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霉素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孟娟,肖浩,张虹婷,贾巧茹,王良录[1](2020)在《药物过敏史儿童疫苗接种管理策略》文中指出儿童疫苗过敏临床上虽并不多见,但疫苗过敏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可危及生命,应引起重视。导致疫苗过敏的成分除了疫苗中的特异性病毒或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抗原外,还包括所含的其他药物或者试剂成分,例如明胶、抗生素、防腐剂及乳胶等。本文就疫苗含有的可能诱发过敏反应的药物和试剂成分,以及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儿童疫苗接种管理策略进行综述。
刘静静,王亦磊,王彤,康艳生,张伟,徐小亚,常人元,王晓琴[2](2020)在《克拉霉素片致迟发型过敏反应1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1例克拉霉素致迟发型过敏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患者服用的药物进行关联性评价,并对其进行文献分析。结果患者敏感体质,迟发型过敏反应为克拉霉素所致。经过积极抗过敏治疗,患者痊愈。结论克拉霉素为低敏性药物,亦可致迟发型过敏反应,但一般症状较轻微,敏感体质慎用。
李丹丹,王建莉[3](2020)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迟发型变态反应文献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迟发型变态反应病例,探讨其临床特点及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PubMed、Medline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迟发型变态反应个案和病例系列报道,并对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临床处理及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13篇有效文献,共计37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迟发型变态反应。51.35%该类不良反应发生在50岁以下患者;72.97%病例临床表现以单纯皮肤反应为主;51.35%病例不良反应发生在使用该药物4~21 d;除2例患者快速缓解症状外,35.13%患者转归时间4~14 d,不良反应类型为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个案报道较少,易发人群和发生时间尚不确定,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监测,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陈添,黄晓英,胡凌,钟百川[4](2020)在《抗生素联合使用致迟发型不良反应9例》文中认为目的分析临床因抗生素联合使用致迟发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抗生素联合使用后出现迟发型不良反应患者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经停药及积极支持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临床应重视抗生素联合使用可能出现的迟发型不良反应,注意观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刘翠玲,马海燕[5](2020)在《2014~2019年我院头孢曲松迟发型过敏反应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我院近5年头孢曲松迟发型过敏反应进行临床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头孢曲松钠药物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报告206例,重点研究168例头孢曲松迟发型过敏反应。结果 168例头孢曲松钠药品不良反应统计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出现94例,发生率55.9%;消化系统损害2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局部损害不良反应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呼吸系统良反应发生10例,发生率为5.9%;循环系统不良反应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精神与行为障碍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结论头孢曲松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较隐蔽,不易及时发现,医生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头孢曲松迟发型过敏反应的发生,保证公众的用药安全。
钟雪,刘田,冯婉玉[6](2019)在《他唑巴坦致过敏反应案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酶抑制剂他唑巴坦是否可以单独引发患者过敏反应。方法:结合1例罕见的他唑巴坦引起过敏性休克反应的临床案例,检索2017年11月之前国内外研究酶抑制剂他唑巴坦引起过敏反应的文献,并分别从研究类型、可疑药物、皮试结果、过敏反应表现、转归等5个方面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相关文献22篇,包括英文个案报道2篇[5-6],中文回顾性研究4篇[7-10],病例系列报道2篇[11-12],个案报道14篇[13-22]。过敏反应表现类型为过敏性紫癜、皮疹、剥脱性皮炎、腹泻、变应性血管炎、血小板减少、抽搐、呼吸系统损害、中枢或外周系统损害等,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除1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在停药对症治疗后都趋于缓解。皮试均采用青霉素或抗生素原液皮试,皮试结果均为阴性。皮试阴性与过敏反应发生无绝对相关性。结论:青霉素类抗生素用药前应给予过敏试验且选择抗生素原药皮试,并警惕皮试结果不能预估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他唑巴坦的超敏反应。
杨林东[7](2019)在《南京妊娠晚期B群链球菌定植、围产结局分析》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南京妊娠晚期B群链球菌定植情况、抗生素敏感性及耐药性研究第一节南京妊娠晚期B群链球菌定植情况目的:研究南京的孕妇妊娠晚期B群链球菌定植率,为展开普遍筛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对2016年4月-2017年7月在南京军区总院和江苏省妇幼保健院门诊建卡,定期产检孕妇,根据美国CDC指南推荐在3537周,在孕妇知情同意下采集阴道和直肠标本,通过B群链球菌培养分析系统筛查,分为GBS阳性组和GBS阴性组。结果:共7183例孕妇入组,GBS阳性组和GBS阴性组在年龄、籍贯、居住地、孕产史、BMI比较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GBS阳性组孕妇大学以上学历95.26%,GBS阴性组为86.1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组糖尿病比例高于GBS阴性组(18.58%vs14.08%),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GBS的总定植率为3.52%,单纯采集阴道标本的孕妇中,GBS检出阳性率为2.39%。2.04%仅检测出阴道标本阳性,1.28%仅检测出直肠标本阳性,阴道-直肠标本均阳性为0.32%,通过对直肠标本的采集,GBS阳性检出率增加了54.25%。GBS每月的定植率有明显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S定植率最高月份为10月6.53%,其次分别为2月5.25%,和3月5.97%,而最低为5月2.08%。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孕妇比中学学历的孕妇更易感染GBS(OR=0.260)。结论:南京妊娠晚期B群链球菌定植率较低3.52%,通过补充直肠的检测能提高54.25%检出率。第二节B群链球菌对抗生素敏感性及耐药性研究目的:通过对筛查出的B群链球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探讨其对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性研究,为临床在预防和治疗B群链球菌感染中提供参考。方法:共筛查出253例孕妇B群链球菌,采用纸片扩散法,通过抗菌药物纸片对9种抗生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四环素进行检测,所有试验结果采用2012年CLSI标准,抗生素敏感性进行分类:敏感,中介,耐药。结果:253例GBS阳性标本对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为100%,对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8.02%和93.28%。克林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7.83%,52.96%,30.43%和88.54%。结论:1、青霉素和氨苄西林是预防GBS疾病的首选;2、B群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第二部分GBS感染及IAP的应用对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第一节GBS感染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目的:探讨GBS感染阳性孕妇与阴性孕妇的围产结局差异。方法:纳入2016年4月-2017年7月在南京军区总院和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建卡定期产检的7183例孕妇,于孕35-37周采用标准方法采集阴道及直肠拭子进行GBS培养,按培养结果分为GBS阳性组和GBS阴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胎膜早破、产时发热、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后发热、切口感染等围产结局。结果:GBS阳性孕妇的胎膜早破、产时发热、产后出血、产后发热、切口感染发生率较GBS阴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GBS感染明显增加了孕妇分娩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第二节孕妇GBS感染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目的:分析GBS定植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发生感染的情况。方法:将纳入研究的7183例孕妇分为GBS阳性组及GBS阴性组,对其所分娩的新生儿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及出生后三个月内的情况。结果:GBS阳性组EOD为3.56%明显高于GBS阴性组中EOD发生率0.68%(P<0.05),两组间的LOD发生率、出生时Apgar评分、NICU转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的GBS感染会增加新生儿的EOD发生率.第三节IAP的应用对GBS阳性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目的:探讨IAP的应用能否改善GBS感染孕妇的母婴围产结局。方法:对GBS阳性组孕妇在临产后或胎膜早破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比较充分IAP组与未充分IAP组的围产结局。结果:充分使用IAP后新生儿发生EOD、LOD、转入NICU、母亲产后发热、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充分使用IAP组(P<0.05)。结论:对GBS定植阳性的孕妇产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明显降低母婴感染的发生率。
董晓泽[8](2019)在《日本黄姑鱼皮活性肽的制备及其免疫作用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海洋生物活性肽以其安全无毒优良特点在食品保健品领域崭露头角,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在其食品生产及精制过程中产生的鱼皮、鱼鳞等副产品具有高附加利用价值;本课题以日本黄姑鱼皮为原料,优化日本黄姑鱼皮活性肽的酶解制备工艺,研究其体内外免疫活性,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其应用提供基础。本课题采用蛋白酶水解法,以酶解产物对RAW 264.7细胞相对增殖率的影响为指标,通过筛选蛋白酶实验、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实验优化日本黄姑鱼皮活性肽的酶解制备工艺,并对酶解产物进行超滤分离,采用MTT细胞增殖实验筛选活性最高的分子量区间肽命名为日本黄姑鱼皮活性肽(Nibea japonica skin active peptides,NJSAP);通过MTT细胞增殖实验、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中性红吞噬实验、一氧化氮(NO)分泌量的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分泌量的测定来考察NJSAP在体外作用于RAW 264.7细胞的免疫活性;通过腹腔注射建立环磷酰胺诱导小鼠免疫抑制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灌胃100、200、400 mg/kg的NJSAP连续25天,通过记录小鼠体重变化、计算脏器指数变化、ConA诱导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迟发型变态反应实验、测定半数溶血值(HC 50)、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测定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以及HE染色小鼠脾脏来考察NJSAP在体内免疫活性。结果显示:酶解日本黄姑鱼皮最适蛋白酶为中性蛋白酶,最佳酶解条件是pH为7,温度45.5℃,时间5.5 h,加酶量1500 U/g,液料比10:1(mL/g),在此酶解工艺下所得酶解产物作用于RAW 264.7的相对增殖率为57.47%,并且经超滤分离得到<3kDa的组分活性最高;12.5500μg/mL浓度范围内的NJSAP能使RAW 264.7细胞的相对增殖率增高,NJSAP还能使RAW 264.7细胞伸出伪足出现分化,并且促进RAW264.7细胞吞噬能力以及分泌NO、TNF-α、IL-6、IL-12的能力;不同剂量的NJSAP能使免疫低下的小鼠体重、脏器指数明显上升;小鼠足跖厚度差值及脾淋巴细胞显着增强,说明NJSAP可促进小鼠细胞免疫;半数溶血值显着性增加,说明NJSAP可促进小鼠体液免疫;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明显增加,说明NJSAP能促进小鼠的特异性免疫;血清中TNF-α、IgG、IgA、IgM含量、T-AOC、含量及SOD、CAT活力明显增加,血清中MDA含量降低,HE染色显示小鼠脾脏有所恢复。综上所述,NJSAP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并能提高小鼠的免疫力,这为进一步研究NJSAP提供了理论基础。
张雪[9](2019)在《《围术期过敏反应》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随着现代科技发展与技术革新的加快,国际之间科学技术交流日益密切,科技英语作为信息交流的载体,已经成为常见的翻译业务。科技文本以其高度严谨性、专业性和和准确性为特点,表达用词规范,复杂句居多,因此,在翻译时要求译者准确表达。本报告探讨的是《围术期过敏反应》英译汉翻译。此文本主要讨论的内容是关于围手术期过敏反应的诊断、预防及药物管理等方面。围术期过敏反应是一种在手术麻醉期间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出现却是非常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系统性超敏反应。报告主要讨论在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适当的翻译技巧,如何实现准确翻译,使原文与译文风格统一。在报告中,译者首先实现目标文本类型准确定位,并根据其文本类型的特点,选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实现原文的准确翻译。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还通过词典查询、网上平行文本阅读、与专业人士进行及时沟通等途径实现准确翻译。通过翻译实践报告,笔者充分认识到:第一,在翻译中不仅需要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对目标文本有较强的认识,还要重视翻译过程中各个环节。第二,在翻译过程与理论实践充分结合的基础上,译者也要充分考虑翻译策略、文本背景信息与目标读者等方面,实现对翻译文本的综合把握。最后,笔者期待该报告在科技英语的翻译方面可以为其他翻译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
刘海平,石壬伟,陆再华[10](2018)在《1例疑似卡氏肺孢子虫病免疫受损宿主的用药监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疑似卡氏肺孢子虫病免疫受损宿主的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在治疗中发挥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在治疗过程中,与临床医师共同制订治疗方案,监护患者用药过程。结果在临床药师参与下,提高了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真正做到个体化给药。结论临床药师应从药物的选择、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发挥自身优势,协同临床优化给药方案。
二、青霉素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霉素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药物过敏史儿童疫苗接种管理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药物过敏概述 |
1.1药物过敏概念 |
1.2药物过敏分类 |
1.3药物过敏临床表现 |
2疫苗中含有的可能诱发过敏反应的药物或试剂成分 |
2.1明胶过敏所致疫苗过敏 |
2.2硫柳汞过敏所致疫苗过敏 |
2.3抗生素过敏所致疫苗过敏 |
2.5苯氧乙醇过敏所致疫苗过敏 |
2.6乳胶过敏所致疫苗过敏 |
3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儿童疫苗接种建议 |
(2)克拉霉素片致迟发型过敏反应1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资料 |
2 国内外文献分析 |
3 讨论 |
(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迟发型变态反应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文献排除标准 |
1.3 药品不良反应分类及关联性评价标准 |
2 结果 |
2.1 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
2.2 基础疾病、既往过敏史及给药方式 |
2.3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
2.4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处理和转归 |
2.5 不良反应分类及关联性评价结果 |
3 讨论 |
3.1 迟发型变态反应发生的高危因素 |
3.2 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时间、处理及转归 |
3.3 迟发型变态反应的预防措施 |
(4)抗生素联合使用致迟发型不良反应9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
1.1一般资料 |
1.2迟发型不良反应表现及转归 |
2典型病例 |
3分析与讨论 |
(5)2014~2019年我院头孢曲松迟发型过敏反应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方法 |
1.3 诊断 |
1.3.1鉴别诊断 |
1.4 统计方法 |
1.5 结果 |
3 讨论 |
(6)他唑巴坦致过敏反应案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病历资料 |
2文献检索资料 |
结果 |
讨论 |
1皮试结果与过敏发应发生相关性分析 |
2过敏反应的原因分析 |
(7)南京妊娠晚期B群链球菌定植、围产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简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南京妊娠晚期B群链球菌定植情况、抗生素敏感性及耐药性研究 |
第一节 南京妊娠晚期B群链球菌定植情况 |
1.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2.1 基本特征收集 |
1.2.2 标本采集 |
1.2.3 标本培养与检测 |
1.3 统计学处理 |
2.结果 |
2.1 孕妇的基本情况 |
2.2 GBS定植情况 |
2.3 GBS季节性分布情况 |
2.4 GBS定植的高危因素分析 |
3.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B群链球菌对抗生素敏感性及耐药性研究 |
1.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2.1 标本采集 |
1.2.2 抗生素敏感性检测 |
2.结果 |
3.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GBS感染及IAP的应用对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 |
第一节 GBS感染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
1.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孕妇GBS感染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
1.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IAP的应用对GBS阳性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 |
1.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结果 |
3.讨论 |
参考文献 |
总结 |
文献综述 围生期新生儿不同血清型B族链球菌 感染及其预防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就 |
致谢 |
(8)日本黄姑鱼皮活性肽的制备及其免疫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海洋生物活性肽 |
1.1.1 海洋生物活性肽的分类 |
1.1.2 海洋生物活性肽的作用 |
1.1.3 海洋生物活性肽的制备方法 |
1.2 免疫系统与免疫疾病 |
1.2.1 免疫系统 |
1.2.2 免疫疾病 |
1.3 日本黄姑鱼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日本黄姑鱼皮活性肽的酶解制备工艺研究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仪器与设备 |
2.2 方法 |
2.2.1 RAW264.7 细胞培养 |
2.2.2 日本黄姑鱼皮活性肽的制备流程 |
2.2.3 日本黄姑鱼皮活性肽酶解工艺的优化 |
2.2.4 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五种蛋白酶酶解结果 |
2.3.2 中性蛋白酶酶解单因素实验结果 |
2.3.3 中性蛋白酶酶解响应面实验结果 |
2.3.4 超滤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日本黄姑鱼皮活性肽对巨噬细胞RAW264.7 的免疫调节作用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仪器与设备 |
3.2 方法 |
3.2.1 日本黄姑鱼皮活性肽的制备 |
3.2.2 细胞培养 |
3.2.3 RAW264.7 细胞增殖实验 |
3.2.4 细胞形态变化实验 |
3.2.5 中性红吞噬实验 |
3.2.6 NJSAP对 RAW264.7 细胞NO分泌量的影响 |
3.2.7 NJSAP对 RAW264.7 细胞TNF- α、IL-6、IL-12 分泌量的影响 |
3.2.8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RAW264.7 细胞增殖实验结果 |
3.3.2 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
3.3.3 中性红吞噬实验结果 |
3.3.4 NJSAP对 RAW264.7 细胞NO分泌量的影响 |
3.3.5 NJSAP对 RAW264.7 细胞TNF- α、IL-6、IL-12 分泌量的影响 |
3.4 讨论 |
第四章 日本黄姑鱼皮活性肽对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仪器与设备 |
4.1.3 实验动物 |
4.2 方法 |
4.2.1 NJSAP的制备 |
4.2.2 细胞培养 |
4.2.3 实验小鼠的分组、造模及给药 |
4.2.4 小鼠体重的变化 |
4.2.5 脏器指数的变化 |
4.2.6 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
4.2.7 迟发型变态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 |
4.2.8 半数溶血值(HC50)的测定 |
4.2.9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 |
4.2.10 血清中TNF- α含量的测定 |
4.2.11 血清中IgG、IgA、IgM含量的测定 |
4.2.12 血清中T-AOC、MDA含量及SOD、CAT活力的测定 |
4.2.13 脾脏HE染色 |
4.2.14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小鼠体重的变化 |
4.3.2 脏器指数的变化 |
4.3.3 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结果 |
4.3.4 迟发型变态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结果 |
4.3.5 半数溶血值(HC50)的测定结果 |
4.3.6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结果 |
4.3.7 血清中TNF- α含量的测定结果 |
4.3.8 血清中IgG、IgA、IgM含量的测定结果 |
4.3.9 血清中T-AOC、MDA含量及SOD、CAT活力的测定结果 |
4.3.10 脾脏HE染色结果 |
4.4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9)《围术期过敏反应》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翻译项目简介 |
2.1 项目背景 |
2.2 项目特点 |
2.3 理论准备 |
第3章 翻译过程 |
3.1 译前准备 |
3.2 译后审校 |
3.3 译后小结 |
第4章 案例分析 |
4.1 词的翻译 |
4.1.1 词类转换 |
4.1.2 反面着笔 |
4.2 被动句的翻译 |
4.2.1 译为主动句 |
4.2.2 译为被动句 |
4.3 长难句的翻译 |
4.3.1 增补译法 |
4.3.2 顺译法 |
4.3.3 倒译法 |
第5章 实践总结 |
5.1 翻译启示 |
5.2 翻译过程中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原文 |
附录2 译文 |
附录3 术语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1例疑似卡氏肺孢子虫病免疫受损宿主的用药监护(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2 治疗经过 |
3 用药分析与药学监护 |
3.1 抗感染治疗 |
3.2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
3.3 免疫治疗 |
3.4 氨溴索的应用 |
4 讨论 |
四、青霉素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 [1]药物过敏史儿童疫苗接种管理策略[J]. 孟娟,肖浩,张虹婷,贾巧茹,王良录.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20(06)
- [2]克拉霉素片致迟发型过敏反应1例分析[J]. 刘静静,王亦磊,王彤,康艳生,张伟,徐小亚,常人元,王晓琴. 中国药物警戒, 2020(12)
- [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迟发型变态反应文献分析[J]. 李丹丹,王建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33)
- [4]抗生素联合使用致迟发型不良反应9例[J]. 陈添,黄晓英,胡凌,钟百川.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07)
- [5]2014~2019年我院头孢曲松迟发型过敏反应的临床研究[J]. 刘翠玲,马海燕. 药学研究, 2020(01)
- [6]他唑巴坦致过敏反应案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 钟雪,刘田,冯婉玉. 中国新药杂志, 2019(14)
- [7]南京妊娠晚期B群链球菌定植、围产结局分析[D]. 杨林东.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4)
- [8]日本黄姑鱼皮活性肽的制备及其免疫作用研究[D]. 董晓泽. 浙江海洋大学, 2019(02)
- [9]《围术期过敏反应》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D]. 张雪. 沈阳理工大学, 2019(03)
- [10]1例疑似卡氏肺孢子虫病免疫受损宿主的用药监护[J]. 刘海平,石壬伟,陆再华. 海峡药学,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