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论闽北人口与旅游生态经济区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文[1](2008)在《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 ——基于闽北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城镇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发展小城镇,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乡经济的发展,闽北城镇化总体水平得到提高。但小城镇建设问题也突出,城镇数量多、规模小、起点低,规划布局差,城镇人口集聚程度偏低,城镇产业基础薄弱,功能不完整,规模效益差。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是制约闽北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也影响了闽北城镇化进程的步伐。闽北经济不发达,山区县工业明显不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业还会是闽北的主要产业。因此,依托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来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将是当前闽北农村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闽北(本文仅指南平地区,以下均同)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闽北农业产业化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区域基础优势,运用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建设理论及二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互动机理,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实地调研与资料整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农业产业化推动闽北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谢芬[2](2006)在《构建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茶叶是福建南平地区(俗称闽北)的传统优势产业,是闽北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闽北地区盛产历史名茶:如武夷岩茶、北苑贡茶、建阳白茶等。南平市人大秘书长金文钦认为,茶叶对于闽北来说是“大工业”、“大项目”,是促进闽北农民增收的一个有力途径。据有关资料显示,人均茶叶收入占农民收入的13%。茶业作为闽北的支柱产业,其快速健康的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意义。但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闽北茶叶出现了“老化现象”——产业化水平低,效益不显着。 本文根据调查研究结果以及所查阅的文献资料,运用茶叶产业集群理论、生态经济、管理学等理论进行研究分析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构建。运用SWOT战略分析方法以及唯物辨证法的两点论,阐明闽北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得出闽北茶叶产业发展战略选择——构建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圈。与此同时进行产业集群的理论经济分析和现实基础分析论证,并对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结构、发展模式以及功能进行论述。 依据茶叶产业集群理论、生态经济、经济圈等理论原理,研究构建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支撑体系,即闽北武夷生态茶绿色原料供应体系、绿色加工体系、绿色流通体系和绿色销售体系。这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通过仔细研究闽北茶叶产业现状和理论及实证性分析构建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战略选择,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一、完善绿色茶叶企业管理体制,确立以绿色茶叶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生态茶绿色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扶持与引导生态茶绿色产业;二加强茶叶资金投入建设,提供政策性支持、鼓励民间融资、选择性引进外资;三、打造世界茶叶知名品牌,实行强强联合方式、组建绿色大集团策略、组建绿色大技术中心策略、兴建绿色生态茶市场平台;四、实施绿色物流服务管理,明确茶叶产业绿色物流服务原则、加强茶叶绿色物流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五、创新现代绿色茶文化营销,充分应用各种营销组合。
汤月华[3](2004)在《闽北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文中研究指明 目前,闽北要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就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站在闽北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去解决“三农”问题,实施“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的发展战略,把闽北建设成为旅游生态经济区。
陈秋华,戴永务[4](2003)在《试论闽北人口与旅游生态经济区建设》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闽北人口现状的分析 ,探讨了闽北人口与旅游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相互关系及二者相协调所应采取的对策
二、试论闽北人口与旅游生态经济区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闽北人口与旅游生态经济区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 ——基于闽北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城镇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引言 |
第一章 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理论综述 |
一、农业产业化的涵义 |
二、城镇化相关理论 |
1、城镇化的涵义 |
2、国内外城镇化相关理论 |
三、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互动机理 |
第二章 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作用 |
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城镇化的贡献 |
1、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发展为农村城镇化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
2、农业产业化引起的农业剩余人口及其流动和非农化是农村城镇化的关键 |
3、农业产业化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效益是农村城镇化的根本动力 |
(1) 农产品基地建设的作用 |
(2)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促进作用 |
(3) 农产品专业市场的促进作用 |
(4)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促进作用 |
二、国内外农业产业化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实例 |
三、城镇化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 |
1、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
2、有利于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 |
3、为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保证 |
4、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消费市场 |
第三章 闽北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
一、闽北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
1、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
2、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
3、农产品专业市场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迅速发展 |
4、形成了以竹木业、茶果业、畜牧业为主导的三大产业 |
二、闽北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1、种养加、产供销相互脱节 |
2、龙头企业实力不够强大 |
3、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不成熟,农户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
4、产业链短,产品结构雷同 |
三、闽北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
1、城镇化发展现状 |
2、城镇化进程缓慢的因素分析 |
(1) 城镇规模小,中心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弱 |
(2) 城镇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
(3) 弱质农业即产业化程度低是制约闽北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
(4) 城镇缺乏主导产业有力支撑 |
(5)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
(6) 城镇化配套政策不健全 |
第四章 闽北农业产业化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必然性 |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 |
二、优越的区位条件与资源享赋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与动力因素 |
三、闽北农业产业化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必然性 |
第五章 闽北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一、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化,增强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 |
1、深化农业产业化,要加强其内在建设 |
(1) 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 |
(2) 进一步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
(3) 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 |
(4)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共同发展 |
2、加强闽台农业合作,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
3、发展生态农业,增强农业产业化竞争力 |
4、立足资源优势,构建以农业特色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城镇群 |
5、发挥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互动作用 |
二、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
三、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择优发展中心城镇 |
四、加大改革力度,消除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体制障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构建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茶叶产业集群研究 |
1.2.2 茶叶生态经济研究 |
1.2.3 闽北茶产业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标、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2 闽北茶叶产业SWOT分析研究 |
2.1 闽北茶叶产业的优势(Strengths) |
2.1.1 闽北生态条件优越 |
2.1.2 闽北环境文化优势 |
2.1.3 闽北茶叶传统特色 |
2.1.4 闽北丰富茶类优势 |
2.2 闽北茶叶产业的劣势(Weakness) |
2.2.1 闽北茶叶产业化程度低 |
2.2.2 闽北茶叶产业经济效益低 |
2.2.3 闽北茶叶品牌不明显 |
2.2.4 茶文化优势发展不足 |
2.2.5 缺乏整体规范性管理 |
2.3 闽北茶叶产业发展的机遇(Oppotunities) |
2.3.1 全球茶叶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
2.3.2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 |
2.3.3 闽北发展绿色腹地战略决策 |
2.3.4 茶叶绿色消费的不断兴起 |
2.3.5.茶叶消费市场的持续拓展 |
2.4 闽北茶叶产业发展的威胁(Threates) |
2.4.1 闽北茶叶科技人员严重缺乏 |
2.4.2 闽北茶饮料等深加工开展落后 |
2.4.3 闽南新工艺乌龙茶市场冲击 |
2.4.4 闽北茶叶遭受技术和绿色壁垒 |
3 闽北茶业发展战略选择——构建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 |
3.1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涵义 |
3.1.1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概念 |
3.1.2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特点 |
3.2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战略选择原由 |
3.2.1 加速闽北茶业资源整合 |
3.2.2 传承武夷山历史茶文化文明 |
3.2.3 增加闽北农民实际收入 |
3.2.4 促进闽北茶业经济发展 |
3.3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经济性分析 |
3.3.1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经济本质 |
3.3.2 基于茶叶产业集群的经济增长索罗解释 |
3.3.3 基于茶叶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乘数效应 |
3.4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构建基础的实证性分析 |
3.4.1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构建基础条件分析 |
3.4.2 闽北武夷生态茶生产基础条件分析 |
3.4.3 茶叶对闽北农业的经济贡献分析 |
4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结构、发展模式及功能 |
4.1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结构 |
4.1.1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宏观结构 |
4.1.2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微观结构 |
4.1.3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特殊结构 |
4.2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发展模式 |
4.2.1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发展模式来源 |
4.2.2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发展模式图示 |
4.2.3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发展模式特点 |
4.3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功能 |
4.3.1 拥有外部规模经济功能 |
4.3.2 形成茶业竞争优势功能 |
4.3.3 建立茶业共同愿景功能 |
5 构建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支撑体系 |
5.1.闽北武夷生态茶绿色原料供应体系 |
5.1.1 加强武夷生态茶绿色原料供应的基地认证 |
5.1.2 加快武夷生态茶绿色原料地生态茶园建设 |
5.1.3 提倡武夷生态茶绿色原料地的名优茶生产 |
5.2.闽北武夷生态茶绿色加工体系 |
5.2.1 注重武夷生态茶绿色加工的设备卫生 |
5.2.2 完善武夷生态茶绿色加工的技术管理 |
5.2.3 培养武夷生态茶绿色加工技术人才 |
5.3.闽北武夷生态茶绿色流通体系 |
5.3.1 构建武夷生态茶绿色运输体系 |
5.3.2 组建武夷生态茶绿色配送体系 |
5.3.3 兴建武夷生态茶销售物流信息中心 |
5.4.闽北武夷生态茶绿色销售体系 |
5.4.1 发挥旅游文化在绿色销售中的作用 |
5.4.2 打造武夷生态茶绿色销售区域品牌 |
5.4.3 创新武夷生态茶绿色销售营销模式 |
6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对策 |
6.1 完善绿色企业管理体制 |
6.1.1 确立以绿色茶叶企业为主体 |
6.1.2 明确发展生态茶绿色产业 |
6.1.3 积极扶持生态茶绿色产业 |
6.2 加强茶业资金投入建设 |
6.2.1 提供政策性支持 |
6.2.2 鼓励民间的融资 |
6.2.3 选择性引进外资 |
6.3 打造世界茶叶知名品牌 |
6.3.1 实行强强联合方式 |
6.3.2 组建绿色集团策略 |
6.3.3 组建绿色大技术中心 |
6.3.4 改建生态茶绿色市场 |
6.4 实施绿色物流服务管理 |
6.4.1 明确茶叶产业绿色物流发展原则 |
6.4.2 加强茶叶绿色物流技术的研究开发 |
6.4.3 加强茶叶绿色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
6.5 创新现代绿色茶文化营销 |
6.5.1 充分利用经典的4P营销组合 |
6.5.2 整合应用流行的4C营销组合 |
6.5.3 适当采用诚心的4S行销战略 |
7 讨论与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闽北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产业化带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
城镇化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
生态建设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 |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4)试论闽北人口与旅游生态经济区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旅游生态经济区建设对人口的要求 |
2. 闽北人口的现状及其对旅游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影响 |
3. 闽北人口与旅游生态经济区建设相协调的对策 |
四、试论闽北人口与旅游生态经济区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 ——基于闽北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城镇化的研究[D]. 刘晓文. 福建师范大学, 2008(08)
- [2]构建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D]. 谢芬. 福建农林大学, 2006(12)
- [3]闽北城乡经济协调发展[J]. 汤月华. 管理与财富, 2004(06)
- [4]试论闽北人口与旅游生态经济区建设[J]. 陈秋华,戴永务. 中国林业企业,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