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论推动ISO9000会计贯标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李红云[1](2014)在《石家庄经济学院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的教育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扩招,使得我国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避免不了因数量扩张而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正当各学校在忙着为扩招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努力应对的时候,中国后扩招的的时代已经悄悄来临。学校由原来的卖方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变化,各学校对于生源的激烈争夺战逐渐拉开帷幕,还有部分学校存在招生困难,面临着学校倒闭的困境,学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校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比如生源、财务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危机,也许对于中国的教育来讲,是机遇,也可能是挑战。怎样化解后扩招带来的各种挑战、抓住后扩招产生的机遇,这是各学校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在竞争中抢占机会,摆脱思维定式,在逆境中迈上一个新台阶呢?寻求更科学、更高效的教育管理体系,也许是各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在激烈的竞争中,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战略举措。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以下简称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总结各国质量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关于质量管理的系列国际标准。1987年发布的ISO9000标准主要适用于制造业,经过3次修订,目前的2008版ISO9000标准已经可以适用社会中的各类组织。近年来,国内外的许多学校也纷纷将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引入到教育工作中来,作为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首先,分析了近年来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现状,阐明了研究的意义,确定了研究的内容、思路和创新点;其次解释了核心概念,为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之后,运用了文献法、个案研究法和访谈调查法等方法,结合石家庄经济学院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情况,从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准备阶段、建立阶段和实施阶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研究了在教学管理服务、学生管理服务、科研和开发管理服务、后勤管理服务方面的流程和措施。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取得的成效有:明确了岗位职责,理顺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立了内外结合的教育服务的监督检查改进机制;更新了工作理念,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客户满意度。最后,围绕着石家庄经济学院引入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从质量方针、质量管理体系与现有的管理制度的融合、全员参与和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监视和测量活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提出了一些启示,为体系的良好运行奠定基础,对开展教育领域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具有借鉴的意义。通过对石家庄经济学院的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背景、条件和基础的介绍,着重研究在准备阶段需要确定总体的原则和目标、确定组织准备、开展宣贯动员和制定实施方案和计划;在建立阶段要进行培训、对过程进行识别、对管理现状进行诊断和体系策划;在运行阶段要发布管理体系文件、体系试运行、对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协调、开展内审和管理评审、充分利用数据分析等不断地改进管理体系。特别强调制定的质量方针要符合学校的宗旨;质量管理体系应与学校现有的教育管理制度有机融合;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两层皮”现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应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要有效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活动;应提高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有效性。希望能为其他同类学校引入ISOO9001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借鉴,为高校强化教育服务职能,建立教育服务控制规范,对教育服务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高教育服务水平提供了思路。
杨家珍[2](2012)在《基于知识传播视角的国际管理标准实施障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自1987年颁布第一个通用管理体系标准IS0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以来,又陆续颁布了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一系列国际管理标准,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各类组织的认可。1992年我国等同采用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并开展认证认可工作,二十多年的认证实践显示,通过国际管理标准的认证使组织转变了经营理念,提高了管理水平,为组织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导致组织获得了认证证书但对国际管理标准的内涵不甚理解,管理体系建立起来但运行效果较差,使得国际管理标准与组织实际经营相脱离,“两张皮”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国际管理标准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西方管理实践和现代管理思想、理论、方法的具体体现,在中国实施必然会有许多不适应。表面上看是中西方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冲突,实际上是中西文化的碰撞。如何将国际管理标准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如何让认证组织的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成为实施国际管理标准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本论文致力于研究国际管理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剖析导致这些障碍的深层次原因和规律,探讨克服这些障碍促进管理标准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本研究首先开展了问卷调查,针对组织高层管理者和中基层管理者设计了两种问卷,分别调查了不同类型的167家通过认证的组织。通过数据处理发现,国际管理标准在中国实施存在五个方面的障碍,在对这些障碍进行初步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特别从知识学习规律的角度剖析了国际管理标准必然出现的问题。最后,引入知识发酵理论,建立了国际管理标准实施的知识繁育模型,从知识发酵的环境优化、知识母体的选择、发酵技术的引入与系统化、知识酶的形成与完善、知识繁育发酵吧的构建和完善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促进国际管理标准知识在我国的顺利传播,促进认证组织对标准知识的消化吸收,促进国际管理标准与组织实际运营以及中西文化的有效融合。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第一,通过对组织高层和中基层管理者的问卷调查,系统归纳出国际管理标准在我国实施的主要障碍;第二,从管理模式、人员素质、中西文化差异对这些障碍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三,构建了国际管理标准实施的知识繁育模型。研究结果可为相关机构提供决策依据,可为认证组织提供理论指导,可为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
张志军[3](2009)在《WD混凝土排水管公司ISO9001建立与实施研究》文中指出质量管理经历了传统质量管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并逐渐形成相关理论和方法,如零缺陷理论,TQC理论,6σ管理等,这些理论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我国混凝土排水管行业发展较缓慢,相对落后,在各地区的发展也不均衡,质量管理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差距较大。混凝土排水管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行业或自身的局限,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引入和应用中往往会出了一些问题,有待完善。在国家输水管生产许可制度推行的前提下,如何尽快提高混凝土排水管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使之符合要求是当务之急。本文先介绍了混凝土排水管行业的基本情况,结合国家生产许可制度说明了混凝土排水管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通过在中小型混凝土排水管企业的典型代表WD公司今年在申办输水管生产许可证过程中的实践,对WD公司建立与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研究,以及针对不同的工序运用质量改进工具如直方图、控制图和因果图等来加强了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这对提高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提高顾客满意度起到很大作用。在同行企业中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王伟[4](2009)在《高职学院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的研究》文中认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一种质量管理标准,它最早产生于美国的军工企业,是工业发达国家管理经验和管理标准的总结,随着国际标准化组织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该体系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世界各国的企业、经济和政府管理领域中,对推动组织的质量管理,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消除贸易壁垒,提高产品质量和顾客的满意程度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当中应用较多,但在学校应用较少。本论文通过介绍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的建立、运行情况,结合学院管理实际分析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效果,得出了如下结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在学校建立起”教育是服务”的管理机制;可以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坚持全面、全员、全程管理,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能紧紧围绕着教育质量目标和谐、高效地开展;可以对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工作全面进行质量设计并全部进行质量控制,把学校各级、各类人员都做为”服务网”、”质量链”中的一环;强调全员参与和团队配合;可以帮助学校抓好过程管理,有效提升学校质量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充分发挥学校管理的功能。
干梦军[5](2008)在《电力设计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 ——以HD电力设计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电力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作为电力建设的龙头电力设计行业在飞速发展中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设计质量成为了中国电力设计企业的重要任务,建立完善的适合电力设计企业自身条件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企业设计质量的主要手段。目前大多数的电力设计企业都根据ISO9001标准的要求建立的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认证。但通过了认证,并不等于企业拥有了稳定的且不断提高的设计质量。本文以HD电力设计院为例通过对质量、质量管理和ISO质量管理体系的介绍,分析了HD电力设计院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特性和企业目前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了解目前HD电力设计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在企业内部的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影响设计质量的因素、对企业员工对于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认同度、以及体系在企业内部的实行情况、存在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最终提出了改进HD电力设计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和措施。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骨架,骨架有缺陷必然影响骨架上的内容。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帮助HD电力设计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目前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的改进来完善和提高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提高企业的设计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电力设计企业提供借鉴。
李晓军[6](2008)在《ISO9001-2000标准在工业企业的应用》文中指出自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ISO9000标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以来,全世界已有150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并贯彻ISO9000族,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已形成世界标准化史上前所未有的热潮。我国也有近3万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认证,而且我国申请认证的企业数量正以几何级数飞速递增。ISO9000标准强调的是文件化的管理体系,但又未给出具体的文件化模板,这就给企业建立和完善一个符合标准的管理体系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本文主要通过对ISO9000质量体系内容的介绍和作者建立企业质量体系通过认证的经验,总结一套较为实用的体系建立过程。论文首先介绍了该课题的当前研究背景和意义,然后对质量体系的基本原则、质量体系的基础进行了具体说明解释,接着对ISO9001-2000版标准条款的理解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并对其中实施过程中所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强调。最后重点详细介绍了作者对大连某阀门生产企业质量体系的策划、建立、实施和质量体系文件形成的具体过程,其重点是质量体系的周密策划和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包括:确定质量方针、确定质量目标、确定该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图、规划该公司部门职责和权限、过程分析等。总之,作者希望借此文给广大推行ISO9000标准的企业提供一条贯标认证思路。
罗洁颖[7](2007)在《ISO9000族标准引入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理性思考》文中研究说明ISO9000族标准是各行业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也是最初源于企业并主要用于企业的系列标准,它不仅能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多有利之处,对于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目前该标准已经被我国教育界引用到教育质量管理中,中国教育界关注和导入ISO9000族标准,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现今也有一大批中小学和各类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幼儿教育机构通过ISO9000族标准体系认证,还有不少学校获得了外国认证机构的认证,并且现在正逐步尝试着在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中开展。ISO在我国教育领域引进后,使各级各类学校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职工岗位职责的明确、办学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等方面,都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不少学校经认证后,不仅提升了学校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水平,而且在国际合作办学中争取了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目前通过认证的学校(包括幼儿园)已有上百家,在教育界,ISO9000族标准在高等教育、民办学校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目前,在中小学开展ISO9000族标准尚处于尝试阶段。为了促进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使我国中小学教育能够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笔者选取了“ISO9000族标准引入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理性思考”作为自己硕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本文首先介绍了ISO及ISO9000族标准的基本情况,论述了ISO9000族标准与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关系;就ISO9000族标准引入中小学,在办学方针、管理目标和教学质量管理目标、文件系统、管理评审制度、纠正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同时以内蒙古奋斗中学开展ISO9000族标准为案例,分析其运行的效果和利弊,认为在中小学实施ISO9000族标准是可行的;最后,笔者对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引入ISO9000族标准作了一些理性思考,分析了ISO9000族标准引入中小学教学量质量管理的难点、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在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中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认为在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中运用该标准不可无限制,引入学校一定要以借鉴其先进理念为主,把实施的重点放在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上,而不是在认证上。
韩美丽,张艳敏[8](2006)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中认为
李正海[9](2004)在《中职学校引入ISO9000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若干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职学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了大批实用性人才。然而,到了 90 年代末期,出现了中等职业教育“大滑坡”的情况,中职学校的发展进入困境及调整期。2002 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中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明确了任务和方向,中职学校的发展已经从规模效益型向创新质量型转变。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中职学校能否赢得社会认可,站稳脚跟,进而更好发展的基础与关键。 如何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引入 ISO9000 标准,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是中职学校走出困境并得以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本质要义出发,提出了中职学校教育质量及质量管理的相关概念;在对目前中职学校教育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充分考察通过 ISO9000 体系认证并获得成功经验的中职学校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述了加强中职学校质量管理的必要性与引入ISO9000 体系的可行性;通过阐述中职学校引入 ISO9000 必须明确产品、顾客和过程方法等概念的内涵,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中职学校教职员工的顾客意识、服务意识、过程和责任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在最后一章介绍了中职学校引入 ISO9000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导方法和引入步骤,提出了对照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包括要素转化和应建立的程序文件)及管理职责的分配等关键环节的建议。
衷发明[10](2003)在《ISO9000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若干问题研究》文中指出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被大多数国家所承认的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2000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明确规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具有通用性,适用于各行各业,包括教育,而学校教育组织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可以引入学校教育管理领域。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引入教育领域不仅为我国的学校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也顺应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2000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有一系列的概念和术语,顾客和产品是2000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核心概念,根据学校教育的特点以及2000版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规定,学校的顾客应该是一个顾客群,包括学生、家长、社会;学校的产品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对学生、家长而言,学校的产品是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对国家、社会而言,学校的产品则是每一位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并且这种发展和提高是符合国家、社会的需要,符合国家、社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要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就必须按照2000版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构建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应采用过程方法,按照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四大过程来构建。学校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认证咨询——认证申请——认证审核。
二、试论推动ISO9000会计贯标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推动ISO9000会计贯标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石家庄经济学院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综述 |
(三) 研究内容、思路和创新点 |
(四) 研究方法 |
(五) 核心概念界定 |
一、 引入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的背景、条件和基础 |
(一) 引入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的背景 |
1.1 管理者大力推进质量管理体系 |
1.2 教育市场竞争渐趋激烈 |
1.3 学校面临新的发展时期 |
(二) 引入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条件和基础 |
2.1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适用于学校 |
2.2 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组织建设 |
2.3 具备了支持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条件 |
二 引入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
(一) 准备阶段 |
1.1 确定总体原则和目标 |
1.2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准备 |
1.3 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的宣贯动员 |
1.4 制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方案和计划 |
(二) 建立阶段 |
2.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培训 |
2.2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识别、管理现状诊断和体系策划 |
2.3 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
(三) 运行阶段 |
3.1 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培训 |
3.2 发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
3.3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并记录 |
3.4 体系运行及教育服务的监督、检查和协调 |
3.5 内部审核 |
3.6 开展管理评审 |
3.7 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
3.8 持续改进 |
3.9 质量管理体系绩效评估/第三方认证 |
三 引入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成效及困惑 |
(一) 质量管理体系引入的成效 |
1.1 明确了岗位职责,理顺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
1.2 建立了内外结合的教育服务的监督检查改进机制 |
1.3 更新了工作理念,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
(二) 质量管理体系引入的困惑 |
2.1 准备阶段出现的困惑 |
2.2 建立阶段出现的困惑 |
2.3 运行阶段出现的困惑 |
四 引入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启示 |
(一) 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要做好前期策划 |
1.1 制定的质量方针要符合学校的宗旨 |
1.2 质量管理体系应与学校现有的教育管理制度有机融合 |
(二)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应确保长期有效 |
2.1 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两层皮”现象 |
2.2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应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
(三) 要有效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活动 |
3.1 应提高内部审核的有效性 |
3.2 应提高管理评审的有效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基于知识传播视角的国际管理标准实施障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范围、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范围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
1.4.1 研究的基本方法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2.1 国际管理标准的发展及在中国实施现状 |
2.1.1 国际管理标准的发展及全球认证情况 |
2.1.2 国际管理标准在中国的实施状况 |
2.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2.2.1 我国对国际管理标准研究的现状 |
2.2.2 对各种国际管理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
2.2.3 各种国际管理标准实施有效性研究 |
2.3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2.3.1 国外关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研究现状 |
2.3.2 国外关于其他国际管理标准的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知识传播理论概述 |
3.1 知识传播相关概念 |
3.1.1 知识及其分类 |
3.1.2 知识传播及其分类 |
3.1.3 知识共享、知识转移和知识扩散 |
3.1.4 知识管理 |
3.1.5 知识吸收能力 |
3.2 知识传播过程 |
3.2.1 传播与信息传播过程 |
3.2.2 知识传播过程 |
3.3 知识转化的基本原理 |
3.3.1 知识创造的SECI 螺旋模型 |
3.3.2 知识的内化和外化 |
3.4 知识管理理论概述 |
3.5 知识发酵理论概述 |
3.5.1 知识的生物活性特征 |
3.5.2 知识发酵机理 |
3.5.3 知识发酵模型 |
3.5.4 知识发酵的形式 |
第四章 我国企业实施国际管理标准现状调查分析 |
4.1 国际管理标准实施现状调查方案设计及实施过程 |
4.2 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描述性分析(A 卷) |
4.2.1 组织高层对国际管理标准的认识 |
4.2.2 高层对国际管理标准作用的评价 |
4.2.3 高层对国际管理标准实施障碍的看法 |
4.2.4 组织需要外部机构的哪些帮助 |
4.2.5 对国际管理标准应用前景的看法 |
4.3 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描述性分析(B 卷) |
4.3.1 对管理标准了解程度及途径 |
4.3.2 国际管理标准的作用发挥情况 |
4.3.3 实施国际管理标准的障碍及其原因 |
4.3.4 国际管理标准实施中的培训问题 |
4.3.5 相关因素对实施国际管理标准的影响程度 |
4.3.6 国际管理标准的实施前景 |
4.3.7 开放式问题统计分析 |
4.4 A、B 调查问卷对比分析 |
4.4.1 获取国际管理标准途径比较 |
4.4.2 国际管理标准实施现状比较 |
4.4.3 管理标准实施障碍的认识比较 |
4.4.4 各因素影响管理标准实施的程度评价汇总 |
4.4.5 国际管理标准实施前景比较 |
4.5 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模型分析 |
4.5.1 各障碍因素影响程度描述性统计 |
4.5.2 障碍因素的影响程度计量 |
4.5.3 实证研究 |
4.6 国际管理标准实施现状调查结论 |
4.6.1 将近一半组织通过两个以上国际管理标准认证 |
4.6.2 我国大部分组织认证动机更加明确 |
4.6.3 管理者对国际管理标准的熟悉程度有待提高 |
4.6.4 管理体系的作用受到认证组织的广泛认可 |
4.6.5 大部分组织认为国际管理标准比较适合本组织 |
4.6.6 国际管理标准实施中普遍存在一定障碍 |
4.6.7 大部分组织对国际管理标准的培训不到位 |
4.6.8 管理模式和员工素质对管理标准实施效果影响最大 |
4.6.9 国际管理标准在我国实施前景广阔 |
4.6.10 认证组织在管理体系运行中需要相关机构的指导 |
第五章 国际管理标准实施障碍理论分析 |
5.1 国际管理标准实施障碍概述 |
5.1.1 国际管理标准的知识特征 |
5.1.2 实施国际管理标准障碍分类 |
5.2 管理模式与方法障碍分析 |
5.2.1 管理模式的分类及特征 |
5.2.2 中国式管理模式的障碍及成因 |
5.3 员工素质与行为障碍分析 |
5.3.1 组织中员工素质与行为的界定 |
5.3.2 员工素质与行为对实施国际管理标准的影响 |
5.3.3 员工素质与行为障碍的成因分析 |
5.4 中西文化差异障碍分析 |
5.4.1 中国实施国际管理标准的主要文化障碍 |
5.4.2 中西方文化对比分析 |
5.4.3 中西方行为方式比较 |
5.5 对国际管理标准的认识障碍分析 |
5.6 组织培训障碍分析 |
5.7 组织外部障碍分析 |
5.8 国际管理标准传播障碍的整体分析 |
第六章 国际管理标准实施的知识繁育模型 |
6.1 标准实施的知识学习内涵和知识繁育模型 |
6.1.1 国际管理标准实施的知识学习内涵 |
6.1.2 国际管理标准实施的知识学习过程的交互 |
6.1.3 国际管理标准实施的知识繁育模型 |
6.2 标准实施的融知--发酵环境的优化 |
6.2.1 提升认证机构的认证风险 |
6.2.2 加强对管理咨询机构的监管 |
6.2.3 加强对认证从业人员的监管 |
6.2.4 提高认证行业进入条件,建立认证机构的能力评估体制 |
6.3 融知-发酵知识母体的选择与优化 |
6.3.1 国际管理标准知识的选择与优化 |
6.3.2 组织成员相关背景分析与人员选择 |
6.3.3 方案实施人员的选择与优化 |
6.4 融知-发酵知识酶的形成与完善 |
6.4.1 领导与规划 |
6.4.2 组织协调 |
6.4.3 激励与约束机制 |
6.4.4 培训机制 |
6.5 融知-发酵技术知识的引入与系统化 |
6.5.1 领导垂范和榜样激励 |
6.5.2 焦点事件 |
6.5.3 知识地图 |
6.5.4 学习型组织 |
6.5.5 人际沟通与人际网络 |
6.5.6 知识管理信息支持系统 |
6.6 知识繁育发酵吧的构建与完善 |
6.6.1 创意吧的构建与完善 |
6.6.2 贯标吧的构建与完善 |
6.6.3 系统化吧的构建与完善 |
6.6.4 演练与验证吧的构建与完善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7.3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二、参加科研情况 |
三、科研获奖情况 |
附录 |
附件一国际管理标准在中国实施情况调查问卷(A 卷) |
附件二国际管理标准在中国实施情况调查问卷(B 卷) |
致谢 |
(3)WD混凝土排水管公司ISO9001建立与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我国质量管理的发展及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WD公司对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需求分析 |
2.1 混凝土排水管概述 |
2.1.1 混凝土排水管发展状况 |
2.1.2 混凝土排水管产品生产管理特点 |
2.1.3 混凝土排水管企业产品质量现状 |
2.2 混凝土排水管产品相关国家标准及政策 |
2.3 WD公司概况及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
2.4 WD公司建立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WD公司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
3.1 ISO9000 族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与内容 |
3.1.1 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 |
3.1.2 建立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 |
3.2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原则 |
3.3 建立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工作 |
3.4 WD公司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步骤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WD公司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实例 |
4.1 WD公司质量体系文件构成 |
4.2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
4.2.1 资源管理的实施 |
4.2.2 产品实现 |
4.2.3 测量、分析和改进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质量改进在WD公司的实施 |
5.1 质量改进工具和方法概述 |
5.2 混凝土排水管生产质量控制及质量改进工具运用 |
5.2.1 质量改进工具应用基础及在生产应用分析 |
5.2.2 混凝土排水管生产质量控制及质量改进工具应用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高职学院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提要 |
Abstract |
1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产生、发展、基本内容和主要作用 |
1.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产生 |
1.2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修订和发展 |
1.3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作用 |
1.3.1 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 |
1.3.2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 |
1.3.3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
1.3.4 过程方法 |
1.3.5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
1.3.6 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
1.3.7 文件 |
1.3.8 质量管理体系评价 |
1.3.9 持续改进 |
1.3.10 统计技术的作用 |
1.3.11 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 |
1.4 实施ISO9000族标准的意义 |
1.4.1 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 |
1.4.2 为提高组织的运作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
1.4.3 有利于增进国际贸易,消除技术壁垒 |
1.4.4 有利于组织的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 |
2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学校实施的背景情况 |
2.1 学校简介: |
2.2 学校管理现状分析和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
2.2.1 学校管理现状分析 |
2.2.2 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
2.2.3 ISO9000在学校管理应用的可行性 |
3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学校的建立和运行 |
3.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准备 |
3.1.1 组织准备 |
3.1.2 思想准备 |
3.1.3 物质管理 |
3.1.4 质量标准的选择: |
3.1.5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准备 |
3.2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 |
3.2.1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策划 |
3.2.2 界定部门职责和工作接口 |
3.2.3 分析现行体系,清理现有文件 |
3.3 质量体系文件的策划 |
3.3.1 质量体系文件概述 |
3.3.2 质量记录文件 |
3.3.3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 |
3.4 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概念的说明 |
3.4.1 产品 |
3.4.2 顾客 |
3.4.3 最高管理者 |
3.4.4 过程 |
3.4.5 不合格 |
3.5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过程的识别 |
3.6 质量体系的运行 |
3.6.1 发布组织管理者的指令和质量体系文件 |
3.6.2 宣传和教育培训 |
3.6.3 内部沟通 |
3.6.4 内部协调 |
4 联系学校管理实际分析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
4.1 通过内审,实现学校各个管理过程的增值 |
4.1.1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含义 |
4.1.2 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的内容 |
4.1.3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类型 |
4.1.4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程序 |
4.1.5 不合格教育教学服务控制 |
4.1.6 内部审核过程分析 |
4.1.7 编制内部审核计划 |
4.1.8 审核方式分析 |
4.1.9 收集并审阅有关文件 |
4.1.10 编制审核文件 |
4.1.11 抽样 |
4.1.12 调查方法和技巧 |
4.1.13 对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和有效性的总体汇总和评价 |
4.1.14 对不合格项的分析 |
4.1.15 末次会议 |
4.1.16 纠正措施的跟踪 |
4.1.17 内部质量评审过程分析: |
4.2 通过管理评审,改进各部门管理工作 |
4.2.1 自我评定的概念 |
4.2.2 管理评审的输入 |
4.2.3 管理评审输出 |
4.2.4 管理评审的要求 |
4.3 通过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项发生 |
4.3.1 纠正措施 |
4.3.2 预防措施 |
5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学校实施效果分析 |
5.1 实施总体情况分析: |
5.1.1 质量体系运行情况: |
5.1.2 最高管理者重视程度高: |
5.1.3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在质量体系运行当中得到贯彻 |
5.1.4 通过质量管理内审,提高了管理水平: |
5.1.5 文件管理、记录控制水平得到了提升 |
5.2 实施当中存在的问题: |
5.2.1 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还有待于提高 |
5.2.2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还不成熟 |
5.2.3 文件、记录控制问题 |
6 对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学校管理的思考和启发 |
6.1 学校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
6.1.1 学校"产品"的特殊性 |
6.1.2 学校教育有其自身固有的过程和控制方法 |
6.2 学校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意义 |
6.2.1 建立起"教育是服务"的管理机制 |
6.2.2 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 |
6.2.3 抓好过程管理 |
6.2.4 充分发挥了管理的功能 |
6.2.5 有效证明学校质量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
后记 |
参考文献 |
附件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详细摘要 |
(5)电力设计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 ——以HD电力设计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目的、方法和内容 |
第2章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 |
2.1 质量 |
2.2 质量管理及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
2.3 质量管理体系及十二项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
2.4 ISO9000 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简介 |
第3章 HD 电力设计院的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 |
3.1 HD 电力设计院的概况 |
3.1.1 HD 电力设计院的工作范围 |
3.1.2 HD 电力设计院的工作内容 |
3.1.3 HD 电力设计院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 |
3.1.4 HD 电力设计院的工作流程 |
3.2 HD 电力设计院的产品和服务的特性 |
3.3 HD 电力设计院设计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特性 |
3.3.1 设计产品的质量特性 |
3.3.2 设计服务的质量特性 |
3.4 HD 电力设计院设计质量评价标准 |
3.5 HD 电力设计院的质量管理体系 |
3.5.1 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 |
3.5.2 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
3.5.3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
第4章 HD 电力设计院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调查分析 |
4.1 问卷调查的概况及目的 |
4.2 问卷调查的内容 |
4.3 HD 电力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的问卷调查分析 |
4.3.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
4.3.2 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
4.3.3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认同度的调查分析 |
4.3.4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 |
4.3.5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调查结果 |
4.3.6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研究分析 |
第5章 HD 电力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原则和措施 |
5.1 HD 电力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原则 |
5.1.1 以人为本原则 |
5.1.2 顾客满意为目标的原则 |
5.1.3 适用性原则 |
5.1.4 系统性原则 |
5.2 HD 电力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措施 |
5.2.1 加强培训,促进企业质量文化的形成 |
5.2.2 加快设计标准化建设,健全设计指导机制 |
5.2.3 领导重视,促进管理创新 |
5.2.4 加强持续改进的力度 |
5.2.5 形成促进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激励制度 |
5.2.6 建立合理质量评定模式 |
5.2.7 组织结构的完善 |
5.2.8 合理配置企业资源 |
5.2.9 促进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 |
5.2.10 强化内容,兼顾形式 |
5.2.11 重视管理评审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6)ISO9001-2000标准在工业企业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ISO9000 标准产生的背景 |
2 ISO9000 发展的过程、现状 |
3 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一章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
1.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
1.1.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理念 |
1.1.2 组织贯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的实施要点 |
1.2 领导作用 |
1.2.1 领导作用的概念 |
1.2.2 充分发挥“领导作用”的实施要点 |
1.3 全员参与 |
1.3.1 ISO9000:2000 的“全员参与“原则 |
1.3.2 组织贯彻“全员参与”原则的实施要点 |
1.4 过程方法 |
1.4.1 过程方法的概念 |
1.4.2 组织贯彻“过程方法”原则的实施要点 |
1.5 管理的系统方法 |
1.5.1 管理的系统方法的概念 |
1.5.2 系统管理的作用 |
1.5.3 系统管理的基本要求 |
1.5.4 组织贯彻“管理的系统方法”原则的实施要点 |
1.6 持续改进 |
1.6.1 持续改进的理念 |
1.6.2 持续改进的方法 |
1.6.3 组织贯彻“持续改进”原则的实施要点 |
1.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
1.7.1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的概念 |
1.7.2 组织贯彻“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原则的实施要点 |
1.8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
1.8.1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的概念 |
1.8.2 组织贯彻“与供方互得的关系”原则实施要点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的基本介绍 |
2.1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
2.1.1 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 |
2.1.2 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 |
2.1.3 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 |
2.1.4 过程方法 |
2.1.5 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
2.1.6 质量管理体系评价 |
2.1.7 持续改进 |
2.2 质量管理体系的术语 |
2.2.1 基本术语 |
2.2.2 有关管理的15 条术语 |
2.2.3 有关组织的7 条术语 |
2.2.4 有关过程的和产品的5 条术语 |
2.2.5 有关特性的术语4 条 |
2.2.6 有关合格(符合)的术语13 条 |
2.2.7 有关文件的术语6 条 |
2.2.8 有关检查的术语 |
2.2.9 有关审核的术语12 条 |
2.2.10 有关测量的术语5 条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
3.1 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 |
3.1.1 识别所需的过程 |
3.1.2 过程的删减 |
3.1.3 确定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
3.1.4 确定过程控制准则和方法 |
3.1.5 获得过程运行的资源和信息 |
3.1.6 过程的监测和分析 |
3.1.7 识别和控制外包过程 |
3.2 文件要求 |
3.2.1 总则 |
3.2.2 质量手册 |
3.2.3 文件控制 |
3.2.4 记录控制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管理职责 |
4.1 管理承诺 |
4.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
4.3 质量方针 |
4.4 策划 |
4.4.1 质量目标 |
4.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
4.5 职责、权限和沟通 |
4.5.1 职责和权限 |
4.5.2 管理者代表 |
4.5.3 内部沟通 |
4.6 管理评审 |
4.6.1 总则 |
4.6.2 评审输入 |
4.6.3 评审输出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资源管理 |
5.1 资源提供 |
5.2 人力资源 |
5.2.1 总则 |
5.2.2 能力、意识和培训 |
5.3 基础设施 |
5.4 工作环境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产品实现 |
6.1 产品实现的策划 |
6.1.1 产品实现过程策划的要求 |
6.1.2 产品实现过程策划的内容 |
6.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
6.3 设计和开发 |
6.3.1 设计和开发策划 |
6.3.2 设计和开发的输入 |
6.3.3 设计和开发输出 |
6.3.4 设计和开发的评审 |
6.3.5 设计和开发验证 |
6.3.6 设计和开发确认 |
6.3.7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
6.4 采购 |
6.4.1 采购过程 |
6.4.2 采购信息 |
6.4.3 采购产品的验证 |
6.5 生产和服务提供 |
6.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
6.5.2 生产和服务过程的确认 |
6.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
6.5.4 顾客财产 |
6.5.5 产品的防护 |
6.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测量、分析与改进 |
7.1 测量、分析和改进总则 |
7.2 监视和测量 |
7.2.1 顾客满意 |
7.2.2 内部审核 |
7.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
7.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
7.3 不合格品的控制 |
7.3.1 概述 |
7.3.2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
7.4 数据分析 |
7.5 改进 |
7.5.1 持续改进 |
7.5.2 纠正措施 |
7.5.3 预防措施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大连某某企业贯彻ISO9001-2000 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的过程 |
8.1 企业贯标与认证基本思路 |
8.1.1 坚持”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纲” |
8.1.2 贯标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持续、有力地推动 |
8.1.3 贯标培训是基础 |
8.2 企业的质量体系建立、完善过程 |
8.2.1 企业概况 |
8.2.2 第一阶段:质量意识、ISO9001 标准培训 |
8.2.3 第二阶段:任命管理者代表,组建贯标小组 |
8.2.4 第三阶段:原有质量体系诊断 |
8.2.5 第四阶段:质量体系周密策划 |
8.2.5 第五阶段: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 |
8.2.7 第六阶段质量体系的试运行 |
8.2.8 第七阶段外部审核 |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对大连某某企业“与顾客有关的过程”实施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
9.1 企业“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的不符合项和其存在的具体问题 |
9.2 针对相关问题所应注意的事项和采取的措施 |
9.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
9.2.2 认真地进行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 |
9.2.3 确定适宜的评审方式 |
9.2.4 变更的控制 |
9.2.5 保持与顾客的有效沟通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ISO9000族标准引入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理性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的重难点及特色 |
第二章 ISO9000族标准及在我国中小学的引入 |
一、ISO9000族标准简介 |
二、ISO9000族标准引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 |
三、ISO9000族标准引入中小学的相关概念梳理 |
四、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五、ISO9000族标准引入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
六、ISO9000族标准与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互动关系 |
第三章 ISO9000族标准引入中小学,促进教学质量管理 |
一、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基本理念 |
二、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内容 |
三、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基本步骤 |
四、中小学实施ISO9000族标准典型案例讨论与分析 |
第四章 ISO9000族标准引入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理性思考 |
一、ISO9000族标准引入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难点分析 |
二、ISO9000族标准引入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
三、ISO9000族标准引入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建议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文献目录 |
附录二:国家注册的认证机构名单 |
后记 |
(9)中职学校引入ISO9000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若干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1.2.1 论文选题的意义 |
1.2.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2.3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中职学校质量管理的相关概念 |
2.1 中职学校 |
2.2 质量及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 |
2.2.1 质量的概念 |
2.2.2 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 |
2.3 中职学校质量管理的概念、内容及特点 |
2.3.1 中职学校质量管理 |
2.3.2 中职学校质量管理的内容 |
2.3.3 中职学校质量管理的特点 |
第三章 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现状及ISO9000 的引入 |
3.1 改革开放以来中职学校发展的三个阶段 |
3.2 中职教育质量现状 |
3.2.1 生源质量及学生素质培养现状 |
3.2.2 办学条件现状 |
3.2.3 师资现状 |
3.3 中职学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没有明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
3.3.2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落实 |
3.3.3 规章制度的建立缺乏科学性与实施中存在随意性 |
3.3.4 执行质量标准不够严肃 |
3.3.5 质量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
3.3.6 文件化管理不到位 |
3.4 中职学校引入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 |
3.4.1 什么是ISO9000 |
3.4.2 ISO9000 本质要义 |
3.4.3 ISO9001:2000——要求的主要特点 |
3.4.4 中职学校引入ISO9000 的意义 |
第四章 加强中职学校质量管理的必要性与引入ISO9000 体系的可行性 |
4.1 加强中职学校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
4.1.1 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
4.1.2 中职学校管理的现状要求必须加强质量管理 |
4.2 中职学校引入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行性 |
4.2.1 2000 版ISO9000 标准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产品和组织 |
4.2.2 中职学校自身的特性决定了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引入 |
4.3 外经贸大学附中引入ISO9000 标准的收获 |
4.3.1 学校认证的背景 |
4.3.2 学校认证经历的过程及现实意义 |
4.3.3 《质量手册》与《程序文件》实施的作用 |
第五章 中职学校引入ISO9000 必须明确的几个概念 |
5.1 中职学校的产品 |
5.1.1 中职学校有产品 |
5.1.2 学生不应该是中职学校的产品 |
5.1.3 服务是中职学校提供给学生的产品 |
5.1.4 中职学校的产品 |
5.1.5 中职学校产品归属的类别 |
5.2 中职学校的顾客 |
5.3 中职学校质量管理的对象及控制重点 |
5.4 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 |
5.4.1 质量方针 |
5.4.2 质量目标 |
5.4.3 中职学校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示例 |
5.5 过程方法 |
5.5.1 过程 |
5.5.2 过程方法 |
第六章 建立中职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导方法及引入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步骤 |
6.1 建立中职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导方法 |
6.1.1 利用过程方法对中职学校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 |
6.1.2 利用质量管理的系统方法建立中职学校质量管理体系 |
6.2 中职学校引入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步骤 |
6.2.1 准备阶段 |
6.2.2 建立符合中职学校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 |
6.2.3 管理职责的分配 |
6.2.4 建立和宣传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
6.2.5 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10)ISO9000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Ⅰ 中文摘要 |
Ⅱ 英文摘要 |
Ⅲ 正文 |
绪言 |
一、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概述 |
(一)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产生及其演变 |
(二)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的基本术语 |
二、 ISO9000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
(一) ISO9000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二) 学校产品、顾客等基本术语的界定 |
(三) 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
(四) 学校如何进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试论推动ISO9000会计贯标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石家庄经济学院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D]. 李红云. 河北师范大学, 2014(09)
- [2]基于知识传播视角的国际管理标准实施障碍研究[D]. 杨家珍. 天津大学, 2012(07)
- [3]WD混凝土排水管公司ISO9001建立与实施研究[D]. 张志军. 华南理工大学, 2009(S2)
- [4]高职学院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的研究[D]. 王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9(S1)
- [5]电力设计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 ——以HD电力设计院为例[D]. 干梦军. 上海交通大学, 2008(07)
- [6]ISO9001-2000标准在工业企业的应用[D]. 李晓军. 大连交通大学, 2008(05)
- [7]ISO9000族标准引入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理性思考[D]. 罗洁颖. 云南师范大学, 2007(S1)
- [8]质量管理体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韩美丽,张艳敏. 电力标准化与技术经济, 2006(03)
- [9]中职学校引入ISO9000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若干问题的研究[D]. 李正海. 天津大学, 2004(04)
- [10]ISO9000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若干问题研究[D]. 衷发明. 浙江师范大学, 2003(04)
标签:iso9000论文;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论文; 服务质量管理论文; 会计原则论文; 过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