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食管信号叠加记录窦房结电图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经食管信号叠加记录窦房结电图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一、经食管信号叠加记录窦房结电图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邵名亮[1](2021)在《心脏自主神经节丛消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朱殊殊[2](2020)在《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的构建与应用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构建一套科学、规范且具有临床适用性的腔内心电定位引导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置管流程,为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安全实施与管理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确定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关键环节的操作方法,通过检索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科学研究进展,筛选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相关的中、英文文献,提取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应用的具体环节并分析归纳。结合临床实践操作及内容分析结果拟定流程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流程初稿进行专家函询,根据专家意见完善流程并确立关键操作环节。在培训班中使用该流程并以理论、操作及案例反馈的方式进行考核,学员对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的临床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1.通过文献检索与筛选,共纳入44篇文献进行内容分析,经分析单元选择、分析维度确认及分析内容的量化处理后,确定了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应用于PICC置管的适应证与禁忌证、腔内心电定位相关的用物、患者及环境准备、腔内心电定位PICC尖端位置、心电图记录、影像学定位共7个环节12项条目的内容。2.经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第一轮与第二轮函询参与的专家数分别为35名和33名,问卷回收率分别为76.1%和94.3%,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54和0.958。第一轮函询中一级与二级条目的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148和0.168,提出建议的专家占比57.1%;第二轮函询中一级与二级条目的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245和0.210,提出建议的专家占比为63.6%。函询后修订形成的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共包含12个一级条目和32个二级条目。3.68名学员共提交置管案例196例,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的准确率97.45%,流程临床适用性总体得分(8.57±0.60)分。结论1.通过文献内容分析发现不同研究中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操作方法在适用范围、用物准备、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心电图记录等环节存在较大差异,为进一步推进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操作中的规范化实施与管理,亟需探索一套科学、规范且临床适用的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2.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了专家意见一致性高、完整可靠的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3.本研究构建的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经初步地教学、实施、反馈与评价,流程应用状况良好、质量水平较高,能用于临床操作的指导。

黄从新,张澍,黄德嘉,曹克将,陈柯萍,陈明龙,董建增,华伟,黄鹤,江洪,李莉,刘少稳,刘旭,刘兴鹏,刘育,马长生,马坚,孟旭,商丽华,苏曦,唐其柱,王祖禄,吴立群,吴书林,夏云龙,杨杰孚,杨新春,杨延宗,杨艳敏,姚焰,郑哲[3](2015)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文中研究说明自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三年间,有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颤发生机制的认识,如Rotor学说、自主神经调节学说等;有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催生了新的治疗观及/或完善了

李汇博[4](2011)在《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及强心复脉颗粒的干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疑难疾病,其中医证型以阳虚血瘀为多见。强心复脉颗粒是刘志明老中医治疗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证的经验方,其临床疗效显着,以往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强心复脉颗粒能缓解病窦综合征症状,改善窦房结电生理功能,抑制缺血再灌注窦房结细胞凋亡。本研究拟在建立可靠稳定的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的基础上,从动物实验角度阐述强心复脉颗粒对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证候的干预作用,并探寻其对窦房结慢性损伤模型窦房结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机制。目的:采用甲醛加压注射渗透法,创新性的建立兔慢性病窦综合征疾病模型及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在建立稳定、可靠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强心复脉颗粒对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中医一般证候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窦房结电生理功能的干预作用,探讨名老中医经验方强心复脉颗粒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的疗效机制。方法:1.兔慢性病窦综合征模型研究:大耳白兔35只,随机选取5只作为假手术组,余30只随机分为甲醛湿敷组(FWD组)与甲醛加压注射渗透组(FPWCI组),每组15只,FWD组以蘸有20%甲醛溶液的棉签湿敷窦房结区(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之间)建立窦房结损伤(SND)模型;FPWCI组以自制窦房结定位加压注射渗透电极精确定位窦房结后通过注射器推注20%甲醛溶液渗透窦房结区建立SND模型,模型建立后分别统计造模之两组兔死亡率、成功率,并观察建模后2h、24h、1w、2w三组兔心率及节律变化及心脏电生理指标变化,并于指标测量完毕后切取窦房结组织观察窦房结细胞形态变化,并与正常组做对照。2.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研究:1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阳虚血瘀组与病证结合组,并引入5只正常兔做对照研究血液流变学。采取冰敷、置于寒冷环境、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制备非疾病阳虚血瘀证候模型;以20%甲醛加压注射渗透窦房结区建立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将中医症状之四诊指标中的问诊内容以具同等意义的实验计量指标来替代。观察两组兔一般情况(包括体重变化、精神状态、皮毛色泽、舌色等一般情况)、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及心律、六分钟游泳时间及速率、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根据中医临床阳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对两种模型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比较。3.强心复脉颗粒对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的干预作用:将6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强心复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阿托品组6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不造模外,余各组采用20%甲醛加压注射渗透窦房结区的方法建立兔病窦阳虚血瘀模型,建模后观察3天,使模型稳定。于第4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7天。强心复脉高剂量组给药剂量为9.36g/(kg·d),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的12倍;强心复脉中剂量组为4.68g/(kg·d),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的6倍;强心复脉低剂量组为2.34g/(kg.d1,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的3倍;阿托品组为0.36mg/(kg·d),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的12倍;模型组及正常组将灌胃液体替换为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前后观测各组兔一般情况、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及心律、六分钟游泳时间及速率、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窦房结电生理功能(包括心率、心律变化、窦房阻滞情况、A-A间期、窦房传导时间(SACT)、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窦房结功能评分),并于实验结束后每组取5只兔做窦房结组织形态学切片,行HE染色以观察各组兔窦房结细胞结构及形态变化。运用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数据均经正态性检验后依据是否服从正态性分布而采取相应的检验方法。统计数据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各组不同时间点均数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者使用非参数检验,显着性水平为P<0.05或P<0.01。结果:1.兔慢性病窦综合征模型研究:FPWCI组模型成功率、存活率均较湿敷组高,差异具显着性(P<0.01)。甲醛湿敷组及加压注射渗透组兔造模后2h、24h、1w、2w心率(HR)均较造模前明显降低(P<0.01),且各时间点HR较假手术组低,差异有显着性(P<0.01),两组模型兔HR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兔造模后2h、2w窦房恢复时间(SNRT)、校正的窦房恢复时间(CSNRT)及窦房传导时间(SACT)均较造模前及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1),且两模型组兔无明显差异(P>0.05),均与假手术组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兔窦房结组织石蜡切片在光镜下显示窦房结细胞均现不可逆损伤,与正常窦房结细胞不同,假手术组窦房结细胞形态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2.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研究:两组兔造模后均出现体重下降、精神倦怠(表现为活动度下降,倦卧于兔笼一角)、皮毛枯槁、舌色紫暗等中医一般情况的变化;中医量化指标方面,出现体温下降、呼吸频率增快、心率减慢、游泳距离及速率降低、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正常升高,与造模前有明显差异(P<0.01);心率、游泳距离及速率外两组兔有明显差异(P<0.01),余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3.强心复脉颗粒对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的干预作用: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强心复脉颗粒各剂量组体兔中医一般情况明显改善,表现在体重回升、精神好转、皮毛枯槁情况改善、但舌色改善不明显;中医证候量化指标方面,强心复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模型兔较给药前相比较,体温回升、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增快、游泳距离及速率增加,差异有显着性(P<0.01),组间比较给药后强心复脉高、中、低剂量组兔体温、心率、游泳速率均较模型组高(P<0.01)、呼吸频率较模型组低(P<0.01),阿托品组给药后肛温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呼吸频率较模型组低(P<0.01)、心率及游泳速率较模型组高(P<0.01),给药后高剂量组心率、游泳速率较中、低剂量组及阿托品组高,差异有显着性(P<0.01),显示高剂量组疗效较中、低剂量组更优;血液流变学指标,模型组兔全血粘度1切、5切、30切、200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正常组高,差异有显着性(P<0.01),阿托品组全血粘度1切、3切、30切、200切及血浆粘度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模型组低(P<0.05);强心复脉高、中、低剂量组全血30切、200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全血1切、5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模型组低,差异有显着性(P<0.05),且高剂量组优于中、低剂量组(P<0.05);窦房结功能方面,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兔心率增加、窦房阻滞情况改善,SACT、SNRT、CSNRT等指标均较模型组缩短;且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中、低剂量组及阿托品组。强心复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阿托品组给药后窦房结功能评分均较给药前有所降低,且给药后高剂量组较阿托品组低(P<0.05)。结论:用甲醛加压注射渗透法能成功建立兔慢性病窦综合征模型,其电生理变化符合慢性病窦综合征的特征,与传统方法比较,其成功率及存活率更高,损伤更小,模型稳定,且其中医证候属于阳虚血瘀病证,符合中医临床阳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是可行可靠的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且强心复脉颗粒干预实验证实强心复脉颗粒能缩短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模型的AA间期、提高心率,减少窦房结损伤引起的心律失常,改善中医阳虚症状及反映血瘀程度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强窦房结自律性及窦房结传导功能,对窦房结细胞组织形态亦能起到改善及恢复作用。强心复脉颗粒对兔慢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阳虚血瘀证有明显的疗效。

丁世芳,郭赤,马大波,卢青,王仁学[5](2010)在《食管信号平均窦房结电图在部队伤病员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探讨无创性经食管信号平均直接记录窦房结电图(SNE)的技术。在8只犬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又对1289例食管电生理检查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和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均在正常范围的部队伤病员,男968例、女321例,年龄47.6±12.6(10-86)岁进行检测,其中256例进行了心内有创SNE的记录。采用自制三导心电微电位检测仪将食管导联的信号放大(增益达到100uV/cm)、滤波(0.1-50Hz),16位模/数(A/D)转换,系统采样频率2 kHz,对信号进行叠加,1 1 08例(86%)记录到食管SNE。所测信号平均食管SNE为P波前的低幅、低频波,可见有两种形态:园顶型(62%)和上斜型(38%)。所测窦房传导时间为83.6±26.5 ms,与有创心导管记录的窦房结传导时间(80.4±18.1 ms)相一致,分布范围为23—1 18ms;波幅为3.5—27.7uV;dv/dt为0.43—1.93mV/s。结论为在适当的滤波、高增益和抗基线漂移技术条件下,利用经食管信号叠加技术,大多数窦房结功能正常的患者可直接记录到食管SNE。

黄从新,张澍,马长生,杨延宗,黄德嘉,曹克将,江洪,杨新春,吴书林,商丽华,张奎俊,李莉,丁燕生,马坚,王祖禄,刘少稳,刘旭,董建增,姚焰,陈柯萍,陈明龙,王方正,陈新,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组[6](2010)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0》文中指出前言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据Framingham研究提示,人群患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可达6%;而8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高达8.8%;国内研究提示,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轻者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因此,加强对房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吴亚萍[7](2010)在《中西医结合法建立大鼠病窦模型的心率及电生理之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建立一种新型的简单的大鼠病态窦房结造模方法,探讨该造模方法的可行性。(2)对比甲醛、氢氧化钠、冰醋酸、无水乙醇、鸦胆子油哪种更适合建立病窦模型。(3)研究造模前后大鼠心率(HR)、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窦房传导时间(SACT)等电生理指标。方法:(1)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六组:甲醛开胸湿敷组大鼠麻醉后剪断胸骨正中第二、三肋骨平面开胸,暴露窦房结,用直径3mm脱脂棉球浸40%甲醛湿敷窦房结区3-5分钟造模;各介入组大鼠麻醉后用自制电极导管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隙处垂直刺入,按照引出的心电图波形来确定给药部位,经自制标测电极导管用微量注射器弹丸样注射造模药物局部浸润造模。(2)分别测量造模前、造模后5min、10min、30min、60min的HR及造模前、造模后3天、1周、2周的SNRT、CSNRT、SACT,对比各组造模效果。结果:(1)甲醛开胸湿敷组及甲醛介入组均能造成病窦模型,心率降低30%以上,持续时间1周左右;氢氧化钠介入组也能造成病窦模型,心率降低30%以上,持续时间2周左右;冰醋酸介入组、无水乙醇介入组、鸦胆子油介入组未能造成病窦模型。(2)甲醛开胸湿敷组、甲醛介入组、氢氧化钠介入组造模前后的SNRT、CSNRT、SACT比较有显着变化(p<0.05);冰醋酸介入组、无水乙醇介入组、鸦胆子油介入组造模前后的SNRT、CSNRT、SACT比较无显着变化(p>0.05)。结论:(1)创新的造模方法优化了传统造模方法,提高了造模成功率。(2)五种造模试剂中氢氧化钠最适合用于建立大鼠病窦模型。(3)电生理测量符合病窦造模标准。

赵海蓉[8](2008)在《经食管心室起搏临床抢救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应用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进行经食管心室起搏,观察经食管心室起搏抢救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以及快速室速复律的可行性,并观察左心室大小对经食管球囊电极心室起搏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2004.6-2007.2月在我院心内科、门诊及急诊科需要紧急心脏起搏的病人共67例,其中包括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2例,房颤合并缓慢心室率19例,严重窦缓9例,特发性室速患者7例。根据心室率快慢分为缓慢心室率组和室速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经食管导电球囊电极导管心室起搏并观察其疗效。根据心超左心室的大小,分为心室正常组37例和心室扩大组30例,观察经食管球囊电极心室起搏对不同心室大小的患者起搏的差异。结果67例需要紧急心脏起搏的病人行TEVP均获得成功,缓慢心室率组经心室起搏后症状消失,室速终止,TEVP的起搏电压为20.60±3.86 V,两组间起搏电压和起搏成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心室正常组起搏电压为,起搏成功率为20.70±3.60V;心室扩大组起搏电压为19.08±3.09V,成功率均为100%,两组间起搏电压和起搏成功率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EVP临床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和终止部分室速是可行的方法,并具有方法简单,易操作,患者易于接受、效果好等优点,并且起搏成功率高,不受左心室大小的影响。

郭赤,丁世芳,马大波[9](2006)在《犬食管导联和窦房结区及右心房电位同步记录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食管导联信号平均无创性直接地记录窦房结电位(SNP)的技术。方法对8只犬进行了系列的实验研究,直接将双极电极放置于犬的食管导联、窦房结区和右房等部位进行同步记录与信号叠加同步记录;还对窦房结区、右房、左房等部位的局部电活动进行同步记录与观察;当交界心律出现时,再记录上述电位关系的改变。结果食管导联记录的P前波与窦房结区记录的电位同步,并超前于右心房的电位。结论采用信号平均叠加方法经食管导联所记录的P前波确为窦房结电位。

丁世芳,郭赤,马大波[10](2004)在《经食管信号叠加记录窦房结电图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无创性经食管信号叠加直接记录窦房结电位(SNP)的技术。方法:对8只犬进行了系统实验研究,并对256例食管电生理检查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和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均在正常范围的患者,其中男142例、女114例,年龄10~74(44.2±12.4)岁进行检测。采用自制三导心电微电位检测仪将食管导联的信号放大(增益达到100μV/cm)、滤波(0.1~50Hz),16位模/数(A/D)转换,系统采样频率2kHz,对信号进行叠加,189例(74%)记录到食管 SNP。结果:所测信号叠加食管 SNP 为 P 波前的低幅、低频波,可见有两种形态:园顶型(60%)和上斜型(40%)。所测窦房传导时间为(83.3±26.7)ms,分布范围为(23~118)rm;波幅为3.5~27.7μV;dv/dt为0.43~1.93mV/s。结论:我们认为在适当的滤波、高增益和抗基线漂移技术条件下,利用经食管信号叠加技术,大多数窦房结功能正常的患者可直接记录到食管 SNP。

二、经食管信号叠加记录窦房结电图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食管信号叠加记录窦房结电图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的构建与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概述
    2.2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研究进展
第三章 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操作相关文献的内容分析
    3.1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德尔菲法构建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
    4.1 研究人员组成
    4.2 研究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的应用评价
    5.1 研究对象和方法
    5.2 质量控制
    5.3 伦理学考虑
    5.4 结果
    5.5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创新性与局限性
    7.1 创新性
    7.2 局限性与展望
附录
    数据库检索策略及结果
    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的函询(第一轮)
    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的函询(第二轮)
    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适用性评价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论文提纲范文)

1 房颤的分类及机制
    1. 1 房颤的分类
    1.2房颤的机制
        1.2.1电生理机制
        1. 2. 2 病理生理学机制
    1. 3 房颤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疾病
2房颤的病理生理及预后
    2.1房颤的病理生理变化
    2. 2 房颤与栓塞
    2. 3 房颤与心衰
    2. 4 房颤的其他后果
3 临床评估
    3. 1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3. 2 实验室检查
    3. 3 影像学检查
    3. 4 心电学检查
        3. 4. 1 心电图
        3. 4. 2 动态心电图、心电事件记录仪等
        3. 4. 3 心脏电生理检查
        3. 4. 4 运动试验
    3. 5 其他检查
    3. 6 临床诊断与评价
4 抗栓治疗
    4. 1 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评估
        4.1.1血栓栓塞危险评估(CHADS2和CHA2DS2-VASc积分)
        4. 1. 2 抗凝出血危险评估( HAS-BLED评分)
    4. 2 抗栓药物选择
        4. 2. 1 抗血小板药物
        4. 2. 2 口服抗凝药物
    4. 3 抗栓治疗的中断和桥接
    4.4非药物抗栓治疗
5 控制心室率
    5. 1 控制心室率的优缺点及目标
    5. 2 控制心室率的药物
        5. 2. 1 洋地黄类药物
        5. 2. 2 β 受体阻滞剂
        5. 2. 3 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
        5. 2. 4 其他口服室率控制药物
    5. 3 房室结消融+ 植入永久起搏器
        建议
6 节律控制
    6. 1 节律控制的优缺点
    6. 2 电复律和药物复律
        6. 2. 1 复律时的抗栓治疗
        建议
        6. 2. 2 电复律
        6. 2. 3 药物复律
        建议
    6. 3 复律后维持窦律
        6. 3. 1 维持窦律的药物
        6. 3. 2 何时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建议
    6. 4 经导管消融房颤
        6. 4. 1 导管消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建议
        6. 4. 2 房颤导管消融术式及策略
        6. 4. 3 房颤导管消融的终点
        6. 4. 4 非射频能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
        6. 4. 5 围术期管理
        6.4.6随访及复发病例处理[358]
        6. 4. 7 并发症及处理
    6. 5 起搏器植入预防房颤
        6. 5. 1 起搏预防和治疗房颤的可能机制
        6. 5. 2 起搏预防和治疗房颤临床疗效的评价
        6. 5. 3 稳定心室率的起搏方式
        6. 5. 4 右心室起搏对房颤的影响
        建议
    6. 6 植入电子装置对房颤评估价值
    6. 7 房颤的外科治疗
        6. 7. 1 COX III手术
        6. 7. 2 COX IV手术
        6. 7. 3 微创外科房颤手术
        建议
7 特殊类型的房颤患者
    7. 1运动员
    7. 2老年人
    7. 3肥厚型心肌病
        建议
    7. 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建议
    7. 5 甲状腺功能亢进
        建议
    7. 6 急性非心源性疾病
    7. 7 慢性阻塞性肺病
        建议
    7. 8 预激综合征
        建议
    7. 9 心衰
        建议
    7. 10 家族性( 遗传性) 房颤
        建议
    7. 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建议
    7. 12 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房颤
        7. 12. 1 心脏手术后房颤的预防
        7. 12. 2 术后房颤的节律控制
        7. 12. 3 术后房颤的心室率控制
        7. 12. 4 术后房颤的抗凝治疗
        建议
8 急性房颤发作的急诊处理
    8. 1 急性房颤发作的定义
    8. 2 急性房颤发作的处理流程
    8. 3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性急性房颤发作
    8. 4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房颤发作
        8. 4. 1 急性房颤发作的抗凝治疗
        8. 4. 2 急性房颤发作的心室率控制
        8. 4. 3 急性房颤发作的房颤复律
        建议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房颤
        1急诊房颤的心室率控制
        2急诊房颤的抗凝
        3急诊房颤的转复

(4)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及强心复脉颗粒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心血管疾病阳虚血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窦房结电生理功能在体实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中医药干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模型研究
    1. 甲醛加压注射渗透法建立兔窦房结慢性损伤模型
    2. 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
    3. 小结
第二部分 强心复脉颗粒对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的干预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小结
讨论
    1 窦房结取材定位
    2 关于模型研究
    3 强心复脉颗粒组方特点
    4 强心复脉颗粒对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中医证候的影响
    5 强心复脉颗粒对兔慢性窦房结损伤模型电生理功能的影响
    6.强心复脉颗粒对兔受损窦房结细胞组织形态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中西医结合法建立大鼠病窦模型的心率及电生理之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一、窦房结解剖位置
        二、病窦模型研究
        三、病窦模型中的电生理测定研究
    第二部分 祖国医学对病窦综合症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一、中医对病窦综合症病名的认识
        二、中医对病窦综合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中医对病窦综合症的辩证论治
    第三部分 现代医学对病窦的认识与进展
        一、现代医学对病窦病因病机的认识与进展
        二、病窦综合症的诊断依据
        三、西医治疗进展
实验研究
    一、实验材料
        1. 动物
        2. 主要药物及试剂
        3. 主要仪器及设备
    二、实验方法
        1. 分组
        2. 观察指标
        3. 窦房结损伤的方法
        4. 窦房结功能测定方法
    三、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四、结果
        1. 六组大鼠实验前后心率变化
        2. 六组大鼠窦房结损伤后期电生理测定
        3. 六组大鼠术中心律失常情况
讨论
    一、大鼠胸廓大体解剖
    二、大鼠正常心电图
    三、模型研究讨论
        1. 造模方法的改良
        2. 窦房结电生理功能测定方法的改良
    四、所选造模药物的药理研究
        1. 甲醛
        2、氢氧化钠
        3、冰醋酸
        4、乙醇
        5、鸦胆子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历

(8)经食管心室起搏临床抢救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
        1.2.1 电极
        1.2.2 心脏刺激仪
        1.2.3 心脏电起搏的方式
        1.2.4 心脏电刺激的基本参数
        1.2.5 心电示波记录仪
        1.2.6 食道导联心电图
    1.3 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缓慢性心室率组
    2.2 室速组
    2.3 食管电极插入深度
    2.4 左心室正常组和扩大组
第三章 讨论
    3.1 经食管心室起搏抢救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
    3.2 经食管心室起搏抢救特发性室速的研究
    3.3 左心室大小对心室起搏成功率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的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犬食管导联和窦房结区及右心房电位同步记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原理方法与实验步骤
    1.1 原理方法
    1.2 实验步骤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四、经食管信号叠加记录窦房结电图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心脏自主神经节丛消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D]. 邵名亮. 新疆医科大学, 2021
  • [2]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的构建与应用评价[D]. 朱殊殊. 山东大学, 2020(11)
  • [3]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J]. 黄从新,张澍,黄德嘉,曹克将,陈柯萍,陈明龙,董建增,华伟,黄鹤,江洪,李莉,刘少稳,刘旭,刘兴鹏,刘育,马长生,马坚,孟旭,商丽华,苏曦,唐其柱,王祖禄,吴立群,吴书林,夏云龙,杨杰孚,杨新春,杨延宗,杨艳敏,姚焰,郑哲.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5(05)
  • [4]兔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及强心复脉颗粒的干预作用[D]. 李汇博.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04)
  • [5]食管信号平均窦房结电图在部队伤病员中的应用[J]. 丁世芳,郭赤,马大波,卢青,王仁学. 中国数字医学, 2010(11)
  • [6]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0[J]. 黄从新,张澍,马长生,杨延宗,黄德嘉,曹克将,江洪,杨新春,吴书林,商丽华,张奎俊,李莉,丁燕生,马坚,王祖禄,刘少稳,刘旭,董建增,姚焰,陈柯萍,陈明龙,王方正,陈新,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组.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05)
  • [7]中西医结合法建立大鼠病窦模型的心率及电生理之对比研究[D]. 吴亚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3)
  • [8]经食管心室起搏临床抢救的应用研究[D]. 赵海蓉. 青岛大学, 2008(07)
  • [9]犬食管导联和窦房结区及右心房电位同步记录的研究[J]. 郭赤,丁世芳,马大波.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06(01)
  • [10]经食管信号叠加记录窦房结电图的实验与临床研究[J]. 丁世芳,郭赤,马大波.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04(06)

标签:;  ;  ;  ;  

经食管信号叠加记录窦房结电图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