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修复固定对预防关节部烧伤畸形的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胡骁骅,覃凤均,李娟,马春旭,沈余明[1](2019)在《穿支皮瓣整复严重烧伤患者四肢大关节部位瘢痕增生挛缩畸形的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应用穿支皮瓣整复严重烧伤后四肢大关节部位瘢痕增生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8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严重烧伤后四肢大关节部位瘢痕增生挛缩畸形伴功能障碍患者72例,其中男53例、女19例,年龄5~63岁,累及肩关节28例、肘关节15例、髋关节7例、膝关节17例、踝关节5例。本组患者瘢痕切除松解后创面面积为7 cm×6 cm~34 cm×12 cm,根据关节部位、软组织条件等情况分别采用相应的未经扩张的穿支皮瓣或扩张后穿支皮瓣修复,本组患者皮瓣切取面积为7 cm×6 cm~35 cm×14 cm。供瓣区中51例直接拉拢缝合,21例采用断层皮或网状皮修复。记录本组患者所用手术方式、术后皮瓣存活情况及随访时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中53例行单纯穿支皮瓣修复术,19例行穿支皮瓣修复+皮片移植术;其中,扩张后穿支皮瓣12例、未经扩张穿支皮瓣60例,穿支皮瓣游离移植9例、带蒂移植61例、交腹股沟移植2例。最终67个皮瓣完全成活;5个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或清创植皮后愈合。随访6个月~3年,所有患者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肩关节外展角度为110°以上,髋、膝、肘关节均能达到伸直位且屈曲正常,足下垂畸形矫正;皮瓣外形良好,并较原始状态有明显的伸展。结论 穿支皮瓣适用于整复严重烧伤患者四肢大关节部位瘢痕增生挛缩畸形,在修复创面的同时,能使关节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王慧[2](2019)在《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1.探讨影响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的主要因素。2.构建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3.评估方案实施的阻碍/促进因素,转化阻碍因素,促进理论方案转化为临床实践。4.评价知识转化效果,即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评价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 法]本研究共分为三部分,各部分具体研究方法如下:第一部分: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相关影响因素研究1.文献回顾 系统回顾国内外烧伤患者功能康复相关文献,归纳出影响手部烧伤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相关因素。2.访谈法 结合文献回顾分析出的影响因素罗列访谈提纲,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访谈烧伤科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及住院烧伤患者,整理分析出影响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的主要因素,为方案构建提供依据。第二部分: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构建以KTA模型为理论框架,参照其提倡的步骤,根据前期研究分析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知识检索、知识综合,初步形成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通过轮回咨询烧伤方面的医疗、护理及康复专家确定初步理论方案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评估方案实施的阻碍/促进因素,转化阻碍因素,整理专家意见,修改、调整、完善方案,形成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终稿。第三部分: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评价采用类实验研究法,选取某烧伤研究所2018年1月~5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住院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2018年6月~10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住院患者为干预组,采用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进行干预。从手部烧伤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疼痛程度、综合健康状况、康复知识知晓情况等方面初步检验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χ2检验以及非参数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a=0.05。[结 果]1.通过文献回顾归纳出影响手部烧伤患者手功能康复的因素包括:①疾病相关因素:烧伤深度、烧伤总面积、烧伤严重程度、是否手术、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疼痛、创面出血破溃等。②康复治疗相关因素:康复训练介入时机、训练强度、支具的制作与佩戴、康复知识宣教、是否监督患者规律训练等。③心理-社会因素:康复知识、经济状况、心理接受能力、家庭及社会支持力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2.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分析出手功能康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选择可进行康复护理干预的四大板块:手功能管理、疼痛管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手功能管理问题包括医护人员对康复重视度不够,患者对康复的认知不足或不正确,缺乏全程康复理念;康复治疗师主要遵医嘱进行康复治疗,康复评估主动性不足;科室没有建立专业化康复评估体系,多凭经验评估;缺乏统一的康复干预方案和操作流程;康复护士缺乏;日常康复训练监督力度不足;部分患者担心创面出血而拒绝早期康复训练。疼痛管理问题包括医务人员疼痛管理意识淡薄;疼痛评估不足;缺乏规范的药物镇痛方案和非药物镇痛方案;患者不接受镇痛药的副作用。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自卑、恐惧等;缺乏专业心理干预。健康宣教问题包括宣教形式单一,以口头宣教为主;缺乏统一的康复宣教方案和宣教流程。3.构建了科学、规范、可操作的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并制定了实施流程。4.分析了方案实施的阻碍/促进因素,转化了大部分阻碍因素,将以证据为依据的方案本土化。5.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干预效果,两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在日常生活能力、疼痛程度、手功能恢复、综合健康状况、康复知识的知晓情况方面均有显着改善,干预组在缓解烧伤背景痛、改善手功能及综合健康状况、强化患者康复知识的知晓情况方面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 论]1.采用KTA模型构建的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促进了高质量的康复护理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2.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规范了目前实施的手功能康复护理实践,推动了最佳证据转化为实践,提高了康复护理实践水平。3.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综合健康状况和手功能等。同时,丰富患者的康复知识,培养患者正确的康复认知,加强医务人员对康复的重视。
詹晓欢,高峻青,付记乐[3](2018)在《支具在手部深度烧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临床中,超过80%严重烧伤患者,常伴有手部烧伤。虽然单手烧伤面积不足全身表面积的3%,但手的解剖结构精细复杂,软组织较少,手烧伤被归为严重损伤事故,需要至专门的烧伤中心或手外科进行治疗[1]。另外,研究表明手部烧伤的深度与患者住院时间密切相关,手部深度烧伤后,易造成软组织粘连、瘢痕增生和挛缩,致手部畸形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2]。手术治疗对于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及功能恢复有决定性作用,然而
黄竞卓[4](2017)在《手部烧伤后瘢痕的规范化矫治流程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手部烧伤后瘢痕治疗一直是临床的难题。手术是修复创面及恢复手部功能和形态的重要方法,术后康复治疗则是巩固疗效的重要措施。当前,大多数国内外综合医院在长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针对手部烧伤后瘢痕的手术治疗和后续康复训练形成了各自的规范和办法,但并未建立起统一科学规范的流程。同时,在我国区县及相对偏远地区的中小医院,限于设备和技术水平等原因,加之临床医师大多也没有受过规范的专科训练,对部分手部烧伤瘢痕患者缺乏有效治疗,导致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特别是有部分患者缺乏科普教育,没有配合治疗意识,更不知道如何康复训练等,预后效果更加不佳。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患者对医疗质量和生存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无论是对国内大型综合性医院,还是区县级中小医院,都迫切需要构建一套系统科学规范的手部烧伤瘢痕矫治流程,不仅对实现医院医疗科学管理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也为相关医疗管理部门实施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采取学理和理论研究、现状和案例研究、流程构建研究的思路,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病例分析、专家访谈、专家论证等研究方法,充分借鉴吸取高水平综合医院针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治疗和康复训练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从中总结提炼具体措施和办法,提出和构建了一套系统科学的规范化手部烧伤瘢痕的矫治流程。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现状、基本概念界定和研究技术方法。文献综述了当前国内外手部烧伤后治疗和康复研究的背景和研究进展情况,提出建立规范矫治流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界定了瘢痕、流程等基本概念,明确了矫治流程的构建原则;从整体上分析和把握课题研究的关键内容,设计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是流程初稿构建。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研读着名整形专着,总结归纳了手部烧伤瘢痕的治疗重点;通过查阅某高水平综合性医院整形科6年的病历资料,回顾分析研究了2011年12月2016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56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患者的病历,总结提炼其成功经验与做法,提出手部烧伤后瘢痕的规范化矫治流程初稿方案。第三部分是流程构建研究。以第二部分提出的流程初稿为基础,遴选7位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进行深入访谈,对流程初稿进行补充、修改和优化。在此基础上,邀请20位临床专家集中论证,对所构建的手部烧伤后瘢痕规范化的矫治流程框架和具体内容进行最终审核定稿,形成本研究最终结果。第四部分是研究结论与讨论。概括描述了研究结果,构建出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四个流程图及具体操作内容;总结了该流程所涵盖的“正确的手术方法,移植皮片的成活率,术后功能锻炼等抗瘢痕治疗”三个方面的重要要素;归纳了所构建矫治流程的5个基本特征,包括:(1)实现术前、术中、术后一体化的系统观念(2)结合临床实际实施分类构建(3)突出了以患者为核心的构建理念(4)总体设计上体现科学合理和操作规范(5)可普遍适用并对其他部位的治疗具有借鉴作用;同时展望了研究结果的临床应用意义和发展远景。最后是全文总结。回顾了研究过程和结果,梳理了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应用了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实践探讨;(2)研究内容弥补和完善了当前我国临床医疗中的不足和缺失;(3)研究结论可广泛应用于综合性医院和基层中小型医院”三个方面;提出了论文的不足之处和下一步深入研究的思路。
陆钢,黄志群[5](2015)在《儿童手部深度烧伤整形治疗进展》文中指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手部遭受烧伤的概率较大,烧伤后手功能的恢复是临床治疗的重要评价指标,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以恢复患者手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烧伤畸形,提高患者的生活、工作能力[1,2]。儿童手部烧伤在临床中亦较为常见,其中深度烧伤所占比例不小。小儿手部角质层、表皮层较薄,在相同的损伤因素作用下,烧伤程度往往比成人严重,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案不合理,很容易发生瘢痕增生,从而导致各种类型的畸形。如
赵步祥,张承飞[6](2009)在《早期修复固定预防关节部烧伤畸形500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早期修复固定对预防关部深度烧伤畸形的效果。方法凡是关节部深度烧伤在早期修复的同时用石膏或石板进行对抗性固定3~6个月。结果经伤后6个月随访的总有效率达90.1%。结论关节部深度烧伤早期修复并进行抗收缩性固定对预防疤痕畸形的治疗方案是有效可行的。
赵步祥[7](2000)在《早期修复固定对预防关节部烧伤畸形的观察》文中研究表明
张强,吴浪,陈军[8](2006)在《手部烧伤治愈后再次整形的原因分析与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手部烧伤治愈后再次整形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2004年间手部烧伤后畸形需要整形的病人74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74例病人出现手部烧伤治愈后再次整形的原因是因为早期处理不当而致,虽然经过再次整形治疗,只能减少部分伤残。【结论】将整形外科的治疗原则与基本操作技术应用于手烧伤病人的早期处理,坚持烧伤治愈后的康复治疗,可以预防手部烧伤治愈后再次整形。
赵步祥[9](1997)在《早期修复固定对预防关节部烧伤畸形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如何预防关节部深度烧伤后疤痕挛缩畸形所致的功能障碍,把畸形减少到最小程度,是烧伤治疗中从早期就应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自1980年以来,我们坚持凡是关节部深度烧伤在早期切痂植皮或其它整复手术的同时,用石膏或夹板以疤痕收缩的方向进行对抗性固定。强调
孟继懋,冯传汉[10](1964)在《中国创伤外科的进展》文中研究指明 新中国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的健康,大力保护生产力,成批地培养各个外科专业的医师,在城市和厂矿医院建立创伤防治的组织或中心。由于党的长期教育,医务人员提高了政治觉悟,努力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在创伤及骨外科和其他外科专业中取得了很大成就,建国十周年国庆时,已有系统的总结。解放以来,尤其是大跃进以来,创伤及骨外科专业人员的队伍不断扩大,医疗
二、早期修复固定对预防关节部烧伤畸形的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早期修复固定对预防关节部烧伤畸形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构建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评价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支具在手部深度烧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手部深度烧伤的治疗现状 |
1.1 手部深度烧伤的特点 |
1.2 手部深度烧伤的手术治疗 |
1.3 手部深度烧伤的辅助治疗 |
2 对支具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的认识 |
2.1 手部支具的分类 |
2.2 支具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的原理 |
2.2.1 预防手部深度烧伤后瘢痕增生与挛缩 |
2.2.2 预防手部深度烧伤后神经二度损伤 |
2.3 对支具在烧伤手作用靶点的认识 |
2.3.1 直接作用靶点是骨关节 |
2.3.2 直接作用靶点是挛缩的皮肤韧带肌腱 |
3 支具在手部深度烧伤的应用现状 |
3.1 支具在手部深度烧伤的应用 |
3.2 支具在小儿手部深度烧伤的应用 |
(4)手部烧伤后瘢痕的规范化矫治流程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部分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概念界定 |
1.6 构建原则 |
1.7 研究方法 |
1.8 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手部烧伤后瘢痕的规范化矫治流程初稿构建 |
2.1 文献研究 |
2.2 病例研究 |
2.3 手部烧伤后瘢痕的规范化矫治流程图及内容初稿 |
第三部分 手部烧伤后瘢痕的规范化矫治流程专家咨询研究 |
3.1 专家深度访谈 |
3.2 专家论证 |
3.3 手部烧伤后瘢痕的规范化矫治流程图及流程内容 |
第四部分 结论与讨论 |
4.1 研究结论 |
4.2 构建矫治流程所涵盖的重要因素 |
4.3 构建矫治流程所体现的基本特征 |
4.4 讨论与展望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手部烧伤后瘢痕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儿童手部深度烧伤整形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儿童手部深度烧伤的早期整形治疗 |
1.1 手部深度烧伤早期整形手术时机 |
1.2 儿童手部深度烧伤早期整形手术方式 |
1.3 儿童手部深度烧伤整形植皮术后固定方法 |
2 儿童手部深度烧伤的中期整形治疗 |
2.1 儿童手部深度烧伤中期整形治疗时机 |
2.2 儿童手部深度烧伤中期整形手术方式 |
3 儿童手部深度烧伤整形术后康复治疗 |
4 结语 |
(6)早期修复固定预防关节部烧伤畸形50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固定时间 |
1.3 固定方法 |
1.4 功能锻炼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关于早期创面的处理 |
3.2 关于早期固定与功能锻炼 |
(7)早期修复固定对预防关节部烧伤畸形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固定时间 |
1.3固定方法 |
1.4功能锻炼 |
2结果 |
3讨论 |
3.1关于早期创面处理 |
3.2关于早期固定与功能锻炼 |
(8)手部烧伤治愈后再次整形的原因分析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原因分析 |
1.3 治疗方法[1] |
1.4 评估标准 |
1.5 评估结果 |
2 讨论 |
四、早期修复固定对预防关节部烧伤畸形的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穿支皮瓣整复严重烧伤患者四肢大关节部位瘢痕增生挛缩畸形的效果[J]. 胡骁骅,覃凤均,李娟,马春旭,沈余明. 中华烧伤杂志, 2019(06)
- [2]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护理方案的研究[D]. 王慧.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3]支具在手部深度烧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詹晓欢,高峻青,付记乐.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01)
- [4]手部烧伤后瘢痕的规范化矫治流程构建研究[D]. 黄竞卓. 第三军医大学, 2017(03)
- [5]儿童手部深度烧伤整形治疗进展[J]. 陆钢,黄志群. 右江医学, 2015(03)
- [6]早期修复固定预防关节部烧伤畸形500例临床分析[J]. 赵步祥,张承飞. 当代医学, 2009(34)
- [7]早期修复固定对预防关节部烧伤畸形的观察[J]. 赵步祥. 现代康复, 2000(01)
- [8]手部烧伤治愈后再次整形的原因分析与治疗[J]. 张强,吴浪,陈军. 医学临床研究, 2006(01)
- [9]早期修复固定对预防关节部烧伤畸形的效果观察[A]. 赵步祥. 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1997
- [10]中国创伤外科的进展[J]. 孟继懋,冯传汉. 科学通报, 1964(10)