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媒体桌面视讯系统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黄珣,郭栋,梁小雨[1](2013)在《气象桌面会商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针对气象行业业务需求特点,给出基于个人电脑的气象桌面会商交互系统软件设计,从音视频处理、数据协作、应用模式以及系统对接等多个角度进行功能与关键技术介绍,并简述据此方案研制的气象桌面会商交互系统(MEDIS)。本文是软件视频会议协作技术应用于气象行业的一次探索研究,对海洋、地震等研究同样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赵海峰[2](2012)在《企业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视频会议系统是一种应用网络技术和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来实现虚拟会议的多媒体通信系统,能够使地理上分散的用户在网络上通过视频、声音、文本等信息流进行交互式的交流。本文针对本单位实际情况,对视频会议系统建设需求进行分析,结合市场现有的高端视频会议产品及平台和对基础网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完成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案。首先叙述了本文研究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目的及背景,概述了视频会议现阶段的发展及应用情况。而后对网络视频会议标准(H.320和H.323系列标准)及网络视频压缩标准进行了比较。为了达到更好的视频通讯效果,结合本集团特点,对视频会议系统硬件及软件部分进行设计与开发,采用JAVASwing来设计视频会议系统的Web界面,使界面更加美观合理,同时对整个系统模块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安全管理解决方案,使系统安全运行并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对整套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全面对比测试,测试结果完全符合本集团使用要求,且功能及性能均表现良好。在开发完系统主体后,对系统的拓展方面进行了设计,最后对整体工作进行综述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陈卫东[3](2012)在《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未来课堂是在针对于未来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和新课程改革对课堂重构要求基础上提出的,以互动为核心,旨在构建充分发挥课堂主体的主动性、能动性,促进主体和谐、自由发展的教与学的环境与活动。未来课堂应定位于两个方面,一是未来课堂应定位与服务于支持教学主体的自由与发展;二是未来课堂应定位于建构课堂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本研究从教育技术学的视角探讨未来课堂的设计、开发、应用与评价问题。论文在分析课堂内涵及变革,国内外未来课堂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人性化、混合性、开放性、交互性、智能性、生态性六个方面分析了未来课堂的特性,基于文献研究和专家法等建构了未来课堂的理论模型。在未来课堂的设计与开发研究方面,研究了未来课堂设计理念与原则,结合多学科理论从环境设计(包括物理架构设计、学习支持系统设计)和活动设计等宏观和微观角度对未来课堂进行了设计。并基于未来课堂的模型和设计研究,设计了未来课堂原型,分析了未来课堂中开发实现的主要技术,具体包括云端技术、泛在网络技术、多屏显示技术、智能环境控制技术、交互显示终端与互动反馈技术、视讯会议技术、智能实录技术、情境感知与智能代理技术等。最后介绍了论文所开发的一个未来课堂实例。未来课堂的应用研究部分,在分析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未来课堂教与学的特点的基础上,建构了未来课堂教学模式,并基于此模式,结合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设计了两个应用案例。未来课堂的评价研究部分,对建立的未来课堂实验室进行了参观者评价和试用评价,设计了未来课堂互动评价指标体系,和进行了两个课例的试用教学,并对参加试用教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未来课堂体验调查和分析,和利用Interact软件对两个课例实施过程中的课堂互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未来课堂作为教育技术学的新领域,是一个前瞻性的研究。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学习者和人才,需要我们更多的从教育、技术、空间的角度来思考未米教学场所和活动的设计,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建立一个体现为学生而设计,能够满足多种不同形式的知识、情感与技能的教学与交流,体现先进、舒适、方便、高效、人性化、自由、和谐等特点的未来课堂。
任铭[4](2012)在《会议视讯系统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分析》文中指出新时期对通信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满足人们的需求,出现了会议视讯系统。会议视讯系统的出现,解决了参与会议人员时间、资本浪费问题,实现了企业空间管理。本文主要从会议视讯系统概念及功能、会议视讯系统分类等方面出发,对会议视讯系统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苏春娥[5](2011)在《德州联通视频会议系统组网设计与应用》文中认为山东联通视频会议系统经过近几年来的建设,已采用中兴视讯设备组建了一套视频会议系统,建设了省到地市的主备两套二级网和地市到县三级网的高清会议电视系统。根据山东联通德州分公司对建设视频会议系统网络的需求,将在德州本地各县市新建一套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与原有高清会议电视系统互为主备用系统,实现山东联通德州分公司市、县视频会议网络完整的主备用系统。论文首先对视频会议技术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对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关键技术等要点内容进行了重点论述。根据山东联通德州分公司对建设视频会议系统网络的需求分析以及建设目标,对高清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典型组网设计。设计方案以迪威公司最先进的FOCUS8600 MCU为主体,结合高清FOCUS3600会议电视终端设备,采用H.320协议进行4*2M速率带宽的组网配置。德州联通以主会场作为本地会议电视网的核心部分,区县会场高清会议电视终端经4×E1专线接入德州联通主会场的MCU,构成地市到县的备用会议电视系统模式。德州联通主会场的高清会议电视终端音视频接口连接至现有会场的外设设备调音台和视频矩阵,从而实现与原有高清会议电视系统互为主备用系统。系统建成后能提供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的高清晰电视会议应用服务,从而保证视频业务正常稳定的运行。
黄珣,邓鑫,谷军霞,郭栋[6](2011)在《浅谈视讯新技术在气象会商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随着多媒体视讯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升,气象部门现有投入业务运行七年多的全国电视会商系统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对于技术支撑平台的要求。本文在对气象部门业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全国电视会商系统技术现状,并根据视讯新技术的调研和日常运维经验,有针对性的分析了目前视频会议领域的主流新技术,如高清视频会议技术、软件桌面会商技术、3G终端接入、统一通信平台等,并对这些新技术应用于气象部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郭守渊[7](2010)在《中国联通兰州分公司视频会议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联通兰州分公司根据集团公司统一部署,采用H.323技术体系认证,基于联通自有的国家军网体系的主干网和ATM承载平台,将各个地市分公司逐步接入至全国视频会议系统网络。本文正是根据此前提,作者参与设计并实现了兰州联通视频会议系统的各项应用功能。论文主要介绍作者在系统中负责的部分。论文首先介绍了与视频会议有关的协议和目前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状况,通过对构架视频网络的论证和根据公司现阶段的网络分析,经过兰州分公司会议室实地网络环境的压力测试,对公司整体网络安全及Qos进行了质量分析。根据公司需求的基础上参与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完整的基于甘肃联通视讯会议专线网的、H.323标准的视频会议系统。负责对视频会议设备进行选型以及对视频会议系统已开发好的终端软件进行了前期使用测试评价和相应问题整改,进行了总结。联通兰州分公司视频工程圆满施工完成之后,经过测试和实际运行考核,联通网络与INTERNET覆盖范围内实现了无缝隙视频会议,对内还可以由兰州市分公司信息化管理员登陆MCU进行分公司内部视讯设备的设备管理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2010年4月玉树地震发生后,联通公司通过视频会议网络系统,第一时间与兰州军区医院共同搭建了视频医疗会诊专线,实现了网络和设备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及充分利用,并使用集团公司自行研发的会议控制软件终端,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根据音视频测评标准在中国联通集团、省级视频会议系统上进行多次测试,联通兰州分公司视频会议系统音、视频效果达到验收及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日常操作。随着3G市场的逐步启动,移动视频会议市场将获得快速发展。通过移动通信和网络结合的方式,基于3G的视频会议系统在技术、客户服务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前景,移动视频和基于固网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对接,将是未来视频会议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作者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
蒋茜[8](2007)在《综合视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很多人不可或缺的一种交流方式。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新一代通信手段—网络视频会议技术。不同于传统的会议模式,网络视频会议借助于互联网这一强大的工具,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为散布在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交流。视讯系统在行政、商业、医疗、教育等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对现有视频会议国际标准、相关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且结合实际项目,开发了一个基于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设计和实现了系统的总体框架及各功能模块。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对当前网络视频会议技术的主要国际标准和相关协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比较,分析了构建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技术点。2.结合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控制技术,研究和分析了基于网络的纯软件实现的视频会议系统的主要功能及构建方法,设计了综合视讯系统的总体结构模型。3.详细分析了系统各层的功能及设计方案,实现了终端接入、会议、数据会议、计费管理、业务统计、业务流等功能。4.研究了当前主要的视频图象压缩算法,设计并实现了综合视讯系统的视频通信。5.对于综合视讯系统多级多点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原理、多级多点资源管理中心组网应用以及多级多点资源管理中心的性能特点进行研究。6.在实际应用中,实现了视讯系统的电子白板、文件传输、多方交谈、应用共享功能。
宿建光[9](2006)在《搜寻视讯业的发展出路》文中认为视讯行业曾经蓬勃发展,一时间被社会广泛认可并接受,甚至成为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进入2005年以来,视讯行业似乎始终保持着恒温。今天我们看到的是:视频通信经过几年的发展,似乎已经到了一个平稳期,人们之前预想的那种迅猛发展的势头迟迟没有出现。总结过去,才能展望未来。在当前我国加快信息化步伐,宽带、移动不断普及的今天,对视讯业发展的探讨也许将能起到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本期我们邀请到业界知名专家,深入总结视讯技术、业务以及视讯企业发展的现状和想法,积极探讨视讯行业发展的新亮点和视讯企业的新出路,并为我国各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提出建议。
于志刚[10](2006)在《国土资源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对视频会议历史和发展的阐述,以及对视频会议相关技术的分析比较,并结合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和信息化工作的需求,说明了建设国土资源视频会议系统的必要性,重点论述了系统的设计概况、系统所采用的相关技术、系统的先进性等,最后说明了建设视频会议系统的意义。
二、多媒体桌面视讯系统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媒体桌面视讯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2)企业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视频会议系统整体方案及结构设计 |
2.1 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要求 |
2.1.1 系统建设需求 |
2.1.2 系统功能概述 |
2.2 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原则 |
2.2.1 系统设计基本原则 |
2.2.2 设备选型基本原则 |
2.2.3 相关技术标准 |
2.3 视频会议系统总体方案 |
2.3.1 系统组网结构 |
2.3.2 桌面视讯终端软件的选择 |
2.3.3 系统控制方式 |
2.3.4 网络适应性设计 |
第三章 视频会议系统具体实施方案 |
3.1 视频会议系统的硬件设计 |
3.1.1 选型测试情况 |
3.1.2 主会场中心设备配置 |
3.1.3 分会场中心设备配置 |
3.2 视频会议系统人机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
3.2.1 用户界面子系统 |
3.2.2 UI 子系统交互描述 |
3.2.3 UI 子系统的工作流程 |
3.3 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
3.3.1 MCU 的安全保障 |
3.3.2 独有的双机热备技术 |
3.3.3 终端的安全保障 |
3.3.4 视频会议系统与防火墙的配合 |
第四章 系统创新点设计——Web 界面的设计与开发 |
第五章 系统拓展方案设计 |
5.1 系统拓展方案概述 |
5.2 系统扩容 |
5.3 会议级联 |
5.4 纯语音终端接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3)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内容导图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5 论文研究支持 |
1.6 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课堂内涵及课堂变革的研究 |
2.1.1 课堂的内涵 |
2.1.2 课堂的历史演变 |
2.1.3 课堂范式的变革 |
2.2 国内外未来课堂的研究 |
2.2.1 未来课堂的概念界定 |
2.2.2 未来课堂的研究进展 |
2.2.3 研究启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未来课堂的特性分析与模型构建 |
3.1 未来课堂研究的理论支柱 |
3.1.1 混合学习理论 |
3.1.2 分布式认知理论 |
3.1.3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
3.1.4 活动理论 |
3.1.5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 |
3.1.6 心流理论 |
3.2 未来课堂的定位与特性 |
3.2.1 未来课堂的定位 |
3.2.2 未来课堂的特性 |
3.3 未来课堂的模型 |
3.3.1 未来的教育愿景 |
3.3.2 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课堂 |
3.3.3 未来课堂的目标 |
3.3.4 未来课堂模型的建构 |
3.3.5 未来课堂模型的评价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未来课堂的设计与开发 |
4.1 未来课堂的设计理念与原则 |
4.1.1 未来课堂的设计理念 |
4.1.2 未来课堂的设计原则 |
4.2 未来课堂的设计 |
4.2.1 未来课堂的环境设计 |
4.2.2 未来课堂的活动设计 |
4.3 未来课堂的开发 |
4.3.1 未来课堂的原型开发 |
4.3.2 未来课堂的技术实现 |
4.3.3 未来课堂的开发实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未来课堂的应用 |
5.1 未来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
5.1.1 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
5.1.2 信息化教学模式 |
5.1.3 未来课堂的教学模式 |
5.2 未来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举例 |
5.2.1 语文学科案例——登泰山记 |
5.2.2 数学学科案例——轴对称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未来课堂的评价 |
6.1 评价的内容及方法选择 |
6.2 未来课堂实验室参访者的评价 |
6.2.1 管理者评价 |
6.2.2 一线教师评价 |
6.2.3 研究者评价 |
6.3 未来课堂实验室的试用评价 |
6.3.1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6.3.2 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
6.3.3 研究数据的收集 |
6.3.4 研究数据的分析及结论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7.2 论文创新之处 |
7.3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后续研究展望 |
附录 |
附录1 网上发布的未来教室作文(学生理想中的未来教室) |
附录2 第一轮专家意见征询表 |
附录3 第二轮专家意见征询表 |
附录4 未来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评价量规 |
附录5 未来课堂模型及原型评价专家征询意见问卷 |
附录6 未来课堂实验室参访者评价问卷(管理者) |
附录7 未来课堂实验室参访者评价问卷(一线教师) |
附录8 未来课堂实验室参访者访谈提纲 |
附录9 未来课堂实验室试用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10 未来课堂学生体验调查问卷 |
附录11 基于人——技术——环境的互动分析编码系统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部分 |
二、英文部分 |
三、网络资源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博士期间获奖情况 |
后记 |
(4)会议视讯系统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会议视讯系统概念及功能 |
1.1 会议视讯系统概念 |
1.2 会议视讯系统功能 |
2 会议视讯系统分类 |
3 会议视讯系统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 |
3.1 构成视讯会议系统要素 |
3.2 会议视讯系统在通信行业中应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
3.3 解决会议视讯系统问题措施 |
4 结语 |
(5)德州联通视频会议系统组网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视频会议系统应用现状 |
1.3 课题的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二章 视频会议系统技术 |
2.1 视频会议系统概念 |
2.2 视频会议系统的体系结构 |
2.3 视频会议系统的分类 |
2.4 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技术 |
2.5 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简介 |
2.6 视频会议相关协议 |
第三章 德州联通视频会议系统分析 |
3.1 德州联通视频会议系统现状 |
3.2 德州联通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目标 |
3.3 德州联通视频会议系统的需求分析 |
3.4 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四章 视频会议系统组网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组网设计 |
4.2 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
4.3 系统技术特点和优势 |
4.4 视频会议系统的扩展应用 |
4.5 对会议室设计的建议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7)中国联通兰州分公司视频会议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提出 |
1.2 视频会议的优越性 |
1.2.1 使用方便,组会过程极为简单 |
1.2.2 网络稳定性好,音质画质传播效果好 |
1.2.3 费用低廉,性价比高 |
1.2.4 业务可扩,提供视讯、数据传输、互联网等方面的综合业务 |
1.2.5 方便不同用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本文的结构 |
第二章 视频会议系统概述 |
2.1 视频会议定义 |
2.2 视频会议系统的组成 |
2.3 视频会议的关键技术 |
2.3.1 信息压缩技术 |
2.3.2 MCU控制技术 |
2.3.3 传输和接口技术 |
2.3.4 国际标准化 |
2.4 国际标准和准则 |
2.4.1 国际电联的H.261、H.263、H.264标准 |
2.5 通信网络系统影响视频会议系统质量综述 |
2.5.1 通信网络Qos对视频会议质量的影响 |
2.5.2 通信网络其他方面对视频会议质量的影响 |
第三章 视频会议系统建设需求分析 |
3.1 项目背景 |
3.2 视频会议系统设计原则 |
3.3 视频会议系统需求分析 |
3.3.1 视讯设备应用功能 |
3.3.2 设备构成框架 |
3.3.3 音频系统 |
3.3.4 多业务系统 |
3.3.5 系统操控的管理平台 |
3.3.6 与甘肃联通数据机房的互联互通 |
3.3.7 所支持软件终端 |
3.4 通信网络调整优化 |
3.4.1 通信网络对视频会议的影响 |
3.4.2 带宽需求 |
第四章 工程系统设计实施方案 |
4.1 设计方案 |
4.1.1 系统运行层 |
4.1.2 数据操纵层 |
4.1.3 INTERNET控制层 |
4.1.4 设备管理层 |
4.2 用户接入方案 |
4.3 设备选型 |
4.3.1 ViewPoint 8620综合视讯交换平台 |
4.3.2 ViewPoint 8020plus、ViewPoint 8030mBox视讯终端 |
4.3.3 ViewPoint8000 SwicthCentre(网络控制中心) |
4.3.4 SwitchManager网络控制管理台 |
4.3.5 Eudemon网关 |
4.3.6 其他设备 |
4.4 技术指标 |
4.5 会议室环境要求 |
第五章 软件实施规划及测试评估 |
5.1 实施概述 |
5.2 业务组织及管理规范 |
5.2.1 业务组织及业务流程 |
5.2.2 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
5.2.3 视讯业务管理规范 |
5.3 系统介绍 |
5.3.1 功能特点 |
5.3.2 系统界面 |
5.4 测试评估 |
5.4.1 软件测试 |
5.4.2 硬件测试 |
5.4.3 网络测试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综合视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现状研究 |
1.2.2 国外现状研究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1.3.1 本文研究的目的 |
1.3.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2 关键技术 |
2.1 综合视讯系统多级多点资源管理中心 |
2.1.1 概况 |
2.1.2 工作原理 |
2.1.3 组网应用 |
2.1.4 特点和性能 |
2.2 视频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和国际标准 |
2.2.1 视频图像压缩基础 |
2.2.2 常见的视频压缩技术 |
2.2.3 视频图像编码国际标准 |
2.3 本章小结 |
3 综合视讯系统的结构体系 |
3.1 综合视讯系统总体结构 |
3.2 运营支撑层 |
3.2.1 运营支撑层概述 |
3.2.2 业务数据库 |
3.2.3 业务管理中心 |
3.2.4 业务受理中心 |
3.2.5 客户服务中心 |
3.2.6 远程管理台 |
3.3 视讯交换层 |
3.3.1 视讯交换层概述 |
3.3.2 视讯交换平台 |
3.3.3 网守 |
3.3.4 数据会议服务器 |
3.4 视讯用户层 |
3.4.1 视讯用户层概述 |
3.4.2 视讯终端 |
3.5 本章小结 |
4 综合视讯系统的基本功能 |
4.1 终端接入 |
4.1.1 E1/V35 接入 |
4.1.2 ISDN 接入 |
4.1.3 IP 接入 |
4.2 会议功能 |
4.2.1 会议能力 |
4.2.2 会议召集方式 |
4.2.3 会场入会方式 |
4.2.4 会议用户界面的实现 |
4.2.5 会议控制 |
4.2.6 退出会议 |
4.3 数据会议 |
4.3.1 数据会议业务介绍 |
4.3.2 在综合视讯系统中的应用 |
4.4 计费管理 |
4.4.1 计费方式 |
4.4.2 费用结算 |
4.4.3 计费查询和统计 |
4.5 业务统计 |
4.5.1 会议查询 |
4.5.2 计费查询 |
4.5.3 信息统计 |
4.6 业务流 |
4.6.1 用户开户流程 |
4.6.2 预约会议流程 |
4.6.3 主叫呼集会议流程 |
4.6.4 计费流程 |
4.7 本章小结 |
5 组网及应用 |
5.1 典型综合视讯系统的简介 |
5.1.1 运营支撑层设备 |
5.1.2 网络控制层 |
5.1.3 媒体交换层 |
5.1.4 用户接入层 |
5.2 典型综合视讯系统的特性 |
5.2.1 业务统一管理 |
5.2.2 开放式的接口 |
5.2.3 计费系统 |
5.2.4 数据库 |
5.3 网络环境要求 |
5.3.1 ISDN 网络的总体需求 |
5.3.2 IP 网络的总体需求 |
5.4 系统组网 |
5.4.1 组建视讯运营网络 |
5.4.2 在专网中的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多媒体桌面视讯系统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气象桌面会商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黄珣,郭栋,梁小雨.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3(07)
- [2]企业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D]. 赵海峰. 东北石油大学, 2012(12)
- [3]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 陈卫东. 华东师范大学, 2012(12)
- [4]会议视讯系统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分析[J]. 任铭. 信息通信, 2012(01)
- [5]德州联通视频会议系统组网设计与应用[D]. 苏春娥. 南京邮电大学, 2011(07)
- [6]浅谈视讯新技术在气象会商中的应用[A]. 黄珣,邓鑫,谷军霞,郭栋. 2011年中国气象学会气象通信与信息技术委员会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科技年会论文摘要, 2011
- [7]中国联通兰州分公司视频会议系统设计[D]. 郭守渊. 兰州大学, 2010(11)
- [8]综合视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蒋茜. 重庆大学, 2007(05)
- [9]搜寻视讯业的发展出路[J]. 宿建光. 通信世界, 2006(41)
- [10]国土资源视频会议系统建设[J]. 于志刚. 国土资源信息化, 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