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苏瑞珍[1](2020)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机理及政策效果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一项应对疾病风险冲击的制度安排,医疗保障制度从两个方面发挥减贫效应,一是提供财务保护,避免或减少因医疗费用支出而陷入贫困,二是促进医疗服务利用,避免或减少因健康人力资本损害而陷入贫困,因此,发挥减贫效应是医疗保障制度的内在功能。2003年以来,我国已经建立起了政府主导型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模式,农村地区已被普惠性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和特惠性医疗救助制度所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的三重保障制度安排,在减轻农村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改善健康、增进福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减贫效应。进一步增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效应,不仅是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托底保障之一,同时也是2020年后巩固脱贫成果和实现减贫战略转向、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所必须依赖的重要制度路径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减贫的路径和方式面临可持续困境。一是资源约束下通过提高制度保障水平增强普惠性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减贫效应的实现路径面临边际效应递减困境。二是特惠性医疗救助制度发挥了一定程度的济贫效应,但是也面临补偿水平提升困境。三是对贫困人口的倾斜政策有利于改善医疗保障制度的亲贫性,但是也产生了“悬崖效应”,引致新的社会不公平和社会矛盾。基于此,首先,本文在分析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机理的基础上,界定了我国农村不同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在减贫中的功能定位,并阐述了发挥减贫效应的传导机制。其次,基于功能定位及传导机制,分别对减贫目标下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减贫效应进行了评估分析。再次,在分析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减贫效应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国际经验借鉴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减贫效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包括:第一章阐述了研究背景、意义,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目标、思路、方法及内容,指出了研究重点、难点以及可能的创新和不足,认为深入研究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效应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第二章是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减贫效应的理论分析。首先,从历史视野下的贫困研究和新时代我国减贫战略的转向两个方面,分析了增强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效应的背景。其次,阐述了医疗保障减贫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国家干预的再分配理论、可行能力理论、健康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公平正义理论,并指出这些理论的启示意义。再次,从内在机理、亲贫性及基本依据、逻辑动因、制度条件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减贫效应的一般机理。最后,从功能定位和传导机制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机理。一是界定了不同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在减贫中的功能定位,认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应在改善亲贫性中增强减贫效应,医疗救助在减贫中应发挥“平整竞技场”保障效应和托底保障效应。二是分析了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的“济贫”和“防贫”机制。第三章是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减贫实现路径及政策效果分析。一是在阐释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变迁基础上,分析了其在农村减贫中的重要贡献。二是深入阐述了社会医疗保险发挥减贫效应的再分配实现路径,提出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要在改善亲贫性中增强减贫效应的观点,并运用实证方法评估了制度变迁下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亲贫性改善,结果表明制度变迁中亲贫性趋恶化,筹资和偿付环节都加剧了逆向再分配,不利于推进公平减贫,而农村医疗救助并未发挥有效的“平整竞技场”效应。三是利用CFPS(2016)数据测算了减贫目标下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障缺口,结果表明制度变迁中的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并未有效降低低收入群体的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但是降低了非低收入群体的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而且社会医疗保险补偿后,农村低收入家户的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依然高达30%到50%,比非低收入家户高10到20个百分点。第四章是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减贫实现路径及政策效果分析。一是分析了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减贫效应不断增强的实现路径。二是基于减贫目标实证评估了我国农村医疗救助的减贫效果。结果显示,减贫目标下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对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的覆盖缺口率分别高达58.02%和47.66%,而总体保障水平远未到实现减贫目标的保障需求,即减贫目标下应该有80.46%的医疗救助农村家户获得的医疗救助补偿资金占家户自付医疗费用支出的比重应在60%以上,而实际上只有19.75%的医疗救助农村家户在这一比重范围内。三是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村家户医疗救助需求的因素,指出实际救助对象识别中可能存在问题。四是测算了减贫目标下农村医疗救助的资金需求规模。测算结果显示,以2016年为例,减贫目标下全国低保户需要医疗救助资金805亿元、低保边缘户需要446亿元、因病致贫户需要1000亿元,如果把医疗救助支出占政府医疗保障财政支出比由当前的5%提高到10%,则可以实现对低保户的充分保障。第五章从医疗资源非均衡配置导致的医保利用困境、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逆向收入再分配困境、农村医疗救助的补偿不足及结构性困境、农村补充医疗保障制度的充足性发展困境以及不同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困境五个方面分析了增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效应的现实困境。第六章基于医疗保障制度模式,深入分析了典型国家医疗保障发挥减贫效应的制度特征,并总结出经验教训和方法启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医疗保障制度的筹资累进性、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倾斜力度、提高初级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以及改善医疗保障制度治理水平。第七章从明确减贫功能定位,增强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的协同效应;统筹医疗卫生与医疗保障改革发展,助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效应;改善社会医疗保险的亲贫性,增强正向收入再分配效应;加大救助资金投入并优化结构,增强医疗救助的托底保障功能;发展补充性医疗保障制度,壮大农村医疗保障减贫力量五个方面提出具体政策建议,以增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效应。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基于我国现行医疗保障制度安排,创新性地梳理和探索了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机理,分析了医疗保障制度“济贫”和“防贫”的功能差异及其不同传导机制,并尝试拓宽医疗保障减贫效应的研究视域。论文通过对当前基于灾难性医疗支出设计的农村医保制度所做的评估,发现现行农村医疗保障的减贫效应对低收入群体是不敏感的,可能存在对低收入群体的挤出现象,即减贫有限、亲贫不足。因此,引入医疗保障的“亲贫”概念,建议把改善亲贫性作为医疗保障制度优化的方向,以实现惠及更广泛群体的防贫减贫目标。第二,提出社会医疗保险要在改善亲贫性中增强减贫效应。本研究认为,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存在逆向收入再分配效应,因此仅具有“涓滴”减贫效应。应把改善亲贫性作为增强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减贫效应的实现路径,并据此对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减贫效应进行了评估。第三,基于减贫目标,利用微观数据对农村医疗救助的减贫效应进行了评估。本研究利用CFPS(2016)数据,对充分减贫目标下我国农村医疗救助的覆盖缺口、保障水平、资金需求规模进行了测算,并运用计量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村家户医疗救助需求的因素,特别是从政府医疗救助支出与政府医疗保障支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发展并未体现出良好亲贫性的观点。
李云鹏[2](2020)在《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把农民问题当作中国的根本问题,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民问题更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研究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践意义在于,一是研究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问题,能够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提供有效助力;二是农村医疗保障可以推动建设一个更加平等、公正、稳定的社会,促进社会快速发展,为农民致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还可以丰富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的理论内容,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事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满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根本诉求。本文将重点研究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的相关问题,分析亟待解决或潜在的问题。本文在了解前者研究成果之后,建立起了整体思路。首先以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的相关理论为起点,将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念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关于农村保障思想作为文章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阐述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的发展并梳理其现状,针对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筹资难、法律保障缺失、人口基数与医疗资源的不平衡的特点,结合相关理论与实际分析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为投入资金不足、地方发展不平衡导致法律保障实行缓慢和过度倾斜城市医疗资源。最后文章从三个层面针对改善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提出相应对策,一是从国家层面中可以加快建立健全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法律制度,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并优化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服务的理念;二是从社会层面中应该要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的机制;三是个人层面则需要加强对新时代农村健康政策的宣传与引导,不断加深农民自身个人健康管理的理念等。
陆敏[3](2020)在《边疆民族地区健康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广西防城港市那良镇为例》文中认为健康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运用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广西防城港市那良镇健康扶贫工作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以了解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健康扶贫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和推进对策。研究发现,边疆民族地区在健康扶贫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报销比例提高,程序更便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妇幼健康服务得到加强,大病重病人员有保障。但也存在着帮扶干部和困难群众对政策的认识不足,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有限,健康帮扶措施精准度不够,群众满意度低,政府经费有限,医疗乱象时有发生,重治疗轻预防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是,加大医疗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注重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加大当地对于健康扶贫工作的宣传工作力度等。
王健健[4](2019)在《我国城乡居民补充医疗保险需求的异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并轨制度的全面启动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稳步推进,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以及人民自身健康意识的提高,单纯依靠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无法满足人民的医疗保障需求,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对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阶段城乡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及居民的保险意识存在较大差异,仅仅依靠新农合的全覆盖尚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的需求,农村地区补充医疗保险市场的潜力巨大。文章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两个层面探究城乡居民补充医疗保险需求的异质性。首先对城乡地区的医疗卫生状况及补充医疗保险市场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可能影响城乡居民补充医疗保险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其次选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年、2014年以及2016年的调查数据合成面板数据,选取补充医疗保险投保情况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从个人因素、风险因素、社会因素三方面入手选取人均可支配收入、医疗保健支出、基本医疗保险投保状况、自评健康水平、学历、个人的风险偏好、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商业保险支出、性别作为解释变量,采用probit回归方法开展实证研究,以探究城乡居民补充医疗保险需求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自评健康状况及商业性保险支出显着正向影响补充医疗保险需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投保状况与农村居民新农合投保状况均显着负向影响居民的补充医疗保险需求;医疗保健支出及性别对补充医疗保险的需求影响不显着。对城镇居民来说,可支配收入与职业类型及受教育程度与城镇居民的补充医疗保险需求呈显着正相关,而对农村居民来讲并不显着;年龄与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需求呈正相关关系,而年龄的平方则与之呈负相关关系,但对农村居民参保补充医疗保险不显着;农村居民吸烟程度与补充医疗保险需求显着正相关,而对城镇居民来说不显着。最后,分别从城乡经济及卫生发展实际出发,提出了促进城乡补充医疗保险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侯文博[5](2019)在《农村优先发展政策下我国农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局面以及城镇化水平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农村人口快速涌入城市,在参保、医疗投入和建设环节中出现了许多重复浪费的问题,导致管理成本上升和资金的浪费,同时也对城乡居民一体化发展造成了一定消极影响,对于城乡居民权益的公平性造成了削弱。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医疗保障制度依然仍在探索完善阶段,许多由农村医疗制度而产生的社会问题仍未得到合理的解决。医疗保障是每个农民非常关注的话题,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所以,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不足、公平性的缺失也会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和愤懑。由于我国特殊的发展模式,造成城乡社会巨大的发展差距,在医疗公共服务领域凸显为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严重脱节于经济社会发展、严重落后于农民的医疗服务需要、严重滞后于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服务水平。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的新时代下,农村优先发展,提升农民可享受到的医疗服务,确保农民医疗保障是必须要做出的制度性措施。根据2017年的卫生方面数据显示,城市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10.79人,而农村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仅有1.42人,(1)我国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不均、差距悬殊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观。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如农民参保意识淡薄和立法体系残缺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总结学术界的探讨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农村优先发展政策为背景,以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优先发展政策下的政府干预为理论基础,从农民的医疗保障权益为逻辑起点,分析二元结构下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差距巨大的理论原因和现实约束,为促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平稳进行,使政府在解决农民医疗保障问题上有据可循,本文选择了河南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县区最多的南阳市作为案例研究,收集南阳市从2003年试点至今的医保数据进行分析,并将成功经验进行推广。通过梳理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探索历程与现状,总结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以管理学和法学相融合的视角探究农村优先发展政策下农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建议,期冀为实现城乡同质化医疗卫生服务做出一些贡献。
袁丽丽[6](2019)在《普惠制健康福利保障的本土建设路径与实践问题》文中提出健康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也是社会保障项目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或护理保险等都是为促进健康而存在的保障政策。目前对健康福利发展的研究多集中于健康政策、健康经济学与社会福利等视角,健康福利该不该发展、如何发展与发展到哪一程度都没有明确的答案,不同国家的健康福利制度都在探索与改进中。从形式各异的制度模式中归纳健康福利发展经验与规律,结合浙江经验进一步探究中国健康福利发展路径有助于实现全民共享社会健康福利资源,对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发展健康福利角度入手,分析健康福利发展的现实、政策与理论背景。从个人、宏观经济、制度与社会四个层面阐述了健康福利发展意义与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归纳国内外健康福利发展经验与规律,在经验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健康福利发展面临的三大疑虑,即健康福利水平定位、健康福利供给侧定位,健康福利水与GDP之间的关系问题,并对疑虑进行检验分析。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健康中国2030”中人均预期寿命目标值与健康福利水平进行回归预测,得出当前健康福利水平及趋势不能顺利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在经济与健康福利间的关系方面创新性的采用脱钩检验的方法得出两者并不存在必然挂钩的结论,为摆脱福利恐惧提供了支持;在供给主体对健康水平的影响方面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政府健康投入与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而个人投入与之相反的结论,肯定了政府在促进健康福利过程中需承担的主要责任。文章在总结部分重申了普及基础健康福利、提高健康福利水平与明晰健康福利供给主体的重要性,并对健康福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度与理念问题进行了反思,这也是对健康福利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建议。中国应结合国情发展符合中国特色的基础普惠型健康福利,在保障人们基本健康权利的基础上寻求多层次健康福利体现的发展。健康福利体系的发展是基于满足健康需求、适应健康制度发展要求的顺势而为,也是保障国民健康权力的重要手段。
于瑞淼[7](2018)在《脱贫村中未脱贫户“因病滞贫”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遇到这样一种“因病滞贫”的现实困境:农村贫困人口“小病拖成大病”而因贫致病,高的医疗需求和低的经济承受能力又因病致贫,两者相互交织导致陷入贫病交加的恶性循环,使得绝大多数农村贫困人口常年受到疾病的纠缠而只能长期滞留在贫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可见,当前精准扶贫要顺利度过啃硬骨头的冲刺期、顺利在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积极面对如何破解“因病滞贫”的现实困境。本研究运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以脱贫村中未脱贫户为研究对象,对湖南省某国家级贫困县进行了为期15天的实地调查,深入分析了目前脱贫村中未脱贫户“因病滞贫”的需求现状及其困境背后的成因,最后为未脱贫户何以走出“因病滞贫”困境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从现状来看,一是从因病滞贫户患病种类多,其中慢性病比重高、患突发性重大疾病几率大,非劳动力的长期患病比例高;二是就诊率普遍低,其中选择自我治疗的占比高,就近选择治疗医院;此外,看病的附加成本(交通、食宿)等也很高。他们对帮扶工作的诉求主要有:一是维护权益需求;二是生活照料需求;三是精神慰藉需求。未脱贫户“因病滞贫”问题的主要成因包括个体性特征和国家扶贫政策两个方面的多重因素。一是个体性特征:个人禀赋性能力弱、受教育程度低、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及“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国家扶贫政策:政策制度统筹不全面、社会保障政策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及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通过两个方面诸多因素的交互影响,“因病滞贫”户长期处于贫困的境地而无法脱贫。未脱贫户要想走出“因病滞贫”困境,需要多方协同努力。一是完善精准识别“因病滞贫”对象机制;二是统筹推进健康扶贫和教育工程;三是加大政府支持和改革力度;四是尽快制定社会帮扶措施。
冷繁荣[8](2017)在《城乡医保合一条件下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以南昌市新建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作为社会保险体系中的重要保障制度之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它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广大民众的基本医疗需求,通过互助共济的制度安排,减少社会医疗的成本,来改善全民健康状况,保障最广大民众的基本的生命健康权。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城乡医保也逐渐实现合一,笔者就城乡医保合一条件下,对城乡医保合一进行了走访调查,新建区城乡医保合一过程中还存在着这些问题:一是筹资机制、出资水平还不够稳定;二是经办机构服务能力不足;三是对医疗机构监管不到位;四是村民参保意识较差;五是报销过程复杂;六是仍然存在重复交叉参加保险的现象,资源浪费比较严重;七是药品价格虚高的这一非正常现象仍然存在。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对策和建议:一是进一步建立更加稳定的筹资机制,建立医疗保障财政增长投入长效机制;二是切实提高经办机构的服务水平;三是完善监管制度,强化对定点医疗服务的监管;四是进一步创新医疗保障制度和管理体制。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对城乡医保制度的完善尽一份力。
陈成文[9](2017)在《从“因病滞贫”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文中研究表明当前精准扶贫要顺利度过啃硬骨头的冲刺期,就必须走出"因病滞贫"的现实困境。而推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是走出"因病滞贫"困境的关键环节。这是因为,"因病滞贫"本质上是一种"支出性贫困"状态,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支出性贫困"的有效化解机制。从功能上来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可以增加疾病型农村贫困人口的政策转移性收入,可以转移疾病型农村贫困人口的疾病支出性风险,可以拓展疾病型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禀赋性能力。要走出"因病滞贫"的现实困境,就必须推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一要着力增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契合度;二要努力践行大病治疗付费与结算机制;三要积极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四要尽快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应祺[10](2016)在《上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构建的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上海市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基础保障体系也越发完善。2011年7月,上海市取消了医疗综合保险,将外来从业人员和城郊用人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纳入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进一步完善优化了上海市整体医疗保险结构体系。上海市目前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主,但在一些涉农区县实行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另外,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作为整体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些现行的医疗保险体系对维护城乡贫困人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的上海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仍然是多元分割运行的体制,存在以户籍标准、就业标准分割运行等情况,部分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还未被纳入整体覆盖范围,呈现出城乡二元结构和人群分立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海市社会经济的统筹整体发展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因此,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构建是上海市城市整体发展的当务之急,必须尽快设计合理的统筹路径、方式和政策,不断缩小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待遇差距,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目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已经着力开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任务,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上海是我国经济中心,也是农村规模最小的省级行政区。上海具备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优越条件和能力,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上海处于全国前列,这就要求上海尽快改变城乡分割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而促进上海城市社会经济的统筹发展。
二、谈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机理及政策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研究现状评价 |
1.3 研究目标、思路、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与思路 |
1.3.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4 研究重点与难点 |
1.4.1 研究重点 |
1.4.2 研究难点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5.1 研究创新 |
1.5.2 研究不足 |
2.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减贫效应的理论分析 |
2.1 医疗保障减贫效应研究的背景 |
2.1.1 历史视野下的贫困问题研究 |
2.1.2 新时代我国减贫战略的转向 |
2.2 医疗保障减贫效应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国家干预的再分配理论 |
2.2.2 可行能力理论 |
2.2.3 健康人力资本理论 |
2.2.4 社会公平正义理论 |
2.3 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效应的一般机理分析 |
2.3.1 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减贫效应的内在机理 |
2.3.2 医疗保障制度的亲贫性含义及基本依据 |
2.3.3 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减贫效应的逻辑动因 |
2.3.4 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减贫效应的制度条件 |
2.4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机理分析 |
2.4.1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效应的功能定位 |
2.4.2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效应的传导机制 |
3.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减贫实现路径及政策效果分析 |
3.1 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变迁 |
3.1.1 “旧农合”的历史演进与制度特征 |
3.1.2 “新农合”的历史演进与制度特征 |
3.2 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减贫贡献 |
3.2.1 构建起了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贫的制度框架 |
3.2.2 整体上减轻了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支出负担 |
3.2.3 纵向上改善了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服务利用 |
3.3 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亲贫性及对减贫的影响 |
3.3.1 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减贫的再分配实现路径 |
3.3.2 实证评估的分析模型、方法与数据说明 |
3.3.3 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亲贫性评估与分析 |
3.4 减贫目标下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障缺口评估 |
3.4.1 评估社会医疗保险保障缺口的必要性分析 |
3.4.2 评估社会医疗保险保障缺口的基本方法 |
3.4.3 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障缺口分析 |
4.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减贫实现路径及政策效果分析 |
4.1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减贫效应不断增强的实现路径 |
4.2 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减贫效果的实证评估分析 |
4.2.1 评估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减贫效应的方法 |
4.2.2 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减贫效果的评价 |
4.3 农村医疗救助需求的影响因素及适度资金规模 |
4.3.1 农村家户医疗救助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2 减贫目标下农村医疗救助的适度规模与资金缺口 |
5.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减贫效应面临的现实困境 |
5.1 医疗资源非均衡配置导致的医保利用困境 |
5.2 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逆向收入再分配困境 |
5.3 农村医疗救助的补偿不足及结构性困境 |
5.3.1 农村医疗救助的补偿困境 |
5.3.2 农村医疗救助的结构困境 |
5.4 农村补充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充足性困境 |
5.5 不同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性困境 |
6.典型国家医疗保障减贫的制度分析及经验启示 |
6.1 美国医疗保障减贫的制度安排与效果评价 |
6.1.1 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情况 |
6.1.2 美国弱势群体的公共保险计划 |
6.1.3 美国医疗保障减贫的效果评价 |
6.2 印度医疗保障减贫的制度安排与现实困境 |
6.2.1 印度医疗卫生的基本情况 |
6.2.2 印度的医疗健康保险体系 |
6.2.3 印度医疗保障减贫的困境 |
6.3 欧洲部分国家医疗保障减贫的制度安排与评价 |
6.3.1 德国医疗保障减贫的制度安排 |
6.3.2 法国医疗保障减贫的制度安排 |
6.3.3 英国医疗保障减贫的制度安排 |
6.3.4 制度优势与现实困境 |
6.4 国外医疗保障减贫实践的经验启示 |
6.4.1 增强医疗保障的筹资累进性 |
6.4.2 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倾斜力度 |
6.4.3 提高初级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
6.4.4 改善医疗保障制度治理水平 |
7.增强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效应的政策建议 |
7.1 明确减贫功能定位,增强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的协同效应 |
7.1.1 功能定位协同 |
7.1.2 保障项目协同 |
7.1.3 管理服务协同 |
7.2 统筹医疗卫生与医疗保障改革发展,助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效应 |
7.2.1 加强医疗保障制度与其它基本卫生制度统筹 |
7.2.2 加强医疗保障制度与突发重大卫生事件统筹 |
7.2.3 推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提高农村初级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
7.3 改善社会医疗保险的亲贫性,增强正向收入再分配效应 |
7.3.1 增强公共筹资累进性,改善筹资环节的亲贫性 |
7.3.2 强化医保利用公平性,改善偿付环节的亲贫性 |
7.4 加大救助资金投入并优化结构,增强医疗救助的托底保障功能 |
7.5 发展补充性医疗保障制度,壮大农村医疗保障减贫力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2)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
1.4.1 研究创新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的相关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农村医疗保障 |
2.1.2 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 |
2.2 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2.2.2 毛泽东关于农村医疗保障思想 |
2.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农村医疗保障的思想 |
2.3 农村医疗保障发展历程 |
2.3.1 建国初期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1949-1957) |
2.3.2 人民公社时期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1958-1977) |
2.3.3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断裂(1978-2001) |
2.3.4 新世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2-2008) |
2.3.5 城乡一体化时期的社会医疗保险(2009-今) |
第3章 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
3.1 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取得的成就 |
3.1.1 逐步建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
3.1.2 提高农村医疗补助落实医疗保障 |
3.1.3 参保覆盖人数不断提高 |
3.2 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 |
3.2.1 农村医疗保障中筹资难 |
3.2.2 农村医疗保障缺乏顶层法律体系 |
3.2.3 城乡医疗保障资源分配不平衡 |
3.3 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3.3.1 农村医疗保障中资金投入不足 |
3.3.2 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 |
3.3.3 医疗保障资金过渡倾斜城市居民 |
第4章 加强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的对策 |
4.1 以国家层面的政府机构为主导 |
4.1.1 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
4.1.2 加大财政支持 |
4.1.3 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筹资机制 |
4.2 以社会层面的保障体系为依托 |
4.2.1 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
4.2.2 增强农村医疗保障的契合度 |
4.2.3 积极有效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
4.2.4 农村集体经济与乡镇企业统筹出资协助 |
4.3 以个人层面的健康保障为基础 |
4.3.1 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 |
4.3.2 加深农民自身个人健康管理 |
4.3.3 强化农村医务人员道德教育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3)边疆民族地区健康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广西防城港市那良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四、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第二章 边境民族地区健康扶贫政策和现实背景 |
一、边疆民族地区健康扶贫政策 |
(一)中央健康扶贫政策 |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健康扶贫政策 |
二、边疆民族地区健康扶贫的现实背景 |
(一)那良镇的基本情况 |
(二)那良镇的贫困状况和贫困原因 |
第三章 边境民族地区健康扶贫工作现状 |
一、广西那良镇健康扶贫工作的基本内容 |
(一)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民参保 |
(二)提高住院报销比例 |
(三)兜底保障慢性病 |
(四)创设便民措施 |
(五)改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
(六)增建村卫生室 |
二、广西那良镇健康扶贫工作的成效 |
(一)报销比例大大提高,程序更便民 |
(二)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
(三)妇幼健康服务得到加强 |
(四)大病重病人员有保障 |
第四章 边疆民族地区健康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帮扶干部和困难群众对政策的认识不足 |
二、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有限 |
三、健康帮扶措施精准度不够,群众满意度低 |
四、当地政府经费有限,医疗乱象时有发生 |
五、重治疗轻预防 |
第五章 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健康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 |
一、加强宣传工作的力度,注重环境卫生 |
二、加大对医疗卫生体系的投入 |
三、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
四、精准识别,辨出真伪 |
五、加强对外联系和人才培养 |
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我国城乡居民补充医疗保险需求的异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与局限性 |
第二章 我国城乡居民补充医疗保险需求现状分析 |
2.1 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差异分析 |
2.1.1 城乡医疗卫生设施差异 |
2.1.2 城乡医疗卫生人员差异 |
2.1.3 城乡居民医疗经费差异 |
2.2 城乡补充医疗保险需求方分析 |
2.2.1 补充医疗保险界定 |
2.2.2 城乡居民患病情况差异 |
2.2.3 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差异 |
2.2.4 城乡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参保率差异 |
第三章 我国城乡居民补充医疗保险需求异质性因素分析 |
3.1 个人因素差异 |
3.1.1 人均可支配收入 |
3.1.2 自评健康水平 |
3.1.3 婚姻状况 |
3.1.4 职业 |
3.1.5 年龄 |
3.2 风险偏好差异 |
3.2.1 锻炼次数 |
3.2.2 吸烟程度 |
3.3 社会因素差异 |
3.3.1 基本医疗保险投保状况 |
3.3.2 受教育水平 |
3.3.3 医疗保健支出 |
3.3.4 商业性保险支出 |
第四章 我国城乡居民补充医疗保险需求异质性的实证分析 |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4.2 变量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
4.2.1 变量选择 |
4.2.2 变量描述性统计 |
4.3 模型设定 |
4.4 实证回归结果 |
4.4.1 城乡全样本回归结果分析 |
4.4.2 城镇居民回归结果分析 |
4.4.3 农村居民回归结果分析 |
4.4.4 城乡差异分析 |
4.5 稳健性检验 |
第五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农村优先发展政策下我国农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目的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创新之处 |
1.3.1 主要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3.3 本文创新之处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农村优先发展 |
2.1.2 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障 |
2.1.3 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 |
2.2 理论基础 |
2.2.1 城乡二元结构理论 |
2.2.2 农村优先发展政策下的政府干预理论 |
3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现状分析 |
3.1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 |
3.1.1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3.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3.1.3 城乡医疗保障体系一体化的探索过程 |
3.1.4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 |
3.1.5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革的意义 |
3.2 现状分析——以河南省南阳市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为例 |
3.2.1 南阳市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运行情况 |
3.2.2 南阳市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的主要成就和推广 |
4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4.1 主要问题 |
4.1.1 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 |
4.1.2 立法体系缺失、位阶较低 |
4.2 原因分析 |
4.2.1 城乡二元结构限制 |
4.2.2 政府职责分担不明 |
4.2.3 农民参保管理机制不健全 |
4.2.4 农村医疗保障基金缺少有效地监管 |
4.2.5 医疗产品过于市场化 |
4.2.6 “定点医疗”限制农民选择权 |
5 我国农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建议 |
5.1 建立农民医疗保障制度法律体系 |
5.1.1 遵循全覆盖、保障一体化的立法原则 |
5.1.2 明确农民医保在农村优先发展政策中的具体地位 |
5.1.3 因地制宜制定地方立法 |
5.1.4 强化政府在医疗保障中的责任 |
5.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
5.2.1 加大对农村医疗资源的资金投入 |
5.2.2 建立健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
5.2.3 创新农村医疗工作者的引进制度 |
5.2.4 同步推进医疗服务体系改革 |
5.3 完善农民权益保障体系 |
5.3.1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扫除平权障碍 |
5.3.2 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监督体系 |
5.3.3 拓宽农民自由选择医疗的路径 |
5.3.4 普及农民社会医疗保障法律意识 |
5.4 完善医疗机构组织监管制度 |
5.4.1 创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
5.4.2 科学管理医保基金 |
5.4.3 建立相应医疗基金考核及奖惩制度 |
5.4.4 建立刺激约束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 |
(6)普惠制健康福利保障的本土建设路径与实践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健康福利发展的背景 |
一、现实背景 |
二、政策背景 |
三、理论背景与主流观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相关概念 |
一、健康福利 |
二、健康城市 |
三、基础普惠型健康福利 |
第二章 健康福利意义与当前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健康福利发展意义 |
一、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
二、对经济福利贡献 |
三、对社会发展的促进 |
四、对制度建设的推动 |
第二节 当前健康福利存在的问题 |
一、制度设计理念的短板 |
二、被忽略的社会公平性问题 |
三、对健康福利定位的理念偏差 |
四、政府实践操作失灵 |
第三章 国际健康福利发展经验 |
第一节 普惠型健康福利模式 |
一、英国全民健康服务经验 |
二、德国慈善医疗经验 |
三、高水平健康福利的其他经验 |
第二节 救助型健康福利模式 |
一、美国医疗援助经验 |
二、日新全民保险经验 |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健康福利模式 |
一、印度喀拉拉邦的“人民计划” |
二、巴西医疗保障一体化发展 |
第四节 国际健康福利经验归纳分析 |
第四章 国内浙江省健康福利发展经验 |
第一节 浙江省健康福利发展现状 |
一、社保基础上的福利制度 |
二、福利水平不断提高 |
三、健康促进的多元方式 |
四、健康目标的高水平定位 |
第二节 浙江省健康福利发展步骤 |
一、卫生城市的初步发展 |
二、健康城市的推进 |
三、与健康中国目标的衔接 |
第三节 健康浙江发展条件 |
一、完善的基层社区制度 |
二、政府的能动作用 |
三、健康基础设施的高效利用 |
四、传统中医的促进 |
五、政策的包容性 |
第五章 经验基础上的健康福利发展疑虑及其检验 |
第一节 GDP水平与健康福利的关系检验 |
第二节 健康福利水平高低的悖论及检验 |
第三节 健康福利供给侧效果检验 |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健康福利发展研究结论 |
一、普及基础健康福利 |
二、提高健康福利水平 |
三、明晰健康福利供给机制 |
第二节 健康福利制度研究反思 |
一、缺少基本的“参与者”与“倡导者” |
二、切忌辨证关系间的“主次不清” |
三、整合各项制度协同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脱贫村中未脱贫户“因病滞贫”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未脱贫户“因病滞贫”的需求分析 |
一、“因病滞贫”户的基本情况分析 |
二、“因病滞贫”户的主导性需求分析 |
第二章 未脱贫户“因病滞贫”的成因分析 |
一、个体性特征 |
二、国家扶贫政策 |
第三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
一、基本结论 |
二、政策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城乡医保合一条件下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以南昌市新建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 论文的研究重点和创新点 |
1.6 论文框架 |
第2章 城乡医疗保险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
2.2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
2.3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合一 |
2.4 福利经济理论 |
2.5 社会公平理论 |
第3章 新建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合一现状分析 |
3.1 南昌市新建区概况 |
3.2 城乡居民医保合一的必要性 |
3.3 城乡居民医保合一制度实现的土壤 |
3.4 新建区城乡居民医保合一的具体做法 |
第4章 新建区城乡医保合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4.1 新建区城乡医保合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4.2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5章 完善城乡医保合一的对策 |
5.1 建立更加稳定的筹资机制,建立医疗保障财政投入长效机制 |
5.2 切实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 |
5.3 完善监管制度,强化对定点医疗服务的监管 |
5.4 进一步创新医疗保障制度与管理体制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从“因病滞贫”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因病滞贫”:一种“支出性贫困”状态 |
2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支出性贫困”的有效化解机制 |
2.1 增加疾病型农村贫困人口的政策转移性收入 |
2.2 转移疾病型农村贫困人口的疾病支出性风险 |
2.3 拓展疾病型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禀赋性能力 |
3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走出“因病滞贫”困境的现实呼唤 |
3.1 着力增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契合度 |
3.2 努力践行大病治疗付费与结算机制 |
3.3 积极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
3.4 尽快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
(10)上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构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2.3 技术路线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二章 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城乡统筹”概念的界定 |
2.1.2“医疗保险制度”概念与内容 |
2.1.3“医疗保险城乡统筹”的内涵 |
2.2 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区域发展理论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2.2.3 城乡统筹相关理论运用的启示 |
第三章 上海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上海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模式 |
3.1.1 上海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
3.1.2 上海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
3.1.3 上海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 |
3.2 目前上海市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现行的上海市医疗保险制度缺乏公平性 |
3.2.2 城乡医疗保险制度之间衔接程度不高 |
3.2.3 医疗保险制度的整体统筹层次较低 |
3.2.4 医疗保险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 |
3.3 上海市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经济原因 |
3.3.1.1 二元城乡结构突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
3.3.1.2 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县政府财力差异大 |
3.3.2 制度原因 |
3.3.2.1 城乡统筹医疗保险立法有待完善 |
3.3.2.2 基金支付压力不断增大,医保基金缺乏可持续增长保值机制 |
3.3.2.3 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整体管理不统一的制约 |
第四章 上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的构建基础分析 |
4.1 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构建的经济基础分析 |
4.1.1 政府财政补贴能力综合分析 |
4.1.1.1 政府财政补贴收入分析 |
4.1.1.2 政府财政补贴支出分析 |
4.1.2 个人缴费能力综合分析 |
4.1.2.1 城市居民缴费能力分析 |
4.1.2.2 农村居民个人缴费能力分析 |
4.1.3 基于回归模型分析 |
4.2 上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构建的政策基础分析 |
4.2.1 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 |
4.2.2 不同类型医疗保险制度的有效过渡和整合 |
第五章 上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构建的基本框架 |
5.1 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的目标立意 |
5.1.1 政策目标形成的必要性 |
5.1.2 预期的目标效果 |
5.2 构建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 |
5.2.1 以政府为主题,引入社会众筹的原则 |
5.2.2 经济发展水平与医疗保障水平相匹配的原则 |
5.2.3 重点发展与持续稳定相结合的原则 |
5.3 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的路径设计思路 |
5.3.1 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结构的设计思路 |
5.3.2 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内容的设计思路 |
5.3.3 提高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统筹层次的设计思路 |
5.4 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构建的具体方案 |
5.4.1 构建统一的管理经办机制 |
5.4.2 构建合理的筹资模式与补偿体系 |
5.4.3 构建符合城乡统筹要求的医疗保险转移衔接机制 |
5.4.4 构建统一的市级统筹基金管理体系 |
5.4.5 其它有关方面的配套工作 |
第六章 上海市构建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的阻力和对策探讨 |
6.1 构建过程中相关现行制度处在的阻力和改革探索 |
6.1.1 现行户籍制度产生的阻力和改革探索 |
6.1.2 原有公共财政体系的制约和改革探索 |
6.1.3 农村金融体制的阻力和改革方向 |
6.1.4 探索新型劳动就业体系的构建 |
6.1.5 优化完善行政体制 |
6.2 探索完善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的辅助体系 |
6.2.1 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6.2.2 探索医药制度体系的改革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中的创新处 |
7.3 研究的不足处 |
7.4 展望与发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谈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机理及政策效果研究[D]. 苏瑞珍. 西南财经大学, 2020
- [2]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 李云鹏.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2)
- [3]边疆民族地区健康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广西防城港市那良镇为例[D]. 陆敏.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1)
- [4]我国城乡居民补充医疗保险需求的异质性研究[D]. 王健健. 青岛大学, 2019(02)
- [5]农村优先发展政策下我国农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研究[D]. 侯文博.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6]普惠制健康福利保障的本土建设路径与实践问题[D]. 袁丽丽. 杭州师范大学, 2019(01)
- [7]脱贫村中未脱贫户“因病滞贫”问题研究[D]. 于瑞淼.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8]城乡医保合一条件下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以南昌市新建区为例[D]. 冷繁荣. 南昌大学, 2017(02)
- [9]从“因病滞贫”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J]. 陈成文. 探索, 2017(02)
- [10]上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构建的研究[D]. 应祺.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