12序列和MAR34序列,pHL005质粒中扩增出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以上克隆均带有相应酶切位点,结果显示所克隆的基因和序列均与理论大小相符,说明各种克隆载体构建成功。将GFP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pBI121替代GUS基因,便于植物活体组织检测;将PPRV-H、PPRV-H-KDEL基因插入到pBI121-GFP,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21-GFP-H和PBI121-GFP-H-KDEL;将MAR序列插入到pBI121-GFP基因的一侧,构成中间载体MAR-pBI121-GFP,再将PPRV-H、PPRV-H-KDEL、PPRV-F插入MAR-pBI121-GFP,从而构成植物表达载体MAR-pBI121-GFP-H、MAR-pBI121-GFP-H-KDEL和MAR-pBI121-GFP-F。经酶切、PCR检测上述植物表达载体都构建正确。成功构建表达载体后,用苜蓿品种甘农1号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冻融法将植物表达载体pBI121-GFP-H转入农杆菌EHA105中。并且进一步采用叶片预培养3d,用农杆菌菌液侵染15min,在培养基上铺一层灭菌滤纸共培养3d后清洗,选择压为Km 75mg/L,抑菌浓度为Cef 300mg/L的措施优化了转化体系。在后续的筛选培养后获得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愈伤组织,但没有得到抗性植株。经紫外灯照射,没有发现绿色荧光,提取苜蓿愈伤组织基因组的DNA,用PCR鉴定没有得到阳性愈伤组织,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
姜小磊[6](2010)在《捻转血矛线虫ES15/ES24在秀丽隐杆线虫体内的表达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捻转血矛线虫病是危害牛、羊等反刍动物的主要寄生虫病,其病原是捻转血矛线虫,成虫以宿主的血液和粘膜为食,导致动物贫血、消瘦、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甚至死亡,给畜牧业带来重大损失。目前捻转血矛线虫的控制主要靠广谱驱虫药物,化学药物过度和长期使用导致抗药虫株不断出现,同时也造成了肉制品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寻找新的控制方法尤其是疫苗的开发显得十分迫切。捻转血矛线虫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过程或体外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向体外分泌产生多种分子,这些分子被命名为分泌排泄产物(Excretory/Secretory product, ESP),由于分泌排泄抗原(ES抗原)直接暴露于宿主免疫系统,是最有可能激发宿主产生保护性免疫的靶抗原之一,成为寄生虫抗原成分研制的热点。本研究以捻转血矛线虫寄生阶段释放的ES15/24抗原为研究对象,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作为模式生物,进行捻转血矛线虫分泌排泄抗原ES15/24转基因表达的可行性研究,以为寄生性线虫的疫苗研制提供技术支持。利用PCR技术从C. elegans基因组中克隆得到C. elegans肠道表达基因:sre-49、acdh-7、cpr-1的5’侧翼区作为表达外源基因的候选启动子筛选对象,用以在C. elegans体内表达ES抗原,将sre-49、acdh-7、cpr-1的5’侧翼区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pPD-95.77, GFP基因的上游,利用显微注射技术转入C. elegans的性腺,通过检测报告基因EGFP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作为启动子转录外源基因的可行性。结果发现:sre-49基因的5’侧翼区启动功能较弱,GFP表达量低;在acdh-7基因的5’侧翼区的转录下,GFP能够在虫体的咽部和肠道特异性表达,但表达呈区段性,即咽部、咽肠交接部及肠道末端呈现较高强度的表达,表达量和表达强度因虫体个体不同有一定差异;而cpr-1基因的5’侧翼区的转录功能则强而稳定,GFP可以在除胚胎期外所有阶段虫体的整个肠道表达,尤其4期幼虫(larve 4, L4)和成虫阶段表达量特别高。根据GFP表达的组织定位、L4幼虫和成虫阶段GFP表达的强度和稳定性,最后选择cpr-1基因的5’侧翼区作为C. elegans表达ES蛋白的启动子。根据已发表的分泌排泄抗原基因序列设计两对引物,以H. contortus,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出大小为400bp和600bp的产物。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已发表的的序列一致。将目的基因插入到重组质粒Cpr1-pPD-95.77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cprl-ES15/24-pPD-95.77。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cpr1-ES15-pPD-95.77与marker质粒PRF4共注射到C. elegans的性腺,通过紫外辐照的方法获得可稳定遗传虫株。通过对转基因C. elegans进行单虫PCR、RT-PCR及western-blot分析发现,ES15基因能够在C. elegans体内转录,可以在ES15转基因C. elegans肠道内检测到绿色荧光信号;而ES24转基因虫体不能检测明显的荧光信号,可能由于ES24基因或其转录产物对虫体有毒性,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为分离纯化秀丽隐杆线虫表达的ES15重组蛋白,在ES15抗原成功的在秀丽隐杆线虫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重组载体cpr-15’侧翼区::GFP进行了改造,即添加了His标签或将ES15基因下游的GFP终止,实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ES15的表达强度和表达量与改造前基本一致。但有关虫体转基因目的蛋白的纯化和提取条件,仍需要进一步的摸索和优化。综上,本实验首次利用显微注射技术研究了捻转血矛线虫ES15/24抗原在秀丽隐杆线虫体内的表达情况,成功实现了ES15抗原在秀丽隐杆线虫体内的表达,为今后捻转血矛线虫抗原在秀丽隐杆线虫体内的表达、纯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棘怀庆[7](2010)在《细粒棘球蚴(中国大陆株)重组抗原Eg14-3-3免疫保护力及免疫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卉[8](2009)在《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杨凌株SO7和TA4抗原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免疫保护性试验》文中认为鸡球虫病(Coccidiosis)是由艾美耳属(Eimeria)单细胞寄生原虫引起的严重危害养鸡业生产的重要寄生虫病,每年全世界因球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30亿美元。目前球虫病主要依靠药物防治,但由于球虫耐药性不断增加以及新药研发费用巨大,加之药物在禽肉及蛋中的残留危害人体健康,人们开始研究其它可持续的防治技术。从长远观点出发,基因工程苗或核酸疫苗是最终控制鸡球虫病的必然选择。该研究进行了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杨凌株表面抗原SO7和TA4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其免疫保护试验,取得了以下结果。(1)本研究根据GenBank已报道的E. tenella US株和LS18株的SO7、TA4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RT-PCR方法克隆了E. tenella杨凌株(YL)SO7、TA4基因序列,TA4基因与US株、BJ株、ZJ株相比,核苷酸序列以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以上;SO7基因与LS18株、BJ株、GD株相比,核苷酸序列以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以上。这说明SO7、TA4基因在不同地理株之间有很高的保守性。(2)扩增SO7、TA4基因,并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 (+)上,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菌,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融合蛋白大小分别约为41 ku、45 ku。表达的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菌体细胞内,通过不断反复摸索表达条件,表明在26℃,IPTG为0.4mol/L,诱导4~6 h,有大量的融合蛋白表达,并结合镍柱层析获得较高浓度纯化的目的蛋白。(3)进行鸡只抗球虫感染动物试验,统计了鸡只体内重组蛋白免疫后盲肠病变记分、测定克盲肠内容物卵囊数(OPG)、增重、综合抗球虫指数(ACI)等相关抗球虫感染指标。证明了重组蛋白免疫后能在机体内产生一定抗球虫感染保护力。
严杜建,董成林,黄朝国[9](2009)在《鸡球虫病的防治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说明球虫病极大的影响着养殖业的前进与发展,尤其是鸡球虫病,好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鸡球虫病的防治措施绝大部分还停留在药物的预防和治疗上,疫苗的使用还处于相当空白的地步,虫体疫苗在实际生产中还没有得到广泛推广,而其他疫苗正处于实验阶段。但随着人们对球虫病了解的不断加深,虫体疫苗将得到迅速发展,并广泛运用于实际生产中,抗原疫苗、粘膜疫苗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也成为防治球虫病的发展趋势。
陈启军,尹继刚,胡哲,姜宁,肖月[10](2007)在《基因工程疫苗及发展前景》文中提出
二、寄生虫虫苗的研究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寄生虫虫苗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赤峰北部两旗牧区昭乌达肉羊寄生虫流行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羊寄生虫对羊养殖业的危害 |
1.2 赤峰市昭乌达肉羊 |
1.3 赤峰北部两旗牧区地理环境情况 |
1.3.1 赤峰北部两旗牧区地理情况 |
1.3.2 赤峰北部两旗牧区环境情况 |
1.4 羊常见消化道寄生虫病 |
1.4.1 羊消化道线虫病 |
1.4.2 羊消化道绦虫病 |
1.4.3 羊消化道球虫病 |
1.5 羊常见体外寄生虫病 |
1.5.1 羊硬蜱病 |
1.5.2 羊痒螨病 |
1.6 羊寄生虫病的常见调查方法 |
1.6.1 羊寄生虫病流行学调查 |
1.6.2 羊寄生虫病临床症状观察 |
1.6.3 羊寄生虫病实验室病原检测 |
1.6.4 羊寄生虫病实验室剖检 |
1.6.5 药物驱虫效果性观察 |
1.7 防治羊寄生虫的常用药物 |
1.8 羊寄生虫病的防治 |
1.9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动物 |
2.1.2 试验时间 |
2.1.3 主要试验器材 |
2.1.4 主要试剂制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赤峰北部两旗牧区昭乌达肉羊消化道寄生虫调查 |
2.2.1.1 采集昭乌达肉羊粪便样本 |
2.2.1.2 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测 |
2.2.1.3 消化道寄生虫卵形态学观察 |
2.2.2 赤峰北部两旗牧区昭乌达肉羊体外寄生虫调查 |
2.2.2.1 观察法和触摸法检测 |
2.2.2.2 体外寄生虫形态学观察 |
2.2.3 昭乌达肉羊解剖检查消化道线虫 |
2.2.3.1 实验室剖检法 |
2.2.3.2 消化道线虫形态学观察 |
2.2.4 昭乌达肉羊消化道线虫驱虫试验 |
2.2.5 数据统计学处理方法 |
3 试验结果 |
3.1 昭乌达肉羊消化道寄生虫调查结果 |
3.1.1 昭乌达肉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
3.1.2 两旗牧区昭乌达肉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
3.1.3 不同性别和年龄昭乌达肉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
3.2 昭乌达肉羊体外寄生虫调查结果 |
3.2.1 昭乌达肉羊体外寄生虫感染情况 |
3.2.2 两旗牧区昭乌达肉羊体外寄生虫感染情况 |
3.3 寄生虫形态学鉴定 |
3.3.1 消化道寄生虫卵形态学鉴定 |
3.3.2 消化道线虫形态学鉴定 |
3.3.3 体外寄生虫形态学鉴定 |
3.4 四季气候对寄生虫感染率变化规律的影响 |
3.4.1 两旗气候对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影响 |
3.4.2 两旗气候对体外寄生虫感染情况的影响 |
3.4.3 寄生虫感染率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 |
3.5 昭乌达肉羊消化道线虫驱虫试验结果 |
4 讨论 |
4.1 昭乌达肉羊寄生虫感染情况分析 |
4.2 肉羊寄生虫病防治的驱虫时间 |
4.3 驱虫药物的合理使用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2)三个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奶牛养殖概况 |
1.1.1 国内奶牛规模化养殖现状 |
1.1.2 奶牛养殖发展趋势 |
1.2 奶牛常见寄生虫病及其危害 |
1.2.1 常见蠕虫病及其危害 |
1.2.2 常见原虫病及其危害 |
1.3 寄生虫病诊断技术 |
1.3.1 临床诊断 |
1.3.2 病原学诊断 |
1.3.3 辅助性诊断 |
1.3.4 免疫学诊断 |
1.3.5 分子生物学诊断 |
1.4 奶牛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
1.4.1 环境卫生 |
1.4.2 健康饲养 |
1.4.3 合理驱虫 |
1.4.4 免疫预防 |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3 材料和方法 |
3.1 奶牛检测样品 |
3.2 主要仪器设备 |
3.3 主要试剂与耗材 |
3.4 引物合成 |
3.5 阳性对照基因组和寄生虫 |
3.6 方法 |
3.6.1 粪便样品显微镜检测 |
3.6.1.1 粪便样品采集 |
3.6.1.2 粪便样品处理 |
3.6.1.3 数据统计与处理 |
3.6.2 血液样品检测 |
3.6.2.1 血液样品采集 |
3.6.2.2 血液样品基因组提取 |
3.6.2.3 血液样品PCR检测 |
3.6.3 粪便样品寄生虫病细化检测 |
3.6.3.1 粪便样品基因组及阳性对照基因组的提取 |
3.6.3.2 常见粪便线虫PCR检测 |
3.6.4 防控后采样及寄生虫病检测 |
4 结果 |
4.1 粪便样品寄生虫虫卵检测结果 |
4.1.1 寄生虫虫卵形态学检测结果 |
4.1.2 寄生虫感染率检查结果 |
4.1.3 寄生虫虫卵计数结果 |
4.2 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结果 |
4.2.1 血液样品寄生虫PCR检测结果 |
4.2.2 粪便样品寄生虫虫卵PCR检测结果 |
5 讨论 |
5.1 粪便样品的寄生虫检测方法的比较 |
5.2 规模化奶牛场的寄生虫病流行病学特点 |
5.3 防控前后的粪便样品检测结果比较 |
5.4 规模化牧场奶牛寄生虫病防控建议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鸡组织中沙咪珠利残留标示物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消除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鸡球虫病及防治概述 |
1.2 抗球虫药物研究进展 |
1.2.1 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 |
1.2.2 化学合成类药物 |
1.2.3 中草药 |
1.2.4 抗球虫药物存在的问题 |
1.3 三嗪类抗球虫药残留检测进展 |
1.3.1 样品前处理方法 |
1.3.2 测定方法 |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1.5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鸡肉、皮脂、肝脏、肾脏组织中沙咪珠利及其代谢物M3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 |
2.1 引言 |
2.2 材料 |
2.2.1 药品及试剂 |
2.2.2 仪器及其他 |
2.3 方法 |
2.3.1 样品采集 |
2.3.2 标准溶液的配制 |
2.3.3 色谱条件 |
2.3.4 样品前处理 |
2.3.5 方法学考察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残留标示物 |
2.4.2 内标化合物 |
2.4.3 色谱条件的优化 |
2.4.4 样品前处理的摸索 |
2.4.5 方法学考察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鸡体内沙咪珠利残留消除规律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 |
3.2.1 药品及试剂 |
3.2.2 仪器及其他 |
3.2.3 实验动物 |
3.3 方法 |
3.3.1 给药方案 |
3.3.2 样品采集 |
3.3.3 样品测定 |
3.4 结果与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牛瑟氏泰勒虫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的相关研究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牛瑟氏泰勒虫病概况 |
2 牛瑟氏泰勒虫病原学 |
2.1 病原形态 |
2.2 病原种类 |
3 牛瑟氏泰勒虫病流行病学 |
4 牛瑟氏泰勒虫病临床症状 |
5 牛瑟氏泰勒虫病病理变化 |
6 牛瑟氏泰勒虫病诊断技术 |
6.1 病原体检查 |
6.2 血清学诊断 |
6.3 分子生物学诊断 |
7 牛瑟氏泰勒虫病防治 |
7.1 蜱的防治 |
7.2 虫体的防治 |
8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试验研究 |
1 材料 |
1.1 血样来源 |
1.2 特异性试验虫株来源 |
1.3 试剂及载体 |
1.4 主要仪器 |
1.5 主要试剂的配置 |
2 方法 |
2.1 LAMP和普通PCR引物 |
2.2 牛瑟氏泰勒虫基因组DNA的提取 |
2.3 目的基因的LAMP和普通PCR扩增 |
2.4 LAMP与PCR产物的鉴定 |
2.5 LAMP扩增产物的酶切鉴定 |
2.6 反应中镁离子浓度的筛选 |
2.7 反应温度的优化 |
2.8 反应时间的筛选 |
2.9 内外引物浓度比的筛选 |
2.10 特异性试验 |
2.11 敏感性试验 |
2.12 重复性试验 |
2.13 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的应用 |
结果 |
1 LAMP与普通PCR扩增产物的检测结果 |
2 LAMP扩增产物的酶切鉴定 |
3 镁离子浓度的筛选试验 |
4 LAMP扩增温度的筛选试验 |
5 反应时间的筛选试验 |
6 内外引物浓度比的筛选试验 |
7 特异性反应 |
8 敏感性试验结果 |
9 重复性试验 |
10 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的应用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5)农杆菌介导小反刍兽疫病毒H、F基因转化苜蓿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英文缩略词 |
1 文献综述 |
1.1 苜蓿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
1.1.1 苜蓿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
1.1.2 苜蓿在生产疫苗中的应用 |
1.1.3 苜蓿基因工程的前景和局限性 |
1.2 小反刍兽疫研究进展 |
1.2.1 小反刍兽疫概况 |
1.2.2 小反刍兽疫病毒学 |
1.2.3 小反刍兽疫的临床学研究 |
1.2.4 小反刍兽疫的预防与控制 |
1.2.5 小反刍兽疫病毒蛋白表达和病原诊断技术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6 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1.3 转基因植物疫苗的研究现状 |
1.3.1 转基因植物疫苗 |
1.3.2 转基因植物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
1.3.3 转基因植物疫苗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
1.3.4 转基因植物疫苗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
1.4 目的意义 |
2 小反刍兽疫病毒H、F基因及表达载体相关序列克隆 |
2.1 试验材料 |
2.1.1 菌株、DNA和质粒 |
2.1.2 载体 |
2.1.3 酶与化学试剂 |
2.1.4 仪器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
2.2.2 各个基因的和DNA片段TA克隆 |
2.2.3 重组质粒的鉴定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目的基因片段PCR扩增结果 |
2.3.2 重组质粒单酶切鉴定 |
2.3.3 重组质粒双酶切鉴定 |
3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3.1 试验材料 |
3.1.1 菌株与载体 |
3.1.2 酶和试剂 |
3.1.3 仪器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中间表达载体PBI121-GFP的构建 |
3.2.2 植物表达载体PBI121-GFP-H、PBI121-GFP-H-KDEL的构建 |
3.2.3 中间表达载体PBI121-GFP-MAR的构建 |
3.2.4 植物表达载体PBI121-GFP-MAR-H、PBI121-GFP-MAR-H-KDEL的构建 |
3.2.5 植物表达载体PBI121-GFP-MAR-F的构建 |
3.2.6. 植物表达载体PBI121-GFP-H转入到农杆菌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表达载体PBI121-GFP、PBI121-GFP-H、PBI121-GFP-H-KDEL的构建 |
3.3.2 表达载体PBI121-GFP-MAR-H、PBI121-GFP-MAR-H-KDEL和PBI121-GFP-MAR-F的构建 |
3.3.3 表达载体PBI121-GFP-H转入农杆菌的验证 |
4 农杆菌介导的苜蓿遗传转化 |
4.1 试验材料 |
4.1.1 供试苜蓿品种 |
4.1.2 菌株和载体 |
4.1.3 培养基 |
4.1.4 主要生化试剂及其配制 |
4.2 试验方法 |
4.2.1 农杆菌的活化及菌液制备 |
4.2.2 Km筛选浓度的确定 |
4.2.3.头孢霉素(Cef)浓度的筛选 |
4.2.4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苜蓿的遗传转化 |
4.2.5 苜蓿愈伤组织总DNA的提取与检测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卡那霉素(Km)筛选浓度的确定 |
4.3.2 头孢霉素(Cef)浓度的确定 |
4.3.3 预培养时间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
4.3.4 侵染时间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
4.3.5 共培养时间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
4.3.6 转基因苜蓿的检测 |
5 讨论与展望 |
5.1 植物表达载体的改造 |
5.1.1 关于KDEL序列 |
5.1.2 关于GFP基因 |
5.1.3 关于MAR序列 |
5.2 关于酶切位点 |
5.3 关于去磷酸化 |
5.4 影响农杆菌介导转化效率因素的研究 |
5.4.1 农杆菌菌株对转化的影响 |
5.4.2 预培养、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的确定 |
5.4.3 关于抗性植株 |
5.5 后续工作思路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导师组意见 |
(6)捻转血矛线虫ES15/ES24在秀丽隐杆线虫体内的表达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捻转血矛线虫和捻转血矛线虫病 |
1 病原形态结构 |
2 生活史 |
3 流行病学 |
4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5 防治进展 |
5.1 化学药物研究进展 |
5.2 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
5.3 捻转血矛线虫疫苗研究进展 |
6 小结 |
第二章 捻转血矛线虫天然抗原的研究现状及其对宿主的免疫调制作用 |
1 捻转血矛线虫天然抗原研究进展 |
1.1 三期幼虫表面抗原(Hc.sL3) |
1.2 成虫15和24kDa分泌排泄抗原(ES15/24) |
1.3 成虫66 kDa ES抗原 |
1.4 肠表面膜蛋白p46,p52 |
1.5 半胱氨酸蛋白酶 |
1.6 gp55 |
1.7 其他 |
2 捻转血矛线虫的分泌排泄产物 |
3 分泌排泄抗原对宿主的免疫调制作用 |
4 蠕虫分泌产物的分子和免疫功能分析 |
4.1 吸虫:曼蚊属和肝片吸虫(Trematodes:S.mansoni and Fasciola hepatica) |
4.2 丝虫:马来布鲁线虫(B.malayi) |
4.3 人类和犬科钩虫:犬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Ancylostoma caninum and Necator americanus) |
4.4 反刍动物毛圆线虫: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 |
4.5 犬弓首蛔虫和旋毛(线)虫(Toxocara canis and Trichinella spiralis) |
4.6 绦虫属和棘球绦虫(Taenia andEchinococcus) |
5 ES抗原在捻转血矛线虫病疫苗研制中的作用 |
6 小结 |
第三章 秀丽隐杆线虫在寄生性线虫抗原研究中的应用 |
1 秀丽隐杆线虫简介 |
1.1 秀丽隐杆线虫生物学特征 |
1.2 生命周期 |
1.3 细胞学特征 |
1.4 应用价值 |
2 秀丽隐杆线虫在寄生性线虫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
2.1 利用RNA干涉进行基因功能分析 |
2.2 表达序列标签法(EST) |
2.3 秀丽隐杆线虫在寄生性线虫抗药性研究中的应用 |
2.4 秀丽隐杆线虫在寄生虫酶活性研究中的应用 |
2.5 秀丽隐杆线虫在寄生虫蛋白酶抑制剂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
3 利用秀丽隐杆线虫表达寄生性线虫疫苗候选抗原的转基因研究 |
3.1 秀丽隐杆线虫作为表达系统的优势 |
3.2 秀丽隐杆线虫在寄生性线虫疫苗候选抗原基因表达中的应用 |
4 小结 |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利用秀丽隐杆线虫表达ES蛋白的启动子筛选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 |
2.1 候选基因5’侧翼区序列主要启动子基序分析 |
2.2 阳性克隆的筛选及鉴定 |
2.3 重组表达载体的鉴定 |
2.4 转基因线虫后代的荧光观察 |
3 讨论 |
第二章 利用秀丽隐杆线虫表达捻转血矛线虫分泌排泄抗原ES24的转基因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主要材料和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RT-PCR扩增结果 |
2.2 阳性克隆的筛选 |
2.3 测序结果 |
2.4 cpr1-ES24-pPD-95.77真核表达载体的鉴定 |
2.5 cpr-1核心启动子转录的ES24基因在C.elegans体内的表达 |
2.6 转基因C.elegans单虫PCR检测结果 |
2.7 ES24转基因虫株的RT-PCR分析 |
2.8 western-blot分析Es24在C.elegans体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
2.9 生物信息学角度分析ES24抗原难以在C.elegans体内表达的原因 |
3 讨论 |
第三章 利用秀丽隐杆线虫表达捻转血矛线虫分泌排泄抗原ES15的转基因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主要材料和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RT-PCR扩增结果 |
2.2 阳性克隆的筛选 |
2.3 测序结果 |
2.4 cpr1-ES15-pPD-95.77真核表达载体的鉴定 |
2.5 cpr-1核心启动子转录的ES15基因在C.elegans体内的表达 |
2.6 转基因C.elegans单虫PCR检测结果 |
2.7 转基因虫株的RT-PCR分析 |
2.8 Western-blot分析ES15在C. elegans体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
3 讨论 |
第四章 利用秀丽隐杆线虫表达ES15重组蛋白的纯化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主要材料和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cpr-ES15N-His-pPD95.77/cpr-ES15C-His-pPD95.77重组载体的鉴定 |
2.2 改造后的ES15基因在C.elegans体内的荧光表达情况 |
2.3 携带有His标签的转基因C.elegans单虫PCR检测结果 |
2.4 RT-PCR鉴定结果 |
2.5 转基因蛋白的Western-Blot分析 |
2.6 利用镍琼脂糖凝胶柱纯化转基因蛋白的尝试 |
3 讨论 |
结论 |
附录1 溶液配制 |
附录2 英文缩写注释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细粒棘球蚴(中国大陆株)重组抗原Eg14-3-3免疫保护力及免疫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实验内容 |
第一部分.重组抗原Eg14-3-3 的鉴定、表达、纯化、定量 |
第二部分.重组抗原Eg14-3-3 的免疫保护力和免疫机制的研究 |
一、细粒棘球蚴rEg14-3-3 免疫后小鼠免疫保护力的动态观察 |
二、细粒棘球蚴rEg14-3-3 免疫后小鼠IgG、IgE 及其亚型的动态观察 |
三、细粒棘球蚴rEg14-3-3 免疫后小鼠T 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观察 |
四、细粒棘球蚴rEg14-3-3 免疫后小鼠细胞因子的观察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历 |
(8)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杨凌株SO7和TA4抗原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免疫保护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鸡球虫病的免疫及疫苗研究进展 |
1.1 鸡球虫概述 |
1.2 鸡球虫病免疫防治的现状 |
1.2.1 抗球虫药物对鸡球虫病的免疫防治现状 |
1.2.2 虫体疫苗对鸡球虫病的免疫防治现状 |
1.2.3 鸡球虫基因疫苗对鸡球虫病的免疫防治现状 |
1.3 基因疫苗的外源表达系统研究进展 |
1.4 鸡球虫病免疫机制 |
1.4.1 细胞免疫 |
1.4.2 体液免疫 |
1.4.3 黏膜免疫 |
1.4.4 细胞因子 |
1.5 展望 |
第二章 柔嫩艾美耳球虫YL 株抗原SO7、TA4 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2.1 材料 |
2.1.1 试验动物 |
2.1.2 实验所用虫株 |
2.1.3 菌株、载体 |
2.1.4 分子生物学试剂和试剂盒 |
2.1.5 培养基及配制 |
2.1.6 引物 |
2.1.7 主要试剂 |
2.1.8 CaCl_2 法转化用材料 |
2.1.9 琼脂糖凝胶电泳所需材料 |
2.2 方法 |
2.2.1 球虫卵囊的复苏与纯化 |
2.2.2 E. tenella YL 株子孢子总RNA 的提取 |
2.2.3 SO7、TA4 基因的RT-PCR |
2.2.4 RT-PCR 产物的回收纯化 |
2.2.5 RT-PCR 产物与pMD18-T easy 的连接 |
2.2.6 连接产物转化 E.coli DH5α(CaCl_2 法) |
2.2.7 转化克隆的PCR 鉴定 |
2.2.8 阳性克隆的序列测定及分析 |
2.3 结果 |
2.3.1 SO7、TA4 的RT-PCR 结果 |
2.3.2 转化菌落的PCR 鉴定 |
2.3.3 SO7、TA4 基因的序列分析 |
2.4 讨论 |
2.4.1 E. tenellaYL 株抗原基因TA4/SO7 的克隆 |
2.4.2 TA4/SO7 基因抗原亲水性、抗原指数等分析 |
第三章 柔嫩艾美耳球虫YL 株抗原基因SO7 和TA4 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 |
3.1 材料 |
3.1.1 主要仪器 |
3.1.2 菌株、载体 |
3.1.3 引物 |
3.1.4 常用分子生物学试剂和试剂盒 |
3.1.5 常规化学试剂 |
3.1.6 CaCl_2 法转化所需材料 |
3.1.7 培养基 |
3.1.8 SDS-PAGE 所需材料 |
3.1.9 免疫印迹所需材料 |
3.1.10 纯化包涵体所用溶液 |
3.1.11 融合蛋白纯化所用溶液 |
3.2 方法 |
3.2.1 SO7、TA4 基因片段的扩增 |
3.2.2 载体的制备 |
3.2.3 pET-32a(+)与SO7/TA4 的连接 |
3.2.4 用CaCl2 法将连接产物转化入宿主细菌E. coli BL21 |
3.2.5 转化克隆的PCR 鉴定 |
3.2.6 PCR 阳性克隆的酶切鉴定 |
3.2.7 SO7/TA4 在E.coli BL21 的诱导表达 |
3.2.8 重组蛋白的大量表达和纯化 |
3.2.9 蛋白质浓度与纯度的检测 |
3.3 结果 |
3.3.1 SO7、TA4 基因片段的扩增结果 |
3.3.2 转化菌落的PCR 鉴定和质粒的酶切鉴定 |
3.3.3 SO7/TA4 重组大肠埃希菌的诱导表达纯化和Western bloting 鉴定 |
3.3.4 SO7/TA4 融合蛋白浓度的测定 |
3.4 讨论 |
第四章 SO7/TA4 融合蛋白的动物保护性试验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所需仪器及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 |
4.2.1 临床症状观察结果 |
4.2.2 盲肠病变计分 |
4.2.3 OPG 值测定结果 |
4.2.4 鸡只增重变化 |
4.2.5 重组蛋白免疫对球虫感染的综合保护效果 |
4.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鸡球虫病的防治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鸡球虫病的防治的现状 |
1.1 抗球虫药物对鸡球虫病的防治现状 |
1.2 虫体疫苗对鸡球虫病的防治现状 |
1.2.1 致弱球虫疫苗: |
1.2.2 强毒株球虫疫苗: |
2 鸡球虫病防治的发展趋势 |
2.1 虫体疫苗的发展趋势 |
2.2 球虫抗原疫苗的发展趋势 |
2.2.1 折光体抗原: |
2.2.2 寄生虫分泌抗原: |
2.2.3 重组抗原苗或基因工程苗现 |
2.3 粘膜免疫疫苗的发展趋势 |
(10)基因工程疫苗及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疫苗的研究阶段 |
2 疫苗的研制方法和种类 |
3 基因工程疫苗 |
四、寄生虫虫苗的研究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赤峰北部两旗牧区昭乌达肉羊寄生虫流行情况的调查和分析[D]. 姜佳林.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2]三个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D]. 陈俭.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5)
- [3]鸡组织中沙咪珠利残留标示物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消除规律研究[D]. 赵晓.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05)
- [4]牛瑟氏泰勒虫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的相关研究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 王中光. 延边大学, 2010(10)
- [5]农杆菌介导小反刍兽疫病毒H、F基因转化苜蓿的初步研究[D]. 刘霞. 青岛农业大学, 2010(05)
- [6]捻转血矛线虫ES15/ES24在秀丽隐杆线虫体内的表达特性研究[D]. 姜小磊. 浙江大学, 2010(02)
- [7]细粒棘球蚴(中国大陆株)重组抗原Eg14-3-3免疫保护力及免疫机制的研究[D]. 棘怀庆. 宁夏医科大学, 2010(03)
- [8]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杨凌株SO7和TA4抗原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免疫保护性试验[D]. 王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9]鸡球虫病的防治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严杜建,董成林,黄朝国. 畜禽业, 2009(02)
- [10]基因工程疫苗及发展前景[J]. 陈启军,尹继刚,胡哲,姜宁,肖月.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