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WTO经贸谈判与跨文化交际(论文文献综述)
孟千千[1](2020)在《初级商务汉语教材《新丝路》与《新思路》对比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主要对《新丝路·初级商务汉语综合教程》和《新思路·商务汉语综合教程》两部系列教材进行对比研究,这两部教材都由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较广。全文共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主要介绍了有关商务汉语教材的一些内容,包括商务汉语教材基本情况概述和对两部所选商务汉语教材编写情况的概述。第二方面综合考察了两部商务汉语教材的课文、词汇、语法、练习和文化项目几大部分,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两部教材各有优势,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闪光之处。第三方面根据前文分析结果,对商务汉语教材的编写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周春芳[2](2019)在《机器翻译和跨文化交际:发展、问题及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文章收集整理了机器翻译和跨文化交际的相关概念、机器翻译的进程和机译系统的分类,对机器翻译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对机器翻译和跨文化交际的关系以及机器翻译在跨文化交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梳理和思考,希望有对有兴趣了解机器翻译和跨文化交际及其应用的人士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冯立华,谢海丰[3](2019)在《应用型本科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日商务关系的不断发展,对商务日语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对中日商务人才素质的要求变得更高、更迫切。社会的需求必然成为人才培养的导向,目前高校的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也必然要进行改革。本文旨在探讨,在满足高素质中日商务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商务日语人才培养做定位研究。商务日语人才的培养应该是日语和商务并行,即"日语强+商务强"的模式。
王哲俊[4](2019)在《新疆师范大学商务汉语教学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重点以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商务汉语专业为例,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商务英语ESP需求理论为参考,通过晚自习调查和实习追踪,以问卷调查,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客观反映目前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商务汉语专业教学情况,结合文献资料,数据分析,总结目前新疆师范大学商务汉语专业的优势和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选题的目的,意义,方法,研究的内容和框架,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对新疆师范大学学生和教师的基础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和调查了新疆师范大学商务汉语专业的培养方案并进行分析;再从学生,教师,教材,教学情况,课外实习等方面对新疆师范大学商务汉语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第三部分主要基于第二部分的数据,对新疆师范大学商务汉语教学的优势和问题作出了整理和分析。第四部分针对目前新疆师范大学商务汉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第五部分对全文做出概括性的总结,并提出目前研究的不足。笔者希望通过本篇文章能够展现目前新疆师范大学商务汉语的教学现状,为国内研究中亚留学生商务汉语教学现状提供详实的实证材料以供参考,为建立适合在中亚地区的商务汉语教学理论提供一些参考。同时也希望,对未来新疆师范大学商务汉语教学的发展和推广做出一点贡献。
钱诗韵[5](2017)在《留学生汉语称赞行为模式及称赞应答策略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称赞是一种“邻近配对型”结构,称赞和应答是共生的。称赞作为一种评价性语言,对交际双方而言都具有积极作用,而合适的应答也有利于交际的正常进行。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学习和工作,正确掌握汉语称赞和应答对日常生活交际十分有利。四十多年来,称赞及其应答成为了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也从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等角度对称赞的语言形式、话题分布、应答策略、性别差异和汉外对比进行了研究。但在权势关系、称赞模式等因素对称赞及其应答的影响方面仍有可研究之处。本文采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美国和老挝留学生汉语称赞行为模式和称赞应答策略的描写,研究国别、性别、权势关系等社会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并对比汉语母语者的情况,分析其中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而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称赞部分的教学提出建议。本文通过话语补全测试获得语料,借助SPSS软件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合社会语言学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留学生总体上选择直接称赞模式,而美国学生较老挝学生更喜欢使用无反应模式;美国男生较女生更喜欢直接称赞,老挝男生则更倾向间接称赞。(二)称赞应答策略方面,留学生总体上以赞同策略为主,尤其以明确接受为主,而且容易受称赞模式的影响而改变应答策略;而男性以明确接受为主要应答策略,女性则以含蓄接受和间接拒绝为主,其中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受称赞模式的影响改变应答策略;(三)汉语母语者和留学生都喜欢使用直接称赞,但留学生的无反应模式使用较为频繁;汉语母语者和留学生都倾向于使用明确接受回应称赞,但是留学生间接拒绝的频率高于汉语母语者。此外,本文就汉语母语者和留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东西方文明背景差异、两者之间的思维模式差异、教材更新过慢和语用负迁移是造成差异的原因。本研究考察了留学生汉语称赞行为模式和称赞应答策略,并站在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补充了权势关系对于称赞行为模式使用的影响和称赞模式对于称赞应答策略的影响,同时就汉语母语者和留学生之间的差异分析原因,并为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建议。
杜惠红[6](2017)在《2016年某户外运动企业商务谈判口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入世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和国际性的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在我国国民经济生产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商务谈判已经成为企业开拓市场、获取企业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中,涉及的不仅是双方各自的经济利益,还包括语言、信仰、生活习惯、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甚至于谈判心理差异,而这些方面恰恰都是影响谈判进行和谈判结果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地推进整个谈判过程并促进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口译员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沟通和交流的作用。商务谈判口译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不确定因素多,极富挑战。口译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业务的成败。因此,有必要对商务谈判口译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某户外运动企业(以下简称Y公司)2016年的商务谈判为例,根据笔者的口译录音和回忆,从中摘取典型的谈判口译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并以目的论为指导思想反思其中的翻译语句及效果,总结出商务谈判口译中实际可行且常用的策略,包括模糊语使用、逻辑显化、跨文化交际等策略。这些策略的应用能够提高商务谈判口译的质量,也更符合市场的需求。同时笔者还进一步延伸出MTI教学建议,从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教学评估等三方面进行探讨。但是限于本文研究案例的有限性,这些策略广泛运用的有效性及其它策略运用的可行性,并未得到进一步的阐述。笔者希望通过本篇实践报告起抛砖引玉作用,能有更多学者进行商务谈判口译的实践研究,为适应全球化新形势培养更多的商务口译人才提供思路。
李琳琳,姜莹,朱海静[7](2016)在《对本科俄语口译课程设计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口译教学一直是俄语专业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基于此,从口译教学定位与课时计划、口译教学内容、口译教材、口译师资等方面分析了本科俄语口译教学的现状,并从课程目标设定、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李佳[8](2014)在《Влияние культурных стереотипов на межкультурную коммуникацию》文中研究说明“定型”的概念最早见于美国社会学家W. Lippman在1922年出版的《舆论》一书中。他尝试用这个词来描述一种方法,借助这种方法对人进行分类。定型首先是作为社会学的术语“社会定型”加以使用,其后被广泛地应用于其他人文学科,并在原有的“社会定型”论的基础上相继出现了多种定型理论,如文化学中的“文化定型”或“民族文化定型”论、心理学中的“思维定型”或“心智定型”论、交际学中的“交际定型”或“行为定型”论等。作为语言文化学的核心研究对象之一的“文化定型”现象,得到了语言学、社会学、民族学、语文学、认知学、心理学以及民族心理学等学科领域中的专家们(比如:普罗霍罗夫、玛斯洛娃、利普曼、果恩、萨罗金、玛勒果维娜、巴普洛夫斯卡娅、乌菲姆茨娃、克拉斯内赫等)的广泛关注及潜心研究,并且每个学科的代表都有自己对“文化定型”概念的独特理解和分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研究中新的范式—“人类中心范式”的兴起,“定型”作为“文化的语言”的核心内容之一,成为当今俄语语言文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并引起越来越多中、俄国两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潜心研究,如俄罗斯学者普罗霍罗夫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玛斯洛娃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克拉斯内赫从认知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分别对“文化定型”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我国学者赵爱国将“定型”置于“文化空间”和“认知空间”予以综合考虑,并对定型结构及其与文化、认知空间的结构关系做出了新的语言学阐释;彭文钊、赵亮等在其合着《语言文化学》中分别从语言交际与外语教学、民族文化定型与跨文化交际、社会文化定型与对外俄语实践教学等方面介绍了普罗霍罗夫的社会文化定型理论。本文在分析研究“定型”在多学科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文化定型”的概念、主要功能以及“跨文化交际”的定义、特点、交际类型等,并进一步分析了“文化定型”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具体来讲,全文共由三个章节构成:第一章:明确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和特点;在对多学科“定型”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文化定型的定义及特点、形成原因、合理性及不可避免性、分类及功能;第二章:简述普罗霍罗夫的文化定型理论;并研究文化定型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第三章:研究正确使用文化定型的方法和对策。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定型的研究,帮助交际双方加深对跨文化交际中出现和使用的异文化的文化定型理解和认知,掌握异文化中文化定型习得的方法与手段,扫除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各种深层文化障碍,进而促进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纪春萍[9](2014)在《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目前俄语本科翻译教材建设滞后于俄语本科翻译教学改革的现状,本文提出建构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所谓的“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指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该体系中的教材分属不同层次、具有不同功能,其编制目的、内容、方法各异。为了建构上通理论、下达实践的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笔者对其现实及理论基础进行了全面探究。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的现实基础包括: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编制现状,俄语本科翻译教学层次,本科学生的俄语水平、翻译学习动机及其对俄汉翻译教材的评价意见和编制建议,翻译市场对俄语翻译人才的要求等等,其中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编制现状是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最直接、最主要的现实基础。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的理论基础分为内容建构理论基础及框架建构理论基础,前者包括:翻译教学论、翻译理论、语言学理论、思维学理论等;后者包括:系统论、教材论、认知心理学理论等。内容建构理论基础中的翻译教学论和框架建构理论基础中的教材论是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最直接、最主要的理论基础,分别为其“主导论”和“基础论”。从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现实与理论基础出发可得其体系建构的四条原则:必要性原则、承先启后原则、理论指导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基于以上原则,笔者采取谱系树喻象法,将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比作一棵树,提出“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树”模式,该模式的理论价值在于直观展现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多元一体”的本质,而其应用价值在于提供参照系,各高校可“因X制宜”,建设适合本校俄语本科翻译教学的特色教材体系。
高岩[10](2013)在《A公司跨文化培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企业之间的跨国经营活动和国际商务活动得到了飞速发展,大量多文化机构即跨国公司的出现使得人力资源跨国流动的需要也日益增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人员的语言、性格、传统、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不尽相同,在这种存在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背景之下,跨国公司的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会受到员工之间能否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的直接影响。目前,跨国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在管理风格、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前提下,跨国经营能否取得成功。本文认为,跨文化培训(Cross-Cultural Training-CCT)是消除文化冲突、实现有效跨文化管理、实现跨文化整合的一项重要手段,是实现跨国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针对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跨文化培训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跨国公司跨文化培训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为跨国企业在实施跨文化培训时提供一些帮助。本文通过六个章节系统研究了跨文化培训。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研究背景以及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是企业跨文化培训相关理论概述,主要包括文化及跨文化的含义、文化差异与冲突、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培训理论基础及跨文化培训的意义。结合国内外有关跨文化理论的研究成果,构建一个企业跨文化培训的理论综合框架,作为跨文化培训设计理念的基础。第三章是A公司实施跨文化培训现状分析。主要从A公司跨国经营背景入手,分析文化差异对A公司经营的影响,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找出A公司跨文化培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是A公司跨文化培训再设计。在这一章中主要从A公司跨文化培训再设计的必要性入手,从培训方案设计原则、培训体系设计、培训主要方法以及培训评估机制几方面进行阐述,探索并构建符合A公司实际发展需要的一套跨文化培训模式,帮助A公司完善跨文化培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五章是A公司跨文化培训保障措施,构建了A公司跨文化培训支持体系。第六章是结论,总结本文、分析不足以及下一步需研究的问题。
二、WTO经贸谈判与跨文化交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TO经贸谈判与跨文化交际(论文提纲范文)
(1)初级商务汉语教材《新丝路》与《新思路》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商务汉语教材介绍 |
第一节 商务汉语教材基本情况概述 |
一、商务汉语教材发展历程 |
二、商务汉语教材出版现状 |
三、商务汉语教材的种类与层次 |
第二节 两部商务汉语教材编写情况概述 |
一、编写原则 |
二、编写特点 |
三、编写体例 |
第二章 初级商务汉语教材《新丝路》与《新思路》对比研究 |
第一节 两部教材课文部分的对比 |
一、课文的编排方式 |
二、商务主题的选择 |
三、课文的语体 |
四、课文的篇幅 |
第二节 两部教材词汇部分的对比 |
一、词汇量的考察 |
二、词汇的等级分布 |
三、商务词汇选词率 |
四、词汇的编排 |
第三节 两部教材语法部分的对比 |
一、语法项目的数量及编排 |
二、语法项目的等级分布 |
三、语法项目的讲解方法 |
第四节 两部教材练习部分的对比 |
一、练习的分类与设计 |
二、练习的题型 |
三、练习的数量 |
第五节 两部教材文化部分的对比 |
第三章 初级商务汉语教材《新丝路》与《新思路》编写情况总述及编写建议 |
第一节 课文部分编写情况总述及编写建议 |
一、编写情况总述 |
二、编写建议 |
第二节 词汇部分编写情况总述及编写建议 |
一、编写情况总述 |
二、编写建议 |
第三节 语法部分编写情况总述及编写建议 |
一、编写情况总述 |
二、编写建议 |
第四节 练习部分编写情况总述及编写建议 |
一、编写情况总述 |
二、编写建议 |
第五节 文化部分编写情况总述及编写建议 |
一、编写情况总述 |
二、编写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2)机器翻译和跨文化交际:发展、问题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相关概念 |
二、机器翻译的发展进程和分类 |
三、机器翻译的应用 |
四、机器翻译与跨文化交际 |
五、机器翻译在跨文化交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六、对机器翻译和跨文化交际的几点思考 |
(3)应用型本科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高校本科商务日语教育现状 |
二、商务日语人才需求现状 |
三、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定位 |
(4)新疆师范大学商务汉语教学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以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重点与创新之处 |
1.5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
2 新疆师范大学商务汉语教学现状 |
2.1 基本情况 |
2.1.1 培养方案 |
2.1.2 学生 |
2.1.3 师资 |
2.2 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 |
2.2.1 学生 |
2.2.2 教师 |
2.2.3 教材和满意度 |
2.2.4 课程考核模式 |
2.2.5 课外实践与实习 |
3 成绩与问题 |
3.1 专业优势 |
3.2 存在问题 |
4 建议 |
4.1 优化教学计划,调整商务类课程课时 |
4.2 加强对学生需求的关注,开设讲座需做好准备。 |
4.3 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加大对现有商务汉语教师的培训力度。 |
4.4 落实教材空缺,多配参考书 |
4.5 做好实习点预调查。充分利用实习资源 |
结语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留学生汉语称赞行为模式及称赞应答策略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和研究内容 |
2.1 研究理论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对象 |
2.4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留学生汉语称赞行为模式使用情况 |
3.1 不同国别群体汉语称赞行为模式的选择分布 |
3.2 留学生不同性别群体汉语称赞行为模式使用分布 |
3.3 不同汉语水平群体汉语称赞行为模式使用分布 |
3.4 权势关系对于称赞行为模式使用的影响 |
第四章 留学生汉语称赞行为中称赞应答策略使用情况 |
4.1 留学生汉语称赞应答策略使用整体分布 |
4.2 不同国别群体汉语称赞应答策略使用分布 |
4.3 留学生不同性别群体汉语称赞行为中称赞应答策略使用分布 |
4.4 不同汉语水平留学生汉语称赞行为中称赞应答策略使用分布 |
第五章 留学生与汉语母语者称赞行为模式及应答策略对比分析 |
5.1 留学生与汉语母语者称赞行为模式对比分析 |
5.2 留学生与汉语母语者汉语称赞应答策略对比分析 |
第六章 对外汉语教学启示 |
6.1 对外汉语教学应注重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过渡到语用能力 |
6.3 了解文化差异性,避免称赞及回应中的语用失误 |
6.4 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
第七章 结语 |
7.1 结论 |
7.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2016年某户外运动企业商务谈判口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目的论 |
2.1.1 基本理论 |
2.1.2 三大法则 |
2.1.3 目的论发展现状及在中国的运用 |
2.1.4 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 |
2.2 商务谈判口译 |
2.2.1 商务谈判口译定义 |
2.2.2 商务谈判口译特点 |
2.3 目的论与商务谈判口译 |
第三章 任务描述 |
3.1 任务背景 |
3.2 与会人员 |
3.2.1 译员 |
3.2.2 采购方 |
3.2.3 供应商 |
3.2.4 战略咨询公司 |
3.3 任务目的 |
3.4 任务性质 |
3.5 译前准备 |
3.5.1 议题准备 |
3.5.2 地点熟悉 |
3.5.3 与会人员沟通 |
3.6 翻译过程 |
3.6.1 总体翻译概述 |
3.6.2 突发事件处理 |
3.6.2.1 会议超时 |
3.6.2.2 主题变化 |
3.7 质量评估 |
3.7.1 自我评价 |
3.7.2 供应商评价 |
3.7.3 第三方评价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4.1 汉译英 |
4.1.1 阶梯报价 |
4.1.2 管销分摊 |
4.1.3 总成本核算 |
4.2 英译汉 |
4.2.1 最后通碟 |
4.2.2 价格生效日期 |
4.2.3 工时解释 |
第五章 译文反思 |
5.1 目的论指导下的商务谈判口译策略 |
5.1.1 模糊语运用 |
5.1.2 逻辑显化 |
5.1.3 跨文化交际 |
5.2 口译教学建议 |
5.2.1 课程设置 |
5.2.1.1 翻译理论学习 |
5.2.1.2 专业术语学习 |
5.2.1.3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
5.2.2 教学实践 |
5.2.2.1 校企合作 |
5.2.2.2 建立本地行业术语语料库 |
5.2.2.3 口译队模式 |
5.2.3 教学评估 |
第六章 结论 |
附录一 录音文本 |
附录二 词汇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Влияние культурных стереотипов на межкультурную коммуникацию(论文提纲范文)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Ь |
АВТОРЕФЕРАТ |
摘要 |
目录 |
正文 |
参考文献 |
(9)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章 |
第一节 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述评 |
一、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背景 |
二、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综述 |
三、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简评 |
第二节 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意义 |
一、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的内容 |
二、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的方法 |
三、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的意义 |
第一章 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编制历史与现状 |
第一节 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编制历史 |
一、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编制开创期 |
二、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编制建设期 |
三、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编制发展期 |
第二节 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编制现状 |
一、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编制现状总述 |
二、俄语本科笔译教材编制现状 |
三、俄语本科口译教材编制现状 |
四、俄语本科变译教材编制现状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主导论 |
第一节 本科翻译教学目的 |
一、本科翻译教学层次 |
二、本科不同层次翻译教学目的 |
第二节 本科翻译教学内容 |
一、本科不同层次翻译教学内容现状 |
二、本科不同层次翻译教学内容设计 |
第三节 本科翻译教学方法 |
一、翻译教学方法体系 |
二、本科不同层次翻译教学方法体系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基础论 |
第一节 教材本质与功能 |
一、教材本质 |
二、教材功能 |
第二节 教材类型与结构 |
一、教材类型 |
二、教材结构 |
第三节 教材编制原则与程序 |
一、教材编制原则 |
二、教材编制程序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建构论 |
第一节 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建构的现实基础 |
一、教师调查 |
二、学生调查 |
三、翻译市场调查 |
第二节 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建构的原则 |
一、必要性原则 |
二、承先启后原则 |
三、理论指导原则 |
四、实事求是原则 |
第三节 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树及其价值 |
一、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树 |
二、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树的价值 |
本章小结 |
结论:建构俄语本科翻译教材体系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教师调查表 |
附录二 学生调查表 |
附录三 翻译市场调查表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10)A公司跨文化培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跨国公司经营存在的问题 |
1.1.2 构建符合跨国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的跨文化培训模式势在必行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
1.3 国内外企业跨文化培训研究现状分析 |
1.3.1 国外企业跨文化培训研究现状 |
1.3.2 国内企业跨文化培训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2 跨文化培训相关理论概述 |
2.1 文化的含义 |
2.2 跨文化的含义 |
2.3 跨文化差异与冲突 |
2.4 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
2.5 跨文化培训理论基础 |
2.5.1 主要理论基础 |
2.5.2 跨文化培训的含义 |
2.5.3 跨文化培训的目标及意义 |
2.5.4 跨文化培训的研究内容 |
3 A公司实施跨文化培训现状分析 |
3.1 A公司跨国经营背景 |
3.1.1 A公司所在集团介绍 |
3.1.2 A公司的概况 |
3.1.3 A公司人力资源概况 |
3.2 A公司跨文化培训工作现状 |
3.3 文化差异对A公司经营的影响 |
3.4 A公司问卷与访谈调查 |
3.4.1 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3.4.2 访谈调查及结果分析 |
3.5 A公司跨文化培训存在的问题 |
4 A公司跨文化培训体系优化 |
4.1 A公司跨文化培训体系优化的必要性 |
4.2 A公司跨文化培训体系设计原则 |
4.3 A公司员工跨文化培训体系设计 |
4.3.1 培训目标 |
4.3.2 培训对象分类 |
4.3.3 培训模式设计 |
4.3.4 培训项目设计 |
4.4 跨文化培训的主要方法及时间 |
4.5 完善培训评估机制 |
4.5.1 培训效果评估流程 |
4.5.2 建立培训评估指标体系 |
4.5.3 建立培训评估结果追踪制度 |
5 A公司跨文化培训保障措施 |
5.1 构建A公司跨文化培训支持体系 |
5.1.1 制度保障 |
5.1.2 组织保障 |
5.1.3 资金保障 |
5.1.4 知识和技术保障 |
5.2 培养良好的组织培训文化 |
6. 结论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论文不足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WTO经贸谈判与跨文化交际(论文参考文献)
- [1]初级商务汉语教材《新丝路》与《新思路》对比研究[D]. 孟千千.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2]机器翻译和跨文化交际:发展、问题及思考[J]. 周春芳.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11)
- [3]应用型本科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J]. 冯立华,谢海丰.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5)
- [4]新疆师范大学商务汉语教学现状研究[D]. 王哲俊.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5]留学生汉语称赞行为模式及称赞应答策略调查研究[D]. 钱诗韵. 南京大学, 2017(10)
- [6]2016年某户外运动企业商务谈判口译实践报告[D]. 杜惠红. 厦门大学, 2017(11)
- [7]对本科俄语口译课程设计的思考[J]. 李琳琳,姜莹,朱海静. 西部素质教育, 2016(09)
- [8]Влияние культурных стереотипов на межкультурную коммуникацию[D]. 李佳.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4(07)
- [9]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D]. 纪春萍. 黑龙江大学, 2014(11)
- [10]A公司跨文化培训研究[D]. 高岩.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