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晓通推广ISDN(论文文献综述)
陈蓉[1](2001)在《最后一次机会》文中指出1999年,合力金桥公司推出了“合力金桥统一消息系统”及CTI中间件产品;今年8月,又推出合力金桥VDSL宽带接入产品。 2001年,首信推出了“首信网络”概念,开始以自有品牌进军IT,陆续推出了三层交?
赵晨[2](2000)在《晓通推广ISDN》文中指出 近日,晓通网络与中国电信达成合作协议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ISDN的大型市场推广活动。此次活动近日在北京拉开,然后陆续将在全国10座城市展开,活动将采用新闻发布会、行业研讨会、巡展等多种形式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具体的活动到三月中旬结束,但整个ISDN市场推广计划估计要延续到
石俊[3](1999)在《ISDN:春天在哪里?》文中研究表明1999年的春天,在中国电信资费调整、政府上网工程等好消息的带动下,各网络厂商都铆足了劲,希望在迅速发展的中国IT市场上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为此,各家厂商各显神通,新的促销手段、市场理念层出不穷。从3月16日开始,Cisco偕同其98财年大亚洲区最佳总代理——北京晓通公司,联手推出了主题为“千里姻缘一线通,Cisco中小规模网络ISDN解决方案?的大型市场活动,其他网络厂商也针对ISDN推出了自己相应的技术方案。我们从最近各大厂商的一系列行动上,似乎感到ISDN要迎来它真正的春天。
李鹏[4](1999)在《ISDN仍需培育》文中研究指明 电信资费下调余音未尽,Cisco系统公司便偕同其98财年大亚洲区最佳总代理——北京晓通电子总公司,针对国内ISDN市场逐步启动的状况,以Cisco 1603 ISDN路由器为焦点,联手推出面向全国的大型市场推广活动。这次大型巡回展示活动的主题是“千里姻缘一线通”Cisco中小规模网络ISDN解决方案,从1999年3月16日开始到7月底将历时四个
孙延钊[5](2011)在《多媒体通信控制网关的研发》文中提出当前,多种共存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共同来承载信息的传递,随着人们对多媒体信息共享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些网络正在向分布式布局、统一化管理的方向步进,对于不同传输标准的各类网络要实现互通需要完成它们之间的协议转换,即网关。而本文在实现网关功能的基础上,灵活的添加了其它多项功能模块,把网关的协议转换职能与终端的信息处理职能进行完美的结合,是对多媒体处理模式的一种创新性的探索。以高性能处理器为核心器件搭配成熟的外围电路以及高效的软件代码,把系统打造成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理论性的多功能多媒体通信控制网关,设计中充分发挥了嵌入式处理器的优势,利用其灵活性、实时性、可靠性等特点成功的完成了多媒体处理、通信等技术在系统中的集成。首先,本文深入分析了两大多媒体通信协议的信令格式、呼叫过程、协议类型等方面的内容,并分别完成了两者协议代码在系统中的移植,同时剖析了两者的区别以及实现它们之间网络互通功能要完成的工作,从而让系统既能担当通信终端的角色又能完成两类通信协议之间的网关职能。此部分的创新点在于对目前两大通用多媒体通信协议SIP和H.323在同一嵌入式设备中的集成,并实现它们的协议互通,拓展了系统的通用性。再次,在完成网络通信和网关的基础上,设计了多媒体数据采集、显示、处理、通信、存储等功能的硬件电路实现,包括以BLACKFIN533处理器为核心的最小电路、以太网驱动、USB驱动、LCD驱动等电路原理图,成熟电路搭配高性能处理芯片为系统稳定运行的打下了夯实的基础。整个硬件板几乎涵盖了目前常用的各类接口,丰富而稳定的功能模块为系统运行提供了稳定的平台,鉴于其功能的多样性,整个系统甚至可以被用于教学、科研的开发板。最后是对相关软件实现的详细设计,文中对静态图像的JPEG压缩标准做了细致的描述,阐述了其原理并给出了软件的实现过程。作为用户与系统交互的重要方式,显示设计是软件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包括液晶屏的驱动和人机交互界面GUI的移植,两部分功能的完成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易操控性和实用性。在此部分本文对图像处理给出了图像间隔采集机制这一种新的方式,在这种机制下,一方面可以节省图像存储空间,另一方面可方便于完成关键图像的高清处理以获取更加准确的信息。系统完成后,完全可以被定义为多项技术的融合体,对于相关从业技术人员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参考价值,同时对相关内容的教学、研发、实验给出了具体的实例。
术敏[6](2000)在《满足无处不在的连接——新一代接入服务器的特性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 随着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内部计算机网络。大到企业运作,小到人员办公,都已经离不开网络。同时市场经济环境的激烈竞争,已经使人们完全接受了一个规则:一切从市场出发。然而市场在哪里,客户在哪里,坐在办公桌前恐怕永远也找不到答案,所以公司人员在外流动办公已是普遍存在。企业和服务提供商正面临着这样一种日益增长的需要:为更多远程用户提供网络访问,这些远程用户包括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成功的远程访问意味着能够几乎透
郑群儒[7](2017)在《用户侧微电网中央控制器研制》文中研究说明智能微电网作为分布式能源的有效管理形式,对于分布式能源的就地消纳利用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研究微电网保护控制技术在用户侧的实用化,并研发低成本的控制装置,是确保用户侧微电网推广与应用的关键环节。在微电网发展初期,大多关注与微电网规划设计、控制、运行相关的关键技术研究或设备研发,并通过示范工程对关键技术和设备进行功能上的可行性验证。但是,总结过去的科研项目和实践工作,仍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用户需求的关注不够,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用户侧的规模化接入,以家庭、楼宇、小区为单元形成典型的用户侧微电网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用户需求随着地域、环境和经济水平的不同体现出差异性,而相关的关键技术和设备的适用性仍存在不足;二是对工程的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及后续推广的应用价值关注不够,为完成示范工程建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是获得的效益极为有限,可推广的价值较低,也难以被用户接受。随着用户侧微电网的快速发展,很有必要研发低成本、集成度高、可规模化生产和推广的微电网中央控制器设备,涵盖微电网关键技术,集成通用化控制算法,为用户侧微电网提供低成本、高效率、集成化的解决方案,推动用户侧微电网的大规模发展。为此,本文对用户侧微电网中央控制器的研制展开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不同类型用户侧微电网的拓扑结构、组网方式、应用场景进行研究,从功能定位、性能目标和硬件需求三个方面对用户侧中央控制器进行整体的定量分析和设计,给出装置总体设计思路和软硬件总体框架。2.在深入研究用户侧微电网系统拓扑、组成单元特征、通信方式及条件的基础上,针对用户侧微电网设计通用化的核心控制算法并进行仿真验证,所设计控制算法可适用于所有用户侧微电网场景及运行工况。3.制定微电网中央控制器的硬件设计方案,包括中央控制器的功能模块设计、电气设计以及结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上,以性价比最高、功能匹配性最好为设计思路,设置了终端通信、底层设备通信、人机界面和数据储存四大功能模块。电气设计以具备大范围、规模化生产条件为设计思路,提供了控制器的系统拓扑和主模块板级设计。结构设计上,充分考虑装置外观、内部布局、进线方式、机械安装等各方面因素,以最大化兼容、最紧凑体积、最合理布局、最容易安装为最终设计目标。4.制定微电网中央控制器的软件设计方案。对系统资源进行最优化利用,合理分配系统任务,集成分布式光伏发电与负荷预测、多点孤岛检测、黑启动、并离网运行、并离网切换、故障保护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微电网控制功能,对所涉及控制功能模块策略进行设计,可实现用户侧微电网的毫秒级系统控制、分钟级实时优化运行和小时级优化调度管理。5.搭建单三相混联双层结构微电网测试平台,对控制器的软件功能进行在线测试,评估控制器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经检测,所测试项目符合测试依据的要求。
任彦秋[8](2008)在《泰科安普综合布线重庆市场销售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计算机网络得到迅速发展,而作为网络的最基础部分,综合布线产品的发展也尤为迅猛。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目前综合布线市场日趋成熟,产品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企业间竞争激烈,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价格战日益惨烈。同时企业的相关决策者对综合布线的选用的需求越来越主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采取目标市场营销战略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根据定位努力提高产品形象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作为行业的先进入者,泰科电子安普公司一直在综合布线领域名列前两名,在国内及重庆地区市场的占有率中仅次于美国康普公司。泰科电子安普公司目前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抢先树立的良好产品口碑。但在目前重庆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对产品更在对市场行业进行分析,确立优势行业定位并制订市场策略提高产品在客户中的认同感,是要想继续保持优势的必须工作。但是目前泰科安普在重庆地区对布线市场的分析与定位尚处于探索阶段,还不够成熟,仍然存在不足与问题,因此十分有必要在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寻找出更加科学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市场策略和营销战略,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为论文研究所采用的理论和方法;第三部分为我国布线市场现状及行业竞争现状分析;第四部分为泰科安普公司简介及市场环境分析;第五部分为泰科安普公司布线产品重庆市场情况分析与对策建议。本文在分析我国布线行业的竞争状况、布线产品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市场分析在本行业中的必要性。并结合泰科安普公司具体情况及当前市场环境,指出其在目前营销现状中存在问题。针对该企业的实际,对其应采用的目标市场营销战略进行更进一步科学的研究探索,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市场行业分析定位,最后针对目标市场粗略的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本文将营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联系企业实际,探索符合该企业的一种有效的目标营销分析方法,希望能够让企业的管理者对市场分析、目标市场营销和企业品牌建设有更加科学的认识,并能在企业的实际运用中有一定程度上的指导作用。
李建珍[9](2008)在《西部多元文化地域的现代远程教育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进入西部以后,与当地传统教育、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传统文化和地域之间存在什么冲突?如何弥补和完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带着这样两个问题,本人结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组织发起的“田家炳‘两岸三地’教育技术西部行”考察活动,采用质的研究和文化唯物论的主位与客位研究的方法论观点进行了相应研究。本研究的目的:通过考察西部“农远”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经验和建议,在梳理国内外远程教育及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可借鉴经验的基础上,以文化的视角,从政策层面提出西部“农远”适应西部文化和地域特点,创新性、多元化发展的建议。为西部教育的公平与健康发展、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从建设到应用的转型、为西部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新的研究视角。本研究的思路与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第一步,通过文献的收集与分析,初步了解西部文化、地域特点和“农远”实施情况,为设计研究与实地考察大纲作好准备;第二步,设计实地考察提纲:考察内容主要涉及“农远”实施取得的成功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第三步,调查工具的准备:本次考察用到的工具有录音笔、数码相机和通讯工具;第四步,通过“田家炳‘两岸三地’教育技术西部行”考察活动,取得西部“农远”实施过程中从经验、问题到建议的第一手资料;第五步,通过对取得资料的编码分析,在梳理、借鉴国内外远程教育和基础教育信息化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第六步,从文化视角提出西部“农远”适应西部文化、地域特点,创新性、多元化发展的建议。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质的研究与文化唯物论的主位(文化负荷者的观点)与客位(研究者的观点)的研究方法。在资料收集上主要采用座谈、听课、资料收集与文献检索等方法。文献检索主要借助CNKI中国期刊全文库、CNKI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库和电子“超星”图书,以传统的纸质文献为补充。通过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通过分析文化组成要素,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启发下,从文化视角构建了西部“农远”的政策分析框架,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为“三种技术模式层”,对应物质文化;第二层为“组织管理层”,对应制度文化;第三层为“应用层”,对应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三种技术模式层、组织管理层和应用层,都有政策领域统一的规范和约定,每个层次的规范和约定可以是不一样的,各地均可根据当地文化和地域特点有创新、有发展,寻求适合自己的实施方案。2、通过研究,明确了在西部“农远”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主位研究,本人认为西部“农远”存在两类问题,一类是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另一类是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本人研究的结果是:项目本身存在9个方面的问题;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5类共计31个问题(组织机构方面7个、基础设施方面7个、远教资源方面6个、规章制度方面4个、远教应用方面7个,详见第二章)。成功的经验:本人总结得到了6类共计34条经验(组织机构方面3条、管理方面13条、师资队伍方面4条、应用方面9条、资源建设方面4条、教学研究方面1条,详见第二章)3、通过研究提出了西部“农远”发展的基本思路本研究认为:西部“农远”要适应西部文化和地域的特点,对“农远”三种模式从建设到应用要创造性地多元化发展;在从建设到应用转型之后,在国家整体发展框架的基础上,应该给予西部各省、市、自治区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考虑到西部偏远民族地区“双语”类院校本身投资大、经济困难、资源匮乏等特点,应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与扶持。4、提出了西部“农远”适应性发展的具体建议根据本人研究得到的三层政策分析框架,从三个层面提出了西部“农远”健康持续发展的47条建议:三种技术模式层面11条;组织管理层面7类共计25条(组织机构7条、师资队伍8条、资源辐射3条、资源开发2条、教学科研1条、学科教材及教参2条、电力资源2条);应用层面2类共计11条(学校管理部门7条、教师4条)。
周振江[10](2005)在《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制造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许多企业导入了PDM、CAPP、ERP等系统,提升了管理和设计水平,改善了业务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带来了相应的效益。同时,这些系统的正常运行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复杂性不断增加,网络管理就成为企业整个网络系统中关键部分。本文研究了网络管理技术发展现状,通过深入研究典型制造业网络特点,设计了适合于制造业企业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系统,并研究了其中主要的关键技术,实现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故障管理等主要的网络管理功能。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系统总体框架,分析MIB库中所需管理对象集,并设计存储管理对象的数据库表结构。(2)利用SNMP++对代理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在数据库中,计算分析采集数据得出各种网络状态参数。(3)分析与网络拓扑结构相关的MIB对象集,研究了二层网络拓扑发现算法与三层网络拓扑发现算法。(4)根据采集数据与计算分析数据,以直观图表的形式显示网络状态,实现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故障管理。根据本论文的算法,开发的网络管理系统在相关的企业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晓通推广ISD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晓通推广ISDN(论文提纲范文)
(5)多媒体通信控制网关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实际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多媒体技术简介 |
1.1.3 课题任务和目标 |
1.1.4 课题实际意义 |
1.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多媒体通讯协议种类及简介 |
2.1 多媒体通信的三大承载网络 |
2.1.1 电信网络 |
2.1.2 广播电视网 |
2.1.3 计算机网络 |
2.2 H.323协议 |
2.2.1 H.323的体系结构 |
2.2.2 H.323标准协议簇 |
2.2.3 H.323呼叫信令交互过程 |
2.3 SIP协议 |
2.3.1 SIP协议的背景和功能 |
2.3.2 SIP网络元素 |
2.3.3 SIP协议的实现机制 |
2.3.4 SIP消息的组成 |
2.3.5 SIP协议呼叫信令交互过程 |
2.4 小结 |
第三章 控制网关核心功能的设计方法 |
3.1 H.323与SIP信令网关实现 |
3.1.1 地址格式转换 |
3.1.2 消息转换 |
3.2 多媒体数据的采集、转换和存储 |
3.3 远程控制协议RS485 |
第四章 控制网关系统硬件设计 |
4.1 系统硬件组成 |
4.2 单元电路设计 |
4.2.1 最小电路 |
4.2.2 视频采集模块 |
4.2.3 以太网传输模块 |
4.2.4 RS485远程控制模块 |
4.2.5 USB模块 |
4.2.6 IDE硬盘接口 |
4.2.7 LCD液晶显示模块 |
4.3 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及相关测试 |
5.1 网络协议实现 |
5.1.1 基础协议栈移植及介绍 |
5.1.2 网络互通的具体实施方法 |
5.1.3 网络互通测试 |
5.2 图像压缩处理 |
5.2.1 JPEG压缩处理实现 |
5.2.2 JPEG压缩测试比较 |
5.3 输入输出设计 |
5.3.1 触摸屏设计 |
5.3.2 显示设计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相关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用户侧微电网中央控制器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用户侧微电网国内外发展状况 |
1.3.2 微电网中央控制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用户侧微电网中央控制器总体设计 |
2.1 需求分析 |
2.2 总体设计思路 |
2.3 硬件设计总体框架 |
2.4 软件设计总体框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用户侧微电网中央控制器核心控制算法 |
3.1 核心控制算法总体设计思路 |
3.2 核心控制算法设计 |
3.2.1 毫秒级核心控制算法设计 |
3.2.2 秒级核心控制算法设计 |
3.3 仿真验证分析 |
3.3.1 毫秒级控制模块 |
3.3.2 秒级控制模块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用户侧微电网中央控制器硬件设计 |
4.1 硬件功能模块设计 |
4.1.1 终端通信模块设计 |
4.1.2 底层设备通信模块设计 |
4.1.3 人机界面设计 |
4.1.4 数据存储模块设计 |
4.2 硬件电气设计 |
4.2.1 系统拓扑 |
4.2.2 电路板分布 |
4.2.3 主控制板 |
4.2.4 辅助电源板 |
4.2.5 LCD触摸屏 |
4.3 硬件结构设计 |
4.3.1 设计思路 |
4.3.2 外观设计 |
4.3.3 内部布局 |
4.3.4 进线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用户侧微电网中央控制器软件设计 |
5.1 软件系统及任务设计 |
5.2 软件数据接口设计 |
5.3 软件多时间尺度功能模块设计 |
5.3.1 分钟级及小时级控制模块 |
5.3.2 秒级控制模块 |
5.3.3 毫秒级控制模块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用户侧微电网中央控制器测试分析 |
6.1 模拟实验测试平台 |
6.2 功能验证与测试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泰科安普综合布线重庆市场销售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知识介绍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综合布线背景知识介绍 |
1.2 本文研究内容 |
2 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
2.1 市场细分及定位理论 |
2.1.1 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分析 |
2.1.2 市场细分理论 |
2.1.3 市场细分的作用 |
2.1.4 市场细分的原则 |
2.1.5 细分变量 |
2.1.6 目标定位 |
2.2 波特五种竞争力模型 |
2.2.1 波特模型五种力量的基本含义 |
2.2.2 波特模型的优点 |
2.3 SWOT 分析法 |
2.4 工业品营销理论 |
2.4.1 工业品营销理论概述 |
2.4.2 工业品市场营销特征 |
3 综合布线市场现状分析 |
3.1 综合布线产品概述 |
3.2 综合布线标准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市场现状 |
3.2.1 发展的四个阶段 |
3.2.2 综合布线国内市场主要特征和现状 |
3.3 2007 年度综合布线国内整体市场现状调查 |
3.3.1 国内综合布线品牌线缆调查数据分析 |
3.3.2 产品代理商(代理商/分销商)调查数据分析 |
3.3.3 系统工程商调查数据分析 |
3.3.4 光纤产品应用调数据分析 |
4 公司介绍及环境分析 |
4.1 泰科安普公司介绍 |
4.2 安普产品目前的优劣势分析(SWOT) |
4.2.1 泰科安普 AMP NETCONNECT 布线系统优势 |
4.2.2 泰科安普 AMP NETCONNECT 布线系统本地区劣势 |
4.2.3 泰科安普 AMP NETCONNECT 布线系统本地区机会 |
4.2.4 泰科安普 AMP NETCONNECT 布线系统本地区威胁 |
4.3 泰科安普布线系统西南地区市场分析及问题(波特五种力量模型) |
4.4 泰科安普在重庆综合布线市场分析及研究 |
4.5 小结 |
5 泰科安普重庆市场对策建议 |
5.1 重庆市场销售对策建议 |
5.1.1 重庆市场渠道细分建议 |
5.1.2 重庆市场的行业用户细分分析和对策建议 |
5.2 提高产品形象及品牌拉动力的建议 |
5.3 泰科安普重庆地区人员加强分析建议 |
5.4 创新的营销方式 |
5.5 小结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西部多元文化地域的现代远程教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研究目标及意义 |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 |
四、研究过程、方法及资料收集表 |
五、几个概念的界定 |
六、主要文献综述 |
第一章 西部民族、文化及与西部基础教育的关系 |
1.1 我国西部民族聚居区的分布及特征 |
1.2 我国西部文化特征 |
1.3 西部文化及地域与西部基础教育关系的分析 |
第二章 我国西部“农远”现状及问题研究 |
2.1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的目标 |
2.2 对四川省“农远”实施情况的考察 |
2.3 对贵州省“农远”实施情况的考察 |
2.4 对云南省“农远”实施情况的考察 |
2.5 对西藏自治区“农远”实施情况的考察 |
2.6 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农远”实施情况的考察 |
2.7 结论——小结及后续研究思路的阐释 |
第三章 远程教育理论对“农远”的启示 |
3.1 远程教育模式对“农远”的启示 |
3.2 远程教育中的学习方式对“农远”的启示 |
3.3 远程教育中教与学的整合及交互对“农远”的启示 |
3.4 远程教育中的学习支持服务对“农远”的启示 |
第四章 国外远程教育及基础教育信息化对“农远”的启示 |
4.1 美国的文化与远程教育 |
4.2 英国的远程教育及基础教育信息化 |
4.3 美、英远程教育及教育信息化给予“农远”的启示 |
第五章“农远”的适应性发展与政策分析框架 |
5.1 “农远”适应西部地域和传统文化发展的必要性论证 |
5.2 从文化视角对“农远”政策框架的构建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几点建议 |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网络管理简述 |
1.2 课题研究背景 |
1.3 论文所作的工作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SNMP 协议与SNMP++开发包 |
2.1 SNMP 协议介绍 |
2.2 SNMP++开发包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 |
3.1 系统总体目标 |
3.2 系统模型结构 |
3.3 相关的MIB 对象集 |
3.4 数据库的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网络拓扑结构发现算法研究与实现 |
4.1 常用拓扑发现算法 |
4.2 基于SNMP 的拓扑网络拓扑发现 |
4.3 对算法的改进 |
4.4 拓扑发现结果的存储与显示 |
第五章 网络管理系统的实现 |
5.1 代理设备的配置 |
5.2 MIB 对象的读写 |
5.3 配置管理的实现 |
5.4 性能管理的实现 |
5.5 故障管理的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晓通推广ISDN(论文参考文献)
- [1]最后一次机会[N]. 陈蓉. 中国计算机报, 2001
- [2]晓通推广ISDN[J]. 赵晨. 计算机与网络, 2000(01)
- [3]ISDN:春天在哪里?[J]. 石俊. 互联网周刊, 1999(13)
- [4]ISDN仍需培育[J]. 李鹏. 中国计算机用户, 1999(11)
- [5]多媒体通信控制网关的研发[D]. 孙延钊. 山东大学, 2011(04)
- [6]满足无处不在的连接——新一代接入服务器的特性与应用[J]. 术敏. 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0(18)
- [7]用户侧微电网中央控制器研制[D]. 郑群儒.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8]泰科安普综合布线重庆市场销售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任彦秋. 重庆大学, 2008(06)
- [9]西部多元文化地域的现代远程教育问题研究[D]. 李建珍. 西北师范大学, 2008(03)
- [10]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周振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