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饮料生产工艺

三合一饮料生产工艺

一、三合一的饮料生产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唐子箫[1](2021)在《藜麦多肽和饮料的制备工艺研究及车间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藜麦富含淀粉、蛋白质和膳食纤维,还含有丰富的微量营养元素,如多酚、皂苷、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价值非常高。其中,藜麦蛋白含量高达14%~17%,高于大米、大麦和玉米。藜麦蛋白的营养价值较高,包含了人体所需全部必需氨基酸,且氨基酸组成均衡。但目前有关藜麦蛋白工业化提取方法的研究较少,传统的碱提酸沉法蛋白得率偏低,且损失了其他水溶性营养成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操作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酸碱,造成环境污染。此外,藜麦蛋白的溶解性较差,也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因此,本课题采用碱提结合膜分离技术,以期提高藜麦蛋白的得率,同时可以保留非淀粉多糖和其他水溶性营养价值成分,并将这些副产物开发成饮料,从而提高藜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采用酶解技术制备藜麦多肽,改善藜麦蛋白的溶解性,使得产品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最后完成藜麦生产车间的设计,验证该工艺工业化的可行性。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以脱皮藜麦为原料,采用碱提结合膜分离技术提取藜麦蛋白,研究结果表明,碱提工艺的最优条件为:温度35°C,时间3 h,Na OH浓度1 g/L,料液比1:10。进一步考察PES50和PES5超滤膜对于蛋白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ES50超滤膜的效果更好,膜通量更高,蛋白质的截留率达95.58%,多糖的截留率为13.2%,藜麦蛋白最终得率可达到81.24%。采用最佳工艺提取藜麦蛋白后,考察酶解工艺对藜麦多肽得率、抗氧化活性、氨基酸组成、营养价值及消化特性的影响。以抗氧化活力和氮回收率(NRR)为指标,确定酶解最佳条件为:酶种类复合蛋白酶,底物浓度6%,酶添加量1800 U/g,反应时间4h,在此条件下藜麦多肽得率达76.51%,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在中性条件下,藜麦蛋白的溶解性从66.16%提高至90.71%。体外模拟消化结果表明,藜麦多肽可以在肠胃中保持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藜麦多肽的氨基酸组成及多肽分子量分布分析表明,藜麦多肽的氨基酸组成均衡,且组成以低聚肽(<2 k Da)为主,占比为74.00%。以藜麦蛋白超滤分离的副产物为原料生产藜麦饮料,澄清度达96.9%。其最佳配方为:柠檬酸的添加量为0.15%,以木糖醇作为甜味剂,添加量为5%。藜麦饮料的储藏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藜麦饮料保存在阴凉避光处,可长期维持其澄清度和色素的稳定性。在以上工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年处理1000 t藜麦的生产车间设计。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高,每年可生产藜麦多肽99.45 t,藜麦饮料6900 t,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张翰雄[2](2020)在《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法分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专利法》体系结构的特点之一,是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专利权客体同时规定在一部法律文本之中,并将三种发明创造均称为"专利"。这一特点正在遭到质疑和诟病,由此产生了主张将《专利法》进行"三法分立"的主张。《专利法》的体系结构调整,应建立在尊重立法历史和法律稳定性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法律体系"分"与"合"的内在规律,结合我国民法典编纂和知识产权法体系化的整体趋势,从内生性动因和外生性动因两方面分析《专利法》"三法分立"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不应简单地将"分"与"合"的关系割裂开来,片面追求"三法分立"。《专利法》"三法分立"作为解决专利制度弊病的可能手段,也并不具备充足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应当以专利法的体系化为目标,综合运用"分"与"合"的技术,在"统分结合"的路线指导之下,实现《专利法》体系结构和内容的优化。

彭之鹏[3](2019)在《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十几年来,我国水质安全存在的各种问题,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饮用水健康问题,而加工生产的包装饮用水在水源、卫生、健康上具有突出优势,因此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包装饮用水的整体消费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天然矿泉水行业更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天然矿泉水行业的市场竞争也日渐激烈,促使企业在努力争夺优质水源、严格把控产品品质的同时,也在想方设法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试图让自己在市场竞争浪潮下立于不败之地,在此背景下,企业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利用外部环境的机遇,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是竞争取胜的关键。本文以巴马丽琅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相关的营销理论作为指导,首先分析了巴马丽琅公司的市场营销现状,并指出巴马丽琅公司营销策略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然后对巴马丽琅公司进行宏微观营销环境因素和SWOT分析,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四个方面深入剖析巴马丽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公司本身的优势和不足,并指出巴马丽琅要对上述外部机遇加以利用、内部优势加以增强和发挥、内部劣势加以转化和完善,以此应对外部营销环境当中的一系列的威胁与挑战。同时,利用STP理论确定了巴马丽琅公司的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并在此基础上为巴马丽琅公司提出了合理可行的营销策略建议。具体就是通过产品组合、产品包装、新产品开发、分销渠道、定价策略、促销策略等方式完善巴马丽琅公司的营销策略。本文针对巴马丽琅提出的营销策略方面的建议,希望能为广西区内乃至全国其他包装饮用水企业的营销策略的选择、完善和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

钟岳峰[4](2018)在《速溶咖啡饮料混合工艺优化及均匀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速溶咖啡饮料是以咖啡制品为原辅料,添加糖、乳或乳制品、植脂末、食盐、食品用香精等一种或几种其他食品原辅料,经搅拌混合加工制成的固体饮料。搅拌混合是速溶咖啡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关键,它对产品的营养、感官、理化等质量指标有重要影响,混合均匀度是搅拌混合效果的体现。速溶咖啡饮料在生产时,常存在混合不均匀问题,导致产品的质量不稳定,但目前对速溶咖啡饮料混合均匀度的研究较少,本文采用示踪剂法、氯离子电位滴定法、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等实验方法,对影响速溶咖啡饮料混合均匀度的因素进行研究,建立提高产品混合均匀度的方法。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速溶咖啡饮料的感官品质与混合均匀度正相关,均匀度越高,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简称CV)越低,产品感官品质与标准样品越匹配。速溶咖啡饮料的营养成分稳定性与产品混合均匀度正相关,均匀度越高,CV越低,产品脂肪越接近平均值,营养成分越稳定,违反标准的风险越低。混合均匀度CV(%)为3.70是速溶咖啡饮料混合均匀度的最低限。(2)不同颗粒度的咖啡、植脂末、白砂糖、食盐对速溶咖啡饮料的混合均匀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搅拌机(供应商:Gericke,型号:GMS H 700)中,速溶咖啡饮料配方R001产品的原辅料最佳颗粒组合是:食盐、咖啡和白砂糖颗粒度均为100-250μm,植脂末颗粒度为250-450μm;颗粒度对产品混合均匀度影响顺序为:食盐>咖啡>植脂末>白砂糖;最佳颗粒度的原辅料验证实验反映,产品的混合均匀度CV(%)降低至3.72。在实际生产或实验中,可通过改变输送管道弯头数量或研磨机研磨孔径,改善原辅料颗粒度组合,提高产品混合均匀度。(3)不同的搅拌时间、搅拌速度、装载系数、投料顺序对速溶咖啡饮料混合均匀度有不同程度影响。在投料顺序试验中发现,白砂糖是预混料最佳的稀释剂,先将配方比例小(≤0.5%)的原辅料与稀释剂白砂糖预混合,制备预混料,再将预混料投入产品生产,有利于提高产品混合均匀度。配方R001产品的预混料在V型搅拌机(品牌:瑰宝,型号:GHJ-50)中的生产工艺参数为:每混合批次的总装载量是10.01kg(装载系数为23.45%),稀释剂(白砂糖)添加量是8.085kg,搅拌时间是10min,投料顺序可不分先后。(4)在搅拌机(供应商:Gericke,型号:GMS H 700)中,速溶咖啡饮料配方R001产品在原辅料最佳颗粒度参数组合(食盐、咖啡和白砂糖均为100-250μm、植脂末为250-450μm)及投料顺序“先投一半植脂末、咖啡、白砂糖,再投香精、食盐与少量白砂糖的预混料,最后投剩余的植脂末、咖啡、白砂糖”条件下,达到最佳混合均匀度的生产工艺参数组合为:搅拌时间180s,搅拌速度54r/min,装载系数70%;生产工艺参数对产品混合均匀度影响顺序为:装载系数>搅拌时间>搅拌速度。最佳生产参数验证试验反映,产品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CV(%)降低至3.62,说明改善生产工艺参数可提高产品的混合均匀度。(5)在原辅料颗粒度、搅拌机、生产工艺都相同条件下,其他配方与在该条件下已验证达标的配方的差异越小,则其他配方与已验证达标的配方的混合均匀度越接近;反之则混合均匀度的差异越大。大批量生产不同配方产品前,要试验验证该配方产品在该条件下的混合均匀度。(6)在原辅料颗粒度相同但搅拌机(供应商:Gericke,型号:GMS H 600)不同条件下,生产相同配方R001产品,最佳生产工艺参数为:搅拌时间150s,搅拌速度61r/min,装载系数70%;对产品混合均匀度影响的顺序为:装载系数>搅拌速度>搅拌时间;最佳生产工艺参数验证试验反映,混合均匀度CV(%)为3.42。大批量生产相同配方前,要开展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该条件下最佳生产工艺参数。

杨洪烨[5](2018)在《年产4200吨百香果果汁饮料配方优化及工厂设计》文中指出本论文对百香果结构、营养成分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再以百香果为原料,果胶酶和纤维素酶为水解酶,对百香果饮料工艺配方进行了优化,并设计了年产4200吨百香果果汁饮料工厂,该研究为百香果果汁饮料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百香果出汁率达到59.38%(占汁胞),原汁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C、总酚、总黄酮和少量类胡萝卜素。通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检测出了52种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分析发现酯类物质的含量与种类最多,占比为69.28%,其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正己酸乙酯、丁酸乙酯、4-羟基-2-丁酮和辛酸乙酯,四种物质的含量总和达到62.06%,这正是百香果香味的主要来源。百香果风味浓郁,可溶性固形物(SSC=17.4%)和总酸含量(pH=2.96)均较高,是一种果汁饮料开发的优质原料。(2)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原汁用量10%14%,果葡糖浆用量3%5%,蔗糖用量5%7%,CMC-Na用量0.20%0.28%条件下,百香果饮料品质较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了配方的正交优化试验设计,结果显示最优配方为原汁含量12%、果葡糖浆含量4%、蔗糖含量7%、CMC-Na含量0.20%。最优配方条件下制得的产品色泽诱人,呈现明亮黄色,酸甜适口,百香果特有的果香风味浓郁。(3)进行了年产4200吨百香果果汁饮料工厂设计。从厂址选择、总平面设计、产品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物料衡算、能耗衡算、设备选型、人员编制、工程方案、环保卫生处理到成本利润估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设计与分析研究。预测原始投资总额1422.48万元,生产成本2566.27万元,净利润1225.30万元,产量达到1178.62吨时可保本经营,经营安全率为71.94%,投资回收期为2.95年。

陆建伟[6](2018)在《一种复配醒酒饮料的研制及工厂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在商务、社交活动中酒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少量或适量饮酒可以活血通络,然而过度嗜酒亦会造成许多疾病,加之因个体体质不同对于酒精的耐受力也存在差异。酒精在人体的代谢过程中,乙醇脱氢酶的活性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天然的解酒物的解酒机制正是乙醇胃肠吸收抑制剂和代谢增强剂,另外,经酶解后的蛋白被截成小片段的蛋白肽,能够有效降低血中乙醇浓度。本文以鱼明胶多肽和三种药食同源的中草药提取物为原辅料,研制一种具有醒酒效果的复配饮料,研究其醒酒效果即对乙醇脱氢酶的激活作用、工艺配方及感官评价,并对工艺流程进行了小试试验及小试放大试验,既充分利用了天然的中草药的醒酒作用,也对鱼明胶进行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年产4000吨醒酒饮料工厂的初步设计,为醒酒饮料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小试及放大试验三种植物提取物醒酒效果及最佳配比方案。以乙醇脱氢酶激活率为指标,考察了葛根、决明子、五味子提取物对乙醇脱氢酶的激活作用,以及复配时三种植物提取物的最佳添加量。实验得出对乙醇脱氢酶激活率最高的配方:复配的三种中草药提取物的量为葛根提取物0.20%、决明子提取物0.18%、五味子提取物0.13%。(2)研究了醒酒饮料的复配方案。以模糊数学感官评分为指标,考察了复配料液、白砂糖、柠檬酸的配比对饮料成品感官的影响,实验得出色泽、组织状态、风味综合评分最高的饮料配方,最终配方为复配料液比0.51%、柠檬酸添加量0.025%、白砂糖添加量3%。(3)年产4000吨醒酒饮料的工厂设计。绘制了工厂总平面图、生产工艺流程图和车间平面图,对饮料生产线中产品指标、生产方案、物料、能源、设备选型和管路管径做了比较明确的说明或计算,其中,工程总投资约为1244.46万元、年成本估算为2725.92万元、年企业纯利润为580.56万元,净利润率为16.59%,本项目投资风险小。

许月[7](2015)在《黑木耳乳酸发酵饮料的工艺优化及生产车间设计》文中认为黑木耳营养丰富,是食药价值兼具的健康食品。目前,我国的黑木耳加工产品多为初加工品,技术含量较低,黑木耳深加工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还比较落后,市面上为数不多的黑木耳加工制品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以黑木耳为原料,采用酶法水解和乳酸发酵技术,生产出黑木耳发酵饮料,丰富黑木耳深加工制品的种类。以干黑木耳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果胶酶、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对黑木耳液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复合酶法水解条件进行优化。黑木耳浆经酶解处理后,接入植物乳杆菌和短乳杆菌进行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在植物乳杆菌与短乳杆菌的配比、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和加糖量对产品总酸影响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优化黑木耳乳酸发酵工艺。选取黑木耳发酵原液、红枣浸提液、白砂糖、乙基麦芽酚进行黑木耳乳酸发酵饮料的风味调配,并添加稳定剂,经脱气、均质、杀菌、灌装即可得到成品。同时,进行年产2000t黑木耳乳酸发酵饮料生产车间设计,绘制生产车间平面布置图、生产工艺流程图、水处理流程图。黑木耳酶法水解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湿料与水,m:v),复合酶(果胶酶: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1:1:8)用酶量3.2%(m/m)且同时添加,酶解温度55℃,自然pH,时间4h,酶解液中还原糖含量可达1.96%。植物乳杆菌与短乳杆菌在以2:1的比例进行混合发酵黑木耳浆时,产酸效果最好,由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黑木耳乳酸发酵的最优发酵条件:发酵时间84h、发酵温度36℃、接种量3%、加糖量5%,在此条件下的总酸量为9.75±0.21g/L。黑木耳乳酸发酵饮料的最佳配方:黑木耳发酵原液30%,红枣浸提液15%,白砂糖6%,乙基麦芽酚0.0025%,明胶0.2%。脱气后,经30MPa均质3min,85℃杀菌20min,灌装冷却即可。本试验得到了黑木耳酶法水解的适宜条件、乳酸发酵的最优发酵条件以及黑木耳乳酸发酵饮料的最佳配方。完成了年产2000t黑木耳乳酸发酵饮料的生产车间设计。

范长军[8](2013)在《一种新型气水混合技术在碳酸饮料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气水混合技术存在于众多的化工单元操作中。本课题将一种新型的气水混合技术在食品工业中进行了应用研究。在碳酸饮料的生产中,由于二氧化碳特殊的化学性质,它只有在温度控制在4℃左右的时候才会与水充分混合,所以在二氧化碳与水混合的过程中制冷便成为关键的一个工序,而在制冷过程中则要消耗大量电能还会产生大量的氟利昂或氨等有害气体,从而造成环境污染。2011年,由大连成大低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明的专利技术,201120239254.0“一种二氧化碳气体与水强力混合的汽水生产装置”,在无需制冷的常温条件下,能实现C02与水的强力混合。通过对大连芬芳冷饮食品有限公司的碳酸饮料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并将该专利进行应用,在应用中进行设备的调试,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具体的工艺参数为料液与C02在进入离心加速器的流量参数分别为2.5m3/h和3m3/h,混合罐压力为0.38MPa,灌装机的灌装压力为0.36MPa,糖浆与水的比为1:4,其中糖浆的糖度为55°Bx。在该工艺条件下,生产出的碳酸饮料CO2气容量为3倍,口感上刹口感和甜度都比较合适。由于省去了水制冷环节,节省了电能,若碳酸饮料年产量在3万吨,则可节省制冷耗电费用78万余元,在节能减排方面效果突出。本课题通过对发明专利进行应用,设计了氧气和水的强力混合工艺,该工艺可为富氧水的生产、水产养殖的快速增氧、污水处理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该工艺设计的参数为O2与纯净水在进入离心加速器的流量比例为1.5:1,生产出溶液中溶氧量达到28mg/L。氮气是大自然中最富有(空气中78%)的无毒、无味气体,通过物理手段可以低能耗获取丰厚的纯氮气。以氮气和CO2作为啤酒发泡剂有可能是未来啤酒的一个发展趋势。本课题对氮气啤酒的生产工艺进行了设计,具体的实施还有待与企业的合作。

狄光辉[9](2013)在《我国蛋白型固体饮料生产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蛋白型固体饮料在我国生产和发展迅速,但是消费者对其认识存在很大的盲区;生产者对其整个行业的规模概念不明;销售者对其产品定位不是很明确。针对以上问题,对我国蛋白型固体饮料生产进行调查研究,可以让消费者对蛋白型固体饮料有全面的认识,生产者对其产品进行数量和质量的控制,销售者对产品更好的定位。从而进一步促使我国蛋白型固体饮料市场朝着健康、便捷、休闲的方向发展。本文通过材料收集、调查问卷及实地调查相结合,分析了我国蛋白型固体饮料的分类、特点、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我国蛋白型固体饮料的典型种类、典型品牌、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质量水平和质量问题;总结了抽样企业的企业规模;分析了消费者对蛋白型固体饮料的消费观念、消费需求、产品价格要求以及市场热销品牌等。通过调查得到如下结论:1.固体饮料国家标准的发布将会解决固体饮料产品分类归属不清、技术要求陈旧过低、试验方法落后、检验规则杂乱等问题。2.我国蛋白型固体饮料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较国外落后。3.我国蛋白型固体饮料的质量水平整体偏高、可以放心饮用,但质量仍需改进。4.我国蛋白型固体饮料的品牌不具优势性,提升国内品牌的国际市场影响力刻不容缓。5.蛋白型固体饮料企业规模大、中、小型并具,市场趋于成熟。6.低价、安全、营养、健康、方便、快捷将是蛋白型固体饮料发展的方向。

赵家春,赵智,程继刚[10](2012)在《热塑性弹性体在医药包装应用的探讨》文中认为热塑性弹性体被称作"第三代合成橡胶",广义地讲是指在常温下具有橡胶的弹性,高温下可塑化成型的一类弹性材料,简称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狭义地讲,TPE是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是一种以SEBS(Styrene-Ethylene-Butylene-Styrene Block Copolymer--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为基材通过共混改性而成的热塑性弹性体。

二、三合一的饮料生产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合一的饮料生产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藜麦多肽和饮料的制备工艺研究及车间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藜麦概述
    1.2 藜麦蛋白的研究进展
        1.2.1 藜麦蛋白的概述
        1.2.2 藜麦蛋白的功能特性
        1.2.3 藜麦蛋白的提取方法
        1.2.4 藜麦多肽的研究进展
    1.3 藜麦多糖的研究进展
        1.3.1 藜麦多糖的概述
        1.3.2 藜麦多糖的提取方法
    1.4 藜麦饮料的研究进展
    1.5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6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设备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藜麦多肽制备工艺
        2.2.2 藜麦基本组成分析
        2.2.3 蛋白提取率的测定
        2.2.4 多糖提取率的测定
        2.2.5 藜麦蛋白碱提工艺的优化
        2.2.6 藜麦蛋白的分离工艺优化
        2.2.7 藜麦蛋白的结构表征
        2.2.8 藜麦多肽的酶解工艺优化
        2.2.9 水解度(DH)
        2.2.10 氮回收率(NRR)
        2.2.11 藜麦多肽的性质分析
        2.2.12 藜麦软饮料配方的优化
        2.2.13 藜麦软饮料储存实验
        2.2.14 藜麦软饮料质量分析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藜麦的基本组成成分
    3.2 藜麦蛋白碱提工艺的优化
        3.2.1 料液比的确定
        3.2.2 NaOH浓度的确定
        3.2.3 提取时间的确定
        3.2.4 提取温度的确定
    3.3 藜麦蛋白分离工艺的优化
        3.3.1 超滤膜组件的选择
        3.3.2 超滤方式的选择
    3.4 藜麦蛋白的结构表征
        3.4.1 SDS-PAGE电泳分析
        3.4.2 荧光光谱分析
        3.4.3 FTIR红外光谱分析
    3.5 藜麦蛋白酶解条件优化
        3.5.1 酶种类的确定
        3.5.2 蛋白浓度的确定
        3.5.3 酶添加量的确定
        3.5.4 酶解时间的确定
    3.6 藜麦多肽的性质分析
        3.6.1 藜麦多肽的氨基酸组成
        3.6.2 藜麦多肽的营养评价
        3.6.3 藜麦多肽的溶解性
        3.6.4 藜麦多肽的消化特性
    3.7 藜麦软饮料的研制与性质分析
        3.7.1 藜麦饮料配方的优化
        3.7.2 藜麦软饮料的稳定性
        3.7.3 藜麦软饮料的质量指标
4 年处理1000吨藜麦车间设计
    4.1 产品市场分析
    4.2 工艺流程的设计与说明
        4.2.1 工艺流程
        4.2.2 工艺流程说明
    4.3 物料衡算
        4.3.1 主产品产量的计算
        4.3.2 主要原辅料和包材的计算
    4.4 设备选型
        4.4.1 设备选型原则
        4.4.2 设备选型表
    4.5 水、电、气核算
        4.5.1 生产用水核算
        4.5.2 生产用电核算
        4.5.3 生产用气核算
    4.6 经济效益分析
        4.6.1 成本估算
        4.6.2 营业收入及税金
        4.6.3 主要财务评价指标
    4.7 环境保护及消防卫生
        4.7.1 废水处理
        4.7.2 废气处理
        4.7.3 噪声处理
        4.7.4 车间卫生
        4.7.5 安全生产
主要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附表
附录C:附图

(2)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法分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次
一、中外专利法立法模式比较研究
    (一)域外专利法变迁史概述
        1.专利法律制度的孕育和初创
        1)威尼斯
        2)英国
        3)美国
        2.专利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创新
        1)德国
        2)日本
        3.小结
    (二)中国《专利法》立法模式的历史背景
        1.晚清至民国:初创专利制度
        1)晚清至民国专利制度发展简史
        2)继受论对晚清民国专利制度的深刻影响
        2.新中国:重建专利制度
        1)新中国专利制度建立的背景
        2)《专利法》立法草案关于专利种类和法律结构的主要变化40
        3)专利法保护几种专利的争论
        4)《专利法》颁布后历次修改的基本脉络
        3.小结
    (三)专利法典型立法模式比较分析
        1.单独立法模式
        1)单独立法模式的主要特征
        2)单独立法模式的优势和问题
        2.部分合并立法模式
        1)部分合并立法模式的主要特征
        2)部分合并立法模式的优势和问题
        3.“合并立法,法内分编”模式
        1)“合并立法,法内分编”模式的主要特征
        2)“合并立法,法内分编”模式的优势和问题
        4.“合并立法,集中规定”模式
        1)“合并立法,集中规定”模式的主要特征
        2)“合并立法,集中规定”模式的优势和问题
    (四)本章小结
二、法律体系统合与分解的内在规律
    (一)从法律体系到民法法典化
        1.法律体系的概念
        2.法律体系化的功用
        3.法律体系化与法律结构
        4.法律体系化与民法法典化
    (二)民法的“法典化”、“解法典化”与“再法典化”的启示
        1.民法“法典化”:从“分”到“合”
        1)民法“法典化”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脉络
        2)法典的形成条件
        3)民法典结构的内生动因的进一步解析
        2.民法“解法典化”:作为一种“分”的力量
        1)“解法典化”的背景和特征
        2)“解法典化”的实质——民法体系结构的分解与重构
        3.民法“再法典化”:再次从分到合
        1)“再法典化”的定义和方式
        2)“再法典化”的部分共性特征
        3)“再法典化”对专利法体系结构的启示
        4.小结
    (三)知识产权法的“法典化”
        1.知识产权法“法典化”的背景
        1)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通说的形成
        2)“知识产权”概念的成型
        3)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由“分”到“合”
        4)知识产权司法和行政由“分”到“合”
        2.知识产权法“法典化”的现实条件和不利因素
        1)我国知识产权法“法典化”的现实条件
        2)我国知识产权法“法典化”的不利因素
        3.知识产权法的分合之辨
        1)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化是“入典”的必经之路
        2)知识产权法的现状迫使我国知识产权法走向体系化
        3)知识产权法体系化中的“合”与“分”
    (四)本章小结
三、《专利法》“三法分立”合理性的再考察
    (一)《专利法》“三法分立”对专利质量问题的回应能力
        1.专利质量问题的背景
        2.专利质量的多维度定义
        3.专利质量问题的多元诱因和解决路径
        1)科研层面的技术方案创造
        2)科研成果转化为专利申请
        3)行政层面的专利申请审查
        4)专利权的行使和保护
        4.小结
    (二)《专利法》“三法分立”对专利标识混淆问题的回应能力
        1.专利标识混淆的担忧和质疑
        2.专利标识混淆的实证研究
        1)受访者基本情况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解决专利标识混淆的合理进路
    (三)《专利法》“三法分立”与外观设计制度定位问题
        1.我国外观设计制度保护客体的再厘清
        2.外观设计的主要法律保护模式
        3.外观设计法律保护模式与立法模式的关系
        4.外观设计应保留在《专利法》体系之中
    (四)《专利法》“三法分立”在立法层面的可行性
        1.“三法分立”的立法难题
        2.“三法分立”的高昂成本
    (五)本章小结
四、《专利法》统合之下的“三法分立”路径
    (一)我国专利法律体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中国专利法律制度的整体框架
        2.《专利法》的“法典基因”
        3.《专利法》的“解法典化”趋势
        1)《专利法》以外的专利法律渊源在具体案件中的较多适用
        2)《专利法》以外的专利法律渊源确立了大量新的法律规则
    (二)在统合路径之下实现《专利法》“三法分立”
        1.保持统合的《专利法》体系结构
        2.沿循“法典化”技术,逐步吸纳具体规则
        3.提炼共性规则,单独成节整合特殊规则
五、结论
    (一)建立法律体系结构“分”与“合”的综合辩证观
        1.以辩证统一的眼光看待法律的“分”与“合”,尊重法律自我发展的基本逻辑
        2.《专利法》体系结构优化调整的“统分结合”
    (二)充分考量多维度现实因素的影响
        1.应匹配我国民法典编纂和知识产权法体系化的潮流和趋势
        2.应审慎评价《专利法》“三法分立”对专利制度问题的回应能力
        3.应谨慎评估《专利法》“三法分立”的社会效应
    (三)以“体系化”为目标实现专利法体系结构优化
附录关于专利标识在消费中的引导和混淆情况的问卷调查

(3)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 可能创新的点
第二章 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及产品相关介绍
        2.1.1 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简介
        2.1.2 广西巴马丽琅矿泉水产品简介
    2.2 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营销现状
        2.2.1 市场现状
        2.2.2 价格现状
        2.2.3 渠道现状
        2.2.4 促销现状
        2.2.5 人员现状
    2.3 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营销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策法律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技术环境
        3.1.4 社会文化环境
    3.2 微观环境分析
        3.2.1 市场需求分析
        3.2.2 竞争对手分析
        3.2.3 营销中介分析
        3.2.4 公司的内部条件
    3.3 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SWOT分析
        3.3.1 巴马丽琅的优势与劣势
        3.3.2 巴马丽琅的机会与威胁
        3.3.3 巴马丽琅的SWOT战略匹配和选择
第四章 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的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
    4.1 巴马丽琅公司的市场细分
    4.2 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的目标市场的选择
    4.3 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的市场定位
        4.3.1 高端品牌定位
        4.3.2 高端场所制造高端符号
第五章 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的营销策略组合
    5.1 高端饮用水市场产品与价格策略组合
        5.1.1 高端饮用水市场产品策略
        5.1.2 高端饮用水市场价格策略
    5.2 高收入人群市场渠道与促销组合策略
        5.2.1 高收入人群市场渠道策略
        5.2.2 高收入人群市场促销策略
    5.3 企业与政府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5.3.1 企业与政府市场产品策略
        5.3.2 企业与政府市场价格策略
        5.3.3 企业与政府市场渠道策略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研究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速溶咖啡饮料混合工艺优化及均匀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速溶咖啡饮料简介及生产工艺
        1.1.1 速溶咖啡饮料简介
        1.1.2 速溶咖啡饮料生产工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搅拌混合机理的研究
        1.2.2 影响搅拌混合效果的因素研究
        1.2.3 搅拌混合效果的评价方法研究
        1.2.4 速溶咖啡饮料的均匀度研究
    1.3 本课题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3.1 本课题的立题意义
        1.3.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研究路线
2 速溶咖啡饮料均匀度与产品质量的关系研究
    2.1 引言
    2.2 样品制备
        2.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2 实验内容与方法
    2.3 样品检测
        2.3.1 实验材料和设备
        2.3.2 实验内容与方法
        2.3.3 变异系数计算
    2.4 感官评价
        2.4.1 实验材料和设备
        2.4.2 实验内容与方法
    2.5 统计分析
    2.6 结果与分析
        2.6.1 混合均匀度与样品脂肪含量关系
        2.6.2 混合均匀度与样品感官品质关系
    2.7 本章小结
3 原辅料特性对速溶咖啡饮料混合均匀度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设备
        3.2.2 实验方法
        3.2.3 检测及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原辅料特性
        3.3.2 单因素试验
        3.3.3 正交试验
    3.4 本章小结
4 生产工艺对速溶咖啡饮料混合均匀度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2 生产工艺参数单因素实验
        4.2.3 生产工艺参数正交试验
        4.2.4 检测及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搅拌时间单因素试验
        4.3.2 搅拌速度单因素试验
        4.3.3 装载系数单因素试验
        4.3.4 投料顺序单因素试验
        4.3.5 预混料混合均匀度
        4.3.6 正交试验
    4.4 本章小结
5 配方及搅拌机与混合均匀度的关系探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与设备
        5.2.2 实验方法
        5.2.3 检测及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相同搅拌机生产不同配方产品
        5.3.2 不同搅拌机生产相同配方产品
    5.4 本章小结
6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混合均匀度与产品质量的关系研究
        6.1.2 原辅料特性与混合均匀度的关系研究
        6.1.3 生产工艺与混合均匀度的关系研究
        6.1.4 配方及搅拌机与混合均匀度的关系研究
    6.2 结论
    6.3 创新点
    6.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年产4200吨百香果果汁饮料配方优化及工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果汁饮料的概况
        1.1.1 果汁饮料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1.1.2 果汁饮料生产工艺概述
        1.1.3 果汁饮料生产使用辅料概述
        1.1.4 果汁饮料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百香果的概况
        1.2.1 百香果的简介
        1.2.2 百香果的生长特性和贮藏方式
        1.2.3 百香果的化学成分
        1.2.4 百香果的营养价值
        1.2.5 百香果研究与应用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百香果果汁饮料配方优化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2.2.2 仪器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百香果果汁饮料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3.2 百香果各项指标测定分析方法
        2.3.3 百香果果汁饮料配方研究及成品指标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百香果外观品质测定
        2.4.2 百香果原汁总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和pH的分析
        2.4.3 百香果原汁部分营养成分含量
        2.4.4 百香果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2.4.5 原汁用量对百香果饮料品质的影响
        2.4.6 果葡萄浆对百香果饮料品质的影响
        2.4.7 蔗糖对百香果饮料品质的影响
        2.4.8 CMC-Na对百香果饮料品质的影响
        2.4.9 百香果饮料配方优化
        2.4.10 百香果果汁饮料指标测定及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年产4200吨百香果果汁饮料的工厂设计
    3.1 引言
    3.2 厂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3.2.1 符合规划
        3.2.2 区位优势
        3.2.3 自然条件
    3.3 厂址和建设条件
        3.3.1 厂址建设地址
        3.3.2 厂址建设条件
    3.4 厂区总平面设计
        3.4.1 基建工程总体布置原则
        3.4.2 建筑物组成及总平面布置
        3.4.3 百香果果汁饮料工厂总平面设计图
    3.5 产品生产工艺设计
        3.5.1 产品年产量与班次设计
        3.5.2 生产工艺流程图
        3.5.3 生产工艺操作要点
        3.5.4 产品质量标准
    3.6 物料衡算
        3.6.1 原辅料用量衡算
        3.6.2 包装用量衡算
    3.7 设备选型
        3.7.1 设备选型所依据的原则
        3.7.2 原料预处理阶段设备选型
        3.7.3 百香果果汁饮料制备阶段设备选型
        3.7.4 脱气灭菌冷却阶段设备选型
        3.7.5 外包装阶段设备选型
        3.7.6 中心试验室设备选型
        3.7.7 年产4200吨百香果果汁饮料生产工艺设备及管道流程图
        3.7.8 年产4200吨百香果果汁饮料生产加工车间布局图
    3.8 水、电、汽的估算
        3.8.1 水
        3.8.2 电
        3.8.3 汽
    3.9 劳动组织
        3.9.1 组织基本原则
        3.9.2 劳动定员基本原则
        3.9.3 人员编制
        3.9.4 人员素质要求
    3.10 工厂卫生
        3.10.1 工厂、仓库卫生要求
        3.10.2 厂区卫生管理
    3.11 环保处理
        3.11.1 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
        3.11.2 污染物概况
        3.11.3 污染物治理措施
        3.11.4 节水、节能措施
    3.12 投资估算
        3.12.1 生产设备投资
        3.12.2 其他固定资产投资
        3.12.3 流动资金估算
        3.12.4 原始投资总额
    3.13 成本估算
        3.13.1 原辅材料成本核算
        3.13.2 包装成本核算
        3.13.3 水、电、汽成本核算
        3.13.4 工资及福利费
        3.13.5 固定资产折旧及维修估算
        3.13.6 其他费用
        3.13.7 生产成本核算
    3.14 项目收益预测
        3.14.1 全年利润计算
        3.14.2 总投资回收期计算
        3.14.3 盈亏平衡点
        3.14.4 经营安全率(η)分析
    3.1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6)一种复配醒酒饮料的研制及工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胶原多肽研究现状
        1.2.2 植物提取物研究现状
        1.2.3 醒酒机理研究现状
        1.2.4 醒酒饮料研究现状
        1.2.5 醒酒饮料配方研究现状
        1.2.6 加工工艺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4 课题来源
第2章 醒酒饮料配方及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原辅料及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原料处理
        2.3.2 乙醇脱氢酶激活率的测定
        2.3.3 工艺流程
    2.4 饮料小试生产基础配方研究方法
        2.4.1 小试生产基础配方单因素实验
        2.4.2 小试生产基础配方正交优化
    2.5 结果与讨论
        2.5.1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2.5.2 小试生产基础配方正交优化结果分析
    2.6 小试调味剂配方研究方法
        2.6.1 调味剂单因素试验
        2.6.2 小试生产调味剂正交优化
    2.7 结果与讨论
        2.7.1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2.7.2 调味剂配方正交优化结果分析
    2.8 小试生产放大试验
        2.8.1 实验方法
        2.8.2 结果分析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年产4000吨醒酒饮料产品的工厂设计
    3.1 引言
    3.2 工厂设计的基本原则
    3.3 厂址选择
        3.3.1 厂址选择原则
        3.3.2 厂址的确定
    3.4 厂区总平面设计
        3.4.1 厂区主要建筑物
    3.5 生产车间设计及工艺计算
        3.5.1 生产车间设计基本原则
        3.5.2 产品生产工艺及指标
        3.5.3 产品生产方案
        3.5.4 物料衡算
        3.5.5 设备选型
        3.5.6 水电估算
        3.5.7 管路分析
    3.6 经济效益分析
        3.6.1 工程总投资
        3.6.2 年成本估算
        3.6.3 年利润估算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进一步工作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醒酒饮料工厂总平面布置图
附录B 醒酒饮料生产车间平面布置图
附录C 醒酒饮料工厂工艺设备流程图
附录D 醒酒饮料生产车间管路平面图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7)黑木耳乳酸发酵饮料的工艺优化及生产车间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黑木耳简介
        1.1.1 黑木耳的营养成分
        1.1.2 黑木耳的活性成分及其生理功能
    1.2 黑木耳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发展现状
        1.2.2 国外发展现状
    1.3 酶法水解在黑木耳多糖提取中的应用
    1.4 乳酸发酵所用主要菌种的特性
    1.5 食用菌饮料发展现状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6.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2 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黑木耳浆的酶法水解条件研究
    2.1 材料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2.2 酶解条件的单因素试验
        2.2.3 三酶复合酶解条件优化试验
        2.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料液质量比对黑木耳浆料黏度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2.3.2 单酶和复合酶对黑木耳浆料黏度的影响
        2.3.3 单酶和复合酶对黑木耳浆料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2.3.4 复合酶添加顺序对黑木耳浆料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2.3.5 复合酶对黑木耳浆料水解条件的优化
    2.4 结论
第三章 黑木耳酶解液的乳酸发酵条件研究
    3.1 材料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2.2 测定指标和方法
        3.2.3 菌种的选择
        3.2.4 单因素试验
        3.2.5 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菌种的选择
        3.3.2 单因素试验结果
        3.3.3 响应面法优化黑木耳乳酸发酵的发酵条件
    3.4 结论
第四章 黑木耳乳酸发酵饮料的风味调配及稳定性研究
    4.1 材料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主要仪器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4.2.3 黑木耳乳酸发酵饮料的风味调配单因素试验
        4.2.4 黑木耳乳酸发酵饮料的风味调配正交试验
        4.2.5 黑木耳乳酸发酵饮料的稳定性研究
        4.2.6 黑木耳乳酸发酵饮料均质压力的选择
        4.2.7 黑木耳乳酸发酵饮料杀菌条件的确定
        4.2.8 黑木耳乳酸发酵饮料的产品质量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黑木耳乳酸发酵饮料的风味调配单因素试验结果
        4.3.2 黑木耳乳酸发酵饮料的风味调配正交试验结果
        4.3.3 黑木耳乳酸发酵饮料稳定剂的选择
        4.3.4 黑木耳乳酸发酵饮料均质压力的选择
        4.3.5 黑木耳乳酸发酵饮料杀菌条件的确定
        4.3.6 黑木耳乳酸发酵饮料的产品质量指标
    4.4 结论
第五章 年产 2000t 黑木耳乳酸发酵饮料生产车间设计
    5.1 总论
        5.1.1 设计依据
        5.1.2 设计范围
        5.1.3 生产方法的评价
        5.1.4 产品市场的预测
    5.2 工艺设计
        5.2.1 原材料
        5.2.2 产品方案
        5.2.3 生产工艺
        5.2.4 物料衡算
        5.2.5 设备计算
        5.2.6 生产车间水电汽估算
        5.2.7 劳动力分配(仅车间)
    5.3 车间面积的计算
    5.4 成本预算
    5.5 绘图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8)一种新型气水混合技术在碳酸饮料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气水混合技术概况
        1.1.1 喷雾式混合机
        1.1.2 表面接触吸收式混合器
        1.1.3 喷射式混合器
        1.1.4 母管式混合器
        1.1.5 填料塔式混合器
        1.1.6 静态混合器
        1.1.7 大型饮料企业混比系统
    1.2 气水混合装置研发的背景
    1.3 气水混合装置研发的主要原理
    1.4 气水混合技术的应用领域
        1.4.1 食品工业
        1.4.2 水产养殖
        1.4.3 消防器材
    1.5 推广应用气水混合新技术的效益分析
    1.6 选题研究内容、目标、特色及创新之处
        1.6.1 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课题的创新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药品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2 CO_2气容量测定方法(GB/T 10792—2008)
        2.2.3 碳酸饮料中CO_2稳定性测定
        2.2.4 溶氧量测定方法
        2.2.5 富氧溶液中氧气的稳定性测定
        2.2.6 曝气实验的设计及溶氧量、氧气稳定性的测定
        2.2.7 菌落总数的测定
        2.2.8 大肠菌群的测定
        2.2.9 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大连芬芳冷饮食品有限公司碳酸饮料原来的生产工艺流程
    3.2 设备改造后的生产工艺流程
        3.2.1 采用的技术方案
        3.2.2 其中气液离心加速器的结构及原理如下
        3.2.2.1 实用新型(发明)原理
        3.2.2.2 实用新型(发明)的应用范围
        3.2.3 减压系统的原理及装置示意图如下
    3.3 改造后气水混合设备的调试及CO_2气容量影响因素的探索研究
        3.3.1 原生产工艺生产的产品及雪碧CO_2气容量及稳定性测定
        3.3.2 气体流量的调节
        3.3.3 不同温度下碳酸饮料的CO_2气溶量
        3.3.4 灌装机中空气备压和CO_2备压对CO_2气容量的影响
        3.3.5 灌装速度对饮料中CO_2气容量的影响
        3.3.6 混合罐压力对CO_2气容量的影响
        3.3.7 灌装压力对CO_2气容量的影响
        3.3.8 浆水比对气容量的影响
        3.3.9 正交实验的设计
        3.3.10 改造后的设备与原设备生产出的产品中CO_2稳定性进行对比
    3.4 改造后的气水混合设备生产出产品的微生物检验结果
    3.5 新型气水混合装置的经济效益分析
    3.6 氧气与水混合工艺设计及溶氧值的测定
        3.6.1 氧气与水混合工艺设计
        3.6.2 调节气液流量比,使水中的含氧量达到最大
        3.6.3 对生产出的纯氧溶液中的含氧量进行稳定性测定
        3.6.4 曝气实验及测定结果
    3.7 氮气啤酒的生产设计
        3.7.1 设计背景
        3.7.2 技术原理
        3.7.3 采用的技术方案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我国蛋白型固体饮料生产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固体饮料
        1.1.1 分类
        1.1.2 特点
        1.1.3 饮用方法
        1.1.4 存在的问题
    1.2 蛋白型固体饮料
        1.2.1 定义
        1.2.2 分类
        1.2.3 固体饮料的发展
        1.2.4 发展方向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固体饮料研发现状
        1.3.2 固体饮料生产技术现状
        1.3.3 固体饮料市场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调查方法
    2.1 查阅文献
    2.2 调查问卷
    2.3 实地观察
第3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蛋白型固体饮料产品类型调查与分析
        3.1.1 主要种类
        3.1.2 主要品牌
        3.1.3 企业规模
        3.1.4 讨论
    3.2 蛋白型固体饮料生产调查与分析
        3.2.1 工艺流程
        3.2.2 关键生产工艺参数
        3.2.3 生产车间要求
        3.2.4 生产设备
        3.2.5 讨论
    3.3 蛋白型固体饮料质量安全调查与分析
        3.3.1 质量水平
        3.3.2 质量问题
        3.3.3 讨论
    3.4 蛋白型固体饮料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
        3.4.1 认知观念
        3.4.2 消费者需求
        3.4.3 市场热销
        3.4.4 产品价格
        3.4.5 讨论
第4章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10)热塑性弹性体在医药包装应用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热塑性弹性体的特点
    1.1 热塑性弹性体的结构特点
    1.2 热塑性弹性体 (TPE) 材料的特性
    1.3 热塑性弹性体 (TPE) 材料的加工特性
2. TPE材料应用于医药包装的优势
    2.1 优秀化学稳定性和生物惰性, 确保药物质量
    2.2 极大改善胶塞或组合盖的针刺性能
    2.3 优秀的密封性能
    2.4 外观与尺寸的稳定性
    2.5 为高洁净包装材料生产提供可能
3. TPE在医药包材行业推广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3.1 热塑性弹性体的耐灭菌性
    3.2 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应用于药用胶塞
    3.3 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应用于“PP/TPE组合盖”
    3.4 标准法规的建立
结语

四、三合一的饮料生产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藜麦多肽和饮料的制备工艺研究及车间设计[D]. 唐子箫. 江南大学, 2021(01)
  • [2]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法分立问题研究[J]. 张翰雄. 私法, 2020(01)
  • [3]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彭之鹏. 广西大学, 2019(06)
  • [4]速溶咖啡饮料混合工艺优化及均匀度研究[D]. 钟岳峰.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5]年产4200吨百香果果汁饮料配方优化及工厂设计[D]. 杨洪烨. 江西农业大学, 2018(02)
  • [6]一种复配醒酒饮料的研制及工厂设计[D]. 陆建伟. 南昌大学, 2018(01)
  • [7]黑木耳乳酸发酵饮料的工艺优化及生产车间设计[D]. 许月.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5(08)
  • [8]一种新型气水混合技术在碳酸饮料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 范长军. 大连工业大学, 2013(07)
  • [9]我国蛋白型固体饮料生产调查研究[D]. 狄光辉. 河南科技大学, 2013(06)
  • [10]热塑性弹性体在医药包装应用的探讨[J]. 赵家春,赵智,程继刚. 中国包装, 2012(10)

标签:;  ;  ;  ;  

三合一饮料生产工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