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世神话探寻傈僳族古代生活

从创世神话探寻傈僳族古代生活

一、从创世神话中探讨傈僳族的远古生活(论文文献综述)

周明[1](2021)在《《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神话·四川卷》概述》文中研究说明四川独特的山川地理、独特的发展历史、独特的民族构成、独特的语言风格等等,催生了独特的四川文化。而流传于四川各地的众多浪漫传神、内容丰富的各民族神话,则无疑是这独特的四川文化之花中最绚烂的一枝。本文就四川的汉族神话、少数民族神话、古蜀神话、神话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进行概要的梳理和总结,全景式地展现四川神话的基本情况。

杨星,吴彦龙[2](2020)在《怒江流域傈僳族的生命伦理观——以创世神话传说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怒江流域的傈僳族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生息、发展,不仅造就了刚毅的民族性格,也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他们对生命的来源和价值也做出思考,本文从傈僳族的神话传说中入手,去探寻傈僳族的生命伦理观。

白睿[3](2020)在《彝族神话主要类型与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彝族神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零散的分布在各式各类汉文典籍及彝族文献中,给人们认识和把握其全貌及特征带来诸多不便。本文依据现有彝族神话文献,结合相关神话学理论,对历史上存在的彝族神话,按性质及内容进行分类研究,最终将其归纳为自然神话、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感生神话及英雄神话等五类。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将历史上的彝族神话与汉族为主体的中国神话以及域外神话,进行简单比较,根据彝族神话的表现及其思想本质,对其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彝族神话具有内容的包罗万象、哲学思辨性特征显着、社会现实性特色鲜明等特征。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及参考文献三大部分,正文由三章内容组成,分述如下:绪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意义,学术史回顾与述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等。通过对彝族神话研究现状的回顾,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彝族神话研究的空缺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的研究力求解决其中的部分问题。选择彝族神话的类型与特征作为研究主题,至少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中国神话是充分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途径之一,彝族神话研究是对中国神话学研究的重要补充;第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彝族各类文献的整理出版,借助文献的便利对研究彝族神话进行探讨,是进一步认识彝族历史活动轨迹的新视角;第三,彝族神话是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也是对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史的补充和完善。第一章,讨论神话的定义及彝族神话文献的主要表现。该章首先对神话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神话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自身以及周边事物进行的神秘化解释。同时,此章还对纷乱复杂的彝族神话文献进行概括归纳,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主要对现存彝族文献中的神话进行分类,通过分析比较将汉文文献、彝文文献及民间口头流传的神话按其性质归纳为五类,即自然神话、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感生神话和英雄神话等,并对分类依据、主要表现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进行分析和评述。第三章,本章根据彝族神话的内容及其所反映的思想含义,结合上述神话定义的讨论以及对彝族神话的分类研究,进一步挖掘彝族神话所蕴含的本质特征。通过综合考察、对比分析,得出彝族神话具有内容的包罗万象、哲学思辨性特征显着及社会现实性特色鲜明等特征。

王京[4](2020)在《中华民族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中华民族伏羲女娲神话作为专题数据研究对象,分析了信息技术日趋普及大背景下对以多民族人文始祖神话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数据研究的意义,并通过数据学方法、文献分析方法、模型分析法及多重证据等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该神话专题数据的建设、开发与应用进行全面研究。积极尝试大数据方法在中国各民族传统文化乃至社科领域中研究方法的创新。本论文分为绪论和五章。首先,在绪论中,本文重点阐释了中华民族伏羲女娲神话专题数据的选题依据、对其进行数据研究的可行性以及国内外对该专题的研究现状等一系列问题。认为伏羲女娲神话是中国多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包括当下人文社会科学许多学科学术研究中都对伏羲女娲神话体现出很高的关注度,并且大数据技术在人文社会学科的全面推进,也为伏羲女娲神话专题数据研究提供了学术需求与技术支持,无论是在该专题数据的采集与呈现方面,还是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方面,都具有相应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第一章阐释了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的几个基本问题。重点梳理了从人类早期记忆到信息背景下人文数据建设的发展历程,分析论证了将各民族伏羲女娲神话作为专题数据进行系统研究的客观性和必要性。以此为前提,对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研究中的有关概念、基本内容等进行规范和厘定,并对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的丰富性、客观性、主观性和独立性等一系列特征做出阐释。第二章论述了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的选择与生成。在伏羲女娲神话数据选择对象方面提出以叙事主体为神话分类的数据选择、以语言类型为参照的数据选择和以不同载体为神话分类的数据选择等几大类型,重点对古文献文本、现当代民间口头文本、图像中的伏羲女娲和民俗中的伏羲女娲神话数据选择的原则和具体方法进行了阐释。在神话数据生成方式探讨方面,重点对都柏林数据结构核心元素集进行了必要的扩充和细分,并制定出基于神话文本元素属性、结构信息和相关数据信息的基本标准,同时,对后期数据的鉴别和验证、增值和清洗问题也做出相应的说明。第三章阐释了伏羲女娲神话文本的数据结构。利用神话理论对伏羲女娲神话的叙事结构作出不同分类,并重点从母题角度、民族角度和地理空间角度对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结构进行阐释。本文在论述母题视角下的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结构时,以1000余篇女娲神话文本为对象,提取出2160条母题,划分出10大类型和6个层级,并对母题结构层级关系及结构作出系统描述,搭建起一个逻辑清晰、关联明确、体系开放的女娲神话母题结构体系,实现神话文本资源与大数据处理之间的有效沟通,突出了母题数据结构应具有的完整性、开放性和关联性等特点。在伏羲女娲神话文本的地理结构分析中,论述了伏羲女娲神话地理分布的特征以及地理结构设置的方法,阐释了以民族聚居情况为参照的地理区域类型划分、以国家现行行政区划为背景的地理划分和以通行片区划分为背景的地理划分等情况,并以特定区域为例对此作出分析与验证。第四章重点阐述了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的关联性。本文认为数据的关联性是数据建设的核心内容,首先提出了伏羲女娲神话文本的时间关联、空间关联、作品与研究成果关联等基本关联模式。在阐释伏羲女娲神话在民族间的关联时,重点强调了神话与民族历史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及关联中的民族认同问题,特别以广泛流传于苗、瑶、羌、仫佬、毛南、布依等民族中的“洪水后伏羲女娲兄妹婚再生人类”神话文本为案例,论证了这种民族间的关联性。同时,重点阐释了伏羲女娲神话的母题关联问题,认为母题关联兼具神话叙事结构关联与语义关联两个维度,通过母题类型与层级的设置可以考察多类型神话数据的关联与结构,并以壮族伏羲女娲神话为例,多角度验证了通过母题的关联实现从专题数据到综合数据、从小数据到大数据的关联性建构。第五章重点探讨了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的当今实践与应用问题。本章首先分析了伏羲女娲专题数据研究在知识服务、知识图谱、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及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并重点分析了该类数据研究在神话学学科发展中的应用,提出了数据分析在中国神话创作与叙事特征研究、传承现状及规律研究等方面的学术实践。在论述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的创造性转化中,强调了神话数据转化的多样性,并对新媒体中及文化旅游产业中的神话数据开发与运用提出了一些方法论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王陈程[5](2019)在《多民族同源型神话的文化认同研究》文中认为多民族同源型神话是关于不同民族起源于一个地方,或拥有同一个祖先的神话,是人类起源神话的一种重要类型。我国拥有众多的同源型神话,本论文以搜集到的110篇多民族同源型神话为研究基础,运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理论,以及统计分析法,探究多民族同源型神话对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作用。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的内容有4点: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研究综述;相关概念的界定。正文共分为四章,各章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多民族同源型神话的地理分布。本章涉及到民族区域的划分,将我国55个少数民族划分为四个区域,即西北民族地区、西南民族地区、中东南民族地区及东北与内蒙民族地区。对各地区神话文本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探索其分布的特点。第二章为多民族同源型神话的类型。从共祖始祖神话和少数民族同源神话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并结合向柏松教授的《中国创世神话形态研究》一书和王宪昭研究员的《中国少数民族人类起源神话研究》一书将少数民族同源神话分为植物生人型、婚配型、造人型、化生型和复合型多民族同源神话五个类别,通过多方举例,分析其特点,并探寻出其内在涵义。第三章为多民族同源型神话形成的原因。本章探讨了多民族同源型神话形成的原因。神话中的多民族同源共祖现象的产生是有因果关系的,审视这种因果关联,有益于多民族同源型神话内蕴的分析与呈现。分别从民族的融合、迁徙、分化和各民族之间的地缘关系来论述民族因素对同源神话母题形成的影响。除此以外,还是民族意识选择的结果,以及后人结合客观现实人为加工的产物。第四章为多民族同源型神话的社会功能意义。通过前面对多民族同源型神话的论述,印证了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同源型神话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既传承着中华民族和谐友好民族关系,又反映了各民族人民中华一体的共同理想。分别从多民族同源型神话增强民族认同、构建和谐友好民族关系及其当代教育功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研究多民族同源型神话,能够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更好的追寻中华民族精神之源。由神话开创和奠基的精神特质为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几千年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文化思维方式,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着推动作用。

袁丽华[6](2019)在《中缅德昂族历史叙述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跨境民族是与民族国家伴生的产物,进入民族国家时代以后,原本模糊的边缘被主权国家清晰的国界所代替,于是,原本同源的民族被国界线划分为不同国家的公民,形成跨境民族。在这种背景下,建立与地理边界一致的心理边界、塑造跨境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是民族国家势必要面对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比较中缅跨境德昂族的历史叙述,分别从自上而下的民族国家构建及中缅德昂族对国家进行自下而上的回应为基本思路,试图对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与中缅德昂族历史叙述的互动关系进行专门探讨。除导论与结语外,本文的主体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对德昂族发展演变与跨境民族的形成进行梳理。“德昂”作为一个专有的称呼首次出现在史籍中是在清代乾隆年间,在此之前,德昂族的历史与布朗族、佤族的先民杂糅在一起,其所居住的区域历来多民族杂居,由此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并趋同的现象,这造成德昂族的历史演化具有多元性、交融性和复杂性,而且,由于传统文献中德昂族的族源、祖属、历史演化传承关系记载的匮乏,我们只能借助少量史料和德昂族的神话传说、古歌古调来探索德昂族的历史源流。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正是德昂族在传统史籍中的模糊性,为当今德昂族知识精英“传统的发明”、历史叙述的展开提供了多元性的基础。德昂族长期处于中国王朝国家的政治、文化影响之下。1960年中缅边界勘定完成后,有形的国界将一个民族划分为不同国家的公民,因此,对于中国德昂族而言,王朝国家对德昂族先民分布地区进行的持续并逐步深入的经略与浸润是德昂族建构民族国家认同的前提和历史基础,其王朝国家意识的构建是中国历代王朝国家对其经营及互动的结果。而对于缅甸德昂族来说,要将本民族历史纳入到缅甸历史的框架中,建构起对缅甸国家的认同观念,则要困难得多。第二章主要探讨中国德昂族的历史叙述与国家认同。在王朝国家时期,中央王朝通过对德昂族进行持续不断的历史书写与直接或间接的治理,对德昂族先民的王朝国家意识构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国家通过民族识别、民族调查,确立德昂族在国家中的正式成员地位之后,民族国家背景下的历史书写更加细致深入,使德昂族产生了对国家的认同,并影响了德昂族的集体记忆,也促发德昂族自下而上地建构历史叙述,形成对民族国家历史的回应。这反映在德昂族的历史叙述的具体文本中,如《滚思艾、妈阿嘎》中太阳爸爸和青龙妈妈的故事、葫芦起源传说中与汉族兄弟关系的描述等构成了德昂族的历史记忆,它建立起华夏各民族的根基性感情,成为中国德昂族国家认同的基础;通过确立德昂族与历史上“金齿国”的关联,构建德昂族与历史上其他各民族共同开发西南边疆的历史,从而将德昂族的历史纳入到华夏历史的整体框架中,塑造德昂族国家认同的历史基础;而德昂族浇花节的设立则是属于对历史记忆的重新建构,其固然有加强族群认同与经济利益的考量,但通过这种差异性历史记忆的叙述和书写,也凸显了跨境德昂族在国家权力的介入下开始强调心理边界,以及对国家叙述的主动回应。通过对历史叙述的综合考察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德昂族的历史叙述是通过发掘业已存在的、但被“主体历史”覆盖的德昂族先民的历史,来充实丰富与王朝国家联系,建构对国家的认同。第三章主要探讨缅甸民族国家进程中缅甸德昂族的历史叙述。缅甸自独立以后一直推进多民族国家的构建,经过几十年的经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历史和现实的需要出发,作为绝对主权的体现,缅甸国家的统治权力势必建立自上而下的历史书写,显示国家权力的存在。另一方面,缅甸境内的德昂族为了表现“政治忠诚”,也需要自下而上地建构起与现代统属关系相适应的历史表述,来建立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认同。缅甸德昂族的历史叙述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展开的。首先,通过建构与缅甸的历史关联,在缅甸的历史中找到归属感,重塑对缅甸的国家意识。其次,在文字创制时,最终以缅甸语文字的声母与韵母组合,拼制而成德昂文字,建立与缅甸国家的文化关联;最后,割裂与中国的历史联系,建构起与缅甸国家共同的历史纽带。但是,由于缅甸王朝国家时期并未对德昂族进行有效的治理,缅甸德昂族与所在国缅甸的历史关联要弱于中国,加之缅甸国家历史书写中存在的大缅族主义的倾向,从而导致缅甸德昂族的历史叙述具有双重面向:一方面受到缅甸自上而下国家历史书写的影响,在其具体历史叙述的内容上表现出对缅甸国家历史自下而上的回应,主动将德昂族的历史纳入到缅甸国家历史的整体框架之中;另一方面,由于缅甸民族整合的不彻底性,导致了缅甸在历史叙述中未能完全割裂历史上与中国的纽带,表现出了与缅甸民族国家构建和民族整合策略不一致的历史叙述话语。第四章对中缅德昂族历史叙述与国家认同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比中缅德昂族回溯性历史叙述的考察,我们发现中缅德昂族的历史叙述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从共性上来说,二者出于强化民族认同的动机,通过回溯性的历史叙述凸显各自在国家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构建中缅德昂族在各自国家历史从边缘到中心地位的蜕变。中缅德昂族历史叙述的差异性也是很明显的。中国德昂族对于中国历史认同构建的历史过程是基于历史上王朝国家对西南边疆德昂族先民分布地区逐步深化的经营的历史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王朝国家由上而下的“持续不断地典范历史的书写”。因此,中国德昂族的历史叙述是通过发掘业已存在的、但被“主体历史”覆盖的德昂族先民的历史,来充实丰富与王朝国家联系,呈现的是历史叙述的客观性与现实指向性的结合。而缅甸德昂族则与中国德昂族不一样。缅甸德昂族历史叙述的现实指向性全面压倒了历史的客观性,“现在中心观”对其历史叙述有着强烈影响。加之缅甸国家历史书写中存在的大缅族主义的倾向,从而导致缅甸德昂族的历史叙述体现出“立足现在而对过去的一种重构”。综上,跨境民族是两国或多国之间边界逐渐明晰化与法理化的结果,是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产物。作为跨境民族的中缅德昂族,他们拥有共同的历史记忆,但其历史叙述和文化建构却指向不同的认同建构,通过历史文化认同构建起来的身份认同,是为他们选择所属国的国家认同服务的。

李玟兵[7](2016)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自然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的自然观指涉了两个范畴的概念,一是自然实体意义上的自然观,文中指云南少数民族的神性自然观和物性自然观;二是自然非实体意义上的自然观,文中指云南少数民族的人性自然观。人们的自然观关涉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生态危机尽显的今天,调整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优化生存方式,可以从少数民族的自然观中得到启迪。云南少数民族从未远离过自然,他们与自然是亲融共在的,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有着独特的思想智慧。云南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是具有生态本原性的作品,它们是与云南少数民族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的文学,反映的是云南少数民族生命的自由样态和本真的生活世界,凝聚着民族的灵慧和精神。本文从生态学和生态批评的视角去梳耙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自然观,对遗失物质和精神双重家园的现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对少数民族具有生态意识的自然观研究使云南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在新时期和新的理论视角下敞亮出了新的价值空间和意义。绪论首先论述了论题的缘起及意义,然后廓清“民间文学”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概念,厘定“自然”和“自然观”的内涵,认为“自然”的内涵是具有双重意义的,一是指实体的自然,即自然物与自然环境;二是指非实体的自然,即哲学意义上的自然,指事物本来的样子、本性或自然而然。相应的,“自然观”的内涵也打破了以往对象性思维的认识局限,被拓展到了非对象性思维意义的“自然观”,即人顺应本性、不为外物所干扰、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这是本研究人性自然观部分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基点。最后,依次交代了论题的研究现状、理论背景、研究的对象、方法和路径。正文兼顾历时性和共时性,围绕着文学中的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云南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进行梳耙,从实体自然和非实体自然的意义出发,全面考察了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自然观,把研究对象和内容分为神性自然观、物性自然观和人性自然观三个部分。神性自然观部分以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具有神圣性、神秘性、权威性的自然为研究对象,梳理出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和于自然的自然崇拜和合于自然的图腾崇拜,它们是云南少数民族敬畏自然、崇拜自然的最早的自然观;物性自然观部分首先对云南少数民族创世神话、史诗进行生态学解读,从中梳理出了云南少数民族初民们对宇宙、世界和自然万物的本体论认识,以及人源于自然的神话言说、具有进化论思想的自然观;然后又从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物我关系梳理出了云南少数民族依存于自然的观念意识、个体自然上人与自然互渗、“谐振”的自然审美观、整体自然上天人合一的自然审美观以及爱护和尊重万物的生态伦理观;人性自然观部分从非实体自然的哲学意义——本然、本性和自然而然出发,详细论述了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人性自然下所展现出来的生命意识和诗意生存状态,各少数民族在天、神、人一体和谐的美丽家园中,精神无所羁绊,敬畏生命,顺时而作,随时而歌。他们的人生是一种艺术的人生,一种生态审美的人生。结语部分总结了云南少数民间文学中的自然观,论述了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云南少数民族的自然观是他们生活世界里自然养成的生态生存智慧,是人与自然、社会、自身和谐一体的本真自然观,人与自然须臾不能分离的生态整体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互渗的间性思想贯穿始终。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总括了云南少数民族自然观中的生态美,从审美的理路让我们重新感悟自然,回归自然;最后结合云南少数民族自然观中的生态思想为迷失物质和精神家园的现代人指出一条返乡之路。

向柏松[8](2015)在《中国创世神话系统形态分析》文中指出中国创世神话系统形态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而逐渐形成的,系统形态创世神话之所以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其他创世神话不同,是因为它具有三大基本内容:世界起源、人类起源、文化发明。据此,创世神话系统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系列型、复合型、谱系型。

向柏松[9](2014)在《中国创世神话形态演变论析》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创世神话经历由零碎、简短、残缺的原生形态到连贯、复杂、完整的系统形态的漫长发展历程。这一历程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形成创世神话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原生形态、衍生形态、系统形态。系统形态创世神话是中国创世神话成熟的标志,它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类事物起源神话结合而成的解释世界基本构成的有机整体。中国创世神话系统形态以其独特的整合性、兼容性、丰富性有力证明,中国的神话绝不贫乏。

张丽红[10](2014)在《满族说部之女神研究》文中认为“说部”是满语“乌勒本”的汉译,为传或传记之意,满族说部是满族先民传承下来的一种长篇说唱艺术形式。满族说部作为满族先民的口传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既有萨满神话、部族史记、家族传说,还有英雄传奇,以及民间故事。就中有所谓“窝车库乌勒本”者,“窝车库”汉译“神龛”,“窝车库乌勒本”之意就是于“神龛”前祭祀祖先所讲述的故事,其内容演述萨满女神创世开辟之圣迹,满族说部中,“神龛”故事出现最早,这说明萨满女神创世神话是所有满族说部故事的源头。满族说部的女神神话,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既有萨满女神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与万物的创世女神神话,也有萨满女神创制新的婚姻制度、保佑族人健康长寿的婚姻女神神话,既有创造生命、哺育人类、繁衍后代的生育女神神话,还有开创基业、绵延种族、造福后人的族源女神神话。其中,女神创世为故事核心,由此核心衍生了许多人物和传说,如为部族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的女罕王;救人护命、起死回生的女萨满;帷幄运筹、沙场效命的女英雄,都是对女神开辟世界行为的一种模仿,或可称为女神创世神话之变形。满族说部具有鲜明的萨满女神神话特征。在传世的满族说部作品中,满族先民集体创作的《天宫大战》是满族先民一切萨满女神神话的原型。《天宫大战》犹如满族先民心中神圣的《圣经》,是满族先民宗教信仰的根系所在,也是满族先民神话思维的源头。《天宫大战》中的人物神谱、思维特色、情节模式和创作风格影响了后世萨满神话与传说。《天宫大战》中的至上神阿布卡赫赫既是一位威名远扬的萨满女神,也是一位至高无上的天神,还是满族先民的始母神。在不同的满族神话、传说中,阿布卡赫赫已经演化为满族先民不同历史文化时期的始祖母或女首领。阿布卡赫赫成为萨满女神的最初原型,后世的萨满女神都与阿布卡赫赫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与阿布卡赫赫共同育有大千、创造万物的巴那姆赫赫、卧勒多赫赫是由阿布卡赫赫身上裂生出来的;那些辅助她拯救世人的动物神、植物神多是她创生出来的;那些开疆扩土造福生灵的萨满女神(恩切布库)、萨满(乌布西奔妈妈、西林安班玛发、尼山萨满)等等都是她派到人间的使者。在满族说部中,还有许多帮助阿布卡赫赫最终战胜恶魔耶鲁里的辅弼女神:如,为了将阿布卡赫赫从冰海中拯救出来,九色花翅大嘴巨鸭口喷烈火,用嘴在冰天上啄洞,嘴为冰凌巨块压成扁圆形,双爪也给挤成三片叶形;为了迷惑耶鲁里而大唱乌春的霍洛浑、霍洛昆女神,被耶鲁里碾成血粉,死后变成万千鸣虫,仍在为世人吟唱警世诵歌;为了救助阿布卡赫赫,其侍女奥朵西,将七彩云马赶进了耶鲁里的眼睛里,使耶鲁里因眼疼而仓皇溃逃;为了寻找耶鲁里以雪渎职之恨的都凯女神,变成了穿行地穴的小蚯蚓;为了将阿布卡赫赫从黑暗中救出,突姆火神将自己的火光毛发抛到空中变成了满天星辰,照亮世间,而自身却全身精光,变成了光秃秃、赤裸裸的白石头;为了将阿布卡赫赫从耶鲁里的手中救出,者固鲁女神化作了一朵芳香四溢的芍药花,将千万条光箭射入耶鲁里的眼中。满族说部中女神形象之丰富,上至日月星辰、下至树木花卉,旁及飞禽走兽皆赋以性命和神灵,成就其异能与战绩。满族说部的萨满女神创世神话及其变形故事,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相关研究尚属薄弱,从女神崇拜的角度研究满族说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已出版的《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吉林人民出版社)的基础上,结合东北民间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风俗礼仪等内容,研究满族说部中的女神故事。旨在还原满族说部所产生的文化语境,运用文献解读、跨文化比较、原型批评等方法探讨满族说部的萨满宗教特征,挖掘满族说部的文化意义。论文诸章如下:第一章“萨满女神神谱研究”。撰建总谱,考绘世系,简述神迹。第二章“创世女神研究”,探讨原始女神、生育女神、婚姻女神、始祖女神,阐释其文化意义。第三章“自然女神研究(上)”。论证火女神、柳女神、星辰女神,结合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阐释源流。第四章“自然女神研究(下)”。论证乌鸦女神、喜鹊女神、刺猬女神、鹰女神,比较其他民族、文化之神话传说,说明动物女神的独特内涵。附章“满族说部女神的文化渊源”,追溯满族说部女神崇拜的文化源头,阐释其与红山文化女神崇拜仪式的关系,揭示女神神话之渊源。

二、从创世神话中探讨傈僳族的远古生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创世神话中探讨傈僳族的远古生活(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神话·四川卷》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四川的汉族神话
    1. 创世神话(宇宙与万物起源神话)
    2. 人类起源神话
    3. 诸神神话(神性英雄神话)
    4. 文化起源神话
二、四川的少数民族神话
    1. 民族神话类型的多样性和故事情节的完整性
    2. 少数民族神话中同一母题下细节表现的差异性
    3. 少数民族神话与汉族神话某些情节的相似性
    4. 少数民族神话的独特性
三、古蜀相关神话
四、四川神话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2)怒江流域傈僳族的生命伦理观——以创世神话传说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怒江流域傈僳族创世神话
二、怒江流域傈僳族创世神话所体现出的生命伦理观
    (一)朴素的生命天授观念
    (二)坚持抗争的生命观
    (三)多民族同源的思想
    (四)生命的平等的观念
    (五)万物有灵的观念

(3)彝族神话主要类型与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与述评
    三、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神话定义与彝族神话文献概论
    第一节 关于神话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彝族神话文献概论
第二章 彝族神话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自然神话
        一、自然崇拜神话
        二、动植物崇拜神话
        三、女性始祖神话
    第二节 创世神话
        一、开天辟地神话
        二、人类起源神话
        三、文化起源神话
    第三节 洪水神话
        一、彝族洪水神话的起因分析
        二、彝族洪水神话避水工具的分析
        三、彝族洪水神话中遗民的婚姻类型
    第四节 感生神话
        一、竹王感生神话
        二、英雄感生神话
    第五节 英雄神话
        一、支格阿龙神话
        二、夷帅孟获的神话
    第六节 其他神话
第三章 彝族神话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内容的包罗万象
        一、内容丰富,叙事完整
        二、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三、浓郁的民族特色
    第二节 哲学思辨性特征显着
        一、关于社会发展形式的哲学思考
        二、关于万物存在状态的思辨性理解
    第三节 社会现实性特色鲜明
        一、社会统治思想的折射
        二、伦理道德观念的体现
        三、婚姻形态变迁的生动反映
结语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中华民族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中华民族伏羲女娲神话选题的依据
    二、伏羲女娲神话专题数据研究的可行性
    三、伏羲女娲神话专题研究及数据研究的状况
    四、本文研究方法
第一章 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信息背景下的人文数据建设与研究
        一、从人类早期记忆到数据研究发展历程回顾
        二、人文数据研究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三、选择伏羲女娲神话作为数据研究的设想
    第二节 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的界定
        一、神话的界定与特征
        二、伏羲女娲神话的界定与基本内容
        三、伏羲女娲神话专题数据研究的客观基础
    第三节 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的特征
        一、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的丰富性
        二、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的客观性
        三、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的主观性
        四、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的独立性
第二章 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的选择与生成
    第一节 伏羲女娲神话数据选择的基本问题
        一、神话文本数据选择的目的
        二、伏羲女娲神话资料选择的原则
        三、伏羲女娲神话文本数据选择的方法
    第二节 伏羲女娲神话数据来源的几种类型
        一、以叙事主体为神话分类的数据选择
        二、以不同载体为神话分类的数据选择
        三、以语言类型为参照的数据选择
    第三节 伏羲女娲神话文本数据的生成
        一、神话文本数据提取与呈现的理论依据与标准
        二、神话文本数据的基本构成与分解
        三、神话文本数据的清洗与增值
第三章 伏羲女娲神话文本的数据结构
    第一节 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结构的理论与定位
        一、关于叙事结构的相关理论探讨
        二、伏羲女娲神话结构分析中的几种常见定位
    第二节 母题视角下的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结构
        一、伏羲女娲神话母题的界定、特征与类型
        二、伏羲女娲神话母题体系的基本结构
        三、伏羲女娲神话母题结构的层级与描述
        四、伏羲女娲神话母题结构体系的特点
    第三节 民族与地理视角下的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结构
        一、民族与地理概念在伏羲女娲神话结构分析中的意义
        二、伏羲女娲神话的地理分布与地理结构设置
        三、以中原地区为例考察伏羲女娲神话的地理分布
第四章 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的关联性
    第一节 伏羲女娲神话的几种基本关联模式
        一、国内外关于人文学科知识关联的研究与实践
        二、伏羲女娲神话文本的时间关联
        三、伏羲女娲神话文本的空间关联
        四、伏羲女娲神话文本与研究成果的关联
    第二节 伏羲女娲神话在民族间的关联
        一、伏羲女娲神话形象在各民族的传播符合史实
        二、伏羲女娲神话关联中的民族认同
        三、伏羲女娲神话民族间关联的案例分析
    第三节 伏羲女娲神话的母题关联
        一、伏羲女娲神话母题关联性质的确定
        二、伏羲女娲神话母题的类型与层级
        三、以壮族伏羲女娲神话为例看母题关联的实现
第五章 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的应用
    第一节 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的应用价值
        一、专题数据建设与研究的应用价值
        二、专题数据知识图谱的应用与前景
        三、伏羲女娲神话数据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中的运用
    第二节 伏羲女娲神话数据助力神话学学科发展
        一、通过数据分析服务中国神话学学科发展
        二、通过神话数据分析中国神话的创作与叙事特征
        三、通过神话数据分析中国神话的传承现状及规律
        四、伏羲女娲神话数据在学科发展中的其他应用
    第三节 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的创造性转化
        一、通过神话数据研究探讨神话转化的多样性
        二、伏羲女娲神话数据在新媒体中的开发与应用
        三、伏羲女娲神话数据在文化旅游产业中的案例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5)多民族同源型神话的文化认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三、研究综述
        (一)关于族源神话的研究
        (二)关于同源型神话的研究
        (三)其它相关研究
    四、概念的界定
        (一)神话与同源型神话
第一章 多民族同源型神话的区域分布
    一、多民族同源型神话的区域分布
    二、多民族同源型神话的分布特点
        (一)各地区多民族同源型神话分布不均衡
        (二)“民族”概念呈现多元化特征
第二章 多民族同源型神话的分类
    一、共祖始祖神话
    二、少数民族同源型神话
        (一)植物生人型民族同源神话
        (二)婚配型民族同源神话
        (三)造人型民族同源神话
        (四)化生型民族同源神话
        (五)复合型民族同源神话
第三章 多民族同源型神话的文化成因
    一、民族分化、迁徙与融合的因素
    二、地缘关系的因素
    三、民族意识选择的因素
    四、后人加工创作的因素
第四章 多民族同源型神话的社会功能
    一、增强民族认同
        (一)民族身份认同
        (二)民族文化认同
        (三)民族精神认同
    二、构建和谐友好的民族关系
    三、多民族同源型神话的当代教育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6)中缅德昂族历史叙述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德昂族族源、演变与跨境民族的形成
    第一节 德昂族的族源及历史演变过程
        一、德昂族历史记忆中的族源传说
        二、关于德昂族族属的讨论
        三、历史文献中德昂族的演变及空间分布
    第二节 德昂族的迁徙
        一、德昂族集体记忆中的迁徙传说
        二、历史文献中德昂族的迁徙
    第三节 中缅边界的勘定与跨境德昂族的形成
        一、历史上中缅沿边地带的变迁对德昂族先民的影响
        二、中缅边界的勘定与中缅跨境德昂族的形成
    小结
第二章 中国德昂族的历史叙述与国家认同
    第一节 历史书写与国家认同的建构:自上而下的视角
        一、王朝/民族国家对德昂族及其先民的历史书写
        二、王朝国家对德昂族先民地区设置经营的历史书写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德昂族的身份赋予与建设扶持
        四、王朝/民族国家的历史书写及设置经营与德昂族国家认同建构
    第二节 神话/传说与中国德昂族的历史叙述:自下而上的回应之一
        一、德昂族起源传说及其对典范历史叙述的回应
        二、德昂族汉族兄弟、孔明传说对典范历史叙述的回应
    第三节 金齿国的传说与中国德昂族的历史叙述:自下而上的回应之二
        一、典范历史叙述中的金齿国
        二、德昂族对金齿国的表述
        三、德昂族“金齿”的历史建构与国家认同
    第四节 浇花节仪式的建构与中国德昂族的历史叙述:自下而上的回应之三
        一、浇花节的仪式叙事与身份认同建构
        二、浇花节仪式与传说的互构
        三、浇花节仪式叙事的功能性分析
    小结
第三章 缅甸民族国家构建与缅甸德昂族的历史叙述
    第一节 缅甸德昂族与缅甸民族国家的构建
        一、缅甸民族国家构建的进程
        二、缅甸的民族国家构建进程中的缅甸德昂族
    第二节 缅甸历史书写及其对缅甸德昂族历史叙述的影响
        一、缅甸历史文献与国家历史书写
        二、教科书中缅甸国家的历史书写
        三、缅甸国家历史书写对缅甸德昂族历史叙述的影响
    第三节 缅甸德昂族的回溯性历史叙述与国家认同
        一、中缅边界变迁与缅甸德昂族的历史叙述
        二、缅甸德昂族的回溯性历史叙述
        三、缅甸民族国家构建与缅甸德昂族历史叙述的双重面向
    第四节 缅甸德昂族文字创制与历史叙述
        一、缅甸国家语言文字政策
        二、缅甸德昂族语言文字概况
        三、缅甸德昂族文字的创制
        四、缅甸德昂族文字创制与民族/国家认同建构
    第五节 缅甸德昂族龙阳文化的建构与历史叙述
        一、缅甸德昂族节日文化建构
        二、从龙蛋变王裔到缅甸德昂族龙阳传说——对族源的重新表述
        三、缅甸德昂族龙阳文化的建构与认同
    小结
第四章 中缅德昂族历史叙述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中缅德昂族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比较
        一、中缅德昂族历史叙述的民族政策背景
        二、中缅德昂族历史叙述的差异
        三、中缅德昂族历史叙述差异成因
    第二节 中缅德昂族的跨境互动与历史叙述
        一、中缅德昂族族源传说的互动
        二、中缅德昂族仪式叙事的互动
        三、德昂文字的跨境共享
        四、中缅德昂族跨境互动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自然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题的缘起及意义
    二、核心概念
    三、研究综述
    四、理论背景
    五、研究对象、方法和路径
第一章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神性自然观
    第一节 和于自然的自然崇拜
    第二节 合于自然的图腾崇拜
第二章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物性自然观
    第一节 创世生态观
    第二节 依存自然观
    第三节 自然审美观
    第四节 生态伦理观
第三章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人性自然观
    第一节 本然的生命意识
    第二节 诗意的生存
结语
    一、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自然观与生态美
    二、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自然观与“返乡之路”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中国创世神话系统形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创世神话系统形态的构成
    (一) 世界起源神话
        1. 天地开辟
        2. 万物起源
    (二) 人类起源神话
        1. 人类起源
        2. 人类进化
        3. 族群起源
    (三) 文化发明神话
二、系列型创世神话系统
    (一) 女娲造天地
    (二) 女娲创造人类及万物
    (三) 女娲发明文化
三、复合型创世神话系统
四、谱系型创世神话系统
    (一) 世界起源
    (二) 人类起源
    (三) 文化发明

(10)满族说部之女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满族说部的女神文化特色
        (一)满族说部简介
        (二)满族说部产生的历史渊源
        (三)满族说部与萨满文化
    二、满族说部女神研究概说
        (一)传承研究
        (二)文化研究
    三、满族说部女神研究的方法
    四、满族说部女神研究的意义
    附录:文中所引满族说部简介
第一章 萨满女神神谱研究
    第一节 阿布卡赫赫女神神谱
        释名
        一、阿布卡赫赫(天母)神谱
        二、阿布卡赫赫的神能与变形
        三、中华各民族的始母神比较
    第二节 巴纳姆赫赫女神神谱
        释名
        一、巴那姆赫赫(地母)神话与神谱
        二、中外各民族地母神话比较
    第三节 卧勒多赫赫女神神谱
        释名
        一、卧勒多赫赫神谱
        二、中华各民族星辰神话比较
    第四节 德里给奥姆妈妈神谱
        释名
        一、德里给奥姆妈妈神话及神谱
        二、海祭习俗
        三、中外各民族的海神神话比较
第二章 创世女神研究
    第一节 原始女神
        一、女神诞生神话
        二、女神创造万物神话
    第二节 生育女神
        一、造人神话研究
        二、生育女神形象
    第三节 婚姻女神
        一、远古婚姻女神
        二、婚姻习俗
    第四节 始祖女神
        一、满族始祖女神神话
        二、满族的族源神话
第三章 自然女神研究(上)
    第一节 拖亚:火女神
        释名
        一、拖亚拉哈盗火女神研究
        二、中外各民族盗火神话比较研究
    第二节 佛多和:柳女神
        释名
        一、柳女神神话
        二、满族祭柳习俗
        三、射柳习俗
    第三节 乌西哈:星辰女神
        释名
        一、星辰女神
        二、满族的祭星习俗
        三、中国古代的祭星习俗
第四章 自然女神研究(下)
    第一节 嘎哈:乌鸦女神
        释名
        一、乌鸦女神之异能
        二、乌鸦女神信仰及祭祀
        (一)乌鸦崇拜
        (二)满族的“祭乌鸦”习俗
    第二节 沙克沙:喜鹊女神
        释名
        一、喜鹊女神之异能
        二、满族喜鹊信仰及传说
    第三节 恩都哩僧固:刺猬女神
        释名
        一、刺猬女神之异能与战绩
        二、刺猬女神信仰及祭祀
    第四节 代敏格格:鹰女神
        释名
        一、鹰女神的异能与战绩
        二、鹰崇拜及祭祀
        三、远古文化中的鹰
附章:
    一、红山女神:萨满女神的原型形象
    二、红山岩画:萨满女神祭祀仪式的“图像文献”
    三、红山玉器:萨满女神的通灵法器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从创世神话中探讨傈僳族的远古生活(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神话·四川卷》概述[J]. 周明. 神话研究集刊, 2021(01)
  • [2]怒江流域傈僳族的生命伦理观——以创世神话传说为视角[J]. 杨星,吴彦龙. 今古文创, 2020(26)
  • [3]彝族神话主要类型与特征研究[D]. 白睿. 北方民族大学, 2020(12)
  • [4]中华民族伏羲女娲神话数据研究[D]. 王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5]多民族同源型神话的文化认同研究[D]. 王陈程.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7)
  • [6]中缅德昂族历史叙述比较研究[D]. 袁丽华. 云南大学, 2019(09)
  • [7]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自然观研究[D]. 李玟兵. 云南大学, 2016(04)
  • [8]中国创世神话系统形态分析[J]. 向柏松.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08)
  • [9]中国创世神话形态演变论析[J]. 向柏松. 文艺研究, 2014(06)
  • [10]满族说部之女神研究[D]. 张丽红. 吉林大学, 2014(09)

标签:;  ;  ;  ;  ;  

从创世神话探寻傈僳族古代生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