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绣艺术的造型语言

浅谈发绣艺术的造型语言

一、论发绣艺术的造型语言(论文文献综述)

劳健庆[1](2020)在《陶瓷人物雕塑中“气韵生动”的塑造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的传统审美当中,历来都是把个人情怀、艺术审美、宇宙境界综合起来考虑的。对于自然和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对于生命的体验,而生命形式的呼吸和律动往往能展示生命的美和生命精神,这是作品的灵魂。而生命精神的反映正是气韵生动的核心内容.古今中外任何优秀的作品都可以用生命力,活力、联想等词汇表述。中国陶瓷人物雕塑的创作更是基于传统文化精神之下的艺术表达,形式多样,别具东方意境与传达人物情感,是造型表现与精神世界的高度集结抒发,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纯写实或纯写意等概念下的陶瓷雕塑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如何结合当下为陶瓷人物雕塑艺术的“创新”发展作出新的指导,是当下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通过对过去和现代造型艺术的综合分析,通过对人物雕塑创作历史传承中有关作品气韵生动的理解和塑造的脉络梳理研究,反思当代陶瓷人物雕塑在世界多元化艺术生态下的思想交融与碰撞,理解前人创作精神,学习、总结与传达传承精神内涵,去把握当代与未来的陶瓷人物雕塑艺术创作和学习是具有深刻意义的。本论文将从气韵生动与形之上下的具体表现和联系对陶瓷人物雕塑的塑造应用进行讨论研究,指出中国艺术发展中上艺术风格、人文审美、技艺表现所带来的积极因素如何进一步阐述气韵生动精神并成为我们陶瓷人物雕塑现在和将来都需要学习、借鉴、不能忘却的文化源泉。

袁伊彤[2](2019)在《辽绣元素在女性晚礼服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辽绣是一种富有较强表现力的传统刺绣表达方式,具有构图饱满、线条粗旷明快、针法活泼、色彩对比强烈等特点,可被运用于女性晚礼服设计中,并起到装饰性作用。辽绣文化源于我国辽宁东北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这一传统手工艺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与冲击,在多次的丰富与完善后,逐渐形成了独具东北区域特色的意识文化表现形式。由于受到当地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传统辽绣题材多以山、水、花、鸟、鱼、虫、神话故事、祭祀活动、农耕生产、祥瑞图案等题材作为描绘对象,以表达对自然的崇敬与对生活的热爱。质感及针法方面,辽绣作品强调粗旷、厚重,这与东北淳朴的风俗文化相互辉映。辽绣的发展历史与早先欧洲地区奢侈品的发展历程有异曲同工之妙,均是由贵族化向平民化迈进的,自上而下的发展。因此,如何传承传统辽绣文化的同时,使其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拓宽辽绣文化的消费市场成为必要思考的问题。现今,愈多的刺绣元素被结合于现代女性晚礼服设计之中,辽绣这一静默了的文化如若重新走入大众的视野,必要依据现代审美标准,在工艺、色彩及题材等方面做出合理的改变,并将其与现代礼服结构廓形相结合讨论,使其达到最佳装饰效果,并重获新生。

匡丽赟[3](2019)在《京派发绣技艺保护传承与发展》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发绣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京派发绣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提出法律保护参考、申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规划、建立保护名录体系、政府主导长效机制以及传承保护空间和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具体实施措施。

朱蒙钰[4](2019)在《孟永国:纤丝绣忆》文中提出人物名片孟永国,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温州大学温州市发绣研究所所长,温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温州发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刺绣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获得者,代表作品有《邓小平》《爱因斯坦》《丝语廊桥》等。其作品有的被作为国家或地方政府礼品馈赠外宾,有的被博物馆收藏。

王明艳[5](2019)在《新中式风格语境下的发绣饰物创新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绣作为中华艺术的瑰宝,被称为"东方一绝",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预示着其在室内软装饰设计中必占重要的一席,本文探讨了发绣艺术在新中式风格装饰语境下的应用背景、发绣饰物的创新设计,研究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发绣发展的路径,期望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孟永国[6](2018)在《论生活体验在发绣创作中的作用》文中指出在发绣产生之初,佛教徒为敬佛礼佛而绣制佛像,并在信徒之间传承,绣者是以信仰的满足和修身养性的需要将手艺传教于下一代。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到来,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开放,原本相对封闭、慢工出细活的发绣也随时代的节拍快速运转,打破了以往发绣人淡定静守的平和心态,变得浮躁焦虑,过多地追求效益,有的赶潮流追名,有的转向产业逐利。在创作时贪图方便省时,直接拿现成画册中的画或以网络图片放大甚至直接打印

王焕[7](2017)在《巧用材料,法随心意——独具特色的温州发绣艺术》文中提出发绣,古称墨绣,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唐代,是以人的天然发丝为材料,以针为工具,遵循造型艺术的规律,在绷平整的布帛上施针度线创造形象的艺术。是江浙地区汉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品种之一。古人认为头发是人的生命精元之丝,为了表达对佛的虔诚礼敬,用头发制作佛像顶礼膜拜。到元明时期题材逐渐广泛,元代着名的界画家,永嘉(今温州)人王振鹏绣的《端阳竞渡图》像,如白描,甚精妙,大德九年作;他的学生夏明远以发丝绣成作品《滕王阁》《黄鹤楼图》,"细若蚊

于海蓉[8](2017)在《江苏东台发绣的艺术文化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促使人们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手工艺。2009年,东台发绣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针对东台发绣的保护工作也随之逐渐开展。东台市政府针对东台发绣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定保护措施,把发绣工艺作为重点保护的特色文化品牌来抓,至此东台发绣保护工作步入正轨。在社会提倡保护东台发绣的背后,我们却忽视了那些为东台发绣发展与传承默默奉献的传承人。东台发绣作为具有生命艺术符号象征的手工艺,在古老的中国刺绣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一朵奇葩。但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东台发绣与其它传统手工艺一样,正遭受着技艺、观念、体制等种种的变迁,陷入被机器化大生产取代的困境。东台发绣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为了从根本上保护东台发绣,我们应该更多关注东台发绣传承人的生存状态和创作理念。本文从东台发绣的历史渊源出发,结合东台的地理与民俗,梳理东台发绣的历史发展脉络,揭示东台发绣的地域性艺术文化特色。同时详细分析东台发绣的工艺特色以及其蕴含着的审美内涵所体现出的东台当地地域风情和生活习俗,以及所折射出的传承人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精湛的手工技艺。从探析东台发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东台发绣现阶段的传承方式,试图找出目前东台发绣传承存在的问题。从文化学、人类学的角度,通过田野调查,访谈当地人以及传承人,观察东台发绣具体的文化艺术事象和生活场景。以人物访谈的方式来讲述东台发绣传承人的生存状态、创作理念以及他们与东台发绣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注重在发绣发展中,传承人对其的影响。分析东台发绣发展面临的困境,反思对传承人的保护、提高审美认同以及产业化的开拓等问题,探寻东台发绣在新时期背景下的生存境遇和独特价值。

赵闪[9](2017)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传统工艺的高校传承模式探析 ——以温州大学发绣研究所为个案》文中指出温州发绣研究所是一所传承和发展发绣技艺的实体空间,在不失核心传统基质的条件下,另辟蹊径地保护了发绣技艺,有其独具特色的传承模式与文化特色。本文就以温州大学发绣研究所为个案,对发绣的传统民俗文化意蕴、发绣研究所的运行机制、高校研究所的传承方式是否保持了文化本真性以及如何维系本真性作了深入的探讨。正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发绣的民俗文化意蕴。首先分析了发绣的传统信仰与民俗应用,分别论述了关于头发的民间信仰、民俗应用,其次分析了发绣作品中以头发为材料的特殊文化意蕴:头发寄寓着民众祈福避灾的求吉心理、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祈盼、对乡土故知的眷恋。最后论述了发绣的文化渊源与民间传承情况,分别阐述了不同的时期发绣的传承情况以及不同的传承方式。第二部分探索温州发绣研究所的传承模式,本部分主要论述了温州发绣研究所的创立过程、运营模式、传承机制、传承特色,并深入探索高校传承模式下温州发绣传承模式的成功之处。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温州发绣在高校传承模式下核心传统基质的保存状况,此章节分为三小部分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文化遗产本真性的界定标准,叙述了维系发绣技艺本真性所需要保持的基本属性。其次论述了高校传承模式中发绣技艺的保持、演变与发展,阐述了发绣技艺的同质性文化建构,探讨了发绣技艺的多元文化模式以及分析了传统工艺本真性的现状。最后论述了传统工艺高校传承模式的价值与启示。

朱准[10](2017)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及应用研究 ——以温州米塑为例》文中指出地方美术资源是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每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都会有自己的乡土情怀,谈及艺术创作,吴冠中先生曾说:“土生土长是优势,孤陋寡闻是缺陷。”显而易见,这个“优势”无论是创作还是人格发展都是必然不能缺失的。在基础美术教育阶段,将乡土文化、乡土艺术等地方美术资源渗透到课程当中,不仅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大有裨益,也是美术课程自身不断完善和丰富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是以温州米塑美术资源为突破口,探讨了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问题,为其他地区或其他形式的美术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借鉴与参考。本文共有六个章节:第一章,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二章,在确定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整理。第三章,论述以温州米塑为契入点研究地方美术资源开发的理论依据。第四章,介绍温州米塑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第五章,探讨了温州米塑资源的应用,以及呈现了相关教学案例。第六章,分析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是笔者对地方美术资源开发的一次探索,意在抛砖引玉,为后续的同类研究提供参考,望相关学者批评指正!

二、论发绣艺术的造型语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发绣艺术的造型语言(论文提纲范文)

(1)陶瓷人物雕塑中“气韵生动”的塑造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2 本论文研究现状分析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2 气韵生动观点的由来和概念界定
    2.1 气韵生动观点的由来
        2.1.1 历史文献中“气韵生动”的叙述记载
        2.1.2 艺术作品中关于气韵生动存在与否评价
    2.2 陶瓷人物雕塑中气韵生动的概念界定
3 气韵生动在陶瓷人物雕塑塑造上的形成与表现
    3.1 陶瓷人物雕塑的气韵生动形式与规律探究
        3.1.1 气韵生动表现形式探究
        3.1.2 气韵生动表现规律探究
    3.2 气韵生动在陶瓷人物雕塑塑造中的发展
        3.2.1 在神佛人物中的发展
        3.2.2 在民俗人物中的发展
    3.3 “气韵生动”关于陶瓷人物雕塑状态的表达
        3.3.1 人物神态(表情样貌)篇
        3.3.2 人物体态(肢体语言)篇
4 在国际艺术语境下的陶瓷人物雕塑气韵生动表现形式
    4.1 国外思想观念影响下的人物气韵生动表现
    4.2 综合材料应用影响下的人物气韵生动表现
5 当代陶瓷人物雕塑塑造中“气韵生动”的应用和创新
    5.1 气韵生动于传统人物写形精神提炼与文化内涵表达
        5.1.1 传统人物写形精神提炼
        5.1.2 传统人物文化内涵表达的可取性
    5.2 气韵生动于陶瓷人物雕塑塑造的新观念新工艺表达
        5.2.1 气韵生动于陶瓷人物雕塑塑造的新观念思考
        5.2.2 气韵生动于陶瓷人物雕塑塑造的新工艺表达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2)辽绣元素在女性晚礼服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辽绣文化与辽绣技艺的传承与应用性探析
    2.1 辽绣的概念
    2.2 辽绣的形成及发展
        2.2.1 辽绣的形成
        2.2.2 辽绣的发展
    2.3 辽绣的表现形式
        2.3.1 粗旷工艺技法的表现
        2.3.2 强烈色彩对比的表现
        2.3.3 特色描绘题材的表现
    2.4 辽绣的传承与革新
        2.4.1 工艺技法的传承与革新
        2.4.2 表达色彩的传承与革新
        2.4.3 创作题材的传承与革新
    2.5 辽绣的装饰性艺术特点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文化价值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辽绣的装饰性功能在女性晚礼服设计中的思考与探究
    3.1 辽绣元素在女性晚礼服审美需求下的装饰性应用
        3.1.1 工艺技法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
        3.1.2 主体色彩与流行趋势相结合
        3.1.3 表现题材与文化相结合
    3.2 辽绣元素在女性晚礼服设计中装饰性特征的表现
        3.2.1 简洁抽象的概括性
        3.2.2 特具风格的时尚性
        3.2.3 提取借鉴的传承性
    3.3 传统辽绣与现代刺绣在服装中的装饰性应用及综合比较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辽绣与女性晚礼服设计的结合运用
    4.1 辽绣在女性晚礼服各廓形美感中的点缀运用
    4.2 辽绣在女性晚礼服各局部部位中的点缀运用
    4.3 辽绣在女性晚礼服设计中装饰效果的运用
        4.3.1 平面肌理装饰效果的运用
        4.3.2 局部立体装饰效果的运用
        4.3.3 整体装饰效果的运用
    4.4 辽绣色彩在女性晚礼服设计中的装饰运用
    4.5 辽绣点缀下女性晚礼服的主题风格
    4.6 辽绣风格样式的运用
    4.7 设计作品展示
    4.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3)京派发绣技艺保护传承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绣概述
    (一) 发绣渊源
    (二) 流派及艺术特色
二、发绣发展状态
三、保护传承原则
    (一) 保护原则
    (二) 传承保护措施
四、结论

(4)孟永国:纤丝绣忆(论文提纲范文)

人物名片
穿针引线苦苦求索发绣技艺
深入生活潜心积累创作素材
推陈创新五次发绣技艺变革
传承保护挖掘温州文化元素

(5)新中式风格语境下的发绣饰物创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绣的新中式风格设计语境
2 新中式风格发绣饰物的设计探索
    2.1 画面设计
    2.2 展示形式
    2.3 空间应用
3 结语

(6)论生活体验在发绣创作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入生活, 体察生活
二感悟生活, 提炼艺术
三构思立意, 创作作品
四结语

(8)江苏东台发绣的艺术文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一章 东台发绣的生境
    第一节 东台的地理与民俗
    第二节 东台发绣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章 东台发绣的工艺特色与审美内涵
    第一节 东台发绣的工艺
        一、工具材料及使用
        二、制作技法
    第二节 东台发绣与审美文化
        一、东台发绣与绘画
        二、东台发绣与佛教
        三、东台发绣与民俗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东台发绣
    第一节 东台发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情况
        一、东台发绣申遗情况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东台发绣保护现状
    第二节 东台发绣的文化遗产价值
        一、文化价值
        二、工艺价值
        三、经济价值
    第三节 东台发绣的传承方式与创作类型
        一、传承方式
        二、创作类型
第四章 东台发绣传承人案例研究
    第一节 东台发绣传承人:陈伯余
        一、传承人的生存状态
        二、传承人的创作理念
        三、传承人对东台发绣艺术的影响
    第二节 东台发绣传承人:丁崇政
        一、传承人的生存状态
        二、传承人的创作理念
        三、传承人对东台发绣艺术的影响
    第三节 案例研究的启示
第五章 东台发绣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思考
    第一节 制约东台发绣发展的因素
        一、工艺技术要求高
        二、传统创作理念与现代审美的冲突
        三、大众认知度低
        四、原材料紧缺
    第二节 关于东台发绣发展的思考
        一、东台发绣传承人的保护
        二、东台发绣接受者的审美认同
        三、东台发绣产业化的开拓
        四、苏绣与苏州发绣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传统工艺的高校传承模式探析 ——以温州大学发绣研究所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的缘起与背景
        1.1 选题的缘起
        1.2 选题的背景
    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3 相关问题研究现状综述
        3.1 发绣文化研究综述
        3.2 传统文化的高校传承研究综述
        3.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研究综述
    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4.1 研究方法
        4.2 研究思路
    5 发绣调查地简介
一 发绣的民俗文化意蕴
    1 关于头发的传统信仰与民俗应用
        1.1 关于头发的传统信仰
        1.1.1 头发乃灵魂栖息地及本人的替身
        1.1.2 关于头发的物质不灭观:发“自还神话”之说
        1.1.3 关于头发的病理观与禁忌:仪式化与庄严化
        1.2 关于头发的民俗应用
        1.2.1 民俗信物的媒介
        1.2.2 有关头发的医药民俗
        1.2.3 民间文学情节中的头发
    2 发绣以头发为材料的特殊文化意蕴
        2.1 祈福避灾的求吉心理
        2.2 对生活幸福与婚姻美满的祈盼
        2.3 浓郁的乡土眷恋与亲情认知
    3 发绣技艺的源流与民间传承
        3.1 发绣技艺的历史渊源
        3.2 发绣技艺的民间传承概况
二 温州发绣研究所的传承模式探索与实践
    1 温州发绣研究所的创立:从民间传承到高校传承的转变
        1.1 温州发绣文化民间传承的路径与选择
        1.2 发绣高校研究所的建立:民间传承到高校传承的过渡
    2 温州发绣研究所的运营模式
        2.1 发绣研究所与民俗学学科的关系
        2.2 发绣研究所的行政机构属性
        2.3 温州大学发绣研究所运营模式研究
        2.3.1 发绣研究所的经济运营概况
        2.3.2 发绣研究所的运营机制分析
        2.4 发绣的市场需求与作品用途
    3 温州发绣研究所的传承机制
        3.1 温州发绣传承的内部核心要素
        3.1.1 温州发绣研究所的文化意识认同的传承
        3.1.2 温州发绣研究所的核心技艺传承
        3.2 研究所发绣传承的方法途径要素
        3.2.1 温州发绣研究所传承者与受教育者的角色分担
        3.2.2 研究所发绣的传承方式与传承理念
        3.2 温州发绣传承的外部环境要素
        3.3.1 发绣传承的物质基础条件因素
        3.3.2 发绣传承的精神文化条件因素
        3.3 名录制度下发绣的高校传承机制
        3.4.1 名录制度下发绣技艺的高校研究所式传承与保护
        3.4.2 发绣研究所传承机制运行的优越性
    4 温州发绣传承的特色与成效
        4.1 独特的传承方式
        4.2 特色化的传承内容
        4.3 高学历的传承人员
三 温州发绣的高校传承模式与核心传统基质的传承发展
    1 核心传统技艺:维系发绣技艺本真性所需要保持的基本属性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性”概念的由来与发展
        1.2 评估文化遗产原真性的标准
        1.3 程式性与能动性:传统发绣核心技艺的本生态与衍生态
    2 高校传承模式中发绣工艺传统技艺的保持、演变与发展
        2.1 发绣传统工艺基本要素的同质限度内的文化建构
        2.2 多元化制度体系对发绣传统工艺变迁的影响
        2.2.1 高校自发传承体系
        2.2.2 国家制度保护体系
        2.2.3 社会外力保护体系
        2.2.4 发绣研究所自我发展体系
        2.3 关于发绣传统技艺存续现状的本真性探讨
        2.3.1 从一般传承模式出发对发绣本真性的质疑与再审视
        2.3.2 温州发绣研究所传统技艺本真性的维系方式
    3 民间工艺高校传承模式的价值与启示
        3.1 民间工艺高校传承模式的价值
        3.2 民间工艺高校传承模式的启示
        3.2.1 构建激励机制,实现从“输血机制”到“造血机制”的转变
        3.2.2 在现代化传承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转化
        3.2.3 结合高校的现实情况,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教育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及应用研究 ——以温州米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1.1 国家新课程改革趋势
        1.1.2 温州地区美术资源丰富
        1.1.3 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查阅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访谈调查法
        1.4.4 个案研究法
    1.5 研究目标
第二章 相关研究概述
    2.1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
        2.1.1 课程资源的含义
        2.1.2 美术课程资源的含义
        2.1.3 美术课程资源的分类
        2.1.4 国内教育文件中“美术课程资源”的相关条文
        2.1.5 国内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现状
        2.1.6 国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现状
    2.2 本土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
        2.2.1 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含义
        2.2.2 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的研究现状
    2.3 温州本土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
        2.3.1 温州地区的本土美术课程资源
第三章 温州米塑资源进入美术课程的理论依据
    3.1 米塑进课堂的可行性
    3.2 温州米塑概述
    3.3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中的米塑研究
    3.4 米塑进课堂的实践调查
        3.2.1 调查目的
        3.2.2 调查意义
        3.2.3 调查对象
        3.2.4 调查方法
        3.2.5 调查内容与设计思路
        3.2.6 调查实施情况
        3.2.7 调查结果分析
        3.2.8 小结
第四章 温州米塑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开发
    4.1 温州米塑资源的要素开发
        4.1.1 材料要素的开发
        4.1.2 造型要素的开发
        4.1.3 色彩要素的开发
        4.1.4 图案要素的开发
        4.1.5 手工艺要素的开发
        4.1.6 民俗文化要素的开发
    4.2 温州米塑资源的课程开发
        4.2.1 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4.2.2 课程内容的模块设计
        4.2.3 教材设计的具体内容
第五章 温州米塑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5.1 教学设计方案
        5.1.1 教学目标
        5.1.2 教学原则
        5.1.3 教学策略
    5.2 教学案例展示
        5.2.1 “欣赏·评述”领域教学案例
        5.2.2 “造型·表现”领域教学案例
        5.2.3 “设计·应用”领域教学案例
        5.2.4 “综合·表现”领域教学案例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及注释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硕士论文

四、论发绣艺术的造型语言(论文参考文献)

  • [1]陶瓷人物雕塑中“气韵生动”的塑造探究[D]. 劳健庆.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0(02)
  • [2]辽绣元素在女性晚礼服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D]. 袁伊彤.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9(05)
  • [3]京派发绣技艺保护传承与发展[J]. 匡丽赟. 艺术品鉴, 2019(15)
  • [4]孟永国:纤丝绣忆[J]. 朱蒙钰. 温州人, 2019(09)
  • [5]新中式风格语境下的发绣饰物创新设计研究[J]. 王明艳.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9(03)
  • [6]论生活体验在发绣创作中的作用[J]. 孟永国. 新美术, 2018(11)
  • [7]巧用材料,法随心意——独具特色的温州发绣艺术[J]. 王焕. 艺术评论, 2017(12)
  • [8]江苏东台发绣的艺术文化学研究[D]. 于海蓉.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2)
  • [9]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传统工艺的高校传承模式探析 ——以温州大学发绣研究所为个案[D]. 赵闪. 温州大学, 2017(03)
  • [10]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及应用研究 ——以温州米塑为例[D]. 朱准. 温州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浅谈发绣艺术的造型语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