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弦的中点轨迹的简便求法(论文文献综述)
徐明明[1](2021)在《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的空气温度模型》文中提出
周胜[2](2020)在《带电粒子在矩形边界匀强磁场中经过某一点的问题》文中研究指明从2019年高考全国卷物理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问题出发,结合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带电粒子在矩形边界磁场中经过某一点的问题,提出了从角度关系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以期辅助学生简洁快速地解决该类问题.
宋芝业[3](2010)在《明末清初中西数学会通与中国传统数学的嬗变》文中研究说明简而言之,本研究运用历史学的思想方法:“古数复原”,研究数学问题:明末清初中西数学会通,和传统数学的原始形态(包括“内算”和“外算”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得出了哲学结论:通过中西数学会通,传统数学发生了结构调整(“内算”与“外算”易位),数学在儒学体系中地位上升,传统数学所描述的“理”的观念,以及传统思维方式都有所变化。与相关领域的已有研究相比,这三个方面都有新意,而且有意义。一、古数复原自从“五四”时期“赛先生”被请来中国以后,我们很多事情都以他的标准来办。关于明末清初中西数学会通的很多已有研究也不例外,于是产生了西方数学对中国传统数学、传统文化的“质疑”、“批判”、“冲击”、“肢解”等等。我们不禁想到庄子对“混沌”的同情和无奈:被凿了七窍的“混沌”还是“混沌”吗?他还有生命力吗?与之并存的还有另一个说法,即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其中的糟粕,又往往与算命等所谓传统数学中的“内算”联系在一起。精华与糟粕到底如何并存?这种情况是怎样转变的?这些问题,在当前新文化建设和国学复兴中都是不能回避的。国际着名数学家、数学史家吴文俊先生提出“古证复原”思想:在为古代数学中仅存结论补充证明时,要“符合当时本地区数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不要“凭空臆造”和“人为雕琢”。美国学者柯文(Paul A.Cohen)先生倡导关于中国历史研究的“古史复原”思想:“以中国人为出发点深入精密地探索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动力与形态结构,并力主进行多科性协作研究”。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库恩也提出与之相关的科学史研究“范式”理论,法国史学家、哲学家福柯提出“知识考古学”思想。我们认为,借鉴这些思想、方法,关于明末清初中西数学会通的研究,可以提出“古数复原”思想:尊重当时中国传统数学“内算”与“外算”相互交织的历史事实,尊重当时数学家会通中西数学的强烈愿望和他们的心理体验,尊重当时数学与传统文化其他方面(如儒学的理的观念)的固有联系,进而研究中西数学会通的状况,及其对中国传统数学、传统文化的影响。二、中西数学会通本研究复原了明末清初的中西数学会通,复原了中国传统数学“内算”与“外算”的关系及其变化,复原了与之相关的儒学文化。(一)复原明末清初的数学会通。关于明末清初的中西数学会通,已有研究比较零散,系统性不够;而这一思想是很重要的,由明末徐光启提出后,几乎发展成了中国学术研究的范式,一直延续到今天,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而已有研究很少以之为主题,来勾画出它的完整画面。通过对明末清初大量数学家数学作品和数学思想的考察(详见本论文第二章),本研究发现,这一时期中西数学的关系应该定性为会通,而不是已有研究所关注的“西方数学对中国数学的冲击”(详见本论文结语)。冲击论太多地关注了西方数学的传入,而对传入后与中国传统数学的会通研究太少。本研究以中西数学会通为视角(与学术形态不同),完整地勾画了这一学术形态,填补空白;以中西会通为视角,可以避免西方中心论或中国中心论的缺陷,可以看到东渐、输入和传入等视角所没有看到的景象。(二)复原明末清初传统数学的大数学观念。已有研究绝大部分将“内算”与“外算”分开来研究,割裂了传统数学的整体性。本研究从大数学观、宇宙观念、思维方法入手,能更好地复原古学,把传统数学中“内算”和“外算”这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按其历史上的原生态将其复原,并讨论了它们在中西会通过程中的发展或衰落,得出外算凸显、内算式微的结论。(三)复原数学会通过程中的两种话语空间。两中话语空间即公共话语空间和私人话语空间,本研究讨论二者各自话语权力的形成和变迁,并揭示出数学会通的成效更多地存在于私人话语空间之中,从而更好地反驳已有的、数学会通没有成效的结论。(四)复原数学会通所涉及到的理、器两个儒学文化层次。已有研究所得出的,数学会通对中国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的结论,是由单纯对“器学”即科学技术的研究得到的,在理的层面研究不够充分,由数达理的研究更少。本研究从明末李之藻《天学初函》所运用的“理”、“器”思想出发,考察数学会通涉及到的理、器两个层次。其实,对于西学“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仅仅是一些人面对先进的西学时,“舍器保理”的一个策略,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高度认同,同一个人在私人话语和公共话语空间中对它的认同度也有很大差别,这样西学中源说有很强的社会建构性。“舍器保理”又仅仅是倾向西学者的一个策略,为西学争取话语权是其真正目的,于是,“舍器保理”的目标是难以真正完成的。这是对已有研究中某些倾向和观点的超越,如无休止追究“西学中源说”产生源头的倾向,由于从“心同理同论”退化为“西学中源说”,因而中国人没有很好地吸收西学等观点。关于“舍器保理”,清初政府“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的政策;徐光启《辩学章疏》对儒家正统地位的坚持,和对“愿治乏术”的抱怨,在《同文算指序》中“虽失十经,如弃蔽履”的过度豪迈;《崇祯历书》编撰者和使用者,在历法理论基础上,舍弃“天圆地方”观念,选用西方大地圆球形说的勇气;薛凤祚《天学真原》“传统数术无用者十之八九”的断言。都说明当时官方和士人有“舍器保理”这一价值选择。(五)复原数学会通得以完成的文化张力。本文从明末相国叶向高的“拘儒”和“达儒”概念出发,探索中西数学会通过程中的儒学文化张力,这与已有研究多从理学、心学出发的思路相比,也是一个新思路,既别开生面,又可与当代国学发展相联系,为国学发展走向开放性提供历史依据。(六)在复原明末清初数学会通及其文化背景基础上,本研究在主题上,完成胡适、梁启超等人所坚持的,西学对中国思想、学术形成一个大变局这一观点的论证,探索前辈学者断言之外的会通成效。前人涉及了实证方法,我们在充实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强数学方法、“物理”、“至理”和“宰理”观念等方面的研究。1、通过辨析中西数学会通对中国思想学术是否有影响两种对立观点,本研究赞成有影响的观点。没有影响的结论,错在对私人话语空间中的西学因素考察不够,根本原因是其所依据资料不完整。产生影响的过程,我们恰当地称之为中西会通。2、论证数学会通及其成效的存在,及其产生机制。前人对此论述很少,其实,围绕是否进行中西会通,及怎样进行中西会通,儒家中的“拘儒”和“达儒”展开了激烈的理论论战和流血斗争,我们通过对此考察发现,由于历法修改、军事战争和生产发展等需要,明末清初中外数学家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会通,从而促进了数学新发展,外算数学学科独立发展,“内算”受到大多数人的鄙弃,这一点特别表现在公共话语空间中;由于当时数学学科的宽泛性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天然联系,中国学者思维方式、宇宙观念发生了变化。这些成就为清末西学第二次东渐、1928年中国现代科学体制化打下了学术和思想制度等方面的基础;三、中国传统数学的嬗变在上述“古数复原”的基础上,本研究发现,中国传统数学发生了嬗变,数学在传统儒学中的地位发生了调整。(一)传统数学本身的“嬗变”中西数学会通导致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结构调整。知识层面,三角、对数是中国传统数学所没有的;思想方法层面,形式逻辑和公理化思想方法也是中国传统数学所缺乏的。西方数学的传入为中国传统数学的结构调整提供了可能性;中国社会事务的需要为中国传统数学的结构调整提供了现实性、必然性。于是在中西数学会通过程中,传统数学的“内算”与“外算”发生了易位,“外算”取代“内算”成为传统数学的重心之所在。具体来说,1、“内算”与“外算”易位;2、会通性着作爆炸式发展;3、传统“外算”复兴;4、数学思维方式发生变化;5、数学所描述的“理”(包括“物理”、“宰理”、“至理”)发生变化。(二)数学在儒学体系中地位的“嬗变”中西数学会通促进了数学在中国儒学文化地位的上升,儒家文化的研究重心有所转移。数学会通加强了这一转移的方法论、价值观依据。方法论依据就是乾嘉学派的实证和数学方法,价值观依据就是避虚就实、注重证据。明末清初中国士人们,也大多意识到了王学的“粗疏”和朱学的“支离”,只是在儒学改革的方法论上一筹莫展,具体方法上也不得要领,正像徐光启所说“愿治乏术”。而西方学术的传入为此提供了可能性,为儒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标杆,也提供了一些具体知识和方法论,中西会通则将这一可能性付诸实现。于是,在中西会通过程中,一些价值观念如“修身为本”,“道本艺末”大为改变,儒学核心范畴“理”也发生很大改观,儒家士人们于是重新在古籍中重新寻找儒学真原,使考据之风更加兴盛,义理的阐扬也多有谨慎。具体来说,1、“外算”着作得到了“儒经”的地位;2、数学公认为经世致用之本;3、数学家社会地位上升。
张轩贺[4](2006)在《球域Bézier曲线及其在管道拼接方面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球域Bézier曲线的性质和其在管道曲面的拼接方面的应用。首先,详细分析了球域Bézier曲线的表面结构,其次,把Bézier曲线的性质向球域Bézier曲线做了一些推广。最后,尝试了用球域Bézier曲线进行管道曲面的拼接过渡曲面的构造,并求出了拼接曲面的方程,同时分析了详细分析了拼接管道曲面的性质。
李晓彬[5](2003)在《弦的中点轨迹的简便求法》文中指出
彭厚富,王国超[6](2000)在《中点弦性质与共轭二次曲线》文中研究说明
周其明[7](1999)在《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数学美的教育》文中提出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使我注意到: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不同的畏难情绪,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因而缺乏兴趣和驱动力.笔者曾连续两年对中师二年级学生(共420名)进行抽样调查,现将其中两项调查项目及结果摘录如下:第一,你对数学学习兴趣,分三项选择:A.没有兴趣 B. 一般(无所谓兴趣)C.较有兴趣(含浓厚兴趣)
辉明[8](1998)在《二次曲线弦的中点轨迹的简便求法》文中提出由于现在的高考数学试题越来越注重能力的考察.要学生在两个小时内完成150分的试题,如果我们在教学和总复习中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一些重要的题型还是按常规解法教给学生.那么,学生在高考场上就做不了几个题,我们的学生已有了会做的题没有时间做的教训,所以,教师有必要对一些典型题型的解法进行研究,找出解这些题的简便解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试题.
吴嘉程[9](1996)在《圆锥曲线变动弦中点轨迹方程的统一求法》文中研究表明 本文给出圆锥曲线各种变动弦中点轨迹方程的统一求法,这种求法程序简单,便于记忆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就几类常见的弦中点轨迹问题分别举例加以说明。
吴嘉程[10](1996)在《圆锥曲线变动弦中点轨迹方程的统一求法》文中提出圆锥曲线变动弦中点轨迹方程的统一求法吴嘉程(苏州教育学院,苏州215002)本文给出圆锥曲线各种变动弦中点轨迹方程的统一求法,这种求法程序简单,便于记忆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就几类常见的弦中点轨迹问题分别举例加以说明。1一般圆锥曲线变动弦中点轨迹的统一方...
二、弦的中点轨迹的简便求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弦的中点轨迹的简便求法(论文提纲范文)
(2)带电粒子在矩形边界匀强磁场中经过某一点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遇到的问题 |
2 解决思路 |
3 举例 |
(3)明末清初中西数学会通与中国传统数学的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一、古数复原 |
二、中西数学会通 |
三、中国传统数学的嬗变 |
ABSTRACT |
导论 |
一、论文选题来源和术语界定 |
二、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
四、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途径与方法 |
第一章 中西数学会通的文化环境 |
第一节 拘儒·达儒·真儒 |
一、数学会通与儒学分化 |
二、达儒对中西数学、科学的认识 |
第二节 数学会通与儒学的两个层次 |
一、西学集团对儒学两个层次的态度 |
二、东林、复社对儒学两个层次的态度 |
三、矛盾中的无奈选择 |
四、皇帝、历算名家和传教士共倡西学中源说 |
五、西学中源说在公共话语空间中的建构 |
第二章 外算会通的巨大成就 |
第一节 数学会通观念的一般发展 |
一、中西会通观念发展的基本线索 |
二、中西数学会通观念的发展 |
三、会通基本类型 |
四、数学会通与西学中源说的合理性 |
第二节 社会与文化互动中的数学会通 |
一、数学与上帝的不同待遇 |
二、数学会通和战争、改历 |
三、满、汉、西数学和文化大角逐 |
四、数学会通与中西礼仪之争 |
第三节 数学会通与笛卡尔思想 |
一、笛卡尔思想与科学革命 |
二、参与会通的笛卡尔思想 |
三、没有充分传入的宗教原因 |
四、没有充分传入的学术原因 |
第三章 外算会通案例研究 |
第一节 《几何原本》简介 |
一、《几何原本》概论 |
二、《几何原本》内容 |
第二节 翻译过程中的数学会通 |
一、徐、利翻译时间断限 |
二、徐、利译之前的尝试和探索 |
三、翻译过程中的比较和会通 |
四、版本流传与影响 |
第三节 命名中的数学会通 |
一、"几何"、"几何之学"的中西来源及其含义 |
二、用"几何之学"表示西方数学的原因 |
三、选择汉语"几何"、"几何之学"的原因 |
四、从命名看会通 |
第四节 《几何原本》在中国 |
一、对《几何原本》的主要反应:不懂 |
二、《几何原本》带来的巨大震憾 |
三、中西两种不同范式的数学 |
四、对《几何原本》的具体研究 |
第四章 内算会通和传统数学结构调整 |
第一节 明末清初数学研究概览 |
一、传统"外算"概况 |
二、"内算"概况 |
第二节 内算会通案例研究 |
一、薛凤祚会通模式的一般特性 |
二、薛凤祚"内算"会通思想概观 |
三、薛凤祚的"内算"会通 |
第三节 内算与外算的易位 |
一、"内算"与"外算"关系概况 |
二、内算与外算两千年的主仆关系 |
三、易位原因 |
第五章 数学会通与"理"的演化 |
第一节 数学会通与"物理"凸显 |
一、理的传统观念 |
二、理的变迁 |
第二节 数学会通与"至理"变换 |
一、数学与宇宙观的关联 |
二、中西宇宙观的异同 |
三、传统宇宙观的变迁 |
第三节 数学会通与"宰理"危机 |
一、宇宙观念与儒家伦理的完美结合:杨光先 |
二、儒家伦理与宇宙观念 |
三、从《不得已》看传统宰理(伦理)所受威胁 |
第四节 数学会通中的两种话语空间 |
一、两种话语并存的事实 |
二、两种话语空间形成原因及其演变 |
三、会通结果在私人话语空间中的潜伏 |
结语:古数复原 |
一、什么是数学会通 |
二、是数学会通还是其他 |
三、数学会通与传统数学"嬗变"的关联 |
四、传统数学发生了哪些"嬗变" |
五、本论文主要结论 |
六、不足之处和进一步努力方向 |
主要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球域Bézier曲线及其在管道拼接方面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CAGD的发展历史回顾 |
§1.2 区间曲线曲面技术的发展 |
§1.3 区间算术 |
§1.4 区间Bézier曲线曲面 |
第二章 球域Bézier曲线 |
§2.1 圆域算术及圆域Bézier曲线 |
§2.2 球域算术及球域Bézier曲线 |
§2.3 球域Bézier曲线的性质 |
第三章 基于球域Bézier曲线的管道的拼接方法 |
§3.1 引言 |
§3.2 问题的提出和基本知识 |
§3.3 用球域Bézier曲线实现管道拼接 |
§3.4 拼接曲面性质 |
§3.5 结论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5)弦的中点轨迹的简便求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求有定向的弦的中点轨迹 |
2 求过定点的弦的中点的轨迹 |
3 求有定长的弦的中点轨迹 |
4 其他 |
(7)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数学美的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挖掘材料发现美 |
1. 数学符号的简洁美 |
2. 数学结构的和谐美 |
3. 数学方法的奇异美 |
二、循循善诱领悟美 |
三、自己动手创造美 |
四、弦的中点轨迹的简便求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的空气温度模型[D]. 徐明明. 湖北工业大学, 2021
- [2]带电粒子在矩形边界匀强磁场中经过某一点的问题[J]. 周胜. 物理通报, 2020(05)
- [3]明末清初中西数学会通与中国传统数学的嬗变[D]. 宋芝业. 山东大学, 2010(09)
- [4]球域Bézier曲线及其在管道拼接方面的应用[D]. 张轩贺. 吉林大学, 2006(10)
- [5]弦的中点轨迹的简便求法[J]. 李晓彬. 九江师专学报, 2003(06)
- [6]中点弦性质与共轭二次曲线[J]. 彭厚富,王国超. 数学通讯, 2000(09)
- [7]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数学美的教育[J]. 周其明. 六安师专学报, 1999(04)
- [8]二次曲线弦的中点轨迹的简便求法[J]. 辉明. 保山师专学报, 1998(02)
- [9]圆锥曲线变动弦中点轨迹方程的统一求法[J]. 吴嘉程. 铁道师院学报, 1996(04)
- [10]圆锥曲线变动弦中点轨迹方程的统一求法[J]. 吴嘉程. 铁道师院学报, 19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