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烯和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在预辐照聚丙烯织物上

苯乙烯和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在预辐照聚丙烯织物上

一、Grafting C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and Acrylic Acid onto Pre-irradiated Polypropylene Fabric(论文文献综述)

刘玉萍[1](2020)在《丙纶均相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其在电渗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如今主要的工业污染之一就是废水的排放,而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会对人体、土壤和微生物带来严重的伤害。电渗析技术是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具有经济效益和实用价值的重要方法,它能够同时实现金属离子的浓缩和水的回收利用,又不造成二次污染,应用领域和前景广泛。本文用实验室自制的丙纶均相离子交换膜和搭建的电渗析装置对废水中铜离子浓缩分离处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首先,将含氟丙烯酸酯分别与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MAPTAC)等单体借助于紫外光照技术接枝到丙纶非织造布上。同时,将AA和MAPTAC作为主要单体,分别与含氟丙烯酸酯等进行溶液聚合,制备了 PAA和PMAPTAC溶液,再将所得聚合物溶液分别涂覆在接枝后的丙纶非织造布表面,最终分别制得了丙纶均相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论文重点研究了单体、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等对接枝率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失重法、含水率、离子交换量和水接触角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对改性前后的丙纶非织造布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最后,将均相阳离子交换膜应用于电渗析装置中进行浓缩分离。通过试验中各水室的pH、电导率、耗电量和铜离子浓度等数据分析,对比了均相阳离子交换膜和市售异相阳离子交换膜应用于电渗析装置处理铜离子废水的效果。得出结论如下:(1)AA单体比例为34.4%,最佳接枝率为169.4%;MAPTAC 比例为30.7%,最佳接枝率为343.5%。(2)在接枝单体保持不变的条件下,BP含量增加时,接枝率先增加后减少。BP的含量为3.1%,AA最大接枝率为189.1%。BP含量为3.7%时,MAPTAC最大接枝率为 370.8%。(3)保持接枝AA和MAPTAC的最佳接枝浓度不变,接枝率随着交联剂的用量增加先提高后降低。交联剂浓度为6.1%,AA接枝率的最大值为268.1%。交联剂浓度为7.1%,MAPTAC的最高接枝率为334.0%。(4)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热稳定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A、MAPTAC和含氟丙烯酸酯成功接枝到了丙纶大分子链上。(5)离子交换膜表面接触角的测试结果显示,当含氟丙烯酸酯含量增加时,离子交换膜的表面的疏水性提高。(6)当单体浓度增加时,含水率、离子交换量和力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都是先增加到最大值后趋于平稳状态。而离子交换膜的膜面电阻先降低后基本保持不变。(7)电渗析结果发现,两种电渗析过程中,均相离子交换膜铜离子去除率优于异相膜。当阴极溶液为盐酸时,均相阳离子膜的铜离子去除效率强于异相离子交换膜,且均相膜电流效率更高。本课题对丙纶非织造布进行了紫外光照接枝和涂覆改性,并将制备的均相阳离子交换膜应用到电渗析装置中去除铜离子,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对扩大丙纶非织造布产量和促进非织造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宋欢[2](2013)在《紫外光照射引发阳离子单体接枝丙纶无纺布及其吸附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聚丙烯无纺布具有力学强度高、孔隙率大,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服装、医疗卫生和空气过滤等领域。但由于丙纶大分子链结构规整、结晶度高、缺乏极性基团、表观孔径偏大,无法直接应用于染料废水的过滤分离处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印染废水排放量约为3-4×106m3/d,其中COD浓度高达2000mg/L。因此,印染废水的综合治理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利用紫外照射引发技术,将两种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丙基三甲基氯化铵(MAPTAC)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进行自由基聚合接枝到丙纶纤维表面,赋予丙纶无纺布对酸性染料吸附分离功能,并对模拟染料废水进行吸附分离处理。采用红外光谱仪、热失重分析仪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分别探讨接枝物组成、微观结构与形态,使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分析了接枝改性无纺布的力学性能,考察了接枝无纺布透水性,使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评价改性无纺布对弱酸性红GN水溶液的吸附分离作用。得出如下重要结论;(1)采用紫外光引发和溶液自由基聚合接枝的方法,将阳离子单体成功地接枝到丙纶纤维表面。最佳接枝工艺条件是单体浓度30%-40%,光敏剂浓度1.0%,交联剂浓度为2.7%,吐温浓度为1.5%,光照时间为30min,接枝率在100%左右。(2)采用水/丙酮混合溶剂时,丙酮含量较少时,引发剂和交联剂溶解效果不好、接枝率较低;丙酮含量较高时,接枝过程中容易出现凝胶。采用水/乙醇混合溶剂时,引发剂和交联剂溶解效果好,接枝率高且不易产生凝胶。(3)接枝改性后无纺布的亲水性大大提高,最大吸水率可达130%。接枝丙纶无纺布初始热失重温度降低,但接枝改性过程未造成PP主链明显降解,改性无纺布拉伸断裂强力下降40%左右。(4)随着接枝率的增加,MAPTAC改性接枝布的水通量急剧下降。当接枝率为89.6%和压力为0.02MPa时,接枝布的纯水通量降为500L/m2h。过滤压力增加,纯水通量上升。当过滤溶液由酸性变换到碱性时,接枝布水通量降低。但高接枝率时,接枝布水通量与水溶液酸碱性关系不大。溶液中存在高浓度强电解质时,接枝布水通量的水通量与中性水溶液类似。(5)接枝改性布对阴离子染料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染料溶液的温度升高,接枝布接枝率增加,染料浓度增大,都有利于染料吸附,去除率增大。对于接枝率为89%的织物,当吸附温度为50℃时,40min时的去除率已达到92%,吸附120min左右基本达到平衡,去除率为99%。对浓度为100mg/L的弱酸性红GN染料的去除率均大于99%。(6)静态吸附时,等温平衡吸附遵循Freundlich方程;动态吸附过程遵循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动态吸附时,对10mg/L弱酸性红GN染料模拟废水的吸附分离处理时,总量高达3500ml染料废水的去除率近似100%。(7)吸附染料的改性织物可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去离子水超声波解吸。重复吸附10次,每次吸附率仍达99%以上,说明改性后的织物可以重复使用。(8)当DMDAAC浓度为40%,光敏剂1.0%,交联剂2.7%,光照30min,接枝率可达45%。当V(DMDAAC):V(MAPTAC)体积比为1:1时,接枝率可达到92.6%。当纯DMDAAC接枝率为35%,20mg/L染料废水的去除率为45%。而当DMDAAC:MAPTAC体积比为3:1时,接枝率为60%,20mg/L染料废水去除率接近70%。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1)用紫外光引发自由基聚合的方法,成功地将阳离子单体(MAPTAC和DMDAAC)接枝到聚丙烯无纺布表面,制备出的接枝改性布对阴离子染料有优异的过滤吸附分离功能(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当接枝改性丙纶无纺布的接枝率为89.6%、过滤压力为0.02MPa时,PP-g-MAPTAC接枝布的纯水通量为500L/m2h,而酚酞基聚芳醚酮超滤膜((PEK-C)在0.4MPa压力下纯水透过通量为220L/m2h。即接枝改性无纺布水通量一般大于超滤膜的水通量。本实验制得的PP-g-MAPTAC织物对弱酸性红GN染料吸附分离作用显着优于超滤膜。再生效率高,可重复使用。

曾钰[3](2012)在《加拿大一枝黄花制备吸着性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原产于北美,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已在我国沿海地区十多个省市迅速扩散蔓延,严重威胁到我国农业生产、绿化及生态环境,导致分布区生物多样性显着下降,对此,至今尚未找到安全有效的控制措施。然而,该入侵植物纤维素的含量占干重的36%-45%,经元素分析其含氧量达50%,含氧官能团能够进行化学改性。在加拿大一枝黄花大规模分布而难以控制时,本文选择其作为制备环保吸着性材料的优质原料,以达到资源化利用并控制其进一步蔓延的目的。本文根据加拿大一枝黄花茎秆的成分组成,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制备高吸水性树脂、高吸油性树脂和两性吸附材料,并对其产物进行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表征,将其分别应用于吸收生理盐水、模拟人工尿液、吸收甲苯模拟废水、吸附含Cr(Ⅵ)和F-的模拟废水以及通过不同吸附剂配比处理染料废水,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加拿大一枝黄花基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测试。利用NaOH和HNO3对加拿大一枝黄花茎秆粉碎物进行预处理,再经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结果表明:当丙烯酸单体与纤维素比为12:1、反应温度为75。C、引发剂K2S208用量为单体的2.8%、交联剂MBA用量为单体的0.0694%、AA中和度为75%时,得到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倍率最大,为556.8g·g-1,吸生理盐水倍率为73.7g·g-1。在常温下,对树脂进行保水率测试,48h保水率可达76%。吸收模拟人工尿液达到饱和吸收态时,可吸收65.5mL·g-1的人工尿液。(2)加拿大一枝黄花基高吸油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测试。以加拿大一支黄花茎秆为原料,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明胶为分散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得吸油树脂。最佳制备条件为:MMA:BMA质量比为0.75:1、BPO质量分数为0.7%、CTAB质量分数为1.2%。得到的树脂在45℃温度下吸葵花籽废油的倍率达到最大,为21.036g·g-1。通过对树脂的保油性能和再生性能测试表明:树脂的保油率平均值在90%以上,重复吸油性能下降范围在5%~30%内波动。吸附甲苯模拟废水的静态和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树脂在300min达到饱和,甲苯的去除率达到98.3%,固定于吸附柱中的吸油树脂可处理浓度为150mg/L的甲苯废水共299mL·g-1。(3)加拿大一枝黄花基两性吸附材料的制备与性能测试。通过环氧氯丙烷(ECH)和三甲胺(TMA)先后与加拿大一枝黄花纤维素所含有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制备两性吸附材料,并分别应用于吸附废水中的Cr(Ⅵ)和F。Cr(Ⅵ)的最佳实验条件为:两性吸附材料投加量为3.2g/L、吸附时间240min、温度50。C及pH为2,Cr(Ⅵ)的去除率达到最大。F-在吸附的42min内去除率达可达32.5%。Cr(Ⅵ)和F-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线能较好地描述Cr(Ⅵ)和F-的吸附平衡。经NaOH溶液对饱和吸附的两性吸附材料进行吸附解吸3次后,Cr(Ⅵ)和F-的吸附量与第一次相比分别下降了3.4%和10.8%,再生性能良好。(4)加拿大一枝黄花基吸附性材料的耦合应用性研究表明:当两性吸附材料与吸油树脂质量配比为1:2时,对结晶紫和亚甲基蓝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9.7%和99%。以加拿大一枝黄花为原料制备的吸附材料对难降解染料废水的处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王留阳,王芳颖[4](2011)在《卤胺在织物抗菌改性中的应用进展》文中认为卤胺是指其结构中含N-X键(X常为Cl、Br)的化合物。由于N-X键具有较强氧化性,可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因此可用来对织物进行抗菌改性。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卤胺化合物在织物抗菌改性中的研究进展包括表面接枝、表面涂覆、填充改性、共混改性、反应挤出等方法,并对其前景做了展望。

翟海群[5](2011)在《涤纶离子交换织物的制备及其吸附理论与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涤纶是世界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合成纤维品种,目前涤纶占世界合成纤维产量的60%以上。对涤纶织物进行改性整理,使其具有多种功能从而扩大其应用范围。采用化学方法将p-环糊精与多元羧酸整理到涤纶织物表面,使其具有离子交换的功能。实验发现,β-环糊精与多元羧酸的聚合反应产物固着在了涤纶织物表面。其中有一部分多元羧酸的羧基没有参与反应,从而使织物具有离子交换功能。充分利用了涤纶织物优异的耐热和化学稳定性,制备出一种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量较高,再生性能好,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的新型离子交换织物。具体研究了将p-环糊精与多元羧酸(PCA)整理到涤纶织物上的工艺,探讨了p-CD浓度、PCA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催化剂浓度对织物增重率和其离子交换容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出最佳整理工艺。结果表明柠檬酸(CA)作为交联剂的最佳工艺为:β-CD浓度为100g/L,CA浓度为100g/L,焙烘温度为180℃,焙烘时间20min,催化剂浓度为30g/L;BTCA作为交联剂的最佳工艺为:p-CD浓度为100g/LBTCA浓度为100g/L,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20min,催化剂浓度为30g/L。研究了离子交换织物对水溶液中Cu2+和Ni2+的静态吸附性能。考察了pH值、温度、起始离子浓度和织物增重率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又以H2SO4溶液对吸附饱和后的织物进行解吸,研究织物的再生和重复使用性能。对织物的吸附理论进行初步探讨,以Langmuir和Freudlich方程对织物的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探讨了吸附过程的规律。并研究了织物对Cu2+和Ni2+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实验表明织物对Cu2+和Ni2+的吸附是一个吸热过程,高温有利于吸附的进行,而且吸附是自发进行的。通过织物对两种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研究发现,吸附过程可以用二级速率方程进行描述。

张旭[6](2011)在《PP/EVOH共混改善聚丙烯亲水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聚丙烯(PP)是一种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聚烯烃材料,在纺织服装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PP具有诸如比重轻、无毒性、耐腐蚀、电绝缘性能优越等优良性能,加之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产品价格低廉、用途广泛,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它又存在明显的缺点,如耐老化性差、低温易脆、抗静电性差、难染色、吸湿性差等,尤其是在吸湿性差的缺点上,大大限制了它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本文综合运用了物理和化学方法,通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对聚丙烯(PP)改性,改善PP吸湿、吸水性差的缺点,制备了PP/EVOH共混中空纤维,从而赋予PP共混纤维新的形态和结构,进而改善其亲水性。本研究具体方法及结果如下:(1)制备PP与丙烯酸丁酯的接枝共聚物(PP-g-BA)以及其醇解产物(PP-g-BAOH)作为界面剂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的表征和接枝率的测定。(2)将EVOH按不同的比例与PP共混,并对混合物进行了流变性能,形态,热性能,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接触角的表征。(3)将EVOH按照不同比例添加PP中,并加入合成的界面剂和硬脂酸单甘脂,采用中空喷丝板,纺制成中空共混纤维,探索制备共混纤维的成型工艺条件及配方。(4)表征中空纤维的中空度和力学性能,并且测试中空纤维的保水率和回潮率。研究结果表明:界面剂PP-g-BA和PP-g-BAOH红外结果表明研究成功获得酯基和羟基。随着剪切速率的提高,PP/EVOH共混物的剪切应力随之提高,表观粘度下降。在相同温度和剪切速率下,随着EVOH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剪切应力和表观粘度随之增加。粘流活化能随着EVOH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加入界面剂PP-g-BA和PP-g-BAOH的共混物分散相的尺寸分布均匀,从而提高PP与EVOH相容性。DMA结果表明PP与EVOH共混物的玻璃化温度,损耗模量和储能模量随着EVOH的含量增加而增大。共混物的DSC曲线出现双熔融峰和双结晶峰,熔融峰和热结晶峰的位置与EVOH含量有关。加入EVOH后提高体系中聚丙烯的降解温度,也可以说明EVOH提高PP的热稳定性。PP/EVOH共混纤维的可润湿性保水率和回潮率均随EVOH含量增加而增强。

王彦娟[7](2006)在《超临界CO2中γ射线活化高聚物的整体接枝改性》文中认为超临界流体是一种温度和压力处于其临界点以上、无气液相界面,且兼具液体和气体部分性质的流体。二氧化碳(CO2)由于无毒、非燃、价廉和临界条件易于达到,作为环境友好溶剂而备受亲睐。 本论文提出一种结合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胀聚合技术和γ-射线预辐射接枝技术的优势,实现对已成型聚合物材料进行整体均匀接枝改性的新方法。 研究了不同反应单体如苯乙烯、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马来酸酐、丙烯腈与各种高聚物如等规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和硅橡胶的接枝反应。探讨了反应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实验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表明接枝程度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进行调控。 通过红外光谱、DSC、元素分析、分子量测试、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接枝高聚物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接枝聚合物的水接触角。结果表明:单体成功地接枝到聚合物上,并且接枝物以50nm的尺度均匀地分布在基体材料中;接枝了亲水性单体的聚合物,其亲水性提高、极性增大。

连宁[8](2006)在《新型固相萃取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分离富集痕量组分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准确测定地质、生物和环境样品中的痕量元素是分析化学中一项十分重要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尤其是环境水样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需做常规的监测。利用现代原子光谱技术直接测定低浓度的痕量元素一般很困难,原因不仅是方法的灵敏度不够,而且还有来自基体效应的影响。因此,从基体中分离和预富集痕量元素显得十分必要。 毫无疑问,固相萃取(SPE)是当今最流行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是分离科学中最具活力的分支,广泛应用于环境、药物、临床、食品和化工等领域。在痕量元素的预富集和分离中固相萃取有以下几个主要优点(1)操作简便;(2)高的富集因子;(3)快速相分离;(4)易与不同的检测技术相结合。固相萃取作为一种新型的样品预处理技术,目前在简化样品的处理过程和提高方法的自动化方面,不断地得到深化和发展,并期望通过新的化学吸附剂、尤其是具有特殊性能的吸附剂的发现和使用,实现从复杂基体中预富集和分离被分析物的目的。过去发展了各种各样的吸附剂和样品处理方法,极大的方便了各种样品的预处理过程,扩大了方法的应用范围。当前发展选择性更好的吸附剂和萃取程序仍然是固相萃取研究的活跃领域。 在文献已报道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论文主要进行了如下创新性的工作: (1)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丙烯苯甲酰基脒腙—酰基苯甲酰肼螯合纤维,并将其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分别应用于贵金属离子Au(Ⅲ)和Pd(Ⅳ)、重金属离子Cr(Ⅲ),Bi(Ⅲ),Sn(Ⅳ),V(Ⅴ),Ti(Ⅳ)和Zr(Ⅳ)的预富集和分离,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进行测定。 (2)采用一种新的修饰方法分别用双硫腙或硫脲修饰纳米TiO2;采用双硫腙修饰的纳米TiO2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从溶液中同时预富集痕量的铬和铅;采用硫脲修饰的纳米TiO2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从溶液中预富集痕量的汞;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进行测定。 (3)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对药物伊诺沙星有高度选择性的模板聚合物,通过Scatchard法分析研究了模板聚合物的选择结合特性。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二、Grafting C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and Acrylic Acid onto Pre-irradiated Polypropylene Fabric(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rafting C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and Acrylic Acid onto Pre-irradiated Polypropylene Fabric(论文提纲范文)

(1)丙纶均相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其在电渗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金属离子废水的现状和处理方法
        1.1.1 金属离子废水的现状
        1.1.2 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方法
    1.2 离子交换膜概述
        1.2.1 离子交换膜的分类
        1.2.2 离子交换膜的性能与要求
        1.2.3 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1.2.4 离子交换膜的工作原理
    1.3 聚丙烯的表面改性
        1.3.1 表面接枝改性
        1.3.2 浸渍与涂覆
    1.4 电渗析技术
        1.4.1 电渗析技术的原理
        1.4.2 电渗析技术的优点
        1.4.3 电渗析技术的应用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
        1.5.1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5.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5.3 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点
第二章 丙纶均相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2 试验方法
        2.2.3 离子交换膜的表征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接枝率
        2.3.2 膜表面形态分析
        2.3.3 膜微观结构分析
        2.3.4 膜热稳定性分析
        2.3.5 膜接触角分析
        2.3.6 膜含水量分析
        2.3.7 离子交换量分析
        2.3.8 离子交换膜的膜面电阻分析
        2.3.9 交换膜力学性能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丙纶均相离子交换膜在电渗析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测试方法
    3.3 实验准备
    3.4 电渗析实验
        3.4.1 电渗析实验装置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1 阴极室电解液为Na_2SO_4的电渗析
        3.5.2 阴极室电解液为HCl的电渗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
    4.1 结论
    4.2 问题和不足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紫外光照射引发阳离子单体接枝丙纶无纺布及其吸附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
        1.1.1 化学接枝改性
        1.1.2 高能射线辐射接枝改性
        1.1.3 等离子体辐射接枝改性
        1.1.4 光化学接枝改性
        1.1.5 几种方法的比较
    1.2 影响聚合物光化学接枝的因素
        1.2.1 聚合物基体
        1.2.2 单体
        1.2.3 光敏引发剂
        1.2.4 溶剂
        1.2.5 氧气
        1.2.6 反应时间
        1.2.7 接枝方法
    1.3 聚丙烯接枝改性研究
        1.3.1 聚丙烯纤维的接枝改性
        1.3.2 聚丙烯膜的接枝改性
        1.3.3 其他聚丙烯类材料的亲水改性
    1.4 染料废水处理技术与研究现状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1.5.1 课题研究内容
        1.5.2 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2章 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接枝改性丙纶无纺布
    摘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2 接枝溶液制备
        2.2.3 PP 改性无纺布的制备
        2.2.4 结构与性能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P 无纺布改性前后的形态结构与性能
        2.3.2 光接枝反应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PP-g-MAPTAC 吸附和再生性能研究
    摘要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与实验仪器
        3.2.2 水通量实验
        3.2.3 吸水性试验
        3.2.4 吸附试验
        3.2.5 再生试验
        3.2.6 测试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P 改性无纺布水通量
        3.3.2 PP 改性无纺布吸水率
        3.3.3 PP 改性无纺布对弱酸性 GN 染料的吸附性
        3.3.4 PP 接枝改性无纺布的再生重复使用可行性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接枝改性 PP 无纺布
    摘要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与实验仪器
        4.2.2 接枝液制备
        4.2.3 紫外光照射接枝改性
        4.2.4 吸附试验
        4.2.5 结构与性能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P 无纺布改性前后的形态结构与性能
        4.3.2 光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
        4.3.3 DMDAAC/MAPTAC 共聚接枝 PP 无纺布
        4.3.4 PP-g-DMDAAC 对弱酸性红 GN 染料的吸附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3)加拿大一枝黄花制备吸着性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写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入侵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
        1.1.1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分布
        1.1.2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危害及防治
        1.1.3 加拿大一枝黄花茎秆成分组成
        1.1.4 加拿大一枝黄花应用现状
    1.2 加拿大一枝黄花纤维素
        1.2.1 加拿大一枝黄花纤维素结构
        1.2.2 加拿大一枝黄花纤维素特点
    1.3 吸着性材料的研究进展
        1.3.1 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进展
        1.3.2 高吸油性树脂的研究进展
        1.3.3 两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加拿大一枝黄花基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2 制备方法
        2.2.1 制备流程图
        2.2.2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预处理
        2.2.3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2.3 测试方法
        2.3.1 产物结构表征
        2.3.2 吸水倍率测试
        2.3.3 吸生理盐水倍率的测定
        2.3.4 保水率的测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加拿大一枝黄花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表征
        2.4.2 引发体系的选择
        2.4.3 原料预处理的影响
        2.4.4 单体与原料比例的影响
        2.4.5 反应温度的影响
        2.4.6 引发剂用量的影响
        2.4.7 交联剂用量的影响
        2.4.8 单体中和度的影响
        2.4.9 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测试
        2.4.10 吸收模拟人工尿液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加拿大一枝黄花基高吸油性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1 聚合反应材料选择
        3.1.1 引发剂的选择
        3.1.2 接枝单体的选择
        3.1.3 分散剂的选择
        3.1.4 交联剂的选择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主要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制备方法
        3.3.1 制备流程图
        3.3.2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预处理
        3.3.3 高吸油性树脂的制备
    3.4 测试方法
        3.4.1 产物结构表征
        3.4.2 吸油倍率的测定
        3.4.3 保油率与缓释性测定方法
    3.5 结果与分析
        3.5.1 加拿大一枝黄花基高吸油性树脂的结构表征
        3.5.2 合成工艺对吸油性能的影响
        3.5.3 油品温度对吸油性能的影响
        3.5.4 高吸油性树脂的保油率和缓释性
        3.5.5 高吸油性树脂的重复吸油性能
    3.6 吸油树脂处理含甲苯废水的应用
        3.6.1 标准曲线的绘制
        3.6.2 甲苯废水浓度对处理效率的影响
        3.6.3 处理时间的影响
        3.6.4 含甲苯废水动态处理效果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加拿大一枝黄花基两性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测试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主要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制备方法
        4.2.1 制备流程图
        4.2.2 两性吸附材料的制备
    4.3 测试方法
        4.3.1 产物结构表征
        4.3.2 水中重金属Cr(Ⅵ)吸附及测定
        4.3.3 含F~-废水的配置、吸附及测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加拿大一枝黄花基两性吸附材料的结构表征
        4.4.2 实验条件对水中Cr(Ⅵ)吸附性能的影响
        4.4.3 Cr(Ⅵ)的吸附动力学
        4.4.4 Cr(Ⅵ)的吸附等温线
        4.4.5 加拿大一枝黄花纤维素和两性吸附材料对F~-的去除率对比
        4.4.6 F~-的吸附动力学
        4.4.7 F~-的吸附等温线
        4.4.8 两性吸附材料的吸附再生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加拿大一枝黄花吸着性材料的耦合应用性研究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1.1 主要试剂
        5.1.2 实验仪器
    5.2 测试方法
        5.2.1 染料废水的吸附
        5.2.2 染料废水的测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染料标准曲线的绘制
        5.3.2 不同质量配比吸附剂对结晶紫染料吸附效果比较
        5.3.3 不同质量配比吸附剂对亚甲基蓝染料吸附效果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致谢

(5)涤纶离子交换织物的制备及其吸附理论与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离子交换纤维概况
        1.1.1 离子交换纤维国内外发展概况
        1.1.2 离子交换纤维基本性能和特点
        1.1.2.1 离子交换纤维的分类
        1.1.2.2 离子交换纤维的化学稳定性和物理力学性能
        1.1.2.3 离子交换纤维的酸碱特性
        1.1.2.4 离子交换纤维的交换吸附性能
        1.1.2.5 离子交换纤维的吸附动力学
        1.1.3 离子交换纤维的应用研究
        1.1.3.1 离子交换纤维在水体净化方面的应用
        1.1.3.2 离子交换纤维在气体净化中的应用
        1.1.3.3 离子交换纤维在卫生、杀菌方面的应用
        1.1.3.4 离子交换纤维在贵重金属的分离回收方面的应用
        1.1.3.5 其他方面的应用
        1.1.4 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
        1.1.4.1 共混物或共聚物成纤—功能化法
        1.1.4.2 天然或合成纤维改性法
        1.1.5 离子交换纤维的发展与展望
    1.2 β-环糊精概况
        1.2.1 环糊精发展概况
        1.2.2 环糊精的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
        1.2.3 环糊精的包合作用
        1.2.4 环糊精在纺织印染上的应用
        1.2.4.1 在染色中的应用
        1.2.4.2 在后整理中的应用
        1.2.4.3 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2.5 环糊精与纤维的接枝方法
        1.2.5.1 物理法
        1.2.5.2 化学法
    1.3 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1.3.1 课题研究的内容
        1.3.2 课题研究意义
第二章 涤纶离子交换织物的制备及相关性能研究
    2.1 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药品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内容
        2.2.1 实验处方
        2.2.2 工艺流程
        2.2.3 测试内容
        2.2.4 SEM电镜扫描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多元羧酸与β-CD的反应机理
        2.3.2 SEM电镜扫描
        2.3.3 织物上β-CD的鉴定
        2.3.4 织物增重率及羧基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3.4.1 β-CD质量浓度对织物增重率和羧基含量的影响
        2.3.4.2 多元羧酸质量浓度对织物增重率和羧基含量的影响
        2.3.4.3 催化剂(SHP)质量浓度对织物增重率和羧基含量的影响
        2.3.4.4 焙烘温度对织物增重率和羧基含量的影响
        2.3.4.5 焙烘时间对织物增重率和羧基含量的影响
        2.3.5 PCA/β-CD交联整理涤纶织物的最佳工艺确定
        2.3.5.1 CA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2.3.5.2 BTCA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涤纶离子交换织物对水溶液中Cu~(2+) #27与Ni~(2+)吸附性能研究
    3.1 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药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3.2.1.1 缓冲溶液及EDTA溶液的配置
        3.2.1.2 硫酸铜标准曲线的绘制
        3.2.1.3 硫酸镍标准曲线的绘制
        3.2.2 对Cu~(2+)、Ni~(2+)的吸附性能表征方法
        3.2.2.1 静态吸附量
        3.2.3 涤纶离子交换织物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
        3.2.3.1 不同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2.3.2 不同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2.3.3 不同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2.3.4 不同增重率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2.3.5 织物的再生性
        3.2.4 涤纶离子交换织物对Ni~(2+)的吸附性能研究
        3.2.4.1 不同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2.4.2 不同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2.4.3 不同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2.4.4 不同增重率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2.4.5 织物的再生性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涤纶离子交换织物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
        3.3.1.1 标准曲线
        3.3.1.2 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3.1.3 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3.1.4 初始离子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3.1.5 增重率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3.1.6 织物的再生性
        3.3.2 涤纶离子交换织物对Ni~(2+)的吸附性能研究
        3.3.2.1 标准曲线
        3.3.2.2 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3.2.3 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3.2.4 初始离子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3.2.5 增重率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3.2.6 织物的再生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涤纶离子交换织物对水溶液中Cu~(2+)、Ni~(2+)吸附理论的探讨
    4.1 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吸附等温线的绘制
        4.2.2 吸附动力学曲线的绘制
    4.3 测试指标
        4.3.1 动力学指标
        4.3.2 热力学指标
        4.3.2.1 吸附焓变
        4.3.2.2 吸附熵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离子交换织物对Cu~(2+)的吸附理论研究
        4.4.1.1 离子交换织物对Cu~(2+)的等温吸附
        4.4.1.2 离子交换织物对Cu~(2+)的吸附热力学
        4.4.1.3 离子交换织物对Cu~(2+)的吸附动力学
        4.4.2 离子交换织物对Ni~(2+)吸附理论研究
        4.4.2.1 离子交换织物对Ni~(2+)的等温吸附
        4.4.2.2 离子交换织物对Ni~(2+)的吸附热力学
        4.4.2.3 离子交换织物对Ni~(2+)的吸附动力学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PP/EVOH共混改善聚丙烯亲水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PP 亲水改性方法及机理
    1.3 复合纺丝改性聚丙烯方法
        1.3.1 海岛型复合法
        1.3.2 皮蕊复合法
    1.4 接枝共聚改性 PP
        1.4.1 等离子体接枝法
        1.4.2 辐射接枝法
        1.4.2.1 共辐射接枝法
        1.4.2.2 无氧射接枝法
        1.4.2.3 有氧预辐射接枝法
        1.4.3 化学引发剂接枝法
        1.4.5 固相接枝法
        1.4.6 超临界 CO_2协助固相接枝法
        1.4.7 悬浮接枝
    1.5 PP 共混改善其亲水性
        1.5.1 表面活性剂添加共混体系
    1.6 异形化改性 PP 纤维
        1.6.1 中空纤维制备技术与应用
        1.6.2 中空纤维生产技术
        1.6.2.1 熔融纺丝法
        1.6.2.2 复合纺丝法
        1.6.2.3 湿法纺丝
        1.6.3 中空纤维喷丝板的技术与种类
    1.7 论文的研究目的创新之处
        1.7.1 论文目的
        1.7.2 论文研究特色和创新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0 实验主要原料与助剂
    2.1 实验主要设备
    2.2 PP/EVOH 共混物界面剂的制备
        2.2.1 界面剂 PP 接枝丙烯酸丁酯共聚物(PP-g-BA)的制备
        2.2.2 界面剂 PP 接枝丙烯酸丁酯共聚物醇解(PP-g-BA0H)的制备
    2.3 PP/EVOH 共混物的制备
    2.4 PP 与 EVOH 共混中空纤维的制备
    2.5 PP/EVOH 共混物界面剂的红外光谱测试
    2.6 PP/EVOH 共混物界面剂接枝率的测定
    2.7 PP/EVOH 共混物的测试
        2.7.1 PP/EVOH 共混物流变性能测试
        2.7.2 共混物扫描电镜的测试
        2.7.3 共混物 DSC 的测试
        2.7.4 共混物 DMA 的测试
        2.7.5 共混物接触角的测试
        2.7.6 共混物 TGA 的测试
    2.8 PP/EVOH 中空纤维的测试
        2.8.1 中空纤维回潮率的测定
        2.8.2 保水率的测试
        2.8.3 中空度的测试
        2.8.4 中空纤维线密度测试
        2.8.5 中空纤维力学性能的测试
        2.8.5.1 实验参数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界面剂 PP-g-BA 和 PP-g-BAOH 红外光谱分析
    3.2 界面剂接枝率的分析
    3.3 PP/EVOH 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3.3.1 剪切速率对剪切应力的影响
        3.3.2 剪切速率对表观粘度的影响
        3.3.3 温度对表观粘度的影响
    3.4 PP/EVOH 共混物的形态
        3.4.1 以 PP-g-MAH 为界面剂 PP/EVOH 共混物的形态
        3.4.2 以 PP-g-BAOH 为界面剂 PP/EVOH 共混物的形态
    3.5 PP/EVOH 共混物的热性质分析
    3.6 PP/EVOH 共混物的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3.7 PP/EVOH 共混物接触角的测试与分析
    3.8 EVOH 对聚丙烯热稳定性的影响
    3.9 EVOH 含量变化对 PP/EVOH 中空纤维可纺性的研究
    3.10 PP/EVOH 中空纤维吸湿性能的研究
        3.10.1 EVOH 含量对纤维回潮率的影响
        3.10.2 EVOH 含量对纤维的保水率的影响
    3.11 PP/EVOH 中空纤维中空度的研究
    3.12 PP/EVOH 中空纤维力学性能分析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7)超临界CO2中γ射线活化高聚物的整体接枝改性(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说明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超临界流体
        1.1.1 超临界流体的概念
        1.1.2 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性质
        1.1.3 超临界流体的选定
    1.2 超临界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1.3 超临界二氧化碳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1.3.1 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高分子合成反应介质
        1.3.2 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溶剂和渗透剂用于制备缓释材料
        1.3.3 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溶剂和溶胀剂用于制备高分子共混物
    1.4 高聚物化学接枝改性
        1.4.1 接枝共聚
        1.4.2 化学接枝改性方法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2 实验内容及方法
    2.1 实验原料及精制
    2.2 实验设备
    2.3 聚合物样品膜的制备
    2.4 接枝共聚反应
        2.4.1 超临界CO_2中无氧预辐射高聚物整体接枝改性
        2.4.2 超临界CO_2中有氧预辐射高聚物整体接枝改性
    2.5 接枝率的计算
        2.5.1 接枝产物的提纯
        2.5.2 接枝率的计算
    2.6 接枝共聚物的表征
        2.6.1 红外光谱分析
        2.6.2 扫描电镜分析
        2.6.3 透射电镜分析
        2.6.4 DSC分析
        2.6.5 水接触角测定
        2.6.6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测试
        2.6.7 元素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前言
    3.2 超临界CO_2中无氧预辐射高聚物整体接枝改性
        3.2.1 反应温度、压力、时间、单体浓度和辐射剂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3.2.2 苯乙烯与不同的高聚物的接枝共聚反应
        3.2.3 等规聚丙烯与不同乙烯基单体的接枝共聚反应
        3.2.4 双单体的接枝共聚
        3.2.5 接枝共聚物的表征
        3.2.6 小结
    3.3 超临界CO_2中有氧预辐射高聚物的整体接枝改性
        3.3.1 苯乙烯与等规聚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的接枝共聚
        3.3.2 其它乙烯基单体与高聚物的接枝共聚
        3.3.3 接枝共聚物的表征
        3.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8)新型固相萃取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分离富集痕量组分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痕量元素的固相萃取
        1.1.1 引言
        1.1.2 SPE基本原理
        1.1.3 SPE装置
        1.1.4 固相萃取的类型
        1.1.5 SPE方法的建立
        1.1.6 SPE的应用
        1.1.7 展望
    1.2 鳌合纤维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在富集分离中的应用
        1.2.1 鳌合纤维概述
        1.2.2 鳌合纤维的结构与特点
        1.2.3 鳌合纤维的制备
        1.2.4 鳌合纤维的种类及其在富集分离中的应用
    1.3 纳米材料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在富集分离中的应用
        1.3.1 纳米材料概况
        1.3.2 纳米材料的分类和基本特性
        1.3.3 纳米氧化物作为吸附剂在富集分离中的应用
        1.3.4 纳米 TiO_2的结构及常用制备方法
    1.4 分子印迹技术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
        1.4.1 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1.4.2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1.4.3 分子印迹技术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
        1.4.4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聚丙烯苯甲酰基脒腙-酰基苯甲酰肼鳌合纤维的合成及其富集分离贵金属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装置
        2.2.2 试剂和标准
        2.2.3 鳌合纤维的合成
        2.2.4 分析程序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合成反应溶剂、温度的选择
        2.3.2 合成反应反应物比例和反应时间的选择
        2.3.3 腈纶纤维反应前后的红外光谱图比较
        2.3.4 酸度对富集回收率的影响
        2.3.5 富集流速对回收率的影响
        2.3.6 洗脱条件的选择
        2.3.7 鳌合纤维的再生性
        2.3.8 共存离子的影响
        2.3.9 饱和吸附容量的测定
        2.3.10 分析方法的误差统计
        2.3.11 实际样品分析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鳌合纤维富集分离、电感祸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痕量金属离子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装置
        3.2.2 试剂和标准
        3.2.3 分析程序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酸度对富集回收率的影响
        2.3.2 富集流速对回收率的影响
        2.3.3 洗脱酸度和体积对回收率的影响
        2.3.4 共存离子的影响
        2.3.5 饱和吸附容量
        2.3.6 鳌合纤维的稳定性和再生性
        2.3.7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2.3.8 实际样品分析
        2.3.9 鳌合纤维的吸附机理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双硫腙修饰的纳米 TiO_2富集分离溶液中痕量铬和铅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装置
        4.2.2 试剂和标准
        4.2.3 样品准备
        4.2.4 修饰过程
        4.2.5 分析程序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双硫腙在表面活性剂活化下的纳米 TiO_2表面的吸附
        4.3.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4.3.3 X射线衍射图
        4.3.4 酸度对富集回收率的影响
        4.3.5 洗脱条件对回收率的影响
        4.3.6 富集流速对回收率的影响
        4.3.7 样品体积的影响
        4.3.8 吸附容量
        4.3.9 干扰离子的影响
        4.3.10 分析精密度和检出限
        4.3.11 分析应用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硫脲修饰的纳米 TiO_2富集分离溶液中痕量汞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仪器装置
        5.2.2 试剂和标准
        5.2.3 纳米 TiO_2的制备
        5.2.4 修饰过程
        5.2.5 分析程序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酸度对富集回收率的影响
        5.3.2 洗脱条件对回收率的影响
        5.3.3 吸附剂用量对回收率的影响
        5.3.4 吸附时间对回收率的影响
        5.3.5 富集流速对回收率的影响
        5.3.6 样品体积的影响
        5.3.7 吸附容量
        5.3.8 干扰离子的影响
        5.3.9 分析精密度和检出限
        5.3.10 分析应用
    5.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伊诺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特性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仪器与试剂
        6.2.2 聚合物的合成
        6.2.3 结合实验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稳定性
        6.3.2 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的相互作用
        6.3.3 印迹聚合物的底物结合能力
        6.3.4 伊诺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底物选择性
    6.4 结论
    参考文献
本论文立题思想
附录
    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四、Grafting C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and Acrylic Acid onto Pre-irradiated Polypropylene Fabric(论文参考文献)

  • [1]丙纶均相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其在电渗析中的应用[D]. 刘玉萍. 苏州大学, 2020(02)
  • [2]紫外光照射引发阳离子单体接枝丙纶无纺布及其吸附行为研究[D]. 宋欢. 苏州大学, 2013(S2)
  • [3]加拿大一枝黄花制备吸着性材料的研究与应用[D]. 曾钰. 东华大学, 2012(01)
  • [4]卤胺在织物抗菌改性中的应用进展[J]. 王留阳,王芳颖. 上海纺织科技, 2011(11)
  • [5]涤纶离子交换织物的制备及其吸附理论与性能的研究[D]. 翟海群. 青岛大学, 2011(06)
  • [6]PP/EVOH共混改善聚丙烯亲水性的研究[D]. 张旭. 大连工业大学, 2011(06)
  • [7]超临界CO2中γ射线活化高聚物的整体接枝改性[D]. 王彦娟. 大连理工大学, 2006(02)
  • [8]新型固相萃取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分离富集痕量组分的应用研究[D]. 连宁. 兰州大学, 2006(09)

标签:;  ;  ;  ;  ;  

苯乙烯和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在预辐照聚丙烯织物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