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VB开发与智能模块通信的ActiveX控件(论文文献综述)
金达凤[1](2021)在《基于物联网的钨矿破碎设备润滑监控管理系统》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生产向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发展,相应的生产设备需安全可靠且连续运转,其中设备润滑是影响生产设备安全可靠及连续运转的关键因素之一。设备的传统润滑方式是由人工定时巡检与加注润滑剂完成,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四化”发展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设备润滑也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目前设备的自动润滑有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形式,集中式自动润滑适合于润滑点位置相对集中且润滑要求相近的设备润滑场合,该润滑形式的技术较成熟;分布式自动润滑是针对生产线设备及其润滑点分散、各润滑点润滑机制及周期等区别较大的设备润滑场合。目前分布式润滑装备、状态监控及其智能化已成为研究热点,但技术仍不够成熟。本文以钨矿破碎生产线设备的分布式自动润滑系统为对象,研究基于物联网的钨矿破碎设备自动润滑器及其监控技术与系统,主要的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第一,分析了钨矿破碎生产线设备的润滑工艺及其功能需求,归纳总结出了该产线设备的润滑类别、润滑状态监控及管理功能,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钨矿破碎生产线设备的分布式自动润滑监控系统架构及总体方案。第二,本文针对钨矿破碎生产线上的机械设备,分析各设备润滑点的具体润滑需求,包括润滑油脂种类、润滑周期以及油脂用量,同时提出了根据润滑点温度,基于模糊控制原理进行润滑周期修正的策略,以获得更合适的润滑周期。第三,开发了新型的具有智能终端特点的自动润滑器,该自动润滑器在基本的定时定量加注润滑油脂外,添加了电量、余脂量以及润滑点温度采集的功能,并能够通过GPRS模块进行无线通信,实现状态信息的上传与控制命令的接收。润滑器的机械结构分为了可分离的上下两部分,上端弹簧连接挡板挤压着润滑脂袋,下端使用控制器驱动电机旋转,经减速齿轮结构、蜗轮蜗杆、连杆运动传递,最终转化为柱塞泵柱塞的往复运动,实现润滑器的吸脂注脂操作。在软件上,对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选型与软件实现流程做出说明,基于Keil开发环境与stm32固件库完成软件编写。第四,开发了润滑状态监控管理系统,完成了界面设计,其中包括系统登录、用户密码修改、网络端口、润滑器状态监控以及润滑器信息设置窗口。基于winsock建立服务器接收多个润滑器的网络连接,集成access数据库做数据保存。最终实现润滑器ID、部署位置、使用油脂类型的登记,润滑器剩余脂量、剩余电量、润滑点温度、最近工作时间的监控,以及润滑器润滑周期、单次润滑用量的设置。
王笑怡,张雷,张海涛[2](2020)在《基于VB的程控仪器编程方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程控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程控需求不断增强,市面上涌现出各类程控设备,科研院校及生产型企业的科研生产活动中通常会出现大量多型号多台套程控仪器同时使用的场合,但其中各仪器处于相对独立的工作状态,仪器间的协同工作完全依赖人工干预,没有形成统一体。针对此情况,从一个应用实例入手,讨论以计算机作为控制中枢在VB开发环境下通过软件编程方式控制KEYSIGHT 34470A数字多用表测量VDC的三种设计方法,并对三种设计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需求灵活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在工程中均能取得良好效果。
赵鹏[3](2020)在《面向矿山设备的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与系统设计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煤矿行业一直持续稳定的发展,对于矿山设备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传统的矿山设备模型设计系统存在开发周期长等问题,然而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图形学等技术的发展,基于参数化建模的矿山设备设计已经成为机械产品设计和制造的重要技术手段。参数化建模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产品开发周期长的问题,直观反映出产品设计开发的实际情况,因此,对于矿山设备参数化建模方法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CSG构造原理和改进约束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并将其应用在掘进机设备建模系统中。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产品的设计效率,满足设计不同规格产品的用户需求。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树结构的改进约束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算法首先在非约束域采用逐点插入法构建初始三角网,借助树结构节点指针快速定位三角形,提高三角网的构网速度;然后再利用拓扑关系和插入点定位首三角形的方法,进一步改进嵌入边影响域搜索算法,提高影响域快速搜索的效率,使约束边合理嵌入三角网,减少三角网重构;最后采用5个煤矿地形数据点进行测试,分别对不同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不同阈值算法效率进行对比实验和分析,通过实验表明,该算法在实现约束三角剖分过程中的效率显着提高。(2)分析了系统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掘进机参数化建模系统。系统以提出的改进约束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为基础,以蓝光数字矿山软件为平台,VB6.0为编程工具,实现在蓝光平台上的二次开发。系统通过不规则体法向量拉伸算法,实现二维面域向三维模型实体的转换。系统界面参数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内部采用参数尺寸程序设计法,实现了模型的快速设计和三维可视化。
孙乐辰[4](2020)在《基于ZigBee的游乐设备运行状态无线监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游乐设备安全事故频出,其中部分事故造成了较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并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人们对游乐设备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游乐设备属于特种设备,它与传统机械设备在外形结构分布、运动形式、控制方式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目前,对游乐设备监测采用的工业总线式,传感网络布线复杂且成本较高,而传统的人工监测易受到运行环境的制约,影响监测的准确性。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物联网感知层的关键技术,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WSN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能够获取并汇聚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在许多特殊环境下代替人力进行长期、稳定、精确的监测。本文开发了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游乐设备监测系统通用平台,并以国内某乐园悬挂式过山车为监测对象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提出了基于Zigbee技术的网络架构,包括射频芯片及传感器的选用、网络节点的搭建、各层级功能、构成、传输数据结构以及相关的协议规范。2)基于模块化的思想搭建了协调器、路由器及终端节点的硬件框架,根据硬件框架分别设计并实现了以CC2530射频芯片为核心的硬件节点电路,其中主要包括了核心处理电路、射频电路、外围辅助电路以及传感器电路。3)在分析ZigBee协议栈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对Z-Stack协议栈进行了开发。对协议栈底层进行了配置,如:组网信道的设置、节点的加入机制等。设计了应用层任务程序,主要包括任务表和事件序列的创建、各类数据帧结构的定义、无线通信收发任务、上位机通信任务、传感器采集及数据处理任务等。4)以LabView为开发平台,开发了游乐设备运行状态无线监测系统的上位机应用程序。基于模块化的编程思想分别设计了登陆模块、数据显示模块、串口通信模块、数据库存取模块、帧头校准模块及信号处理模块,最后通过生产者/消费者设计模式整合各模块,构成完整的上位机界面。运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完成预定的组网、采集、传输及显示功能,对游乐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曲海洋[5](2020)在《丝织面料工艺智能核算系统及生产信息化分析系统的开发》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在纺织行业的应用已经从简单的织物组织设计延伸到花型的智能设计和设备运行的实时监控等方面,而目前在丝织面料工艺参数核算尚未实现自动化,并且核算过程中的数据并未被企业很好地利用。本论文主要研究面料原料耗量及配套设备的自动核算以及依托这些数据实现生产决策支持。丝织面料更新换代快,目前已逾上万,在工艺核算的过程中依托人工计算既耗时又容易出错;计算过后的数据知识无法在员工间共享,销售、生产管理人员仍需依托经验判断企业生产能力,不利于企业的高效管理。为了帮助企业解决这一问题,使企业员工能够对丝织面料快速上手,本论文介绍了一款使用编程语言与数据库技术共同开发的丝织面料工艺智能核算及生产信息化分析系统软件。本软件共设置了两个子系统,核算系统的功能包括通过品号查询该面料的各种参数、添加新面料到数据库,自动计算生产每米面料所需的经纬原料,自动核算与面料配套的织造与准备设备的台数,打印工艺规格单等。分析系统的功能包括通过现有设备资源筛选可生产的面料,计算一个订单/新项目所需占用的设备资源、生产订单量的最短时长、规定时间内能够生产的最大产能,以及生成原料实际产量、实际-理论差值的时间趋势图等。核算系统的设置使企业面料开发人员能够减少进行工艺核算时的工作量,同时避免误差,并将核算结果存入企业数据库中供多次使用;分析系统实现了面料开发人员与其他部门间的知识与信息的传递,使得销售人员在不了解具体工艺计算的前提下依旧能对面料耗量、设备配备台数等进行准确核算并预估企业的生产能力,降低企业对于员工专业水平的要求;生产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观察生产趋势分析员工的实际生产情况,为企业进行提升生产效率及原料利用率等的决策提供直观的数据支持。
马和代[6](2020)在《水下阀门执行机构关键参数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近年来,陆地上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不断消耗,海洋油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势在必行。水下球阀执行机构作为重要的海洋石油开采设备之一,极大的促进了海洋油气的开采,保证海洋油气开采可以高效、有序且安全地运行。水下球阀执行机构测试系统是保障执行机构能够可靠运行的测试平台,可用于对其进行结构优化、批量生产、出厂检测等方面。水下球阀执行机构最主要的参数是输出扭矩,而一个扭矩测量方案合理,上位机UI(User Interface)界面友好,所需功能完备的测试系统才能够准确的测量出执行机构输出扭矩、使技术人员更方便的进行相关的操作与研究。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扭矩测量方案,并根据该测量方案提出一种试验装置,然后利用WPF技术开发并实现了执行机构关键参数测试系统软件部分,该测试系统满足测量精度及功能需求。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本文首先介绍了水下球阀执行机构的机械结构及运行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力系分析、运动学分析为基础的扭矩测量方案,通过建立平面力系平衡方程以及根据速度、加速度合成定理,完成了扭矩测量方案的设计。该方案考虑了摩擦力、摩擦力矩以及加速度等影响因素,并通过MATLAB/Simulink建模仿真确定了这些影响因素对扭矩测量结果的影响,然后根据仿真结果简化了扭矩测量模型,提升测试系统整体性能。测试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是依据需求进行的,结合主要技术参数完成了整体框架的设计,并对测试系统试验装置的特点与功能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详细介绍了测试系统的扭矩测量功能和其功能的实现。水下球阀执行机构测试系统硬件方案的设计是整个系统设计实现的基石,主要介绍了编码器,压力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卡等,并且给出了所选传感器的电气接线图以及数据采集卡的原理图。最后根据测试系统的扭矩测量结果对实时性的要求,采用了多路共享AD转换器的数据采集过程方式。测试系统的软件开发采用了 WPF(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技术。运用WPF界面设计语言XAML(Extensible Application Markup Language)来完成测试系统上位机的UI界面设计,运用C#语言实现了测试系统软件的架构以及核心功能模块。本文实现的界面能够完全的显示扭矩测量的实时曲线,同时显示界面提供操作功能,可输入所测执行机构的基本信息等。本文设计实现的测试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包括通信模块、扭矩测量结果实时曲线模块、打印试验报表等。本文所设计的水下球阀测试系统实现了扭矩实时测量及其它需求功能,达到了预期目标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此外本文也指出了目前该测试系统所存在的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并给出了对应的改善方式。
张怿峰[7](2020)在《某水源地供水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成熟,泵站自动化技术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纵观全国,各地泵站自动化实施现状仍存在不少问题。与国外相比,国内的泵站控制和管理还是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在电气控制上,自动化监控程度低,大部分的泵站仅有单级的手动常规控制。在管理水平上,大部分泵站的管理记录和统计都是手工操作,泵站控制和管理没有形成区域化的网络,所以必须对现有泵站电气自动化提出更高的要求。郑州市某引黄水源地泵站工程目前的运行管理主要依靠人工手段,技术落后,自动化水平低,不能满足现代水利及工程本身的运行管理需求,不能满足工业园区供水的需求。因此,必须对现有的工程进行自动化与信息化更新与改造,达到工程运行的自动化控制,实现信息化管理。本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设适用于该引黄水源地的供水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有线、无线结合的方式,应用面向对象的VB.NET语言,灵活方便的实现了对升压泵、阀门、高压开关和较为分散的深井泵的集中监控,完成数据采集、转换、存储、报警、控制等任务,采用优化算法对深井泵、升压泵进行优化调度,实现系统的经济运行,保证水源地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于晖[8](2019)在《铁路贯通线故障监测与管理系统研究》文中认为沿铁路线架设的电力贯通(自闭)线是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架设环境复杂,地形多变,贯通线多采用架空线与电缆混合方式,由于架空线路的暴露性和电缆线路设备老化问题,在运行期间难免发生故障。一旦出现故障,铁路信号装置将不能正常运行,进而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输。因此,当故障发生时,应尽快掌握故障信息,并排除故障。目前,针对铁路贯通线路并没有成熟的故障监测与管理系统。本文在原铁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能够直观显示线路状态和故障情况的贯通线故障监测管理系统,对提高铁路运行的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西北某铁路局的实际需求出发,该区段内的贯通线由架空线和电缆组成,全长63.017km。根据线路的实际参数和结构特点,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 10kV线-缆混合线路仿真模型,并仿真了不同工况下的故障情况,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为后续故障测距方案的研究提供了模型基础。根据混合线路波速度不统一的特点,本文在双端测距方法的基础上,推导了多段混合线路的测距公式,并通过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方法来获取奇异点,并标定波头位置,实现故障测距。在不同故障条件下进行仿真测试,并分析了故障初始相角和过渡电阻对测距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故障测距,误差距离均维持在500 m以下,相对误差最大为0.967%。基于所研究的故障测距方法,本文设计开发了一套铁路贯通线故障监测管理系统,系统由VB.NET与MATLAB混合编程实现,并以SQL Server 2008作为后台数据库。系统结构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其中硬件部分负责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继电器输出控制,软件部分包括数据库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和系统功能实现,主要负责线路状态的监测显示、故障数据的处理、开关的操作与控制,相关信息的查询与管理,报告的生成与打印。采用黑盒测试方法对系统进行测试,并在现场试运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界面简单直观,功能丰富流畅,并能够长期稳定运行,符合铁路电力贯通线监控调度运行习惯。目前,系统已在配电所正式使用。
何群[9](2019)在《氧化锌压敏电阻热电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ZnO压敏电阻是电子和信息化领域重要的过电压防护器件,对电子与通信系统的运行安全至关重要。其在正常工作电压下长期有泄漏电流流过而发生老化,老化后影响电力电子的稳定运行,由于ZnO压敏电阻在运行中主要受电压和温度的影响,因此在加速老化试验系统上进行压敏电阻热电特性的研究,研究成果为ZnO压敏的寿命评估提供了有意义的论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建立了 ZnO压敏电阻交、直流老化试验系统,解决了压敏电阻小电流区信号难以精确提取的技术难点,及长期人工手动测量和监测的弊端。基于Visual Basic进行软件开发,实现了电流信号以及施加在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信号的准确采集、数据校准、交直流参数处理与显示、数据库管理和报表生成等功能。老化系统中交流电压下,流过压敏电阻的阻性电流通过计算机编程中的容性电流谐波分次补偿算法得到,并实现了对压敏电阻电压、全电流、阻性电流峰值、容性电流、功率损耗等交流参数的测量;在直流电压下,实现了对压敏电阻外施电压、全电流、功率损耗等直流参数的测量。在搭建ZnO压敏电阻老化试验系统的基础上,开展了热电应力下压敏电阻温度特性、荷电率特性试验以及直流老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直流电压下,ZnO压敏电阻的泄漏电流和功耗随荷电率增大有下降趋势,而交流电压下泄漏电流和功耗随荷电率增大而增大,并通过老化机理对试验现象进行对比解释;2)压敏电阻直流老化试验中,在97%荷电率和145℃温度条件下,10K250压敏电阻的泄漏电流经历了快速下降、缓慢上升、激增三个变化阶段;在泄漏电流的急剧增长点(泄漏电流增长到初始值的900%),其压敏电压变化幅度小于1%。实验结果对研究ZnO压敏电阻老化试验判据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付珍珠[10](2019)在《土工合成材料水力性能检测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以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为原材料所制成的岩土工程材料,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中。近年来,土工合成材料作为一种理想的防渗材料,在水利工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课题针对土工合成材料的水力性能进行研究,设计了土工合成材料水力性能检测系统。课题针对土工合成材料的水力性能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LabWindows/CVI的土工合成材料水力性能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采用软硬件结合的设计方式,主要实现土工合成材料耐静水压和渗透系数的测定。硬件平台的设计主要包含ATmega64主控制器、通信单元、温度控制单元和压力控制单元。在温度控制单元,课题采用基于鲸鱼优化算法的模糊神经PID算法实现控温。在该算法中,PID控制器的控制参数采用模糊神经网络进行自适应整定,模糊神经网络参数采用鲸鱼优化算法离线粗调和BP算法在线细调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调整,然后将控制器输出转化为控制固态继电器的PWM,达到控温效果。软件程序设计主要包含下位机和上位机两部分。下位机程序设计的开发平台为ICCAVR,主要包括:温度控制单元、压力控制单元和通信模块;上位机程序设计的开发平台为LabWindows/CVI,主要实现系统界面的设计。最后,根据国家标准GB/T19979,利用搭建好的LabWindows/CVI平台,完成对土工合成材料耐静水压和渗透系数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测定结果均满足国家标准。本课题针对土工合成材料水力性能检测系统进行研究和设计,实现了土工合成材料耐静水压和渗透系数的测定。该检测系统稳定且测定结果满足国家标准,已在工程中得到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利用VB开发与智能模块通信的ActiveX控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VB开发与智能模块通信的ActiveX控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联网的钨矿破碎设备润滑监控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自动润滑器研究现状 |
1.3 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 |
1.4 论文的内容结构安排 |
第二章 钨矿破碎设备分布式润滑系统方案设计 |
2.1 钨矿破碎生产线 |
2.2 润滑系统功能需求 |
2.3 润滑系统结构总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润滑工艺及其运维计划 |
3.1 润滑脂的选择 |
3.2 润滑脂用量的确定 |
3.3 润滑周期修正策略 |
3.3.1 一般润滑周期 |
3.3.2 模糊控制原理与设计 |
3.3.3 输入量的模糊化处理 |
3.3.4 模糊控制规则 |
3.3.5 模糊推理与反模糊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润滑器总体方案及其硬件设计 |
4.1 润滑器总方案 |
4.2 机械结构与工作原理 |
4.3 机械部件的设计 |
4.3.1 驱动电机与齿轮减速机构 |
4.3.2 蜗轮与蜗杆 |
4.3.3 润滑泵 |
4.4 主控制器模块 |
4.4.1 控制器选型与介绍 |
4.4.2 主控制器外围电路 |
4.5 通信模块 |
4.6 电源模块 |
4.6.1 主电路供电 |
4.6.2 实时时钟供电 |
4.7 信息采集模块 |
4.7.1 脂存量检测 |
4.7.2 电量采集 |
4.7.3 温度采集 |
4.8 其它模块 |
4.8.1 电机驱动 |
4.8.2 显示模块 |
4.8.3 独立按键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能润滑器软件设计 |
5.1 润滑器软件构成 |
5.2 开发环境简介 |
5.3 GPRS通信软件设计 |
5.3.1 AT指令 |
5.3.2 GPRS数据发送与接收 |
5.4 数据采集 |
5.4.1 电量采集软件设计 |
5.4.2 脂量检测软件设计 |
5.5 其它功能设计 |
5.5.1 实时时钟软件设计 |
5.5.2 OLED软件设计 |
5.5.3 复位程序软件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润滑状态监控管理系统 |
6.1 润滑状态监控管理系统总设计 |
6.2 系统界面设计 |
6.2.1 Visual Basic简介 |
6.2.2 界面设计 |
6.3 网络通信设计 |
6.3.1 TCP/IP协议与套接字 |
6.3.2 winsock控件 |
6.3.3 TCP连接的建立与数据收发 |
6.3.4 数据的解析 |
6.4 数据库设计 |
6.4.1 数据库简介 |
6.4.2 VB连接数据库 |
6.4.3 数据库表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基于VB的程控仪器编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自定义函数编程方法 |
2.1 实现方法 |
2.2 运行效果及优缺点 |
3 Active X控件编程方法 |
3.1 实现方法 |
3.2 运行效果及优缺点 |
4 Active X EXE编程方法 |
4.1 实现方法 |
4.2 运行效果及优缺点 |
5 三种编程方法的对比 |
6 结束语 |
(3)面向矿山设备的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与系统设计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分析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结构 |
2 基础理论 |
2.1 三维实体造型的基本概念 |
2.2 三维实体建模表示方法 |
2.3 Voronoi图与Delaunay三角剖分 |
2.4 经典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树结构的约束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 |
3.1 改进约束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 |
3.2 算法流程 |
3.3 三角形快速定位算法 |
3.4 LOP局部优化 |
3.5 插入约束边算法 |
3.6 实验与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4 掘进机参数化建模系统需求分析 |
4.1 功能性需求分析 |
4.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4.3 系统需求用例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5 掘进机参数化建模系统设计 |
5.1 系统架构和模块划分 |
5.2 主要技术和平台 |
5.3 实体建模设计思想 |
5.4 参数化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6 掘进机三维可视化实现 |
6.1 系统设计界面实现 |
6.2 掘进机零部件实现 |
6.3 向量多边界拉伸 |
6.4 掘进机装配 |
6.5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基于ZigBee的游乐设备运行状态无线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游乐设备的发展现状 |
1.2.2 游乐设备运行监测的发展与现状 |
1.2.3 无线传感网络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游乐设备运行状态无线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
2.1 游乐设备监测方案 |
2.1.1 游乐设备的检测指标 |
2.1.2 悬挂式过山车设备运行监测方案 |
2.1.3 游乐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系统架构 |
2.2 游乐设备无线监测系统网络方案 |
2.2.1 几种无线传输技术比较 |
2.2.2 ZigBee技术 |
2.2.3 ZigBee协议 |
2.3 游乐设备无线监测系统的硬件方案及设计 |
2.3.1 系统硬件框架 |
2.3.2 系统硬件选型 |
2.3.3 系统节点电路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游乐设备无线监测系统监测节点软件设计 |
3.1 协议栈的应用开发 |
3.1.1 Z-Stack协议栈 |
3.1.2 操协议栈运行机制分析 |
3.2 游乐设备运行监测网络节点的设计 |
3.2.1 协调器节点程序设计 |
3.2.2 路由器节点程序设计 |
3.2.3 终端节点程序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游乐设备无线监测系统人机界面设计 |
4.1 LabView简述 |
4.1.1 LabView开发环境 |
4. 1.2 LabView程序设计模式 |
4.2 游乐设备运行监测系统人机界面的设计 |
4.2.1 上位机登陆界面的设计 |
4.2.2 上位机主界面的设计 |
4.2.3 串口通信模块的设计 |
4.2.4 数据库模块的设计 |
4.2.5 帧头处理模块的设计 |
4.2.6 信号处理模块的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游乐设备无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调试 |
5.1 游乐设备运行监测方案 |
5.1.1 监测标准 |
5.1.2 传感器布置方案 |
5.2 网络运行与调试 |
5.2.1 程序烧录 |
5.2.2 组网数据抓包 |
5.3 监测系统运行仿真 |
5.3.1 加速度传感器偏移校核 |
5.3.2 系统温度监测仿真 |
5.3.3 系统加速度监测仿真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5)丝织面料工艺智能核算系统及生产信息化分析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计算机技术在纺织行业的应用研究现状 |
1.2.1 国外信息统计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目的与意义 |
1.4 系统建立涉及理论 |
1.4.1 丝织产品与加工工艺 |
1.4.2 基于产品加工的项目管理 |
1.4.3 Visual Basic语言 |
1.4.4 数据库原理 |
1.5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设计思路 |
2.1 总体设计思路 |
2.1.1 实体-联系图 |
2.1.2. 系统功能 |
2.1.3 运行模型 |
2.2 核算系统 |
2.2.1 面料信息录入 |
2.2.2 计算原料用量 |
2.2.3 计算所需织机 |
2.3 分析系统 |
2.3.1 面料生产可行性分析 |
2.3.2 信息化生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核算系统开发 |
3.1 引言 |
3.2 核算系统功能开发 |
3.2.1 数据库列表 |
3.2.2 面料信息录入 |
3.2.3 面料数据核算 |
3.2.4 设备台数计算 |
3.3 核算系统运行演示 |
3.3.1 登录核算系统 |
3.3.2 面料信息录入 |
3.3.3 计算原料用量 |
3.3.4 计算所需织机与准备设备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分析系统开发 |
4.1 引言 |
4.2 分析系统功能开发 |
4.2.1 数据库列表 |
4.2.2 筛选可生产面料 |
4.2.3 项目生产可行性分析 |
4.2.4 新进物料记录 |
4.2.5 生产物料记录 |
4.2.6 实际用量分析 |
4.3 分析系统运行演示 |
4.3.1 面料生产可行性分析 |
4.3.2 信息化生产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6)水下阀门执行机构关键参数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水下阀门执行机构关键参数测试系统概述 |
1.2 课题来源与意义 |
1.3 测试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4 扭矩测量国内外发展现状 |
1.5 技术路线 |
1.6 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扭矩测量方案设计 |
2.1 执行机构运动机理 |
2.2 执行机构理论扭矩的分析与计算 |
2.3 摩擦力与加速度的分析计算 |
2.4 MATLAB/Simulink建模仿真 |
2.5 扭矩测量模型的建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测试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3.1 功能需求分析 |
3.2 主要技术参数 |
3.3 引入规范 |
3.4 整体设计框架 |
3.5 试验装置 |
3.6 测试系统及其试验装置的功能说明 |
3.7 测试系统具体功能——扭矩测量的说明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测试系统硬件设计选型 |
4.1 系统硬件设计 |
4.2 传感器选型 |
4.3 数据采集卡选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WPF的测试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5.1 WPF技术介绍 |
5.2 功能需求分析 |
5.3 测试系统的架构及界面设计 |
5.4 主界面设计实现 |
5.5 测量报表的设计 |
5.6 通信模块的实现 |
5.7 实时曲线模块 |
5.8 测试系统开发环境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介 |
(7)某水源地供水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供水监控系统及SCADA系统的发展概况 |
1.2.1 供水监控系统的发展状况 |
1.2.2 SCADA系统的发展状况 |
1.2.3 系统通讯方式的发展及选择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的组织结构 |
2 系统的结构及硬件的选型 |
2.1 系统设计要求 |
2.2 系统的整体设计 |
2.3 系统的构成 |
2.3.1 上位监控系统 |
2.3.2 现场工业终端 |
2.3.3 通信系统 |
2.4 主控站硬件配置 |
2.5 操作站硬件配置 |
2.5.1 PLC选型 |
2.5.2 系统I/O分配 |
2.5.3 检测传感器及仪表 |
2.5.4 其他设备 |
2.6 本章小结 |
3 系统通讯的实现 |
3.1 RJ-45型通讯方式的实现 |
3.1.1 RJ45接口 |
3.1.2 网线的选型 |
3.2 基于GPRS网络的无线通讯方式的实现 |
3.2.1 GPRS发展及其基本原理 |
3.2.2 GPRS网络通讯模块简介 |
3.2.3 GPRS中的通信协议TCP/IP/PPP |
3.2.4 Saro-3150EP功能 |
3.3 监控系统网络构成 |
3.4 本章小结 |
4 系统的整体及功能设计 |
4.1 软件结构及整体设计 |
4.1.1 件的开发环境选择 |
4.1.2 监控软件设计 |
4.1.3 监控软件的结构 |
4.1.4 人机界面的总体设计 |
4.2 软件的功能设计 |
4.3 下位机程序设计 |
4.4 监控软件的数据库结构 |
4.5 本章小结 |
5 供水优化调度研究 |
5.1 供水系统运行现状 |
5.2 水源地深井泵优化调度 |
5.2.1 常用优化调度方法 |
5.2.2 利用动态规划法优化调度 |
5.2.3 针对本项目提出的优化方法 |
5.2.4 应用举例 |
5.3 本章小结 |
6 系统功能及交互界面的实现 |
6.1 登录界面 |
6.2 状态监视 |
6.3 设备操作 |
6.4 设备巡检 |
6.5 数据管理 |
6.6 曲线绘制 |
6.7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铁路贯通线故障监测与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故障测距研究现状 |
1.2.2 故障监测系统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2 基于MATLAB/Simulink的线路仿真模型 |
2.1 贯通线与自闭线概述 |
2.1.1 供电方式 |
2.1.2 结构特点 |
2.2 贯通线仿真模型搭建 |
2.3 贯通线仿真分析 |
2.3.1 正常运行仿真 |
2.3.2 故障仿真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行波法的混合线路故障测距 |
3.1 行波测距原理 |
3.1.1 波过程 |
3.1.2 行波的折反射 |
3.1.3 行波测距方法 |
3.2 小波变换方法 |
3.2.1 小波变换基本概念 |
3.2.2 信号的奇异性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 |
3.2.3 小波基的选取 |
3.3 混合线路测距方法实现 |
3.3.1 相模变换 |
3.3.2 混合线路测距公式 |
3.4 仿真分析 |
3.4.1 仿真计算 |
3.4.2 故障初始相角和过渡电阻对测距结果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4 贯通线故障监测管理系统开发 |
4.1 系统整体架构 |
4.1.1 系统开发环境 |
4.1.2 系统总体结构 |
4.1.3 系统功能设计 |
4.2 系统硬件设计 |
4.2.1 DAM-3208D采集卡 |
4.2.2 DAM-3200C继电器控制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概念结构设计 |
4.3.2 逻辑结构设计 |
4.3.3 数据库的维护 |
4.4 人机界面设计 |
4.4.1 用户登录界面 |
4.4.2 监控主界面 |
4.4.3 线路设置界面 |
4.4.4 系统管理界面 |
4.4.5 记录查询界面 |
4.4.6 打印报告界面 |
4.5 系统功能实现 |
4.5.1 数据通信 |
4.5.2 图形显示 |
4.5.3 访问SQL Server数据库 |
4.5.4 VB.NET与MATLAB的混合编程 |
4.5.5 数据导出 |
4.6 本章小结 |
5 系统测试与现场试验 |
5.1 系统测试 |
5.2 现场试验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氧化锌压敏电阻热电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ZnO压敏电阻的研究现状 |
1.2.1 ZnO压敏电阻的基础理论 |
1.2.2 ZnO压敏电阻参数测量技术的发展 |
1.2.3 ZnO压敏电阻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2 交直流老化系统硬件设计 |
2.1 引言 |
2.2 高压源设计 |
2.3 试品箱选取 |
2.4 测量信号的提取及电路设计 |
2.4.1 泄漏电流信号的提取 |
2.4.2 电压源信号的提取 |
2.4.3 多路信号巡回采集回路的设计 |
2.5 保护电路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3 老化系统的计算机测试系统及软件开发 |
3.1 ZnO压敏电阻老化系统计算机测试系统的设计 |
3.2 ZnO压敏电阻老化系统的软件开发 |
3.2.1 软件实现的功能 |
3.2.2 数据分析处理 |
3.2.3 数据采集与处理主流程 |
3.2.4 数据存储与数据库设计 |
3.2.5 仪表界面设计 |
3.3 实验平台测试数据的校准 |
3.4 本章小结 |
4 ZnO压敏电阻的热电特性 |
4.1 压敏电阻特性试验方法 |
4.2 压敏电阻的交、直流暂态特性试验 |
4.2.1 交、直流暂态试验结果 |
4.2.2 交、直流暂态特性试验结果分析 |
4.3 直流老化试验 |
4.3.1 直流老化试验结果 |
4.3.2 直流老化试验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学术成果 |
致谢 |
(10)土工合成材料水力性能检测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土工合成材料水力性能检测系统概述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系统设计原理 |
2.1 土工合成材料水力性能检测依据 |
2.2 土工合成材料试样准备 |
2.3 土工合成材料水力性能计算原理 |
2.3.1 耐静水压测定原理 |
2.3.2 渗透系数测定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3 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
3.1 系统整体结构 |
3.2 ATmega64微控制器 |
3.3 电源监控单元 |
3.4 温度控制单元 |
3.4.1 DS18B20温度传感器 |
3.4.2 温度控制电路设计 |
3.5 压力控制单元 |
3.5.1 压力传感器 |
3.5.2 A/D转换电路 |
3.5.3 压力控制 |
3.6 通信单元 |
3.6.1 试样板与主控板通信 |
3.6.2 上位机与下位机通信 |
3.7 本章小结 |
4 基于鲸鱼优化算法的模糊神经PID温控模型 |
4.1 PID算法 |
4.2 模糊理论 |
4.3 BP神经网络 |
4.3.1 BP神经网络结构 |
4.3.2 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
4.4 鲸鱼优化算法 |
4.5 基于鲸鱼优化算法的模糊神经PID控制器 |
4.6 本章小结 |
5 软件程序设计 |
5.1 下位机程序设计 |
5.1.1 ICCAVR简介 |
5.1.2 温度控制单元 |
5.1.3 压力单元 |
5.2 通信单元 |
5.2.1 Modbus通信协议 |
5.2.2 试样板与主控板通信 |
5.2.3 上位机与下位机通信 |
5.3 上位机程序设计 |
5.3.1 LabWindows/CVI简介 |
5.3.2 系统界面及功能介绍 |
5.3.3 动态链接库 |
5.4 实验结果分析 |
5.4.1 基于鲸鱼优化算法的模糊神经PID控制仿真结果 |
5.4.2 系统检测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全文总结 |
6.2 论文的创新点 |
6.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7 展望 |
8 参考文献 |
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10 致谢 |
四、利用VB开发与智能模块通信的ActiveX控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联网的钨矿破碎设备润滑监控管理系统[D]. 金达凤.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VB的程控仪器编程方法[J]. 王笑怡,张雷,张海涛. 微处理机, 2020(06)
- [3]面向矿山设备的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与系统设计实现[D]. 赵鹏.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4]基于ZigBee的游乐设备运行状态无线监测系统研究[D]. 孙乐辰. 苏州大学, 2020(02)
- [5]丝织面料工艺智能核算系统及生产信息化分析系统的开发[D]. 曲海洋. 苏州大学, 2020(02)
- [6]水下阀门执行机构关键参数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D]. 马和代. 宁夏大学, 2020(03)
- [7]某水源地供水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怿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8]铁路贯通线故障监测与管理系统研究[D]. 于晖.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9]氧化锌压敏电阻热电特性的研究[D]. 何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10]土工合成材料水力性能检测系统的研究[D]. 付珍珠.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