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贸信函中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娇[1](2021)在《基于纽马克翻译理论的中国新闻热词英译研究 ——以中国日报网“一周热词榜”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邹美华[2](2021)在《理雅各致夫人信札汉译报告》文中指出本翻译材料是1866-1867年及1870-1872年间,近代英国着名汉学家理雅各写给其夫人的信件。这些书信主要记录了他对待传教、翻译、婚姻、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态度和看法。此次翻译实践可以更加全面、详实地了解理雅各的生活状况、性格特征及为人处世之道。且由于国内以其书信为研究对象的学者鲜有耳闻,因此本研究可以弥补这一领域的空白。还有助于普通大众更好地了解更多来华传教士的故事,人们在谈到传教士时,大多熟悉的是利玛窦、马礼逊等,对理雅各却知之甚少。本文主要研究如何针对翻译中遇到的不同问题,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去解决,以熟悉并掌握书信文本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同时,又能兼顾原文书信的写作风格及作者流露的真情实感,在达意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情。具体需要研究的翻译问题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从词汇上看,原文涉及了菜名、苏格兰语、《圣经》中具有特定意象的词、赋予历史内涵的词等文化负载词。从引文上看,引用了诗歌、名作佳句等语句,如约翰.多恩的颂歌、司各特小说《修墓老人》、《圣经》等。从风格上看,书信兼具口语化和书信体的特点。通过本次翻译实践,以期掌握书信文本的特点、写作风格、写信人语气与心境及可运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等,提升翻译水平与能力,同时希望对其他译者在相关题材的翻译活动中能够给出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章佩佩[3](2021)在《《日本人为什么不爱日本》(节选)日译中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
王馨伟[4](2020)在《美国小说《崛起》(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这是一篇英汉翻译实践报告,其源文本选自美国非裔作家安吉·托马斯(Angie Thomas)所着小说《崛起》(On The Come Up)的前五章。这部小说是美国当代具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之一,被誉为嘻哈音乐的颂歌。小说语言以口语体为主,心理描写较多,既展现了美国黑人的嘻哈文化,也映射出当代美国的社会文化图景。鉴于文学作品的复杂性,笔者运用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完成了翻译任务。交际翻译理论要求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准确传达源语信息。交际翻译能够帮助译者充分展现俚语、黑人英语的特点,文化背景和修辞手法,从而有效地翻译黑人说唱歌词,使小说更容易为中国读者所理解和欣赏。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认为交际翻译理论适用于表达型文本的翻译,对黑人说唱歌词的汉译有指导作用。笔者希望为今后交际翻译理论应用于黑人英语、黑人说唱歌词的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候倩倩[5](2020)在《《国际航运黑碳减排合理控制措施研究》中as的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际航运业的不断发展,黑碳减排问题逐渐受到重视。本次翻译实践的材料选自国际海事组织的研究报告:《国际航运黑碳减排合理控制措施研究》。该研究报告针对船舶排放黑碳问题,总结出了供选择的合理方案,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航运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在翻译过程中,笔者发现as一词出现频率较高,词性活跃,用法多样,具体包括as可作关系代词、连词和介词,可引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主语补语和宾语补语。因此,本翻译实践报告重点研究as的汉译。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本翻译实践报告结合了直译法、增译法、重译法、语序调整译法和分译法,分析了as的具体译法并加以归类,具体包括as可译为指示代词、比况短语、时间介词、因果连词、判断动词、兼语句和被字句。通过研究as的译法,以期为日后海事类研究报告的翻译提供参考。
董文慧[6](2019)在《交际翻译理论视角下导游口译中的文化信息处理策略》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旅游业的繁荣发展,要求我们加大对导游口译领域的关注和研究力度。目前国内译界对导游口译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尚显不足,尤其是其中所涉及到的文化信息处理方面的问题,而这一问题一直是翻译中的难点和痛点。因为文中交际翻译的关注点是外国游客(目的语读者),口译员的责任正是通过打破源语的局限,排除文化信息的负迁移,从而使沟通顺畅,理解深化。因此,加强该方面的研究势在必行。笔者在研究中发现交际翻译理论中的若干范式及操作规程对文化信息的处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及实践操作价值。本文主要从交际翻译理论的研究角度寻找对导游口译过程中存在的文化信息的处理策略并加以论证。通过对导游词及文化信息负载项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音译加注、增译、减译、类比、释译、编译的口译策略及方法,使译员更好地向外国游客传达富有特色的中华文化信息。
郝洋[7](2019)在《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活用变通探讨 ——以The Chinese Art of Tea的翻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The Chinese Art of Tea(《中国茶艺茶文化》)由英国着名汉学家蒲乐道所作,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茶书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中国茶艺与茶文化的英文专着。蒲乐道结合他在中国的切身经历,将自己所了解的关于中国茶的知识融合于十二个章节中,从器物及精神两个层面详细地向西方读者介绍了中国茶文化。该书不仅为茶文化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而且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亦有重要意义。该书目前还没有汉译本,笔者选取第十、十一章节进行翻译,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翻译实践报告。本书第十章主要从茶叶的挑选、茶器的准备到如何泡茶饮茶进行了详尽说明;第十一章介绍了茶与瓷的关联,主要讲述了中国茶器的发展沿革。除了对中国茶的专业性介绍,蒲乐道还将有关中国茶文化及精神境界娓娓道来。因此,The Chinese Art of Tea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中国茶艺茶文化的说明书,还是一部作者表情达意的文学作品,有不同文体的交融。对此书的汉译不仅能够帮助中国读者了解国外的学者看待中国茶文化的态度,还能发现国外作者对中国茶文化可能出现的曲解和误译,从而对其进行及时更正,避免以讹传讹。本翻译实践报告以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为理论框架。语义翻译侧重于保持原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述方式;而交际翻译则更注重达到与原文同样的功能效果。两者活用变通能够更好地指导翻译过程,实现翻译目标。本实践报告将从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次出发,探究两种翻译方法在翻译中的灵活运用,为茶文化文本的汉译提供一种思路和更多的实际案例。本实践报告的结论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在词汇层面,原文作者使用表情词汇、文化负载词较多。在翻译中,表情词汇可多采用语义翻译方法,文化负载词多采用语义与交际翻译相结合的方法。同时,笔者使用了汉语四字格以增强译文的表达效果与审美意蕴;在句子层面原文作者多用长句、被动句,笔者多采用交际翻译方法对句子进行重组、转换,而一些有独特表达效果的并置分句则采用语义翻译对其句式进行保留。同时,笔者也尽力对原文中蒲乐道的某些文化信息理解错误进行了修订说明;在语篇层面,笔者根据语境灵活使用语义与交际翻译方法对原文风格进行调整,同时使用交际翻译方法对译文语义空白进行填补。
王鑫[8](2019)在《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看杨译《儒林外史》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文中研究指明《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写实性小说。《儒林外史》的主旨是写世间真事,反映了十八世纪上半叶生活在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的生活情景。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他们生活的浮沉、境遇的顺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升降,思想情操的高尚与卑劣,社会理想的倡导与破灭,可以说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全面反映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从我国的文化角度来看,文化负载词承担着文化传播的重大使命,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文化负载词反映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历史与文化艺术,与各式各样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彼得.纽马克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认为前者以原文为中心,力求准确传达原文信息,保留源语文化的独特性;而后者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语言的自然、流畅和简明。翻译的目的、文本的功能以及目的语读者范围决定了翻译的方法。本文主要以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选取了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本来分析《儒林外史》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通过分析《儒林外史》中的文化负载词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杨宪益夫妇不仅采取了直译、音译,还采取了省略、转换、释义等方法。其中,直译、音译等翻译方法的使用,实现了语义翻译的目的,再现了原文的形式和内容;省略、转换以及替换的使用,实现了交际翻译的目的,使得译文符合目的语的期望;直译加释义、直译加注等属于两者的结合。其次,通过分析,相比交际翻译,译者更倾向于语义翻译,因为语义翻译能最好地保留中国文化的风味,促进文化交流。最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并不是完全对立而是互相补充,一部好的译作通常是二者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译者更好地翻译文化负载词,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真正目的。本论文一共有六章。首先,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现象、方法和研究目的、价值以及文章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对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前人对文化负载词和《儒林外史》的英译研究以及纽马克翻译理论的综述及应用进行了具体地概述。第三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并简要介绍了纽马克关于文本的三种分类类型。第四章主要对《儒林外史》这本小说进行了简介,并对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了分类,并介绍了其它英译本特别是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本。第五章结合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主要分析了翻译《儒林外史》中的文化负载词时,杨宪益夫妇所采用的方法。第六章为结论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说明,同时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刘佳慧[9](2019)在《生物医学文献英译汉实践报告》文中认为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外在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交流需要,越来越多医学文献需要专业翻译。为了探讨生物医学文献翻译的特点和难点,归纳其中的翻译规律、策略、技巧,为生物医学文献翻译提供实用参考,本报告以多篇生物医药领域文献翻译案例为研究对象,归纳翻译中遇到的各类难点,创新应用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探究生物医学翻译方法,以期为生物医学翻译这一新兴领域提供更多案例参考,为该领域跨文化交流做出微薄贡献。本次实践报告是在生物医学文献的英汉翻译实践基础上,介绍、分析和总结此次实践过程和完成情况。报告主要由翻译任务描述、研究背景和方法论、翻译流程、医学文本翻译策略分析、翻译实践总结五部分构成。其中第一章概述项目整体背景、目的、意义和文本选择;第二章概述医学翻译研究现状,介绍用于指导研究此次翻译实践的理论——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并论述了该理论在医学文献翻译中的适用性;第三章主要从译前、译中、译后三个层面介绍了翻译实践过程;第四章从词汇、句子、语篇三个层面,分析讨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指导下的生物医学文献翻译策略;第五章总结医学文本翻译实践的方法与感悟。经研究,笔者认为针对生物医学文献翻译中出现的词语,特别是术语一定要保持客观、严谨的态度,主要奉行语义翻译的原则,做到语义的完全对等。译者需要在查阅词典和平行文本的基础上,选择最准确且最贴合语境的表达;在中英文生物医学文献中,组成每一意群的句子结构常常各不相同,中英文各有其特殊的表达习惯。因此在翻译这些句子时,要尽量采用交际翻译的方法,才能达到跨语言的语义传递。译者需要对源语句子成分进行解析,在完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语序、句子结构等技巧进行必要的语句转换,使译文结构、语序、语态等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达到跨文化交际效果;在语篇层面,由于生物医学文献具有简洁性、严谨性以及规范性,在翻译时要参考语义翻译的原则,遵循原文语篇特点。译者要阅读平行文本,积累生物医学领域的专业知识,首先使译文达到语义准确。通过反复学习与模仿,再在准确的基础上删繁就简,使译文贴近源语结构规范和文体特征。最后笔者总结了本次翻译实践所汲取的经验和思考,希望本研究能为医学文献译者提供翻译策略和方法上的参考。
井晨碧[10](2017)在《《密斯·凡德罗》(节选)英译汉实践研究报告》文中提出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外优秀建筑理念引入中国,建筑文本之翻译也变得尤为重要。为了丰富建筑领域中文方面的资料,笔者选取英文原版书籍Mies van der Rohn(《密斯·凡德罗》)第十二章内容为本次英译汉翻译实践的研究文本,旨在总结出建筑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难点,选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以期为同类别文本的翻译实践提供借鉴。建筑文本是非文学文本,属于科技文,关注的是信息的真实与准确,具有专业词汇多,句法严谨的特点。为了给出满意的译文,笔者选取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指导本次翻译实践。基于本次翻译实践研究,笔者总结出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有助于建筑英语类文本的翻译。针对专业词汇的翻译采用参考术语表等平行文本的方式,根据音译为先,约定俗成等原则解决专有名词翻译,利用拆分合并和调整语序等方法解决长难句翻译,采用衔接和连贯的翻译技巧解决篇章翻译。尽管笔者付出诸多努力,但由于缺乏翻译实践经验,此次翻译中仍有不足之处,为促进建筑英语翻译研究的传播,笔者仍需继续努力。
二、商贸信函中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商贸信函中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理雅各致夫人信札汉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翻译项目介绍 |
1.2 项目研究过程简介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理雅各生平研究 |
2.2 书信翻译研究 |
2.3 理雅各书信翻译概况 |
第三章 翻译过程介绍 |
3.1 译前准备 |
3.1.1 理雅各书信稿的整理与校勘 |
3.1.2 书信类文本的阅读 |
3.1.3 文本风格分析 |
3.2 译中工作 |
3.2.1 译名分类整理 |
3.2.2 翻译工具运用 |
3.2.3 翻译难点总结 |
3.3 译后校对 |
第四章 翻译案例分析 |
4.1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
4.1.1 菜名翻译 |
4.1.2 苏格兰语的翻译 |
4.1.3 《圣经》意象词的翻译 |
4.1.4 历史语词的翻译 |
4.2 引文的处理 |
4.2.1 诗歌的处理 |
4.2.2 名作佳句的处理 |
4.3 书信风格的翻译 |
4.3.1 非正式用语的翻译 |
4.3.2 个人情感语汇的翻译 |
4.3.3 情感表达的再现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人名 |
附录Ⅱ 地名 |
附录Ⅲ 书名 |
附录Ⅳ 轮船名 |
附录Ⅴ 菜名 |
附录Ⅵ 译文 |
致谢 |
(4)美国小说《崛起》(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翻译任务描述 |
1.1 源文本作者及作品简介 |
1.2 源文本类型与写作特点分析 |
1.3 实践难点 |
1.4 实践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实践过程 |
2.1 译前准备 |
2.1.1 背景知识准备 |
2.1.2 翻译辅助工具 |
2.1.3 理论准备 |
2.2 翻译过程 |
2.3 译后审校 |
第三章 案例分析 |
3.1 俚语的翻译 |
3.2 詈骂语的翻译 |
3.3 黑人说唱歌词的翻译 |
第四章 结语 |
4.1 收获与发现 |
4.2 局限性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致谢 |
(5)《国际航运黑碳减排合理控制措施研究》中as的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任务描述 |
1.1 作品原文介绍 |
1.2 翻译任务简介 |
2 任务过程 |
2.1 译前准备 |
2.2 过程描述 |
2.3 译后事项 |
3 案例分析 |
3.1 理论依据 |
3.1.1 语义翻译与研究报告翻译 |
3.1.2 交际翻译与研究报告翻译 |
3.1.3 翻译方法 |
3.2 研究报告中as的用法和特点 |
3.2.1 as的用法 |
3.2.2 as的特点 |
3.3 案例分析 |
3.3.1 as引出定语从句的译法 |
3.3.2 as引出状语从句的译法 |
3.3.3 as引出补语的译法 |
4 实践总结 |
4.1 实践总结 |
4.2 翻译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原文与译文 |
附录Ⅱ 翻译术语对照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交际翻译理论视角下导游口译中的文化信息处理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中文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
1.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3 Thesis Structure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Overview of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
2.1.1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
2.1.2 Previous Study on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
2.2 Overview of Guide Interpreting |
2.2.1 Some Issues on Guide Interpreting |
2.2.2 Previous Study on Guide Interpreting |
2.2.3 Cultural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Guide Interpreting |
Chapter Three Analysis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Guide Interpreting |
3.1 Classification of Culture Information in Guide Interpreting |
3.1.1 Ecological Cultural Information |
3.1.2 Material Cultural Information |
3.1.3 Social Cultural Information |
3.1.4 Religious Cultural Information |
3.2 Analysis of Problems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Guide Interpreting |
3.2.1 Inadequate Cultural Information |
3.2.2 Misinterpretation |
3.2.3 Random Interpretation |
3.2.4 Disunity of Proper Noun Interpretation |
3.3 Causes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Insufficiency in Guide Interpreting |
3.3.1 Differences in Values and Modes of Thinking |
3.3.2 Differences in Religious Beliefs and Customs |
3.3.3 Differences in Regional Environment and Lifestyle |
3.4 The Principles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Interpretation in Light of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
3.4.1 Principle of Explanatory |
3.4.2 Principle of Ambiguity |
3.4.3 Principle of Fluency |
Chapter Four The Strategies in Guide Interpre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
4.1 Transliteration with Interpretation |
4.2 Amplification |
4.3 Analogy |
4.4 Omission |
4.5 Paraphrase |
4.6 Compiling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Summary of the Present Paper |
5.2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Paper |
5.3 Suggestions for Interpreters |
Bibliography |
Ackonwledgements |
(7)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活用变通探讨 ——以The Chinese Art of Tea的翻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
1.3 Layout of the Report |
2 Translation Process |
2.1 Translation Assignment |
2.2 Source Text Analysis |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
3.1.1 Definition of the theory |
3.1.2 Differences Between Semantic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
3.2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heory |
3.3 Researches on the Theory |
4 Methodology |
4.1 Documentation Analysis |
4.2 Case Analysis |
5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emantic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
5.1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Words |
5.1.1 Words with Expressive Function |
5.1.2 Culture-loaded Words |
5.1.3 Four-character Structure |
5.2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Sentences |
5.2.1 Adjusting Sentence Structure |
5.2.2 Conversion of Passive Voice |
5.2.3 Preserving Sentence Structure |
5.2.4 Correcting Erroneous Message |
5.3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Discourses |
5.3.1 Change of Genre |
5.3.2 Coherence and Cohesion |
6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附录A 原文和译文 |
Acknowledgements |
(8)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看杨译《儒林外史》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Abbreviation |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3 Research Questions and Methodology |
1.4 Layout of the Thesis |
CHAPTER Ⅱ LITERATURE REVIEW |
2.1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Defini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
2.2.1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China |
2.2.2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Abroad |
2.3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Scholars |
2.4 A Review of Peter Newmark' 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
CHAPTER Ⅲ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Peter Newmark' s Text Types |
3.1.1 Expressive Text |
3.1.2 Informative Text |
3.1.3 Vocative Text |
3.2 Background of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
3.3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
3.3.1 Definitions of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
3.3.2 Comparison between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Translation |
3.4 Texts Types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
CHAPTER Ⅳ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HE SCHOLARS |
4.1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cholars |
4.2 The Yangs' Translation of The Scholars |
4.3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he Scholars |
4.3.1 Classifications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he Scholars |
4.3.1.1 Ecological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he Scholars |
4.3.1.2 Material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he Scholars |
4.3.1.3 Social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he Scholars |
4.3.1.4 Religious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he Scholars |
4.3.1.5 Linguistic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he Scholars |
CHAPTER Ⅴ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WORDS IN THE SCHOLA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TERNEWMARK' S TRANSLATION THEORY |
5.1 The Application of Semantic Transl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cholars |
5.1.1 Transliteration |
5.1.2 Transliteration plus Literal Translation |
5.1.3 Literal Translation |
5.2 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Scholars |
5.2.1 Omission |
5.2.2 Substitution |
5.2.3 Paraphrase |
5.3 The Application of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inthe Translation of The Scholars |
5.3.1 Transliteration plus Addition |
5.3.2 Transliteration plus Annotation |
5.3.3 Literal Translation plus Paraphrase |
5.3.4 Literal Translation plus Annotation |
5.3.5 Literal translation plus Addition |
5.3.6 Literal Translation plus Paraphrase and Annotation |
CHAPTER Ⅵ CONCLUSION |
6.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
6.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
6.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
(9)生物医学文献英译汉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翻译任务描述 |
1.1 翻译任务背景介绍 |
1.2 实践目的及意义 |
1.3 文本选择 |
第2章 研究背景和方法论 |
2.1 医学翻译研究现状 |
2.2 语义翻译及交际翻译定义及特点 |
2.3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研究现状 |
2.4 理论适用性 |
第3章 翻译流程 |
3.1 理解与检验 |
3.2 初译与自查 |
3.3 审校与积累 |
第4章 生物医学文献翻译策略分析 |
4.1 词汇层面—语义翻译主导 |
4.1.1 名词性术语翻译 |
4.1.2 动词性术语翻译 |
4.2 句子层面—交际翻译主导 |
4.2.1 语态转换法 |
4.2.2 长句拆译法 |
4.2.3 语序调整法 |
4.3 语篇层面—语义翻译主导 |
4.3.1 语篇结构 |
4.3.2 文体特征 |
第5章 翻译实践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书目(非直接引用) |
附录二:翻译实践原文及译文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密斯·凡德罗》(节选)英译汉实践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密斯·凡德罗》翻译任务介绍 |
1.1 翻译项目简介 |
1.2 《密斯·凡德罗》简介 |
1.2.1 原着介绍 |
1.2.2 作者介绍 |
第二章 《密斯·凡德罗》翻译实践过程 |
2.1 译前准备 |
2.1.1 文本分析 |
2.1.2 平行文本与辅助工具的选择 |
2.1.3 翻译时间安排 |
2.2 翻译实践过程 |
2.3 翻译效果评估 |
2.3.1 初稿评估 |
2.3.2 二校及定稿评估 |
第三章 《密斯·凡德罗》翻译行为研究 |
3.1 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概述 |
3.2 交际翻译理论在建筑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
第四章 《密斯·凡德罗》翻译个案分析 |
4.1 专业词汇的翻译 |
4.1.1 建筑专业术语 |
4.1.2 人名 |
4.1.3 地名 |
4.1.4 机构名 |
4.2 长难句的翻译 |
4.2.1 拆分法 |
4.2.2 增译法 |
4.3 篇章的翻译 |
4.3.1 衔接 |
4.3.2 连贯 |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录1 译文 |
附录2 原文 |
四、商贸信函中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纽马克翻译理论的中国新闻热词英译研究 ——以中国日报网“一周热词榜”为例[D]. 赵娇. 西华大学, 2021
- [2]理雅各致夫人信札汉译报告[D]. 邹美华.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日本人为什么不爱日本》(节选)日译中翻译实践报告[D]. 章佩佩.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4]美国小说《崛起》(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王馨伟. 青岛大学, 2020(02)
- [5]《国际航运黑碳减排合理控制措施研究》中as的汉译实践报告[D]. 候倩倩.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6]交际翻译理论视角下导游口译中的文化信息处理策略[D]. 董文慧.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9(02)
- [7]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活用变通探讨 ——以The Chinese Art of Tea的翻译为例[D]. 郝洋.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8]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看杨译《儒林外史》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D]. 王鑫.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9(12)
- [9]生物医学文献英译汉实践报告[D]. 刘佳慧. 浙江理工大学, 2019(06)
- [10]《密斯·凡德罗》(节选)英译汉实践研究报告[D]. 井晨碧. 西北大学,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